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职教育主体下的通识教育路径

论高职教育主体下的通识教育路径

2010年1月

第12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OFHEBEI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

Jan.2010

VOf.12No.1

论高职教育主体下的通识教育路径

邢运凯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在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就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下,必须走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的误区,寻求通过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全人和对精神教化的历史责任。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理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的教育结构,构建以人文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文艺心理知识、生活体验为基本主线,并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通识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10)01—0070—03

通识教育历史悠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的自由教育,而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则可认为是从1945年哈佛大学提出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之后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此报告刊出后广受关注和讨论,日后影响也很大,甚至被称为二战后通识教育的经典,并成为对当今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是,通识教育是大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构建和施教,将接受通识教育的群体培养成为“完整的人”,即具有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感情的人,而不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关于通识教育的界定,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意义的还包括:“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咀1J“无论职业是什么,通识教育是为学生日常生活做准备,包括给他们一定社会的知识、信仰、语言和思维的习惯(的教育),它是对文化延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2|。

二、职业教育主体下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定位为“高技能人才”,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主导型的人才需求,不可能接受“高技能”人才只是为了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

(一)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新能源等已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科技群。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仅自然科学就已形成4162个学科门类。另一方面,从上一个世纪40年代开始,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以分化为主的趋势所替代,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融合,直至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也开始相互结合和渗透。一些大的工程项目、科研课题、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多个方面的专家,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3J。

2l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继续呈现分、合两种发展趋势并存,以合为主的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告诉我们,一定的职业分工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专业教育给予人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专业教育不应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其首先是一个人,具有理性、情感、意志、欲望、兴趣等,不能把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狭窄的专业教育范围内,把人作为“做事”的工具来培养。

(二)适应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的必然选择

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使得“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也

收稿日期:2009—1卜26

作者简介:邢运凯(1963一),男,河北邢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和科技期刊的研究工作。万方数据

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将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传统行业,如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的第三产业,不仅比重在增加,性质也在变化。高层次的产业如通讯、信息、金融、保险、旅游、物业等都将有极大的发展。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行的教育不仅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更不能保证学生在多变的,层次越来越高的岗位上适应工作,同时,知识经济在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说:“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成果”,该报告对尊重个性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强凋,实际上就囊括了未来人才智能结构上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现行高职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创新和个性的发展,所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定位到技术培训加科技应用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素质,使高职教育既保持职业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J。

(三)当今社会终身化学习与职业岗位频繁变换的要求

据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威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调查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人们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和职业状态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一个人从业期间平均更换4—5次工作岗位,在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预期与就业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以职业报酬为动因形成的岗位更迭,也已出现周期缩短、频次增加的情况bJ。这一客观趋势也迫使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注重学习能力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主动或被动变换的要求。

二、职业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路径分析

根据瑞士教育家M?L?戈德斯密德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和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主要领导的访问,归纳出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是:(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2)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3)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具有广博的、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知识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4)有效的工作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5)敏锐、广阔的视野(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tsJ。

现代信息社会的主导活动是资讯处理活动,生产方式也

?71?

由劳动力密集及资本密集转变成为资讯密集型。一些高增值企业机构要求员工具备原创性、合作性、小组工作、训练同事、评估、理性分析、船决问题、决策、获取和使用信息、规划、学习和尊重多元文化等能力。而其中最为本质的素质是人才的“兼容性”。这种人才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能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6】。

从上述这些要求来看,单单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解决问题要求多学科协同,要求有一种人生的感悟,形成与其他人沟通的共识,形成圆融和统整的人格。为了社会、人的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建设盯】。具体到高职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开设的课程结构,可以设计为:1.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定位,当前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当代社会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和形成综合能力作用很大。

2.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对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进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使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种种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类课程与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密切,其主体内容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为主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和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思考人生和自我的发展方向,能够把自我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积极追求结合起来。

3.文艺与心理健康知识体系。文学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和丰富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良好也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元素。要实施形式多样的艺术、审美教育,积极引导戏剧、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等高雅艺术进入校园,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激发学生艺术表演爱好和艺术欣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维护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4.生活综合体验体系。生活体验是指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体验人生价值。实践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仅从课堂、而且从丰富的社会中获得知识,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社会及人生意义。实践教学是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再创造,最终转达化为人的能力和智慧。具体而言,这一体系应包括4

万方数据

?72?

个方面的内容【8J:

(1)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本身以及其软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规范、严谨、专业、实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实验实训环境,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2)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技术和生产流程,锻炼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职业技能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与项目化教学效果与验证评估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关心民生的尝试,既是对通识课程理论的深化和检验,也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机会。高职教育应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整个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4)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它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通过组建公益服务类、体育

参考文献:

【1]AmericanTaskForceonGeneralEducation,1988.

[2]McGrarh,E.,GeneralEducationandtheplightofManIndi.anapolis。ind.:TheLillyEndow—rnent,Inc[J].1976,2—3.【3][日]宫地诚哉.仓内史郎著.职业教育[M].河北大学日本研究室,教育研究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瑞士]M?L?戈德斯密德著.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运动类、文化艺术类的学生社团,精心组织实施融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各类社团活动,使通识教育有具体的载体和平台进行。

目前,由于教育体制内外的矛盾和面临的种种压力,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高职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时的忧虑与干扰。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追求以及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政绩心态,将高职教育的功利性和短期行为不断放大,通识教育本身的隐性效益和功能的后发性,使得通识教育的实施往往大打折扣。

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类型的高职教育,并不能因此而放弃通识教育,更不能一味盲目地强调适应形势,而放弃自己精神教化的责任,恰恰相反,正是在这种社会转型、思想多元、诚信缺失的局面下,高职院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引导自己的学生形成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和批判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视野,平和高远的心态。而这些体现和标识高等教育的特质,正是通识教育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职业生涯的中介【J].金爱品编译.高等教育研究,1999,(6).[6】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7,(3):91.

[7]吴地花.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刘秀波.高职院校加设通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Liberaleducationunderthepremiseofvocationaleducation

XINGYun.kai

(Zhejiang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Hangzhou,Zheiiang310018,China)

Abstract:VocationaleducationiSprunetoashorttermsuccessandinstantbenefitsunderthemulti—foldedpressure

ofscientificdevelopment,professionaldemandandincreasingemploymentcompetitionintheknowledgeeconomy.Thispaperdiscusseswaystothecompetenteducationandspiritualcultivation.Theliberaleducationofvocationalcollegesiscommittedtoideals,knowledgeandbehavior,coveringhumanity,literature,andlivingexperiences.

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liberaIeducation;way

[责任编辑宗健梅]万方数据

论高职教育主体下的通识教育路径

作者:邢运凯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12(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1988.

2.Me Grarh,E.,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plight of Man Indianapolis,ind.:The Lilly Endow-

ment,Inc[J].1976,2-3.

3.[日]宫地诚哉,仓内史郎著.职业教育[M].河北大学日本研究室,教育研究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瑞士]M·L·戈德斯密德著.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金爱品编译.高等教育研究

,1999,(6).

6.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7,(3):91.

7.吴地花.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刘秀波.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张轩.Zhang Xuan科学发展观引领通识教育融入高职教育-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1)

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将通识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积极推进通识教育.

2.期刊论文陆启光.LU Qi-guang论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意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对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克服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的缺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高职教育回归自身的本体价值.

3.期刊论文刘香敏.LIU Xiang-min高职教育改革与通识教育-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14(4)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要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要求,使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4.学位论文吴继红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2009

高职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不论是规模还是在校学生人数,都基本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职教育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相关,能否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我国近十年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几经变迁,在一定时期对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现有高职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德国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当今一种较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着眼于现行职业的要求,更以职业群的特点,关注未来职业对人才的需要,着力为社会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人才。但德国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以“职业”为中心,对合格“人”和“公民”的培养关注不够全面,致使所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技能和知识全面性存在一定不足。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知识全面性的培养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此,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和可能。 我国现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特征和实施条件的研究,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不足。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看,我国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强有力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职业院校对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用不尽合理,缺乏从通识教育视角去深刻理解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训实习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欠缺,高职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得不到物质和师资条件的保证;职业教育层次不够完善,难以使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对高职职业能力和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式的课程结构以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构建,并针对当今高职生的生活特点,对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扩展,认为高职生的生活知能是高职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同时,针对现行高职培养模式不足之处,对实施通识教育后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法律法规保障、改进教育教学、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职教层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5.期刊论文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职教论坛2007(14)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6.期刊论文陈向阳技术批判理论下的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8(7)

高职教育在专注于培育"技术人"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意义和价值层面的审视.笔者从技术批判理论出发,揭示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同时,这也为构建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理论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通识课程应建立平行式模块化通识课程架构,这种架构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呈现出科技、伦理、人文等面向.

7.期刊论文杨建华.付一辉.YANG Jian-hua.FU Yi-hui高职教育内在要求与人才培养特色的构建-西南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作为高职教育,其教育必须具有与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不同的特色,文中从高职教育对象特征和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两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和高职通识教育两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构建进行了描述.

8.期刊论文宋阳秋关于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思考-福建电脑2006(12)

现代高职教育目标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分析,根据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高职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强调要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9.期刊论文陈霞.CHEN Xia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公共外语发展刍议-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5)

在高职教育中通过公共外语进行通识教育具有必然性及一定的特殊性.可以从理念的转变、课程的设置、教师素质、个性化学习、教材编排等方面促进高职教育公共外语的改革,以提升通识教育的效率.

10.期刊论文常宝红.CHANG Bao-hong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2)

为了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过强的专业化、过高的功利倾向、过弱的文化熏陶等问题,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引入通识教育,探索走通专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两方面的能力,成为新世纪高素养、高技艺和谐发展的新人.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b10129241.html,/Periodical_hbsfdxxb-jykxb20100101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4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