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A项错误;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项错误;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

D、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即与aabbcc个体杂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2. 图所示实验可称为

A. 正交

B. 反交

C. 测交

D. 自交

【解析】

图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故两者的交配称为自交,D正确;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交配称为杂交,其中一方作父本另一方作母本的杂交若称为正交,则父母本对调后的杂交称为反交;测交是指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一般用于基因型的判断,所以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交配类型

3.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 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

B. 所含的核苷酸种类不同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答案】C

【解析】

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但这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A错误;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B错误;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错误。

4.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糯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D. 豌豆的高茎与红花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符合“同一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糯玉米的黄粒与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与红花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5. 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在真核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HIV的遗传物质均为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烟草花叶病毒等RNA病毒,B正确;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HIV的遗传物质均为RNA,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B.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

C. AGCTGA既可能是DNA的碱基序列,也可能是RNA的碱基序列

D. mRNA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DNA和RNA

的比较:DNA :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A、C、G、T)和磷酸基;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包括核糖、碱基(A、C、G、U)和磷酸基;主要存在细胞

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A、DNA和RNA是不同物质,A错误;

B、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其中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

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

C、AGCTGA只能是DNA的碱基序列,不可能是RNA的碱基序列,因为T是DNA特有的碱基,C

错误;

D、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同时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mRNA的碱基序

列,取决于DNA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D正确。

故选D。

7. 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 1:2:3:4

B. 3:4:1:2

C. 4:3:2:1

D. 1:3:2:4

【答案】B

【解析】

【详解】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1:2:3:4,则另

一条链中的A与该链中的T相等,另一条链中的C与该链中的G相等,另一条链中的T与该

链中的A相等,另一条链中的G与该链中的C相等,因此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3:4:

1:2.故选B.

8. 下列关于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DNA分子中能发生复制的片段

B.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只分布在染色体上

C.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D.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DNA的复制,染色体和基因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还有少量的基因,B 错误;

C、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

D、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DNA的复制,染色体的数量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9.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B. 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C. 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D. 尿嘧啶是RNA特有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碱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A正确。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也有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细胞核也有分布,故C错。尿嘧啶是RNA特有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共有,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0. 在紫茉莉中,基因型为CC的植株开红花,cc的植株开白花,Cc开粉红花。在下列杂交组合中,开红花的比例最高的是()

A. CC×cc

B. Cc×CC

C. cc×Cc

D. Cc×Cc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红花的基因型是CC,粉花的基因型是Cc,白花的基因型是cc。

【详解】CC×cc的后代全是杂合子粉花,红花的比例是0,A不符合题意;Cc×CC后代中红花:粉花=1:1,开红花的比例为1/2,B符合题意;cc×Cc的后代中粉花:白花=1:1,红花的比例是0,C不符合题意;Cc×Cc的后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2:1,红花的比例是1/4,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B.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

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其父其子必患病,男患者其致病的基因可以来自于携带者母亲,因此父母双方都可以表现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

【详解】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A正确;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可以使携带者而不患病,B正确;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D错误。

故选D。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B. 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C. 基因的碱基数目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因在DNA分子上是连续分布的

D. 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U 5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错误;

C、基因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分布的,C错误;

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4种,没有U,D错误。

故选A。

13. 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幼蚕分开来()

A. Z A Z A×Z A W

B. Z A Z A×Z a W

C. Z A Z a×Z A W

D. Z a Z a×Z A W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 A Z A、Z A Z a、Z A W,“油蚕”基因型是Z a Z a、Z a W。

【详解】A、Z A Z A×Z A W,后代基因型是Z A Z A、Z A 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

B、Z A Z A×Z a W,后代基因型是Z A Z a、Z A 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

C、Z A Z a×Z A W,后代基因型是Z A Z A、Z A Z a、Z A W、Z a 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

D、Z a Z a×Z A W,后代基因型是Z A Z a、Z a 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故选D。

14.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那么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则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

故选B。

15. 某动物的精子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 32、64、64

B. 32、32、64

C. 16、32、32

D. 16、32、16 【答案】A 【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

(1)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即32条;

(2)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所含染色单体数为64条;

(3)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所含核DNA分子数为64个。

故选A。

16.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

D.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分别是雄性和雌性的原始生殖细胞,它们本身的增殖方式与体细胞相同,都是有丝分裂。

【详解】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B正确;

C、精细胞变形成精子,而卵细胞无变形过程,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C正确;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这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D正确。

故选A。

17. 下图中,甲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乙表示该

动物某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图甲表明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B. 图甲CD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 图甲BC段细胞内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 据图乙可以确定动物性别一定是雄性,其时期对应在图甲的DE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分析图甲: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在1-2之间的变化,可以表示减数分裂或

有丝分裂。A正确;

B、图甲CD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B正确;

C、图甲BC段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为2,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

正确;

D、据图乙可以确定动物性别一定是雄性,但是其时期对应在图甲的BC段,D错误。

故选D。

18. 正常出现肽链终止,是因为( )

A. 一个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RNA不能携带氨基酸

B. 不具有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RNA

C. 信使RNA在终止密码子处停止合成

D. 转运RNA上出现终止密码子

【答案】B

【解析】【分析】1、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RNA。

【详解】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其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只有61种,有3种

是终止密码,tRNA是运载工具,具有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共有61种,

不存在不能携带氨基酸的tRNA ,A错误;翻译过程中不具有与终止密码子对应的转运RNA,

当翻译中遇到终止密码,则翻译结束,B正确;肽链在mRNA链终止密码子处停止合成,C错

误;tRNA上只有反密码子,没有终止密码子,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密码子的特点;识记基因结构,明确基因中的

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RNA,再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 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 DNA→RNA

B. RNA→DNA

C. DNA→DNA

D. RNA→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DNA→RNA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

B、RNA→DNA表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

C、DNA→DNA表示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C错误;

D、RNA→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有关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ATP等条件

B. 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

C. 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D. 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的2条链)、能量(ATP)、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详解】A. 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和ATP等条件,A正确;

B. 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分子都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位于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两端的脱氧核糖连接1个磷酸基团,B错误;

C. 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

D. 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因此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21. 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的观点,下面对该观点的辨析中,最合理的是()

A. 赞成,因为基因被吃下后,可弥补缺陷的基因或修正原有基因的不足

B. 赞成,因为基因只是一个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被吃下后不会被分解

C. 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后会导致出现不可预测的变异

D. 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后会被消化分解,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组中去【答案】D

【解析】

【分析】

涉及到的知识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是生物大分子,吃下后会被分解。

【详解】A、因为基因被吃下后,会被分解,不可弥补缺陷的基因或修正原有基因的不足,A 错误;

B、基因只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被吃下后会被分解,B错误;

C、基因出现改变即基因突变,与是否被吃无关,同时基因被吃下后,会被分解,C错误;

D、基因是生物大分子,被吃后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会被消化分解,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组中去,D正确。

故选D。

22. 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均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并离心,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子一代DNA应为②

B. 子二代DNA应为①

C. 子三代DNA应为④

D. 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分子复制的实验验证过程,在实验中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使得不同放射性标记的DNA产生了分层,15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底层,为重带,而14N/15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中间层,为中带,14N/14N的DNA分子会位于离心的最上层,为轻带。【详解】A、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15N/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子一代的DNA应全为14N/15N,即如图中②,A正确;

B、子二代DNA中1/2为14N/15N、1/2为14N/14N,即如图中①,B正确;

C、子三代DNA中1/4为14N/15N、3/4为14N/14N,即如图中③,C错误;

D、亲代的DNA应为15N/15N,即如图中⑤,D正确;

故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了DNA复制的实验验证原理,现总结如下:

23. 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A. 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 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 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 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A、把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能直接繁殖,但不发生“转化”,活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能直接繁殖,但不发生“转化”,A正确;

B、注射S型菌后,能直接繁殖,并导致老鼠死亡,因此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B正确;

C、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S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以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C错误;

D、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S型菌体内的转化因子(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以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D正确。

故选C。

24.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C.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D. 巧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测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详解】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现测得上清液的放

射性占10%,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故选A。

25. 噬菌体Φ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DNA 分子。如果该生物DNA的碱基构成是:20%A,30%G,10%T和40%C。那么,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 )

A. 20%A,30%G,10%T和40%C

B. 15%A,35%G,15%T和35%C

C. 10%A,40%G,20%T和30%C

D. 35%A,15%G,35%T和15%C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单链DNA分子中,A+T=30%,所以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A+T=30%,由于A=T,即各占15%;同理可求出G=C=35%,B正确。

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计算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 以下左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右图是DNA复制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DNA分子两条链按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1、2、3结合在一起构成的④的中文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占15%,互补链中的A占25%,则整个DNA分子中A占______。

(2)右图中,因为在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所以,将DNA复制的方式称为______复制,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______酶;若将一个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全都用15N标记,然后放入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该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含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

(3)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答案】 (1). 反向平行 (2).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 20% (4). 半保留(5). DNA聚合酶 (6). 100% (7).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左图表示DNA分子结构,④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①是胸腺嘧啶,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基团,⑤是碱基对,⑥是鸟嘌呤。

右图示表示DNA复制过程,由图可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其中α、β是亲代DNA分子、②是解旋过程、③是半保留复制过程,形成2个子代DNA。DNA复制所需要的条件为:DNA 复制所需要的条件:①模板:DNA的两条链;②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③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能量(ATP),此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

【详解】(1)DNA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左图中1、2、3结合在一起构成的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果在DNA的一条链中A占15%,互补链中A占25%,则整个DNA分子中A占(25%+15%)÷2=20%。

(2)右图中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将一个大肠杆菌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该过程中DNA

分子复制了4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均含有14N即100%。

(3)由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的进行,因而DNA分子复制的准确性非常高。

【点睛】本题结合DNA复制图解,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条件、过程、特点及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 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种子的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子一代有4种表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

(3)若将子一代中的黄色圆粒碗豆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表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答案】 (1). YyRr、yyRr (2). 1/4 (3).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4). 演绎推理 (5). 基因的分离 (6). 基因的自由组合【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通过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分析,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2)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1/2=1/4。

(3)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中,1/3YyRR、2/3YyRr,黄色圆粒豌豆自交:1/3YyRR自交→子代1/3(3/4Y_RR+1/4yyRR)=1/4Y_RR+1/12yyRR;2/3YyRr自交→子代2/3(9/16Y_R_+3/16Y_rr、+3/16yyR_、1/16yyrr)=3/8Y_R_+1/8Y_rr+1/8yyR_+1/24yyrr;总之子代中黄圆豌豆占5/8,

黄皱豌豆占1/8,绿圆豌豆占5/24,绿皱豌豆占1/24,所以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4)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柱状图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并推测亲本的基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8. 下图是减数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①表示精原细胞,则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④所示的细胞是______;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

(2)③中四分体的____________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结果增加了⑤所示细胞的种类,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3)减数分裂是进行__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_。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要相互结合形成____________,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1). ②③ (2). 次级精母细胞(3). ①②③ (4). 非姐妹染色单体(5). 有性 (6). 减数第一次分裂 (7). 受精卵

【解析】

【分析】

图中表示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其中①为精原细胞;②为初级精母细胞;③发生交叉互换,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⑤为精细胞。

【详解】(1)若①表示精原细胞,则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②③,④所示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有①②③。

(2)③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结果增加了⑤所示细胞的种类,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3)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要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点睛】本题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9.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1)图中的③为______分子,③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

(2)图中的①是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______;②是核糖体,②是沿着③移动的,②与③的结合部位会形成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

(3)丝氨酸的密码子有UCU、UCC、UCA、UCG,精氨酸的密码子有CGU、CGC、CGA、CGG、AGA、AGG,丙氨酸的密码子有GCU、GCC、GCA、GCG,赖氨酸的密码子有AAA、AAG,则图中位于②中的两个密码子决定的两个氨基酸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就是遗传信息从______流向RNA,进而流向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 mRNA (2). DNA的一条链 (3). 氨基酸 (4). 2 (5). 丙氨酸、丝氨酸 (6). DNA (7). 蛋白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