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反思

马亚鹏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本文以反思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和反思笔者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过程中的六点长处和五点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条改进措施。

关键词:教学反思科学方法习题教学

写教学反思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需以现代教学理论诸如反思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优点和长处;并且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意见和措施。一般而言,教学反思分为“课后反思”、“章节反思”和“模块反思”等类型。本文系统性地反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旨在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的优点反思

在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中,笔者从态度上而言,是极其认真和投入的;从学生几次测验的结果来看,所教两教学班的成绩均处于平行班中等偏上水平。因此,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具体而言,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六点。

1、教学准备充分,每节课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

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备课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可以使预成的课程内容以有序的方式排列,通过事先安排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用什么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等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个系统的方案,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每节课之前,精心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提出教学目标;其次完成练习册和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厘清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最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导入、知识点分析、巩固练习、板书等方面细致地策划,最终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

2、教态自然,讲课富于激情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即使再充分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物理1(必修)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态、教学语言、肢体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表现突出;讲课深情并茂、语言简明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于激情。

3、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传授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传承科技文明,提高科学素养”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所有自然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科学思想方法教育是核心。在笔者的教学中,尤其重视科学思想方法。在物理1(必修)的教学中,主要初步涉及了理想化方法、数形结合、极限思想、控制变量思想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讲解了微元法、逐差法、受力分析法、力的正交分解法、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等具体的思想方法。

4、注重对物理学的人文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为新的物理教育指明了方向。尽管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界定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一致,但新近兴起的主体性教育思潮和新人文精神的讨论中,人们对科学素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著名学者、陕西师大资深教授尤西林先生认为:“素质在严格意义上是人文性的,并不存在与人文素质并列的科技素质或者其他素质。后者乃是前者在不同实践情境条件下的变化运用形态。”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自然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实质上有其更大的人文价值论前提。而且,在这个科学无孔不入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认识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决策最有力的工具。科学以及科学精神已然重组了传统的以人文修身为基础的人文精神,构建了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新人文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详见拙文《物理教育的人文本质》)。因此,物理教学要深入挖掘物理学自身的人文价值,彰显科学的人文主义精神。在物理1(必修)的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对科学背后的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比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回归科学史、运用科学思想史知识从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中分析了伽利略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他创造性地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总结了伽利略的研究给人们的启示。并且简述了当时文艺复兴运动所营造的思想解放的大背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等

条件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是很成功的,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堂必不可少的课。

5、独创纵向复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复习课教学绝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回放和罗列,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各派心理学家都将组织化的知识视为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奥苏泊尔等尤为推崇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笔者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独创了纵向复习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纵向复习是在横向复习——按课本知识次序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分化打乱,按照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要实验、主要方法、基本模型、典型例题等几个板块重新组合,将章节知识按照这些关键

词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做一方面使复习课枯燥乏味的现状得以改善,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分类进行习题教学,避免了“题海”战术

学习物理,不做习题是不行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搞“题海”战术并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简单、机械和重复的训练实质上是20世纪初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物。现代学习理论尤其是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范例的运用和变式是主要的方法之一。为此,笔者在习题教学中,将每一章的题目进行分类,根据类题的特征进行讲解和变式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第四章的习题课教学中,笔者将题目分为动力学基本问题(具体包括两类问题,两个模型)、简单的连接体问题、瞬时性问题、电梯类问题(超重与失重)、图像问题等。

当然,这种习题教学的方法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的问题在于过分地分型,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对学生创新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不利。

二、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地,应该理性地分析和面对。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不仅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加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在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发展既有其阶段性,又有其连续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并不能接受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而只能掌握“最近发展区”内的内容,过高或过低都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的程度不同,其接受能力不同,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尤为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旨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体会方法、学会学习。但是,在笔者的教学中,明显地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想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量过大,导致全而不精。这是新手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每个新手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是铺开的线头太多太杂,什么都讲,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这势必影响主干知识的教学,造成全而不精的恶果。

(2)补充内容过多,增加了课程难度。这一问题在笔者的教学中表现的相

当突出。比如在“力的分解”基本内容学习完了以后,紧接着又用三节课补充讲解了“对力的分解解的情况的讨论”、“按效果分解力的六种典型情况”和“力

的正交分解法”。这三课时内容的难度已相当于高考总复习的范围,对初学者而言要求甚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发展水平。因此,任意地增加课程内容,不仅加大了课程难度,而且影响和冲淡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打击了他们(尤其是平行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足取的。

2、对教学的层次性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是有层次的,教学的层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物理教学理应在创设情景、建立概念、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等当面具有层次性。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课型,灵活地选用不同层次的策略和方案。在处理教学层次性时,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有几个需要处理的问题;而是处理每一个问题需上升到哪个层次;三是理顺这类问题的逻辑线索。”

在笔者的教学中,对教学层次性的把握很不是到位的,主要问题在于实验以及情景创设准备不足;理性论证和逻辑推理有些粗糙;启发性不够,学生被动接受;就事论事,开放性不够。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教学上显得生硬,说服力不足,学生接受相当吃力,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3、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度不自然

一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所学知识点应该像一条线一样串起来,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度理应是紧凑的、自然的。但是,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更多地是将各知识点并列地讲清楚。比如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节教学中,在分析了“平衡条件”后,就直接给出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在任意方向上所有力的分力的合力亦为零”这一结论。由于没有任何说明,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知识点。而笔者只是简单地画了依个示意图,将一物体所受的三个共点力沿某一方向全部进行分解,得到分力,然后指出这些分力的合力为零。尽管如此说明,但仍感到说服力不足。

直到后来,笔者在一节复习课上,在寻找“用力的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理论依据时,突然获得灵感,用逻辑论证和数学推理导出了上述结论。具体操作如下:我们可以用力的正交分解法计算共点力的合力,也就是说,正交分解法归根结底是计算合力的一种方法。如果把物体所受所有力沿x、y两个坐标轴方向分解,分别计算出沿坐标轴方向的合力和,则物体所受的合力为。若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即

,要使根式为零,则被开方式为零,而被开方式为两个非负数之和,因此,只能是。这说明“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所有力的分力的合力均为零”,而坐标轴的方向是任意选定的,所以很容易就将其推广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在任意方向上所有力的分力的合力亦为零”这一结论。

4、习题教学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不够深入

在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中,几近四分之一的课时用于习题教学,所讲习题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而且难易适度。按理来讲,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从考试成绩来看,尽管两个教学班的成绩均属于平行班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特备拔尖的学生并不多见。而且,笔者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而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做法,使得学生的解题往往是“试”出来的,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很突出。因此,当试题比较简单时,他们往往能够考及格,但题目难度稍微加大时,他们便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只能交白卷。细致推究可以发现,习题教学的效率是相当低的,其原因一半在学生,而

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老师。老师在习题教学中对

题目所揭示的物理实质和所对应的物理过程分

析不到位、不透彻,这是导致学生不会解题的

根源之一。期末考试的一道压轴题的答题情况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题目如下:

一质量的小孩站在竖直电梯内

的体重计上。电梯的从时刻由静止开始起动,在0到7s内体重计示数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

(1)小孩乘电梯是上楼还是下楼?简述理由。

(2)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这是一道“超重与失重”的综合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图像等方面的能力。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6班有13名同学完全答对了这道题,得10分;个别学生答对了第一问,得3分;还有一部分学生答对了第二问,得7分;一半以上的学生尽管做了这一道题,但是没有得分。5班只有4名同学计算出了这道题,得10分;一部分同学或多或少答对了一点,得了3-5分;60%的学生写了很对,但没有一句话是正确的,得0分。但是,从实际的整个试卷的均分来看,5班学生的程度要好于6班学生,但这一道习题5班的得分确低于6班。究其原因,笔者在6班教学中讲解了一道类似的习题,而5班没有讲解这种类型的习题。在

6班讲的这道题是06年全国卷的高考题,分值为19分。题目从略。

当时笔者在6班讲解这道高考题时,指明了体重计示数的物理含义,即其实际上是小孩对体重计的压力,而小孩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给小孩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孩、体重计随电梯一起运动,故而与电梯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有已知小孩的质量。因此,研究对象便巧妙地由电梯转移到小孩,小孩的运动即是电梯的运动。接着便按部就班地计算出了电梯上升的高度。

课后笔者发现,这道习题教学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对图像所揭示的物理过程分析太粗略;

(2)对匀速阶段的速度等于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减速阶段的初速度未加解释(程度好的班不用解释);

(3)没有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讲解过的类型题,考试时学生仍不会做。尤其是学生不会分析物理过程。期末考试的这道题给笔者两点启示:一是适当地讲解一些典型题是有益的;二是要讲就讲透,举一反三。

5、教学机智不够,过分依赖教学设计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从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除了要有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策略性知识。即教师必须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师的教学更加适应此时此刻的课堂氛围。换句话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机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生成性,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而非依赖于教学设计。

三、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对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物理1(必修)模块教学的深刻反思,笔者获益匪浅。根据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突出一下几点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1、深入学习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史,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朴素的道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成立的。从实践来看,物理学科知识是物理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认真拓展物理学科知识,深入理解各类问题的物理本质,学习物理学史,阅读经典科普读物,注重科学的人文解读。

2、学习物理教学理论和基本教育理论,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教师的知识结构按内容和重要性可以分为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教育文化背景知识。在中学教师群体中,有很普遍地轻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现象。笔者敏感地认识到,要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以其为依据科学地指导教学实践。

3、研习物理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基本功

教学技能主要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其教学行为的表现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教学演示技能、创设情景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上述技能都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主要体现,在这方面需要从实践层面上去提高。

4、分析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规律

新课程高考逐步在逐步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物理高考只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

5、主动研究学情,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把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自身视野,统筹考虑其对教学的影响,根据学习结果分析教学目标,由归类后与学习结果相对应的学习条件设计教学策略,安排合理的教学顺序,设置恰当的教学事件,开发教学媒体与教学辅助材料,设计与实施形成性测试,进行教学调整。

6、基本内容和习题教学注重过程分析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得到,学好物理有两大法宝,一是基本概念、规律明确,二是物理过程清晰。因此,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本概念、规律的教学,抓住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及其所用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其本质和内涵;另一方面要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过程,理清思路,学以致用。

7、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因材施教

教学工作是学与教的同一,学是基础,也是目标。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听课和学习的情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因材施教。

8、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与同行交流合作

注重积累,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并对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形成研究结论,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一点感受

在笔者撰写这篇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已然没有了刚走上教学岗位、刚踏上讲台的那种困窘,心里踏实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经常会想起在一次青年教师会议上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说过的一句话,“青年教师要自我发展,要会学习,认认真真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做好人、教好书、育好人”。通过写这样一篇论文,笔者也更能深刻地理解校长的话了,提高业务水平,胜任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能写出这样一篇反思,主要得益于大学时所接受过的从事物理教育研究的训练。大学期间,笔者有两年多的时间师从全国著名的物理教学论专家、陕西师大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较过教授学习物理教育学。恩师手把手地指导我撰写学术论文,使我获得了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如此,恩师“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良言也时常警醒着我,使我认真地做人、认真地教书、认真地育人!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有更大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较过.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殷少来.论课堂教学中问题处理的层次性[J].物理教师,2008(12):56-57.

[6] 王较过,马亚鹏.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特色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和“司南版”物理1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28-134.

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汪集中学魏德宝作为一名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通过这次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培训,我深深领悟到: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贴近生活的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难学难懂。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改变这种状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物理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合一体。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以下是我反思到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设置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学科与生活的科学联系,选择学生生活中相应的事例、现象和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有利于增强物理学科的亲和力和现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认识生活的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兴趣,促使物理走向学生。从学生生活层面切入教学,设置情境,关键是把握学生生活与知识点的融合点,找准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从而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知识的理解 与教材中事实材料显现的理想化实际相比,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贴近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在物理科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实际来阐明物理概念、观点,并用物理学科的

观点、理论去说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实现教学通俗化,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化深奥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疑惑为信服,从而大大增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物理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定律和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开采和利用学生这一重要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物理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求知欲,实现物理教学的通俗化,强化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而开拓物理教学的新境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B 选项,t v a ??=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 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 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 对。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 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 0= -20m/s ,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 是正的,大小为a =10m/s 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2019高三物理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在这一年中,我认真备课、备教法、备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到每讲一节新课前按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参考《素质教育新教案》一书写出教案。再去听师傅的课,分析、体会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有困难,这样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课上抓落实,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新教学思想和理念,课后及时查漏补缺。 由于我教的班是平行班,物理基础不是很好。在课下抓一些学生的基础,重点抓落实。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物理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学科组、年级组的各项活动,对安排的工作认真努力做好。进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从不缺席,任何可以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交流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来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进步的地方是:讲课时不在重视题的数量,而是把一道题讲透,真正体会到与其课上讲十道题,学生都一知半解,还不如就讲两到题,让他完全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一定不要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这样你付出的再多也是无用功。不足的地方是:有时仍然过于急噪,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没有老教师的沉着,语言不够生动,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用心,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反思,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推荐)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内容多,新名词多,蛋白质空间结构较抽象,学生没有学习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对羧基,羟基等很陌生,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1到图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神奇的太空使者》)。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9到图0-11)、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范文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工作10年,教了4年高三,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 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 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 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下面是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4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 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历次考试平均分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然而从上 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 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 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5班是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上课纪律很难保证的班, 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6班是三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 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教学内 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 的反应。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 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 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提高。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最新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经典教案(含有章节练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月亮在云中穿行; (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doc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一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

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2007-2008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水寨中学张伟雄 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但时常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过长时期的思考,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提高复习课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效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二、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三、方案实施:

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2016-2017学年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反思一年来教学实践,反思有以下几点: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没问题。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校园没多久,作为高一个物理老师应该如何制定课堂教学才能增加学对物理课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老师做工作反思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篇一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

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老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老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工作10年,教了4年高三,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 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 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4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 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历次考试平均分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然而从上 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 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 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5班是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上课纪律很难保证的班, 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6班是三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 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 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 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 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 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 的记忆。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