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指南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指南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指南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指南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八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技术指南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1)

2.1术语 (1)

2.2符号 (3)

3 冻土和冻土工程中的基本规定 (4)

4 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查 (5)

4.1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察的基本要求 (5)

4.2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调查 (6)

4.3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勘探 (9)

4.4冻土温度的确定 (11)

4.5冻土物理和力学参数的测试 (11)

5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 (11)

5.1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 (12)

5.2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分级 (14)

5.3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调查 (17)

5.4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机理 (19)

6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概述 (24)

6.1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的目的和原则 (24)

6.2防治的内容 (25)

6.3防治的方法 (25)

6.4防治的五个阶段 (26)

6.5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防治的标准 (26)

7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27)

7.1冻土路基设计的一般规定 (27)

7.2少冰、多冰冻土地段的路基 (29)

7.3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路基 (29)

7.4冰锥、冻胀丘地段路基 (31)

7.5热融滑塌地段路基 (32)

7.6热融湖(塘)地段路基 (32)

7.7冻土沼泽(沼泽化湿地)地段路基 (33)

7.8支挡建筑物 (33)

7.9路基排水 (34)

7.10取土场、弃土堆 (35)

8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 (36)

9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措施 (37)

9.1预防措施一——保温路基 (38)

9.2预防措施二——通风管路基 (40)

9.3预防措施三——低架旱桥 (42)

9.4治理措施一——遮阳板护坡 (43)

9.5治理措施二——碎石护坡 (44)

9.6病害治理措施的养护 (46)

1总则

1.0.1本指南主要根据青藏公路、214国道等研究较为深入的多年冻土区公路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并结合仿真分析研究而编制,对于其它多年冻土区公路的适用性还需要考虑当地气候、冻土环境的特殊性。1.0.2本指南主要内容为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方面的病害。

1.0.3本指南涉及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一般原则、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主要病害类型、病害形成机理、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评价、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防治对策等方面的内容。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多年冻土

冻结状态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土(岩)。冻结状态下的多年冻土强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内部常常含有冰,冻土融化后往往发生融沉和融化压缩变形,强度大大降低,继而危害上部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

2.1.2融区

指多年冻土区内由于热力作用形成的非多年冻土地段。

2.1.3地温年较差

某一深度处地温在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温度的差值(一般按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计算)。

2.1.4年平均地温

指年温度较差为零深度处的地温。年零较差的深度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

2.1.5季节冻结层

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其年平均低温高于0℃的地表层,其下卧层为非冻结层或不衔接多年冻土层。

2.1.6季节融化层

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其年平均低温低于0℃的地表层,其下卧层为多年冻土层。

2.1.7多年冻土天然上限

天然条件下,多年冻土层顶面的埋藏深度。

2.1.8多年冻土人为上限

人为条件影响下,多年冻土层顶面的埋藏深度。对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工程而言,路基下人为上限等于路面到路基下多年冻土层顶面的距离。

2.1.9多年冻土下限

指多年冻土层下界面的埋藏深度。

2.1.10衔接多年冻土

直接位于季节融化层之下的多年冻土。

2.1.11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节冻结层的冻结深度浅于天然上限的多年冻土。

2.1.12融沉系数

冻土在融化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下沉量与融化前相应厚度之比值。

2.1.13融化压缩系数

指冻土在融化后,在单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相对压缩变形量。

2.1.14冻胀率

指单位冻结深度的冻胀量,即在某一冻结深度范围内的冻胀量与响应的冻结深度之比值。

2.1.15冰椎

多年冻土地区地下水在寒季流出地表冻结所形成的冰体。河流中形成的冰椎也叫冰幔。

2.1.16冻土沼泽

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地面长期潮湿,

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堆积的山前斜坡或山间洼地。

2.1.17冻胀丘

由土的差异冻胀作用所形成的丘状地形。

2.1.18热状(热管桩)

内部采用对流原理制作的汽-液两相或者单相液体工作的管状换热装置。

2.1.19融化盘

在工程作用下,多年冻结地基土的一部分发生融化,形如盘、盆状,故称融化盘。

2.1.20冻土核

指在天然地面上的工程填土内,残留或发育形成的冻土体。

2.1.21不良冻土现象

又称不良冷生现象,指土体的冻结和融化作用产生的对工程有不利影响的新形成物及中小型地形,如冰椎、冻胀丘、融冻泥流、热融滑坍和热融湖塘等现象。

2.2符号

2.2.1冻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

W——冻土总含水率(%);

A

2 c I——冻土相对含冰率(%);

3 v I——冻土体积含冰率(%);

4 ρ——冻土天然密度(Kg/m3);

5 aρ——冻土骨架密度(Kg/m3);

6 dρ——冻土干密度(Kg/m3);

7 p I——冻土塑性指数;

8 e——冻土孔隙比;

9 0δ——冻土融化下沉系数(%);

10 η——冻土层的平均冻胀率(%);

11 u W——冻土未冻含水率(%);

12 L I——土的液性指数。

2.2.2冻土热学性质指标

1 fλ、uλ——冻土、未冻土导热系数(W/m·K);

2 f C、u C——冻土、未冻土体积热容量(J/m3·K);

3 Q——冻、融土的相变潜热(J)。

2.2.3冻土季节冻结、融化层数

1 t H——多年冻土天然上限(m);

2 r H——多年冻土人为上限(m);

T——年平均地温(℃);

3 cP

3冻土和冻土工程中的基本规定

3.0.1多年冻土具有融化下沉性,根据土的融化下沉系数

δ的大小,

可以划分为不融沉、弱融沉、融沉、强融沉和融陷五级(参见附录A)。

3.0.2多年冻土按含冰类型可分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等五类。其中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又统称为高含冰量冻土。各种含冰类型冻土的判别依据参见附录B。3.0.3高原多年冻土的低温分区,按多年冻土年平均气温Tep,可分为以下四类:

1 多年冻土年平均低温

T≥-0.5℃时,属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

cp

2 多年冻土年平均低温-1.5℃≤

T<-0.5℃时,属高温不稳定冻

cp

土区;

3 多年冻土年平均低温-3.0℃≤

T<-1.5℃时,属低温基本稳定

cp

冻土区;

4 多年冻土年平均低温

T<-3.0℃时,属低温稳定冻土区。

cp

3.0.4多年冻土区各类工程地基设计应根据冻土的低温分区和工程地质分类进行,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

2 延缓多年冻土融化速度的设计原则;

3 破坏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

3.0.5在高含冰量的低温稳定区和低温基本稳定区应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

3.0.6高温不稳定区应根据其使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或延缓多年冻土融化速度的设计原则。

3.0.7高温极不稳定区应根据其使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采用延缓多年冻土融化速度或破坏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或者采用消弱浅层冻土(譬如,低架旱桥等)影响的原则。3.0.8按破坏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采取预先融化状态设计时,可按季节冻土进行地基设计。

4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查

对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了解程度对于待建公路的设计、施工以及已有公路的病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多年冻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处于负温且含有冰,属极不稳定的复杂多相体系,其工程性质随温度、应力和水分变化而变化。对于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特征和分布的详细了解,一方面可以使得设计工作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公路的科学施工,同时也有利于认识已有公路病害的形成原因,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4.1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察的基本要求

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勘察就是要为公路的设计、施工、病害治理提供完整、详细的冻土工程地质资料,为达到这一目的,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查明表层至少8m以内的冻结与非冻结松散土层的分布,或者基岩面的埋深;

2 查明表层至少8m以内的冻土特征和分布,确定冻土上限与冻土年平均地温,了解多年冻土的厚度;

3 实验测定冻土的各项物理参数(包括总含水量、含冰量、容重等);

4 查明公路沿线的不良冻土工程地质现象,即冻胀丘、热融滑塌、热融湖沼、浅埋的厚层地下冰,富含冰的沼泽湿地等的分布特征和形成规律;

5 调查地下水的分布与埋藏条件、着重查明冻土层上水以液相水存在的时间、最大的寒水层厚度,冻土层下水的排泄出露带、涌水量,水温及变化动态;

6 查明地表水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径流量、季节性集水(汇水)地段、范围,对工程可能产生冲刷、侵蚀和融蚀的地段;

7 查明现有工程各种病害的产生原因与分布,如道路冻胀隆起翻浆或热融湖塘、路肩崩坍、路面路基开裂,涵洞破损、桥墩台倾斜、断裂及房屋冻融变形破坏等。

4.2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调查

工程地质调查通常包括对地面景观、自然与工程现象及露头的观察、填图,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对代表性工点、居民点的访问。通过公路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调查,可以初步确定冻土分布范围,划分冻土工程地质类型冰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为全面的勘探、钻探、坑探、物探点的布设定位提供依据。

4.2.1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调查内容

(1)收集工作区水文气象资料,特别是气温、低温、降水、河水流量及洪水资料。目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定点的水文气象台站较少,工作区内上述资料可能处于空白,为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临时设点进行一些补充、对比观测是必要的,这应列入工程地质调查的整体计划中,最好是超前安排。

(2)调查不良冻土工程地质现象,进行相应的测绘工作与填图工作,对其危害性分别作出判断,提出防治工程病害方法措施。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冻胀丘,分布范围、规模大小、类型、一年生还是多年生、生成发育过程和消融过程、固定的还是活动的、补给水源(地表水、冻土层上水、冻土层下水)、水温、流量;b、热融现象:类型(热融滑坍、热融塌陷、热融坍塌)、分布的地形条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地形条件、土质与含水条件、自然水流的侵蚀与流水热融、植被、地表状况的认为破坏情况、人为挖方、挖掘坡脚)、规模大小(热融体深度、查过浓度、宽度)、热融体土层性质(最

大容身、含冰量大小、富含冰土层厚度)、热融速度、发展趋势(初期、发展期、稳定静止期);c、沼泽湿地:分布的地形条件(山间低洼盆地、山前平缓台坡和越岭平台)、规模大小、积水条件(沼泽水源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季节性或常年性)、沼泽土质类型(表面植被发育状况,上部覆盖是属草炭类型还是泥炭类型、厚度,最大融化深度,冻结层含冰量、厚度);d、厚层地下冰:分布范围、厚度、埋深及形成发育条件。

4.2.2地下水调查

地下水调查一方面是为评价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危害程度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可以寻找供水水源。常年存在的液相地下水特别是冻土层下水对路基、桥涵工程影响较大,表4-1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的依据。

4.2.3现有工程建筑物的调查是冻土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现有工程的一些工程作用与现象可以作为是否存在多年冻土的指示。对现有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帮助判断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工程的病害与成功案例可以为新的类似工程直接提供借鉴。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主要的工程建筑是道路工程(路基与桥涵)和居民住房,对这些工程的调查应侧重如下内容。

路基病害:确定路基基底的冻土工程地质类型,冻结基底的土层性质与物理性质,填土路堤的结构、成分与高度,道路建成运行时间,道路运行稳定性特征及病害特点,病害发生时间,病害类型,病害原因。

涵洞病害:确定涵洞结构类型,基础埋深、基础土质类型与含冰性质,涵洞过水状况,冰塞现象,涵洞病害情况,涵洞病害的原因分析。

桥墩台病害:调查桥墩台所处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土质条件、冻土条件、水文条件),墩台病害特征等。

房屋病害:调查房屋地基土性质,冻土条件,基础类型与基础埋深,病害特征(墙壁热融沉断里、屋内热融下沉、冻胀~融化差异引起的墙壁裂缝、倾斜等)。若是连续发生屋内及强体下沉现象,一般

可以判断为多年冻土地基。

4.2.4融区调查

融区调查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分布于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中的早期融区,其二是分布于多年冻土下界附近,近期冻土退化形成的融区。前者分布往往成线状和带状,后者为片状。正确确定融区有助于寻找良好的工程地质地段,以降低工程造价,确定居民点位置和供水水源地。在地面调查阶段确定融区主要的依据是:常年径流或者径流期长的大中江河的河槽、河漫滩阶地等;地下水活动或直接作为排泄带的构造断裂破碎带,包括山前断裂、河谷断裂等,大部分存在融区。这种融区类型除了地形标志外,地下水(泉)常年排泄、寒季冰椎的产生均可以作为判断依据,这是可以进一步通过测定浅层低温以判断其宽度与分布范围。活动型冻胀丘多数是因周围多年冻土作为个水曾、融区含水层受季节冻结层作用(受压)而形成的,据此不但可以判断有稳定融区分布,而且可以判别其周围有多年冻土存在;常年性给水水井,这也是融区存在的标志,如214过道上的温泉、黄河沿、玛多等地的水井和109国道上不冻泉水井,沱沱河沿水井均具有融区的标志作用;冻土区内一些居民点,基础稳定,多年使用仍完好,一般多属融区;道路工程,随填土高度较低,但经多年运行,路基稳定,极少有病害,这些路段也可能是融区。

4.2.5多年冻土的指示标志

在109国道唐古拉山以北、214国道巴颜喀拉山以北地区,海拔在4400m以上的均属多年冻土分布去,这些地段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3.5℃,根据海拔来判断这些地段属多年冻土是容易的。较难识别的是大山系间的河流、谷盆低洼地以及高山多年冻土分布下界附近的冻土岛,而判别这些冻土岛是工图工程地质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据以下标志可以初步判断多年冻土是否存在:

(1)永久性冻胀丘和热融滑坍、热融崩塌等不良冻土现象是指示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标志;

(2)每年7~9月间的道路热融深翻浆和民房基础多年连续热融下沉等工程病害也是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标识。

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冻土是否存在的参考指标:残留小型冻胀丘群分布既可能表示冻土已退化消融,同时也往往可能指示有少量冻土岛存在;在普遍较干燥地段分布相对发育的“植被岛”,及山前平缓台地,山间低洼的“植被岛”同时表示此处赋存多年冻土;有些活动性小冻胀丘分布的沼泽湿地;平缓干燥地段上的“湿地岛”(在暖季雨后更潮湿)等。

4.3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勘探

公路沿线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勘探点的布设应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特别是在线路勘探中不搞勘探电平均布设。工程地质条件单一、简单的地段,原工作程度较高地段和有可靠实践经验可借鉴的地段等可以减少勘探点和勘探工作量。在下列地段则应增大勘探密度、增加勘探工作量:厚层地下冰地段、沼泽湿地发育地段、低填浅挖地段、岛状冻土分布地段、融区与冻土过渡地段、典型工点和重点工程地段。冻土工程地质勘探应采用综合勘探技术手段,特别要重视高技术的应用,以钻探为主导,以坑探为补充,以物探为联系及扩充,统一布置,互为一体。

4.3.1工程地质钻探

通过钻探工作要确定土岩特别是松散土层的组成成分、厚度及物理性质,冻土的组成成分、含冰特征与含冰量,冻结松散层厚度,天然冻土上限、天然最大融化上限,为冻土物理、热物理和力学参数测定提供样品,为冻土地温测量(冻土年平均地温等)提供测孔。

(1)钻孔布置

公路路基工程平均每公里5个以上钻孔,一般地段250m一个,简单地段300m一个,复杂地段100m一个。挖方地段一般必须打孔。路基钻孔深度一般不得小于8m。

(2)钻进与采样

冻土钻孔直径一般要求89mm以上,通常采用干钻,以低钻速、小进尺、多提钻来提高岩芯采取率和冻土样。

(3)岩芯的观察与编录

对岩芯的观察与编录除了要完成普通的编录以外,还要对冻土特征做详细描述,譬如冻土的含冰类型(参见附录B)、冻土的结构和构造(参看附录C),同时还要对冻土的融沉性进行现场初判(参见附录D)。对少、多冰冻土岩芯和被钻探严重扰动的岩芯(在钻进速度较慢的碎石土地段,岩芯可能由于长时间的被摩擦而融化)而言,判断岩芯是否冻结比较困难。因此,要仔细观察岩芯中残留的微量冰屑、冰晶花,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观察冻融岩芯分界深度(即钻探时的融化深度),观察分析冻土上限位置和多年冻土含冰分布规律。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钻探工作并非在达到最大融化深度时进行,因此往往不能够通过岩芯的冻融界面来判断上限,此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是观察岩芯中含冰量的变化,在含冰量变化显著的位置可能就表明此处就是上限。准确的上限确定依靠测温资料、结合地表、土质、含水量、气候等因素综合判别给出。

(4)钻探取样

钻孔样品含水量与容重分析试验一般要在现场完成,有孔必做。在冻土上限之上,一般取样间隔不得大于0.5m,在冻土上限附近(±0.5m)取样点距不得大于0.25m,在多年冻土层内点距一般为0.3~0.4m。若含水量与容重在垂向空间上分布较均匀,可以用“点取法”,若分布不均匀,最好用刻槽平均取样。供测定热血参数的样品,一般不得少于2Kg,而供测定冻土力学参数的样品,一般不得少于10Kg,最好在15Kg以上,因此靠一钻孔采样往往满足不了要求,而需要采用多个钻孔联合取样。对于道路工程热物理、力学参数试验仅要求取代表性土样进行试验,对道路工程每百公里取3~4个试样。

4.3.2工程地质坑探

坑探可以作为勘探点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于两钻孔间以增加勘探密度,也可用作钻孔的补充,弥补钻孔取样的不足,为观察冻土提供直观样品;坑探也是判断多年冻土上限的重要手段。坑探深度一般要超过冻土上限以下0.5~1.0m,细颗粒土坑探还可以配合钎探,扩大深度。坑探大小一般为(0.8~1.0)×(1.2~1.5)m,上宽下窄。高原地区的旱天最适合探坑挖掘。为防止冻土层上水或雨雪水深入探坑,应快速施工,当日开工,当日完成,并做好编录、取样和回填工作。

4.3.3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轻便、快捷的优点,结合钻探、坑探等资料可以把有限的点状地质资料推广至线状甚至面状的资料,大大提高了多年冻土勘探的地质信息含量。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我国的多年冻土物探主要采用探地雷达来完成,尤其是仅10a来,探地雷达已成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和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探测的得力技术手段。

借助于钻探、坑探等常规探测方法,雷达探测可以确定多年冻土的分布界限以及多年冻土的上限,同时在部分路段也可以确定冻结松散层厚度和基岩埋深。在公路工程中,雷达勘测通常采用每公里500个测点,在复杂路段测点要加密至每米至少1个测点。在进行公路纵向地质雷达勘测时,探测深度一般在10m~16m之间;在横向探测时,主要用来寻找上限的位置,探测深度一般选择8m左右。使用探地雷达进行公路沿线冻土勘测的最佳时间在9~10月,此时季节融化深度一般都达到上限位置,有利于通过雷达波寻找上限。

探地雷达同其它物探设备一样,除了要结合钻探、坑探资料以外,沿线地形、地貌、地物、植被、路况等信息的记录,对于探地雷达资料的解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4.4冻土温度的确定

确定冻土温度就是要确定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在有些情况下还要开展一些辅助观测,譬如地中热流观测以及地面热量平衡综合观测等,这些资料在室内实验中一般是无法确定的,需要通过现场观测来获得。

冻土地温观测要提供可靠的温度场变化,而且要确定一批冻土特征参数,主要有地面解冻与冻结的起始时间、冻土上部融化层年最大融化深度出现时间、冻土上限深度、融化层完全冻结的时间、持力层的年最高和年最低地温及出现时间、冻土温度的年变化深度、冻土年平均地温以及冻土的地温梯度和变化趋势等。要取得大部分的地温指标,钻孔深度一般要深于15m,最好能穿过多年冻土层或更深。热敏电阻由于测温精度高、体积小,往往是多年冻土地区现场测温的首选。埋设探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预埋于地下,这样可以较准确的测定地温;另一种是活动式的,即在需要测温的位置,预埋测温管(钢管或者工程塑料管),在需要测温的时间把测温探头放入。后一种方法可以减少测温设施被破坏的可能性,而且易于修复和更换传感器,有利于长期、反复使用,其缺点就是管内可能存在对流,影响测温的精度。

4.5冻土物理和力学参数的测试

公路工程中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不但有常规试验项目,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冻土专项试验,这些试验有一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譬如颗粒分析、未冻水含量等。

多年冻土的参数测试主要侧重于冻土的热学参数、融化变形指标以及部分力学参数。冻土的基本热物理参数包括导热系数、热容量和导温系数,这三个参数是冻土热工计算的常用基本指标,在现场工程勘察中很难直接获得,常常要在试验室内来测定。导热系数在室内多用稳定状态热流计法测定,现场多用不稳定态探针法测定(精度较低),热容量采用量热法来测定,而导温系数用正规状态法测定。由于这些参数的测定需要的工作量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采用查表法。一般情况下,常见土类的热学参数可以从附录I中查得。冻土的融化压缩系数和融沉系数常常用来表达冻土的融化变形性质,这两个指标分别参见附录E和A。在多年冻土公路路基工程中,往往还需要知道冻土的容许承载力。但是由于这个指标的测定非常复杂,再加上冻土结构的变异性较强,经常采用经验值(参见附录F)。

5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

5.1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

根据对青藏公路、214国道、新藏公路、青海省其它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和东北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调查和分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变化所引起,譬如路基沉陷病害、道路翻浆、路面不均匀冻胀等;另外,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气候严寒,一些局部的冰冻病害也时常发生,譬如涎流冰、冰椎、冻胀丘等。

5.1.1路基沉陷病害

路基热融沉陷病害是多年冻土地区最主要的病害类型,是多年冻土地区和季节冻土区、非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最根本的差别。路基纵向的不均匀沉陷可以产生波浪病害,而横向的不均匀沉陷又可以诱发路基纵向裂缝。在高含冰量的多年冻土区,尤其是在采用沥青路面的路段,往往由于冻土保护措施不够,路基下的多年冻土发生融化,最终导致路面波浪病害;在阴阳坡差异显著的多年冻土路段,同样由于路基两侧下部冻土的不均匀融化,结果导致路基内部和路面出现纵向裂缝。无论路面波浪,还是路基纵向裂缝,都严重降低了公路的行车能力和行车安全性。在发生路基热融沉陷的路段,其路面病害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路段,更高于季节冻土区和非冻土区的路面病害率。

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沉陷病害几乎全部发生在高含冰量路段,采用沥青路面公路的沉陷病害要比浅色混凝土或者砂砾路面公路的沉陷病害严重。除了多年冻土的含冰量对公路沉陷病害有决定作用以外,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也对路基沉陷变形量有重要影响。在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公路沉陷病害的发生率要大大高于基本稳定和稳定带。另外,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沉陷病害在每年的10月份,即冻土达到最大融化深度时,沉陷病害最严重。随着寒季的到来,活动层回冻,基土冻胀,路基沉陷变形减小。因此,多年冻土地区的路基沉陷变形具有年度周期变化的特点。

5.1.2翻浆和不均匀冻胀

公路翻浆就是指路面下的高含水量垫层材料——泥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被从路面挤出的一种现象,是公路病害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虽然翻浆病害在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和非冻土区都有出现,但是寒冷地区的翻浆具有自己的特征。

在季节冻土地区,公路发生翻浆病害以前,路面冻胀现象比较明显;其次,季节冻土区的公路翻浆病害多发生在春季,多是路面下的高含冰量基层材料融化所致。

多年冻土区的翻浆病害特征与季节冻土区既有上面的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点。在多年冻土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公路在秋季还发生翻浆现象。如果说季节冻土区春季的翻浆是浅层翻浆,是由基层材料引起,那么多年冻土地区的秋季翻浆则可以说是深层翻浆,是由天然基底中的高含冰量冻土融化所引起。

5.1.3其它类病害

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往往会给公路的稳定性带来可能无法预料的危害。在这些类型的病害中,涎流冰和冻胀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二种病害类型。

(1)涎流冰

涎流冰又叫冰椎,是地下水溢出地表而形成的冰体。涎流冰多形成于山前坡地,由于公路从山前穿过,阻挡了地下水的流通,随着水头压力的增加,在地表的薄弱处将溢出水流。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溢出的水冻结成冰,即为涎流冰。涎流冰多为冻结层上水冻结所致,绝大部分都是季节性的。在寒季形成,在暖季消融。

涎流冰多是由于地下水通道受到公路工程的影响所致。因此,如果在修建公路的同时,没有在可能出现地下水径流的位置设置好排水通道,往往会在公路的上坡侧形成涎流冰。当涎流冰的规模较大时,涎流冰可能会漫到公路路面,严重影响行车;即使涎流冰的规模不大,也会由于冻融变化,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图5-1为青海省X411公路K67+820附近的涎流冰。该涎流冰在融化后,已经在公路的坡脚形成积水。

图5-1 青海省X411公路K67+820附近的涎流冰(2)冻胀丘

与涎流冰类似,冻胀丘也是在承压水的作用下形成的。当地下径流的通道因某种原因(地下水出口冻结或者是新修建筑物)被阻挡以

后,如果地表土层已经发生冻结或者表土层较厚,地下水无法溢出地表,将在地下发生冻结。在外来水源的补给作用下,地下冰体不断增厚,当地下空间被冰体充满后,地表将在冻胀作用下向上隆起,形成冻胀丘。冻胀丘按其存在的时间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

冻胀丘对公路的危害体现在它的聚水作用。对于季节性冻胀丘,暖季的融水会危及路基的稳定;对于多年生冻胀丘,由于冻胀丘年复一年的增长,表土所承受的拉应力越来越大,冻胀丘将开裂,水流溢出侵蚀路基。在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甚至还曾经发生过冻胀丘爆炸,地下水喷涌而出的例子。在有些情况下,冻胀丘甚至可能就发生在路基的下部,直接危害路基的稳定和行车安全。图5-2为青海省X411公路K120左右路基左侧上坡出现的冻胀丘。冻胀丘的丘底直径大约在15m左右,表面已经开裂,表土层下30cm左右可见厚层地下冰,由于调查时间正处在寒季末,尚没有出现冰融水溢的现象。

图5-2为青海省X411公路K120路基左侧上坡出现的冻胀丘

5.2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分级

路面病害是路基上各种病害的综合反映,也是评价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状况的基本依据。但是,对于不同的路面而言,病害的表现方式差异较大。要准确评价路面的病害程度,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路面形式来评价路面和路基的状况。根据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实践,以及未来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的趋势,下面就分别以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

路面来划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

5.2.1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的破损可以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

(1)裂缝类病害包括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四种。当龟裂局限于轮迹带,伴随车辙发生时,往往是路面基层不良或者底基层软弱所致;否则,如果龟裂既不局限于轮迹带,也不伴随车辙发生时,则往往是由于路面施工的缺点引起。不规则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形或者稳定层的反射裂纹引起。在涵洞、桥梁等结构物与普通路基的结合部位,横向裂缝常常出现,此外,在施工接缝处也易于出现横向裂缝。除了结构上造成的横向裂缝以外,温度应力和稳定基层的反射也经常是路面横向裂缝的产生原因。沥青路面的纵向裂缝,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轮迹带的短纵向裂纹往往是疲劳裂缝的开始,由于结合料老化,此种裂缝总是开始于沥青路面层的上部;长的纵向裂纹往往是路基变形引起的,并且易于在裂缝处形成属性台阶。此外,温度应力也会引起纵向裂缝,但是这种裂缝的宽度较小,裂缝深度也很浅。

从以上分析可见,沥青路面的四种裂缝中,只有长的纵向裂缝才可能是由于路基变形引起。沥青路面下多年冻土的融化变形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的主要原因,自然也就是沥青路面长纵向裂缝形成的原因。因此,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长纵向裂缝的合理分级是评价多年冻土对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影响的基础。为了全面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三种主要裂缝的划分指标参见表5-1。

(2)多年冻土地区的松散类病害主要包括坑槽、啃边和松散。坑槽是结构性破坏,既包括面层,也包括基层坑洞,通常是由于水从开裂的表面渗入基层,基层软弱而至。如果不能及时修补,坑洞在行车荷载和雨水作用下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啃边是指路面边缘有10cm以上的范围发生破碎脱落,多是由于路肩部位路基填料压实不足所致。松散是指细集料和粗集料失去嵌锁力,在长期行车荷载等作用下发生的一种老化现象。可见,多年冻土地区的松散类病害与多年冻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此处并不对其进行病害分级。

(3)变形类病害包括沉陷、车辙、搓板、波浪等4种类型的病害。车辙是由荷载引起的变形,表现为轮迹带上的纵向凹陷。形成此种类型的病害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行车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二是沥青路面面层材料不良或者厚度不足,三是基层或者底基层材料不良或者压实度不足。搓板与波浪都表现为路面连续起伏,只是两者的波长不同。搓板的波长较短,主要由基层和底基层或者上路床软弱所致,多发生于季节冻土区,在多年冻土区也有出现,受秋季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波浪的波长较长,主要是由于下路床、天然基底软弱或者多年冻土融化所致,常发生于多年冻土地区,多年冻土融化是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除了波浪以外,沉陷病害显然也是多年冻土地区的典型病害,对这两种病害的划分标准参见表5-2。

表5-2 公路沥青路面变形病害分级

除了冻胀和翻浆与多年冻土地区的严寒气候有一定关系之外,前三种病害与多年冻土没有明显联系,此处不再对上述5种类型病害再做病害分级。

5.2.2混凝土路面

目前,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冻土工程实践中还比较少,仅有部分试验路段,借鉴沥青路面中关于病害类型与多年冻土关系的分析,初步用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病害、断裂板病害、竖向位移类病害和错台病害来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程度,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对上述几种病害做出如下分级:

(1)裂缝病害

按裂缝缝隙边缘碎裂程度和缝隙宽度,裂缝病害可以划分为下面3个轻重程度:a、轻微——缝隙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细裂缝,缝隙宽度小于3mm;或者,填缝良好、边缘无碎裂或错台的裂缝。b、中等——缝隙边缘中等碎裂或错台小于10mm的裂缝,且缝隙宽度小于15mm。c、严重——缝隙边缘严重碎裂或错台大于10mm,且缝隙宽度大于15mm。

(2)交叉裂缝和断板

按裂缝等级和板断裂的块数可以划分为下列3个轻重程度等级。

a、轻微——板被轻微裂缝分割成2~3块;

b、中等——板被中等裂缝分割成3~4块,或被轻微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

c、严重——板被严重裂缝分割成4~5块,或被中等裂缝分割成5块以上。

(3)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竖向位移类病害包括沉陷和胀起,按其对行车的影响可分为下列3个轻重程度等级。a、轻微——车辆以限速驶过时仅引起无不舒适感的轻微跳动;b、中等——车辆驶过时产生不舒适感的较大跳动;c、严重——车辆驶过时产生过大的跳动,引起严重不舒适或不安全。

(4)错台病害,按相邻板边缘的高差大小可分为3个轻重程度等级。a、轻微——错台量小于5mm;b、中等——错台量5~10mm;

c、严重——错台量大于10mm。

5.3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调查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调查的目的是为病害防止提供基本资料,对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调查的程度和结果直接关系着病害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治理工作能否成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清病害的状况、特征和发展趋势,病害的发生原因,以便正确的评价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为病害治理提出合理的治理依据和治理措施。

5.3.1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状况调查

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状况调查是为了确定病害防治的计划并为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篇一:农村公路养护实施方案 红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 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根据《红安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红政办 [20xx]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机构与职责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交通局 监督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 二)县交通局设立长常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养 护管理站(挂牌)。 1、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具体行使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职能,其 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公路建设 和养护技术规范、标准。 2)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3)负责编制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度计划,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的 执行情况,审定并报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方案和资金预算、拨付方案。 4)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推广公路 养护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5)依法行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职能,指导各乡镇、行政村做好乡村 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2、各乡镇(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挂牌),负责辖区内农村公 路的养护与管理,站长由乡镇指派干部兼任,具体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 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法规、政策,执行公路养护规范及 技术标准,保持公路及附属设施完好、畅通。

2)制定、编制本乡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度计划,定期检查乡村公 路养护质量及养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村公 路管理部门通报乡村公路养护情况。 3)组织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乡镇辖区内的乡村公 路养护。 二、养护计划及人员配备 1、养护计划按养护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由各乡镇确定的兼职管理干部具体组织实施。 县乡村公路管理段每年10月底之前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次年度养护 计划,待审批后分解下达执行。 2)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和路面改善工程项目,由县乡村公路管理段上 报项目计划和预(概)算,按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履行立项、设计、审批等 手续,并具体组织实施。 2、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由县乡村

公路季节性冻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公路季节性冻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释义手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工程。 三、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利用已批复的水准点、导线点定出路线边线、中线及标高控制点。 3)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标桩及施工复测,贯通线路中线及水平,对中线控制桩要测设护桩并作记录。边桩根据贯通后的中线水平测设。在地形、冻土地质条件变化处加测施工断面。施工便道贯通,平整场地。 4)根据实际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中力求考虑周到,措施得力,便于操作。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搜集施工地段的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了解多年冻土层的岩性成份、工程类别、季节融化层以及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等。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施工便道贯通,平整场地,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测量放样,进行相关物资准备,检修施工机械等。 6)施工相关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并已进场,有相应土源。 2、材质要求 1)路床填料宜优先选择矿渣、炉渣、粉煤灰、砂、砂砾石及碎石等抗冻稳定性较好的材料。 2)路床或上路堤采用粉土、粘土填筑时,可按设计要求使用石灰、水泥、土壤固化剂等单独或混合进行稳定处理,填料的改善或处理应根据路基抗冻胀性能要求,结合填料性质经试验确定。 3)冻土、非透水性过湿土不得直接填筑下路堤。 3、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路线交叉 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 村镇路段 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1 总则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

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 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 过程中,应将对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2控制要素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茶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管理: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清除杂草,将枯枝落叶带出茶园或烧毁。 物理防治:利用蓝色板诱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茶园蜘蛛、瓢虫等天敌;在湿度大的季节用白僵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夏茶百叶虫量超过6头、秋茶百叶虫量超过12头时。建议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呲虫啉、联苯菊脂等药剂防治。(2)、茶毛虫 田间管理:冬季剪出茶树 下部拖地枝,夏季摘除卵 块和虫群,盛蛹期在根际 培土,减少虫源,抑制成 虫羽化出土。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性诱剂诱杀成虫;释放茶毛虫黑卵蜂和绒茧蜂降低幼虫孵化率;喷洒Bt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药剂防治:百丛卵块在5块以上时,幼虫孵化后至三龄前,可选用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3)、茶丽纹象甲 田间管理:利用幼虫的假死 性,先在树冠下用塑料薄膜铺 垫,而后振动茶树,使之坠落 集中处死。 生物防治:于成虫出土前,用

百僵菌拌细土施于土层。 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虫量达15头/平方米以上时,可选用联苯菊酯、巴丹等药剂防治,下午至黄昏喷药。 (4)黑刺粉虱 (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分泌物常诱发煤病。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 田间管理:疏枝清 园,中耕除草,及 时采茶,改善茶园 通风透光条件,黑刺粉虱大发生时修剪虫枝。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等天敌;或用韦伯虫座刨菌防治。 药剂防治:平均每叶有虫2~3头(小叶茶)或4~6头(大叶茶)时,可在卵孵化盛末期喷矿物油、呲虫啉防治,喷药时应将喷头插到茶蓬内全方位喷雾。 (5)红蜡蚧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作为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苗木品种,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植物之一,杨树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其特定的病害侵袭,下面我们选三种最常见的杨树病害来分析如何防治: 杨树花叶病毒病及其防治 症状 受害叶片初生褪绿小点,进而变为不规则黄绿花斑,常沿小叶脉分布,叶脉呈半透明状,随高温有隐症现象。有些杨树无性系病叶发绉、变厚、变硬、变小,甚至畸形。有的叶脉和叶柄上有紫红色坏死斑,病斑中心组织枯死。本病是系统侵染病害。发病规律:杨树花叶病病毒可以通过嫁接传染,林业生产中主要是随带毒插条传播。目前,已知杨树花粉种子不带病毒,杨黑毛蚜和桃蚜不传病,菟丝子也不传病,其他昆虫是否传病尚待进一步研究。杨树因品种差异,其抗并性的差异也很大,I-63、I-69、I-72杨易感病,107等品种较抗病。不同树岭发病情况也不相同,1年生苗木、幼树发病重,大树症状则不明显。 防治要点:加强苗木检疫,禁止疫苗和接穗调入调出。发病疫情就地销毁。

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危害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随着林业杨树育苗和造林面积的增大,杨树溃疡病在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危害日趋严重,在我地主要危害黑杨、青杨、白杨及速生柳等杨柳科树种。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现已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以上三种都是由真菌引起)。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我地也发现了一些未知病源菌引起杨树枝杆溃疡的病害,市森保站正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病害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症状主要有三种类型。在光皮杨树品种上,多围绕皮孔产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水泡状斑;在粗皮杨树品种上,通常并不产生水泡,而是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当从干部的伤口、死芽和冻伤处发病时,形成大型的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坏死班。 病菌可在树干、枝条的病斑和病残体中越冬。在不表现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密码:(改颜色显示)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修订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修订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施工工法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施工工法 1前言 高寒区多年冻土地区,由于路基的修建,改变了原有永冻土地质的水热状况,引起水热的重分布,导致路基的融沉、塌陷、路面裂缝等病害,交通无法正常行驶或中断交通,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加漠公路漠河机场至北极村段A1合同段位于I1区,年平均气温-4.4℃,冬季最低气温-52.3℃,属于岛状多年冻土地区,最大冻深达11m,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会同设计和科研单位在充分掌握当地气候和多年冻土数据规律基础上,针对路堤、路堑以及填挖过度段三种路基断面形式分别进行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经实施推广应用是成功的。该工法解决了高寒区多年冻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基病害技术难题,确保了路基的稳定性。降低路基病害,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工法经科技查新国内未见相同报导,该工法经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鉴定,处国内领先水平。 2 工法特点 2.1多年冻土区路堑堑顶加设挡水埝、U形防渗截水沟;基底及边坡采用换填保温材料;根据永冻土的地段工程地质、气候条件和施工力量等情况合理安排各道施工工序,最大可能减少多年冻土的暴露时间,减少对冻土的人为扰动。 2.2多年冻土区路堤采用路基不同层间分别填筑不同粒径级配填料,使同一粒径水平的颗粒填筑在同一层,并把粗颗粒填料放臵于表层,保证路基结构稳定基础上,尽量增加粗颗粒层的孔隙度。同时在

细粒填土中铺设水平排水板;并在路堤边坡外采用清表土及弃土设臵大于4m宽的护坡道。 2.3多年冻土区填挖过度段采用保温防渗结构,在整个过渡段铺设保温材料,并在路肩线以下设臵了复合土工膜防渗层。 2.4本工法与“以桥代路”、“挖除冻土换填”、“碎石挤密桩”路基施工技术比较,节省工期,施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节能高效、保护环境,节约大量的施工建设成本。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高寒区多年冻土地区道路修建。 4 工艺原理 4.1多年冻土区路堑施工原则就是有效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堑边坡及路基的侵害,充分利用冻土的强度,并保护好冻土不被融化,而发生热融沉陷。 4.2多年冻土区路堤施工是对原始填料进行粒径级配筛分组合,形成级配良好的细粒土层,减少水分渗透,和同一粒径粗颗粒的碎石水平组合层,增大孔隙性。充分运用孔隙的隔热作用,减少地表热量向下传递。这样在路堤结构中形成3种级配层,即粗、中、细颗粒级配层和水平排水板组成,3种级配层按照由细到粗从上往下填筑,从而阻止高温下传递确保永冻土不被破坏。并在路堤边坡外采用清表土及弃土设臵大于4m宽的护坡道,有效对路基地表以下冻土保护和减少水源对路基的侵害。 填挖过度段是在路肩线以下,设臵了复合土工膜防渗层,复合土工膜防渗层的下部是工业保温材料隔热层。消除了原有冻土产生冻胀

冻土地区路基设计指南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七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指南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 二○一○年四月

前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这是继两年前“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大地震,给玉树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玉树地区的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的抗震救灾部署,支援玉树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我们遴选了部分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成果,并编印了《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希望能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提供参考,并藉以为灾区重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1 总则 (1) 2 路基设计 (2) 2.1 一般规定 (2) 2.2 路堤设计高度 (3) 2.3 低填浅挖路基 (8) 2.4 路基边坡及护道 (10) 2.5 路基排水 (10) 2.6 其它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设计 (12) 2.7 路基借土 (13) 3多年冻土道路环境检测与管理 (14)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指南附录 (15) 附录一沥青路面路基设计高度公式中S的确定 (15) 附录二 XPS板隔热层路基设计主要参数 (17) 附录三通风管路基设计参数 (18) 附录四热棒路基的设计参数 (18) 附录五碎石路基设计参数与要求 (19) 附录六冻土融土的热物理参数 (20)

1 总则 第1.0.1条本设计指南依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设计任务,并参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其他多年冻土地区研究成果中所确定的原则编制,其目的是指导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设计。 第1.0.2条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设计中,为确保路基稳定,使路基设计经济合理,降低全寿命成本。应根据“有的放矢、合理经济”的设计原则,对不同的冻土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第1.0.3条公路路基宽度设计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级公路标准进行,特殊地段可适当降低技术标准。 第 1.0.4条采用本设计指南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或规定的要求。 第1.0.5条路基工程设计应在综合分析勘察资料基础上,吸收消化国内外成功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建设环境的影响,论证地确定路基工程设计方案,以保证路基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第1.0.6条对于旧路建设整治工程,路基设计时,低温多年冻土地区(放热型、吸热型)路基设计以“保护冻土”为原则;高温多年冻土地区(过渡型和残留型)路基设计以“控制融化速率”为原则,采用“主动降温与被动保护相结合、治理路基病害与治理环境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路基临界高度不再是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 第1.0.7条对于新建公路路基,路基设计时,低温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以“保护冻土”为原则;高温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以“控制融化速率”为原则,采用“主动降温与被动保护相结合、保护冻土路基与保护冻土环境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路基临界高度不再是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是公路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路网的基础,同国省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同群众利益更加贴近,管好农村公路,特别是管好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建设任务,更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关系的政治任务。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是指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技术标准无法达到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调查,即对技术要求进行了降低。 一)、路基工程 (1)路基宽度: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村道),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乡道),村道工程特别艰巨地段报交通局同意后路基宽度可采用3.5 m。 (2)错车道:村道建设中单车道路基必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可结合地形(哪个设得起就在那儿设),交通大小(交通量大的错车道设密一些,小的设稀一些),通视条件的(双方来车能否及时反应)综合考虑设置。(3)水沟:水沟按“五五八”(即沟底50cm宽,沟高50cm,沟顶高80cm)土水沟。(4)涵洞:分两类:一类分为排水涵洞,根据地形和路基排水状态设置;一类为灌溉涵洞,充分考虑农田灌溉需要设置。涵洞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设置齐全,因为水泥砼施工完成后无法再增设。 (5)防护工程:针对路基不稳,路基宽度不够等地段,可考虑采用挡土墙(即堡坎)、护坡等防护措施,防护工程顶宽应不小于60 cm,背坡按1/4放坡。 二)、路面工程 (1)总体要求:路面结构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 (2)村道通达工程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必须设置基层,基层可采用片拳石基层,基层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11503384.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公路养护工职业标准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附件 公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公路养护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机械设备、仪器、工具从事公路养护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外、噪声、有毒、有害、粉尘、危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学习、计算能力;有空间感、形体知觉和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近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相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多媒体教室。实际操作培训场地应能满足培训需要,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和必要的工具、机械,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浅析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技术浅析 摘要:首先分析多年冻土的冰害特点以及冰害的种类,并从路基施工角度,对多年冻土病害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强调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施工的注意事项。本文介绍了多年冻土的概念以及对公路路基的影响,分析并阐述了多年冻土地区修筑路堤和路堑的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多年冻土;路基;路堤施工;路堑施工 0.概述 冻土是指温度为负温度或零温度并含有冰晶的一类土体。多年冻土按含冰量分类,可以分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五类。多年冻土的工程力学极不稳定,容易受到水体、土体温度的影响,在此类地区进行路基施工,要特别加以注意,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公路的施工质量。 多年冻土对土的物理、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性质有很大影响,在这一地区修路,尤其是修筑高级公路,一定要采取特殊办法与措施来对付这种影响。否则,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的多年冻土融解,会造成边坡坍塌、路基沉陷、路面翻浆等。或因路基底冰丘、冰椎使路基膨胀,导致路基、路面开裂与变形;当冰丘、冰椎融解后,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造成公路路面更严重的破损。 1.路堤施工技术 多年冻土地区路堤施工要考虑到多年冻土地区的特殊性、复杂性,应根据冻土环境和现场冻土地质情况进行相关结构设计、相关调控地温的工程措施设计以及处理不良冻土地质现象的措施设计。由于现阶段成熟的相关施工技术规范还没有跟上,所以多年冻土区公路在设计阶段还应同时给出相应的关键施工技术要求,以保证冻土路基设计在特定的施工条件下达到预期的效果。 1.1关于路基设计高度的起算点 当路基设计高度经计算确定后,路基设计高度的起算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参数。由于地形条件不同,其起算点若选择不合适,同样可能引起路基失去其稳定性。因此,路基设计高度的起算点应以设计最安全为目标,也就是以地表至路基设计高度的最小距离的位置为路基设计高度的起算点。即路基通过地形平缓地表时,路基设计高度以路中心为起算点;路基通过地形横坡较大时,则应以地形较高一侧路面边缘所对应的地面点为起算点 1.2填料的选择与路基借土 多年冻土区筑路应尽量减少对冻土环境的破坏,应合理设计路基取土坑,不得在路基两侧随意取土。取土坑的位置依照地形、地质、地表排水条件确定,尽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

目录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路线交叉 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村镇路段 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1 总则 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 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 (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 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执行。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 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 路的等级。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 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 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表1.0.4列出农村 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 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

病虫害防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病虫害防治方案) 保护教研室 刘玉卿 第一部分绿化养护 一、草皮 1、要定期修剪,根据不同季节,长势,合理安排修剪期,以草长不超10厘米为准,一般5-9月约25-30天修剪一次,3-5月和9-11月35-40天修剪一次,(北方地区)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原则上不修剪,修剪后草坪面平整高度约3-4厘米。 2、每次修剪后对草皮施一次肥,施后浇透水,保证草皮全年常绿。 3、每巡查草皮,发现杂草及时清除,使草坪纯度控制在优类95%,一般90%以上。 4、拾除草地、花丛内石头、纸屑等杂物。

二、绿篱、定型植物 1、绿篱生长前期未成型之前,以密枝修剪为主,成型后以造型修剪为主。修剪的篱面要平整圆滑顺直,绿篱造型植物造型优美、丰富,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造型后,对生长超过篱面的枝条要及时剪除,超出篱面的枝条长度应控制在10厘米内。 2、绿篱保苗率95%。残缺或死亡部分要在一个月内补种好 3、绿篱、造型植物在每年的3-8月期间,约50天施一次氮肥,9-11月期间的40天施一次复合肥,每亩地每次施肥量为15市斤。 三、乔、灌木 1、每周巡查,及时修剪枯枝、病虫枝、霸王技、下垂枝等。修剪下的枝叶,要立刻清除。 2、根据灌木长势,该造型的要及时造型;造型后要及时修剪超过形状外的枝叶,一般以控制形状外的枝叶长不超过20厘米这宜。 3、灯道树保率要达到98%,树干粗壮,修剪及时,主干高度一般控制在3-4米。分枝合理,树身直,枝叶茂盛。 4、一般每二个月施一次复合肥,保证长势旺盛。对生长茂盛的大乔木,可以不施肥。

四、浇水 1、室外绿化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不同植物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栽培目的,不同土壤每天、隔天或几天淋水一次。因天气炎热干旱而出现水分不足时,则必须相应增加浇水次数,保证所有植物不因缺水而萎蔫。 2、天晴季节,室外盆栽每天浇水一次;栽在花基的3-4天浇一次水,雨天则不浇;室内盆栽每周浇水2-3次。 五、植物保护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 2、使用农药必须以不伤害健康为前提,使用高效、低毒、无臭、无异味农药。 3、喷撒农药时,必须戴口罩,安全防护手套,穿长袖衣服。禁止抽烟及吃东西。人应站在来风的上方,防止喷农药吹回人体,造成中毒。 4、喷撒农药后要用肥皂反复多次于流动水中洗手。 第二部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为确保本标段公路的“畅、安、舒、美”,承包单位应对该标段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应会同业主等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交通阻塞,并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做到“五修”、“五清”、“五无”,五修:路面要修补,路基要修整,设施要修复,路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五清:设备要清洁,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牌要清楚;五无:路面平整无坑,设备完整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隧完好无损。 (一)公路养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外,在任何情况下应保持道路畅通,设 施处于完好状态。 2.通过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公路的信息,预测并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3.为确保公路设施能迅速得到养护与维修,应以机械化养护为主。 4.在公路设施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必须着标志

服,夜间作业着反 光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置施工标志标牌。 5.养护管理人员应搜集与掌握有关公路设施的路况,受灾等动态信 息,以及公路、桥梁构造物的形态、尺寸等静态信息。 (二)资料 1.承包商中标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通过调查建立路况及养护 工作台册,格式应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进行,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由业主规定的报表。2.承包商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配合做好业主推广的设施 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应用工作。 (三)养护维修及作业要求 1.公路设施养护质量 公路设施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以及养护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适用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标准以及上海市现行规范标准,具体包括: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冻土路基施工工艺

浅析冻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年冻土的特性以及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程 和桥涵基础工程所采取的设计原则,指出了施工工艺的正确选择是解决路基施工的技术关键,以及桥涵基础中的明挖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另外也对多年冻土地区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路基冻土施工工艺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afrost and permafrost regions subgrade engineering and taken by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bridge design principle,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right choice is to solve the key technology of subgrade construction, mining and the ming di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technology is studied and summarized, also for many years of permafrost regions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kes detailed discussion. key words: frozen soil subgra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冻土的概念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 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

冻土地区路基施工要点

冻土地区路基施工要点 摘要:在我国一些省份的地区常年处于寒冷季节,冻土区域广泛,独特的气候特征,对公路交通的建立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冻土区域公路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区域冻土的影响,保证高效、高质量的建设。本文就冻土区域路基施工要点作简要分析。 引言:本文从冻土自身特点及对路基的危害,并以路基施工的角度出发,对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冻土危害、路基施工要点 一、何为冻土以及冻土对路基危害 冻土,顾名思义即含有冰晶的土壤或岩石,温度常为负温。冻土受季节条件的影响,冻土又可分为:冬季冻土表层冻结,夏季气温回升冻土表层融化的冻土为季节性冻土;我国边远地区,常年气温处于零下,自然该区域的土壤呈现多年(永久)性冻土。 冻土对路基的危害;无论是季节性冻土还是多年冻土,其对路基的危害大致分为冻胀和融沉两类。冻土冻胀指土壤中所含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凝结成冰所导致体积膨胀,对路基产生膨胀性破坏。 冻土膨胀程度受土壤条件、含水率、冰层厚度、温度等条件影响,其中土壤含水率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冻土融沉全称为冻土融化沉降,冻土融沉的诱发因素以自然诱发因素和人为因素为主。冻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土壤的冰层融化,在土层表面的荷载作用和土体自重的影响下,路基发生沉降,甚至塌陷。 冻土冰害是指路堑开挖后其边坡中的冰层融化或者地下水从中流出,在寒冬低温季节形成随流随冻,边坡挂冰、路堑内积水淹没路基等危害路基的现象。 上诉现象是常见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严重危害,在路基工程建设中任何危害不仅难以保证路基工程高效、高质量的建设,而且可能诱发严重安全事故,故在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中杜绝冻土所带来的危害,是工程建设首要问题。下文将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作简要分析。 二、冻土地区路基工程建设要点和注意事项 1.冻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原则 1)、保护多年冻土施工原则:冻土地区冻土呈现如下特征时:冻土常年湿度较低、土壤中的冰体稳定;冻土路基施工地段中冻土在厚层地下冰段时;冻土地区中土壤含冰量充足(富冰区域);公路建设等级较高等特定情况下,我们在路基施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宜采用保护施工路段的冻土原则施工。 2)、需破坏冻土施工原则:冻土地区冻土呈现如下特征是:冻土温度较高、土壤中的冰体不稳定易融化,土体融沉较小;路基工程施工时处于少冰和多冰冻土相间;公路建设等级要求不高等情况下,在满足路基工程质量前提下,从工程建设经济和工程建设难易角度考虑,我们可以采用破坏冻土进行施工。 .2.冻土地区路基施工前准备 1)、施工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冻土地区的道路施工而言,在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充分收集该地区多年冻土地段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季节气候变化等资料,进去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以确保充分了解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工程类别、已经冻土融化和植被覆盖情况等。 2)、施工前施工路段的调查: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路段进行实际调查,以便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何谓特殊地区?复习 ?我国地区辽阔,各地区道路环境差异性较大。 ?特殊气候环境 ?炎热地区 ?寒冷地区 ?干旱地区 ?风沙地区 ?潮湿地区 ?特殊(不良)地质条件及灾害频发地区 ?岩溶地区 ?地震区 ?滑坡 ?泥石流区 ?特殊路基 ?位于特殊土(如软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等)地段的路基。 ?特殊条件路基 ?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以及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特殊地基 ?特殊岩土 ?具有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并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岩土的统称。 ?主要包括:黄土、膨胀土(岩)、红粘土、软土、盐渍土、岩盐、多年冻土、人工填土等。 ●地形地貌 ●海拔高度

●路线与地势地貌的结合程度 ●岩石或土的种类与成因 ●地质走向与层理 ●有无软弱层或软弱夹层 ●有无地震、泥石流或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 ●气温(季节性与地形性) ●降水 ●日照 ●风力风向 ●地表水的水文条件 1、地表积水水位与存水时间 2、地表水的排泄 3、河流的常水位与洪水水位 4、河流的河岸及河床的淤积 ●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移动规律 2、地质内的层间水、裂隙水、泉水的存在情况 ●土的不同颗粒组成形成不同的材料强度机理 ●不同类别的土受水温影响的程度不同 ●不同的土类有不同的工程特征与性质 温度对路基路面稳定的影响 ●温度造成路基体的膨胀与收缩,甚至引起路基的冻胀; ●温度造成水泥砼路面的温度应力及条块分割; ●温度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塑性变形累积及低温开裂。湿度对路基路面稳定的影响

湿度对路基的影响: ●湿软、冰冻及整体不稳定, ●需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并控制路基的干湿类型。 湿度对路面的影响: ●水分积蓄于路基路面体内,降低路基路面的强度与刚度,造成路面破坏,并可进一步加剧路 面透水性 (2)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问题 (2)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黄土高边坡稳定 ●长大陡坡路面车辙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问题 (3)膨胀土地区路基工程 (4)寒冷地区路基工程 (4)寒冷地区路基工程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 ●软土地区 ●轻质路堤 ●膨胀土地区 ●盐渍土地区 ●风沙地区 ●黄土地区 ●寒冷及冻土地区 ●滑坡崩塌地段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工程技术和措施

实用文库汇编之陕西省交通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通知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陕西省交通厅 文件 陕西省交通厅关于 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通知 陕交发[2005]143号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交通局,厅直有关单位:《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经2005年5月23日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请各单位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厅科教处。 陕西省交通厅(章)

二○○五年六月三日

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交通部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战略部署,适应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的需要,切实、有效加强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陕西省交通厅安排由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有关单位参加,对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编制了《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编制工作以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和《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我省地域、地形、地质条件、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交通运输需求及农村公路现状等实际,同时,还借鉴了部分省(区)的经验。 《公路法》将公路按照行政等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道路。依据《公路法》的这一原则,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对农村公路界定如下:农村公路按行政等级划分为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镇)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道:是指连接乡(镇)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镇)际间、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村道:是指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连接建制村和居民点,不属于县道、乡道的公路。 本《标准》原则确定,我省县道一般宜采用二、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一般宜采用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村道一般宜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下公路技术标准。本《标准》是为解决我省村道允许采用四级以下技术标准而制定的,在《标准》中称为外延级。 外延级公路技术标准是在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基础上编制的,并且充分考虑了与部颁标准中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的衔接。 四级及四级以上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仍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病虫害防治是为了减轻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危害作物或人畜,而人为地采取某些手段,一般可以分为采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和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那么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1、合理轮作和间作在药用植物栽培制度中,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无论对病虫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种过参的地块在短期内不能再种,否则病害严重,会造成大量死亡或全田毁灭。轮作期限长短一般根据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存活的期限而定,如白术的根腐病和地黄枯萎病轮作期限均为3一5年。此外,合理选择轮作物也至关重要,一般同科属植物或同为某些严重病、虫寄主的植物不能选为下茬作物。间作物的选择原则应与轮作物的选择基本相同。

2、耕作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仅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灭病原生物和害虫。进行耕翻晾晒数遍,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壤中致病菌数量,这已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3、除草、修剪及清园田间杂草及小麦,药用植物收获后,受病虫危害的残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往往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是翌年的病虫来源。因此,除草、清洁田园和结合修剪将病虫残体和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处理,可以大大减轻翌年病虫为害的程度。 4、调节播种期某些病虫害常和栽培药物的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物候期密切相关。如果设法使这一生长发育阶段错过病虫大量侵染为害的危险期,避开病虫为害,也可达到防治目的。 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其抵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