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

2011年第26卷 第4期

收稿日期:2011-03-11

作者简介:沈子玲(1985-),女,福建漳州人,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林宝灯(1985-),男,福建福州人,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在校生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从各层次大学生就业率对比状况显示,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率一直是相对偏低的。这一现状会给本已对就业问题顾虑重重的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问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高职高专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挫折感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点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影响着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他们的毕业就业。因此研究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一)自卑心理严重

高职高专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较之本科院校贫困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因为未能进入本科院校,高职高专贫困生自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这种心理作怪,使高职高专贫困生没有勇气去尝试,去挑战高要求的职位,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错失很多面试、上岗的机会。二是目前就业市场呈现的就业供需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使高职高专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社会对本科以上高学历层次毕业生的需求旺盛,对专科以下层次的毕业生需求相对不足,学历已经成为一道必须跨过的门槛。高职高专学生在高校毕业生中地位最低,常因为学历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由于贫困生面对压力更容易产生敏感反应,所以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学历问题产生的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三是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或者城镇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比城里的学生要差很多。这种客观的原因导致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沦落为弱势群体。在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选材”评判标准不断地提高。用人单位一般要求应聘者应具备除了职位对应知识和能力外,还要求应聘者拥有多方面知识,对应聘者综合素质比较看重。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校期间,

把大部分的课外时间用于兼职赚取生活费,而且高职高专贫困生没有经济条件去参加一些可以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和培训,从而导致在求职时贫困生面临因综合素质被淘汰的遭遇,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四是求职成本也是造成高职高专贫困生自卑的一大因素。在贫困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他们除了要承担生活的压力,承担就业难的压力,还要承担为就业付出更多真金白银的经济压力。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们的花费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其主要的花费项目不外乎简历制作、交通、招聘会门票、形象包装(穿着、发型等)等,就像一些学生所说,“穿得体面一点是形势所逼”。而这样的一大笔开销,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上顿饱下顿饥的贫困生来说,都将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以上四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求职中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人际交往困难

高职高专贫困生由于经济局限、成长环境等因素,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人际交往中会常常出现退缩、逃避、敌对等防御心理。加之,就业市场的残酷使他们不断碰壁,不断产生自卑的心理,以至于逐渐变得孤僻、冷漠、不合群、不信任他人。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即使与他人交往,也常带着强烈的戒备心理,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放不开”的心理状态势必影响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就业。高职高专贫困生人际交往困难还体现在没有足够的关系网,缺乏获知更多就业机会的渠道,所以人际交往困难是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的一大特征也是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难的一大因素。

(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多

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校期间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不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他们往往要为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而焦虑。同样,即使即将就业走上工作岗位赚钱养活自己,但是就业形势的严峻让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他们渴望毕业后找到一份薪资高的工作,渴望能和别人一样不用老是为经济问题而担忧。可是人才市场出现的人才过剩现象一次又一次打击者高职高专的贫困

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沈子玲 林宝灯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6)

摘 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面临就业时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入手,着力探究解决其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04-0130-02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教育理论与心理学

2011年Vol.26 No.4

生,使他们没有激情没有勇气去接受挑战,而是经常性地焦虑和抑郁。

二、解决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学贫困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高职高专贫困生又因为学历、素质、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就业心理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针对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解决的对策:

(一)加强经济资助,降低就业成本,为贫困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帮助贫困毕业生改善生活环境,缓解就业压力,经济资助必不可少。高职高专院校应进一步稳定和完善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各项优惠制度,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资助力度,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就业指导部门应格外重视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降低就业成本,如积极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参加校园招聘会,为贫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免费为贫困毕业生提供使用就业网、包括网上远程面试系统的机会,等等。同时,为高职高专贫困生设立免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优惠政策。力保高职高专贫困生拥有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证书,提高高职高专贫困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加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由于对贫困刻骨铭心的体验,不少贫困生将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针对这种思想,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加强形势政策课特别是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贫困生能正确研判国家的形势,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个人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进而为自己的就业选择趋向奠定基础;其次要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目前整个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思想,尽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还应鼓励高职高专贫困生学生到基层工作、宣传国家支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业。

(三)多渠道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使高职高专贫困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

加强经济资助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可能完全消除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加之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较之其他层次大学生来得严重的事实,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提供多渠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针对高职高专贫困生因经济和心理压力,性格孤僻的情形,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和集体活动,通过广泛的社交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忧愁和烦恼,放松心理压力;鼓励他们遇到事情多向同学或老师倾诉,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时解开心理疙瘩。第二,要帮助高职高专贫困生客观评价自我,帮助他们走出自负或自卑的阴影,比照市场对毕业生的条件要求来主动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鼓励他们挑战高要求职位,以锻炼其人际关系与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改变自卑胆怯、包藏自己的萎缩心理,逐步树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提高自己求职择业的竞争力。第三,要引导在读贫困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途径进行心理宣泄,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健康,以正确面对将来的就业和求职。

(三)加大职业教育的宽度,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

临近毕业,在面临就业问题时高职高专贫困生的恐惧心理比一般学生更甚。而各高职高专院校对毕业生也开展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对性不够。因此,建议加大职业教育的宽度,建立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首先是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不宜单纯为思想教育工作而谈思想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对贫困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适应性教育;同时应针对各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点扩大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讲与职业有关的业务性问题,更要讲与社会适应的公关礼仪和待人接物的原则,还要充实职业教育的延伸即就业的诸多法律问题;其次是职业教育与专业经验教育相结合。对此,学校有必要聘请资深企业专业一线工程师或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授课或在企业建立短期见习平台,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和成为社会人的时间,以此增加忙于学习与赚取生活费的贫困学生的专业经验教育;三是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检验学生是否成长成才,最重要之一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工作中的为人处事表现。为此,对贫困毕业生的思想教育重点是要进行普遍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体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性即对全体毕业学生进行的普及型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常规性的,各所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会广泛开展;个体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针对毕业生群体如贫困生群体或女大学生群体或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等进行的,现在许多行业出现的不正之风,就是缺失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将行业优良作风予以新人传承,如医疗卫生救死扶伤、教育系统为人师表等等。

三、结语

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给了高职高专贫困学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缚。无论是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就业的道路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帮助高职高专贫困生摆脱贫困,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摆脱就业

沈子玲 林宝灯:高职高专贫困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转第136页)

131

2011年第26卷 第4期

备情况,严格要求自己,尽力弥补欠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社会竞争,用宽容的胸怀接纳身边的一切事物。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就要适应环境。要发挥吃苦耐劳的优势,从基层做起,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地面对一切困难。珍惜每一个机会,正眼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大胆应对每一次挑战。

正视自身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及自已的能力状况,防止和别人进行盲目攀比。每个人都有自身特点,也有其发挥角色重要性的一个方面。正如棋盘上的每一粒棋子,虽然能量、作用有限,但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应该有这种角色的认识和定位,不应该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眼实际,避免进行盲目比较,这样才可以避免悲观消极情绪的产生、漫延。

(二)家庭的沟通:帮助贫困生找回自信的作用不容忽视

加强与贫困生家庭的信息沟通。帮助贫困生早日顺利就业,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期待。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应加强学校与贫困大学生家庭的联系,努力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消除误会。另一方面,应该鼓励贫困生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交流,实事求是地交流情况,求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坚持多向沟通,对帮助贫困树立信心,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大有裨益。

(三)学校教育和改革:消除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源的核心一方面,从根本上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体现学校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将就业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位置,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设计等多方面着手,着眼长远发展,以质量取得竞争优势,以规模求得效益,打造属于学校的人才品牌竞争力,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降低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辅导员、班主任和大学生就业相关工作人员等应将关注贫困生就业纳入日常工作内容,从思想上重视。应该要把贫困树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就业教育内容来抓,帮助他们客观地认

识自己、认识世界。第一,发挥学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功能,促进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根据贫困生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特点和能力素质结构,坚持个别指导的原则,对每个贫困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方案。第二,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贫困生心理自卑,特别需要人的关注。可以在在一些活动进行特别安排,有意识地突出贫困大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参与决策,协助组织,一起总结,使其在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唤醒他们对自身潜能的认同。第三,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的密度和力度,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同时,在对贫困生就业信息发送时,可以增加情感关怀的语句,让贫困生体味到更加人性化的学校就业信息服务。

(四)人际交往:消除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源的重要方面

贫困大学生多敏感、自卑,加之就业过程中碰到的种种挫折,令他们在这段时间特别脆弱,特别消沉,应关注他们就业阶段的心境: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树立自信,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他们有被人理解,获得鼓励,更希望成功的需要。因此,作为校方,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理解他们,多加关注他们,注意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潜能。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帮助分析他们优势与劣势,成功与失误之处,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尊重感。寄予他们心灵的阳光和祝福,引导他们创造自己人生的精彩。

形成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源是多方面的,因此,消除这些压力源也是多方面的,系统的。应该坚持贫困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维的心理干预模式,坚持多管齐下,多方面努力,帮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就业,消除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源。

参考文献:

[1]贾淑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探析与应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22):182-183.

[2]冯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国情观察,2009,7:27-28.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Lin Ying-ping

(Fujian Minjiang College,Security Department,Fuzhou 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 Po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 Employment is the most critical moment to change their own destin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followed by conversion of their own, readiness, fitness; concern about families of the poor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purity to analyze,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n intervention of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poor student, to assist poor students to adapt to society, co-create a harmonious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poor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stres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责任编辑:邓 乐]

The analysis of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employment psychology in the hig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strategy

Shen Zi-ling,Lin Bao-deng

(Fu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16,China)

Abstract: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ets employed under the situation day by day stem tendency,the psychology problem confronted by the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ring applying for a job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all walks of life.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ry to find the strategy for solving the the psychology problem .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verty-stricken students;employment psychology;analysi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邓 乐]

心理问题的困扰,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参考文献:

[1]林建浩.从就业上解决高校在读贫困生问题的途径探索[J].内

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77-78.

[2]李海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高校贫困生充分就业的新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2-105.

(上接第131页)

林映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源探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有关 于大学生就业心理 社 会 调 查 研 究 报 告 班级:行政1203班 成员:张徐、张也 许文垚、崔愉慧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一、前言摘要 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二的学生,两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就业既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面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三、调查内容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周边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靠什么就业”、“去哪儿就业”、“如何就业”、对薪资要求收获和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靠什么就业” 大学生想要就业,自身必须具备满足就业要求的条件,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最为根本的所在。我们分别对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实习经历、考试证书这几方面做出调查。结果显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36.7%、36.7%和9.9%。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大学生心中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是能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而学习成绩和所取得的考试证书则影响相对较弱。 同时,询问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时,也有36.7%的人认为是缺乏经验,其余有23.3%的人认为是择业观的影响,26.75的人认为是就业信息不全和16.7%的人认为是机制不健全所影响的。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心目中社会经验不足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瓶颈,大学生因初入社会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就业心理负担较重。 (二)大学生“去哪儿就业” 清楚了大学生心中“靠什么就业”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大学生心中就业的理想“地方”,这里主要分为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 1、大学生“去哪儿就业”之就业区域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距显而易见,其中北上广超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中部中小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经济层次分布明显,他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2.6%,51.2%,7%,9.3%,而选择这些地区的原因中,生活条件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创业环境这三个方面,则以37%,34.8%,26.1%的比例成为众人选择的热点。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北上广经济最为发达,但却不是众人的首选,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竞争及消费都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

2013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9期) Total No .339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简介:张颖(197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研究 张 颖 (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以徐州某高校60名贫困生和60名非贫困生为被试,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贫困生SCL -90评分相比,贫困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PQ 评分表明两组神经质(N )和精神质(P )两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相关性分析显示贫困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相关性;(4)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非贫困生差,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能力。本研究对预防和解除贫困生心理障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贫困;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32—03 当前,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多,群体 规模有扩大趋势。贫困生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因家庭贫困往往引发“心理贫困”,若不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会直接影响他们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质量和未来就业发展。本研究探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分析“心理贫困”的成因与对策,为预防和消除 贫困生心理障碍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某高校60名贫困生和60名非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其专业、年龄、 年级、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 -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 EPQ )进行研究。SCL -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 怖、偏执、精神病性等九个不同心理因子;采用无、轻度、 中度、偏重、严重等五级评分,各因子的平均值范围则为1 5分。EPQ 采用陈仲庚教授修订的版本,共85个题目,以“是”或“否”作答,然后按内外向(E )、神经质(N )、精神质(P )、掩饰性(L )四个量表计分。两个量表均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指导语,限时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100%。统一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t 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贫困生SCL -90评分情况 研究表明, 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更为 明显(见表1)。贫困生心理问题较严重,表现出焦虑、不安、懒散、谨慎、内疚、忧郁、失望、性格内向、胆小、自卑、多疑、不善社交和应变能力差等。 表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 -90评分情况比较 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贫困生1.61?0.301.92?0.611.86?0.591.75?0.651.69?0.601.72?0.641.56?0.571.54?0.441.48?0.50非贫困生1.16?0.251.45?0.361.32?0.291.31?0.351.22?0.241.22?0.261.16?0.261.21?0.231.23?0.26 t 值 2.442.502.511.802.371.920.853.232.03P 值0.0030.0030.0030.0800.0020.0600.5600.0040.030 2 3

贫困生帮扶记录

贫困生帮扶记录 我班学生张婷玉家境困难,父亲早年在苏州化妆品工厂上班导致肺出现问题丧失劳动能力。至今仍需定期洗肺。母亲靠给人打零工承担着家庭的重压,年收入不过一万,要抚养两个孩子,承担生活各项开销支出。当我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情况后,一方面上报学校,申请免除该生一切学习费用,减轻她的家庭负担。 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中关心帮助,给予物质上的鼓舞和精神上的呵护,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又动员班级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从心灵上驱除贫困对学生心灵上的打击,避免使学生陷入因贫穷而自卑的心态。一本一笔物虽少,一言一词语不多,但处处皆关心,物物皆有情,种种措施让张婷玉同学快乐健康地成长。

扶贫会议记录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吴昌龙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培养和教育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帮助他摆脱和消除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让他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帮扶对象 贫困学生:赵品博 三、帮扶人:马国标 四、帮扶内容 1.思想上解惑 赵品博家境贫寒,父母离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缺少爱的。我要从情感上贴近他,学习上关心他,生活上帮助他,经常与他交流,掌握他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心中的困惑,给予他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为了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我平时要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他谈心。 2.生活上资助

大学生就业心理专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专题 一、职场自我EQ管理的四步曲 来源:37度医学网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领导对员工说,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太太对先生说,不要把情绪带回家,老师对学生说,你怎么能带着情绪和我说话……这些话语都无形地表达出我们对“情绪”的恐惧和无助。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在面对情绪到来时,往往会处理不当,轻的影响日常工作,重的甚至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都受到损害,让自己身心疲惫。 我们都是情绪的“奴隶” 无论男人、女人,企业ceo还是普通职员,办公室白领还是建筑工人,都难免逃脱一种东西的包围,那就是情绪。喜、怒、哀、惧这四种人类的基本情绪,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及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是情绪的“奴隶”。 我们对情绪的认知及处理方法,来源于学校、家长以及身边人的不断“教导”与“示范”。这些传统的情绪管理方法,在现实的验证里,不但没达到促进成长的效果,相反还常常达致伤害性的结果。所以情绪会让我们这么头痛,不是因为情绪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对情绪的了解与认识不足,使用了错误的情绪处理模式及方法,以至于带来了种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的《eq》一书提出,一个

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iq,而80%%则是凭借eq。现在,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在录取一些关键职位时,都要采用eq测试。正确的eq 管理理念是用科学的、人性的态度和技巧来管理人们的情绪,善用情绪带来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帮助人们成功。 传统却无效的eq管理法通常有四种: 交换型 一个小朋友因为丢了心爱的铅笔刀而伤心,这时他妈妈说:“宝贝,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玩具,但你要保证不哭了,我才给你买。”在我们身边,经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因为某些事情而悲伤难过时,他身边的朋友总会说:“你不要再难过了,我们去散散步、兜兜风吧。”面对别人的悲伤,我们总会让他去做别的一些事来代替他自己正在发生的情绪,这属于交换型eq管理法。 惩罚型 很多人在面对别人的悲伤、害怕、生气和愤怒等情绪时,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往往就会采用批评、指责或训斥的态度对待他,尤其是家长对孩子,领导对下属最容易采取这种方法,这属于惩罚型eq管理法。 冷漠型 面对一个人出现一些自己承受不了的情绪时,他的亲人或朋友往往会采取逃走或忽略的态度。很多家长当自己的孩子有情绪时,他们要么走开,要么置之不理,任孩子承受情绪的煎熬。这属于冷漠型eq管理法。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长期受经济贫困的困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幸福感。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关心,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助,进而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自身的困境。对贫困生的帮助,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结合时代的特征,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1.乐观、开朗 通过对近几届大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新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新的人格特点。他们乐观、开朗、积极,能够正视自身的经济贫困问题,不会盲目自卑,不会一味地抱怨,能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同时也会主动寻找兼职机会,以改善自身的条件。对于外界的帮助,他们不会表现得过于敏感或自卑,能够坦然接受,同时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自尊心强、敏感 通过对贫困生心理的研究,笔者发现,部分高校贫困生对自身的问题比较敏感,自尊心很强,容易把很多问题归结为自己的贫困问题,在做事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特别放不开、敏感。贫困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会导致出现这样的

情况,如做任何事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就一般不会轻易去做。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做不好。这一现象在他们评为“特困生”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这些学生对自己更加关注,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大家会责怪自己,怕被别人瞧不起,也因为这样,他们一般很少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容易失去很多机会,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3.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较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 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积极寻找兼职,锻炼的机会较多,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显得比较成熟,映对各种问题、应付各类挑战的能力较强,因而在应对很多问题时会显得比较自信,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就幸福感而言,那些能够积极面对自身问题并且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状况的贫困生,对生活比较有掌控感,成就感强,幸福感相对也比较强。 4.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自我管理能力即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做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贫困生这一学校内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对高校工作者而言,不仅需要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起因,更应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并且帮助他们建立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常怀感恩之心,并且勿忘回报社会。 随着当今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比例增加,贫困学生的比例同样也在增加。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500人,贫困学生人数为237人,所占比例约为15.8%。 一、贫困生界定 根据学院学生手册规定,贫困生分为特殊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及一般困难学生。 1、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需满足量化测评分70分以上(量化测评分(M)=家庭经济测评分(X)×60%+民主评议测评分(Y)×30%+院系综合测评分(Z)×10%),同时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父母双亡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及无直接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救济的;(2)父母双残丧失劳动力;(3)父母病重或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4)有残疾人证的学生;(5)突发性变故造成家人及财产损失;(6)边远少数民族困难学生;(7)低保。 认定比例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5%。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满足量化测评分60分以上,且同时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家在边远贫困地区且以务农为主,遇突发灾害导致收入减少;(2)父母下岗且未再就业或一方丧失劳动力;(3)单亲或父母离异未再婚,且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保障;(4)多子女上学;(5)纯农户。 认定比例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10%。 3、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量化测评分大于50分,一般贫困学生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5%,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城镇家庭父母一方无工作或下岗;(2)家中突然变故导致收入减少;(3)其他情况导致困难。 二、贫困生心理现状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贫困生心理辅导纲领

贫困生心理辅导纲领 王润 虽然现阶段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贫困家庭或相对贫困家庭依然存在。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有的表现为自卑、胆小退缩、沉默寡言;有的则又表现出敏感、叛逆、易激惹的个性特征。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窗,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房。对于一个小学心理老师来说,关注儿童心理,更多的不是问题形成后的干预、咨访,而应该是在平时的点滴中倾注关怀。 作为一个关注儿童心理的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善意。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的父亲脾气暴躁,母亲智力水平低下。孩子长期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性格相对孤僻。同时,孤僻、沉默寡言的性格又使他很难融入伙伴群中。他在班级里总是独来独往。因此,常常会招来一些同学的欺侮。而这个孩子一言不合就会动起拳头,捍卫自己的权利。因为除了从父亲那里学会动拳头,他找不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刚入学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来告他的状,其他老师也不喜欢他。这仿佛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和同学越不喜欢他,他对周围的环境越抗拒。与别人相处也更加不友好。虽然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他看别人的眼神却是凶巴巴的,充满了防御。在与这个小孩相处时,我对他的态度更加温和,绝不简单粗暴地处理

他与别人的打架事件,耐心、细致地了解他和别人打架事件的来龙去脉,教他怎样处理跟同学之间的矛盾。慢慢地,孩子开始信任我,看人的眼神也变了,不再那么剑拔弩张。 其次,尊重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别样的态度。这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在村里和学校里更多感受到的是别人的轻视甚至是嘲笑和歧视。孩子也已习惯了别人对他的这种态度。所以他的眼神总是躲闪的,低垂的,很少跟别人接触、交流。偶尔跟别人的对话也是简单,匆促的。这时候,如果我们老师在跟他交流时,用热情鼓励的眼光直视着他,以极大的耐心来跟他交谈,不强迫,不呵斥。可能一开始学生还不能放下防范的心理,但时间长了,他就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等到他觉得安全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向你敞开他的心扉。 另外,积极寻找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孩子因为自卑,往往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身边的小伙伴们也是更容易发现他的缺点,忽视他的优点。这会让本来就自卑的孩子更加自卑。这时候,如果老师能细心地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些优点,并诚恳地加以表扬,这对那些自卑的孩子来说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孩子自己会觉得有希望,觉得还有人在关心他,了解他;另一方面,对他身边的小伙伴们来说也是具有导向性的。伙伴们不会再不断地去控诉贫困、自卑孩子的缺点,而是也学会去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的态度相应地也会有所改善。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心理剖析

[案例心理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09-04-18 作者:编辑:校方人员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代写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与对策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祝玥夏树强 【摘要】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学习和精神压力。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大大提升,但他们心理问题却被一直被忽视。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作为测试工具,通过测试数据,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单位】祝玥,夏树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而是要达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因此,在新时期,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的安定和保持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学生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贫困生人数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4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数量中贫困生比例接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 15%,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偏远山区、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或者单亲家庭。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学习的压力,许多贫困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学业,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但不能否认的是,贫困生特定的成长环境、特殊的成长经历以及在高校学习和生活所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缺陷给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凸显。 二、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许多贫困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后感觉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宽广马路、高楼大厦和校园依山傍水、建筑物起伏有致与他们未进大学时的所见所闻有天壤之别,但是,经济上的拮据,文化上的差异,环境的熏陶终究导致了一些高校贫困生无所适从的一种不平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跳出“农门”的一系列梦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撞击得支离破碎,前所未有过的失落与迷茫越来越浓,最终导致各种消极的心理特点。 (一)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 1.研究工具。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将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被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适用对象为16岁以上的用户,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 2.研究对象。本课题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量表)作为测试工具,在学校心理辅导员的指导下随即抽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校范围内1 4年级内特别困难学生300人为主要测试数据,同时选取非困难学生30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验。根据学生作出的结果,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由被测试者自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测试前告诉被试讲明注意事项,告之该测试为匿名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测试后,收集好所有问卷,将有效问卷的结果录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的比较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贫困生SCL-90各因子的平 · 241 ·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分析中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 分析中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1、如果您将近毕业,您的打算是: 就业 考研 考公务员 自主创业 暂时在家待业 调查分析:如图所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 50%,选择考研 的占 30%,选择考公务员的占 10%,选择自主创业的占 6%,选 择暂时在家待业的占 4%,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 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 书;有一部分选择考公务员,也跟个人家庭背景相关联,且普遍认为公务员是铁 饭碗。 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 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只有极少数人暂时在家待业,说明大多数人的工作 热情还是很高昂的。 2 、 您 觉 得 就 业 中 学 历 的 高 低 对 就 业 的 影 响 程 度 是 50% 30% 10% 6% 4% 0% 10%20%30%40%50%60%就业考研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待业在家

影响程度较深 一般 没有影响 调查分析: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学历高低对就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无疑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招聘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成为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学历成了这些单位的“敲门砖” ,没有高学历,连应聘的门也进不了。而其他用人单位的招聘,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高学历人才将占有一定优势。 3、您对就业地域的选择是: (可多选) 生源地分析 大学所在地 沿海地区 国外发展 其它 65% 29% 6% 0% 10%20%30%40%50%60%70%影响程度较深一般没有

地方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地方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在就业压力下的焦虑和迷茫心理。在就业季,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来自社会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压力。地方高校工科类女大学生大多数对自身要求较高,学习刻苦,她们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这些女生对自身的就业要求也较高,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心理,担心自己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面对具体的就业岗位,由于对自身就业定位不明确,对专业与职业的认识也比较粗浅,对将来的职业发展,也只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想法,没有系统规划。从而对于是否要长期从事与工科类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岗位信心不足,无法确定,出现了焦虑而迷茫的现象。 2.在岗位选择中的求稳和功利心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会比较重视个人眼前的利益,如行业、地域以及薪酬等。这一点,在地方高校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她们对面的就业岗位大多是在企业基层,而过半数的大女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她们会选择国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或一些与专业不对口的清闲岗位,她们更希望能够有一份岗位稳定、收入较高的工作,她们担心工作中变数和挑战。但是工科类的对口企?I往往很难达到学生的期望,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工科类女大学生会选择继续考研深造。 3.在能力要求下的自卑和胆怯心理。地方高校工科类女大学

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前景有一定的了解,工科类很多对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工程等行业,这些企业对工科类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是工科类女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明显弱势。对于大部分女生来说,她们的学习能力虽然不错,但她们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弱于男生。再加上男女生在生理上的先天差异,女生在体力和精力上远远不如男生。所以出现了工科类女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对于专业和职业是否匹配并不十分在意,她们对于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在与男生竞争的过程中,更多表现出缺乏自信心。 二、地方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 1.就业期望值较高。家庭及学生本人的价值观、就业期望值会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多工科类女大学生在读书期间的表现往往比较突出,对自身要求也较高,期望通过努力学习,能有一份稳定并体面的工作,这无形中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工科专业对口的一些岗位很多是户外、实践适应度高、工作强度较大的工作,这些岗位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就业缺乏足够心理准备的学生来说,与其自身的就业期望是有一定落差的,这就会造成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的迷茫。 2.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不同的学科,对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更看重具体的专业能力,而非学习成绩。一些工科类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兴趣或性格特点,在平时学习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因而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水平,较弱的实

团体心理辅导记录96743

辅导地点:八(1)辅导时间: 9月13日班主任:张虎 一、辅导缘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会他们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助中学生学会基本的消费管理技能──记账。 二、初步分析:学做小会计 合理使用和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是现代家庭教育辅导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基本消费管理技能的记账行为,恰恰能在培养中学生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记账,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零花钱的变化情况,检查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是可以节约的,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乱和混乱。同时,记账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掌握这种技能对管理自己的生活是有益的。本活动试图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记账的手段来合理消费。 三、目的要求: 1.帮助中学生学会基本的消费管理技能──记账。 2.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课前准备: 1. 提前两周要求学生对这段时间的消费行为进行记录。 2.准备一份一周的收入和消费记录表。 3.准备几份小奖品。 五、辅导方法: 讨论法、评议法。 六、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两周前老师要求你们真实地记录半个月中的消费情况,你们完成了吗?好,今天我们就举行一次汇报会──‘学做小会计’。” 2.课堂操作。 (1)“合格小会计”评选活动。 ①每人针对自己的账目表统计:总收入是多少?总支出是多少?余额是多少?用于学习、娱乐、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费用各是多少? ②小组评议:看一看哪个同学的账目记得最清楚、准确;每组评出一名“合格小会计”,进行全班交流;给“合格小会计”发奖。 ③教师小结:刚才,几个参加交流的小会计账记得很好,很清楚,也很准确。那么这些钱用得是否合理、恰当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 (2)“最佳消费者”评选活动。 ①根据每人统计出来的数据,小组讨论:哪些项目的开支是合理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班级评选活动) ②全班交流:选出一名最佳消费者,给予奖励。 (3)评一评,他是合格的小会计吗? ①出示一张一周的收入和消费记录表。 ②评议:这账目记得清楚、准确吗?这个同学哪些开支是合理的?哪些开支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你对这个同学的消费有什 么看法? 日期收入(元)来源支出项目金额(元)余额(元)备注

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正文】: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只有正确认识了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心理,并克服不良心理,我们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理千姿百态,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功利心理和求名心理:这两种心理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当今有些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不再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而更多的是为了获取高收入、高地位。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二、安全心理: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甚至是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冒什么奉献去赚大钱,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 三、求闲心理和求便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有些追求离家近或生活便利。由于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这些心理。 四、竞争心理:竞争心理与安全、求闲和求便心理形成对比。有些大学生本来已经找到了收入稳定且待遇高的工作,但是却不满足于一成不变,整天清闲无所作为,他们更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 五、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自身实际出发,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六、奉献心理:这是一种良好的择业心理。凡是拥有这样心理的人,大多是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的人。只有我们大学生这样的拥有心理,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大学生的对就业、择业的心理。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挫折,这又会使大学生产生很多心理障碍:焦虑,自卑,孤傲等,这些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大学生择业的这些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择业认知心理的偏差。 (1)自我估价的偏差这种偏差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自我估价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自信或自负。在择业中,往往认为大多数的职位都与自己的才能不匹配,结果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象。二是自我估价过低,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夸大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伴随着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择业。 (2)对专业对口的认知偏差。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才尽其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过分苛求专业对口。其实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每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模板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则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帮扶策略。 自 20XX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

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45 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调查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目录 一、摘要 (2)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结果 (3) (一)调查对象 (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3) (三)调查数据分析 (3) 二、总结及建议 (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 调查时间:2015年2月5日—2015年2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校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张圣彦梁文博柯晓冰 引言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学生关于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方面做了一些方面的了解,并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就业心态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57.14%位男同学,42.86%为女同学。 (2)2.85.71%为大一学生,3.75%为大二学生%,10.17%为大三学生。 (3)50 %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5.17%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但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要容易14.83%的同学也认为有点严峻,且和其他学历较低的人群差不多。 (4)毕业后,39.29%的同学会先择业后就业;42.86%的同学会先就业后择业;14.86%的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 (5)如何看待专业对口问题:21.43%的同学认为专业不对口不予考虑;67.86%的同学会先找工作,待机向自己专业发展;3.75%的同学认为专业非自己喜欢,另寻方向;7.14%的同学则认为行行出状元。 (6)在就业过程中更注重的是:28.57%的同学选择了“岗位环境”;28.57%的同学选择了“薪酬高低”;28.57%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14.29%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7)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35.71%的同学认为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与实际不符; 35.71%的同学觉得就业人数太多;21.43%的同学则认为自己期望太高;其他因素占了7.14%。(8)认为在求职时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32.14%的同学选择了“如何写专业简历”; 42.86%选择了“如何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21.43%的同学选择了“如何面试”;3.57%的同学选择了“如何谈薪酬和福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