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结题报告-翠园中学课题组

《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结题报告-翠园中学课题组

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结题报告

翠园中学课题组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课题是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研究五年来,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区教研中心领导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著名品牌,为我校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课题方案,现已顺利完成各项研究工作,达到了课题的研究目标。现将本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与我们相临的日本也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十分必需。”

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立刻受到了广泛关注。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

2000年1月31日,我国为了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重要内容列入高中课程,并明确规定每周必修3课时,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10个省市的普通高中试行,同时初中和小学亦展开试点。

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试行)》,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研究性学习成为了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研究性学习刚刚提出不久,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还远远不够,加上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背景、意蕴、目标、实施等问题缺乏较深入的了解,

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我们的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展开的。

我校自2001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同时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实验”(被推举为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基地)。我们试图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实施方法,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样板。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研究”一词的解释是: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②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显然,前一种意思更符合我们所要表述的意义。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研究”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书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在国内,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是:“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①《课程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冯新瑞认为:从广义上来理解,“研究性学习”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②

同样,国内较早从事“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霍益萍教授也把“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定义为“广义”的研究性学习,并主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实为

一种课程: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③

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修改稿中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我们认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修改稿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最契合我们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它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书本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研究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相应转变。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使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步得到摒弃。

因此,我们所论述的“研究性学习”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修改稿中的定义为蓝本,将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示范实施”定义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示范实施”或“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示范实施”。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们就是要研究如何具体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现状

研究性学习不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独创,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早都有类似的课程。

1、英国的“实验与探究”

在英国中小学理科教育中,已把实验与探究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与途径。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理科教学大纲中,在“实验与探究”方面,从设计实验程序(Planning Experimenta l procedure )、

获得证据(Obtaining evidence)、分析证据及得出结论(Analysing evidenceand dr awing conclusions)、评价证据(Evaluating evidence)四个技能领域规定了学生在每一年级应当被教授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科学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它强调的是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而不是简单地读和听,并且采用调查研究、分组讨论、戏剧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

2、美国的“探究学习”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高中生要求他们阐明问题、方法、对照组、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实验的误差,要求他们对指导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和说明。

3、法国的TPE课程

TPE课程即是“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课程。1999年12月法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关于1999-2000学年在高中二年级开展‘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实验的通知》,正式拉开高中实施TPE课程的序幕。TPE课程从高二开始,一个课题的研究持续两年(高二主要做选题和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和资料研究工作,高三做研究工作),它规定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占学年总课时的10%。学生2—3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强调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日本的“综合课程”

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一书中指出:“在这方面,日本强调‘综合学习时间’,为高中生的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提供保障。

5、国内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

我国台湾即将推行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出的新课程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为总目标.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的一些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引导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各种实践探索,搞得轰轰烈烈。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上海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通过学生自己设立研究课题和开展课程研究的实践过程,全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五大板块(思维科学、创造学初步、信息论初步、人文和科技知识、科研方法初步),要求学生用4课时的时间,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并用10周的时间,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

还有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针对传统教学中种种弊病,提倡高中学生的跨学科研究活动,按层次普及科学知识(力求与时代发展的热点接轨,把科学的最新成就引进课堂)、科学方法(微观的设计法和分析法、中观的创造技法和宏观的系统方法)和科学精神(强调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相结合),既重视认知领域也重视情感领域。由教师组织活动,进行辅导,每个活动项目必须以学生实践为结束。不但要使学生看到活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

上海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针对目前高中教育中单一、封闭、被动的弊端,强调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多元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特点。每学期全年级设立统一的范围宽广的主题,学生在此主题下自定自己的小课题,然后以自由组合、自行研究的方式进行。把这种课程作为必修课,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系列。每周2课时,连续两年,要求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参加,全过程参与。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研究型课程”,以“选择教育、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为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校的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使学生基本能够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学习。把它列为必修课,每周2.3课时,要求高一、高二、高三同学全员参加,并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

另外,还有浙江杭州第二中学的“创新实验班”:杭二中是浙江省的一所窗口学校,在99年7月,该校被定为创新教育试点学校,开设创新教育实验班,其宗

旨是开发学生潜能,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的课程包括知识类、技能类与综合活动三类;教学过程采用“自学探究——质疑讨论——总结深化——应用发展——评价矫正”的教学流程,以“单元自学、问题讨论、实验设计、专题讲座”为特色形成研究性学习模式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每学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周之内从课题的提出到结题都要全部完成,并且要围绕问题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作为一种课程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其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项目或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转变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学习国内外优秀做法的基础上,探讨在新的课改形式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为其他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样板,这也正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思想早在《论语》一书中就可看到。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倡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倡导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在中国使用了近两千年的一本数学教材,整本书的编撰以问题中心。书中246个问题,按照“问题——解法——原理”的程序,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进行教学,解决问题。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源流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他倡导对话式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揭露对方认识中的问题,其中没有强迫、灌输,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个不断探索的主动参与的过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形式上与当今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类似的。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指出“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

而是由他自己去发现这些学问”。当发现教学开展时,建议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基础上,再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所倡导的“要求人们不读死书,追求真实的和有用的知识,鼓励学生从生活和实践中探索事物的规律”,与当今研究性学习的从自然、社会和,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内涵是一致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工业化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新教育运动”在欧美各国广泛开展。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继承了卢梭发现教学的思想,将其发展为“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探究教学的方法。自此研究性学习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杜威主张学校与社会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提出了教育过程五段论的观点,认为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暗示)一一在情景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问题)-——占有资料,进行观察,应对问题(假设)——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理)——通过应用来检验想法,发现这些想法是否有效(验证)。这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非常相似。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布鲁纳吸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想,提出了发现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发现与科学家发现之间性质是相同,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强调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

以上所述的教育理论,为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发现,重视学习能动性,重视积累感悟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实施原则,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具体包括: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学的内容选定;

(2)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4)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科学管理及相关制度建设。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率先实施的基础上,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和科学管理制度,积累的经验,为其他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借鉴和样板。

(2)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广东省教育厅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我校较早介入全省这项课程的准备工作。2001年上半年,我校课题负责人刘人云副校长参加了省厅、省教研室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方法指导》两本教材的编写会议,刘人云副校长执笔的《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立项提示》得到了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收入这两本书中,作为示范,为全省高中师生使用。刘人云副校长还于2001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全省“研究性学习”课程研讨会上为全省近千名教师作示范介绍。

为了严格执行《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领导组和学科组,每周召开一次领导组和学科组工作会议,交流情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采取对策,布置工作,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及实验的顺利进行。

2、课题的实施阶段

2001.9月—2002.7 月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全面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果,召开深圳市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出版专集。

2001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面落实我们制订的《实施方案》,在高一年级各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三节,各班在一个学期内成立一批研究小组,各小

组均要完成一个研究课题。2002年我校出版的两期《翠园教科研》都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其中一期为研究性学习专集。

由于我校的实验在市内外首开先河并顺利推进,2002年元月8日在我校召开了深圳市“研究性学习”课程翠园中学研讨会和学生成果展览,省、市、区教研室和区教育局领导和全市70多所学校的代表前来参加,后又有一些全国、省、市会议代表前来参观,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2.8月—2003.7 月巩固发展已取得的成果,形成稳定的制度。进行全面总结,出版专著。2002年8月,由我校编印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全景》一书由北京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达28万字,收集了学校的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管理条例、科研文章和学生的研究报告等,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百科全书”,涵盖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首次具体地阐明了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得到了领导、专家、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2003、9月—2006、7月扩展已取得的成果,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推广到高二年级,将其学习方式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课堂,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从2003年秋季开始,我校在前期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础上,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结合,在高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2003年12月在我校召开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现场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委员会主办),全国90多所学校的代表前来观摩我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好评如潮。

2004年,广东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成为必修课程,归于综合实践课。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

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个学分。”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进入新阶段。

3、课题的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经过五年的时间,在有关专家指导和全体科研成员的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课题目标。我们以前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为基础,分析、归纳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整体实施办法,要求每位参加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的探索,积极做好实施过程中的材料积累(计划、体会、论文、阶段总结、活动方案等),认真总结。我们按要求统一整理了课题研究的过

程性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适时地采取了其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办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总体思路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主角,以问题(课题)为中心,以开放为形式,以探索为过程,以实践为依托,以发展为评价。

1、以学生为主角。

学习方式,一般可分为接受式、体验式和研究式三种。传统的学科教学基本上是接受式,教师唱主角,以灌输为主,学生当听众,被动地接受。研究性学习

却与之相反。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确定到进行

研究到结题展示到成果评价,基本上都是学生唱主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性和创造性充分地真实地得到了发挥,他们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地真实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校多学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他们的《研究周记》中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方式赞不绝口,感到了强烈的吸

引和成功的喜悦。在《深圳教育报》(2002年11月30日)上发表的长篇通讯《让学生亲口告诉你……》中有详细介绍。请看其中高一(1)班学生张科迪写的一篇“研究周记”:

如今学校为什么又要拿出一个珍贵的下午来搞研究性学习呢?是因为学校领导并不急功近利,有发展眼光,说近了,高考的趋势是向这方面靠;说远了,则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年树林,百年树木,今天浪费一个下午,正是为了明天在社会上占领一席之地!这也应了一句话,当今社会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

纵观当今社会,多少人丢掉了“铁饭碗”?又有多少人紧紧握住了“金饭碗”,这是知识造就的,但这更是能力造就的,即使你才高八斗,但没有创造能力,没有发散思维,最终无济于事;世界上有学不尽的知识,不在乎你学了多少,而是看重你会用学多少!正所谓学以致用。

不要以为大学几年得来一纸文凭仅是敲门砖,今天的学习决不是为了明天的荒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可使知识无所不能!

感谢学校如此深明大义之举!

2、以问题(课题)为中心。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与研究问题(专题或课题)。专题或课题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自然问题或科学问题、人文问题甚至于人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应与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拓宽、深化、更新与升华。这些问题可以是某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也可以是学术问题;可以是不同问题,也可以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可以是能做出结论的问题,也可以是暂时不能做出结论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学生所学习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可以是指导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或介绍某些背景材料或创设一种情境而引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和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既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不管通过什么方法,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3、以开放为形式。

“开放”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上,同样体现在教学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上。在学习方式上,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教师(指导者)的角色也呈现开放式,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校外的家长、亲友、专业人士等。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学习钻研。学生可以有多种学习手段(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辩论等),可以有广泛的交流对象和信息来源渠道。

4、以探索为过程。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到研究成果的表达,也就是从选题、成组、开题、研究、结题直至交流、展示、评价,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去完成,老师仅起一般性的指导或点拨作用。而且,在学生做第一个课题的时候,教师的指导较多一些,往后学生再做第二、第三、第四个课题时,教师的指导相应减少。下面请看《深圳商报》2004年10月13日的一篇报道摘录,题目为《中学生做大学生课题》,从中可见学生的探究过程。

[本站讯] (深圳商报记者梁兴超黄青山)中学生做起大学生课题,不仅立意新颖而且部分作品还被教育部门选为辅助教材。记者昨天下午在罗湖翠园中学采访时了解到,该校学生做了800多个研究课题,有1/3被选为优秀课题,15个课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8篇在全国获奖。

做课题是学生必修课程

为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校规定指导学生课题将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按照正常教学课程的1.5倍计算。学生的成绩计入成绩单,被评为优秀论文还将计入学生档案。不少学生反映,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高二年级13班的成绩原来在年级中处于垫底,开展课题研究以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做的课题《钓鱼岛主权风波的警视》、《深圳大鹏遗址的建设与保护》等被评为优秀课题,而且全班的学习成绩也进入全年级的中上等。

负责课题组织工作的翠园中学副校长刘人云表示,近年来,学校共有800多个研究课题全部制作成电脑软件并公开展示,举行了90多次学生研究课题交流展示会。学生做课题共查阅各种书刊资料近5000种,积累资料约5000万字,进行社会调查约900次,写成研究报告800多篇。

学生课题让人刮目相看

记者采访时发现,中学生所做的《深南大道光污染的调查与对策》、《深圳文化旅游设计》等题目以小见大,让人刮目相看。

高二年级1班林伟强小组为完成《深圳文化旅游设计》研究报告,深入到旅游者中去调查,在被抽样的100名中学生中,80%以上去过最多的景点是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野生动物园,而见证深圳历史的重要文化景点南头古城、大万世居、龙田世居等,却鲜有人去过。经过一学期研究,他们为中学生提出新的深圳游线路。

高二年级2班林曼超小组发现,中国生产的电池产品占全世界1/4,年消耗量70亿只,废电池中的重金属和酸碱严重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反复进行了“废旧电池的回收”实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方式。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肯定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将他们的论文收录到《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一书中。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中学生们的课题研究,从专业的角度看可能还不成熟,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5、以实践为依托。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前划归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说明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质特征之一。从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人类生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访问咨询、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科学实验等,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获得亲身探索研究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严谨求实、团结进取、关注现实、责任感强的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

为了充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性,我们要求学生的每份课题研究报告

都必须有一份关于该课题内容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等均由学生

自定,调查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必须写进课题研究报告,作为观点的主要论据之

一。下面任意摘取一份课题研究报告——高一(12)班5小组《深圳市深南大道光

污染的调查及对策》中的调查报告:

我们对行人和司机进行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光污染的调查,希望您能抽空完成下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有赖您的

支持。我们将十分感谢您的回复。请您回答下列问题:

1. 听说过光污染吗?

(A )听说过 (B )完全没听说过 (C )似乎听说过

2、 您认为光是污染吗?

(A )认为 (B )不认为 (C )不知道

3、 您开车吗?

(A )经常开 (B )不经常开 (C )没开 (选A 请转下题) (选B ,C 请转第6题)

4、 您觉得在开车时迎面的车的前车灯是否刺眼?

(A )觉得很刺眼 (B )有点刺眼 (C )没感觉

5、 您是否觉得这很危险?

(A )觉得 (B )不觉得

6、 您认为白灼灯光对您的眼睛有危害吗?

(A )是 (B )否 (C )不知道

7、 认为城市泛光照明有无危害?

(A )有 (B )无 (C )无所谓

8、 您认为城市是不是越亮越好?

(A )是 (B )不是 (C )不知道

9、 您如果呆在长期灯光照明的地方是否觉得有不适?

(A )是 (B )否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

10、重视您生活的光照环境吗?

(A )重视 (B )不重视 (C )没想过

11、如果您有近视您认为这与光照有关吗?

(A )是的 (B )不是 (C )没想过

? 调查表统计数值表:

20.00%30.00%40.00%

50.00%

60.00%

其他数值:67.29%人认为车灯刺眼;多数人认为睡眠时开灯身体有不适;70%以上的人认为近视与光污染无关;50%以上的人没想过身边的光照环境。

6、以发展为评价

就是采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主要是: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从繁到简的过程,原来不仅有中期评估,还有期末评估。现在因课程推行比较顺利,只设了期末评估,主要包括小组互评、班级及年级交流展示、学生资料(开题报告、研究周记和研究报告)上交、学生自评、教师评分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主题范围

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开放性特点,其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我们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大致涉及四个方面,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是与学生生活的社区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探究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等。如《深圳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利用》等。

2、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社会的经济问题、社会政治;还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个人、群体与制度的探究等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与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直接相关。如《钓鱼岛主权风波的警视》、《深南大道光污染

的调查与对策》、《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遗址申报》等。

3、人与自我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生活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使他们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可围绕下列问题来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如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服饰与审美问题研究等。如《学生追星情况调查》《中学生假日消费情况调查》等。

4、人与文化关系领域。围绕学生各门学科性课程的学习,开展有关文化现象或文化问题的探讨。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博大精深,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可以涉及信仰、建筑艺术,也可以涉及音乐、舞蹈、绘画等。如《深圳历史文化旅游设计》、《深圳大鹏遗址的建设与保护》、《广东民间艺术的柳暗花明》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课时安排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固定为每周五下午的3节课,以每学期18周次计,共约54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每节课,我们基本做到三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指导老师落实。

2、前期准备与辅导

1—6节:由校长作动员报告,学习教育部颁布的课程纲要,学习省编教材《方法指导》,指导教师辅导讲座等。在研究性学习开始的第一周,我们一般安排主管研究性学习的校长先为学生做动员报告,讲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的意义和要求。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第二周一般由专职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省编教材《方法指导》,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7—15节:学习立项知识,分小组确定研究对象,写出开题报告、各班举行开题报告展示会等。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与研究问题(专题或课题)。专题或课题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自然问题或科学问题、人文问题甚至于人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应与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有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拓宽、深化、

更新与升华。这些问题可以是某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可以是不

同问题,也可以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选题立项时,会鼓励学生尽量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从自然的、社会的和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既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不管通过什么方法,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这一点。每次开题前,尽管指导教师到堂进行了选题指导,但选择与决定权仍在学生手上。

下面是我们抽取的一张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立项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

选题时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200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班研究小组立项总表

4、开展研究

16—30节:各组独立研究,教师跟踪组织指导。在集中的周五下午三节课时间,首先由专职教师到班组织。各课题小组由组长负责课前讨论研究确定本次活动的内容、地点,小组长向专职教师汇报,专职教师拿出指导意见。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的时空是开放的。有时在教室进行,有时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等处进行,有时还要到校外的有关单位、企业、街道、景观等处进行。这些,

都需要学校做到安排,各部门协调。如我们规定星期五下午学校图书馆、电脑室、电子阅览室等均向高一学生开放,有时星期六也向他们开放。又如学生搞社会调查,学校一律开出介绍信,学校教师并主动帮助学生联系;如有必要,专职教师要全程跟随,以保证学生的外出安全。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学生一般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学习钻研。学生可以有多种学习研究手段(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辩论等),可以有广泛的交流对象和信息来源渠道。

在起先的实践中,我们一旦发现哪些班级或教师做法比较好,对大家有启发作用,即立刻组织示范。这样做,既帮助了大家,又鼓励了先进。如学生刚开始写《研究周记》,不知如何写。而高一(1)班学生普遍写得比较好,我们就立刻印刷了该班学生写的四篇文章,发给高一全体学生,学生受到启发,写出来的文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中期评估与成果交流

31—36节:班级、年级中期汇报、交流、展示初步成果,并进行评价班级、小组和个人总结。在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我们通过专职教师老师的开会讨论,了解各班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确定统一的中期汇报时间。然后各班进行初步成果交流、展示,并由专职教师推荐出各班优秀的作品。学校根据各班推荐的情况,进行中期表彰。如2002年第一学期,高一(8)班学生中期研究报告完成得早,而且制作了课件,我们就结合中期评估,让该班四个研究小组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向全年级学生展示,使学生心中有了“底”。对下一步的研究起到引领作用。

37—44节: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继续分组独立研究,教师跟踪组织指导。

6、评价、展示与总结

45—54节:期末班级、年级交流,展示,评价,举行全年级期末成果展示会,班级、小组和个人总结。学校做工作总结。专职教师每人写论文一篇。

期末年级成果展示,学生展示的成果不仅仅是研究报告,而且还包括他们的开题方案、《研究周记》、总结和有关实物。这些材料反映了他们研究的主要过程和体会,而这恰恰也是研究性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内容。我们在对学生及小组的课题研究评价,也是既重成果,又重过程。我们的展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班级展示,各个研究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到全班同学的面前,老师和

全班同学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评定打分。第二阶段是将一个年级分成两部分先展示,然后再从中挑选最好的小组向全年级展示,既保证了质量,又使其它众多小组改进自己的成果,起到了展示推进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到研究成果的表达,也就是从选题、成组、开题、研究、结题直至交流、展示、评价,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去完成,老师仅起一般性的指导或点拨作用。而且,在学生做第一个课题的时候,教师的指导较多一些,往后学生再做第二、第三、第四个课题时,教师的指导相应减少。

在整个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许多新问题,我们便利用每周一次的学科组会议及时研讨,并订出新的管理办法,及时加以解决,决不回避问题和逃避现实。如学生普遍提出开题报告不好写,我们便马上组织电视讲座,由一位指导教师专门来讲写法。又如结题时的研究报告写得五花八门,我们又马上统一研究报告的写法提纲,每位学生一份,并由专职教师在班上讲解。又如期中评价,期末评价等问题,都是在实践中产生,我们一旦觉察后,立即研究加以解决。

对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创新做法,我们都及时地一一提出表扬与推广。还有,我们在《翠园教科研》杂志第一期上刊登了部分学生的开题报告和周记,第二期为研究性学习专辑,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如此等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平台

为了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校制作了“研究性学习”专项网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成为罗湖教育网的热点网站:栏目设置见以下截取:

影学科结合

翠园模式

新课程案例:深圳市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

(518)

《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施全景》目录(332)修改稿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认识与实践总

(1097)

校本课程(723)

先行一步示范全省(512)

翠园模式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的比较

学期)

奥林匹克的昨天、

学期)

恐怖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53791)

历史影视剧的真实性与娱

您对本站的评价

非常好

比较好

比较差

投票

新课程案例:深圳市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示范实

(398)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2024)

期末评价方案(688)

领导组名单(507)

翠园中学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方

案(2005-03-25)(1091)

翠园模式

《研究性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上传资料操作要

点(464)

研究性学习获奖统计((217)

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五次大型报告展示会简

介(232)

中学生做大学生课题(259)

研究性学习市课题申请评审书(703)

高一(

广东民间艺术的柳暗花明

(35906)

深圳交通

历史影视剧的真实性与娱

高一(2)班第9小组(32913)

在“研究性学习”专项网站上,我们设置的主要栏目及功能是:

1、翠园模式——研究性学习实践经验总结。我们在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和总结课程开展的经验,寻找有效的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探寻提高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方式。在活动中不断提炼思想,撰写论文、总结,并将这些内容及时上传到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专项网页上,为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获得具有理性认识指导的教学经验,使我们的课题实践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同时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2、翠园模式——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介绍。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研究性学习期末评价方案”等毫无保留的都放在了网上,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了解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二是为了使大家共同探究,取长补短,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更科学合理,更具有示范意义。

3、翠园模式——学生研究性学习精品课件展示。每学期我们都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期末评选出的优秀课件挂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专项网站上,在这一栏目中,我们曾经展示了一百多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精品课件,一是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激励表彰,二是为下学期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参考,同时也起到推广宣传的作用。

(五)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

作为一门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又时常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课程,如何实施和管理?在开始实施的第一学年里,学校成立了以衷敬高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小组,包括分管此工作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教科处主任,高一年级长和专职教师。

课程领导小组下设“研究性学习”学科组,其功能是直接指挥第一线教学,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科处主任和专职教师及指导教师组成。学科组每周开会一次,雷打不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将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及时地研讨并做出对策,否则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进行。

学科组由专职教师和指导教师两部分组成。如我们在2001——2002学年的第一学期全校共有指导教师69人,其中44人为校内各科教师,25人为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全年级共有学生研究小组138个,每个小组均有数名指导教师。也有些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兼任。

由于2004年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课程观念在我校已深入人心,现在我们专设了校课程委员会课和“综合实践”学科组,专职教师和指导教师亦合二为一。

由于组织到位,层层落实,上下左右各方面联动协作,还有高一年级组、班主任们的密切配合,使得课程的进展比较顺利。

(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办法及制度

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先后制定了十多种管理办法和制度。主要涉及:

①学生平时作业——我们编印了学生《研究周记及用表》,供学生日常使用。平时的研究活动都记录在案。

②教师平时备课——每位专职教师有一本《指导笔记》,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问题记录下来。

③每班研究性学习开题后列一项班级立项总表,表上有小组开题名称,小组长、指导教师通讯录等。

④课题大组固定一月一次例会制度,确定工作开展的要点,会议记录成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