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州到九寨沟沿线导游词

兰州到九寨沟沿线导游词

兰州到九寨沟导游词

兰州机场

兰州中川机场是西北省会城市4D级干线机场,跑道全长4500m,位于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冲洪积盆地下游。现已开通兰州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敦煌、嘉峪关等近三十条航线,并开通有每周星期二飞往香港的定期旅游包机航线。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70公里,约一小时车程。

甘肃概况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处。整个甘肃的地形就像一个如意,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就像“蜂腰”地段,只有25公里。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相连,南临四川,西与青海,新疆毗邻,北靠内蒙古,并与蒙古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的大省。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 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 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 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 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基本涵盖了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各种类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峰为甘、青两省的界山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547米;最低点则在陇南白龙江中游文县罐子沟,海拔550米。基本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为山地,陇中为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带。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降雨量少,大部份地区气候干燥,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时间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时间短,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年平均气温为4度--14度之间,省内各地降水量在30—860毫米之间并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的得名,以古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秦朝设为陇西郡,唐朝置陇右道,因境内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称陇西,陇右,简称甘或陇。甘肃建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正式设立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甘肃:

一、触摸历史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甘肃的气候温暖湿润,是个林木稀疏的草原环境。丰富的水源,茂密的灌木丛,疏松的黄土,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甘肃省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前,后来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沟文化,揭开了一个彩陶王国的秘密。商代,居住在泾河,渭河流域的周氏族逐渐强大,他们改善耕作,开拓了我国早期的农业,最终建立了周王朝。分封诸侯之时,秦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邑之秦”,在今天水一带筑城立邑,天水便成为秦的发祥地。西汉时期,汉武帝以汉朝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大败匈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形成河西四郡。并开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营开发,广泛实行军事屯田。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的开边政策和张謇出使西域的成功,丝绸之路由此开通,出现了各国商贾通商,驼铃悠悠,丝绸西去,天马东来,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盛况。隋唐时期,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会见27国史臣,以显示隋朝的强盛。大唐帝国盛极一时,武威,张掖成为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的国际性贸易城市,尤其是敦煌成为华戎第一大都会,可与扬州相媲美。史书上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唐代之后,丝绸之路日趋衰落,随着国家经济重心东移,河陇地区远离帝都,逐渐衰落。可以说从伏羲演绎八卦,一画开天;女娲团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在甘肃的土地上诞生,此后周的兴盛,秦的发迹,汉的威猛,唐的繁荣,把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光荣推广的世界闻名。古罗马军团万里东征,老女真完颜部落千里西迁,最后都落脚在甘肃。

走进甘肃,就如走进了长长的历史隧道,甘肃,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

二、品位文化

甘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灿烂。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根脉文化在这里体现犹为突出。伏羲文化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轩辕黄帝诞生于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回中山,周秦先祖发源于泾渭河谷,天下李氏的根就在陇西。所以说,中华民族寻根问祖之地,就在甘肃。

甘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汉文化与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中心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丝绸之路文化因此在甘肃的遗存最多,最丰富也最珍贵。

甘肃也因此有引以为豪的石窟艺术,被称为“石窟走廊”,有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莫高窟,由东方雕塑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还有炳灵寺石窟,榆林石窟等大小石窟100多处,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是古代科学研究和思想成熟的摇篮,也是把科学研究成果发扬广大的发源地,伏羲画演八卦,把世间万事万物抽象成一幅八卦图,其智慧达到人类的顶峰。广成子在崆峒山研究道学,成果显著,轩辕黄帝不得不三上崆峒寻教问道,无论是边塞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是凉州词中的“无数驼铃遥过磧,应驼白练到安西”亦或是西游故事,书画宝卷,都少不了对甘肃的反映和记录。

甘肃也是多种外来文化在中国传播广大的先驱之地,鸠莫罗什翻译佛教经卷,吾艾斯传播伊斯兰教义,唐玄藏西天取经,藏传佛教学院在甘肃的设立和在世界上的影响,临夏被誉为中国小麦加,都证明着甘肃宗教文化在传承和宗教领域中的地位。

甘肃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让每一个来甘肃旅游的人深感惊喜,伏羲文化,彩陶文化,长城文化,石窟文化,宗教文化------让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三、游历山水

甘肃地形狭长,地域辽阔,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与秦岭山脉交汇之处,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这里既有戈壁绿洲,雪山冰川,又有黄土高坡,高山草原。东南部山高水清,峰峦叠翠,万象洞,观鹅沟,贵清峡,遮阳山,腊子口,有100多条幽深奇秀的峡谷分布于此,是全国最密集的峡谷群。中东部黄土高坡,千沟万壑。丹霞地貌多分布于此,兰州天斧沙宫,景泰黄河石林,临潭赤壁幽谷,都是极具价值的丹霞地貌风景区。西南部地势高亢,草茂林密。广阔的甘南草原,尕海湿地,冶海天池,黄河首曲风光交相辉映;西北部,大河北去,祁连西伸,千里河西走廊,风景壮美雄奇。祁连山“七一”冰川,是亚洲具城市最近的冰川,河西的大漠戈壁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难以置信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及黑河峡谷中胡杨林的秋色,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海子,马牙雪山上神奇的冰湖无不吸引游人的心仪。

甘肃的山水,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四、感受风情

甘肃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甘肃就有45个,除汉族外,人口较多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满族等,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在饮食,服饰,婚丧,节日庆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如藏族的香浪节,浴佛节,回族花儿会,裕固族婚礼,陇东香包节,等等。兰州的牛肉面,东乡手抓,张掖小吃,天水瓜瓜,平凉羊肉泡馍,还有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山珍野菌,会让你深感甘肃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游乐天堂。

甘肃,遍地是美丽,畅游甘肃,收获美丽。

兰州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黄河不仅养育了兰州人民,也给这里带来丰富的特产,白兰瓜、软儿梨、冬果梨、白粉桃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使兰州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瓜果城。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兰州成为横跨2000公里,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

一张名片:兰州清汤牛肉拉面

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

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拉面的标准,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

二张名片:一本书《读者》

《读者》创办于1981年,是综合性的文摘杂志,以转摘各类杂志、书刊的精彩段落或文章为主,其风格隽逸、定位面广,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根据2001年1月至6月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30个城市读者调查数据,归纳出《读者》杂志主要特点如下:

发行量:《读者》自创刊以来,发行量逐步上升,2001年《读者》期平均发行量在300万册左右。1991年至2001年始终在中国杂志发行量中位居首位,在英国公布的全世界杂志发行量排行中位居第七,在世界综合性期刊杂志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阅读率:每百人中有9.28%人阅读,其阅读率排名各类杂志第一。

曾获奖项:1.国家期刊奖 2.国家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3.1985年以来在各类杂志全国性评刊活动中多次名列首位

三张名片:黄河风情旅游线

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兰州被称为“中国水车之都”。曾以拥有252轮水车闻名中外,并被誉为“水车之都”。兰州水车自1556年由兰州人段续创制以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盛名远扬,繁盛时有250多架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兰州水车是古老黄河的提灌设施。她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段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多水且用简车灌田,段续回故里后借鉴云南简车致力于水车的创制。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又称“段公车”。清朝道光年间,诗人叶礼看到此景后赋诗一首:“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

此后,兰州人争相仿制,黄河两岸的水车不断增多,清代时期已超过300辆。她雄浑粗犷,悠悠旋转,日复一日倒挽河水灌溉万亩良田。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风韵。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

为了延续和保持古老兰州水车的原始风貌和独有文化特征,从2004年3月,兰州市投资近2000万元,黄河水车始祖段续的第20代传人段德清及兰州民间仿古水车制造者赵强都参加了此次新水车的设计和施工,在黄河风情线上建设水车大观园,目前大观园内的12轮16米高的水车已全部安装到位,与之配套的生态园建设及水车博览广场等工程也进展顺利, 2005年8月26日兰州水车博物园已经开园迎客。赢得各界赞誉,兰州“水车之都”的美名再此得以重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水车之都”,也成为兰州城市的一张名片。

四张名片:黄河

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黄河文化有《黄河大合唱》等,著名诗人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都留下了千古绝唱。另有音乐家、教授、演员等人以此为名。

河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呈巨大的“几”字型。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渠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

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

市内参观景点:

一、黄河母亲雕塑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

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84年8月所立“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碑。

二、天下黄河第一桥

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至1398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改浮桥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

桥。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银30余万两。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为兰州这一工业城市增色不少。铁桥曾于1954年进行加固工程,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见雄伟。

古代这里是控扼河西走廊、青海、宁夏的交通要冲,“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以后,严冬黄河结冰,厚数尺,车马通行其上,俗称冰桥。史称陕西之路可通甘凉者,惟兰州浮桥;敌若据此桥,则河西隔绝,饷援难通。夏秋河水暴涨,桥常冲毁,冬春之际,冰凌冲撞,亦常摧桥。《兰州古今注》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把浮桥改建为铁桥,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四寸,桥下设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河南第二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尺。共花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工程由德商泰来洋行承修,但物资运输和施工全为我国承担,各地人民以骆驼、大轱辘车,远涉千里,东自天津等地运输架桥材料,终于在黄河上架起第一座铁桥。铁桥曾于1954年进行加固工程,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见雄伟。

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西关清真寺

三、西关清真寺

在兰州市城关区解放门广场东侧,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所看到的是在1990年重修后的建筑,气势雄浑,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该寺还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经学学者,每年有百余名国外穆斯林也来到这里参观礼拜。西关清真寺北侧不远处的中山路西侧,有桥门清真寺,规模宏大,是当地穆斯林群众的集中礼拜活动场所。

四、白塔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北,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补充:

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三台大殿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藏石丰富,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兰州市白塔山东约1公里处有元代的王保保城遗址。相传明初,大将徐达、冯胜奉命攻打元军王保保,久攻不破,恰至元宵节,徐达命军士做成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以大旗为号,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王保保城。为纪念这场战斗的胜利,这种鼓被命名为“太平鼓”,并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从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闻名。

五、小西湖的由来?

历史上的小西湖小西湖,又称莲荡池、莲花荡。明洪武十一年(1379年),朱元璋封藩,十四子朱模被封为肃王,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府从甘州(今张掖)移至兰州,因肃王思念南方水乡之美,遂于建文四年(1402年)建莲荡池,周五里,花木畅茂,鱼鳖充盈,供其游憩赏玩,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年(1666年),巡抚刘斗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总督吴达善修葺,后又毁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清光绪六年(1880年),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重建,并改名为小西湖。

光绪七年,总理甘肃营务处魏光焘重修。民国12年(1923年),新建宛在亭、羊裘室、憩亭、螺亭,加之原有的来青阁、临池仙馆等,亭榭楼台,错落其间,波光潋滟,堤柳如烟,春夏之际,水鸟咸集,鹭浴鸥浮,“莲池夜光”

名列兰州八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西湖被辟为城市建设用地,今兰州军区总医院尚残存部分湖面。

现在的小西湖1970年—1971年,花寨子公社在西津东路骚泥泉与骚狐滩之间的黄河南河道上拦河压坝造田、种植蔬菜、果树,但因土壤盐碱化,生长不良,80年代,区政府征地辟为小西湖公园。

1987年10月初步建成开放。中部为湖区,由东湖、中湖、西湖、蠡湖、莲藕湖组成;东部为草坪,北部为四季园,鱼乐园,弈园,盆景园;南部为云从殿,早红院,晚红院;西部是科普活动区,有二层歇山顶轩式金鳞玉液楼。面积14.90公顷。湖面70亩,绿化面积85亩。

六、兰州军区

兰州军区辖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兵力主要部署在宝鸡、临潼、乌鲁木齐、塔城、喀什等地。

下辖2个集团军(21、47集团军),新疆军区4、6、8、11摩步师、2个武警机动师(武警38师、武警41师),总兵力愈28万。

兰州军区防区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西藏阿里五省一区。

空8师(轰炸机师)甘肃兰州H6

空36师(轰炸机师)陕西宝鸡H6

空37师(歼击机师)乌鲁木齐J7、J6

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21集团军

第21军被荣编为甲类集团军,被赋予镇守大西北的重任,是驻守西北的主力军团。??事件时,中国多数集团军都有调动,而21军却原地待命,由此可见第21军在大西北的重要地位。第21集团军下有装备直-九的直升机大队和第4坦克师,所属的三个步兵师——第61、62、63师中,第63师已换装为机械化师,属中央军委重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该军现属兰州军区,军部驻陕西宝鸡。

第47集团军

第47军被列为简编集团军,军属139、140、141三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第47集团军属兰州军区,军部驻陕西临潼。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领导和指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1955年5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西北军区(所属新疆军区除外)改编为兰州军区,张达志任司令员,冼恒汉任政治委员。辖陕西、青海省军区,甘肃、宁夏两省(区)的各军分区和步兵、炮兵、骑兵、公安部队,以及步兵、炮兵等学校。军区机关驻兰州市。8月1日,公安部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调归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建制。1958年5月,以银川军分区机关为基础组建宁夏军区。1961年5月,重建甘肃省军区。1962年6月,中央军委直属的天水步兵学校改为兰州军区步兵学校(1969年3月撤销)。1969年1月22日,组建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10月撤销)。12月5日,兰州军区司令部炮兵部扩编为军区炮兵领导机关(1982年10月又缩编为司令部炮兵部)。1974年10月,组建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后改为卫生学校)。1975年7月15日,成立兰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1978年2月改为兰州军区步兵学校,1981年1月改称西安陆军学院)。198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合并整编大军区的命令,乌鲁木齐军区与兰州军区合并为兰州军区。至1986年底,全区部队进行了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整编后,兰州军区辖新疆军区(兵团级)、宁夏军区和陕西、甘肃、青海省军区及陆军集团军、西安陆军学院、卫生学校(后改为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种兵部队等。继张达志、冼恒汉之后,皮定均、韩先楚、杜义德、郑维山、赵先顺、傅全有、王克、刘精松先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萧华、谭友林、李宣化、曹芃生、温宗仁先后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先后兼任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加强全区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后勤建设。组织实施战备、军事训练、国防施工和边防执勤等。先后派出部队和民兵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剿匪、平叛、平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边疆,维护了社会治安。“文化大革命”中,奉命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保卫国防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调整体制,精简整编,加强部队合成,增强了战斗力;组织部队参加保卫祖国边防作战;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结合多民族地区特点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发展农副业生产;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抢险救灾,植树造林,绿化大西北等。进一步加强了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兰州军区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加强战备和部队建设中,先后涌现出“攻坚英雄连”、“英雄神炮连”、“英雄侦察连”、“模范军工连”、“保障科研模范连”等先进单位和庞国兴、牛先民、马玉革、郑钰、门合、党翻身、李润虎等英雄模范人物

军区管辖范围:1.北京军区: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俄罗斯、蒙古2.沈阳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俄罗斯、朝鲜3.济南军区:山东、河南黄海对面4.

南京军区: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黄海、东海对面5.兰州军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蒙古6.成都军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印度、越南、缅甸7.广州军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越南、南海对面

1、北京军区3个集团军,2个A类部队(38军、27军),1个重装集团军。虽然98年以来的两次裁军,北京军区先后撤并了28军、63军及24军三支部队,实力大大受损,但由全军第一王牌主力第38重装集团军、骁勇善战的第27军和拥有“红1师”的65军组成的北京军区地面作战集群,实力仍然傲视群雄,再加上北京卫戍区的御林军,排在首位毋庸置疑。

2、沈阳军区3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39军),1个重装集团军。由于中苏关系的长期紧张,沈阳军区所属部队普遍装备较好,作战威猛。虽然中苏关系早已冰释,98年以来也先后撤掉了64、23两个集团军,但雄风犹在。有“常胜军”之称的第39重装集团军与38军实力在伯仲之间。只是有“旋风纵队”美誉的第40军与第27军相比实力稍逊,第16集团军与第65集团军相比也不占上风,因此,总体实力排在北京军区之后,名列第2位。

3、济南军区3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54军),1个重装集团军。虽然辖区面积最小,但由于长期担任****战略总预备队及日韩方向的防御任务,实力不容小觑。第54重装集团军虽名气不如38、39军,但作战实力不在它们之下。20军作为新四军的传人,实力不俗。再加上拥有三野、四野、华北野战军血脉的第2 6军,排在第3位顺理成章。

4、南京军区3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1军)。麾下的第1军、12军、31军的实力比较平均,由于地处南方,多为轻型部队。近年由于台海局势紧张,部队装备更新加快,组建了3支两栖机械化师(旅),训练强度及水平突飞猛进,整体实力比十几年前有了大幅提高,排在第4位。

5、兰州军区2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21军),1个副大军区级的新疆军区。21军及47军都是作风相当硬朗的部队,再加上新疆军区的3个独立师,实力与南京军区不相上下,只是不如南京军区更受瞩目,只能屈居第5。

6、成都军区2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13军)。13军、14军都是二野的主力,都在越战中经受了历练,一个擅长山地作战,一个擅长丛林作战,实力强悍。只是成都军区的部队数量较少,综合实力处于兰州军区之后,名列第6。

7、广州军区2个集团军。虽然第41军在塔山阻击战中打出了赫赫威名,42军

也在朝鲜战争中走向成熟,但由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受经济大潮冲击较大,部队战斗力受到影响。同时,广州军区的作战部队数量较少,综合实力在七大军区中只能垫底了。

兰州人文:在兰州街上,大家细心会发现,有这样一个习惯,在沿海城市难以见到。恋人、夫妻在街上是一前一后的行走,很难见到当地男女手牵手,手挽手等亲密的行为。一般都是男的的前面走,女的就在后面跟着。男的,一般就会把手背在后面。在兰州男人很有地位的。兰州的男人非常幸福,回家都老婆伺候。在这里顺便谈谈上海男人,上海男人在全国女性心中的好男人排名第一。上海男人……兰州女人很重感情。在其他城市,出现女的去傍大款是很常见的。可是在兰州却是很难见到的,她们很少会因为钱而离开自己的男人。他们都说:“兰州女人骨子里很浪漫!”

兰州方言:女服务员称呼为“丫”,男服务员称呼为“尕小伙”,可叫“尕娃”、“尕丫头”、“尕加姓”,美女称呼为“莎莎”,夫妻之间的亲密称呼“尕心疼”

东乡族自治县

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全国惟一以东乡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县。1949年8月2日,东乡解放。1950年10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立了相当于县一级的东乡自治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这个词源于蒙古语“黄色的”。这可能与东乡族体质特征上眼睛、头发多呈黄色有关。

1、东乡县贩毒分子很猖獗,数量之多。

2、当地人很保守,在夏天都要穿长袖。

3、当地人多为清朝流放到这里的犯人。

东乡族

东乡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人口数量为51.3805万。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部分人会说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二:一说成吉思汗于1 226年征西夏时,兵临河州、临洮一带,将部分蒙古军留驻此地,这些人以后进入东乡,形成东乡族;一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波斯掳来大批

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于东乡,以后形成为东乡族。还有一说认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但关于东乡族源和形成问题,大部分学者持上一种看法。【民族服饰】

在服饰方面,最近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现在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撤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

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等物,头戴或白或黑平顶软帽,老年人喜穿长袍和"仲白",一般用灰色或黑色布缝制,对襟长袍。妇女穿大襟上衣外套齐膝坎肩。非常别致的是妇女的帽子,小女孩域一种圆形帽顶为绿色或蓝色,帽檐有红色或绿色皱褶花边的帽子,帽沿上坠有彩色线编成的穗子和各色珠子。未婚少女的盖头用细薄柔软的绿绸纱做成,结婚后改用黑色的,而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民族饮食】

东乡人的基本饮食,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其中吃“尕鸡娃”很有讲究,把整鸡各部位分为13个等级,“鸡尾”最珍贵,一般给席上的长者或尊贵客人吃。

东乡族的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面,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

东乡族热情好客,以鸡待客是东乡人的传统礼节。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份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东乡族人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壶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即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黄土高原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而黄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区就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祁连山东麓的日月山,北抵长城,南达秦岭山脉,面积约 40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甘肃、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黄土厚度一般为80-120米,最大厚度可达180-200社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抵抗侵蚀能方很弱。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种认为是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下来。因为黄土高原与黄土底部的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下部地貌形态多样,起伏比较大,但上部沉积黄土厚度大体相近似,并有从东到西逐渐变薄的趋势,同黄土来源于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黄土是从别处搬过来的。

但有不少科学家发现,黄土层的底部有一砾石层,而这浑圆的砾石层却是典型的河流沉积物。于是他们认为,黄土的原籍在黄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黄土冲刷下来形成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既不是风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风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长的。

也有一种综合性观点,认为黄土高原既来自西北、中亚,由大风刮来,又有绵绵流动的河流携带而来,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基岩上风化的,是在这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就像人们对黄土高坡吟唱不已一样,人们对黄土高原的来源也争论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们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黄土高原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横跨青、甘、宁、蒙、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或一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地下煤炭资源富集,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13,煤田分布集中,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好。已探明的特大型煤田见下表: 黄土离原全国探明百亿吨以上特大型煤田 (1988年) 率此外,石油、天然气前景可观,

主要矿种齐全,与黄河丰富的水电资源相配合,为形成水、火电互补的巨型电站链和能源。

半边盖的房子形成原因?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在黄土高原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当地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人口860.29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第三位。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回族人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使用汉文。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各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兰(a1一Islam)

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约570~632)所传播。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它自创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伊斯兰的教义由三部分组成

一.基本信仰;依玛尼(:指信真主(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信前定。

二.宗教义务; (尔巴达特):指穆斯林必须完成的五项宗教功课;简称念、礼、斋、课、朝。

三.善行:(以罕萨尼):指穆斯林必须遵守的穆罕默德圣人按《古兰经》指导规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承认和虔诚信仰基本信条,身体力行宗教功课和止恶扬善合为一体,构成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仰宗旨

(俩一俩孩印烂拉胡穆罕埋杜雷来苏论拉习)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是应受崇拜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中国穆斯林称此为“清真言”。“清真言”是全部真理的精深概括,是伊斯兰的最高纲领,是穆斯林的唯一信仰,是宇宙万事的最终总结。穆斯林必须内心诚信、语言表达、时常诵读、永记不忘,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争辩。诚信清真言是成为穆斯林最基本的条件.

崇拜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和总纲,其它一切信仰细则由此派生规定;诚信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的使者,他是人不具神性,不是被崇拜的对象,其职责是奉主命向全人类“报喜讯”、“传警告”。而且他以身作则,成为穆斯林仿效的最佳典范。

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

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变化丰富的外观:世界建筑中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是伊斯兰建筑。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印度建筑只是表现了宗教的气息。然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说其横贯东西、纵贯古今在世界建筑中而独放异彩并不为过。

穹隆:

伊斯兰建筑尽管散布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必以穹隆而夸示。这和欧洲的穹隆相比,风貌、情趣完全不同。欧洲建筑的穹隆如同机器制品一样,虽精致但乏雅味。伊斯兰建筑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

开孔:

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仅在不重要的部分罕用。

纹样:

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虽是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可脱胎换骨产生了崭新的面目;植物纹样,主要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

说到几何纹样,那是断然独创的东西,由于无始无终的折线组合,转瞬间即现出了无限变化,与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更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且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即构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样。

另外还有文字纹样,即由阿拉伯文字图案化而构成的装饰性的纹样,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兰经上的句节。

礼拜的方向: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朝拜的地点: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朝拜上网事件:

朝觐主要是到三个地方朝拜:麦加——伊斯兰教创教始祖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地那——穆罕默德去世的地方,再就是阿拉法特山。每年宰牲节期间去麦加朝觐称为大朝觐,朝觐过的穆斯林被教民们尊称为“哈吉”。其它时间去朝觐的称为小朝觐,朝觐后没有尊称,因此全球的穆斯林都力争能在每年的宰牲节期间去麦加朝觐。

穆斯林是什么意思?

穆斯林:(英:Muslim)(阿拉伯语:????),意思是顺服伊斯兰教的神阿拉的人。这是伊斯兰一词的主动分词。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泛指伊斯兰教徒。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2009年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占全世界的23%。

基督教20多亿,伊斯兰教14亿,佛教3.5-6亿,其他近十多亿不信宗教。

成为穆斯林的条件?

作为一个穆斯林,首先应在口头上承认他的伊斯兰信仰,承认他是个归信者,然后他必须遵守穆斯林的生活规范。伊斯兰的教义知识和日常生活准则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真诚地宣称过,他诚信“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个根本的信条,他就称不上是穆斯

林。(8:24, 27)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伊斯兰活动的实践,他也不能算作穆斯林,因为他没有在行动上成为伊斯兰社会的一员。尊贵的先知穆圣说∶“我们同一般人的区别是礼拜。一个放弃礼拜的人,他的行为就是不通道者。”(提尔密济与奈萨仪圣训集)

“舍哈岱”(清真言),是信仰的表白,包含两部分内容,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万物非主,惟有安拉”,指出一切真理的根源,在人世间唯独安拉是应受崇拜的造物主,除安拉外,任何事物如金钱、偶像、神人、领导人、物品、名誉、地位都不应受到人类的崇拜。第二部分“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表明我们遵从先知穆圣的示范行为,他是全体穆斯林的先师、指导和领袖。我们聆听他的教诲,效仿他的生活方式,处处以他为人格的楷模。这两项是每个穆斯林必须知道的根本常识。

伊斯兰教五功

伊斯兰教学者根据《古兰经》内容,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礼、斋、课、朝。穆罕默德谓:“伊斯兰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诚信除安拉外,别无他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履行拜功,出纳天课,朝觐,封莱迈丹月之斋”。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译著的《正教真诠·五常章》谓:“正教之五常,乃真主之明命,即念、施、戒、拜、聚之五事也。”

1 念:信仰的确认。

用阿拉伯语的念平生一次是主命,反复宣读是圣行。如果读过一次并接受了全部教条就离世了,临终时虽未再读,也应该断他是穆斯林。念为五功的基础,先念了,成为了回回(穆斯林)再作其它功课。

作证言的内容是: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胡,在主上没有伙伴。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主的奴仆,是主的钦差。

清真言的内容是:再没有主只除是安拉胡,穆罕默德是主的钦差。

2、礼:信仰的支柱.

穆斯林一天要进行五次礼拜,一周要进行一次聚礼。此外,一年当中还有诸如在开斋节和宰牲节等节日进行的会礼.

真主说:“礼拜确是一件难事,但对恭敬的人却不难。”(古兰经2章45节,马坚译本)作为虔诚的穆斯林,一天五次的诚心礼拜是不可缺少的。我们的贵圣

人说:“拜功乃是宗教的支柱,谁礼拜了,谁建设了宗教,谁撇拜了,谁拆毁了宗教。”又说:“在复生之日人们在被考问认主独一无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功。”又说:“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没有区别,只除是在拜功上。”这一切都表明了穆斯林拜功的重要性。

3、斋:寡欲清心,以近真主.

伊斯兰教教历每年九月的斋戒。每年的这一个月的封斋是所有成年穆民应尽的义务。全月封斋是主命。封斋是在白天戒除饮、食和性交。白天是指从黎明到日落。因此,一天的长短根据季节的变化而长短。由于伊历与公历一年间有天数的差别,一个穆斯林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分布在四季的斋月。在我国夏天的斋月最长,冬天的当然最短。

4 课:伊斯兰教的个人所得税---天课.

天课是阿拉伯语“则卡提”的音译。本意是洁净。“则科特”是对穆斯林的特恩,安拉把他对贫困者的普慈,责成富有者来完成,使富有者得到施济的回赐,又使贫困者解除困难。

伊斯兰教的天课就是为缩小贫富差距而建立的制度,是以接济贫困,造福社会为目的的宗教义务,强制富人拿出一部分钱施济贫民和穷苦人。《古兰经》曾教导“你们决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那么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小,将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富人关心、接济贫民,而贫民爱戴、拥护富人,使社会逐步走向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全人类的幸福就不会遥远。伊斯兰教天课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良好有效的积极作用。

缴纳天课在各阶层、各社会之间创造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神,逐渐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有助于财富在社会上分散,使耕者有其田、孤寡有所养、饥寒交迫者有衣食。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贫富不均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当今社会的绑架、敲诈、勒索许多都是对富者极度不满而走向极端的违法犯罪行为。但从古至今,无论是正义之举或是犯罪行为,社会的贫富不均是酝酿仇恨的种子,所以伊斯兰教的天课制度是一种专门用于扶危济困的法定课税。

5 朝:即朝觐。

凡有条件的男女穆斯林一生中必须去沙特麦加城内的“克尔白”朝觐一次。正式朝觐的时间为伊斯兰历的12月8日—10日。除此之外,一年之中任何时间都可前去朝觐,但它称为“小朝”或“副朝”。朝觐的主要仪式有:受戒、转天房、住“米那”、站阿拉法特山、在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奔跑、射石(投打石鬼)等。朝觐的条件是成年、身体健康、有足够的旅费而无债务缠身等。

礼拜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