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读经的好处

儿童读经的好处

儿童读经的好处
儿童读经的好处

儿童读经的好处

首先提倡儿童读经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青少年继承中国国学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用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和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不少教育家很重视儿童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学著作的背诵。

一:提倡儿童读经的原由:

1、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求为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务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人君好利,乃晚辈之悲哀也;轻慢文教,而利益至上,乃误人子弟之道也!

2、俗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性相近,习相远也。习惯优劣,致人品好坏也。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善恶之道,因果之理,敦伦尽分之礼;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已形成,无能为力也!《三字经》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诵读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的教学,坏在驳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加上社会环境,一切向钱看,教育环境备受污染。期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

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二、提倡儿童读经的方法:

1、只需背诵,反复诵读。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初期,背诵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每一位家长,都是子女最好最合格的启蒙老师。多熟悉一些国学启蒙教育教材,在儿童成长时期,就引领他们记下古圣先贤,经典语录。这样会奠定他们扎实的文化基础。为他们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准备了良好的精神财富。

2、反刍记忆,力促理解.对以3--7周岁的儿童,多督促他们记诵,并反复考察背诵情况。适当联系实际生活,用讲述国学小故事等方法增加他们的理解力。这样对儿童的脑发育,美育、心灵的净化都有好处。

三、儿童诵读经典的好处:

以《弟子规》为例子,根据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教学、试验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诵读后,情绪可明显稳定下来。在经过四个星期的诵读训练后,老师皆反应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老师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班级的秩序、整洁也都名列前茅。学生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家长也反应,小朋友不只语文成绩进步了,数学和其它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在家里也比较听话、孝顺。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念就行。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纾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反复诵读一篇文章,

能训练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既然诵读的好处这么多,那么让儿童诵读简单歌谣也可以,美诗美文也不错,为什么偏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的经典文章呢?因为经典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众所公认的“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类文化精品。读诵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德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此时理解力发展缓慢,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只鼓励儿童背诵,不强求理解,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其实,背诵是儿童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广告、流行歌曲。相反,如果一定要求儿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儿童所能吸收的知识就很有限了。

那么儿童能否理解,又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所学的经典呢?其实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理解方式,并不是大人所能想象的。收集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来信,他们对小朋友们把诵读进去的内容举一反三地用于现实生活,都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所以大人千万不要以为小孩不懂就不去教他。儿童的潜力是超出成人想象的,我们越去教育开发它,愈能激发儿童内在的智力潜能。

读经教育手册完整版

读经教育及其顺序 儿童读经的顺序 儿童读经方法读经顺序第一级:《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级:《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级:唐诗、宋词、元曲第四级:《三字经》《千字经》《百家姓》 读经四要领 1、及早读,越早越好,最好是十三岁以前。 2、老师读,只是读。 3,大量读,基本标准:一天一百字,一字一百遍。 4,快乐读,前三个都做到了,就快乐了。从第一级开始读,越读越简单,越读越快乐。 读经教育的三个要点: 1,教育的时机,儿童期,十三岁以前。 2,教育的内容,人类最高的文化经典。 3,教育的方法,诵读。读经的方法有音乐读经、美术读经、文字读经。 三岁的孩子不读经怎么办? 要如何教导三岁的孩子,孩子有其个别差异,本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建议的是:能听能跟能指文能识字能背诵是上好的,其次能听能跟能指就很好了,其次愿意听声而跟念已经了不起,再其次,只要常给他听,不管有无反应,教育的重大效果就已在其中了。一步一步慢慢尝试,不要急。从只有听,偶尔鼓励他念,到有时候也指指字,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想想,你已经二三十岁了,还一事无成,他只不过三岁,前途还远得很,只要家长是有心的--有恒心的,还怕教不成材吗?但也不可以放任不理就是了。所以只要一心想着要教读经即可,每天每时每刻,在他可能接受旳范围内,都多少教他一点。--小孩一天一天受教,一天一天懂事,您就一天比一天好教了。最怕的第一件事是:跟本不知道要教读经,第二件事是,既知道了,信心不足,见异思迁,东想西想,终将一事无成;第三件事是:有信心教读经了,而那信心是假的,是一种功利的心态,

急急躁躁的想要看到效果,东看西看的要拿别的孩子来比较,则不但不能持久,也把孩子的胃口弄坏了。切记切记。 成人还可以读经吗?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为迂腐而不敢去读。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这样就没有「艰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因为「论语」篇章各自独立,所以可以分开来读,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两分钟,只要身边有一本论语,随地都可翻开来读。可以在生活周遭,到处都放一本论语,每本各有它的进度。每本书中备一张书签,读到那里,夹到那里,下次再接着读下去,直到读完。每读完一遍在书末划一条线,读完五遍就写成一个「正」字,等到划了二十个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据欧阳修的统计,论语一书有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以普通读书的速度,每分钟两百个字相除,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一遍。起初会感到有些拗口,读到一二十遍以上,渐渐顺适。四五十遍时,读完上句,下句就会自然涌出来,愈读愈快,甚至四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即可读完一遍。读到一百遍就几乎能背了。

儿童读经与幼儿园教育的区别

儿童读经与幼儿园教育得区别 王财贵65文集(全六辑共30册)限量印刷版:每套1600元(含超值赠品)【读经学堂必备】【读经家长必读】 “小学化”得幼儿园 十几年前,中国人并不怎么重视幼儿教育。甚至有些家庭因为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干脆就不上幼儿园。那时候,幼儿园又叫托儿所,顾名思义,就就是帮忙“瞧孩子”得地儿。没有谁把这当作教育得起点,更没有人认为幼儿园得教育有多么重要。随着应试教育得逐年升级与中、高考竞争得逐年加剧,人们才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竞赛得“起跑线”也就正式划定在了三岁。选择幼儿园,成为某些家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得重要课题。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孩子,却相信高价幼儿园、相信名学校,这就是中国人得通病。很少有家长,从自己做起,从家庭教育入手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国人之自信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事实证明,那些花钱让孩子上高价幼儿园与名学校得家长,后来多数并未如愿,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倒就是那些家庭教育好得孩子,在哪里都很优秀。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得幼儿园教育较之以往进步很大。这个进步有一个重要标志,叫幼儿教育“小学化”。时下很多幼儿园,像小学一样上课,像小学一样布置作业,甚至于像小学一样考试!于就是乎中国教育就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幼儿园大班孩子得书包比小学一年级都重!大班孩子做作业比小学孩子都

晚!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专家”也这样认为。于就是就有许多“专家”提出“去小学化”得建议。可惜,中国人虽说迷信“专家”,但在这个领域,“专家”得话却丝毫不起作用。“小学化”错在哪了?“去小学化”就对吗?如果您了解了“读经教育”,您就会明白,此二者都不对:“小学化”既耽误孩子又害孩子!“去小学化”则纯粹就是耽误孩子!为什么说“小学化”就是害孩子?揠苗助长得故事大家都知道,幼儿教育小学化就就是揠苗助长!为什么这么说?幼儿心智还没发展到那种程度,就教给她超出她接受能力得知识,孩子能不感觉困难吗?如果孩子刚开始学习就感觉困难重重,久而久之怎能不产生厌学情绪?一旦孩子厌学成性,一切都悔之晚矣!揠苗助长得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算术方面。凡就是辅导过幼儿算术得家长估计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累死了!就就是最简单得一个“2 1”或“3 2”,教半天孩子都不会。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急得要死,捶胸顿足地说孩子笨,而孩子却委屈得要命,泪眼婆娑地无所适从。这能怪孩子吗?不能怪。这就是因为孩子笨吗?不就是。不信,您只需等上一年,一年以后再教她,她一下就能学会!这就就是典型得揠苗助长!在中国,不知有多少孩子因为过早学习算术而受尽了委屈!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早学习算术能开发幼儿智力。这就是无稽之谈。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幼儿算术能力绝对世界第一,照理中国孩子得智力开发也就是最好得,但就是瞧瞧中国大学生得素质吧,在世界上

谈儿童背诵

谈儿童背诵《道德经》的好处 一谈儿童背诵《道德经》的好处 一篇五岁儿童该不该背《老子》,引起关注。见仁兄智,各是其是。 个人认为:学生诵读《道德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首先可以宏扬和发展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小扎下中华文化的根,既可以传承中华文明,全面提高素质,又可以重整近百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曾给他的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他说:“我给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积贫积弱,‘文革’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许多中学生写的汉字还不如日本人,也不如台湾。多年极左的政治运动导致传统文化断层,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 再谈儿童背诵《道德经》的好处 《—谈》发布后有道友提出:五岁儿童能理解得了《道德精》的深厚含义吗? 下面说说背诵《道德经》的原理 (1)《道德经》揭示了宇宙最根本的规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背诵《道德经》是一个“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良性循环和互动过程,儿童所背内容不仅会存入大脑记忆,还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涵养道德。 (2)神奇的方块汉字,内中隐含八卦的原理,成为特定信息的载体,具有特殊的内涵。(3)《道德经》历来被称为诗篇,里面有很深的音韵学原理,可以起到“导德宣情,养神和心”,涵养道德生命,返朴归真的作用。 (4)留德医学博士林助雄从脑科学方面,就诵读《道德经》做如下说明。他说:诵读经文,先不求理解,表面上看来,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的训练。反复背经,使左右脑协调平衡,开发大脑潜能。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运用时,学习能力至少可增加2至5倍。 (5)反复念诵经文,是一个"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良性循环和互动过程。诵读经典就是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过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动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诵读经典,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性情,涵养道德.同时多让左右脑平衡、会增进脑力开发,也就是说可以在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协调发展,从而在简单的、轻松的环境下开发人体的潜能。 三谈儿童背诵《道德经》的好处 有些人不认同儿童背诵《道德经》,是担心孩子负担过重,影晌心智开发。事实恰恰相反,目前孩子们的负担,常常是人为的,要写多少多少遍式的负担,对儿童心智开发非但没有一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

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

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地点:深圳梧桐山 时间:己丑年正月初十下午(2009,02,04) 主讲人:王财贵 录音提供:哲萱 文字录入:智楷 一、从人性出发 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 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 本来过年是要休息的,不过,因为朋友的热情,就不让我休息(笑)。我在过年时节,有机会跟这么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见面,其实也舍不得休息,我很乐意来跟大家谈一谈。 读经教育,有些人还是不很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示——虽然我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场演讲,但大部分演讲都在宣导基础理论,今天好像给我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要我把读经教育构想中的全程规划来作一个完整报告,所以今天的演讲是很特别的。有关读经教育,我讲过一千场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最特别,所以,今天参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气的,(鼓掌)。其实说特别也无所谓特别,西方有句谚语说:「天地间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但现在我们讲读经教育,好像对于当前,也可以说对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乃至于对西方三百年

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比起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西方的教育体制——读经教育好像显得非常特别。 不过,我刚才说,天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讲教育、办教育,本来就不可以特别,它是最平实的东西,哪一个人在教育中耍花样,哪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给教育做一些特别的不一样的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 的想法与做法,通通都是违反教育本质的胡作非为。因为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来,人性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没有古代跟现代的差别,也不可以有东方和西方的差别。天下间任何事情,总起来只是一个道理。将天下所有的事,总起来看成是一个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说的「统体一太极」,从这个总体的道理,下放出来,有许多个别的事物,每一个个别的事务,也都有它的道理,这叫「物物一太极」。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来运转,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过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按照做人的道理,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我们开发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这一种工作叫做「教育」。如果教育的意义是这样,请问:教育可以不可以随便耍花样?可以不可以任凭某种喜好,今天来一个特别的理论,明天来一个特别的做法?教育可以不可以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可以不可以中国跟西方不一样?照以上说的「统体一太极,物物一太极」的道理来讲,应该是不可以的。然而,我们明明看到现代教育跟古代的不一样,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不一样,而读经教育跟别的教育不一样。我们或许应该产生一个疑问:到底谁对?要么甲对,要么乙对。如果甲对,乙就错;如果乙对,甲就错;或者两者都错,不可能两个都对。 让天下的教育都归于一个道理

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嘉祥县金屯镇中心小学

《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嘉祥县金屯镇中心小学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图为开题报告会现场 2015年8月30日 11 时,在金屯镇镇中心小学实验室召开了市级规划课题《经典诵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会议由课题主持人吴芳慧主持,聘请高级教师张来路、谢云光同志现场指导,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体教师参加。开题会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再次进行了研讨。 课题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现今社会物欲横流,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出现了不少精神空虚的人。中华的一些优良传统不少已经在学生身上渐渐看不到了,学生缺乏爱心,缺少集体观念。为了避免学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提倡经典诵读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经典诵读的教学模式已屡见不鲜,而因不同的情况表现出来的模式又种类繁多,但真正能够有效的开展的案例还真不多。鉴于此我校教师探索研究经典诵读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研究经典诵读的本质特征,而且还有利于研

究出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模式,改善以往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不足,还有利于提高教师文化内涵的修养和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利用记忆力强的特点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利用这一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波波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唱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经典诗文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根本无从谈起。我们不排斥外国优秀文化,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让他烟消云散了!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的研究,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在1988年的时候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在法国巴黎集会时就提到了:“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是多么具有远大文化战略眼光的见解,一语道破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绵延和进步的重大意义。针对多年来教育出现的弊端使得学生人文素养缺损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经典诵读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形式迅速在全国兴盛起来,各地的经典诵读教学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将经典诵读教学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解决经典诵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传统的诵读教学法在现在的形式下发展下去也成了目前我们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领域现状: 1.经典诵读教学方法有的过于呆板,简单。不但没有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还加重的学生的负担。 2.诵读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诵读时间短,诵读时间难以保障,没有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缺乏持久性。 3.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尚有待提高,诵读目标不够明确。 4.部分经典诵读教学方法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缺乏普及和运用。 发展趋势分析: 经典诵读教学模式应结合实际长期有效的开展。 1.在学生方面要制定合理计划要有诵读时间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兴趣和习惯。 2.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教师自身文化内涵修养,矫正经典诵读教学观念,明确

提倡儿童读经原由

提倡儿童读经原由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求为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一)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

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儿童所读的经并不是指佛经或宗教的经典。凡是圣贤的典藉,可以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我们立身行事的,皆称为经典。借由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有所了解: 心定功夫是如何培养的?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要读古人的圣贤经典?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回顾我们过去推动文化经典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硬要孩子背下来。孩子背了,但不懂得意思,家长就会想既然不懂得意思又何必背呢?就以为读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想一想,人从出生到老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年龄层面的思考。随着人生的发展,对人生的历练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过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16年来最重要演讲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十六年来最重要的读经演讲 王财贵教授讲于 2010年1月2日 地点:台中教育大学 第一次读经倡导员培训会 记录:木木 同学男(很大声):起立!(大家笑)敬礼! 同学们:老---师---好!请坐!(大家笑) 教授:这是特别礼遇。(笑,大家笑) ......有一个禅师说法,他的讲台上一定要摆一瓶花,后来,那个服侍他的小和尚,听法也听多了,有一次小和尚就故意不摆花。禅师一上台说:今天怎么没有花?没有花不说了!小和尚就得到机会了,说,师傅不是告诉我们说要不执着吗?师傅怎么那么执着一定要花?师傅就跟他说:你为什么执着于不执着?(笑)所以,我一定要有花。(大家笑)。大家不要笑我执着,因为你不可以执着于不执着。 好,我很谢谢高教授,他让出时间来让我讲一讲,那其实我为什么要谢谢他呢?因为我是很喜欢讲的,(大家笑),所以,昨天大家要谢谢我,让出四个小时让大家做自我介绍,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讲......(大家笑),太喜欢讲了,以后你们就来一直讲,乃至于可以讲一辈子噢,推广读经就不遗余力了。 好,今天我讲的题目叫做: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原理就是基本的意思,所以,原理就是基本原理,那我讲话常常啰里啰嗦的,其实“原理”那个“原”呐,就是“推原其实”,推到那个源头叫做“原”,(教授在板书),这样子是一个峭壁,很高的地方,为什么知道这里是很高的地方呢?因为如果这里站一个人,这里又站一个人,怎么样?噢,所以,很高的地方是危险的,高高的地方是石头啊,石头里边有裂缝,从裂缝跑出水来,这个叫什么?(大家说:原),中间这个叫什么?(大家说:泉),所以,泉跟原是同一个意思,那后来这个字被引申为“原来”,什么叫原来呢?因为是“最初”,水流的最初,叫做原,“原来”。因为它很高,那高的地方比较有泉水,所以叫做高原,高的地方比较平坦,叫平原,等等等等。 这个意思就引申出去,引申出去,原头的原就不见了,就被假借,再加一个水,这个叫什么?(大家说:源),所以这是一个错字,错字的意思就是本来不应该这样写,因为没有两个水呀,不必两个水呀,所以这个是后起字,这个叫做转注,所以说“原”就是“源头”,“原理”呢,就是“最原出的道理”,最原出的道理叫做基本的道理,叫基本原理,所以我们这个题目叫做:读经的原理。 那我刚才说了,这题目叫做读经的基本原理,这就是讲话的啰嗦,但是讲一个原理,一般人也不一定了解这就是最初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就加一个基本原理,这样也没有错。

儿童读经运动

王财贵与『儿童读经运动』 经书是我国民族文化之珍贵遗产,虽然自清末开始不断遭到质疑,将经书与落后保守划上等号。但事实上,经书的价值是可以重新看待的,如何赋予现代意义,从中撷取活用的智能,恐怕是现代人在面对经书时,应该调整的心态。 有鉴于此,本刊今、明两天,特刊登两篇相关文章,希望能提供读者对此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另一个使文化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制式教育之外,坊间学钢琴、学计算机、补英文,各式各样的儿童才艺班,令人眼花撩乱。在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竞争压力下,你是否为了帮孩子选择什么『菜色』困扰不已?如果你经常观察并反省我们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问题,你可能会发现无论学校教育或是这些应运而生课余时髦的社会教育,所提供给我们下一代的始终只偏重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至于精神层面的人格涵养,则显得相当贫乏。 整个大环境所见也大半是心量狭窄、急功近利的角色;尤其我们议事殿堂诸君,每以风度尽失的『肢体语言』做惊人的错误示范,你可能早已担心国人的未来,是不是更一代不如一代。 在这个时候,有个人默默在推广『儿童读经』,让人们在众声喧哗中,发现另一个使文化生命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日前走访了这位哲学大师牟宗三的嫡传弟子、前鹅湖月刊社长、目前任教于台中师院的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先生,在轻松的叩问之间,了解了整个儿童读经理念形成与逐步推展的经过。在此便以『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为大家报导这项深具意义的回归文化本位运动。

经典是智能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做为源头活水。中国自古流传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向为知识分子所必读,以此抟成了整个文化的特色。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这其实原是中国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提出,却变成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 不读经书中国人的理性被架空了 『读经』之风至清末仍盛,民国以后西风东渐,元年元月第一位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五月又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七月又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之议案;三个连续动作,使中国从此没有读经的学生,没有可教读经的老师,迨至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不用说读经,中国人连古文都渐渐看不懂了。学校里从此遵循的是胡适、杜威那套『启发性』、『按部就班』、『儿童中心本位』的教育观念,漫长的岁月,中国人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读经;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台湾的中国人,早已国际化,美其名曰『世界人』,事实上是忘了根本,糊里胡涂的一群人。高度经济发展下,文化教养未能相对提升,社会正义日消,君子之风渐远,诈虞日盛,这都是『废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不能不审慎地思考这个问题,『经』原来是文明的结晶,扎稳生命根柢底的道理;不读经,中国人理性架空了,一时之间成了回到丛林的野蛮人,在西方文明之前,如何能不自卑,而「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 二、王财贵简介 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 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竞争才是目的,合作只是争取胜利的手段。上至谋国谋政的政治人物,下至谋身谋家的贩夫走卒,大家只能纷纷慨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命落在名利的争逐与权势的奔竞当中,彷佛庄子笔下泉涸之鱼:「相喣以湿,相濡以沫」。奄奄然无有生机矣!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锦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经典语录 所谓文艺腔有这么几个共同特点,多用排比、比喻,喜欢洋洋洒洒列数古今人物典故名言,显示有文化底蕴。堆砌辞藻走华丽的路子,大多空话多炫耀文笔很少是朴实清晰亲切的一路绿色开头结尾彼此雷同。 办法就是中高考增大阅读题的量,提量可以增加50%,甚至80%。有10%到15%的考生做不完试题那也正常,因为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拉开分距,有些题就是考阅读面和课外名著阅读的,还可以多来些非连续性文本的考题。文言文不能只是考读懂,还要考文化的思考等等。 语文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思维能力低下,语文教学只有把语言表达的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是正路。 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 语文讲得精细琐碎,学生却缺乏自主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延伸不够。 分数区趋中率太高,拉不开距离。高考语文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评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据北京、福建等多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分占75%到80%,Eden 占8%到13%15分以下的3室等不到20%。区中率畸高,学生很难拿到高分,而马虎应对也能拿到40分左右,再差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这也导致了语文学不学无所谓的风气。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是很不公平的。 偏于注入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单纯面对考试的题海战术,是的,机械训练是有负面作用的,不但会磨损学习的兴趣,而且因为多依赖复现式的记忆,造成儿童大脑右半球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大脑右半球的弱化。这种不平衡,可能会阻碍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的发展。 语文课改有太多的经验,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措施,但最重要的,要先想办法改变不读书、少读书的病况。 现在的语文课也不是完全不交读书方法,只是当打一。冠娇金独清漫其他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等,各有各的技巧方法。可是并没有教给学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教学意识。 其实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默读和浏览,是检索式阅读是互文阅读。包括非连续文本阅读,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偏偏就很少教这些。这是语文课致命的缺失,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交给默读,跳读,浏览等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观要求抓住关键词要求读的快,学生还是不会等于没有讲,这就需要有具体的可以模仿学习的技巧,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尽量在一瞥之间掌握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眼睛最好看文章的中轴线,不要逗留,但是有些孩子阅读时还是要不断逗留都不快,怎么办?可以让他这样训练自己。五个手指并拢,顺着书的字行往下移动,速度要比眼睛的感觉稍快,而且越来越快。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有方法,可以训练,拿起一本书,要教给学生先要看书名扉页、提要简介、前言等等,再翻一翻目录,或者挑选一两个与主旨联系紧密的章节重点看看,跳着读读几段或者几页,最后要认真看看书的结尾部分,往往是对全书提要性的总结,或者还可以看看后记,很快就可以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政治能判断写的怎么样,决定是否值得再细读精读。 这叫检视阅读或者叫检索阅读是迅速读一本书的办法,很多书都可以采用这种读法,然后才能选择自己要认真细读的书。 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把精读与略读结合,比如一本书可以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大致了解其轮廓,阻止有个基本印象,第二遍细读对各章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有第三遍就是带着问题,包括疑问去读,选择重点章节读,当然不是所有书都需要读三遍,这里指的是比较重要的基本的书。

达爸博客之《论跟读(答忠锴妈,论儿童读经、教孩子说话)》21

《跟读的妙用》 2010-10-24 13:59 ★北京达爸G20 12:21:19 忠锴妈:我看了你的两个问题,答复如下: 1、让他自己读一下,他居然读的错字连篇!答: 你这是考试,不是读。 可以跟录音,也可以跟妈妈。 读,就是读,没有别的花样。 孩子不会时,用跟读法。 孩子读错了,不管他,继续读下一句。 天长日久,他就自然会读。 不可急于考试。 打个比喻:种花生豆,到土里。 三天之内,不必扒开土看,看它是不是出芽了? 只读不考,是要点。

现在你已经考了,他糊了。 已经糊了怎么办? 忘记这件事,不当回事。 还只是读即可。 2、我觉得,一句一句的跟读,似乎不太容易背会……您可否指正一下? 答: 这是同一个问题。 还是把读经,当成背经了。 背,也是一种考试。要去掉这个想法。 有了这个想法,会障碍孩子。 现在社会,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

就是用这种方法教坏的。 跟读多了,自然熟悉,尝试自己指读。 如果自己不行,再跟读。 能够自己指读了,再过一段时间,自然会背诵。 但是也不必管他。 当你的观念正确,做法也一定正确。 比如读经,不可等同于背经。 你在称赞孩子时,是夸他背的好呢? 还是夸他读得好呢? 称赞的“标的”(指关注的焦点),反应了你的观念。记住:儿童读经,只是读。

关注点,要在读上,而不是在背诵上。 读什么?经。 如果把经弄错,也麻烦。 儿童何意?复归婴孩。 不可思、不可议。 所以,儿童读经,可得不可思议之神效也。 ●NB彦惟妈G0.4 (顶) ●厦门江南B8 讲得真好(顶) ●HB双宝宝妈G4 (顶) ★北京达爸G20 鞠躬!谢谢大家捧场! ●浙毛毛妈G2 (顶) ●江苏璞石M9 咳,可惜现在父母学校都是急功近利,何曾给小孩苗木般的生长规律啊!

读经的好处

读经的好处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的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识(如美术音乐文学等),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靠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语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13是孩子们记忆力最佳的时候。这个时期,他们吸收能力象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在他身上慢慢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与他生命的始终!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是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就会从内向外地散发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开阔,学习能力倍增! 至于教学方法,我们建议采用王财贵教授总结的教学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念”。让儿童多读经典,多背经典。所谓“读经诵典,受益匪浅”! 传统蒙学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幼儿启蒙教材,俗称“三、百、千”。所谓“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诵《百家姓》以便日用;懂《千字文》通晓义理”。 《三字经》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相传为南来进士王应麟撰,自宋以后家喻户晓,它包含了广博内容:“先举方事类,次及经史诸子,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虽字有重复,稀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它传承了几百年,经过多少代智者的编修和打磨,都是精华所在;其次,它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沿革、伦理道德,无一不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识;再次,它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和记忆。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既讲教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 《百家姓》的成书与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宋人王明清:“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全书但把四百三十八个姓氏辑为四言韵文,既便诵读,也易记忆,为雅俗所共赏。 《千字文》则是粱武帝时周兴嗣所编。相传梁武帝令人拓取王羲之的墨宝一千个字,命周兴嗣编缀成文,周一夜之间编成韵文,但鬓发皆白。 《千字文》无一重字,不但对仗工整,条理贯穿,文才斐然,令人拍案叫绝。被称为才子寄书,千百年来流传不废。 现在的孩子竞争那么激烈,放着那么多的专业素质课、能力培养课不参加而选择了“读经”有必要吗? 孩子读经的改变: 一.性格的改变上读经班前情绪非常不稳定,很爱发脾。可上了读经班后,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性格也稳定多了,对成人说的话也理解得更清楚。以前父母一和他说话他就不耐烦,一句话没说完就被他抢白了。现在他能静静的听完父母的话再表达自己的见解。孩子们透

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复习进程

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 吴屯中心小学王震荣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004年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是教育系统经常提到的中央8号文件和中央16号文件。两个文件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

件。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对学校如何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做了全面的阐述。 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心理教育学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最佳时期是0—13岁。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国历代大师、学者和名人如李白、杜甫、曹雪芹、毛泽东等无一不是从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所以说,儿童时期进行国学伦理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终身发展着眼,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王财贵 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

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 “什麼叫作教育的理想?就是依照道理而去思考教育的问题。假如知道了教育的理想,还能够按照这个理想而去实施,那麼,你就完成了一种理想的教育。”——摘自王财贵教授登丰演讲稿 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 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 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 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 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扩展性、操作的简易性、例证的广大性、教育的笼罩性。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麽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当今中国,乃至於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於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於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於「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因此,吾人当注目於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 1、胎教: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2、0-3岁:除以上之外,看尽世界名画、雕塑、建筑、舞蹈......认识至少三千汉字 3、3-13岁:十年读经,背诵中文经典至少二十万字、外文经典至少十万字 4、13-23岁:十年解经,深入经藏,通览历史,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学问(对於有特别天赋的孩子,特别培养) 5、23-33岁:十年历练,遍访名师 “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第一句话,就是「回归人性」,这裏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