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策支持系统复习参考题与解答答案

决策支持系统复习参考题与解答答案

决策支持系统复习参考题与解答答案
决策支持系统复习参考题与解答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缩写是( D )。 A DSS B MIS C KS D LS 2. 下列哪部分不是Bonczek 和Whiston 提出的决策支持系统组成部分( D )。 A 语言系统 B 知识系统C 问题处理系统 D 数据库系统 3. 管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 B )。 A DSS B MIS C KS D DB 二、填空题 1. Turban 认为决策支持系统应当是一个交互式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2. 决策达到其目标的程度称为(决策结果)。 3. 相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信息,在数量和精度方面要求比较(低)。 4. DSS 是通过它的人机交互对话接口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功能的 5. 在系统运行方面,MIS 中人工干预尽可能少,而DSS 则以(人机对话)方式为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 6. MIS 的设计方法是以数据驱动的,而DSS 的设计方法是(模型驱动的)。 7. MIS 趋向于信息的集中管理,而DSS 趋向于信息的(分散) 使用。 8. MIS 的分析着重体现系统全局的、总体的信息需求,而DSS 的分析着重体现决策者的( 个人 )信息需要。 9. DSS 与MIS 的主要区别是设计思想和(工作对象)的差别。 10. 将大量用于事物处理的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清理、抽取和转换,并按决策主题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是(数据仓库)。 11. 数据仓库的逻辑结构可分为近期基本数据层、历史数据层和(综合数据层)。 12. 数据仓库的物理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的(关系数据库)。 三、名词解释 1. 高度结构化决策:如果决策的目标简单,可选行动方案少,界定并且明确决策带来的影响,则此类决策为高度结构化决策。 2. 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其设计方法则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判断力、创造力,强调其未来的发展,努力使决策更加正确。 3. 数据仓库:将大量用于事物处理的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清理、抽取和转换,并按决策主题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 四、简答题 1. 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阶段。 答: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初期,决策支持系统开始起步,只是一种面向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其标志是把交互技术应用于管理任务,以便借助于计算机作出复杂的决策。(2)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后期,模型逐渐进入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与模型相结合,这是决策支持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标志。(3)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决策支持系统开始普遍流行,这一阶段的决策支持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模型库及管理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形成有机的整体。(4)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学科的渗入为主要特征,强调不但要对结果的决策支持,而且要对决策全过程进行支持,注重系统所具有的智能性,创造性和适应性。(5)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决策支持系统中强调网络技术、新一代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的应用。(6)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决策支持系统更加向分布式智能和综合集成方向发展,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强调决策支持系统与人的有机结合,重视计算机与人的知识的相互融合及有效管理,并且关注“软信息”等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响。 2. 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答:应具备以下功能:(1)整理并及时提供本系统与本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2)尽可能收集、储存并及时提供系统之外的与本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3)及时收集提供有关各项决策活动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包括系统内与系统外的有关数据。(4)能够用一定的方式储存所研究的决策问题的各种模型。(5)数据、模型及方法的管理都应该很容易地改变或增加。(6)用户能够灵活地运用模型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预测,以便得到所需要的综合的预测信息。(7)提供良好的数据传输功能,保证及时收集所需信息并把使用者所需要的结果提供给他们。(8)提供方便的人机对话接口或图形输出功能,不仅可以随机查询所需要的数据,而且能够回答“如果…则…”之类的问题。(9)具有较快的速度与短的反应时间。总之,DSS 的中心问题是为决策者提供服务,决策的需要决定了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DSS 的设计应以实现和满足这些功能为目标。 五、论述题 1. 论述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答:将DSS 与MIS 的内在联系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MIS 能够收集、存储系统运行及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是DSS 存在维持其正常工作的基础,而DSS 能使MIS 管理和存储的信息真正发挥作用。(2)MIS 负责决策执行后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支持DSS 进行后果检验和评价。(3)DSS 的工作可以对MIS 工作进行检查与审计,有助于MIS 功能的改进和增强。(4)DSS 经过反复使用,所解决的半结构化问题往往会逐步转向结构化问题,从而归并入MIS 的工作范围。 DSS 与MIS 的区别:(1)MIS 完成的是系统的某个例行的信息处理,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率、低成本、是设法把事情办得快一些;而DSS 考虑的是系统的某类决策活动所需的信息,其追求的目标是有效性,即想办法把事情办得尽可能好一些,提高决策的效果。(2)MIS 的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系统,按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强调系统的客观性,努力使系统设计符合系统的现状;而DSS 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其设计方法则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判断力、创造力,强调其未来的发展,努力使决策更加正确。(3)在系统运行方面,MIS 中人工干预尽可能少,而DSS 则以人机对话方式为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4)MIS 的设计方法是以数据驱动的,而DSS 的设计方法是模型驱动的。另外,DSS 还强调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重要性。(5)MIS 趋向于信息的集中管理,而DSS 趋向于信息的分散使用。(6)MIS 的分析着重体现系统全局的、总体的信息需求,而DSS 的分析着重体现决策者个人的信息重要。总之,DSS 与MIS 的主要区别是设计思想和工作对象的差别,它们体现了人们对信息处理工作逐步深入和逐步积累知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它们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各有各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 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ABC )。 A 准确性原则 B 全

面性原则 C 时效

性原则 D 完善性

原则

2. 备选方案拟定出之后,决策者必须认真

地分析每一个方案

的可应用性和有效性性,属于哪个决策过程(A )。

A 分析方案

B 选择

方案 C 实施方案 D 备选方案 3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其

一或对一些各有利弊的

备择方案优势互补、融会

贯通、取其精华、去其不足,属于哪个决策过程

(B )。

A 分析方案

B 选择方案

C 实施方案

D 备选方案

选择满意的方案后,决策过程还没有结束,决策者

还必须使方案付诸实践,

属于哪个决策过程( C )。

A 分析方案

B 选择

方案 C 实施方案 D 备选方案 3.确定决策标准 , 即运用一套合适的标准分析

和评价每一个方案,属于

哪个决策过程( D )。 A 分析方案 B 选择方案 C 实施方案

D 备选方案

3.决策者最后的职责是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形并将实际情形与计划结果进行对比,属于哪个决策过程(D )。

A 分析方案

B 选择

方案 C 实施方案 D 评价决策 3. 下列哪个不是构造

目标准则体系应注意的

原则 (B )。

A 系统性原则

B 满意性原则 C

可操作性原则 D

可比性原则

4. 综合运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

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

合性、系统性的交叉科学是(B )。

A 决策科学

B 管理

科学 C 数据库 D 信息科学 5. 下列不属于数据挖掘对象的是(C )。 A 关系数据库 B 层次

数据库C 数据仓库 D 空间数据库 6. 信息值的增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 )。 A 格式、语言和满足用户愿望的详细程度 B 获取方便性和使用权的增加 C 从获取到使用的时间 D 从获取的效率 7. 数据仓库出现在信息处理的哪一阶段( B )。 A 信息收集 B 信息组织 C 信息分析 D 信息评价 8. 数据挖掘出现在信息处理的哪一阶段(C )。 A 信息收集 B 信息组织 C 信息分析 D 信息评价 二、填空题 1. 决策系统中对决策过程的客观规律表述是决策模式)。 2. 只存在一种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决策是指(确定型决策)。 3. 决策者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所进行的决策是(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型决策)。 4. 对某类事件的决策只能在不肯定情况下作出,即在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但又无法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作出的是指(不确定型决策 )。 5. 最上一层,通常只有一个目标,称之为(总体目标)。 6. 最下一层,其中的每一个子目标都可以用单一准则评价,称之为(准则层)。 7. 对于整个多层次结构的目标准则体系,合理地给出表示每个可行方案满意程度的数值,称之为(满意度)。 8. 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动态规划方法和(决策树方法)。 9. 这种从后到前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叫做(逆序归纳法 )。 10. 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的理论是(博弈论)。 11. 由于决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在使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决策结果比较切合实际,提高决策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形成(综合决策法)。 12. 综合运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科学是(管理科学)。 13. 研究如何直接或间接地从一个或多个信息资源中抽取和加工知识的技术是(知识获取)。 14. 把问题求解中所需要的人类专家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识构造为计算机可处理的逻辑结构是(知识表示)。 15. 一组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人类领域的权威性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困难问题的是(专家系统)。 16. 一门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过程中信息处理机制的科学是(认知科学)。 17. 研究模拟和扩展人脑智能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是(人工智能)。 三、名词解释 1. 确定型决策:是指只存在一种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决策。 2.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是决策者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所进行的决策。 3. 不确定型决策:对这类事件的决策只能在不肯定情况作出,即在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但又无法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作出,这类决策问题就是不确定型决策。 4. 目标准则体系: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其目标或者经过逐层分解,或者依据决策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形成多层次结构的子目标系统,使得在最低一层子目标可以用单一准则进行评价,称之为目标准则体系。 5. 多阶段决策过程: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的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 6. 定性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7. 定量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 8. 信息管理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处理的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模拟和扩展人类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学科。 9. 简答信息处理技术:是指信息本质与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与数据仓库,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 10. 联机分析处理:是决策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数据仓库的多维信息分析处理。 11.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深层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简答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过几个阶段。 答:(1)情报:指进行“情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研究决策的环境,分析和确定影响决策因素或条件的一系列活动。(2)设计:指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3)选择:指确定“最佳”的可行方案,进行方案评价、审核和实施。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交叉、反复的过程。 2. 简答在决策系统中,问题产生的三方面。 答:在决策系统中,问题产生的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产生的问题;(2)客观方面产生的问题;(3)实践活动方面产生的问题。 3. 简答R 决策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1)解释和评价有关决策变量的信息处理较为简单;(2)管理者完全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3)实施方案的条件是静态的和确定性的;(4)技术上有“最佳解”的可能性。 4. 简答B 决策模式的特征。 答:(1)管理者对决策结果的了解是有限的,要在缺乏了解情况的条件下作出决策。(2)由于决策的结果是在将来出现,并且对它们的评价缺乏经验,管理者免不了要补充自己的主观判断。(3)管理者对他所要决策的问题而言,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提出的方案可能仅占所有可能方案中的极少几个。(4)决策的效果是受管理者的技能、价值观和经验及知识的影响的。 5. 简答F 决策模式的特征。 答:(1)不仅认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而且还强调决策过程受动态的社会环境条件所约束;(2)承认管理者不仅具有有限的处理能力,并且可通用带有偏见;(3)“决策”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许多复杂的明显的政治准则和技术准则所进行的评价。 6. 简答N 决策模式的特征。 答:(1)决策行为的合理性是基于管理者行为的信念系统,是“事后”被解释的。(2)这类决策过程表现为“走一步,看一步”,冲突和一致的对立统一过程。 7. 简答构成一个确定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 答:(1)存在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一个明确的自然状态;(3)存

在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多

个行动方案;(4)可求得各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

8. 简答构成一个风险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收益最

大大或损失最小);(2)

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可供选择;(3)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民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如不同的

天气对市场的影响);(4)

可以计算出不同方案在

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5)在可能出现的不同自然状态中,决策者不能肯定未来将出现哪种

状态,但能确定每种状态

出现的概率。

9. 简答构成一个不确定型决策问题必须

具备的条件。

答:(1)存在着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着两个或两上以上随机的

自然状态;(3)存在着可

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4)可求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决策矩阵。 10. 简答构造目标准则

体系应注意的原则。

答:(1)系统性原则,各子目标要反映所有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影响,重视决策问题和各环境因素的层次性与相关性、反映社会经济系统主体骨架的内涵特性;(2)可比性原则,各子

目标的分解和设计既要

济意不同社会经济系统的横向比较,又要注意不

同社会经济系统的横向

比较,又要注意同一系统的纵向动态分析;(3)可操作性原则,各评价子目

标设计要含义明确,计算简便,与现行统计指标口径一致,便于采集数据。 11. 简答多阶段决策过程的特点。

答:(1)决策者需要作出

时间上有先后之别的多次决策;(2)前一次决策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后

一次决策,后一次决策的

状态取决于前一次决策的结果;(3)决策者关心的是多次决策的总结果,

而不是各次决策的即时后果。 12. 简答多阶段决策分析的步骤。 答:(1)根据具体问题适当划分阶段;(2)确定各阶段的状态变量,寻找各阶段这间的联系;(3)由后到前用逆序归纳法进行决策分析。 13. 简答综合决策的必要性。 答:(1)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数量性指标。(2)只有在对决策问题的内在规律性及其诸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大量透彻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3)现实的问题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我们所得到的模型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14. 管理者按照较系统化的过程解决问题,简答系统化过程的步骤。 答:(1)定义问题(需处理某问题的决策情形);(2)将问题分为标准的类型;(3)构造描述现实世界问题的数学模型;(4)求出并评价模型化问题的解;(5)推荐和选择问题的解。 15. 简答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 答:是概念描述、关联分析、分类和预测、聚类、偏差检测、时序模式分析。 16. 简答信息值的增加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格式、语言和满足用户愿望的详细程度;(2)获取方便性和使用权的增加;(3)从获取到使用的时间。 17. 简答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 答:(1)知识获取;(2)知识的表示与组织;(3)启发式方法和知识推理;(4)符号处理。 18. 简答专家系统的基本思想。 答:是简明的,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专家的知识转换并存储到计算机中,模仿专家进行知识推理和提建议,达到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简答认知科学的主要类型。 答:(1)认知的信息的处理过程;(2)认知是心理上的符号运算;(3)认知是问题求解;(4)认知是思维;(5)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 五、论述题 1. 论述决策过程。 答: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最终作出决策的过程。1.识别问题:一切决策活动都必须从问题开妈,而不是从演绎推理和假设开始。因此,问题的存在是一切决策活动的发端,“问题”在决策活动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决策制定过程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更具体一些,存在着现实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在决策系统中,问题的产生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产生的问题;(2)客观方面产生的问题;(3)实践活动方面产生的问题。2.确定目标:当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后,为了抓住问题的实质,必须首先确定系统的决策目标,即进行决策系统的目标分析。经过分析后,所确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目标成果可以用决策目标的价值准则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衡量;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即在内外各种约束条件下是现实的、合理的、可能实现的;达到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3.收集信息:一旦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系统扮析,着手调查研究,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整理。只有掌握了大量准确的信息,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以下原则:(1)准确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4.确定决策标准和拟订决策方案:确定决策标准,即运用一套合适的标准分析和评价每个方案。首先确定出若干与决策相关的因素,然后规定出各种方案评比、估价、衡量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方案不只一下,而是有两个或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拟订可行方案主要是寻找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一过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5.分析方案:备选方案拟订出之后,决策者必须认真地分析每一个方案的可应用性和有效性。对每一个备选方案所希望的结果和不希望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估计,运用第四阶段确定的标准来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比较。6.选择方案:就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取苦命 或对一些各有利弊的备选方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

取其精华、去其不足。7.

实施方案:选择满意的方

案后,决策过程还没有结

束,决策者还必须使方案

付诸实施。他必须设计所

选方案的实施方法,做好各种必需的准备工作,实

施方案阶段是最重要的

阶段。8.评价决策效果:

决策者最后的职责是定

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结果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根

据已建立的标准来衡量

方案实施的效益,通过定

期检查来评价方案的合

理性。

2. 论述信息管理科学

对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答:1.信息管理科学为决

策支持系统提供基本的

理论框架。DSS 之所以依

赖于信息管理科学,是因

为由信息处理所构成的

信息和知识是决策系统

的核心。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质量,关系到决策的

质量,甚至决策的成败。

可以说,决策支持系统正

是信息管理科学理论研

究与实际管理决策应用

相结合的产物。2.信息管

理科学的技术进步促进

决策支持系统的变革。信息管理科学的技术水平

状况直接影响到决策支

持系统所能提供的决策

支持和辅助能力。新的信

息管理技术从各个方面

促使决策支持系统的变

革。3.信息管理科学的发

展趋势影响着决策支持

系统的发展方向。作为信

息管理科学范畴内的重

要研究课题,决策支持系

统的发展方向一直深受

信息管理科学发展趋势的影响。特别是信息管理的知识化趋势深刻地影响着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导致了从基于数据的DB-DSS 到基于知识的KB-DSS 的变革。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知识技术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功能,大大改善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那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集成与融合,将创新更先进的DSS 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Spraque 组成形式由对话部件、数据部件、和( D )。 A 语言子系统 B 问题子系统 C 知识子系统 D 模型部件 2

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是( C )。 A 对话子系统 B 数据子系统 C 模型库子系统 D 知识子系统 3

决策支持系统人机界面的接口是( A )。 A 对话子系统 B 数据部件 C 模型库子系统 D 知识子系统 4

下列哪一层是决策支持系统呈现给最终用户的形态( A )。 A 表现层 B 方案层 C 实例层 D 服务器层 5

下面哪一类适合于有大量数据的决策环境( A )。 A 面向数据的DSS B 面向模型的DSS C 面向数据和模型的DSS D 面向活动的DSS 6

强调对于经济、优化以及仿真的各种模型的访问和操作的决策支持系统是( A )。 A 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B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C 知识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D 协作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7

釆用多种决策支持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称为( A )。

A 复合型决策支

持系统

B 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C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D 知识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填空题

1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功能协调配合而成的,以支持(决策)过程为目标的集成系统。

2 决策支持系统是(模型)驱动的系统。

3 对话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人机)界面的接口,它负责接收和检验用户的请求,协调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方法库系统之间的通信。

4 提供给决策者所有语言能力的总和称为(语言)系统。

5 决策用户利用语言系统的语句、命令、表达式等来描述(决策)问题。

6 知识系统是问题领域的知识,它包含(问题领域)中的大量事实和相关知识。

7 最基本的知识系统(KS )是由数据文件或(数据库)组成。

8 数据库的一条记录表示一个(事实),它按一定的组织方式进行存储。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问题领域的规律性知识用(定性)方式描述,一般表现为产生式规则。 10 问题处理系统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处理的方法、途径。 11 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是决策资源和(问题处理)。 1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而形成的。 13 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集成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4

DSS 为主体的IDSS 结

构体现了以(定量分析)为主体,结合定性分析解决问题的特点。 15 ES 为主体的IDSS 结构体现了以 (定性分析)为主体,结合定量分析的特点。 16 DSSLM 采用(层次化)的方式刻画了决策支持系统(实例)、方案(问题解决流程)、决策资源(问题的基础解决技术),以及系统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17 决策支持系统完成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形成(决策方案)或者生成辅助决策信息。 18 资源服务器是以服务器的形式实现对决策资源的管理,并通过资源操作命令语言(RML )提供对(远程用户)的资源请求。 19 决策资源服务器的基础是资源的(规范化接口)。 20 (系统托管)是决策支持系统向ASP 发展的核心。 21 面向模型的DSS 主要提供基于(模型)的分析功能,诸如模拟功能、优化功能等。 22 (知识)是决策的关键因素。 23 知识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向(管理决策)人员建议或推荐行动方案。 24 协作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环境是(群件)。 三、简答题 1 简答DSS 的数据库子系统应具有的能力。 答:(1)具有从多种数据源提取数据的能力;(2)具有迅速、方便地增加和删除数据的能力;(3)具有利用用户的语言描绘数据逻辑结构的能力;(4)具有管理广泛数据的能力。 2 简答模型库子系统的具体功能。 答:(1)具有快速的方便地建立新模型的能力;(2)具有存取和集成模型“建造块”的能力;(3)具有支持各层用户广泛地利用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4)具有通过数据库以适当的联结方法,使模型相关联的能力;(5)具有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的功能管理模型的能力。 3 简答对话子系统应具备的能力。 答:(1)处理不同类型对话方式的能力。(2)利用多种输入设备以提高接纳使用者动作的能力。(3)对使用者知识基础提供灵活支持的能力。 4 简答Bonczek 三系统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1)突出了问题处理系统的重要性。在设计和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时,应该重点考虑决策问题的处理。(1)明确了语言系统在人机交互中的作用。人机交互式是要通过语言系统来完成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化也要能够用语言系统来描述。(3)统一了知识的看法。将数据、模型、规则看成是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缺点:(1)忽略了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是不利的。(2)不适合与其他系统相区别。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对专家系统的区别都不明显。 5 简答相比于其他结构,六系统结构体系的三个特点。 答:(1)用户成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一部分。(2)“决策资源系统”取代“知识系统”。(3)突出协作系统。 6 简答IDSS 中DSS 和ES 是如何结合的。 答:(1)DSS 和ES 的总体结合。由集成系统把DSS 和ES 有机结合起来(即将两者一体化)。(2)KB 和MB 的结合。模型库中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模型作为知识的一种形式,即过程性知识,加入到知识推理过程中去。(3)DB 和动态DB 的结合。DSS 中的DB 可以看成是相对静止的数据库,它为ES 中的动态数据库提供初始数据,ES 推理结束后,动态DE 中的结果再送回到DSS 中的DB 中去。 7 简答协作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应具有的特征。 答:(1)支持决策群组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2)支持信息共享;(3)支持群组中人的合作(不同群组之间)与协调(群组内部);(4)支持群体决策任务的求解。 四、论述题 1 Spraque 的三部件结构优缺点。 优点:(1)明确了三部件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接口关系和集成关系,便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解决。(2)便于和其他系统区别。和管理信息的区别在于决策支持系统多了模型部件。和专家系统的区别在于DSS 是以模型、数据部件进行数值计算为主体的系统,而ES 是以定性知识进行推理为主体的系统。 缺点:(1)没有突出DSS 的问题处理特性。问题处理系统是解决决策问题的核心,它虽然用到模型和数据,但对不同的DSS ,问题处理是大不相同的。作为该三部件结构,可以理解为DSS 的问题处理系统隐含在人机交互系统中。(2)没有突出语言系统。DSS 所采用的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它包含数据库语言和高级语言的双重功能。作为该三部件结构,可以理解为DSS 的语言系统也隐含在人机交互系统中。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 DSS 的灵活性可以分为(4)个级别。 2 第1级(简称F1,下同)的灵活性是指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 第2级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 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这种灵活性可以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 4 第3级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DSS 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 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 的产生。这种灵活性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 5 第4级灵活性称为(包容的灵活性)。 6 与DSS 开发有关的人员可能包括(最终用户)、助理人员、信息技术部门、技术专业人员。 7 DSS 的项目启动以后,系统开发者需要注意,一方面要不断满足用户提出的新需求,同时也要将系统使用(制度化),使得用户有一定的动力去使用系统。 8 DSS 开发方法包括:(生命周期法)、快速开发法、最终用户开发法、适应性设计方法以及完全DSS 开发法、面向对象开发法。 9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的操作和维护阶段、系统的评价与控制阶段。 10 适应性设计方法强调在开发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的构成成分:用户、(开发者) 和DSS 系统。 11 DSS 的系统分析要求明确三个主要的功能领域: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 12 计算机可以在开发工具层次或应用系统层次时进行系统集成,一般有两类集成,即 (功能集成)和物理集成。 13 就DSS 集成而言,可以从集成层次上划分为单元集成、(部件集成)、多系统集成三类。 14 DSS 软件集成有两个主要目的:增加基本的功能和增加(应用)的功能。 二、名词解释 1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指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 修改配置的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 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

3 适配的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

DSS 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 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

的产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

4 包容的灵活性:如果DSS 的基础技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必然影响到在其之上的系统的能力,称包容的灵

活性。

5 适应性设计方法:DSS 的开发过程不应当像开发MIS 那样严格地划分成若干

阶段,而应当是一个前后各阶段紧密联系的、反复的实施过程。他们所提倡的DSS 开发方法叫适应性设计方法,又称反复设计法。

6 四要素法:表达方式、系统操作、记忆输助、控制机构,这

个系统分析观点又被简称为四要素法或ROMC 方法。

7 DSS 工具:是指用于开发DSS 最基础的技术,既可用于DSS 生成器的开发,也可用于专用DSS 的开

发,它包括开发专用DSS 或DSS 生成器的

基本硬件和软件单元。

8 外壳类:即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框

架。当开发一个具体的DSS 时,开发者只

需根据使用说明填写“具体内容”(包

括数据、模型与方法等),即可形成一个可运行的决策支持系统。

9 专用DSS :是完成专门决策任务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 三、简答题

1 简答为什么说DSS 的第一级灵活性是面向用户的。

答:第1级的灵活性是指提供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用户可以使用DSS 提供的多种功能,用自己独特

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决策的各个阶段中,用户面对的决策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问题空间,而用户可能解决的问题则是这个空间中的一子集。对于问题的求解,就是在这个子空间中搜索的一个过程。DSS 正是给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灵活性。用户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找到对应的专用DSS (问题发现、设计、选择),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代替方案。 2 简答为什么DSS 的灵活性是面向用户或系统开发者。 答:第2级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 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这种灵活性可以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F2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系统所提供的ROMC 功能来实现。例如,在解决商场定位问题时,可能需要某一地区的人口、收入等数据的图形表示,并且对这个图形业的某种操作可能是一个应用这个专用DSS 不可缺少的功能。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前端修改功能使得这种需求容易实现。这种灵活性使系统可以对应某些变化了的问题,或者是一类新问题的集合。这种灵活性面向用户或系统开发者。 3 简答为什么DSS 的灵活性是系统开发人员所需要的。 答:第3级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DSS 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 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 的产生。这种灵活性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模型库中某一类模型的增加,使得过去难以用DSS 生成器来实现的某种决策支持系统成为现实。系统可以被修改并装接到其他不同类型的专用DSS 系统上去。这种灵活性是系统开发人员所需要的。 4 简答为什么DSS 的灵活性是软件技术人员所需要的。 答:如果DSS 的基础技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必然影响到在其之上的系统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第4级灵活性,即包容的灵活性。例如,开发工具的变化和进步使得DSS 生成器的能力大大增长,从页使得现在的技术能力和速度、效率大为提高。F4对于DSS 生成器的意义的给予它吸收和同化新技术的能力。这一种灵活性要求系统具有快速修正它的底层工具软件或DSS 生成器的能力。 5 简答DSS 的开发方法。 答:生命周期法、快速开发法、最终用户开发法、适应性设计方法、完全DSS 开发法以及面向对象开发法。 6 简答从环境角度分析的决策策略有哪些。 答:(1)在系统开发初期就着手建立和改善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应用环境。(2)采有“速成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边开发、边应用。(3)DSS 的开发工作同软科学研究密切结合。 7 从具体开发工具与层次上说,开发策略有哪些? 答:(1)直接使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如C 、PASCAL 、汇编等)编写相应的DSS 模块。(2)采用第4代语言开发相应的DSS 模块。(3)采用DSS 集成开发工具(也称为生成器或生成机)生成决策支持系统。(4)采用专门领域的DSS 生成器生成专门领域内特定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5)应用Case 方法开发DSS 。(6)综合使用以上多种方法开发更为复杂的DSS 。 8 简答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答:(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又称为需求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的操作和维护阶段;(6)系统的评价与控制阶段。 9 简答快速开发法的前提条件。 答:开发者已经了解用户的问题,有明确的开发目标,知道用开发出来的系统做什么工作,能解决哪些困难的问题,以及这个系统有哪些功能上的局限性,需要用户做什么。同时他们对于解决这类问题的开发工具以及数学模型等也必须很熟悉。 10 简答阶段DSS 的开发过程。 答:阶段1:规划;需求估计和问题诊断,定义DSS 的目标和对象。阶段2:调研;识别出与用户需求相关联的可行的开发方法。阶段3:系统分析和概念设计;决定最适当的开发方法和实施DSS 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员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等。阶段4:设计;决定系统的详细规格,包括系统组成成分、结构、特征等。阶段5:构造;上述设计的技术实现,通过测试不断完善。阶段6:实施;测试:收集系统输出的数据,与设计规格相比较。评价:评价系统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应包括技术和组织两方面。评价一个DSS 是特别困难的,因为DSS 是不断变化或扩张的。因此,对DSS 没有一个完整定义的评价标准。该过程是一个周期性的、需要不断进行的过程。培训:对用户特别是作业层用户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和维护系统。阶段7:维护和文档化;对系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用户群提供支持,编写相应的文档。阶段8:适应和改善;重复上述步骤,在用户提出新的需求进进行修正。 11 简答最终用户直接开发DSS 的优点。 答:(1)用户不必请专门的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完全自行开发、自己使用,没有泄密的问题。(2)如果用户可以直接开发系统,他们的信息需求通常能正确地反映在系统中,而一些因为沟通产生的误解等问题就自然消解了。(3)自行开发成本较低。 12 简答用户直接开发DSS 的风险和问题。 答:(1)因为最终用户不是信息技术专家,对DSS 生成器和开发过程不甚了解。(2)用户开发的DSS 通常是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来进行的。 13 简答适应性开发方法。 答:(1)应当从明确一个子问题开始。(2)开发一个小型的,但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帮助的系统。(3)开始反复设计,对该系统不断进行扩张和修正。(4)不断评价系统。 14 简答适应性设计方法在开发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构成成分。 答:用户、开发者和DSS 系统。用户是有分析或解决特定问题需要的管理者或其他个人。有时用户也可能是中介,因为最终用户可能需要助理作为他的代理。开发者承担特定DSS 系统的开发,他们可能是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于企业外部,必须具有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性知识,同时要善于和用户或者和中介沟通。DSS 系统是用户使用的特定硬件或软件系统,可以由DSS 生成器或DSS 工具来生成。DSS 生成器具有通过某种语言来进行报告生成、图形、询问、模型语言功能。 15 简答完全DSS 开发法。 答:完全开发意味着先开发一个具有相当功能的DSS 生成系统,然后用它再开发专用DSS ,这种开发通常需要较长时期和具有许多基本工具的集成化系统。开发这种系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这就带来了在技术上落后的风险问题。完全开发是一种理想化的开发方法。 16 简答面向对象开发法。 答:(1)面向对象的分析;(2)面向对象的设计;(3)面向对象的编程;(4)面向对象程序的调试;(5)面向对象的维护。 17 简答四要素法和适应性设计法的关系。 答:四要素法和适应性设主地法也有紧密的关系。专用DSS 的反复设计就是一个对该系统的某些ROMC 功能的反复追加和删除的过程。从用户的角度看DSS ,其功能主要在于帮助决策者将他们面对的问题或者决策情况概念化,以及将他们的想法传递给别人,这就是“表达方式”的作用。 18 简答系统分析与概念设计。

答:该阶段需确定最适宜的开发方法和系统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技术、财务和组织的资源,在概念设计以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在阶段划分上,可将问题规划、调查、概念设计都纳入系统分析中,即把系统设主地前的工作都看作系统分析的一部分。在系统分中还需要对整个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它的来龙去脉,它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

上,对建立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如果要建立新系统,还要提出总的设想、途径和措施。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19 简答DSS 初步设计。 答:DSS 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问题分解和问题综合。对于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总目标比较大,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并进行功能分析。在系统分解的同时,对各子问题之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处理顺序进行问题综合设计。对各子问题要进行模型设计,首先要考虑是建立新模型还是选用已懚的模型。对于某些新问题,在选用现有的已忧功的模型都不能加以解决的情况下,就要重新建立新模

型。建立新的模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0 简答DSS 详细设计。 答:DSS 详细设计阶段是对各子问题的详细设计,包括对数据的详细设计和对模型的详细设计,问题综合的说细设计需要对DSS 总体流程进行说细设计。

21 简答系统实施。 答:由于DSS 的开发具有循环、迭代和累接的特点,广义地讲,系统实现包括系统开发的所有阶段。系统实现阶段包括下列任务:测试、评价、演示、说明、训练和配置,

其中有些任务可同时进行。1.测试。收集系统输出的数据,并与设计说明进行比较。2.评价。评价实现的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因为系统在

不断地修改或扩展,所以没有确切定义的完成日期或用于比较的标准,且测试和评价通常会引起设计和构造的变化,过程需周期性地反复几次。因此,对DSS 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3.演示。为用户演示完整的系统功能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会使用户学会如何维护系统。5.训练。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训练用户操作,并训练用户学会如何维护系统。6.配置。配置完整的运行系统,供所有的用户使用。 22 简答DSS 的实现策略。 答:(1)将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2)使解决方案简单元格(3)开发满意的支持库;(4)满足用户的需要和使系统制度化。 23 简答计算机在开发工具层次或应用系统层次的系统集成。 答:计算机在开发工具层次或应用系统层次时进行系统集成,一般有两类集成,即功能集成和物理集成。功能集成意味着由单一的系统提供不同的支持功能。例如,使用电子邮件、使用表格软件、与外部数据库通信、创建图形表示方式以及存储和操纵数据,所有这些能在同一个工作站上完成。用户通过统一的接口中,可以获取和使用适当的功能软件,并且可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物理集成包含完成功能集成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和通信功能的集成,软件集成很大程度上由硬件集成所决定。 24 简答一个开发系统需要提供的三个使用接口。 答:(1)开发者接口;(2)用户接口;(3)系统接口。 四、论述题 1 论述DSS 的灵活性 答:第1级的灵活性是指提供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用户可以使用DSS 提供的多种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决策的各个阶段中,用户面对的决策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问题空间,而用户可能解决的问题则是这个空间中的一子集。对于问题的求解,就是在这个子空间中搜索的一个过程。DSS 正是给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灵活性。用户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找到对应的专用DSS (问题发现、设计、选择),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代替方案。第2级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 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这种灵活性可以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F2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系统所提供的ROMC 功能来实现。例如,在解决商场定位问题时,可能需要某一地区的人口、收入等数据的图形表示,并且对这个图形业的某种操作可能是一个应用这个专用DSS 不可缺少的功能。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前端修改功能使得这种需求容易实现。这种灵活性使系统可以对应某些变化了的问题,或者是一类新问题的集合。这种灵活性面向用户或系统开发者。第3级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DSS 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 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 的产生。这种灵活性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模型库中某一类模型的增加,使得过去难以用DSS 生成器来实现的某种决策支持系统成为现实。系统可以被修改并装接到其他不同类型的专用DSS 系统上去。这种灵活性是系统开发人员所需要的。如果DSS 的基础技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必然影响到在其之上的系统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第4级灵活性,即包容的灵活性。 2 论述与DSS 开发有关的人员可能包括哪些角色。 答:1.最终用户;DSS 用户是DSS 开发团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一个DSS 的用户可能是企业的高级经理,也可能是市场分析人员等提供决策信息的专业人员,或是一个作某种决策的委员会,其中每个成员都直接涉及到决策的形成。2.助理人员;通常DSS 的使用一定需要某些专业知识,而高级经理又经常缺乏这些专业知识,因此有时决策者需要在助理人员的辅助下使用系统。助理人员一般是做技术性工作的专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3.信息技术部分;信息技术部门的责任是解决信息系统的技术性问题,包括程序设计、模块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以及决定使用何种开发工具、数据库等,他们还必须懂得有关操作系统、局域网、互联网以及系统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4.技术专业人员;技术专业人员是企业外部的信息技术企业,辅助信息技术总门进行系统开发。这类人员通常对DSS 生成器和通用的DSS 软件包十分熟悉,对有关的技术性问题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对企业情况基本不了解。 3 论述快速开发法的前提条件、阶段DSS 的开发过程和优缺点。 答:应用快速开发法进行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开发者已经了解用户的问题,有明确的开发目标,知道用开发出来的系统做什么工作,能解决哪些困难的问题,以及这个系统有哪些功能上的局限性,需要用户做什么。同时他们对于解决这类问题的开发工具以及数学模型等也必须很熟悉。许多用于分析特定问题的小型DSS 都可以用DSS 生成器开发。阶段1:规划;需求估计和问题诊断,定义DSS 的目标和对象。阶段2:调研;识别出与用户需求相关联的可行的开发方法。阶段3:系统分析和概念设计;决定最适当的开发方法和实施DSS 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人员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等。阶段4:设计;决定系统的详细规格,包括系统组成成分、结构、特征等。阶段5:构造;上述设计的技术实现,通过测试不断完善。阶段6:实施;测试:收集系统输出的数据,与设计规格相比较。评价:评价系统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应包括技术和组织两方面。评价一个DSS 是特别困难的,因为DSS 是不断变化或扩张的。因此,对DSS 没有一个完整定义的评价标准。该过程是一个周期性的、需要不断进行的过程。培训:对用户特别是作业层用户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和维护系统。阶段7:维护和文档化;对系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用户群提供支持,编写相应的文档。阶段8:适应和改善;重复上述步骤,在用户提出新的需求进进行修正。采取快速开发法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DSS 生成器的各中预制功能,节约时间和人力,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问题分析的模型。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更新需要系统开发人员来承担。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它们通常是由少数人来开发的,只用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开发者对所熟悉领域以外的知识了解较少,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缺乏通用性,在功能的完整性方面较并。 4 论述采用适应性开发法时,应注意的重要特点。 答:1.应当从时确一个子问题开始。在开发系统的初始阶段,开发者和用户首先要明确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子问题。其目的是打开一个双方对话的渠道,同时又给系统一个最初的原型。因此,这个子问题的规模不应当太大,也不要太复杂。2.开发一个小型的,但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帮助的系统。这个系统规模不必贪大求全,因为双方都知道这个系统将来还要扩张,目前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开发的。开发完成后就让决策者投入使用。3.开始反复设计,对该系统不断进行扩张和修正。为此,要对已开发的系统反复进行分析、设计、实施、使用、评价等几个阶段的工作,使得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强和完善。4.不断评价系统。适应性设计方法强调在开发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的构成成分:用户、开发者和DSS 系统。用户是有分析或解决特定问题需要的管理者或其他个人。有时用户也可能是中介,因为最终用户可能需要助理作为他的代理。开发者承担特定DSS 系统的开发,他们可能是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于企业外部,必须具有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性知识,同时要善于和用户或者和中介沟通。DSS 系统是用户使用的特定硬件或软件系统,可以由DSS 生成器或DSS 工具来生成。DSS 生成器具有通过某种语方来进行报告生成、图形、询问、模型语言功能。

5 论述适应性设计方法在开发过程中的三个主要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答:在这三个成分之间存在三种沟通关系:用户和系统的沟通、开发者和系统的沟通以及用户和开

发者的沟通。用户通过和系统的沟通,提高用户对于系统使用的效果。研究指出:用户的特性,如问题解决方式、经验、背景和技巧增,都会影响系统使用的质量。用户通过和系统的沟通,逐步学习到系统的使用和决策方式的技巧。开发者通过和系统的沟通,使得开发者能够发现当前系统的不足,向现有系统增加新的功能。系统应当具有灵活性,新的功能应当在花费很小时间的前提下加入到系统中。用户与开发者沟通发生在使用和开发DSS 的过程中,在双方的沟通和合作的同时不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是这种适应性开发方法的关键。

6 论述决策支持系统

的开发过程。

答:1.阶段A :问题规划,主要涉及评价和问题诊断,即进行需求分析,定

义决策支持的目的和目标,规划的关键是确定由DSS 支持的关键决策。对实际决策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一步就是确定决策目标。2.阶段B :调查,该阶段要确定用户需要和可用的资源,如硬件、软件、经销商、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研究综述,还需要仔细分析DSS 的环境。

3.阶段C :系统分析和概念设计,该阶段需确定最适宜的开发方法和系统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技术、财务和组织的资源,在概念设计以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在阶段划分上,可将问题规划、调查、概念设计都纳入系统分析中,即把系统设主地前的工作都看作系统分析的一部分。在系统分中还需要对整个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它的来龙去脉,它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如果要建立新系统,还要提出总的设想、途径和措施。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4.阶段D :系统设计,DSS 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问题分解和问题综合。对于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总目标比较大,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并进行功能分析。在系统分解的同时,对各子问题之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处理顺序进行问题综合设计。对各子问题要进行模型设计,首先要考虑是建立新模型还是选用已懚的模型。对于某些新问题,在选用现有的已忧功的模型都不能加以解决的情况下,就要重新建立新模型。建立新的模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DSS 详细设计阶段是对各子问题的详细设计,包括对数据的详细设计和对模型的详细设计,问题综合的详细设计需要对DSS 总体流程进行详细设计。

5.阶段E :系统构造、系统集成,(1)数据部件的处理。(2)模型部件的处理。(3)综合部件处理。

6.阶段F :系统实现,由于DSS 的开发具有循环、迭代和累接的特点,广义地讲,系统实现包括系统开发的所有阶段。系统实现阶段包括下列任务:测试、评价、演示、说明、训练和配置,其中有些任务可同时进行。

7.阶段G :文档和维护,维护包括为系统及其用户提供支持的计划,并开发系统使用和维护的文档。

8.阶段H :适应,为适应用户日常需求以及今后的就化,可再循环上述步骤。 7 论述系统构造和系统集成。 答:在构造阶段,DSS 三大部件要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进行集成。1.数据部件的处理。数据部件中编制程序的重点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考虑是选用成熟的软件产品,还是自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在选定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后,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需要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库一般包括设地数据库结构和输入实际数据。对数据部件的集成主要体现在实际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统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语言,编制有关数据库查询、修改等的数据处理程序。2.模型部件的处理。模型部件中编制程序的重点是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现在没有成熟的软件,需要自行设计并进行程序开发。模型库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对模型字典和模型文件的有效管理。它是对模型的建立、查询、维护和运用等功能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模型部件的集成主要体现在模型库和模型库管理系统的统一。3.综合部件处理。编制DSS 总控程序是按总控详细流程图,选用合适的计算机语方,或者自行设计DSS 语言来编制程序。作为DSS 系统总控的计算机语方,需要有数值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模型调用能力等多种能力。要使总控程序能有效地编制完成,可以采用自行设计DSS 语言来完成DSS 总控的作用。 8 论述成功实现的决定因素。 答:成功实现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与任何信息系统有关的一般因素和与特定的DSS 技术有关的因素。具体来讲,实现的成功因素可分为九类:1.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技术约束,它主要是由可用技术的限制引起来;二是技术问题,它不是由技术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资源缺乏等其他因素引起的。2.行为因素,行为因素包含两方面:一是人的行为因素,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现,一般受到人们认识这些系统的程度和行为的影响;二是系统行为因素,即由系统实现所引起的变化而带来的阻力,如权力、地位、利益变化带来的抵制。3.过程因素;DSS 开发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影响实现的成功,应考虑如下问题。(1)高层管理支持。下列三个阶段的方法能使高层管理者更有意义地参与DSS 项目:第一,将企业的管理需求与所需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第二,开发系统中需优先开发的部分,并增强管理者对系统的信心;第三,快速开发可进行管理的和有用的系统,其风险较低。另一个有用的方法包括下列五个活动:一是接管理者的指导;二是组成一个指导委员会;三是向高层管理者宣传;四是作出系统的预算;五是对高层管理者解释信息系统及其开发过程。(2)用户的义务。(3)制度化。(4)用户已使用计算机和DSS 的时间。用户已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是对DSS 满意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用户使用DSS 越久,会越满意。4.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指用户或用户群体的代表参加系统开发过程。用户参与是CBIS 成功开发的必要条件。虽然人们一致认为用户参与是重要的,但是,确定用户何时参与以及参与多少是合适的,仍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用户参与的含义对于DSS 和一般信息系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信息系统的用户主要参与规划阶段以及测试和评价阶段。5.组织因素;对DSS 特别重要的组织因素有以下一些方面:(1)DSS 小组的技能和组织。(2)足够的资源。(3)与信息部门的关系。6.外部环境;DSS 的实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项目实现的有利或不利的因素。7.与项目有关的因素;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对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可考虑下列因素:(1)需要解决的重要或主要的问题。(2)需要评价的主要机遇。(3)求解问题的紧迫性。(4)与问题领域相关联的资源。(5)如果问题解决,可以产生的效益。(6)费有---效益分析。(7)项目的选择。(8)项目管理。(9)财务和其他资源的可用性。(10)时间和优先序。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 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的集合,以用于支持管理决策过程,这是指(数据仓库)。 2 ETL 工具包括: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清洗)和数据加载。 3 在数据仓库中,(元数据)是定义数据仓库对象的数据。 4 这种面向企业中的某个部门(主题)而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划分出来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子集称为(数据集市)。 5 在数据仓库中,数据一般分成4个级别:高度综合级、轻度综合级、(当前细节级)和早期细节级。 6 粒度越大,表示细节程度越低,综合程度越(高 )。 7 数据仓库系统中(数据清理)并不是简单地删除,而是从细化级别的数据逐渐上升为高度综合级的数据,直到数据已经不再具备任何意义时被清除的过程。 8 数据仓库中的概念模型设计可以来用两种方法:( E-R 模型 ) 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9 (类)是对某种类型事物的抽象,它将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操作特征和存储特征)集中起来,以说明这类事物的能力和性质。 10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之间存在3种关系:继承、(包容)和关联。

11 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是逻辑模型在数据仓库中的实现模式,包括数据的索引策略、数据的(存储)策略等。

二、名词

1 元数据:是定义数据仓库对象的数据。

2 数据集市:把这种面向企业中的某个部门(主题)而在逻辑上或物理上划分出来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子集称为(数据集市。

3 联机分析处理: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数据仓库使用技术。

4 数据粒度:数据仓库中存储着不同综合级别的数据,一般称之为“数据粒度”。

5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是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首要工作,它描述的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认识的映射,为整个系统提供统一的概念视图。

6 类:是对某种类型事物的抽象,它将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操作特征和存储特征)集中起来,以说明这类事物的能力和性质。

7 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描述了数据仓库的主题的逻辑实现,即每个主题所对应的关系表的关系模式的定义。它能直接反映出业务部门的需求,同时对系统的物理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8 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是逻辑模型在数

据仓库中的实现模式,包括数据的索引策略、数据的存储策略等。

9 索引策略:因为数据仓库的数据量很大,所以需要对数据的存取路径进行仔细的设计和选择。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数据是集成的?

答:原有数据库系统记录的是每一项业务处理的

流水账,这些数据不适合于分析处理。(2)数据仓库每一个主题所对应的源数据在源分散数据库中有许多重复或不一致之处,必须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全局统一的定义,消除不一致和错误之处,以保证数据的质量。(3)源据加载到数据仓库后,还要根据决策分析的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概括、聚集处理。 2 与关系数据库比较,数据仓库的特点。 答:(1)系统方面的特点;(2)系统的查询支持;(3)数据组织模式。 3 简答数据仓库的三层结构。 答:(1)底层是数据仓库服务器,它几乎总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2)中间层是OLAP 服务器。(3)顶层是客户,它包括查询和报表工具、分析工具和/或数据挖掘工具。 4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形式。 答:(1)简单堆积文件;(2)定期综合文件;(3)连续文件。 5 简答数据仓库的数据追加。 答: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的组织形式解决的是数据仓库数据的存储问题,解决的是数据仓库初始数据加载后,如合再向数据仓库输入数据的问题。 6 简答数据仓库的数据清理。 答:(1)数据从操作型环境进入分析型环境;(2)数据从细节数据逐渐转换为综合数据;(3)数据从高速磁盘中转移到低速存储介质上;(4)数据失去实际意义,最终被清除。 7 简答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答:是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首要工作,它描述的是从客观世界到主观认识的映射,为整个系统提供统一的概念视图。 8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进行组织的,简答主题选择的原则。 答:(1)优先实施管理者目前最迫切需求,最关心的主题;(2)优先选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效益的决策主题;(3)推后实施业务逻辑准备不充分的主题;(4)推后考虑实现技术难度大,可实现性较低,投资风险大的主题。 9 简答E-R 图的组成。 答:在E-R 图中,长方形表示实体,在数据仓库中就表示主题,在框内写上主题名;椭圆形表示主题的属性,用无向边把主题与其属性连接起来;用有向边表示主题之间的联系:单向边表示一对多的关系,双向边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无向边表示一对一的关系。 10 简答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答:首先进行问题的陈述,然后根据问题陈述提取出系统存在的类,经过类的筛选后,可以得到系统中需要的类集合。之后使用继承,包容,关联关系来描述类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类所包含的属性和动作。选择类的过程和确定类间关系的过程需要反复进行。 11 简答类的内容。 答:类是对某种类型事物的抽象,它将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操作特征和储存特征)集中起来,以说明这类事物的能力和性质。 12 简答进行逻辑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答:(1)分析主题,确定当前要装载的主题;(2)确定数据粒度的选择;(3)确定数据分割策略;(4)增加导出字段;(5)定义关系模式;(6)定义记录系统等。 13 简答确定数据分割策略。 答:分割是数据仓库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逻辑上是统一整体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可以独立管理的物理单元进行储存,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分割后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片。分割可以按时间,地区,业务类型等多标准来进行,也就是说,将同一时间,同一地段,同一地域或同一业务类型的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在物理位置上也紧凑的存放在一起。不同的应用常常采用不同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数据分割采用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标准的组合。因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如果只按一种标准来分割数据,分割后的数据量仍然可能很大,所以经常可以将多个标准组合使用。 14 简答定义记录系统。 答:数据仓库通常在原有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记录系统的定义是指明数据仓库中关系表各个字段来源于哪个业务数据库的那张表的哪个字段。 15 简答数据仓库的需求分析。 答:由于数据仓库的需求非常模糊,因此,数据仓库的设计将需求的分析过程贯穿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数据仓库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每一项任务都是由需求决定的。在设计阶段进行的每一个决策,无论是数据设计,体系结构的设计,基本结构配置或者是信息传递方法的安排都完全受到需求的影响,所以必须认真进行需求分析。 16 简答数据仓库需求定义文档提纲的内容。 答:(1)绪论。阐述项目的目的和范围,包括主要的项目论证,提供文档内容的概要。(2)总体需求描述。描述源系统,大体阐述数据仓库中需要什么类型的数据。(3)具体要求。包括需要的源数据的细节,列出数据转换和储存的需求,描述用于需要的各类信息传递方法。(4)指标及维度。包括重要的指标或事实,以及分析这些事实使用的维度。(5)其他需求。包含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数据抽取频率,数据载入方法和信息传到的位置。(6)用户期望。说明用户期望如何使用数据仓库。(7)用户参与。列出用户在开发生命周期中希望参与的任务和行动。(8)综合实施计划。给出一个高标准的实施计划。 17 简答数据仓库需求定义文档的重要性。 答:首先,需求定义文档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其次,如果某个开发成员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需求定义文档使得开发工作不会因为缺少了这个成员的知识而遭受损失;正式的文档还可以帮助后来的阅读者验证已完成的工作。 18 简答数据仓库的数据路线。 答:数据路线包括模型设计和数据装载接口设计,用以满足对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其中模型设计包括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几个步骤,数据装载接口(ETL)设计需要编制数据载入程序,该程序包括了数据装载功能和数据综合功能。 19 简答数据仓库的技术路线 答:技术路线主要确定数据仓库的基础构造。在数据仓库中,体系结构由截然不同的部件组成,各部件完成不同的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所有这些功能和服务都是在数据仓库基础构造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数据仓库的基础构造是体系结构的基础。数据仓库的基础构造可以分成两大类:操作型基础构造和物理基础构造。 四、论述题 1 论述E —R 模型。 答:E-R 模型该方法用E-R 图作为它的描述工具,设计的过程。1.任务和环境的评估。因为数据仓库是对原有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进行集成和重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所以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首先要结合用户的现状来明确数据仓库的目标任务。2.需求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仓库是为支持决策服务的,故首先要考虑决策者的决策类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3.主题选取,确定主题间关系。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进行组织的,因此完成环境评估和需求分析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4.主题内容描述。主题选定后,还要对每个主题的内容进行较明确的描述,描述的内容包括:(1)主题的公共码键;(2)主题之间的联系;(3)主题的属性。5.E-R 图。在E-R 图中,长方形表示实体,在数据仓库中就表示主题,在框内写上主题名;椭圆形表示主题的属性,用无向边把主题与其属性连接起来;用有向边表示主题之间的联系:单向边表示一对多的关系,双向边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无向边表示一对一的关系。

2 论述进行逻辑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答:(1)分析主题,确定当前要装载的主题;数

据仓库的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求精的过程,必须对概念模型设计步骤中确定的几个基本主题进行分析,选择首先要实施

的主题。(2)确定数据粒度的选择:数据仓库是面向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的,针对OLAP 和DM ,粒度具有两种形式;针对

OLAP 的粒度和针对DM 的粒度。(3)确定数据

分割策略;确定粒度之后要考虑的是数据的分割策略。分割是数据仓库中

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把逻辑上是统一整体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可以独立管理的物理单元进行存储,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分割后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片。(4)增加导出字段;导出数据是指事先在原始数据的

基础上进行总结或计算而生成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以后的应用中直

接利用,从而避免了重复计算。(5)定义关系模式;通过概念模型设计,确定了数据仓库的基本主题及每个主题的公共码键、基本内容等信息。(6)定义记录系统;数据仓

库通常在原有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记录系统的定义是指明数据仓库中关系表各个字段来源于哪个业务数据库的哪些张表的哪些个字段。 3 论述数据仓库的建

立。

答:数据仓库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由数据驱动、以技术支撑并满足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完善的开发过程。数据仓库包含了

数据、技术、应用三方面的要求,只有把良好的数据模型、合理的技术和准确的应用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才能建立起一个成功的数据悉仓库。数据仓库的建立可以从数据,技术和应用三方面展开,各方面工作完成之后数据仓库部署,然后数据仓库投入运行使用,同时管理人员对数据仓库进行维护。1.需求分析;2.数据路线;3.技术路线;4.应用路线;

5.数据仓库部署;其中包括用户认可、初始装载、桌面准备和初始培训。

6.运行与维护。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人工智能中最基本

的形式化方法是

(D )。

A产生式表示法B

谓词逻辑表示法

C 语义网络表示法

D状态空间表示法

2.关于状态空间表示

法中的“状态维数”,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能是有限的B

只能是无限的C

只能为固定值

D可以是有限的,也

可以是无限的

3.状态图中的结点表

示(A )。

A状态

B对象

C运算符

D操作

4.产生式系统的数据

结构中心是(A )。

A全局数据库

B规则库

C推理机

D条件库

5.产生式系统中,全局

数据库对应(A)。

A叙述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

C功能性知识

D控制性知识

6.产生式规则集对应

( B )。

A叙述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

C功能性知识

D控制性知识

7.产生式系统赖以实

现问题求解的基础

是(B)。

A全局数据库B规则库C推理机D条件库

8.推理机中的控制策

略对应(D)。

A叙述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

C功能性知识

D控制性知识

9.产生式系统中,经正

向推理,执行的结果

事实存放到(C)。

A规则库中

B推理机中

C全局数据库中

D知识库中

10.最早应用于人工智

能的知识表示方法

是(D)。

A语义网络表示

B状态空间表示

C产生式表示法

D谓词逻辑表示

11.下列推理方法属于

确定性推理的是

(A )。

A基于谓词逻辑

的推理

B模型方法

C控制方法

D模糊推理方法12.下列推理方法属于

控制方法的是(B)。

A基于概率的推

理方法

B回溯法

C基于谓词逻辑

的推理

D逻辑法

13.下列推理方法属于

数值方法的是

( A )。

A基于概率的推

理方法

B回溯法

C启发式搜索

D逻辑法

14.人工智能中最活跃

的一个应用研究领

域是(A )。

A专家系统

B机器学习

C自然语言理解

D智能检索

15.某单位的人事档案

数据库中有下列事

实:“张三是营销部

员工”及“李四是营

销部经理”。若当询

问“谁是张三的领

导”时,系统能够回

答“李四”,则说明

该智能信息检索系统(C )。

A具有理解自然语言功能

B具有推理能力C拥有一定的常识性知识

D具有学习能力

16.编译程序实际上就

是做(B)。

A“自然语言理

解”的工作

B“自动程序设

计”的工作

C“智能检索”的

工作

D“机器学习”的

工作

17.推销员旅行问题属

于(A )。

A组合调度问题

B自动程序设计

问题

C智能检索问题

D自然语言理解

问题

18.NP完全问题是指:

用目前知道的最好

的方法求解,问题求

解需要花费的时间

(或称为问题求解的

复杂性)随问题规模

增大的增长关系是

( C )。

A正比关系

B线性关系

C指数关系

D多项式关系19.组合调度问题的求

解方法已经应用于

(A)。

A空中交通管制

B语音识别

C纹理分析

D边缘检测

20.实验表明,人类接受

外界信息的80%以

上来自(A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21.卫星云图分析系统

属于(A)。

A解释型专家系

B设计型专家系

C诊断型专家系

D教学型专家系

22.交通运输调度系统

属于( B )。

A设计型专家系

B规划型专家系

C决策型专家系

D控制专家系统

23.化学结构分析系统

属于( D )。

A设计型专家系

B诊断型专家系

C教学型专家系

D解释型专家系

24.台风路径预报专家

系统TYT属于

(B )。

A解释型专家系

B预测型专家系

C诊断型专家系

D控制专家系统

25.专家系统中最基本

的模块是(A)。

A知识库和推理

B解释器和用户

接口

C全局数据库和

推理机

D知识库和解释

26.推理机的操作对象

是( C )。

A解释器中的问

B全局数据库中

的数据

C知识库中的知

D用户接口中的

数据

27.专家系统的开发过

程中,确定系统开发

所需的资源发生在

( B )。

A概念化阶段

B认识阶段

C实现阶段

D形式化阶段

28.专家系统的开发过

程中,对任务进行划

分发生在( A )。

A概念化阶段

B认识阶段

C实现阶段

D形式化阶段

29.专家系统的开发过

程中,确定数据结

构、推理规则和有关

控制策略发生在

( D )。

A概念化阶段

B认识阶段

C实现阶段

D形式化阶段

30.专家系统的开发过

程中,选择适当的程

序设计语言或专家

系统工具建立可执

行的原型系统发生

在( C )。

A概念化阶段

B认识阶段

C实现阶段

D形式化阶段

31.专家系统的开发过

程中,运行大量的实

例,检测原型系统的

正确性及系统性能

发生在(B )。

A概念化阶段

B测试阶段

C实现阶段

D形式化阶段

32.模糊专家系统的核

心是( A )。

A模糊推理机

B模糊数据库

C模糊知识库

D输入输出接口

33.模糊专家系统与一

般专家系统不同之

处在于( D )。

A具有按广度或

深度优先搜索

策略

B具有正向、反向

或双向推理技

C在推理过程中

为了减小搜索

空间,采用剪枝

技术

D需定义一组函

数,用于推理过

程中信息的不

确定性的传播

计算

二、填空题

1人工智能是研究如

何利用计算机等现

代工具设计模拟(人

类智能行为)的系统

2对知识进行表示就

是把知识表示成便

于计算机存储和利

用的某种(数据结

构)。

3知识表示模式分为

外部表示模式和内

部表示模式)两个层

次。

4由一个问题的全部

状态以及可以使用

的全部操作所构成

的集合就称为该问

题的(状态)。

5状态空间中,若问题

可能具有的初始状

态的集合为S ,操作的集合为F ,目标状态的集合为G,则其三元组表示为( )。 6

状态空间图中,结点表示状态,有向边(弧)表示(运算符)。 7

知识可分为三种:叙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知识和控制性知识。 8

产生式系统由全局数据库、规则库、三部分组成。 9 全局数据库对应(叙述性 )知识。

10 产生式系统赖以实现问题求解的基础

是(规则库)。

11 产生式规则集对应

(过程性)知识。

12 推理机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

13 推理机与(控制性)

知识相对应。

14 通常从选择规则到

执行操作分三步完

成:匹配、(消除冲

突)和操作。

15 推理方式有正向推

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三种。

16 正向推理是从(已知

事实)出发,通过规

则库求得结果。

17 反向推理是从(目

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

实。

18 语义网络是个(有向图),由结点和弧组

成。

19 最简单的语义网络

称为(基本网元)。

20 每个框架都有框架

名,代表某一类( 对

象 )。

21 一个框架由若干个

(槽)组成。 22 根据问题求解可使

用的领域知识的多

寡问题求解系统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知识贫乏系统)和

知识丰富系统。

23 搜索方法分为盲目

搜索方法和(启发

式)搜索方法。 24 基本搜索策略主要

是针对那些状态空

间具有(树状)结构

的问题。

25 不确定推理方法主

要分为模型方法和

(控制方法 )。 26 数值方法是指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定量)表示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27 数值方法按所依据的理论的不同而分为(基于概率的)推理方法和模糊推理方法。 28 目前,专家系统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技术。 29 传统的机器学习倾向于使用(符号)表示知识而不是使用数值表示知识。 30

在大多数组合调度问题中,随着求解问题规模的增大,求解程序都面临着(组合)问题。 31

专家系统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专家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没有(算法解),并且经常要在不完全、不精确或不确定的信息基础上做出结论。 32

系统的灵活性表现在绝大多数专家系统中都采用了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的构造原则,彼此相互独立。 33

台风路径预报专家系统TYT 属于(预测)型的专家系统 34

在专家系统结构中,推理机根据全局数据库的当前内容,从(知识库)中选择匹配成功的可用规则,并通过执行可用规则来修改数据库中的内容,直至推理出问题的结论。 35

专家系统中最基本的模块是知识库(推理机)。 36

根据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一个实用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可分为认识、概念化、形式化、实现和(测试)等阶段。 37

决定专家系统性能的专门知识是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的,这就需要采用(增量式)开发方法,即通过对基本功能的逐步扩大来完善系统。 38

大多数专家系统都开始于一个(演示)原型。 39 通过改进(研究原型)而获得领域原型,领域原型系统运行可靠,具有比较流畅和友善的用户接口,能基本满足用户的要求。 40 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尽快地建立专家系统的演示原型,然后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就是专家系统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41 模糊专家系统是一类在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运用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了(模糊技术 )的专家系统。 42 基于规则的模糊专家系统通常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模糊数据库)、模糊知识库、模糊推理机、学习模块和解释模块等。 43 模糊专家系统的核心是(模糊推理机 )。 44 机器学习系统的主要特征有:目的性、(结构性)、有效性、开放性等。 45 目前基于遗传学的机器学习系统中,最成功和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分类器)。 46 一个分类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规则及信息系统、信任分配系统)、遗传算法。 47 分类器系统在规则的使用上和传统的专家系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分类器系统允许(并行的)规则触发机制。 三、名词解释 1 知识表示:就是把知识表示成便于计算机储存和利用的某种数据结构。 2 知识表示模式:知识的表示方法给出的知识表示形式称为知识表示模式,知识表示模式分为外部表示模式和内部表示模式两个层次。 3 状态空间图:由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以及可以使用的全部操作所构成的集合就称为该问题的状态空间。它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问题可能具有的初始状态的集合S ,操作的集合F ,目标状态的集合G ,由三元组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图示称为状态空间图。 4 产生式表示法:产生式通常用→表示有因果关系的知识,其基本形式为P →Q 或者IF P THEN Q 其中,P 是产生式的前提,用以指出该产生式是否是可用的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简单条件,也可以是由逻辑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复杂条件;Q 是一组结论或者操作,用以指出当前提条件满足时得出的结论或执行的操作。 5 产生式系统:以产生式规则作为过程性知识的系统称为产生式系统。 6 全局数据库:全局数据库又称事实库,是产生式系统的数据结构中心,用以存放初始事实,中间事实和最后结果。 7 规则库:规则库就是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规则的集合。它是产生式系统赖以实现问题求解的基础。 8 推理机:推理机是个软件概念,不是硬件概念。它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和全局数据库的运行,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 9 匹配规则:匹配指用当前全局数据库中的事实与规则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称为相匹配,这一规则就称为匹配规则。 10

启用规则:可能有多条规则的前提条件被匹配,也就是说可以有多条匹配规矩,但只能执行其中一条,究竟选哪一条来执行呢?这就要由消除冲突策略来解决,最后选中的规则称为启用规则。 11 正向推理:正向推理是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果。正向推理的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方式或自底向上方式。 12 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从目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实,用驱动方式或自顶向下方式。 13 双向推理:双向推理是即自顶向下又自

底向上的推理 14 语义网络:是个有向图,由结点和弧组成。 15 基本网元:最简单的语义网络称为基本网元。 16 框架:是一种描述所论对象的属性的数据结构。 17 盲目搜索方法:是按预定的搜索方向进行搜索。 18 启发式搜索方法:是在搜索中加入了与问题有关的启发性知识,用以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加快问题的求解速度。 19 广度优先搜索法:是从树根向下一级一级地进行搜索,在第n 级结点未搜索完以前,不进入第n+1级搜索。 20 深度优先搜索法:从初始结点开始,选择它的一个子结点进行考察,若不是目标结点,则再在孩子结点的子结点中选择一个进行考察,如此一直向下搜索。 21 专家知识:即来处专家的已被证明对解决有关领域内的典型问题有用的事实和过程。 22 NP 完全问题:是指用目前知道的最好的方法求解,问题求解需要花费的时间(或称为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随问题规模增大以指数关系增长。 23 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

统。 24 快速原型法: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尽快地建立专家系统的演示原型,然后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就是专家系统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25 模糊专家系统:是一类在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运用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了模糊技术的专家系统。 26 机器学习:是智能系统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知识以改善系统性能,从而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过程。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它涉及的学科领域。 答: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设计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系统。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 请简述在选择知识表示的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答:1.能否充分表示相关领域的知识;2.是否有利于对知识的利用;3.是否便于知识的组织和管理;4.是否便于理解和实现。 3 什么是状态空间?它由哪三部分构成?写出其三元组表示。 答:由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以及可以使用的全部操作所构成的集合就称为该问题的状态空间。它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问题可能具有的初始状态的集合S ,操作的集合F ,目标状态的集合G ,由三元组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图示形式称为状态空间图,其中结点表示状态,有向边(弧)表示运算符。 4 什么是产生式系统?它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以产生式规则作为过程性知识的系统称为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分别和这三种知识相对照。1.全局数据库。全局数据库又称事实库,是产生式系统的数据结构中心,用以存放初始事实、中间事实和最后结果。2.规则库。规则库就是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规则的集合。3.推理机。推理机是个软件概念,不是硬件概念。它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和全局数据库的运行,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4.推理方式。 5 请简述全局数据库的概念及作用。 答:全局数据库又称事实库,是产生式系统的数据结构中心,用以存放初始事实、中间事实和最后结果。比如在推理过程中,某条产生式规则被激活,则把该规则结论的事实部分加入列数据库中。所以全局数据库中的内容是在动态变化的。全局数据库对应叙述性知识。 6 请简述规则库的概念及作用。 答:规则库就是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规则的集合。它是产生式系统赖以实现问题求解的基础。其中,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知识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以及知识组织的合理性,都对产生式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产生式专家系统来说,规则库就是专家系统的核心,是专家知识的集中体现。产生式规则集对应过程性知识。 7 请简述推理机的概念及作用。 答:推理机是个软件概念,不是硬件概念。它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和全局数据库的运行,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控制策略的作用就是确定选用什么规则及如何应用规则,它和控制性知识相对应。 8 推理机从选择规则到执行操作分几步完成? 答:1.匹配。匹配指用当前全局数据库中的事实与规则中的条件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就称为相匹配,这一规则就称为匹配规则。可能有多条规则的前提条件被匹配,也就是说可以有多条匹配规则,但只能执行其中一条,究竟选哪条来执行呢?这就要由消除冲突策略来解决,最后选中的规则称为启用规则。2.消除冲突。消除冲突的策略很多,主要有最早匹配原则、最强条件优先原则,最近用过的规则优先,对情况元素赋以不同的优先级并与优先级最高的情况元素匹配的规则优先,使用估计函数f(x)对规则的条件进行计算且具有最大(或最小)f(x)值的规则优先。3.操作。操作指执行启用规则的操作部分。如规则的操作部分是事实,则将此事实加入到全局数据库,启动其他规则的执行。 9 请简述正向推理及其推理过程。 答:正向推理是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果。正向推理的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方式或自底向上方式。其推理过程是:1.用全局数据库中的事实去和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规则集;2.使用消除冲突算法,从匹配的规则集中选择一条规则作为启用规则;3.执行启用规则的后件,把执行的结果事实加入到全局数据库中。上述过程循环进行,全局数据库会不断扩大,直至包含目标时推理成功结束,如果无法推出目标且无匹配的规则,则推理以失败结束。 10 请简述反向推理及其推理过程。 答:反向推理是从目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实,用驱动方式或自顶向下方式。其推理过程是:1.在规则库中找出其后件与目标事实匹配的规则,得到匹配的规则集合;2.使用消除冲突策略,从匹配集合中选择一条规则作为启用规则;3.把启用规则的前件作为子目标。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子目标的前件都在全局数据库中,则目标成功。如果某个子目标的前件不在全局数据库中,则推理以失败结束。 11 双向推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双向推理是既自顶向下又自底向上的推理。推理从两个方向进行,直至在某个中间界面上两方向结果相符便成功结束;如两方衔接不上,则推理失败。这种推理方法效率高,所形成的推理网络小,但难度大。 12 在语义网络表示法中,怎样表示叙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答:1.叙述性知识表示主要指有关领域内的概念、事实、事物的同性、事物的状态及其关系;2.过程性知识表示中,过程性知识一般用规则表示。 13 什么是框架? 答:框架是一种描述所论对象的属性的数据结构。每个框架都有框架名,代表某一类对象,比如汽车、飞机等,一个框架由若干个槽组成,每个槽描述对象某一方面的属性;有时一个属性还要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每个侧面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值。 14 根据问题求解可使用的领域知识的多寡,问题求解系统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分别使用什么技术求解? 答:根据问题求解可使用的领域知识的多寡,问题求解系统可以划分为为两大类:知识贫乏系统和知识丰富系统。前者必须使用搜索技术求解,后者则依靠推理技术求解。 15 搜索方法分为哪两种?各自特点如何? 答:搜索方法分为盲目搜索方法和启发式搜索方法。盲目搜索方法是按预定的搜索方向进行搜索。由于盲目搜索总是按预先规定的方向进行,没有考虑到问题本身的特性,所以这种搜索方法效率不高。启发式搜索方法是在搜索中加入了与问题有关的启发性知识,用以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加快问题的求解速度。显然,启发式搜索优于盲目搜索,但由于启发式搜索需要具有与问题本身特性有关的知识,并非对每一类问题都可方便地抽取出来,因此盲目搜索仍不失为一

种应用较多的搜索方法。 16 何谓广度优先搜索法?

答:所谓广度优先搜索法是从树根向下一级一级地进行搜索,在第n 级结点未搜索完以前,不进入第n+1级搜索。

17 深度优先搜索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深度优先搜索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初始结点开始,选择它的一个子结点进行考察,若不是目标结

点,则再在孩子结点的子结点中选择一个进行考察,如此一直向下搜索。 18 什么是专家系统?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

算机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内部会有大量的某个领域的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运用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来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包括解释、预测、诊断、设计、规划、监视、修理、指导和控制等。

19 什么是学习?机器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答:学习是人类智能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手段,学习能力

无疑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机器

学习过程本质上是把导师或专家提供的学习实例或信息转换成能被学习系统理解并应用的形式存储起来的过程。 20 智能信息检索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1.理解自然语言,允许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提出检索要求和询问。2.具有推理能力,能根据数据库存储的事实,推理产生用户要求和询问的答案。3.系统拥有一定的常识性知识,以补充数据库中学科范围的专业知识。系统根据这些常识性知识

和专业知识能演绎推理出专业知识中没有包含的答案。

21 NP 完全问题指的是什么?请举例。

答:NP 完全问题指的是:

用目前知道的最好的方法求解,问题求解需要花费的时间(或称为问题求解的复杂性)随问题规模增大以指数关系增长。推销员旅行问题就是一个NP 完全问题,我们至今还不知道对NP 完全问题是否有花费时间较少的求解方法。例如,可使求解时间随问题规模按多项式关系增长。组合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调度、列车编组、空中交通管制和军事指挥自动化等系统。 22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定理证明;2.专家系统;3.机器学习;4.自然语言理解;5.智能检索;6.自动程序设计;7.组合调度问题;8.模式识别;9.机器视觉。 23 专家系统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答:专家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般包括解释、预测、诊断、设计、规划、监视、修理、指导和控制等。 24 专家系统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专家系统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专家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没有算法解,并且经常要在不完全、不精确或不确定的信息基础上作出结论。 25 专家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具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2.能进行有效的推理。3.专家系统的透明性和灵活性。4.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 26 按照专家系统所求解问题的性质,可把它分为几种类型? 答:1.诊断型专家系统;2.解释型专家系统;3.预测型专家系统;4.设计型专家系统;5.决策型专家系统;6.规划型专家系统;7.控制专家系统;8.教学型专家系统;9.监视型专家系统。 27 什么是知识库?建立知识库,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知识库以某种存储结构存储领域专家的知识,例如,求解领域问题所需的操作与规则等。为了建立知识库,首先要解决知识表示问题,即要确定知识表示的外部模式和内部模式。 28 什么是演示原型?它有什么作用? 答:大多数专家系统都开始于一个演示原理,它是仅能解决少量问题的一个演示型系统。演示原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信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测定问题的定义和范围及领域知识的表示是否正确。 29 模糊推理机的功能是什么? 答:模精推理机是模糊专家系统的核心,其功能是根据系统输入的不确定证据,利用模糊知识库和模糊数据库中的不确定性知识、按一定的不确定性推理策略,例如关于证据的不确定性、结论的不确定性等,解决系统问题领域中的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或结论。 30 与一般专家系统推理机相比,模糊推理机有何新增功能? 答:模糊推理机不仅包括一般专家系统推理机所具有的推理技术,如按广度或深度优先搜索策略,进行正向、反向或双向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为了减小搜索空间,采用剪枝技术或使用启发式函数等,通常还需定义一组函数,用于推理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的传播计算。 31 基于规则的模糊专家系统中,学习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学习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接受领域专家用自然语言形式描述的知识,并将其自动转换成计算机推理过程中可识别的规范化模糊事实及规则,或者通过领域专家的一组经验实例自动总结归纳出模糊规则。 32 请简述机器学习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1.目的性。系统的学习行为有高度的目的性,即系统必须知道学习什么。2.结构性。系统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存储结构来记忆学到的知识,能够修改和完善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形式。3.有效性。系统学习到的知识应受到实践的检验,新知识必须对改善系统的行为起到有益的作用。4.开放性。系统的能力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和在同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33 什么是分类器系统? 答:目前基于遗传学的机器学习系统中,最成功和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分类器系统,。这是一种将基于信任分配的学习机制和基于遗传的规则发现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机器学习系统。 34 分类器系统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有何区别?这种区别有何意义? 答: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系统在学习上的障碍是其规则过于复杂,即规则的条件和行动部分都允许包含语法结构。分类器系统在规则上作了限制,采用固定长度的规则表示。这样,一方面定义在一个给定字母表上的所有位串在句法上都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又便于遗传算子的处理。 35 分类器系统在规则的使用上和传统的专家系统有什么区别? 答:分类器系统在规则的使用上和传统的专家系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专家系统中使用的是串行的规则触发机制,而分类器系统却允许并行的规则触发机制。即在一个匹配周期内,传统专家系统仅触发一个单个规则,分类器系统却允许并行的规则触发。当必须在两个不同的行动之间作出选择时,或者为了适应固定长度的信息队列必须对匹配的规则进行修剪时,分类器系统并不简单地立即响应,而是尽可能地将这些选择推迟到最后时刻,由竞争机制来解决。 五、论述题 1 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指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阐述。 答: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过脑力劳动表现出来的能力。人类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活动,接受并理解文字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2.推理与决策能力,通过人脑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及有关的信息处理过程,将感性知识抽象为理性知识,并能对事物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这就是提出概念、建立方法、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作出决策的能力。3.学习能力,通过教育、训练和学习过程,更新和丰富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学习的能力。4.适应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如干扰、刺激等)能灵活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是自适应能力。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研究人工智能,都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来实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计算机更聪明、更有效,与人更接近。 2 知识分为哪三种?产生式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分别对应哪种知识? 答:知识可分为三种:叙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产生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全局数据库。全局数据库又称事实库,是产生式系统的数据结构中心,用以存放初始事实、中间事实和最后结果。比如在推理过程中,某条产生式规则被激活,则把该规则结论的事实部分加入列数据库中。所以,全局数据库中的内容是在动态变化的。全局数据库对应叙述性知识。2.规则库。规则库就是描述某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式规则的集合。它是产生式系统赖以实现问题求解的基础。其中,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知识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以及知识组织的合理性,都对产生式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产生式专家系统来说,规则库就是专家系统的核心,是专家知识的集中体现。产生式规则集对应过程性知识。3.推理机。推理机是个软件概念,不是硬件概念。这是一个或一组程序,用来控制和协调规则库和全局数据库的运行,包括推理方式和控制策略。控制策略的作用就是确定选用什么规则及如何应用规则,它和控制性知识相对应。通常从选择规则到执行操作分三步完成:匹

配、消除冲突和操作。4.推理方式。推理方式有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三种。

3 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几种,请分别论述。

答:推理方式有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

三种。1.正向推理是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规则库求得结果。正向推理的方式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方式或自底向上方式。其推理过程是:(1)用全局数据库中的事实去和规则

库中的规则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规则集;(2)使用消除冲突算法,从匹配的规则集中选择一条规则作为启用规则;(3)执行启用规则的后件,把执行的结果事实加入到全局数据库中。上述过程循环进行,全局数据库会不断扩大,直至包含目标时推理成功结束,如果无法推出目标且无匹配的规则,

则推理以失败结束。2. 反向推理是从目标出发,反向使用规则,求证已知的事实,用驱动方式或自顶向下方式。其推理过程是:(1)在规则库中找出其后件与目标事实匹配的

规则,得到匹配的规则集合;(2)使用消除冲突策略,从匹配集合中选择一

条规则作为启用规则;(3)把启用规则的前件作为子目标。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年有子目标的前件都在全局数据库中,则目标成功。如果某个子目标的前件不在全局数据库中,则推理以失败结束。

3.双向推理是既自顶向下又自底向上的推理。推理从两个方向进行,直至

在某个中间界面上两方向结果相符便成功结束;如两方衔接不上,则推理失败。这种推理方法效率高,所形成的推理网络小,但难度大。 4 请介绍语义网络表示法。 答: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有表面上的联系,还有内在的联系。语义网络就是为了描述对象之间这种语义联系而提出的。这里的对象可以是概念、事物、状态、性质等。语议网是个有向图,由结点和弧组成。结点表示对象,弧表示对象间的语义联系,这种语义联系是通过弧上的标注表现的。最简单的语义网络为基本网元。它由两个结点和一个弧组成。 5 根据问题求解可使用的领域知识的多寡问题求解,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分别用什么技术求解?它们有何特点? 答:根据问题求解可使用的领域知识的多寡,问题求解系统可以划分为为两大类:知识贫乏系统和知识丰富系统。前者必须使用搜索技术求解,后者则依靠推理技术求解。盲目搜索方法是按预定的搜索方向进行搜索。由于盲目搜索总是按预先规定的方向进行,没有考虑到问题本身的特性,所以这种搜索方法效率不高。启发式搜索方法是在搜索中加入了与问题有关的启发性知识,用以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时,加快问题的求解速度。 6 基本搜索策略有哪两种?请分别阐述。 答:基本搜索策略有广度优先搜索法和深度优先搜索法。1.广度优先搜索法是从树根向下一级一级地进行搜索,在第n 级结点未搜索完以前,不进入第n+1级搜索;2. 深度优先搜索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初始结点开始,选择它的一个子结点进行考察,若不是目标结点,则再在孩子结点的子结点中选择一个进行考察,如此一直向下搜索。 7 请从推理的分类及特点,阐述逻辑推理方法。 答:经典逻辑推理是根据经典逻辑(命题逻辑及一阶谓词逻辑)的逻辑规则进行的一种推一时,主要推理方法有自然演绎推理、归结演绎推理及与或演绎推理等。由于这种推理是基于经典逻辑的,其真值只有“真”和“假”两种,因此它是一种精确推理,或称为确定性推理。 8 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设计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系统。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类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活动,接受并理解文字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2.推理与决策能力,通过人脑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及有关的信息处理过程,将感性知识抽象为理性知识,并能对事物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这就是提出概念、建立方法、进行演绎和归纳推理、作出决策的能力。3.学习能力,通过教育、训练和学习过程,更新和丰富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学习的能力。4.适应能力,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如干扰、刺激等)能灵活地作出正确的反应,这就是自适应能力。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研究人工智能,都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来实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计算机更聪明、更有效,与人更接近。 9 专家系统是基于知识工程的系统,请论述它的基本特征。 答:一般来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专家系统存储有某个专门领域中经过事先总结分析并用某种模式表示的专家知识(组成知识库),以及拥有类似于领域专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机制(构成推理机)。系统能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作出决策和判断,其解决问题的水平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因此能起到专家或专家助手的作用。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活跃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可以说,需要有专家工作的场合,就可以开发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技术,此外,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研制与发展也很迅速,这对扩大专家系统的应用范围,加快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10 按照专家系统所求解问题的性质,可把它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分别阐述。 答:1.诊断型专家系统:这是根据对症状的观察与分析,推出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故障方案的一类系统。2.解释型专家系统:根据表层信息解释深层结构或内部可能情况的一类专家系统 3.预测型专家系统:根据过去和现在观测到的数据预测未来情况的系统。4.设计型专家系统:这是按给定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类专家系统,它广泛地应用于线路设计、机械产品设计及建筑设计等领域。5.决策型专家系统:这是对各种可能的决策方案进行中和评判和选用的一类专家系统,它包括各种领域的智能决策及咨询。6.规划型专家系统:这是用于制定行动规划的一类专家系统,可用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规划、交通运输跳读、军事计划制定及农作物施肥方案规划等。7.控制专家系统:能够解释当前情况,预测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放生的问题集其原因,不断修改计划并控制计划的执行。8.教学型专家系统:能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类系统。9.监视型专家系统:这些用于对某些行为进行监控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的专家系统。 11 专家系统结构包括哪几部分?请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答:1.知识库以某种存储结构存储领域专家的知识,例如,求解领域问题所需的操作与规则等。2.全局数据库亦称为“黑板”,它用于存储求解问题的初始数据和推理过程中得到的中间数据,以及最终的推理结构。3.推理机根据全局数据库的当前内容,从知识库中选择匹配成功的可用规则,并通过执行可用规则的修改数据库中的内容,直至推理出问题的结论。推理机中包含如何从知识库中选择可用规则的策略和当有多个可用规则时如何消解规则冲突的策略。4.解释器用于向用户解释专家系统的行为,包括解释“系统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系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询问用户”等用户需要解释的问题。5.用户接口是系统与用户进行对话的界面。用户通过接口输入必要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输出推理获得的结果及系统向用户作出的解释;系统通过人机接口要求用户回答系统的询问,回答用户的问题并作出解释。5.知识获取模块把知识工程师提供的知识转换为知识内部表示模式存入知识库中,在知识存储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检测。 12 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实用性,原型系统一般可分成哪几种? 答:1.演示原理。大多数专家系统都开始于一个演示原型,它是仅能解决少量问题的一个演示型系统。演示原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信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测定问题的定义和范围及领域知识的表示是否正确。2.研究4。研究原型是能运行多个测试实例的原型系统,这些测试实例能显示领域问题的重要特点。3.领域原型。通过改进研究原型而获得领域原型,领域原型系统运行可靠,具有比较流畅和友善的用户接口,能基本满足用户的要求。4.产品原型。产品原型是已经过广泛的领域问题测试的原型系统,并

往往用一种效率更高的语言或专家系统工具来实现,以增加推理的速度和减少存储空间。大型专家系统的产品原型一般具有500至1500条规则,求解领域问题准确快速,工作可靠。5.商品化系统。商品化系统是已投入商品市场实际销售和运行的系统,并能适应用户市场的需要。

13 基于规则的模糊专家系统通常包括哪些模块?各模块作用及功能如何? 答:基于规则的模数糊专家系统通常包括:输入输

出接口、模糊数据库、模糊知识库、模糊推理机、学习模块和解释模块等。1.输入输出接口主要用于输入系统初始信息(这些信息允许是不确定的),输出系统最终结论(这些结论一般也包含某种不确定性),显示系统推理的解释过程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机对话,创建库及修改信息等。2.模糊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不确定性的信息,如系统的初始输入信息、基本数据信息、系统基本定义,主要用于确定描述不确定信息的模糊语言、系统推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信息、系统的最终结论信息。3.模糊知识库中存放从领域专家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事实及规则。这些事实或规则可以是模糊的或不完全可靠的,即在各事实上要附上

一个可信度标志并为各规则附上一个强度标志。4.模糊推理机是模糊专家系统的核心,基功能是根据系统输入的不确定证据,利有模糊知识库和模糊数据库中的不确定性知识、按一定的不确定性推理策略,例如关于证据的不确定性、结论的不确定性等,解决系统问题域中的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或结论。模糊推理机不仅包括一般专家系统推理机所具有的推

理技术,如按广度或深度优先搜索策略,进行正向、反向或双向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为了减小搜索空间,采用剪枝技术或使用启发式函数等,通常还需定义一组函数,用于推理过程中信息的不确定性的传播计算。5.解释模块,系统解释模块与一般专家系统中的相应模块类似,记录系统推理过程中所用的规则及产生的中间结果,但在规则和结论中均附有不确定性标度。6.学习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接受领域专家用自然语言形式描述的知识,并将其自动转换成计算机推理过程中可识别的规范化模精事实及规则,或者通过领域专家的一组经验实例自动总结归纳出模糊规则。 14 请论述什么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系统通常应该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机器学习过程是智能系统不断地积累和更新知识以改善系统性能,从而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过程。具有学习能力的系统对于环境的变化,系统能随之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使系统能更有效地完成同样或类似的任务。在系统内部,机器学习表现为新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及知识的更新。机器学习系统的主要特征:1.目的性。系统的学习行为有高度的目的性,即系统必须知道学习什么。2.结构性。系统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存储结构来记忆学到的知识,能够修改和完善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形式。3.有效性。系统学习到的知识应受到实践的检验,新知识必须对改善系统的行为起到有益的作用。4.开放性。系统的能力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和在同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15 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归纳学习。归纳学习是由环境提供一系列正例和反例,通过归纳推理,机器将这些例子进行推广,产生一个或一组一般的概念描述。2.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借鉴生物遗传机制的一种随机化非线性计算算法。它通过对对象系统第一代群体及其后代群体中的个体不断地选优淘劣与随机性遗传变异来获得对象系统的一个非线性映射模型。这个映射模型就是采用遗传算法对对象系统的第一代群体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对象系统的知识表示。3.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由一些类似神经元的单元及单元间带权的连接弧构成,其中每个单元具有一个状态。 16 请从概念、特点及工作方式等方面介绍分类器系统。 答:目前基于遗传学的机器学习系统中,最成功和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分类器系统。这是一种将基于信任分配的学习机制和基于遗传的规则发现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机器学习系统。分类器是一类机器学习系统,它通过对简单位串规则的学习、发现,更有效地引导其在一个随意环境中的行为。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系统在学习上的障碍是其规则过于复杂,即规则的条件和行动都分都允许包含语法结构。分类器系统在规则上作了限制,采用固定长度的规则表示。这样,一方面定义在一个给定字母表上的所有位串在句法上都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又便于遗传算子的处理。分类器系统在规则的使用上和传统的专家系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专家系统中使用的是串行的规则触发机制,而分类器系统却允许并行的规则触发机制。即在一个匹配周期内,传统专家系统仅触发一个单个规则,分类器系统却允许并行的规则触发。当必须在两个不同的行动之间作出选择时,或者为了适应固定长度的信息队列必须对匹配的规则进行修剪时,分类器系统并不简单地立即响应,而是尽可以地将这些选择推迟到最后时刻,由竞争机制来解决。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 知识库是数据库与(人工智能)这两种技术的结合。 2 人工智能的长远目标是研究人类智能的基本机理,探索如何用各种自动机或智能机去模拟人的某些思维和智能行为,从而揭示(人类思维 )的奥秘。 3 知识库系统所操纵和管理的对象是(知识)。 4 (陈述性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5 (函数符号)代表由若干个思维对象到某个思维对象的映射的符号。 6 一个产生式系统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规则库、综合数据库、(控制系统)。 7 (控制系统)又称为推理机构,由一组程序组成,负责整个产生式系统的运行,实现对问题的求解。 8 知识管理包括采集知识、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知识的管理过程。 9 (知识库)是智能系统的核心,知识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10 把用适当模式表示的知识经编辑、编译送入知识库的过程称为知识的(输入)。 11 知识库调试主要是用(推理机)测试所有可能推理路径的可达性。 12 从数据库角度引入AI 技术来开发具有智能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是从(逻辑程序设计)的观点出发进行知识库系统的研究。 13 (知识库)应包括概念、事实与规则三个部分。 14 知识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职责之一,就是记录( 知识 )的使用情况。 二、名词解释 1 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库是知识的集合,当这种集合的元素量很大时就需要管理,而管理知识库的计算机软件就称为知识库管理系统。 2 广义知识库:支撑产品的功能模型、参数化模型和实例模型的知识系统被称为广义知识库。 三、简答题 1 简答知识表示应满足的要求。 答:1.表示能力:能够将问题求解所需的知识正确有效地表达出来。2.可理解性:所表达的知识简单、明了,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3.可利用性:知识的表示与利用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利用”是使用所“表示”的知识进行推理,求解问题。“表示”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利用”的基础是“表示”。4.可扩充性:可以从已知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容易建立表达新知识所需的新结构,并且便于获取新的知识。 2 简答产生式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一个产生式系统的工作,通常从选取规则到执行操作共分三步,即匹配、冲突解决、操作。1.匹配:把当前数据库与规则的条件部分相比较,如二者匹配,则此规则被激发。但被激发的规则不一定被启用,因为规则库中可能同时有好几条规则被激发。此时究竟先启用哪条规则,需要根据控制系统的冲突解决策略来决定。2.冲突解决:当有多个规则同时被激发时,必须利用一定的策略来确定规则的启用顺序,这就是所谓冲突解决策略。3.操作:当确定应启用的规则之后,就根据规则的结论部分修改当前数据库。 3 简答利用KB 编辑模块建立KB 的流程。 答:1.规定一致于形式化文本表示模式的输入格式。2.规定一致于形式化文本组织知识块的结构的录入控制机制。3.录入知识的语法、句法检验。4.录入或已入库知识的进一步编辑、插入、删除、修改、显示等。 4 简答利用KB 编辑模块建立KB 流程的特点。 答:1.形式化文本、KB 编辑器、KB 三者在数据格式、组织形式、知识表示模式方面密切相关,不能相互独立。2.KB 编辑器属专用的文本处理器。3.编程实现方便。4.系统在逻辑及具体实现上方便易行。

5 简答利用学习算法模块建立KB 流程的特点。

答:1.实现KB 的自动获取。2.所有模块密切关联。3.但实现困难、理论支持下降。

6 简答利用知识库管理系统创建KB 流程的特点。

答:1.知识获取方式仍为交互式(用知识编辑模块)。2.但KBMS 本身与“形式化文本和KB ”相分离,而由KBM5定义的KB 模式、子模式(知识

模式)与它们有关。3.KBMS 为知识库建立提供了通用工具。4.KBMS 实现比较复杂。

7 简答知识库调试中应考虑的问题。 答:1.尽可能多地选技KB 能表达的推理目标进行测试。2.用于测试的推理机应匹配于KB 的组织形式。3.推理机与解释机制能很好结合并方便地进行错误定位。

8 简答知识库管理系统的特性。

答:1.知识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知识限于事实与规则两种;2.知识库管理系统应能管理大量的知识;3.知识库管理系统所采用的语方大多用逻辑语言,即用谓词逻辑表示;4.知识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一个推理机构,它完成对知识的操纵,其中主要包括对知识一致性校验、知识的演绎检索等。

9 简答知识库系统包括的内容。

答:包括硬件、软件、信息以及有关的人员,具有以下内容:1.知识库以及

相应的存储机构;2.知识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机器;3.知识获取机构及相应的人员(包括知识工程师等);4.知识库管理人员。

四、论述题

1 论述建立知识库发

展史库的记录内容。 答:1.知识库设计者及建造者的姓名、初始建成的时间。2.每条知识的编号及它进入知识库的时间。如果知识是由不同专家提供的,还需标明提供知识的专家姓名或代号以及知识的“权”系数。3.如有知识被删除,则记录删除者的姓名、被删除的知识以及删除的时间。有时为了缩小发展史库的空间,提高查找速度,也可把这些信息记录在后备库中,在发展史库中只登记相应信息在后备库

中的地址。这样做即可用

来恢复被错删的知识,也

可用来追查错删的原因

及责任等。4.如有知识被

修改,则记当修改者的姓

名、修改前的知识及修改

时间等。也可把这些信息记录在后备库中,而把它

在后备库中的地址登记

在发展史库中。5.统计并

记录各类知识的使用次

数,如有可能,还可对各

条知识的性能进行分析。

这样做一方面可对功能

较弱的知识进行完善,另

一方面可把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放置在容易搜

索的位置上,提高系统的

运行效率。

2 论述知识库与数据

库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两者的应有对象不

同。数据库用于管理信息

系统,而知识库面向人工智能问题求解或智能信

息处理,如智能系统/专

家系统等,因此,它们的

研究目标和侧重点也各

不相同。2.数据库系统和

知识库系统的组成及工

作方式不同,简单来说可

用以下两个式子表示,即

DBS=事实的直接表示+查

询检索;KBS=知识的直接

/间接表示+推理/启发式搜索。3.可以认为,经典

的DBS 属模型系统,而

KBS 为推理或证明系统。

在模型系统中,数据之间

的语义联系,即值的制约

关系,大都隐含在静态数

据结构中,并从结构上保

证完整性,即要求结构上

的无矛盾性。但在推理系

统中,容体间的联系体现

在表达知识的语义之中,即强调语义上的无矛盾

性。4.在实现中,有可能

将关系数据库作为KBS

的组成部分,即将数据库

作为KBS 中的事实库。在

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个

或部分KBS 转化为等效

的DBS 。5.知识库在低层

次实现技术方面,可以借

鉴已经成熟的数据库技

术。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 目前的许多选好解

方法的前提是

( C )。

A 各目标之间关

系可以计量

B 各目标系统具有规整的结构

C 各目标之间相互独立

D 各目标之间总效用具有可替代性 2

目标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中,目标归属关系比较整齐规矩的一种形式是( B )。 A 阶梯式 B 序列分解式 C 分层交错式 D 网状式 3

目标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中,目标归属关系比较松散的一种形式是( C )。 A 阶梯式 B 序列分解式 C 分层交错式 D 网状式 4

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属于( B )。 A 完全可替代性 B 完全不可替代性 C 介于完全可替代性与完全不可替代性之间 D 相互独立 5

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修性之间的关系接近于( A )。 A 完全可替代性 B 完全不可替代性 C 介于完全可替代性与完全不可替代性之间 D 相互独立 6

俗语所谓“一好遮百丑”在形容目标总效用的可替代性时,指的是( C )。 A 有些目标之间在效用上是无法彼此替代的 B 如果有一个目标的效用值为零.则全部总效用也等于零 C 一个目标的高效用可以完全代替整个方案的高效用 D 一个目标的效用无论多么高,也无法弥补另一目标效用值之低下 7 当把“增加利润”列为决策目标时,就不必把“降低成本”也同时列为决策目标。这一减少目标个数的做法属于( B )。 A 归类合并 B 留主降次 C 综合集成 D 留主删次 8 把降低原衣料费用、降低人工费用、降低能耗及管理费用等,合并成“降低成本”这一个目标。这一减少目标个数的做法属于( A )。 A 归类合并 B 留主降次 C 综合集成 D 留主删次 9 把降低投资和增加利润这两个目标,综合成提高投资利润率这一目标。这一减少目标个数的做法属于( C )。 A 归类合并 B 留主降次 C 综合集成 D 留主删次 10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础是( A )。 A 决策形势 B 属性集和代用属性 C 目标集及其递阶结构 D 决策单元和决策者 11 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宜于( B )。 A 具有序列分解式的目标系统 B 具有分层交错的目标系统 C 具有两层结构的目标系统 D 具有网状结构的目标系统 12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 D )。 A 层次结构 B 评价准则 C 决策者 D 判断矩阵 13 目标准则的不一致性会引起属性值的( C )。 A 定性定量相混合 B 属性导向的不—致性 C 量纲不一致性 D 取值范围溢出 14 明确的属性值与模糊属性值同时存在会造成属性值具有特点( B )。 A 量纲不一致性 B 定性定量相混合 C 取值范围溢出 D 属性导向的不—致性 15 获益型属性与损失性属性同时存在这种标准上的矛盾会造成属性值具有特点( C )。 A 量纲不一致性 B 取值范围溢出 C 属性导向的不—致性 D 定性定量相混合 16 获益型属性是( D )。 A 越趋近于中间值越好的 B 越小越好 C 越稳定越好的 D 越大越好的属性 17 损失性属性是( B )。 A 越趋近于中间值越好的 B 越小越好 C 越稳定越好的 D 越大越好的属性 18

量纲不一致性是由于( A )。 A 目标准则的不一致性造成的 B 获益型属性过多造成的 C 损失型属性过多造成的 D 定性定量属性值的同时存在造成的 19 程序化决策是指( B )。 A 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偶然出现的决策 B 同一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经常重复出现的决策 C 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首次出现的决策 D 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非重复出现的决策 20 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依据是( A )。 A 决策矩阵 B 决策者 C 决策目标 D 决策方案 21 下列属于方案筛选法的是( B )。 A 线性变换法 B 满意值法 C 区间变换法 D 专家打分法 22 层次分析法属于( A )。 A 加权和法 B 加权积法 C 数据预处理方法 D 排序方法 23 下列属于过程导向型方法的是( B )。 A 投票表决法 B 逐步删除劣方案法 C 博弈理论方法 D 社会福利函数法 24 博弈理论方法属于(C )。 A 过程导向型方法 B 目标导向型方法 C 内容导向型方法 D 信息系统方法 25 最早的一种内容导向型方法是( D )。 A 逐步删除劣方案法 B 投票表决法 C 博弈理论 D 社会选举理论 26 作战时的政工和后勤之间的裁决模式属于( C )。 A 有权力互补裁决模式 B 有权力冲突裁决模式

C无权力裁决模

D无权力冲突裁

决模式

27最基本的决策支持方式是(A )。

A以数据形式进

行决策支持

B以知识进行决

策支持

C以多模型组合

形式进行决策

支持

D以模型和方法

的形式进行决

策支持

28关于群决策支持系统的四种设置,电话

会议属于其中的

( B )。

A同时同地

B同时异地

C异时同地

D异时异地

29关于群决策支持系统的四种设置,电子

邮件属于其中的

( D )。

A同时同地

B同时异地

C异时同地

D异时异地

30对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公共通信区中

的共享数据库

(D )。

A每个成员只有

读取权,而协调

员有读写权

B每个成员只有

读写权,而协调

员有读取权

C每个成员和协

调员都只有读

取权

D每个成员和协

调员都有读写

31对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公共通信区中

的一致性意见

(A )。

A每个成员只有

读取权,而协调

员有读写权

B每个成员只有

读写权,而协调

员有读取权

C每个成员和协

调员都只有读

取权

D每个成员和协

调员都有读写

32“与系统有信息输入和输出关系的部

门”属于数据流的基

本元素( C )。

A过程

B数据流

C外部实体

D数据存储

33下列不属于物理数

据存储方式的是

( A )。

A文本文档

B数组

C链表

D数据库

二、填空题

1多目标决策方法主

要研究的就是这两

个过程,一是淘汰劣

解,另一是(选好

解)。

2目前的许多选好解

方法,大都以各目标

之间(相互独立)为

前提。

3属性是对基本目标

达到程度的(直接度

量)。

4目标的属性应满足

可理解性和(可测

性)的要求。

5一个多目标决策问

题的基础是(决策形

势),它说明决策问

题的结构和决策环

境。

6对方案的优劣进行

排序的依据称为(决

策规则)。

7层次分析法是(美国

匹兹堡大学萨蒂)教

授于20世纪70年代

提出的。

8在求得优先权重后,

层次分析法再用(加

权和)的方法递阶归

并各备选方案对总

目标的最终权重,此

最终权重值最大者

即为层优方案。

9层次分析法特别适

宜于具有(分层交

错)的目标系统,而

且目标值又难以定

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10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是(判断矩阵)。

11当判断矩阵是完全

一致时,其最大特征

根就是(n,即入

max=n)。

12多目标属性决策包

含五个基本要素:决

策者、目标准则、方

案、(属性值)和决

策准则。

13越大越好的属性称

为(获益型)属性。

14个体决策是群体决

策的(基础)。

15按目标准则的要求,

多目标属性决策分

析方法可分为(最优

决策)和满意决策。

16在多目标决策过程

中,除了需要各方案

的属性值信息外,一

般还需要各目标准

则之间的(关系)信

息。

17按决策者给出判断

信息的方式可将多

目标属性决策分成

二大类,一类是直接

给出信息的决策分

析方法,另一类则是

通过(两两比较)后

给出信息的决策分

析方法。

18在多目标属性决策

问题形成阶段主要

有两方面的工作:一

是确定目标准则,二

是给出(可能的方

案)。

19求解多属性决策问

题的依据是(决策矩

阵)。

20数据预处理包括数

据的规范化、(非量

纲化)、归一化。

21不可公度性可以通

过属性矩阵的(规范

化)得到部分解决。

22解决各目标之间的

矛盾性靠(权)这一

概念来解决。

23常用的确定权的方

法有(最小二乘法)

和本征向量法。

24对话过程可看做是

基于(效用理论)的

内容导向型方法的

动态版本。

25群决策的裁决模式

主要包括(无权力裁

决模式)、有权力互

补裁决模式、有权力

冲突裁决模式。

26在无权力裁决模式

模式中,决策者的地

位是(平等)的。

27多模型的组合将涉

及到大量的数据文

件,这些数据文件采

用(数据库系统)进

行管理比较合适。

28多模型的组合,需要

建立(模型库)来进

行统一管理以及组

合和集成,从而发展

成为以多模型组合,

连接数据库进行综

合决策的决策支持

形式。

29按照个体成员的时

空约束,群决策支持

系统有四种设置:同

时同地、(同时异地)

、异时同地和异

时异地。

30异时异地设置方式

允许个体成员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地

点进行群决策活动,

(电子邮件)是这种

方式的典型例子。

31群决策支持系统的

基本组成包含硬件、

软件、人和(规则)

四部分。

32系统用户可以分为

主持人、(突发事件

监测部门)、决策者

以及系统维护部门

四部分。

33群决策支持系统的

数据主要包括两个

库:一是范例库,二

是记录决策过程的

(数据库)。

34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采用结构化系统分

析与设计方法,主要

工具是(数据流图)。

35结构化系统分析与

设计方法中的数据

流固有四种基本元

素,分别是:过程、

数据流、(外部实

体)、数据存储。

36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的B/S结构设计中,

应用层在客户端,对

话层以上的部分在

(服务器)端。

37模型库就是各种辅

助决策所需的模型

程序库,即将各种模

型以(子程序)的形

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38方法库存放各种(模

型)和计算时用到的

方法。

39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库中的知识可

以分为三类: (应急

预案)、专家经验和

决策辅助知识。

三、名词解释

1多目标决策:是相对

于单目标决策而言

的,它是指在多个目

标互相矛盾、多个方

案互相竞争的情况

下所进行的决策。

2层次分析法:美国匹

兹堡大学萨蒂教授

于20世纪70年代提

出的特定性分析与

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多目标决策方法。

3判断矩阵:是层次分

析法的核心。

4完全一致性:(1)主

对角线上的元素值

都等于1,即

1

=

=

j

i

ij w

w

a;

(2)以主对角线为

轴的两边对应元素

是互为倒数的,即

ji

ij a

a1

=;(3)相

应三个元素保持以

下关系,即

kj

ik

ij a

a

a=。如果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

的值是完全准确地

反映了各物体的质

量(或各方案的优先

权重)之比,若上述

三个条件完全满足

则称此判断为完全

一致性。

5决策准则:也就是如

何综合权衡各方案

属性进行决策(方案

排序)的原则或思

想,其具体也就成为

所谓多目标决策方

法。

6权:是目标重要性的

度量,即衡量目标重

要性的手段。

7群决策支持系统:是

利用计算机网络与

技术,为具有共同责

任、任务和目标的决

策群体解决非结构

化决策问题提供群

体决策支持功能的

集成化、交互式、基

于计算机的信息系

统。

8数据流图:是表达信

息系统的模型化工

具,它从数据流传递

和处理的角度,以图

形方式描述系统的

功能、数据流在系统

内部的流向和变换

过程,是信息系统分

与设计的最主要的

方法与工具之一。

9外部实体:是指处于

系统外部,又和系统

有联系的人或事物

(包括其他信息系

统),代表数据的外

部来源和数据的去

处。

10数据存储:是对记

录、文件、数据库的

逻辑描述,表示数据

临时或长期保存的

容器。

四、简答题

1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多目标决策? 答:多目标决策是相对于单目标决策而言的,它是指在多个目标互相矛盾、多个方案互相竞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例如,当我们选购一件商品时,既要商品质量好,造型和色彩新颖美观,又要价格便宜,使用安全可靠和维修方便;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既要求工程质量好、坚固耐用,又要求造价低、投资少,还要求施工进度快、工期短。这些都是多目标决策问题。

2 多目标决策方法主要研究的是哪两个过程? 答:(1)淘汰劣解;(2)选好解。在多目标决策中,往往首先把那些在所有目标或评价准则方面都不好的方案淘汰掉,此称为淘汰劣解。余下的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各有千秋”的方案,这些方案称为效解。然后再从这些有效解中找出一个相对较好的方案来,后一过程称为“选好解”。

3 多目标决策中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各目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2)各目标之间独立与否关系。(3)各目标在目标系统结构中的地位关系。(4)各目标之间总效用的可替代性关系。

4 请简述多目标决策的特点。 答:(1)目标多和评价准则多。(2)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多。(3)各目标间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物客观性质,但它有不少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5 目标系统的典型结构形式有哪两类? 答:(1)是序列分解式,这是目标归属关系比较整齐规矩的一种形式,它由一个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又可各自分解为更小的一些子目标。(2)分层交错式,这是目标归属关系较为松散的一种形式。

6 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常用的化多为少的办法主要有哪些? 答:(1)留主删次。根据各目标相对重要性大小的顺序和各目标之间是否相互独立,首先删去从属性和重要性不大的目标。(2)归类合并。把类似的几个目标合并成一个目标。(3)留主降次。把次要目标变为约束条件,按照各目标重要性分清主次,把主要的、本质的列为目标,而把那些次要的、非本质性的目标变为约束条件。(4)综合集成。将几个目标综合形成一个综合目标。

7 请举例说明处理多目标时,如何留主删次? 答:根据各目标相对重要性大小的顺序和各目标之间是否相互独立,首先删去从属性和重要性不大的目标。例如,当把“增加利润”列为决策目标时,就不必把“降低成本”也同时列为决策目标。因为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从属的子目标。如果决策的诸目标中,经过仔细地权衡之后,能明确哪能个目标是第一位的,哪个目标是第二位的,哪个是第三位的……根据决策的要求就可以跟后面的、不太重要的目标去比。若决策的诸目标中,包括两个根本对立的又无法协调的目标,则经过认真地研究之后,只好放弃其中的一个比较次要目标。

8 请简述处理多目标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化多为少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

9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要素有哪些? 答:(1)决策单元和决策者。(2)目标集及其递阶结构。(3)属性集和代用属性。(4)决策形势。(5)决策规则。 10 对多目标决策问题属性集的要求有哪些? 答:(1)属性集应该是完全的,它反映了决策问题的所有重要方面;(2)属性集应该是可以运算的,能有效地用于进一步的分析;(3)属性集应该是可以分解的,即属性集可以分成几部分,使下一步分析评价简化;(4)属性集应该是非冗余的,即问题的所有方面没有被重复考虑;(5)属性集应该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对同一多目标问题,找不到另一个完全的属性集比该属性集有更少的数目。 11 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1)事先索取偏好的方法;(2)目标规划法;(3)逐步法;(4)调和解与移动理想点法;(5)多目标问题的序贯解法;(6)基于目标间权衡的多目标决策方法;(7)代理价值置换法。 12 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它适合求解什么问题? 答: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此法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值最大者即为层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选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下优越程序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或总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宜于具有分层交错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 13 层次分析法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答:(1)列出总目标、子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层次结构体系。(2)在每一层次中,用两两对比法构造出该层次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判断矩阵,求解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作出一致性检验。(3)用加权和办法递阶推算,以求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 14 判断矩阵应满足如下哪三个条件? 答:(1)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值都等于1,即1==j i ij w w

a ;(2)以主对角线为轴的两边对应元素是互为倒数的,即ji ij a a 1=;(3)相应三个元素保持以下关系,即kj ik ij a a a =。如果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值是完全准确地反映了各物体的质量(或各方案的优先权重)之比,则上述三个条件可以完全满足。 15 利用判断矩阵来求各方案的优先权重时,除了要按估计的aij 值构造出判断矩阵之外,还要完成哪两样工作? 答:(1)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看看是否能基本上满足要求;(2)求出最大特征根max λ,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各方案的优先权重。 16 多目标属性决策包含的五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1)决策者;(2)目标准则;(3)方案;(4)属性值;(5)决策准则。 17 从多目标属性决策的属性值矩阵可以看出,属性值具有什么特点? 答:(1)量纲不一致性。(2)定性定量相混合;(3)属性导向的不一致性。 18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属性导向的不一致性? 答:属性导向的一致性也即有的属性值一般来说是越大越好,如质量、速度、可求性等,而有的则是越小越好,如价格、时间、费用等。导向的不一致性是由于标准的相互矛盾而引起的。越大越好的属性称为所谓获益型属性,而越小越好的属性称为所谓损失性属性。 19 按目标准则的要求,多目标属性决策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答: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P155第一行) 20 目标准则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不要遗漏重要的目标准则;(2)合并或剔除相关性强的目标准则,如在产量、产值和价格三个目标准则中,产值与产量就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量与价格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我们或可以只用产值一个目标准则,或是仅考虑产量、价格两个目标准则;(3)可以形成层次结构的目标准则体系,这主要视问题而定二级、三级、四级或更多层次,但过多则会使问题复杂化。可能方案的给出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因而应注意发挥有关专家和决策分析者的作用,以便将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启发”出来。

21 多属性决策的准备工作包括哪几项? 答:(1)建立决策矩阵;(2)数据预处理;(3)

方案筛选。

22 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方法有哪些?

答: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规范化(即变换后可使数据在任一属性下,性能越优,属性值越大,从而便于比较)非量纲化、归一化。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线性变换、标准0-1变换、区间变换、向量规范化、统计处理、专家打分等。

23 方案筛选的目的是

什么?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答:方案筛选的目的是筛选掉一些性能较差的方案,以减少评价工作量。常用的方法有优选法、满意值法和方法。

24 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两个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

答: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两个难点是在于目标间的矛盾性和各目标的属性值的不可公用性、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同样需要解决这两个难点。其中,不可公度性可以通过属性矩阵的规范化得到

部分解决,但这些规范化方法无法反映目标的重要性。解决各目标之间的矛盾性靠权这一概念来解决。

25 权的概念包含并反映了哪几个因素? 答:(1)决策者对目标的重视程度;(2)各目标属性值的差异程度;(3)各目标同性值的可靠程度。

26 求解多属性决策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1)加权和法;(2)

加权积法;(3)TOPSIS 法;(4)基于估计相对位置的方案排队法;(5)ELECTRE 法;(6)PROMETHEE 法。 27 对群体决策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无权力裁决模式、有权力互补裁决模式、有权力冲突裁决模式。 28 无权力裁决模式常用的信息支持方式有哪几种? 答:(1)以数据形式进行决策支持;(2)以模型和方法的形式进行决策支持;(3)以多模型组合形式进行决策支持;(4)以知识进行决策支持。 29 按照个体成员的时空约束,群决策支持系统有哪几种设置? 答:(1)同时同地;(2)同时异地;(3)异时同地;(4)异时异地。 30 一个群决策支持系统应该具备什么功能? 答:1.过程支持层次是最基本的支持层次,可以通过以下技术系统支持这一层次的群决策活动。2.决策支持层次,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如提供各种决策模型和决策分析的软件实现决策支持。3.规程支持层次,利用规程库和规程库管理系统对群决策进行支持。如利用规程库和规程库管理系统确定发展顺序、投票规则等。 31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主要包括哪两个库?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1)范例库;(2)记录决策过程的数据库。范例库中的范例包括灾情描述、决策方案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记录决策过程的数据库主要需要记录各轮决策问题的描述、专家提交的备选方案、主持人选定的备选方案集、专家对备选方案的每一轮打分情况、一致性指标、到聚类中心的距离、主见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基于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的下一轮群决策预测、稳态概率及其无限轮次群决策结果的趋势等。 32 什么是数据存储?它有什么作用? 答:数据存储是对记录、文件、数据库的逻辑描述,表示数据临时或长期保存的容器。系统可以从数据存储中提取数据进行处理,也可以把处理过的数据或从外部实体得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存储。 33 什么是群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库?知识库子系统有什么作用? 答:知识库是以相关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知识信息,最终表示成知识的形式,通过知识获取建立具有一定领域知识的知识库。知识库子系统除了建立、维护知识库以外,还要通过询问、推理实现知识的表达与运用。知识的表达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框架、规则和语义网络等。 五、论述题 1. 多目标决策中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分别阐述。 答:(1)各目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各目标相对重要性大小有序,这一般可通过目标排序或确定权数的办法进行计量。(2)各目标之间独立与否关系。目前的许多选好解方法,大都以各目标之间相互独立为前提。相互独立的前提,是一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可以建立在各个目标独立评价的基础之上,而这又是多目标决策方法的前提,如果各目标间的依赖性很大,那么或是采用数理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以形成新的评价指标,或是由决策者对目标选择重新加以考虑,尽量剔除那些彼此依赖性很大的目标。(3)各目标在目标系统结构中的地位关系。目标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但典型的类别有二:第一类是序列分解式,这是目标归属关系比较整齐规矩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个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又可各自分解为更小的一些子目标;第二类是分层交错式,这是目标归属关系较为松散的一种形式,在分层交错形式中,虽然第一层子目标之下仍有许多第二层子目标,但第二层的每个子目标并不是仅仅由第一层某一个目标分解而成,也就是说第二层的每个子目标都归属于上一层的许多目标。(4)各目标之间总效用的可替代性关系。有些目标之间在效用上是无法彼此替代的,也就是说一个目标的效用无论多么高,也无法弥补另一目标效用值之低下。各目标之间效用可替代性的大小,也将对选好解有重大影响,所以它是多目标决策方法应当加以考虑的关系。 2. 处理多目标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化多为少原则: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抓住最重要的目标,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尽量大可能减少目标个数。其常用的办法有:(1)留主删次。根据各目标相对重要性大小的顺序和各目标之间是否相互独立,首先删去从属性和重要性不大的目标。例如,当把“增加利润”列为决策目标时,就不必把“降低成本”也同时列为决策目标。因为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从属的子目标。(2)归类合并。把类似的几个目标合并成一个目标。(3)留主降次。把次要目标变为约束条件,按照各目标重要性分清主次,把主要的、本质的列为目标,而把那些次要的、非本质性的目标变为约束条件。(4)综合集成。1将几个目标综合形成一个综合目标。2.突出重点原则。对各个目标重要性的大小,依次进行排队编号,或赋予不同的加权数。在选择方案时,可以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必须达到的目标上,淘汰那些满足不了这些目标的方案,然后再考虑对其他目标进行选择。 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要素有哪些?请分别阐述。 答:1.决策单元和决策者。决策者是有能力改变系统的人:这里的能力指进行这种改变的责任与权利。决策单元的功能是:接受输入信息、产生内部信息、形成系统知识、提供价值判断作决定。2.目标集及其递阶结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达到的状态。为了清楚地阐明目标,可以将目标表示成层次结构,一直细化到可以运算为止。3.属性集和代用属性。属性是对基本目标达到程序的直接度量。目标的属性应满足可理解性(要能充分说明目标的满足程度)和可测性(可用带有一定单位的数值表示)的要求。4.决策形势。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基础是决策形势,它说明决策问题的结构的决策环境。尽管决策形势的性质决定了可选用适当的多目标决策方法,但是并没有有效的指导原则可以用来为特定的决策问题选择适配的决策形势。决策形势的确定与决策问题的性质和决策者的经验、创造力、判断力有关。5.决策规则。对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的依据称为决策规则。决策规则为两类:一类是最优化规则;另一类是满意规则。 4.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的基本步骤有哪三步? 答: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此法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值最大者即为层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选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或总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

度。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宜于具有分层交错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

三步:1.列出总目标、子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层次结构体系。2.在每一层次中,用两两对比法构造出该层次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判断矩阵,求解其特征根和特征向

量,作出一致性检验。3.用加权和办法递阶推算,以求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

5. 从多目标属性决策的属性值矩阵可以看出属性值具有哪几个特点?

答:1.量纲不一致性。这

是由于目标准则的不一致性造成的,在质量准则和价格准则所要求的计量单位是不一致的。由于量纲不一致(也即属性列

向量之间不可比),因而在决策时,是进行计量转

化工作。2.定性定量相混合。在属性矩阵中,有些属性值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的,如价格、费用、时间、速度等,而有些属性值则是定性的、模糊表示的,如质量、舒适性、可靠性等。对于这些模糊描述的属性值,有必要进行模糊量化工作。3.属性导向的不一致性。属性导向的不一致性也即有的属性值一般来说是越大越好,如质量、速度、可求性等,而有的则是越小越好,如价格、时间、费用等。导向的不一致性是由于标准的相互矛盾而

引起的。越大越好的属性称为所谓获益型属性,而越小越好的属性称为所谓损失性属性。一旦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的决策矩阵(属性值矩阵)给出后,就可以按照决策准则进行各个方案的排序了。决策准则也就是如何综合权衡各方案属性进行决策(方案排序)的原则或思想,其具体化后也就成为所谓多目标决策方法。根据决策中信息的获取方式、表达形式的不同,可构成不同的决策准则(或决策方法)。不同的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历处的地位、环境和对风险

的态度等,对不同的决策准则是有所偏爱的。 6. 从信息方面分,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在多目标决策过程中,除了需要各方案的属性值信息外,一般还需要各目标准则之间的关系信息。决策者给出这些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给出和两两比较给出。1.按决策者给出判断信息分类。按决策者给出判断信息的方式可将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给出信息的决策分析方法;另一类则是通过两两比较后给出信息的决策分析方法。2.按给出的信息形式分类。在直接给出信息的方法中,又可根据信息的形式将MADM 分析方法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目标准则之间的关系信息为基数形式,而各方案的属性值信息为基数形式的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析方案,即所谓“双基”型。(2)国际准则之间的关系的信息为序数形式,而各方案的属性值信息为基数形式的MADM 分析方法,即所谓“序-基”型。(3)各目标准则之间的关系信息为基数形式,而各方案的属性值信息为序数形式的MADM 分析方法,即所谓“基—序”型。(4)目标准则之间的关系信息为序数形式,且各方案的属性值信息为序数形式的MADM 分析方法,即所谓“双序”型。3.按信息的不完全性分类。有时,由于决策者对决策问题不太了解,有可能给出不完全的信息。这样,MADM 分析就专门有一大类处理这种不完全信息的方法。 7. 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1.提出问题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由决策者提出问题,同时分析问题是否属于多目标属性决策,若是则开始下一阶段分析。2.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形成阶段。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目标准则;二是给出可能的方案。目标准则的确定应考虑:(1)不要遗漏重要的目标准则;(2)合并或剔除相关性强的目标准则,如在产量、产值和价格三个目标准则中,产值与产量就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量与价格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我们或可以只用产值一个目标准则,或是仅考虑产量、价格两个目标准则;(3)可以形成层次结构的目标准则体系,这主要视问题而定二级、三级、四级或更多层次,但过多则会使问题复杂化。可能方案的给出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多目标属性决策问题,因而应注意发挥有关专家和决策分析者的作用,以便将所有可能的方案者“启发”出来 。3.信息收集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收集的信息包括:由决策者给出的各目标准则间的关系信息和由决策者会同专家或决策分析者给出的各方案在各目标准则下的属性值信息。4.方案排序选优阶段。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MADM 分析方法的应用阶段,也即怎样排序选优。5.方案实施与反馈分析在排序的基础上,决策者就可根据客观条件选出一个或数个方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则可进一步发现问题,开始下一轮的多目标属性决策分析。 8. 多目标属性决策过程具体如何实现? 答:1.准备工作,多属性决策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项。(1)建立决策矩阵,决策矩阵是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依据。(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规范化(即变换后可使数据在任一属性下,性能越优,属性值越大,从而便于比较)非量纲化、归一化。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有线性变换、标准0-1变换、区间变换、向量规范化、统计处理、专家打分等。(3)方案筛选,筛选掉一些性能较差的方案,以减少评价工作量。常用的方法有优选法、满意值法和方法。2.确定权,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也是求解的难点在于目标间的矛盾性和各目标的属性值的不可公用性,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同样需要解决这两个难点。其中,不可公度性可以通过属性矩阵的规范化得到部分解决,但这些规范化方法无法反映目标的重要性。解决各目标之间的矛盾性靠权这一概念来解决。权是目标重要性的度量,即衡量目标重要性的手段。3.求解方法,求解多属性决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权和法,加权求和的方法有一般加权和法、字典序法、层次分析法。(2)加权积法,加权求积的方法。(3)TOPSIS 法,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4)基于估计相对位置的方案排队法。(5)ELECTRE 法,一种建立在级别高于关系上的排序方法。(6)PROMETHEE 法,也是一种建立在级别高于关系上的排序方法。 9. 群决策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1.GDSS 是为群体决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功能的专门设计的信息系统,它可以改变群体决策过程,提高群体决策的增效性,得到一些不用GDSS 不能获得的决策结果,提高决策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的满意程度和置信度。2.决策者可以克服一些消极的心理压力,真实地显示自己的偏好,发表自己的意见。3.利用一些决策模型,集思广益,生成满意的问题求解方案。4.消弱小集体主义和个体对决策结果的影响。5.个体成员可以不受时空的约束进行群决策活动。6.各个体成员之间可以更便捷、更灵活地进行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减少决策的片面性。 10. 对群体决策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请分别进行论述。 答:对群体决策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方法是内容导向型方法,着重于问题的内容,在一定的社会或群体约束、目标寻求最优或满意解;第二类方法是过程导向型,强调群体在群决策过程中是怎么进行决策的,并确信有一种有效的行动过程可以处理这些问题,行为研究是过程导向型方法研究的一部分;第三类方法是信息系统方法,从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远距离通信系统,重点在于处理人们之间的作用和通信。1.内容导向型方法有投票表决法、社会选择函数法、社会福利函数法等。选举和社会选举(选择)理论是最早的一种内容导向型方法。博弈理论方法也是一种内容导向型方法。2.过程导向型方法包括对话过程、组织心理学等过程导向型方法。对话过程代表性的方法有:逐步删除劣方案、对话式可加技术。此方法可看途径是基于效用理论的内容导向型方法的动态版本。过程导向型方法不仅可以从决策过程上体现优化的思想,而且也是为上级指挥员提供人工干预的手段。3.信息系统方法,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分析包括对不同媒介(如电子通信媒介、人的调节)的理解到信息系统技术(如决策支持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信息系统方法主要为群体决策这一行为进行决策的通信平台和决策支持手段。 11. 群决策的裁决模式主要包括哪几种?请分别阐述。 答:群决策的裁决模式主要包括无权力裁决模式、有权力到补裁决模式、有权力冲突裁决模式。1.无权力裁决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决策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可以互相提供信息,互不干涉决策过程,一个人提供的信息对另一个人的决策产生作用。如作战时的政工和后勤,他们需要知道彼此的情况,但无权对对方的具体工作进行干预。2.有权力到补裁决模式,决策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一个决策人拥有有限权力,能对其他决策人的决策进行互补性裁决。3.有权力冲突裁决模式,在实际裁决中,不同决策人的决策往往发生冲突或矛盾,这时权力就成了最后的仲裁者。在这种模式中,决策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一个决策人有

独断的权力,能对其他决

策人的决策进行冲突裁决。

12. 按照个体成员的时空约束,群决策支持系统有哪四种设置?举例说明。 答:1.同时同地,同时同地设置方式是在同一个地点的决策室、个体成员同时进行面对面的会议等群决策活动。2.同时异地,同时异地设置方式允许个体成员在不同的地点,但是在同一时间进行决策活动,如电话会议等。3.异时同地,异时同地设置方式允许个体成员在不同的时间,但是在

同一地点进行决策活动。4.异时异地,异时异地设置方式允许个体成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群决策活动。例如,随时留言,一对一接收其他个体成员对问题求解的答案,电子邮件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

13. 群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分为哪四部分?请分别阐述其功能。

答:系统用户可以分为主持人、突发事件监测部门、决策者以及系统维护部门四部分。1.主持人负责发布决策任务,控制群决策过程,鼓励决策者仔细参考别的专家的意见,朝着达成共识的目标努力。同时,主持人还要对群决策的结果进行评估,发布本阶段的最优决策。当主持人认为已经达成共识时,给系统发出结束信号,通知决策专家本阶段决策已经完成,收集此时的最终方案作为最优决策、备案提交,通知执行机构实施本阶段的最优决策。2.突发事件监测部门负责完成突发事件

信息收集和发布。对系统

的功能要求相对简单,要求相关信息能够清楚完整地表示,界面也应该便于信息的输入,以保证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3.决策者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是系统用户的核心成员,参与的环节较多。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他们根据自身经验、知识库中的知识,以及

GDSS 提供的相似范例决策信息,与系统进行互动,提出各自的备选方案。主持人负责组织、评估这些备选方案,例如合并相似方案、剔除不可行方案等,最后由主持人确定需要下一步进行群体决策的备选方案。4.系统维护部门主要负责GDSS 的更新和维护工作,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具有健壮性并易于维护。 14. 系统数据流图中,按照系统的功能需求,将整个群决策支持过程分为哪几个过程? 答:1.过程,过程是对流入的数据流或状态的处理和响应,也就是处理过程。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也就是数据变换,如分类、汇总、排序和筛选等。每一种处理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等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段计算机程序。2.数据流,数据流表示流入过程或从过程流出的数据,即需要过程对其进行处理的数据。在信息系统中还有一种变化的数据流叫做控

制流,它反映了对过程的

触发,但不包含实际数

据。3.外部实体,外部实

体是指处于系统外部,又

和系统有联系的人和事

物(包括其他信息系统),

代表数据的外部来源和

数据的去处。例如,系统

的用户、与系统有信息输

入和输出关系的部门等。

4.数据存储,数据存储的

内容可以是记录、文件的

集合,也可以是数据库

等。数据存储是对记录、

文件、数据库的逻辑描

述,表示数据临时或长期

保存的容器。系统可以从

数据存储中提取数据进

行处理,也可以把处理过

的数据或从外部实体得

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存

储。物理的数据存储可以

是内存中的,在实际系统

中,以数组、链表、数据

库方式存储的暂时数据,

也可以是存储设备中的

长期保存数据。

15.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库中的知识可

以分为哪三类?请

分别说明。

答:1.应急预案具有很清晰的分级触发条件,明确在发生什么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如果将预案作为范例的一种进行管理的话,很可能因为预案的限制条件比较严格导致范例匹配相似度太低,所以编者认为应该将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分解并用规则的形式存入范例库,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预案来指导决策。2.专家

经验一般是专家经过长

期的积累所获得的处理问题或预测事态发展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可以用“条件——结果”的形式表示,而且比应急预案的知识更加广泛,可以对有效决策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所以也可以作为规则进行表示与管理。3.决策辅助知识包括了范例检索辅助规则、范例修改辅助规则、方案排序辅助规则、范例价值评估规则等。这些知识的获取需要领域专家和系统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用于提高整个推理过程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效果和效率。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说明该博弈是一个合作的正和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的一方越有利。(×) 纳什均衡一定是上策均衡。(×) 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博弈双方能获得的最好结果。(×)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上策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均衡。(×) 因为零和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是竞争性的、对立的,因此零和博弈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是有利的。(×)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和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的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的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的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的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和存在惟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是原博弈的简单重复,重复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的纳什均衡。(√)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的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和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的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的t

测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考试参考答案 1. 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地坐标系是( D )。 A )56年北京坐标系; B )54年北京坐标系; C )80年北京坐标系; D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2. 目前我国使用的高程系是( A )。 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B )1980年国家高程基准; C )1956年黄海高程系; D )1956年渤海高程系。 3. 微倾式普通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有( B )。 A )对中,整平,瞄准,调焦,读数; B )粗平,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C )对中,整平,定向,调焦,读数; D )定向,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4. 已知H A =132.476m ,H B =12 5.068m ,则两点高差h AB =( B ) A )+7.408; B )-7.408;C )+57.544;D )-57.544。 5.A ,B 两点高差h AB =-2.345m ,表明A 点( A )于B 点。 A )高; B )低; C )远; D )近。 6. 水准测量某站读数234.1=a m ,075.2=b m ,该站高差为h AB =( D )。 A )+3.309m ; B )-3.309m ; C )+0.841m ; D )-0.841m 。 7.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分别为 +3.460m ,- 5.477m ,+ 6.742m ,-4.759m,该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为( B )。 A )+34mm ; B )-34mm ; C )+38mm ; D )-38mm 。 8. 普通光学经纬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有( A )。 A )对中,整平,瞄准,调焦,读数; B )粗平,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C )对中,整平,定向,调焦,读数; D )定向,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2020年特种作业人员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证复习题598题LI(含参考答案)

2020年特种作业人员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考证复习题 5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缝焊机不属于熔化焊设备。 正确答案:对 2.在推拉电源闸刀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同时头部需偏斜。 正确答案:对 3.触碰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不会触电。 正确答案:错 4.雨天穿用的胶鞋,在进行熔化焊作业时也可暂作绝缘鞋使用。 正确答案:错 5.薄药皮电弧焊和药芯焊丝氩弧焊是同一种焊接。 正确答案:错 6.内部原子排列的不同导致晶体与非晶体性能的差异。 正确答案:对 7.高温下晶粒粗大的马氏体以一定温度冷却时,很容易形成魏氏组织。 正确答案:错 8.安全电压等级为36V时,照明装置离地高度应不超过2.5m。 正确答案:对 9.移动触电者或将其送往医院途中应暂时中止抢救。

正确答案:错 10.采用心脏复苏法急救时,按压吹气半分钟后,应采用“看、听、试”方法对触电者是否恢复自然呼吸和心跳进行再判断。 正确答案:错 11.在有多台焊机工作场地当水源压力太低或不稳定时,应设置专用冷却水循环系统。 正确答案:对 12.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可减少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正确答案:对 13.安全电压等级为36V时,照明装置离地高度应不超过2.5m。 正确答案:对 14.移动触电者或将其送往医院途中应暂时中止抢救。 正确答案:错 15.直流电流会对人体有伤害,男性平均摆脱电流为76mA。 正确答案:对 16.真空扩散焊和真空钎焊属于同一类焊接。 正确答案:错 17.在一般钢材中,只有高温时存在奥氏体。 正确答案:对 18.干粉灭火器可用于扑救电气设备火灾。 正确答案:对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囚徒困境说明个人得理性选择不一定就是集体得理性选择。(√)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 若一个博弈出现了皆大欢喜得结局,说明该博弈就是一个合作得正与博弈.()博弈中知道越多得一方越有利。( ×) 纳什均衡一定就是上策均衡。(× ) 上策均衡一定就是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中只可能存在一个纳什均衡。 (×) 在一个博弈中博弈方可以有很多个。(√) 在一个博弈中如果存在多个纳什均衡则不存在上策均衡。 (√) 在博弈中纳什均衡就是博弈双方能获得得最好结果。 (× ) 在博弈中如果某博弈方改变策略后得益增加则另一博弈方得益减少. (×)上策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得均衡。(×) 因为零与博弈中博弈方之间关系都就是竞争性得、对立得,因此零与博弈就就是非合作博弈。 (×) 在动态博弈中,因为后行动得博弈方可以先观察对方行为后再选择行为,因此总就是有利得。(×) 在博弈中存在着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所以后行动得人不一定总有利,例如: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企业就可能具有先动优势。 囚徒得困境博弈中两个囚徒之所以会处于困境,无法得到较理想得结果,就是因为两囚徒都不在乎坐牢时间长短本身,只在乎不能比对方坐牢得时间更长。 (×) 纳什均衡即任一博弈方单独改变策略都只能得到更小利益得策略组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与存在惟一得纯战略纳什均衡,作为原博弈构成得有限次重复博弈,共同特点就是重复博弈本质上不过就是原博弈得简单重复,重复博弈得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就就是每次重复采用原博弈得纳什均衡。(√ ) 多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博弈得有限次重复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两阶段都采用原博弈同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轮流采用不同纯战略纳什均衡,或者两次都采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者混合战略与纯战略轮流采用。(√) 如果阶段博弈G={A1, A2,…,An; u1, 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可能(但不必)存在重复博弈G(T)得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其中对于任意得t<T,在t阶段得结局并不就是G得Nash均衡.(√)(或:如果阶段博弈G={A1,A2,…,An; u1,u2,…,un)具有多重Nash均衡,那么该重复博弈G(T)得子博弈完美均衡结局,对于任意得t<T,在t阶段得结局一定就是G得Nash均衡。) 零与博弈得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阶段都不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会一直重复原博弈得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或:零与博弈得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可能发生合作,局中人不一定会一直重复原博弈得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原博弈惟一得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采用原博弈得纯战略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各局中人能实现得最好结果,符合所有局中人得利益,因此,不管就是重复有限次还就是无限次,不会与一次性博弈有区别。(√) 原博弈惟一得纳什均衡本身就是帕雷托效率意义上最佳战略组合,符合各局中人最大利益,但惟一得纳什均衡不就是效率最高得战略组合,存在潜在合作利益得

控制测量复习题以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 坐标系。 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 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轴正 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 圈。 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 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 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 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 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 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 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 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 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 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 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 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P28

最新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Alan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

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 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 轴,向为正,以赤道为y轴向为正。北,东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经度,纬 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一般用h表示。A,B两点之间的 高差记为。高差, h AB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椭球体,6371 8.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首子午面,二面 9.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与所组成的角度。球面法线, 赤道平面 10.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 碎部,步步检核 11.测量学的任务是、和监测。测绘,测设 12.某点的经纬度为123°28', 45°12',该点在高斯6°投影带的带号为,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51,123° 1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向移动

博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 2,4,5,6,7 第一章参考答案 2、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即博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如果设定博弈模型时不专门设定后两个方面,就是隐含假定是完全、完美信息和完全理性的非合作博弈。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实现整个、个体利益共同的最优。简单地说,“囚徒的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引起的。 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类型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厂商之间价格战、恶性的广告竞争,初中、中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等,其实都是“囚徒的困境”博弈的表现形式。 5、首先可根据博弈方的行为逻辑,是否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大类。 其次可以根据博弈方的理性层次,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两大类,有限理性博弈就是进化博弈。 第三是可以根据博弈过程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三大类。 第四是根据博弈问题的信息结构,根据博弈方是否都有关于得益和博弈过程的充分信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几类。 第五是根据得益的特征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第六是根据博弈中博弈方的数量,可将博弈分为单人博弈、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第七是根据博弈方策略的数量,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两类。 9、(a )根据问题的假设,该博弈的得益矩阵和扩展形表示分别如下: 自 然 赚(35%) 亏(65%) 开 我 不开

工程测量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基础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 2.测量工作的实质就是测量(或测设)点位的工作。[ ] 3.测量中的坐标轴方向和象限顺序与数学中的坐标轴方向和象限顺序正好相同。[ ] 4.旋转微倾螺旋可使望远镜连同管水准器作俯仰微量的倾斜,从而使视线精确整平。因此这 种水准仪称为微倾式水准仪。[ ] 5.对于水准支线,应将高程闭合差按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在往测和返测所得的高差值上。 [ ] 6、观测导线右角时,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都是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 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右角。 [ ] 7.1:50000地形图上,求得A点的高程H A=418.3m, B点的高程H B=416.7m,AB两点图上 的长度为15mm,则AB直线的坡度应是-2‰。 [ ] 8.衡量导线的精度应该以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 [ ] 9、地形图上0.1㎜长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 ] 10.圆曲线半径R=1000米,缓和曲线总长L0=100米,直线转向角α=15°20′30″则距ZH 点40米处的缓和曲线半径为2500米。 [ ] 11.绝对高程无负值,相对高程有负值。 [ ] 12.水准测量中,每一站读完后视读数瞄准前视尺时,必须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再 读前视读数。[ ] 13.经纬仪竖轴倾斜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 ] 14.视差现象无法消除。 [ ] 15.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总是相差1800。 [ ] 16.中误差、容许误差、闭合差都是绝对误差。[ ] 17.当对一个观测量进行同精度多次观测后,则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观测量的最或然值。 [ ] 18.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在测量中都可以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 ] 19.导线计算的目的是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并检验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 20.支导线由于没有检核条件,故只能用于图根控制。[ ] 21.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理论上应该等于终点和始点已知坐标之差。 [ ] 22.附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理论上都应该等于零。 [ ] 23.观测导线右角时,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都是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 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右角。[ ] 24.对微倾式水准仪,当水准管气泡符合时,视准轴就处于水平位置。[ ] 25.地形图上1.0㎜长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 26.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指的是制作比例尺时的精确度。[ ] 27.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必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 ]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VC-MFC试题复习题及答案

《VC程序设计》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假定MyClass为一个类,则执行“”MyClass a[3],*p[2];”语句时,自动调用该类构造函数的次数为( B ) A、2 B、3 C、4 D、5 2、对于类中定义的成员,其隐含访问权限为( B ) A、protected B、private C、public D、static 3、一个类的友元函数或友元类能够通过成员操作符访问该类的( B ) A、私有成员 B、所有成员 C、公用成员 D、保护成员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A、构造函数可以重载,析构函数不能重载。 B、构造函数不能重载,析构函数可以重载。 C、构造函数可以重载,析构函数也可以重载。 D、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都不可以重载。 5、下列语句的运行结果为( D ) #include srtuct COMPLEX { int x; int y; } cNum[2]={1,3,2,7}; void main() { cout<< cNum[0].y*cNum[1] x<

测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考试参考答案 1.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地坐标系是( D )。 A)56年北京坐标系; B )54年北京坐标系; C)80 年北京坐标系; D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2.目前我国使用的高程系是(A )。 A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B )1980 年国家高程基准; C)1956 年黄海高程系; D )1956 年渤海高程系。 3.微倾式普通水准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有( B )。 A)对中,整平,瞄准,调焦,读数; B)粗平,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C)对中,整平,定向,调焦,读数; D)定向,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4.已知 H=132.476m,H B=12 5.068m,则两点高差 h AE=( B ) A)+;B )-;C)+;D)-。 ,B两点高差h AE=-2.345m,表明A点(A )于B点。 A)高;B )低;C )远;D )近。 6.水准测量某站读数a 1.234m, b 2.075m该站高差为h AE=(D)。 A)+3.309m;B )-3.309m;C )+0.841m;D )-0.841m。 7.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分别为 +3. 460m , -5. 477m , +6. 742m , -4.759m, 该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为(B )。 A)+34mm;B)-34mm;C)+38mm;D)-38mm。 8.普通光学经纬仪使用的基本操作有( A )。 A)对中,整平,瞄准,调焦,读数; B)粗平,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C)对中,整平,定向,调焦,读数;

D)定向,瞄准,调焦,精平,读数。 9.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变换度盘不同位置。观测n 个测回取平均值,变换水平度盘位置的计算公式是( B ) 。 A) 90°/n;B) 180 ° /n ;C ) 270 °/n ;D ) 360 °/n 。 10.在A点安置J6经纬仪,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BAA个测回,读数依次为:0° 05 ' 48”,62° 01' 24〃,242° 01' 42〃,180° 06' 00〃,该水平角/ BA(= ( C )。 A) 61° 55' 36〃; B ) 61 ° 55' 42〃; C)61° 55' 39〃;D ) 62° 01' 24〃。 11.竖直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可消除( D )。 A) 视准轴误差;B ) 横轴不水平误差; () 对中误差;D ) 竖盘指标差。 12.用DJ6光学经纬仪进行竖直角观测时,P点的盘左读数为81° 47' 24 〃,盘右读数为278° 12' 24〃,则该台经纬仪竖盘指标差为( B )。 A) + 06〃;B ) - 06〃; C ) + 12〃;D ) - 12〃。 13.用经纬仪的望远镜瞄准目标时,发现有视差,则其产生的原因是( D ) 。 A)观测员是近视眼; B )目标的影像模糊; ()外界光线弱;D )目标的影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14.已知 A (1000m, 2000m), B( 1500m 1500m)两点坐标,则直线 AB的坐标方位角a A= ( D )。 A) 45o ;B ) 135o ;() 225o;D) 315o 。 15.已知A( 2000m, 3000m) ,B( 1000m, 2000m)两点坐标,则 A、B 两点间平距D A B=( B )。 A) 1000.000m;B ) 1414.214m;( ) 1732.051m;D ) 2000.000m。 16.已知A点坐标为 X=500m, Y=500m, A至B点的方位角为%AB=125° 30' 00〃, A至B点 的水平距离 D=105.22m,则B点的纵横坐标为( B )。 A)X B=,Y B=; B)X B=,Y B=; ()X B=,Y B=; D)X B=,Y B=。 17.已知A点的高程为238.446m,欲测设B点,使其高程为237.621m。在A, B两点间安 置水准仪,读得立在 A点的标尺读数为1.234m,则测设B点的标尺读数为( C )。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就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1、384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0、417前60、551 5、239 后—前 2 ZD1 2、1212、196后61、9346、621 1、7471、821前52、0086、796 后—前

A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 O 1 左 A0 12 00 B91 45 00右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左 A90 11 48 B181 44 54右 A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工程测量专业考试题及答案(100分)

工程测量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⒈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做到、,使工程测量产品满足、的原则,而制定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答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适用 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测量、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答案:卫星定位导线 ⒊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等。 答案:二、三、四、五 ⒋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应选在、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通视方向,点位应选在倾角为的视野开阔的地方。 答案:土质坚实稳固可靠加密和扩展一个 15° ⒌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当观测方向不多于时可不归零。 答案:方向观测法 3个 6.等高线有、、三种 答案: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7.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1/2ct中,c表示。 答案:光速 8.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求得两点高差,并通过其中一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答案:水平视线 9.水准仪有DS0.5、DSl、DS3等多种型号,其下标数字0.5、1、3等代表水准仪的精度,为水准测量每公里往返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值,单位为。答案:毫米 10.全站仪的是的简称,它是由、、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答案: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数据处理系统 11.水准仪由、和三部分构成。 答案: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12.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与两项工作。 答案:对中整平 13.角度测量分和。 答案: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14.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答案: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15.导线测量包括、和三种导线布置形式。 答案: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 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八年级上科学作业本复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机械运动和力 复习题 1.D 2.C 3.C 4.C 5.B 6.B 7.A 8.D 9.C 10.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 11.物体对物体 牛 测力计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12.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3.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运动状态 形变15.5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得多 16.略17.正确 1.5 18.例:问题:赛艇比赛中,运动员向后划水,赛艇为什么前进?解答:由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桨对水施加后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水对它的向前的反作用力19.3.84×108 m 20.(1)75min 48min (2)这位乘客应选择乘快客 第2章 运动过程的分析 复习题 1.C 2.A 3.B 4.B 5.C 6.B 7.C 8.D 9.运动状态不变 无关 有关 10.汽车具有惯性 阻力11.重力 支持力 地球 地面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一直线上 12.互相作用 外力 起动 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13.具有惯性 重力 改变14.49 不变 不变 15.(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3)球具有惯性(4)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16.等于17.(1)滚动 车的惯性 (2)0.6~0.7s (3)汽车行驶的速度18.(1)木块与木板 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2)甲 乙 丙 丁(3)不一定19.略 第3章 压力 压强 复习题 1.C 2.A 3.(1)B (2)A 4.C 5.C 6.A 7.A 8.D 9.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S F P = 帕斯卡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10. 4105.2? 11.增大 相等 密度 密度 12.760 51001.1?13.受到大气压的作用14.大气压 15.大气压 16.大于 小于 小于17.减小水面气压 加强减小 压强增大18. 4101.3?Pa 19.加快两纸片间空气的流速 两纸片相互靠近或远离 20.相同 压强计金属盒(探头)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 压强计金属盒(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较小 21.p=100+0.4t 22. 4105.2? Pa, 4105.12? Pa 23.(1)3528N(2) 23.108.9m -? 24. 610 N 25.1000Pa 第4章 浮力 复习题 1.C 2.B 3.D 4.C 5.A 6.A 7. 31m 酒精的质量是kg 310 8.0? 0.8 80 125 8.食盐 600 9.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下沉 物体受到的浮力 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10.上浮 不变 11.(1)0.5(2)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她的体积成正比(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或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12.80.4 1.2 1000 1.2 13.(1)①2 ②减小 ③不变 排开水的体积 深度(2)①0.75 ②5105.7-? 5105.7-? ③0.2 ④3107.2?14.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 马铃薯密度增大,大于盐水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15.426km 16.(1)正确(2)因为通过计算克制,100g 金属块A 、B 的体积分别为12.09mL 和12.21mL ,而使用的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mL ,由于实验差等原因,实际上很难通过比较它们的体积来比较密度大小,所以无法鉴别A 、B 两个金属块

《工程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245) 一单选题 1.若A、B两点的坐标增量ΔX AB=0,ΔY AB<0,则直线AB的方位角αAB=( D )。 A、0° B、90° C、180° D、27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等高线平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B、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小 C、等高距越大,表示坡度越小 D、等高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 3.按5倍等高距的整数倍绘出的等高线称为( A )。 A、计曲线 B、间曲线 C、首曲线 D、助曲线 4.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则( D )。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5.高斯分带投影,在Y坐标上加500km,目的是( D )。 A、限制纬线长度变形 B、限制经线长度变形 C、限制经纬线角度变形 D、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 6.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C )。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D、0 7.全站仪的测距精度常用±(A+B×D)表示,其中B是( B )。 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 C、照准误差 D、测距 8.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前尺B的读数为b=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 A、13.688m B、16.312 m C、16.401m D、17.713 m 9.若全站仪盘左状态望远镜水平时的读数为90°,望远镜升高时读数L减小,则该全站仪盘左时竖直角的计算公式为( B )。 A、δ=L-90° B、δ=90°- L C、δ=R-270° D、δ=270°-R 10.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α AB为100°, 连接角、转折角如图所示,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αCD 为( C )。 A、240° B、120° C、320° D、80° 11.对一个量观测N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则N个观测值的改正数中,既有正改正数,也有负改正数,这是误差的( C )特性的体现。 A、有界性 B、大小性 C、对称性 D、抵偿性 12.在利用全站仪进行点与点间的平距、高差测量过程中,所立全站仪的高低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 C )。 A、对平距无影响、对高差有影响 B、对平距有影响、对高差无影响 C、对平距无影响、对高差无影响 D、对平距有影响、对高差有影响 13.高差是地面两点沿( B )到大地水准面距离之差值。 A、切线方向 B、铅垂方向 C、法方向 D、地心方向 14.下列三角高程测量的各项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垂直角 B、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 C、距离测量 D、仪高量取 15.中国的地形图系列中,不存在下列( B )的比例尺。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28分) 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源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经典例子就是“柠檬市场”——二手车市场,它使得市场资源逐渐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最后形成劣货驱逐良货的局面,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向选择”。 2、策略互动:所谓策略互动,就是参与人之间的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用策略性思维来分析问题,从中找出合理策略,实现目标最优。 3、纳什均衡:对于博弈方而言,互为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纳什均衡。 4、信号发送:是指信息优势方不断发出信息的行为,就叫信号发送。 5、博弈论: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合理策略)的问题。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博弈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博弈的基本要素有:参与人、策略、行动顺序、信息、收益等五个要素。博弈的基本特点则是需尽可能考虑到博弈对方的决策选择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并从中选择出对自身最有利的方案决策,从而达到收益和效用最大化。 2、什么是性别战博弈?请求出其中的纳什均衡? 答:性别战博弈是不可调和的博弈,双方只有一方选择满足另外一方的要求才能达成均衡,也就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故性别战博弈的纳什均衡会有两种情况,分别是:男生陪女生看电影以及女生陪男生看足球的两种选择。 3、猎鹿博弈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反应的基本思想是需要沟通和互相协调,因为只有合作才能猎到所需猎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