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现状浅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现状浅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现状浅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现状浅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现状浅析

作者:莫政, 王旭东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210046

刊名: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310734116.html,/Periodical_gwyx-zyzyfc201106018.aspx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 3例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史锁芳 指导李石青 [提要]应用仲景之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总有效率为90〃1% 。本方具有温脾和中、利胆化湿作用,适合于慢性胆囊炎具有脾土虚寒、胆郁湿阻的病理机制者。 自1986年以来,笔者应用仲景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胆囊炎33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作初步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3例中门诊16例,急诊儿例,住院病人6例;男性10例,女性23例;年龄 最大69岁,最小33岁,其中45~60岁之间居多;病程1~5年9例,6~10年16例,超过10年有8例;发作次数最多达儿次(包括术后发作者)。 2 病例选择 有上腹部胀痛及消化不良症状,且呈反复发作者,②本组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条件:① 全部病例均经B型超声波或胆囊造影检查确诊。根据病史、体征、放射学、B 型超声波检查:属于慢性胆囊炎17例(其中11例属急性发作表现);合并胆石症 9例;胆囊炎或胆石症术后感染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 临床症状:右上腹部胀满或疼痛33例次,向腰背部放射疼痛27例次;恶心呕吐28例次;口干口苦28例次;嗳气纳呆27例次;畏寒乏力3O例次;伴头痛 或失眠26例次,有头汗或上半身出汗、盗汗27例次;大便稀溏23例次,大便不调(或干或稀) 5例次,大便干结5例;舌质淡嫩24例次,舌质胖或有齿印16例,舌质偏红3例,舌苔薄或白腻17例,舌苔薄黄或黄腻16例。查体:巩膜轻度黄染5例,胆囊区有压痛、墨菲氏征阳性33例。血白分:>16×10。/L 3例;1O~16×10。/L20例;<10×10。/L10例。来诊前用过抗生素及解痉剂而症情未能缓解者15例次。 3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0~15克,桂枝6~10克,干姜5克,黄芩6~12克,栝萎根10 大便秘结去桂枝、~15克,生牡蛎15~30克(先煎),炙甘草3~5克。主要加减:① 减牡蛎为10克,若脾虚加白术45克;若胆经湿热便秘加生大黄6~10克,并 湿热甚,舌苔黄 痛剧加桃仁、川楝子、玄胡各10克。③ 易栝蒌根为全瓜蒌15克。② 腻,去甘草,加茵陈15~30克,藿香10克,滑石12克(包) ,大金钱草30克。④头昏,舌质淡加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 服法:早晚空腹温服,日1剂,连服2O天为1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进行统计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 4 治疗结果 近愈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经B超检查或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大小正常、炎性①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用法] 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 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姜治下利。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

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对此,刘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治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内涵与应用

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

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心律失常32例 武志平,闫桂玲(辽宁省朝阳市第三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关键词:心律失常;炙甘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炙甘草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l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病程3月一6年。其中频发室性早搏l2例;多源性室性早搏7例,频发性房性早搏6例,阵发性心动过速3例,心动过缓4例。32例中病毒性心肌炎l2例,冠心病l6例,风心病2例,肺心病2例。 本组病例均经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中医辨证为心气心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 2治疗方法 方用炙甘草汤及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基本方:炙甘草20g,龙骨、牡蛎、生地黄各30g,桂枝、麦冬、红参、柴胡、天花粉、黄芩各15g,阿胶(烊)lOg,干姜5g。加减:气虚有热加黄芪30g,知母15g;肝郁肾虚加合欢花20g,枸杞子20g;心动过速加柏子仁15g,石菖蒲lOg;血瘀加丹参15g,桃仁lOg;心阳虚心动过缓去天花粉、黄芩,加附子lOg,麻黄、细辛各5g;胸阳不振兼痰浊去黄芩,加瓜蒌15g,薤白、半夏各lOg。煎服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3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治疗2疗程后多次复查心电图。显效:频发室早、房早完全消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消失。有效:室早、房早偶有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改用他法治疗者。结果,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4例。 4病案举例 郭某,女,38岁,1998年l0月19日初诊。3月前患感冒〃随之出现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心律不齐。经某医院做彩超、心肌酶谱等项检查,诊断为心肌炎,经住院治疗3月,病情改善,但遗留心律不齐。做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检查: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诊见:疲倦乏力,心悸气促,面色尅白,语声低微,稍活动即频繁出现早搏、胸闷叹息。舌淡,脉细弱无力或结代。中医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心之气阴两虚。治以养心复脉,和解少阳。基本方加黄芪30g,知母、柏子仁各15g。每天l剂,水煎服。6剂后二诊:心悸、气短、胸闷较前改善,身体较前有力,休息时偶见早搏,活动后早搏增多。继续用上方加减,共服药30剂,早搏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中常见的症状,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心之气阴两虚兼少阳枢机不利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运用炙甘草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痤疮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痤疮 发表者:章振永 2010年我治疗痤疮大概三十例左右,只要病人能坚持吃药,不论轻重和病史长短,基本上都能治好。不但当时能好,停药后也不容易再犯。 治疗痤疮我采用的基本方子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疗程一般要一个月左右。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 痤疮的病机是火郁于内,发散不出来,痤疮就是郁火通过皮肤欲向外发散而形成的。 这里讲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火”,一个是“郁”。那么“火”是怎么来的?而又如何“郁”住的呢? 火的来源:1)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肝火旺;2)过食肥甘厚味;3)情志不舒,郁而化火。 火是怎么郁住的?1)贪凉:比如身热汗出后洗凉水澡、吹空调、吃冷饮;2)压力大,情志不舒。 得痤疮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青少年,一种是中年妇女。前者占比例最大。两者病机相同,但病因不同,后者往往是肝郁化火。 二、痤疮的基本治法与方药 治法:火郁发之。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甘草天花粉生牡蛎白芷夏枯草连翘炒栀子丹皮 药用柴胡、桂枝、白芷发散郁热,黄芩、炒栀子、丹皮、夏枯草、连翘清热解毒,天花粉消肿排脓,生牡蛎软坚散结兼平肝,干姜温脾胃既可助发散又可反佐苦寒药。 三、不同类型的痤疮及不同治法 常见的痤疮分为三种,一种色鲜红、肿硬、有脓头,属于阳疮,患者体质强壮;第二种色暗不红,属于阴疮,患者体弱怕冷;第三种介于前两种之间。 治疗第一种痤疮,加大清热解毒药的药量;治疗第二种痤疮,除了少用清热解毒的药以外,还要加用温阳散寒的药,象麻附辛、吴茱萸等。 如果有脓结,酌加桔梗、白芥子、皂刺等药。 如果病因是情志不舒而致肝郁化火,酌加防风、荆芥、陈皮等药,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发散郁热。 四、痤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始服药的时候,脸上原有的痤疮很快就见好了,但有些患者还会有许多新的痤疮冒出来——原因是患者皮肤下原来就有一些没有长出来的痤疮,服了发散的中药以后,这些痤疮就被发了出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排病反应。这种痤疮发出来的快,好的也快。 有可能出现这种“越治越厉害”的现象,要事先告诉患者,否则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愈噎嗝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愈噎膈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孝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田雨河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厥阴阳微结,意在温阳生津液,开通表里内外,适宜于半表半里之阴证,冯世纶教授指出:“津液伤的严重,出现阳微结,下寒明显,则呈现半表半里阴证,就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非他莫属。”本则病典型症状虽然是噎膈,但病机符合阳微结,径用本方三剂而愈,故特此报道,以扩大本方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厥阴阳微结噎膈 患者焦XX,女,37岁,初诊于2013年10月30日。 患者三月前因心情不快又感外邪,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发呕、不大便,曾肌注柴胡针加安痛定各1支,一日二次,又服防风通圣散,效果不佳。遂来我科,刻见:发热、恶寒、头痛、汗出不止,寒一阵,热一阵,心中懊恼,两胁胀满,小腹憋胀,小便不畅,大便干结,吞咽困难,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拒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断痉挛,胃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兼以白为主,幽门水肿,胃中有大量的粘液糊状物。六经辨证:发热、恶寒、头痛、病在太阳;寒一阵,热一阵应为寒热往来,拒绝饮食应为默默不欲饮食,两胁胀满,病在少阳;吞咽困难,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中懊恼病在阳明;大便干结,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应为太阴阳微结,结合胃中有大量的粘液糊状物应为脾阳不足,运化失司,食管中断痉挛实为寒则收引,证属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合病,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打底,患者以吞咽困难为主症,病机为痰气交阻,方以半夏厚朴汤合之,处方:柴胡24g桂枝9g干姜9g黄芩10g栝楼根12g牡蛎6g甘草6g姜半夏15g川厚朴10g茯苓30g苏梗6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温服,隔日一剂。 服上方,第一剂第一煎后,大便出块状物十余粒,后排出稀溏约数升,矢气频频,排便时浑身抖擞伴见大汗淋漓,顿时头晕,忽大叫一声,昏不知人,家人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当救护车赶到时,病人已清醒,但全身乏力欲静卧休息,医护人员守护3小时,病人熟睡,查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均正常,嘱家属有事急来电。第二天家属告知患者渴欲饮水,吞咽已不困难,胸腹已不胀满,嘱咐家属继续服用第二煎。服用第二煎后患者没有出现上述晕厥反应,但矢气频频且奇臭难闻。三剂服完后,于2013年11月9日来院复诊,已是一如常人,我们遵照有是证用是方,没有临床症状即中病即止的原则,不予服药。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腹胀(慢性乙型肝炎) 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余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患者一手指其腹日: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039;右胁作痛,控引肩背疫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刘老日: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6克,桂枝1O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O克。 此方仅服1剂,则夜I.I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刘老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 自按:乙肝为慢性肝胆病,需用本方疏利肝胆!条畅肝胆气机! 二、胃脘痛(胃下垂) 祁某,女,6 1岁,1 983年5月2 6日诊。胃脘疼痛已有一年余,某医院诊断为“胃下垂’’。近一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O克。 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El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 2克,服1 O剂,诸证果愈。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9月北京第一版) 自按:柴胡可治疗中气下限症;口臭口干、心烦乃热之表现,顾用黄芩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可见脾胃虚寒之象顾用桂枝干姜以问脾散寒!

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

何谓白通汤: 附子启下焦之阳上呈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葱白辛滑通利,以宣能上下,以解阴阳格拒,因葱白能通阳气故为白通汤。 白通汤主治少阴病,下利。也就是说,凡阴盛阳虚之腹泻者,都可考虑使用白通汤。 在临床上多用于久泻,或素体阳虚之体。此方对许多西药治疗无效的久泻,有显著效果。 经方之七-半夏泻心汤: 六经有少阳小柴胡枢机之剂,三焦则有泻心类方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则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要剂。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二黄(黄连。黄苓)人参,干姜,灸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二黄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参草枣补益脾胃,共达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临床上多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上。 1、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溏,泄泻。 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 3、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脘腹痛冷痛。 4、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 用药加减情况。 1、先辨寒热,伤寒论上以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临床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苓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 2、关于幽门螺旋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螺杆菌而加重苓连用量。因为过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唯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之物的抑菌作用效显著,在确有此菌的前题下,适当加重苓连,或另外加入公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但皮时在适当加重姜夏的等用量,温而制之。

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汤 [组成用法] 柴胡6~12g、桂枝6~10g、干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水煎,分3次服。 [方证] 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 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治下利。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对此,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治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8月第15卷第6期?2067 ? 年10月11日。平素经量正常,色红,无痛经,无血块。母亲有高血压病史。现仍有头晕、头账痛、心慌、急躁 易怒,易疲劳,健忘,恶心、腹账、反酸、乏力、汗出、感气 从腹部上冲心胸,无发热、咳嗽、咯痰,无呕吐,耳鸣如蝉,畏寒,稍口干,口微苦,纳可,眠差,难入睡,易惊醒,失眠多梦,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脉细涩。血常规:血 细胞比容33.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5.2 pg,平均红细胞体积79.1 f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平均体积10.2 fL,血常规稍有异常。腹部彩超示:肝囊 肿。甲状腺功能示:三磺甲状腺原氨酸(FT3)233.56 pmol/L,甲状腺球蛋白13g/mL。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返流(轻度),二尖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轻 度),肺动脉高压(轻度)。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心电图及其他检查未见异常。血压142/92 mmHg,心率72次/min。综上分析:病人正处于绝经期内,肝肾亏虚,阴阳失衡,气血不足。血虚无力平衡相火,相火上炎,扰心动脉,上扰清阳;阴阳两虚,水火失 济,肾者,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故诱发头晕头痛。西医诊断:高血压(2级,高危),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 诊断:眩晕病,心悸病。中医辨证:肝肾阳虚,阴虚火 旺。治法:温补肝肾,滋阴降火,益气活血,行气健脾。方选二仙汤加减。处方:仙茅9g,仙灵脾30g,巴戟天 30 g,盐黄柏30 g,盐知母30 g,当归15 g,赤芍30 g,鳖甲(先下)15 g,龟甲(先下)15 g,黄芪45 g,党参30 g,茯茶30 g,白术30 g,麦芽45 g,龙骨30 g,牡蛎30 g,代赭石30 g,旋复花(包)30 g,半夏9 g,远志30 g,枳实30 g,莱菔子30 g,防风30 g。14付,水煎服,每 日1次,早晚分服。方中配伍仙茅、巴戟天、仙灵脾温补肝肾,盐黄柏、盐知母、鳖甲、龟甲滋阴降火,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麦芽、防风益气健脾祛风,赤芍、当归活血化瘀,枳实、半夏、莱菔子、旋复花、代赭石行气降逆, 远志、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温补肝肾,以调整阴阳;益 气健脾,以补气血生化之源;滋阴泻火,以安养心神。 西药继续服用缬沙坦、倍他乐克,每日1次。并嘱托病 人低盐饮食,调节情绪,适量运动。复诊头晕、头账痛 等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良好,纳可,检测血 压125/75mmHg,心率69次/m in,继服14付,巩固 治疗。 5结语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为发生在围绝经期内的心血管 疾病,为女性常见多发病症,长期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降低生活质量。西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常以 降压药物为主,辅助以激素调整[5]。然而,效果不佳。 中医从调整阴阳气血角度论治,以二仙汤加龟甲、鳖甲 温补肝肾,滋阴泻火,同时,劝病人规避风寒,调畅情志,防范劳倦,调节饮食。经临床运用,在防治女性更 年期高血压方面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进一步研究二仙 汤加龟甲、鳖甲治疗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刘永胜,赵丽慧.二仙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10, 25(4):741 742. [2]朱春兰,夏亦冬.中药结合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 92 - 95. [3]林玲,张艳辉,曲俐.辨证论治妇女更年期合并高血压36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34 36. [4]王海清.论高血压的中医概念与病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 26(11): 232^2323. [5]祖力胡马尔?玉素甫,郭蔚.中西医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的 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3):48-51;64. (收稿日期:2017 02 21) (本文编辑郭怀印)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王学斌1,王中琳2,王兴臣3 关键词:不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 中图分类号:R256.23 R289. 5文献标识码:B d〇i: 10. 3969/. issn. 1672-1349.2017.16. 039 文章编号:1672-1349(2017) 16-2067-02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名 方,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消化、呼吸、神经、泌尿 等多种系统疾病[]。本研究例举王中琳教授用《伤寒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齐鲁内科时病学术流派 研究(No.2013Z003—4) 作者单位: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王兴臣,E mail: sdlcwxc@ https://www.doczj.com/doc/3310734116.html, 引用信息:王学斌,王中琳,王兴臣.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67-2068.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失眠的验案,并分析病机、方药配伍意义,以期开拓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思路。 1资料 验案[1] 病人,女,35岁,2014年10月7日初诊,主诉“眠差1年,加重1月”,症见入睡困难,思绪烦 乱,不能自已,可睡3h?4h,眠浅多梦、易醒,多醒于 凌晨两点左右,醒后难再寐。平素急躁易怒,咽中痰多 难咯出,时有头晕、左侧头痛,经前期乳房账痛,腰酸痛,纳差,恶冷饮食,易腹痛、腹泻,精神可,易疲劳,大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哪些疾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哪些疾病柴胡桂枝干姜这三种药材各自是有着独特的功效的,在临床上,柴胡、桂枝、干姜也是很多疾病中药疗法中常见的三种组成成分,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将这三种药材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中药汤饮,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治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等制成,味辛,微苦。主要成份为黄芩苷,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等症。 一、腹胀(慢性乙型肝炎) 柴胡16克,桂枝1O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O克。此方仅服1剂,则夜晚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 二、胃脘痛(胃下垂) 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O克。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El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2克,服1O剂,诸证果愈。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三、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柴胡、桂枝、半夏、栝蒌仁(打碎)、枳壳、花粉各9克,生牡蛎(扪卒)1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剂,水煎服。 按语:本案咳嗽乃肝、脾、肺三脏同时受累,然其本在肝、脾,其标在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脾湿得化,肺气复其清肃,咳嗽痊愈。 由上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可以用于咳嗽、胃脘痛和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腹胀这几种病症的治疗的,通常来讲,在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上述三种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药材用量的掌握,在病症的治疗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的。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方能学好中医。 3 谈应用注重药量调整 关于本方的临床应用,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刘渡舟教授初用本方取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腹胀。肝炎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热毒未清,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寒的胆热脾寒证。临床不但可见肝区不适,口苦纳差的肝胆热郁、气机不疏之证,且常常见到腹胀便溏的脾胃虚寒证。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加之脾虚不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以腹胀殊甚。又因太阴虚寒,故腹胀多于夜间发作或加重。此时治疗,但清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助热生毒,加重肝炎症状。而刘老则能于经方中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该证,并且取得神奇疗效,决非偶然,乃刘老精研经方,感悟而得。 余侍师一载,见刘老以此方治病取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要符合胆热脾寒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往往大便时溏时干,或者数日不大便、或者连续数日大便日数次而泻下不止,治疗极难。用此方治疗则能够调理肝胆肠胃之功能,并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或者口渴口苦便溏者,正相合拍。其它如胆汁返流性胃炎、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病,刘老皆以此方治之而获奇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