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

201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本章知识重点】(9点)

—※社会政策的特点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社会政策的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一、政策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狭义理解: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例如“按政策办事”和“严格执行政策”等。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中通常取其狭义。

广义理解:除了包含规则体系外,还包含政府和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例如文献中提到的“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等。

所以政策的定义是:国家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规则体系和具体行动的总和。

2、特点:

(1)有组织的活动

(2)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3)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是制定修改和实施的结合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

1、基本含义: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基本特点:

公共性:面向公众,其主体、对象、目标和过程公共性;

权威性:由立法和行政机构制定;

价值性:价值优先但受社会群体利益和社会舆论影响。

3、主要领域:经济、社会、环境、国防和外交等

三、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2、特点

(1)具有社会性的目标

(2)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

(3)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4)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5)坚持福利性原则

(6)具有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的政策体系

(考生应该结合教材第一章其他内容对上述特点进行掌握。另外,在把握此知识点时经常回忆社会工作自身

的价值理念,通过对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关系的思考而达到更深理解)

四、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一)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1)人的需要的特点

社会性:由社会提供、有社会方面的需求、通过社会途径满足;

层次性:有生存、安全、享受、交往等由低向高的层次;

发展性:人的每个年龄阶段、人的同一阶段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都是发展的;

多样性:内容多样和实现方式多样。

(2)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内容

民生需要的特点:人民的基本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界定民生水平、保障民生市政府的责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满足民生。

民生问题的内容:衣食住行、就业需要、健康需要、教育发展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社会环境友好需要、其他需要。

(3)社会政策在满足民生中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提供服务满足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项目重点满足贫困弱势群体需要、实施再分配减弱市场导致的差距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队伍建设构建民生保障体系。2、保护人权

(1)人权的概念

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人的各种基本权利的总和。

(2)保护公民经济与社会权利的行动

劳动者工作、基本生活水准、获得社会保障、健康权、受教育权

3、维护社会公平

首先是国家干预力求地区个人眼前利益得到兼顾;

其次是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平等;

再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他们发展

4、解决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定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特点

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有自身的规律;

主观性:是否是问题,不仅取决于现象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其的关注和评价;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社会问题的认证;

社会性: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以及后果责任都与社会有关;

过程性:有历史性;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过程。

(3)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不平等与贫困;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犯罪和其他越轨行为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的问题;其他问题。

(4)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首先: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其次: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再次:通过公民的参与保证公平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社会政策采取立法的方式更具权威严肃和强制性;

最后:通过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二)功能

1、经济功能

(1)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2)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3)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

2、社会功能

(1)收入再分配功能

(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

(3)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

3、政治功能

(1)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

(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社会政策5个基本目标,每个目标都涉及一些核心概念及内容,必须精读教材,掌握每个大知识点所包含的各种小知识点。特别注意,如“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内涵必须理解;要掌握与社会政策相关的公民权利的内容,包括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等;要结合现实案例去深刻领会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及主要的社会问题。还应该掌握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社会整体需要以及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这将让考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需要社会政策。因此,理解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的关系是本章考查重点,也有可能以此为角度来出题)

五、社会政策的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1)公平与效率并非矛盾,可以兼顾,以公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可行;

(2)社会公平是社会政策制定的基础

(3)应该强调效率,以便满足更多人需要;

(4)通过合理的机制使公平效率结合,实现共赢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社会政策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

(1)着眼于人民的基本需要的满足;

(2)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

(3)着眼于帮助人抵御各种经济社会风险

(4)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均等化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2)不是满足所有需要,而是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3)应惠及所有成员,并使之获取大致水平相等的公共服务

(4)应多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

4、社会保护

(1)社会关照:指弱势群体

(2)社会补偿:指受损群体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1)政府在社会政策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基本责任;

(2)调动民间组织的参与,共同负起责任

(3)政府与民间组织应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特别注意,这几个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特点,出题可能性大,要重点掌握)

六、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

1、资金的筹措方式:财政开支是社会政策资金最重要来源。筹措方式受社会服务需求和政府现有财力影响。

2、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

(1)政府直营社会服务机构

(2)民间组织提供社会服务,政府资金支持

(3)政府向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福利补贴

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

(1)福利性模式:完全由政府付费,受益者无需付费而取得服务。受益者易产生依赖而使福利开支膨胀(2)准市场模式:受益者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负一定的费用,其好处有:约束不合理的福利需要、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和促进服务机构间的良性竞争。

第二节我国社会工作法规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1、法规的含义: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行政机关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管理社会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

(1)正式的法律

(2)国务院行政法规

(3)地方法规

(4)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特点:规范性、强制性

3、法规与政策的关系

(1)广义上的关系

法规是政策的规则体系。政策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确认和体现,并在相关的法规范围内运行。政策行动必须同挂法规来明确各有关方的责任,政策的决策实施和修改都要按照一定的法规办理。

(2)狭义上的关系

属于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法规是指立法机构制定而政策是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

(3)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水平

社工法规体系发展会经常滞后,所以社工应该依法办事、及时提出修改法规意见,灵活处理相关事务。

4、社会工作法规政策的特点

一类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部门和社工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是:社工实践案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

1、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2、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

3、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4、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方面的法规与政策

5、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6、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7、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8、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9、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1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2、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还包括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包括法规、政策和国际公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1、法规体系

(1)国家法律

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及各级制定的各种法律。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和更强的权威性。

(2)行政法规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条例,规定、办法等

(3)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命令等,一般称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

(4)地方性法规

可以称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

一般称规定办法

2、政府政策文件

各级党政部门向其下属单位和社会发布的有关政策的文件

一类是:向下级下达指令或为下级工作提供指导,一般称通知意见;

另一类是:批复下级请示文件

再有一类是:向社会宣布政策,一般称白皮书,决定、公告。

3、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文件、国际组织文件、国际公约和双边条约

4、各类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关系

法律效力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

意见的约束力较弱,重在指导;

政策文件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不及法规文件。

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1、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1)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在规范和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内部规范)

(2)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要按法规与政策办事(服务规范)

2、社会工作实践促进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1)社工是法规政策的实践者研究者,能及时提出问题改进法规政策

(2)为社会工作法规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加实际的建议和信息。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发展(了解)

一、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

1、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

(1)1601 年《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2)19世纪末欧洲国家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干预的放肆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1883、1884、1893 工医保、工伤和伤残养老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4)美国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

2、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蓝图”;

(2)继英国后,北欧和西欧也纷纷效仿英国假设福利国家;

(3)60年代,美国开始建立福利国家。

3、20 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1)70年代末,英国按照新自由主义,开创了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社会政策思路,是下层民众福利受到削弱,造成了反对;

(2)90年代,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旨在寻找一条在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体制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之间的能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中间性福利体制。

“第三条道路”:(考生要系统理解,教材要精读)

(1)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2)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责任结合

(3)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强调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已提高其效率。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各自特点包括的内容要全面掌握)

1、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政策的特点

解放后我国一直没有采用社会政策这一概念,但计划经济中比较全面的包含了这一概念:

(1)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定量配给和低价供应制度,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制度和充分就业。

(2)在城乡建立了政府投资或依托集体经济的公共医疗卫生和教育体制;

(3)在城市通过国有企业的充分稳定就业,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和高水平福利制度;

(4)在城市和农村都建立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政策的政治目标是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

2、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的转型

(1)社会政策的基本体制的变化

从依附经济政策开始独立由企业国家模式到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模式转变,形成多层次“混合福利”模式福利模式由普遍性转化为选择性;

(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

由“纯福利”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的福利供应模式转化

(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变化

上世纪 70-90年代: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影响了政府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使得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出现了困难;

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下岗增多和政府福利开支相对减少形成尖锐矛盾,使贫困问题一度严重;

90年代后期起:政府加大社会救助的开支,社会开支总体呈上升趋势。

3、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

(1)经济增长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到提高质量为中心转化,着眼于劳动力成本提高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竞争;(2)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在提高,要求社会政策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

(3)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有下面的基本趋势:

(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去解决民生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加强长期性社会建设。(2)确立社会政策的新的目标体系

旧目标: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政策;

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质量

(3)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a)进一步强调社会公平

b)积极协调市场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关系

c)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个人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责任和分担关系

d)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为城乡一体化

(4)加强社会政策的各个领域的行动

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开展调研和试点以寻找最佳方案和技术策略。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本章知识重点】(3点)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社会政策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的资源)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1、社会政策主体的定义: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2、社会政策主体的类型

(1)直接主体:

立法机关: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任务是立法;

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及其各级政府,主要任务是实施和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直接主体的核心力量。

(2)间接主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观念和利益的群体。有一是对社会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

公民:宪法赋予其权利驾驭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其他政党:通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方式代表不同阶层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3、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

(1)主动性:生产社会政策,所以具有积极和主动性;

(2)多元性:直接和间接主体,不是一元的,制定过程发挥不同作用;

(3)权威性:相对于社会政策对象而言,声音更有分量。

4、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1)政策的制定者:直接和间接参与制定;

(2)政策的实施者:执行和配合实施;

(3)政策的评估者:自我评价和发出自己的声音;

(4)政策的调整着:调整社会政策;

(5)资源的提供者:政府财政支持和利益集团的财力配合。

(除明白其含义和特点外,重点要注意主体的分类,它们各自的责任、角色、职能有差异,必须予以区分。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扮演的五种角色,要分辨清楚主体的不同环节中的具体角色)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1、社会政策对象的定义:社会政策的目标所指,实施受众和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类型

(1)普遍性对象:惠及全体国民,当涉及“底线公平”表现,如某些发达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教育等;(2)选择性对象:惠及部分国民

3、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

(1)被动性:只能接受已有的社会政策产品,不能选择,只能间接通过参与制定;

(2)差异性:对象有普遍性和选择性;统一政策得到的实惠也因人而异;

(3)连带性:与社会问题和需要联系在一起是他们成为对象的原因。

4、社会政策对象的角色

(1)政策的诉求者:对象会向社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要;

(2)政策的接受者:扮演接受者,或得利或损害;

(3)信息的提供者:对社会政策的体验和评价。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

1、内容

是指社会政策过程所需的物质或有形的基础,其内容包括

(1)人力:政府人员、服务机构人员、社工和政策研究者;

(2)物力: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

(3)财力:人头费、办公费和项目经费等。

2、调动方式

(1)人力的调动:组建队伍,包括专门人员和志愿者;

(2)物力的调动:多种途径筹措;

(3)财力的调动:征税、专项收费、社会保险费和服务收费。

(既要明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的具体所指,更要重点关注各种资源的调动方式及其差异。尤其是政府的四种财力资源调动方式,更值得考生认真掌握。考生还要区分征税、专项收费、征收社会保险费和服务收费之间的异同)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过程(制定、实施、评估、调整)

(要明白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还要对每个环节的具体概念、机制有着准确理解和掌握)

一、社会政策的制定

※1、社会政策制定的内容:是指社会政策主体为了满足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的相应社会政策的过程。(重点掌握5个确定)

(1)确定优先顺序:资源有限及问题的迫切性决定先制定哪一个政策;

(2)确定政策对象:哪些对象可以享受该项社会政策;

(3)确定服务标准:对象可以享受多少;

(4)确定资源:资源如何解决,需要多少;

(5)确定运行机制:如何连接社会政策的各个要素,如何转化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

2、主要步骤

(1)确定议程(立项):社会问题或需要进入主体的视野,纳入决策的过程;

(2)设计方案(起草):方案包括:基本内容、规模水平、受益对象、资源调动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方式和具体实施方案,应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

(3)审查方案(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

(4)审批(草案修改稿):修改稿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3、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问题: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项;

(2)政策资源:政策水平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3)社会成本:制定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后果,因为资源有限;

(4)社会事件:制定社会政策来呼应重大社会事件,例如“非典事件”;

(5)社会精英:有更多的发言权,“智囊团”“思想库”

(6)传媒:通过传媒形成舆论构成压力;

(7)执政理念: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社会政策的实施

1、意义:实施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的过程。

(1)是实施社会政策目标的关键;

(2)是检验社会政策的试金石;

(3)是沟通主体与对象的桥梁。

※2、一般过程(把每个环节所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技巧分辨清楚)

(1)宣传:统一思想,充分了解;

(2)分解: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实施活动的“线路图”;

(3)资源准备:准备好人力物力财力;

(4)组织准备:建立组织机构、配备实施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合理利用人财物;

(5)试点:检验完善、总结经验;

(6)全面推进:或经过扩大试点,再全推;

(7)协调监控:做好协调,认识行动统一,提高效率;做好监控,不偏目标,全面落实。

3、主要影响因素

(1)机构因素:机构的层级与幅度、命令的服从体系、机构的分化与整合是否适度等。

(2)人的因素:设施者的政策水平、政治观念、行为倾向、积极性和责任感;

(3)政策本身因素:是否连贯稳定和一致,是否合理符合人民意愿、是否具体明确都影响人民的依从度(4)政策以外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文化背景与传统、相关的技术水平。

三、社会政策的评估

1、意义

(1)发现问题:把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了解效果:了解阶段效果,总结经验,为完善提供材料;

(3)监控过程:纠正偏差,正确运行。

2、内容

(1)政策方案:评估的焦点集中在政策方案是否合理

(2)实施过程:实施的7 个一般过程是否得力

(3)实施效果: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3、标准(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价值标准:5 个是否: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坚持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促进了社会融合、社会及政治稳定;

(2)事实标准:以实施收效的各种事实进行评判与分析;

(3)行动标准:投入的资金和采取的行动是否完成了预期计划;

(4)收效标准: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5)效率标准:投入产出率的高低,仍缺有效方法计算。

※4、方法(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定性研究:通过收集非数字的资料,通常采用深入访谈、口述史、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为手段里获取必要的资料与信息;

(2)定量研究:通常所说的统计描述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可以分析社会政策过程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社会政策行动与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

(3)整合研究:定性和定量一起使用,有较高的可信度;

(4)个案评估:通过对具体的政策项目和实施机构进行和特定地区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5)制度分析:通过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其不同作用和呈现的不同效果。它是社会政策评估的核心方法;

(6)比较分析:是社会政策国际比较领域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近年来社会福利研究中兴起的主导性方法。

四、社会政策的调整

1、意义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废除政策,而是通过调整使其连续,使对象能更好适应;(2)促进政策不断完善:通过调整是政策更趋完善,避免各种重大的损失;

(3)保证政策有序运行:通过调整使社会政策各要素之间,各种社会政策之间更好地衔接,从而保障有序运行。

2、原因

(1)政策本身的原因:目标不适当或高或低、目标已达到,要追求更高、目标无法达到而进行调整;(2)政府方面的原因:执政党和政府负责人的变化而产生的调整;

(3)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政策对象、利益群众和普通民众)对社会政策所持的态度。

3、层次

(1)修订:指在技术层面上作局部的修改,不改变基本框架;例如社会养老保险遇到资金亏损时而采取的提高保额、推迟退休财政予以补贴等措施而调整;

(2)改革:对基本框架作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属于此类;(3)终止:完成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负面影响太大三种情况才会被终止。

4、内容

(1)政策目标:目标太高、太低或过于分散就必须进行调整;

(2)政策方案:运行成本太高,运行条件过于苛刻;

(3)政策效率:

第三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1、倡导者

角色主要体现在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属于间接主体不掌握某项政策的决定权只能在指定的过程中提供意见和建议无父对象的问题是由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共同所致,要改变社会就需要社工在政策层面进行倡导。

2、实施者

社会政策的推行政府负有直接的责任,但也要依靠社会团体进行推行社会政策在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后必须把社会服务传递给政策对象,这时社工通过服务社会对象,便成了社会政策的实施者。

3、评估者

直接主体在进行自我评估的同时,也会请专业团体进行外部评估,这是直接主题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而社工则扮演评估者;另一方面在政策对象作为信息提供者时,社工通过与对象接触收集资料,但是社工和直接主题的评估标准是不一致的。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典型示范(倡导者)

社工通过身体力行,创造出某些服务模式,引起直接主体的注意,进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他们的反应比政府快,要敏感,往往会预先干预,一旦做出成效,就被吸收到社会政策中。

2、建言献策(倡导者)

典型示范通过做,而建言献策则通过说,参加各种政府主办的座谈会,听证会等;口头向媒体提出建议表达意见。

3、间接服务(实施者)

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为直接主体做各种准备,例如把法律里面的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各种社会服务方案,以便让社会政策落到实处。

4、直接服务(实施者)

把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给政策对象的过程。上世纪80 年代英国社区照顾模式中的照顾管理和个案管理模式属于直接服务。

5、外部评估(评估者)

被聘请为自定实施部门的专家,对服务项目进行评估,问责成为一种官场的做法。

6、内部评估(评估者)

大多数社工受雇于直接主体的机构,所以他们是内部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从而影响社会政策。

(需要注意区分各种角色、作用发挥方式的不同特征,进一步理解角色和作用发挥的背后含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本章知识重点】(22点)

—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审批与核销

—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与教育救助工作的目标—※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与保障面积—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与审核

—城市廉租住房的退回

—※法律援助的对象与范围

—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

—法律援助的实施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及内容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灾民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后重建的内容

社会救助是因为公民因自然、社会和个人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会救助政策分为三类:困难群众、专项和临时。

第一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是我国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1999年颁布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包括:(1)三无人员(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无人赡、抚、扶养);

(2)领失业救济或期满仍未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在职和下岗人员领取工资、生活费和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标准的。

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对象的关键。指全部货币和实物收入,包括三养费,不包括抚恤和补助金。

2、机构: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民政负责管理;

3、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款专用;中央财政对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倾斜;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全部纳入当地低保资金。

4、管理审批机关:县级民政、街道办和镇政府

5、日常管理服务:居委会

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1、考虑维持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费用、水电煤气费用、未成年人教育费用而确定。

2、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3、常用的方法有:基本需求法(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和比例法。

三、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街道、镇(初审)县级政府(复审);

2、审批: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不符者书面通知;

3、发放:通过金融系统实现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可实物发放,对三无人员全额发放、其他的差额发放。

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一)复核机制:

1、审批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进行核实;

2、已批准的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

3、收入情况变化的要及时告知并办理;

4、审批机关要定期核查家庭收入;

5、财政审计要监督低保金的使用。

(二)处罚:

1、审批人员事实就是地审批申请不得挪用低保款物;

2、低保居民不得骗取和请款好转时不得隐瞒。

第二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1、对象: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因为病残、体弱、丧失劳动力和生存条件恶劣造成常年生活困难。

2、管理和办事机构:县民政乡政府要不定期抽查,及时办理、停办、增减发放和调整并及时公示。

3、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基本的衣食水电费确定并随价格和生活水平适时变化。

4、资金来源:以地方为主,其他各级财政适当投入。

二、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2、审核:村委会初查报镇政府审核报县民政县乡一起再核查批准公布;

3、发放:原则上按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分档发放。

第三节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重点)

(一)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公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内容:

1、吃: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燃料;

2、穿: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住: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医:提供疾病治疗、生活照料;

5、葬(教):办理丧葬(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重点)

1、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2、制定:由省级政府制定,也可由设区的市或县人民政府制定报省级政府备案。

3、形式: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资金

1、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

2、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给予适当补助;

3、代耕的收益归五保户所有;

4、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五保户给予适当补助。

四、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审批与核销

1、申请:本人提出,无法表达的找人代理;

2、评议:村委会民主评议、公告、送审;

3、审核:乡镇收到后20日内给意见并送审;

4、审批:县民政部门20日内审批,不通过书面说明;

5、核销:对不符合条件的或死亡的,村委会或供养机构要及时报告,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五、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一)管理

1、县镇政府提供支持确保供养机构顺利运行;

2、供养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服务管理制度;

3、供养机构可以进行农副业生产,政府要给予支持;

4、供养机构人员要经过培训;

5、政府与供养机构签订协议确保对象得到符合要求的供养。

(二)监督

1、由县政府监管,上下政府制定管理制度;

2、财政保证监督资金到位;

3、审计部门审计使用资金;

4、供养有关情况必须向社会公布;

5、供养机关应该遵纪守法。

第四节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2)已参加医保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

(3)具体条件由民政、卫生、劳保、财政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

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

(1)五保户,贫困户;

(2)其他贫困农民。

具体条件由民政会同财政、卫生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

3、对象扩展:将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包括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一)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重点)

1、在扣除医保支付、单位报销和社会帮困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数量的补助。对特困人员可适当提高标准。遵循多方出资、多种方式和量力而行原则。

2、形式有:

(1)社会力量资助

(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

(3)医疗机构减免。

(二)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

1、形式:

(1)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待遇的,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2)未开展新合医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3)补助特种传染病的救治费用:不超过年医疗救助标准。

2、形式的新发展

(1)资助困难家庭参加医保和合作医疗;

(2)完善救助服务内容,以住院为主、兼顾门诊。住院主要解决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门诊则对常见病,慢性病、长期病的医疗费用;

(3)科学制定医疗救助方案,降低救助起付线,合理设置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比例。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城市

1、申请:向居委会提出。提交材料填写申请表;

2、核查:街道或乡镇医疗救助部门核查材料,签署审核意见,报区县民政;

3、审批:区县民政再次核实,审批并核实救助金额。

(二)农村

1、申请:实行属地化管理。户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提供诊断书、费用收据和病史材料、合医补助证明、社会帮困证明。

2、审核:乡镇政府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审核;

3、审批:县民政再次复核审查。批准或给书面通知不行。

(三)新要求

1、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定点医院发生费用支付自付部分其他有医疗救助支付;

2、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部门定期结算;

3、对尚未开展即时结算的民政部门要及时受理;

4、转非定点医院的要由定点医院出具转诊证明;

5、要积极探索异地就医申报、审批和结算办法。

第五节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与教育救助工作的目标(重点)

※(一)对象

1、五保未成年人;

2、城市三无未成年人;

3、享低保的和农村特困户未成年人;

4、其他对象。

※(二)工作目标

1、对五保未成年人、城市三无未成年人,基本实现普通中小学免费教育;

2、对享低保的和农村特困户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寄宿费),高中教育阶段提供必要的补助。

二、实施教育救助的程序

1、本人或监护人提出;

2、村居委会调查核实;

3、乡镇街道审核;

4、县级民政符合审批。

三、教育救助的资源(民政和教育部门是教育救助的主管部门)

1、对福利机构收养的未成年人确保接受教育;

2、对低保特困户的,有未成年子女的适当提高救助水平。

第六节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方式与保障面积

※(一)保障方式(重点)

1、对象:领取低保的并且其住房面积符合规定的;

2、主管部门:各级建设(住房保障)部门

3、保障方式:

(1)货币补贴:发放住房补贴,由对象自行承租住房;

(2)实物配租:提供住房,按规定标准收取租金。

(二)保障面积

1、保障面积标准的确定应依据:

(1)当地平均住房水平;

(2)财政承受能力;

(3)困难家庭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以户为单位。

2、面积

(1)采取货币补贴方式的:补贴额度按照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确定。

(2)采取实物配租的:配租面积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

(3)新建的廉租房面积控制在50平米以内。

二、廉租房资金保障和房源

(一)资金来源:

1、年度财政预算;

2、全额的贷款风险保证金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3、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4、廉租房租金;

5、其他社会捐赠和筹集的资金;

6、中西部的国家财政补贴。

(二)住房来源:

1、政府新建;

2、收购的住房;

3、腾退的公有住房;

4、社会捐赠的住房;

5、其他渠道住房。

三、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一)申请廉租房的条件

1、申请家庭人均收入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

2、申请家庭人均现在住房面积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面积标准

3、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为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

4、申请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

5、符合当地廉盘住房政策规定的其他标准

(二)申请与审核

1、申请人为户主,由其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受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2、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3、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4、公示期限为15日

四、廉租房的保障与监督管理

1、建设部门应主管廉租房事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检查,建立档案,随时走访低收入家庭人情况变动;

2、已享受廉租房的家庭要按年度据实报告家庭的变化情况。

廉租房的退回:

(1)未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状况的

(2)家庭人均收入连续1年以上超出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的

(3)因家庭人口减少或住房面积增加,人均住房面积超出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住房标准的

(4)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

(5)将承租廉租住房转借、转租的

(6)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房内居住的

(7)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交房租的;

第七节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一、法律援助的对象与范围

(一)对象:

经济困难的公民。

※(二)范围(重点)

1、代理

(1)请求国家赔偿;

(2)请求给予社保和低保待遇的;

(3)请求发放抚恤救济金的;

(4)请求给予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民事权益的。

2、刑事辩护(因经济困难)

(1)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2)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3)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

3、公诉

(1)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由人民法院指定,不管经济是否困难;

(2)被告人是残疾人或未成年人;

(3)被告人判处死刑的。

二、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

1、公诉无需申请。

2、公民申请提出:

(1)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法援机构申请;

(2)请求给予社保待遇、低保待遇或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被请求人或机关所在地法援机构申请;(3)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义务人住所地的法援机构申请;

(4)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义务人住所地法援机构申请;

(5)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法援机构申请;

(6)属于刑事辩护的,向审案的人民法院所在地法援机构申请,申请24 小时内由看守所转交;

申请人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有代理申请人的提供代理证明;经济困难证明;其他证明。书面形式或口头书面记录。

三、法律援助的实施

1、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人民法院在开庭10日前送交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至法援机构;

2、法援机构指派律师或本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法援机构在开庭3日前将承办名单回复给法院;

3、法援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

4、终止法援情形:受援人不再困难;案件终止或被撤销的;受援人委托他人或要求终止的。

5、结案时,法援人员应向法援机构提交结案报告,得到办案补贴;

6、法援机构应及时办理公民申请的法援服务。

第八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实施细则》

2006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

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及内容

(一)对象

1、自身无力解决食宿;

2、无亲友投靠;

3、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4、不享受农村五保供养;

5、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

(二)形式与机构

1、主要形式为救助站救助。

2、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

3、要求公安或其他行政人员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应告知救助站,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应引导和护送到救助站。

4、救助时间不超过10 天。

※(三)内容(重点)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3、对发病的及时医治;

4、帮助联系亲属或单位;

5、对没有交通费的提供坐车凭证。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坚持自愿原则)

1、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提出救助要求

2、救助站核实情况,了解需求并予以登记;

3、救助站决定是否救助,属于救助对象的要及时救助;否则告知理由,因语言原因无法提供的先行救助,不提供个人情况的,不予救助;

4、终止救助情形:一般不超过十天,已实施救助或救助期满,受助人员应该离开;此外故意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放弃救助;擅自离开的,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第九节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一)调查荒情:各级民政部门必须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内容主要是:灾民的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期间衣食住医方面的情况。建立台账地级以上民政部门要组织抽查。

(二)上报需救助情况(各级民政部门要及时填报《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逐级汇总上报)

1、县级:1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前,并上报地级

2、地级:5个工作日内汇总,并上报省级

3、省级:5个工作日内汇总,分别于1月20日(春荒)和10月20日(冬令)前上报民政部

4、民政部:5个工作日内汇总

(三)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并制定救助计划

1、县级:制定救助计划,每年10月15日(冬令)前和1月15日(春荒)前报地级备案

2、地级: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0月20日(冬令)和1月20日(春荒)前报省级备案

3、省级: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0月25日(冬令)和1月25日(春荒)前报省级备案

4、民政部: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1月5日(冬令)和2月5日(春荒)前报部领导审批

(四)申请、办理和拨付救灾资金

申请:

1、县、地级民政部门可向上级政府或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补助资金,省级民政部门可向国务院申请补助资金。

2、省级政府春荒请款报告在每年1月底向国务院报告,冬令请款报告在每年10月底之前向国务院报告

办理:

民政部接到申请后,根据计划,按照标准结合地方情况制定分配方案,于2月10日和11月10日办理

拨付和使用:

民政部确定拨款方案后3个工作日发文给相关部门,于2月中旬和11月中旬以前下拨。省地级保证30日内下拨到县级。县级保证在1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里。

(五)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

1、县级民政:

(1)根据下拨的资金情况,在15 日内对自己的救助计划进行修改,确定实际的对象和款物;

(2)制成《灾民救助花名册》

(3)制作《灾民救助卡》

(4)对象持卡领取款物,并在册上按手印。

2、省级和地级民政:接到县里的册子后10 个工作日内汇总上报。

(六)监督、检查

1、民政部:

(1)公布分配方案;

(2)以县为单位汇总资金分配情况;

(3)下拨25 天和20 天后,每隔7 天公布各地下拨进度;

(4)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省地县民政:每隔7天向社会公布下拨进度;抽样调查救助对象,接收媒体监督。

(七)效果评估

各级民政在救助结束是要组织力量对灾民的实际救助效果进行评估。

二、灾民应急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一)收集、掌握和上报灾情

1、县级民政部门:

(1)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及时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向地级民政部门报告

(2)造成10以上死亡或失踪的、其他方面严重损失和灾情重大变化的,可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和民政部2、地级民政部门:

(1)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工作并上报

3、省级民政部门:

(1)接到地级报告2小时内,完成数据审核汇总,向民政部报告

(2)出现重大灾害或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时,省、地、县三级民政部均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

(3)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15时前上报前24小时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4)当民政部进入三级响应时,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4小时需要向民政部报告最新灾情

(5)当民政部进入二、一级响应时,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2小时需要向民政部报告最新灾情

4、民政部:

接到省级民政部门报告2小时内完成灾情数据审核汇总,编发《重要灾情》,向国务院报告,必要时编发《中国灾情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

(二)应急响应

各级民政部门根据灾害情况采取应急救助措施,确保24 小时内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1)县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转移群众;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报告救灾情况和提出救灾要求;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灾民手中,10日内报告情况;

(2)地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派出工作组;拨付款物;上报救灾情况,提出救灾要求;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县,1 日内报告分配情况;

(3)省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派出工作组;拨付款物;申请救灾应急资金;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县,10日内报告分配情况;

4、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拨付救灾应急资金(3天内完成);调拨救灾物资。

(三)监督管理

民政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款物使用;管理资金,检查使用;

省级民政部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督促款物10日内下达到县,并通报;

地级民政部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督促款物5日内下达到县,并通报;

县级民政部门:督促款物发放,并就发放情况建立台账备查。

三、灾后重建的内容(倒损房屋)

(一)统计核定

1、县级民政:调查登记——15日内完成核定——重建台账——填写汇总表——上报;

2、地级民政:接报7日内进行抽查——汇总统计表——上报;

3、省级民政:接报7日内进行抽查——汇总统计表——上报并请示重建资金;

4、民政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

(二)组织实施

1、民政部:提出补助方案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出台优惠政策。

2、省级民政:落实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落实资金政策;收集重建情况上报。

3、地级民政:落实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落实资金政策;收集重建情况上报。

4、县级民政:灾民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在县级,实行县乡两级首长负责制。

(1)明确组织领导:首长领导、民政牵头。其他部门协助;

(2)确定重建对象:

重点对象:全倒户,特困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

确定原则是:申请、评议、公布、审批

方式为:分散建房和集中建房,后者需到地省备案

(3)规划选址:

规划原则:分散为主,集中必须先规后建,并设永久性统一标识

(4)制定恢复重建补助标准:

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告,要重点突出,不得平均化。

(5)确定和落实重建资金

(6)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税收。

(7)组织实施:张榜公布建房对象的详细情况;补助金一次落实,分期拨付;督导重建;实施进度管理。(8)工作报告:重建的实施方案;审定情况;重建进度,验收评估情况上报省民政。

(三)监督管理

民政部:下拨资金;每20天公布进度;检查资金使用;评估重建效果;

省级民政:下拨资金;每20天公布进度;检查资金使用;监督重建方案执行;

地级民政:下拨资金;每月公布重建情况;检查资金使用;落实重建方案;

县级民政:下拨资金;督察乡村公示;定期通报进度;协调检查验收;检查资金到户情况。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本章知识重点】(9点)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妇女的六大权益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三大方式—未成年人的四大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孤儿安置

—残疾人的六大权利

第一节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60 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1996年颁布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赡养、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老有所养、医、学、为、乐。

1、婚姻家庭权

(1)享受家庭赡养扶养(老有所养,所医)

(2)居住权(妥善安排、不得侵占改变产权关系租赁关系、有维修义务)

(3)婚姻自由权(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和婚后生活)

(4)财产所有权(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个人财产)

(5)继承权(与其他人一样)

2、获得社会保障权

(1)生活保障权(老有所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社会的责任)包括:

养老保险:足额按时支付,根据发展增加养老金;未承包山林等收益供养老人。

社会救助:三无老人可获取国家社会的物质帮助。在城市由政府给予救济,在农村进行五保供养。吃穿住医葬。

(2)医疗保障权(老有所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社会的责任)

医疗保险: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社会救助: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无法支付费用,可由政府社会给予适当救助。

(3)文化教育权(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两个目标)

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

(4)享受社会服务权(老年福利设施;社区服务;特殊优待)

3、参与社会发展权(老有所为的具体表现)

国家尊重、创造条件和鼓励老年人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1、一般方法(宏观)

(1)加强法制建设;

(2)开展维护权益的法制和普法工作;

(3)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

(4)弘扬传统美德,开展敬养助老道德教育

2、具体方法(微观)

(1)行政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

(2)司法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3)社会保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都要设立老年人组织,为老年人服务。

第二节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一、妇女的六大权益

1、政治权利

选举与被选举权,代表中要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任用干部时男女平等。

2、文化教育权

(1)保障适龄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

(2)对就学难的女童,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义务教育;

(3)妇女从事其他文化活动与男子平等。

3、劳动与社保权

(1)招聘录用晋升参与社保应男女平等;

(2)依法保障妇女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

(3)不得以妇女的四期为由辞退女职工。

4、财产权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l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集人的潜能,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B.注重社会变迁,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 C.聚焦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D.强调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纽员的社会交往能力 2.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强调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组员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是( )。 A.发展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互惠模式 D.治疗模式 3.某老人能力建设小组的组员们正在讨论怎么榉开展活动。组员老张:“让老王说把,他退休前是局长,知道的事情多。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组员老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互动模式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的工作原则是( )。 A.推进老人的自我发展 B.培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C.促进老人的平等交流 D.培育小组的领袖人物

4.社会工作者小李针对某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拟开展一个社区骨干小组,以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此,小李最适宜采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 A.发展模式 B.互动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5在小组工作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往往采取的不同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 要强调的是( )。 A.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B.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关系 C.促进组员之间、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D.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与互动速成共识 6.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的行为治疗小组,旨在通过小组活动帮助组员改善行为障碍,以及情绪问题,促进其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该小组适合采用的工作模式是( )。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惠模式 D.发展模式 7.小组工作中。( )更强调小组组员间的平等及个体独立性。

2017中级社会工作法规和政策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1、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以上。 A.1/3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A 解析:改进登记方式。在改进登记方式方面,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除要求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外,还要求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1/3以上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章程中应明确社会工作服务宗旨、范围和方式。故选A。 2、某市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失独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当地只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符合条件。根据《民政部、财务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若该市民政部门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则应事先向社会公示并经过同级()部门批准。 A.财政 B.审计 C.急件 D.发展改革正确答案:A 解析:购买程序,对只能从唯一服务提供机构购买的,向社会公示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 3、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理、调查审核职责的是()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正确答案:D 4、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下列已依法办理特困人员供养的人员中,应当及时终止供养的是() A.小华,16周岁,品学兼优,刚刚考入某市重点中学 B.小丽,19周岁,肢体残疾,刚刚到某福利企业就业 C.老王,65周岁,因盗窃罪被判缓刑2年 D.老李,70周岁,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正确答案:A 5、张某一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张某儿子最近参加工作,民政部门终止了张某一家的低保待遇。张某认为,虽然儿子已就业,但是家庭收入仍然很低,应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张某依法可以()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申请复查,如对复查结果不服,可越级上访 C.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6、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 A.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20%

2020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重建,受市场化、“小政府,大社会”改革模式以及“以人为本”等价值观的多方面影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机制在全国各地推广,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上述变化体现出当前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是( )。 A.社会政策目标对象被动地接受福利 B.社会政策实施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C.社会政策执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模式 D.社会政策效果评估是行政化的检查和汇报 2.在我国,拟定统筹城乡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由( )负责。 A.民政部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教育部 D.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菜市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工作正式启动,各社会公益组织可通过公开参与投标的方式获得服务项目资助。该项工作被视为福彩公益金资助公益服务“由拨转招”的一次改革性探索,根据上述介绍,该市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标工作直接体现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 )特点。

A.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B.以民政部门为主体 C.政府主导社会运作 D.行政化 4.社会福利是以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特殊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我国形成了政府统管、政府行政部门和( )分块负责的社会福利制度。 A.民间组织 B.民政部门 C.群众团体 D.社会团体 5.社会行政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以及共青团、( )、工会、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组织。 A.中国基金会 B.,中华慈善会 C.妇女发展联合套 D.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6.四川省某地发生地震灾害,相关部门就救灾工作展开组织、协调。受灾县乡领导组织核查灾情,统一发布受灾状况,管理救灾捐赠,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等。四川省某地的救灾工作是在( )管理指导下展开。

大纲(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课程代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既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社会转型和变革的进程中,适合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的基本工作之一。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是有关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定程序、颁布和实施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它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对于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各种工作和管理内容进行总结、指导和规范。学习并在实际社会工作与管理中运用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与管理者的理论意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并且结合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工作,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是:系统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系统了解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方法。对在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处理、归纳、综合,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做好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获取必要的知识本领,并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够以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为指导,加深对社会政策与法规内容的理解。在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各门专业课程中,以《社区服务》、《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心理学》、《社会问题》等课程与该课程关系比较密切。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全面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概念;掌握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的目标与功能,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以及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重点) 识记: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社会福利的概念 法规的基本含义 理解:社会政策的特点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及差异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及社会问题的关系(次重点) 理解: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 社会政策与社会整体需要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试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老年人问题。本文旨在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及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与社区照顾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社会政策社区照顾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 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①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 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②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 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养老问题,包括经济供养和日常照顾服务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血药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③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待机之间经济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 的是体现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是家庭养老的优点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人口流动的加剧,人的个人意识增强,传统大家庭的观念逐渐淡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逐渐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在此背景下,借助于包括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等社区资源在内的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尝试,成为继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代机构养老之外的第三种养老模式。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牛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H问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顺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RP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① 李浩:《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7年第4期 ② 屠瑾:《社会保障基金的危机与治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③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孙某丧妻,因身体残疾无力抚养儿子小强。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孙某决定将其送给他人收养。下列人员中,具有优先抚养权的是( ??)。 A.小强的老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B.小强的外公,在农村以种地为生 C.小强的姑姑,城市白领,无子女 D.孙某的同学,地城商人,育有一女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张某父母早亡,婚后除抚养自己的一子一女外,还将自己的弟弟养育成人。张某子女均有赡养能力,现由儿子赡养,儿媳常有怨言,认为婆家的妹妹与叔叔也应当承担赡(扶)养义务。下列关于张某夫妇赡(扶)养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无扶养义务 B.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有扶养义务 C.弟弟由兄嫂扶养长大,须承担扶养义务 D.女儿已出嫁,可以不承担赡养义务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时,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 ??)。

A.1/3 B.1/2 C.2/3 D.3/4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机构不得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的是( ??)。 A.某重点大学 B.某大型国有企业 C.某省电子商会 D.某县政府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关于社会团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团体章程应当规定会员权利和义务 B.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应在该社会团体授权范围内发展会员 C.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应由业务主管单位予以公告 D.社会团体的经费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法规与政策》试题

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 《法规与政策》试题 1 [多选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下列关于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职工个人缴纳自己工资收入的2%,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B.职工所在单位缴纳职工工资的6%,划入个人账户 C.职工单位所缴纳保险金的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 D.职工单位所缴纳保险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裁定 E.职工个人缴纳自己工资收入的6%,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参考答案:A,C,D 2 [多选题] 周某在因公出差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被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因工死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周某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的工亡待遇包括( )。 A.丧葬补助金 B.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C.供养亲属抚恤金 D.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E.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参考答案:A,C,D 3 [多选题] 社会保险基金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所形成的基金的

总称,这些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以下关于这些社会保险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一建账,分开核算 B.工伤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建账,统一核算 C.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分别建账,分账核算 D.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E.生育保险基金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参考答案:C,D,E 4 [多选题] 根据《社会保险法》,下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中,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个人缴纳的有( )。 A.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由撰稿人小芳 B.经营个体小超市没有雇工的老梁 C.钟点工小赵 D.在私营企业全日工作的老林 E.建筑公司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刚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立法法》,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规是行政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B.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D.行政法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针对行政部门行为的规范 【答案】C 【解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我国要人才培训基地()家。 A.200 B.300 C.400 D.500 【答案】B 【解析】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3.2019年2月25日,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示了拟批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名单,陈某一家名列其中。公示期内无异议。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陈某一家最晚应在2019年()前领到低保金。

A.3月10日 B.3月25日 C.3月31日 D.4月10日 【答案】D 【解析】对批准给予低保的,发给低保证,并从批准之日下月起发放低保金。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2月25日才开始公示,公示无异议要3月份才正式批准。所以发放要在4月10日。 4.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可将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 5.(教材没有)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应当予以公示 D.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九章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社会政策及其目标与功能 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 社会政策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制定实施了大量的社会保险法案,标志着政府大规模介入社会福利领域的开始。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征 政府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特征】: 1、社会性的目标 社会政策最基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基本需要,其次是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2、社会性的价值 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关照的价值,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去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关照困难群体,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3、基本需要原则 基本内容: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为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 4、福利性的原则(区别经济政策) 是指与商业性运行原则相对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贫弱群体的特殊需要去分配财富和提供服务。 5、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协调

二、社会政策的目标 1、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政府应该确立以需要为导向的社会政策目标,在制定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社会成员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社会福利的水平、结构和具体项目。 2、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历年真题】(单选) 社会政策是( c )。 a.政府的文件 b.人们对政府的要求 c.政府所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d.社会的规定 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1、收入再分配功能 解决劳动者通过工作,在市场里获得初次分配时出现的不平等问题,弥补困难群体在市场性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构建平等、公平、和谐的阶级和阶层关系。 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 通过公共投入的方式去增大人力资本和发展各项事业。 3、社会控制功能 控制人的不良行为和各种社会问题发生及其危害的制度与机制。 社会控制除了采取法律规范和社会教化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满足各种基本的需要,从而防止和降低社会中越轨行为的发生。 (二)经济功能 1、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投资于教育与健康等领域,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大大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知识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 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城市医疗救助形式: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心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不论是否有本地户藉,都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救助站应根据受助人员情况确定救助限期,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延长,报上级民政主管备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终止救助。 老年人:60岁以上公民。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集中使用残疾人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省、市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50年5月1日实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无效婚姻:1、违反一夫一妻制2、近亲结婚3、患禁止结婚疾病4、未达法定婚龄。 可撤消婚姻:因胁迫而媂结的婚姻(结婚一年内提出撤消)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宣告婚姻无效。 夫妻间的继承权,约定财产制的效力优于法定财产制,法定与约定财产制的适用原则: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只有在夫妻双方均承认的情况下才能认定。 “感情确已破裂”4类法定情形: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

2020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四) 1[多选题]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要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按照()原则,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A.精简效能 B.按需设置 C.循序渐进 D.择优录取 E.均衡配备 参考答案:A,B,C 2[单选题] 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基层,要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可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A.城市 B.乡(镇) C.农村 D.少数民族聚居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动员系统,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普及志愿理念,强化志愿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志愿行为,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一支参与广、功能强和()的宏大志愿者队伍。 A.作用好 B.范围大 C.热情高 D.能力高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人才评价激励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A.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 B.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 C.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D.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保障工作 E.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答案:A,B,C 5[单选题]《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他们践行三个工作理念,这其中不包括()。 A.以人为本 B.为民解困 C.为民服务 D.甘于奉献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 专业培训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开展两项培训。这三项工程不包括()。 A.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B.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C.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D.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参考答案:D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第一讲社会政策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一般性原理。包括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功能及基本运行方式; 3、掌握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社工专业人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5、理解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包括主要任务、政策目标、重点工程以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 第二部分:内容辅导 一、社会政策 (一)基本含义 从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指政府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二)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特殊人群权利保护政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如司法矫治便是新兴的社会政策。 (三)特点 1.目标的社会性; 2.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 3.满足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需要; 4.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5.坚持福利性;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四)基本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五)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 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六)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社会保护;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二、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类型: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2.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党派)。 特点:1.主动性;2.多元性;3.权威性。 角色:1.政策制定者;2.政策实施者;3.政策评估者;4.政策调整者;5资源提供者。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类型:1.普遍性对象——全体公民;2.选择性对象——部分公民。 特点:1.被动性;2.差异性;3.连带性。 角色:1.政策诉求者;2.政策接受者;3.信息提供者。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四)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2017年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2017年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 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以上。 A.1/3 B.1/4 C.1/5 D.1/6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2题: 某市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失独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当地只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符合条件。根据《民政部、财务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若该市民政部门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则应事先向社会公示并经过同级()部门批准。 A.财政 B.审计 C.急件 D.发展改革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3题: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理、调查审核职责的是()。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4题:

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下列已依法办理特困人员供养的人员中,应当及时终止供养的是() A.小华,16周岁,品学兼优,刚刚考入某市重点中学 B.小丽,19周岁,肢体残疾,刚刚到某福利企业就业 C.老王,65周岁,因盗窃罪被判缓刑2年 D.老李,70周岁,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5题: 张某一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张某儿子最近参加工作,民政部门终止了张某一家的低保待遇。张某认为,虽然儿子已就业,但是家庭收入仍然很低,应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张某依法可以()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申请复查,如对复查结果不服,可越级上访 C.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6题: 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 A.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20% B.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15% C.累计筹集基金总额的20% D.累计筹集基金总额的15%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 第7题: 国家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给予就业帮助。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就业救助的是() A.费用减免 B.岗位补贴 C.培训补贴 D.发放失业保证金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 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2012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

2012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各类法规与政策具有不同的效力,同一层次的法规与政策具有同等效力。下列法规和政策中,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效力的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2.某县民政局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小钱,接到孙某的鉴报信,反映低保对象李某与其是麻将牌友,经常一起打麻将赌博,输赢很大,怀疑李某不符合低保条件,涉嫌骗取低保待遇。针对这一举报,小钱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不予受理,因为孙某不是李某的亲属 B.不予受理,因为孙某不是李某的邻居 C.受理并调查核实李某是否符合享受低保待遇的条件 D.受理并调查处理孙某与李某的赌博问题 3.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申请,应当( )。 A.口头通知街道办事处并退回材料 B.口头通知申请人并退回材料 C.书面通知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 D.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 )费用确定。 A.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每月最低生存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同电等 B.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最低生存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永、月电等 C.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每月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 D.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月电等 5.老周是五保供养对象,即将进入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老周将自己所承包的1亩水田交由邻居小吴代耕,并约定小吴每年支付300元,其余收入均归小吴所有。小吴支付的300元应当归( )所有。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政策评估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个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实施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这种方法属于()。 A.比较分析 B.结果评估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 【答案解析】c。本题考核的是社会政策评估所采纳的方法。选项A比较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使研究者改善有关社会政策 的制定和推行实践。选项B不属于社会政策评估方法。选项D制度分析是对总体制度环境的分析。选项C个案评估是透过单一的研究对象来加深研究者对社会政策情境、具体实践过程和特定效果的深入理解。故选项C正确。

2.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这体现了政府在该领域的()角色。 A.政策参与者 B.政策评估家C.资源提供者 D.政策治理者 【答案解析】c。本题考核的是政府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1)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要紧通过政府各级权力部门来完成。(2)政策实施者;政策的实施一般须由政府不同具体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来实现。(3)资源提供者;这一角色要紧体现在政府为实施社会政策提供资金上的保证。(4)政策治理者;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是政府对政策本身进行治理的过程。(5)政策教育者;政府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来实现对公众进行政策目标和内容的宣传教育。据此得知本题正确选项为C。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是认定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要紧依据。以下应当计算为家庭收入的项目是()。 A.继承的遗产和同意的赠与 B.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 C.因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D.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 【答案解析】A。本题考核的是确定都市低保对象的关键依据,即家庭成员收入。家庭成员收人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人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册试题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 第一章 摸底题 单选: 1.依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下列词语中,可用作国务院部门规章名称的是(办法)。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举措有(适当将社会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3.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被称为(行政法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因其所惠及的人群范围和对象差异性的不同而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以下属于普惠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6.民间个人和组织还常常自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的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并服务于社会公益事项,这类服务行动被称为(志愿服务)。 7.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采用了新的“社会治理”概念,提出社会治理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8.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将社会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行动体系中,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和民众关切的问题做出了回应,既提出了建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 10.社会工作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向有需要的个人和组织提供有关社会服务的行动体系。在当代社会中,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建构相应的制度体系。而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的建构需要由大量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具体实现。在此方面,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环境营造和(具体制度建构)两个层次上对社会工作制度建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选题: 1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因其所惠及的人群范围和对象差异性的不同而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以下属于特惠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是(为城乡困难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 12.特惠型社会政策的缺点是(对象覆盖面窄、社会效益小、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会产生“贫困烙印”问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立法的责任主体作了明确规定:能够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考试试题(全)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考试试题(全)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根据《立法法》,关于我囯行政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规是行政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B.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D.行政法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针对行政部门行为的规范 2.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我国要人才培训基地()家。 A.200 B.300 C.400 D.500 3.2019年2月25日,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示了拟批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名单,陈某一家名列其中。公示期內无异议。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陈某一家最晚应在2019年()前领到低保金。

A.3月10日 B.3月25日 C.3月31日 B.4月10日 4.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可将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目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应当予以公示 D.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复核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 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 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 可塑性。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 节和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 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 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