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82分卷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82分卷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82分卷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82分卷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组织语句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是立体的,语言是线性的

B.文学修养不足

C.口齿不清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更加注重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法律手段

3.美国哈佛大学的()是将胜任素质、胜任模型用于实践的第一人。

A.德尔菲

B.哈茨霍斯

C.麦克利兰

4.()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A.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5.以下不属于管理特征的是()。

A.思维

B.指挥

C.协作

6.我国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所有职业分为()大类,共1838个职业。

A.4

B.8

C.9

7.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对职业定向的心理影响很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A.自卑心理

B.自负心理

C.从众心理

8.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成绩优异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

A.工作成熟度

B.领导效能

C.胜任特征

9.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

A.问卷调查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10.驱动绩效的是()

A.怎么想

B.怎么说

C.怎么做

11.()包括从事职业工作应该具备的态度、敬业精神、事业心等,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A.职业责任心

B.职业良心

C.职业纪律观念

12.()其特点是重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与员工长期工作关系。

A.吸引策略

B.投资策略

C.参与策略

13.企业文化、企业基本规章制度等属于()

A.普遍培训需求

B.个别培训需求

C.短期培训需求

14.()指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其社会通用性最强。

A.职群技能

B.核心技能

C.专业技能

15.纵向解读岗位胜任力,最早可以追溯到()

A.上古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春秋时期

16.是由成长引起发展的高级需要,称为(),是指由个体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它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A.缺失性需要

B.匮乏需求

C.成长需要

17.()是将受测者进入一种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测量受测者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其特征。

A.行为事件访谈法

B.专家小组法

C.评价中心法

18.()属于典型的知识型员工。

A.专业技术人员

B.劳动人员

C.白领

19.沟通的()特点是指与语言沟通一样,非语言沟通也展开于特定的语境中,情境左右着非语言符号的含义。

A.无意识性

B.情境性

C.可信性

20.()是指在某一特定岗位上员工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

A.岗位胜任力模型

B.岗位胜任力要素

C.岗位胜任力

2.多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现场传授式培训方式的操作要求包括()

A.明确培训主体和客体

B.选取典型案例

C.通过情景模拟巩固专业知识

D.情景模拟培训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为:导演,顾问,催化剂2.创新主要包括()等领域。

A.实物和制度

B.对策

C.理论

D.心态

3.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影响因素有()

A.动机

B.态度

C.信念

D.认知风格

4.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培养效果评估的意义有()

A.有助于总结经验,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B.有助于改善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序与成效

C.有利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起到激励作用

D.有利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竞争实力5.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包括()

A.注重培训的战略性和全局性

B.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个人差异性

C.注重对深层次胜任特征的培养

D.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积极性和主动性6.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有()

A.注重培训的战略性和全局性

B.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个人差异性

C.注重对深层次胜任特征的培养

D.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积极性和主动性7.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作用包括()

A.导向作用

B.约束作用

C.凝聚作用

D.竞争作用

8.人生的职业发展阶段有()。

A.探索阶段

B.确立阶段

C.维持阶段

D.下降阶段

9.传统的员工培训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包括()

A.观念陈旧

B.体系不健全

C.与绩效不挂钩

D.缺乏针对性

10.微培训的原则有()

A.微内容的独立性原则

B.微内容的高黏度原则

C.启迪性原则

D.自学性原则

11.关于情景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哪些原则?()

A.结合授课知识内容

B.结合受训员工的工作

C.内容要耐人寻味

D.以“典”带面

12.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养方面,传统的岗位培养方式存在着哪些方面的缺陷?()

A.需求分析不足

B.培训方式单一

C.评估机制不健全

D.缺乏有效监督

13.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很多种讨论形式,主要有()

A.有组织地讨论

B.开放式讨论

C.陪伴式讨论

D.5-7人组合

14.培训需求分析缺失导致的问题有()

A.难以适应工作内容的变化

B.难以适应人员的变化

C.工作变化

D.使组织培训丧失方向,造成培训效率低下

15.技能的分类方式多样,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可分为()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核心技能

D.职群技能

16.常见的专业知识培养方法包括()

A.课堂讲授式

B.现场传授式

C.知识库培训

D.微培训

17.常见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包括()

A.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B.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C.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D.基于胜任力的需求分析模型

18.协调力的途径包括()

A.向上协调

B.向下协调

C.平行协调

D.内外协调

19.个别指导法的优点有()

A.避免自己盲目摸索

B.能够尽快融入团队

C.有利于优良工作作风的传递

D.新员工能从老员工处获得丰富经验

20.开展基于胜任特征的任务分析的关键在于企业各关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具体包括()

A.定义绩效标准

B.确定效标样本

C.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D.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3.判断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事业成功源于兴趣。

Y.对

N.错

2.员工自学习是参与型培训法的一种重要途径。

Y.对

N.错

3.动机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Y.对

N.错

4.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对个体职业发展和组织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Y.对

N.错

5.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Y.对

N.错

6.柯氏评估模型的作用只能有限地发挥在前两个层次,即评估反应层和学习层。

Y.对

N.错

7.职业素养的形成包括形成阶段、巩固阶段、稳定发展三个阶段。

Y.对

N.错

8.员工必须保守公司的秘密。

Y.对

N.错

9.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现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企业获取可持续性的竞争力。

Y.对

N.错

10.鼓励人力资本或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参与分配,是专业技术人员经济权利保障的新形势。

Y.对

N.错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修订版)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岗位胜任能力要求

岗位胜任能力描述序号胜任力关键词有效理解1执行力积极实施及时反馈心态开放2创新力创新意愿引导实施学习意愿3学习力分析差距采取行动倾听4领导力激励授权关注经济形势5全局观念了解企业趋势工作把握明确决策层次6决策能力审时度势及时决策把握影响因素7影响力掌握技巧影响他人危机意识8危机管理应对策略迅速反应具有良好的危机意识,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在面对危机发生时迅速反应。 把握影响他人的综合因素,能借助个性特点、专业特长或管理技能等向他人传递积极、上进的信息,并以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采用某一议程或采取某一行动。 明确工作中部门领导赋予的决策层次,能在决策过程中审时度势;在对客观形势的判断分析后做出及时决策。 从组织的整体和长远角度考虑,能关注当前经济形势,了解企业运行趋势,在此基础上把握本职工作特点。 在理解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或想法;并对他人的工作业绩给予鼓励,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发展;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能给予必要的授权,以确保本组织工作能高效运转。 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能通过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要求来发现差距,并迅速采取行动。 定义对目标任务有效理解,在执行过程中能积极实施,在“做”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断学习和提升精神;对工作的未知因素没有畏难情绪,不怕困难和挫折;对执行结果能及时反馈。 对信息持开放的心态,具有创造或引进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意愿,同时能引导他人或获取他人的认可来开展相关的创新工作的能力,并对实施结果能有效承担。 (续)序号胜任力关键词信息掌握9谈判能力谈判技巧积极争取工作引导10培养他人潜能激发责任承担工作支持11督导能力任务跟进效果反馈有效统筹12组织协调任务分配结果跟踪熟悉压力来源13承压能力掌握解压技巧情境管理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工作方案设计

xx 集团 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工作方案 一、xx集团建立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性 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人员,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 1、由集团公司直接任命的关键岗位人员(集团本部中层级以上的岗位人员、委派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总监的岗位的人员、集团公司委派至下属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级以上岗位人员); 2、下属子公司自行任命的中层(经理级)且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的关键岗位人员。 以上两类人员可以说是金榜集团的核心管理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选聘、任免、晋升、考核、培训成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如何去把握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人员高绩效的素质要求,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关键人员的招聘、考核、培训提供更科学的标准和依据,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资源部如何实现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有效管理。 二、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基础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如下几个层面的构成要素(如图1):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知识技能 可见、外显的 动机 特质 自我概念

社 会 角 色 深藏、内隐的 图1 冰山模型 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我们所指的潜在特征,冰山从上到下深度不同,则表示被挖掘与评价的难易程度不同,向下越深越不容易被挖掘与评价。冰山水上的部分——知识与技能是容易被评价,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及动机则难以培养评价。 动机、特质、态度和自我概念的特征可以用来预测行为,而行为产生工作的结果。流程如图2 愿望 行动 结果 动机、自我概念、知识 技巧 图2 胜任特征因果流程模型 国外有专门研究机构通过对全球200多项工作所涉及的胜任特征进行提炼,形成了与 360种行为相关的21项通用胜任特征要素,这些要素能够解释每个领域中 80—98%行为及其结果。这21项胜任特征要素构成特征辞典的基本内容,是企业胜任特征模型的资料库。在辞典中,21项胜任特征按照内容相似程度分为6个基本特征类。而这6个特征类中,又分为25项具体的胜任特征,每一项具体的胜任特征都有释义和1—5级的分级说明,级数越高相对越重要。这个资料库可以做为我公司建立模型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国内不少优秀企业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宝贵经验,也为金榜集团的建立胜任力模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关于对公司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大体构想 根据金榜集团的现状,全员做胜任力模型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选择了集团公司关键岗位作为建立模型的对象,等时机成熟后,再在本次工作的基础上分步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着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即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3、胜任素质优化 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从素质集合中考虑。 (1)员工的胜任素质 员工的胜任素质是指员工个体所具备的所有综合能力素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很多,其中总有某项或某些素质使其适合或善于从事某项工作。员工个体的胜任素质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以及能够达到怎样的绩效标准。 (2)岗位的胜任特征 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其任职者有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来担任。岗位的胜任特征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什么样的员工来担任。 (3)组织的环境特征 组织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环境对其选择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有很大影响。组织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对具有不同素质倾向的员工做出取舍。 员工的胜任素质、岗位的胜任特征、组织的环境特征三个集合的交集决定了员工的最佳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尽可能提高三者的契合度,使三者的交集最大,才能保证员工做出卓越绩效。 4、胜任素质模型 根据企业中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1所示 5、建立采购中心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目的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DOC-14页)

一、解读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和IBM,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风靡全球。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KSFs)。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随后,众多研究学者提出各自的观点。比如Boyatzis(1982)认为,胜任力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导致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特征。它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或他所使用的知识实体等等。Tett等人(2000)对胜任力界定为:那些可以归因为对组织有效性做出积极或者消极贡献的个人预期工作行为中可以确定的方面,是一种未来导向的工作行为。国内学者仲理峰和时勘(2003)认为,胜任力是指把某职位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

齐全各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估手册

齐全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评估手册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估手册 (初稿) 目录 第一部分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 (1) 一、####核心能力要素 (1) 二、####专业能力要素 (1) 三、岗位胜任力模型构成 (2) 第二部分岗位胜任力评估 (2) 一、评估者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过程 (3) 四、评估管理 (4) 附录1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6) 1、知识 (6) 2、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 (6) 3、工作经验 (7)

4、工作成果(研发、技术序列专用) (8) 附录2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库 (8) 一、专业知识库 (8) 1、化工知识 (8) 2、专业技术知识 (8) 3、产品知识 (9) 4、质量管理知识 (9) 5、生产管理知识 (9) 6、战略知识 (10) 7、营销知识 (10) 8、财务知识 (10) 9、人力资源知识 (11) 10、法律知识 (11) 11、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 (11) 二、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要素库 (13)

2、公关能力 (13) 3、沟通协调 (13) 4、关注细节 (14) 5、绩效导向 (14) 6、激励 (14) 7、计划制定 (15) 8、计划推行 (15) 9、解决问题 (15) 10、培养他人 (16) 11、前沿追踪 (16) 12、全局观念 (16) 13、人际交往 (17) 14、市场导向 (17) 15、市场分析 (17)

17、团队合作 (18) 18、团队整合 (18) 19、信息分析 (19) 20、学习发展 (19) 21、以客户为中心 (19) 22、指导与监控 (20) 23、制度优化 (20) 24、专业化 (21) 25、资源整合 (21) 26、自我控制 (21) 27、执行 (22) 28、创新 (22) 29、分析判断 (22) 30、排除疑难 (23)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3套)

专业技术人岗位胜任力 卷一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不是专业笔试的优点。 A.测试习题较多,较为全面 B.直观性强 C.应试者的压力小 2.()是通过准确理解组织意图,精心设计实施方案和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A.执行力 B.团队 C.组织 3.纵向解读岗位胜任力,最早可以追溯到() A.上古时期 B.古罗马时期C.春秋时期 4.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 A.成文法与习惯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5.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 A.绩效改善与提高 B.发奖金 C.淘汰劣等员工 6.()更多地强调身体的特性以及拥有对情景或信息的持续反应,更多地是一种生理上的能力。 A.特质 B.自我概念C.技能 7.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不少人在认识方式上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 A.自卑心理B.自负心理 C.从众心理 8.行动学习法产生于()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9.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对职业定向的心理影响很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A.自卑心理 B.自负心理 C.从众心理 10.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更加注重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法律手段 11.()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地目标。 A.培训实施 B.需求分析 C.效果评估 12.()是指通过组合片段和着眼大局来了解一个状况或问题,包括找出复杂情况中的关键或根本问题,为关系并不明显的情况理出头绪等。 A.信息寻求 B.分析式思考C.概念式思考 13.企业文化、企业基本规章制度等属于() A.普遍培训需求 B.个别培训需求 C.短期培训需求 14.提供了员工胜任力的记录的是() A.职位概描B.个人能力概描 C.自我概描 15.()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教授开发,通过运用STARE原则对绩优员工和绩平员工进行访谈,获得高绩效优秀员工鉴别性胜任特征的一种方法。 A.行为事件访谈法 B.专家小组法 C.评价中心法 16.()指通过组合片段和着眼大局来了解一个状况或问题,包括找出复杂情况中的关键或根本问题,为关系并不明显的情况理出头绪等。 A.概念式思考 B.分析式思考 C.信息寻求 17.()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为达到某种工作绩效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可以测量并能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

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第三步:确定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指标或者规定,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专用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岗位胜任能力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组织语句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是立体的,语言是线性的 B.文学修养不足 C.口齿不清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更加注重运用()进行宏观调控。 A.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C.法律手段 3.美国哈佛大学的()是将胜任素质、胜任模型用于实践的第一人。 A.德尔菲 B.哈茨霍斯 C.麦克利兰 4.()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A.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5.以下不属于管理特征的是()。 A.思维

B.指挥 C.协作 6.我国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所有职业分为()大类,共1838个职业。 A.4 B.8 C.9 7.职业定向的心理偏差中,()是指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对职业定向的心理影响很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A.自卑心理 B.自负心理 C.从众心理 8.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成绩优异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是() A.工作成熟度 B.领导效能 C.胜任特征 9.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 A.问卷调查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10.驱动绩效的是()

A.怎么想 B.怎么说 C.怎么做 11.()包括从事职业工作应该具备的态度、敬业精神、事业心等,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A.职业责任心 B.职业良心 C.职业纪律观念 12.()其特点是重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与员工长期工作关系。 A.吸引策略 B.投资策略 C.参与策略 13.企业文化、企业基本规章制度等属于() A.普遍培训需求 B.个别培训需求 C.短期培训需求 14.()指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其社会通用性最强。 A.职群技能 B.核心技能 C.专业技能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模型 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中文名岗位胜任模型性质模型作用确保个人完成工作特点显著区分优秀与绩效 目录 1 定义 2 基本内容 3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 ?验证岗位胜任模型 4 作用 ?工作分析 ?人员选拔 ?绩效考核 ?员工培训 ?员工激励 定义 20 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即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胜任模型(competency 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 基本内容 1.知识

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 岗位胜任模型岗位胜任模型 2.技能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 3.社会角色 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 4.自我认知 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 5.特质 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 6.动机 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喜欢追求名誉)。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工作优秀的员工与工作一般的员工的标准。专家小组讨论则是由优秀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就此岗位的任务、责任和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领导表现的胜任特征行为和特点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如果客观绩效指标不容易获得或经费不允许,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上级提名”。这种由上级领导直接给出的工作绩效标准的方法虽然较为主观,但对于优秀的领导层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目标、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绩效标准定义方法。

岗位胜任力分析

岗位胜任力分析 2011-7-9 上海课时:1天 2011-7-17 深圳课时:1天 课程特色 课程简介: 韩非子曾经说过,“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要管理好臣子,就要有赏罚两个手段。本质就是一个奖惩问题。具体到企业中去,就是职位的升迁,薪酬的发放问题。第二第三句说的都是分工问题。说的是看见有才能的官员,就授予他职位和权力。圣明的君主都会使工作互相独立,这样,臣子之间就不会有争论。 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岗位与薪酬的看法。听起来挺对,但是,仔细一想又有问题。按照什么标准来赏罚呢?不同人的工作过不一样,如何平衡他们的赏罚呢?工作之间没有交叉,说起来挺好,做起来又难了。因为企业是一个系统,工作都是按照一个流程进行的,完全分清责任,能做到吗? 在从事咨询与培训工作的这些年中,经常有人问我人力资源工作,哪些最难做,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有三件事是最难做的。岗位、绩效、薪酬。因为这三件事情,都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利益。首先,岗位的设计与位置的调整,就会涉及到经理员工的职责与权限问题,这在企业中是非常铭感的,绩效,薪酬更是如此。在岗位、绩效、薪酬的调整与设计中,我们会遇到大量的问题。 问题一:因人设岗与因事设岗? 乍一看,当然是因事设岗。但是,一到具体工作中,就会发现,一个人不合适这个岗位,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怎么办?企业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按照理想的状况运行了,那么,到底是因人设岗还是因事设岗?还是两者相互结合? 问题二:是按照团队业绩给员工发奖金还是按照个体业绩给员工发奖金? 到底是按照团队的业绩来评价员工,还是按照个体的业绩来评价员工?这是我们绩效管理体系里面一定要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每次培训的时候,我都会问一个问题“公司亏损了,但是公司的各部门中,有一个部门做的非常优秀,那么,到底要不要给这个部门发奖金呢?”一般会又两个答案,发或者不发。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团队业绩与个体业绩之间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发现,团队业绩不好,但是个体业绩不见得不到,团队业绩好,个体业绩不见得好,那么,团队业绩和个体业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问题三:考核如何与奖金挂钩 几年前,曾经去过一家企业,企业的经理人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公司所处的行业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很大。去年,公司和他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由于宏观环境向好,他年底大大的超过了年初所制定的目标,按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术语和定义 “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认知、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一一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 体的特征。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1、知识 知识包含两个大的要素,一是学历,即具有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经历;二是专业知识,即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掌握的专业方面知识。包括:化工知识、产品知识、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质量管理知识、采购知识、环保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专业外语知识等。 学历级别定义: 专业知识级别定义: 2、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 工作技能是指实际操作技能,如配方设计能力、销售能力、设备维修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工作技能以外的能力。

3、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一方面指实际工作年限,另一方面指从事与本岗位职责要求相近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经验,能够考察任职者是否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还可以衡量是否具有承担本岗位职责而在专业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工作的技巧及规律的程度如何。 工作年限级别定义: 工作经验级别定义: 4、工作成果(研发、技术序列专用) 工作成果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其实际的工作成果上。工作成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附录2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库 一、专业知识库 包括化工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产品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环境管理知识、战 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 1、化工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主要包括:A、一般管理知识;B、全面质量管理;C、计量与检验; D、质量信息管理;E、可靠性知识。

包括:A类:生产安全、相关生产流程;B类:生产计划、生产调度;C类:现场管理、生产工艺流程;D类: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人员利用率);E类:工艺设备管理;F类:供应链管理。 包括A类:营销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CRM)、营销渠道管理、价格管理、终端管理;B类:预测与调研、营销信息管理、市场策划、品牌管理、广告学;C类:推销与销售技巧;D类:国际贸易。F类:竞争情报知识。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在招聘工作中的运用 根据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调整企业招聘时的人才测评方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一方面要求管理者了解什么是胜任力,企业对于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是什么;另一方面,通过胜任力系统,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与开发其下属资源,从而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意图贯彻下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实际招聘工作中常采用基于胜任力的行为面试法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评价。在条件成熟时,再根据公司情况引入“评价中心”、“关键事件访谈”等评价技术。 同样,因为职级和承担责任的因素,在针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测评中,针对高管和中层的区别,在工作经历、技能和胜任力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在关键岗位胜任力素质确定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基于胜任力素质的面试题库,提供面试官在测评的时候使用。 2、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管理除了以结果为导向,除关注短期绩效外,还要考察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关注当前与未来的绩效。一方面,使员工依据自己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对人才潜能的开发。胜任能力模型是区分优秀与普通的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综合工作表现,让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及时得到回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员工,可以根据考核标准以及胜任能力模型要求,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绩效,达到企业对员工的期望。 企业各级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具体可以细化为企业各职类职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及管理素质等。因此,基于战略目标分解的KPI指标体系,不断向员工传达诸如“职位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或“企业期望员工在其现任职位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这种责任要依赖于什么样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等信息。同时,企业也从核心能力角度不断考量员工。另外,根据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人力资源部需对原有的考核表进行调整修订,期望通过修订加强对胜任力素质的考核,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和能力要求。 在绩效考核与反馈阶段,胜任力模型的引入实际上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下属在达成绩效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还要关注下属的潜能,即“最擅长干什么”,“潜能将如何影响未来的绩效”等;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与反馈,管理者也更能把握应当如何为最有效地发挥下属的潜能而提供资源与条件的支持,包括提供什么样的培训计划、配合什么样的激励与管理措施等。 3、在培训工作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能力的员工培训是对培训对象和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能力的培养,即将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突出的特征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这样,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就能有的放矢地突出关键内容,取得更高的培训效果,增强受训者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培训对象所需的关键胜任能力为培训大纲的设计依据,开发出的培训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培训方法更能吸引员工的参与,特别是在增强受训者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发展潜能方面,节约了成本。 4、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传统的工作评价确定薪酬水平的方法,虽能有效地保证薪酬,体现工作价值差异,但无

员工胜任力评估方案

员工胜任力评估方案 一、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人员考核管理体系,实现公司人员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队伍结构,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结合公司实际,实行人员胜任力的职务晋升、岗位调动及末位淘汰工作。 二、适用范围 胜任力评估的范围为所有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不参与评估)。 三、评估办法及应用 1、评估项目 项目权重内容评估方式 绩效考核40% 考核成绩考核平均 分 任职资格15% 教育:学历、职业资格;经验:工作经验及年限; 记录:荣誉记录。 材料验证 能力素质25% 关键能力:目标与计划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流程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能力 基本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过程控制能力、 人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执行能力、文化传播能力 关键素质:战略思维、大局意识、团队合作、成 就导向、客户导向 基本素质:忠诚度、敬业精神、责任心、主动性 上级评估 专业技能20% 为履行其岗位职责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上级评估 2、评估结果 考核结果对应处理结果 A(90-100分)完全胜任列为发展骨干,优先作为培养及提拔对象

B(80-89分)胜任称职,符合岗位要求,列为评优对象 C(70-79分)基本胜任制定改进措施,制定技能或文化培训计划 D(70分以下)需要调整降薪、降薪调岗、降职、降职调岗,并制定整改计划。 3、结果应用 对评估结果为“A”的员工,列为核心干部的后备人选; 对评估结果为“C”的人员给予留职查看或岗位轮换处理。 对评估结果为“D”的人员给予直接调岗、降职降薪或解除劳动合同。 三、工作流程 1、胜任力评估整体工作 序 号 时间事项负责部门(人) 1 完成胜任力评估方案的拟定人力资源部 2 召开胜任力评估沟通会议人力资源部、部门负责人 3 完成各岗位胜任力评估各项表格的定 稿及准备工作 人力资源部 4 组织各部门开展测评人力资源部 5 汇总评估成绩人力资源部6 2、能力素质+专业能力测评 时间开展部门测评人员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完整版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 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 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简历中,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地选择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简历。 一、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设定准确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现在许多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过于强调考核而忽视了员工素质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导致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达不到预期目的。建立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模型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能够解决许多相应的问题。胜任力模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可以描述出与完成任务与否至关重要的那些技能、知识以及特征,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设定与达到绩效优秀标准的考核指标,使员工明确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效地服务于薪酬体系的建立。 企业能够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以充足懂得员工的能力状况与其所任职位的能力素质等级进行相应匹配,从而可以打破传统的岗位等级的特点,肯定员工的执行薪酬等级或薪点数。薪酬设计要素应该更多地关注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岗位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薪酬体系设计,有利于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提升核心专长和技能。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结构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来支撑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三、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

指导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理念。通过开发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潜能进行评价,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特质与行为特点及发展需要,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来指引员工设计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发展计划过程中对员工提供支持和辅导。能力素质模型不仅仅强调知识、技能等显性的因素,更强调隐性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的匹配性,所以它能够为你公司员工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位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能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及挖掘职业潜能,也能促使员工努力开发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技能和行为。 总的来说,能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组织的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认识到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做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便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和发展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了能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苦苦寻求人才,却找不到真正的人才。人才在寻求良好的平台,却找不到真正适合的平台,如果建立好了模型,那人才岂不是手到擒来,公司业绩也会不断上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