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尚书

尚书

尚书
尚书

《尚书》的人生智慧

知人则哲

“知人则哲”句语出《尚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谋所在。

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不管是大敌当前,还是和平年代,知人则哲,于人生和大业,必然是有益而无害。

知人则哲,就是能鉴察人的品行和才能,体察人心,认清事物本质,又能掌握人与事物的变化之道。如此能识时务,?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当为俊杰。

知人则哲,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总结,比如一个睿智者,懂得欣赏那高高挺拔,虚心俯首,且有气节的翠竹的品格。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聪明在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死盯别人的短处。知人则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

虽然,“识人难,古亦有之。交友不甚,祸及己,选才不甚,殃及国。”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从这古训中经验之谈中,脑洞大开。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交友,还是挑选或者推荐人才,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个人的喜恶,就个人的崇拜,盲目加以肯定。只有正确运用好“知人则哲”这个大学问,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一如海纳百川,将一艘艘小舟送达成功的彼岸。

?政贵有恒

政贵有恒,是执政纲领,也是国学治要,是祖先铺就的一条真理大道。

政贵有恒,千古用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贯穿于这个道理。当这句古老的格言又被人们提起,证明子孙们没有把祖先留下的瑰宝丢弃。

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概括说明了“为政贵在长久,说话要有道理,且需抓住要领。坚决反对朝令夕改,瞎折腾,导致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不容那些形式主义横行,要坚决予以抨击。

掌故明礼,以示后人,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切莫使人心涣散,整体腐败、奢靡,纵酒好乐,好色胜过好德,重蹈覆辙。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变一种风气,不能只看一时之变,而要力求长久之态,?这是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就把“政贵有恒”当镜高悬,因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必须遵行:“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的原则,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与性成

?习与性成,是一个人素质的流露,是一个人运程的走势,是判断一个人生命大盘的跌宕起伏,决定人生成败的要素。

习与性成,也就是生活习惯,当习惯形成自然,便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沉浮。有智慧的人,經常把“习与性成”做为警句记在心上,避免养成一些坏习惯。

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会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道德沦丧。例如懒于春耕的农民,怎能获得五谷丰登的收成?沉迷于酒色赌场的赌徒,最终将失去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作家毕淑敏有一警句:“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读书是最好的美容,那就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吧。

?“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愿人们乘坐好习惯这驾马车,驰骋在宽广的人生赛场……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是一句成语,辞典中这样解释:乌,乌鸦也。喜爱那所房屋,连同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联的人或物。

这种说法,大有来头掌故。传说周武王攻克朝歌时,对于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甚是担忧,唯恐难以稳定局面,便与姜太公商议。太公建议:“如果你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

《说文解字》也有“投鼠忌器,爱屋及乌”,这里投鼠忌器说的是,犹若瓷器店里打老鼠,小心不要砸了老鼠周围的器皿。从中人不能不深刻反思。

爱屋及乌,极有现实意义。它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但有助于人们处理好家庭关系,婆媳关系,而且对于人在社会交往中矫正态度,友好沟通,改善关系,构建和谐环境,也有助益。

爱屋及乌,坚决反对恶其余胥,如果被这种恶魔效应作祟,紧抓一个人某一点短处,推及其余,势必影响和谐健康的大局。

“爱屋及乌”就是一支哨笛,召唤人们向着团结、友爱、快乐、幸福结集。

尚书古文疏证介绍

尚书古文疏证介绍 尚书古文疏证八卷。阎若璩清(1636;1704)撰。若瑰宁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迁居江苏谁安。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尚书古文疏证介绍,希望你喜欢。 尚书古文疏证简介《尚书》,“尚”即“上”,“书”即史官所记之史,《尚书》之名起于汉,《孔安国悄书传》说“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经孔于编定,原书有一百篇。西汉初,存二十八篇,就是《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十六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两种。古文即指先秦时代六国的古文字,与汉朝的隶书(即今文)相对。现在通行的《十二经注疏》本《尚书》五十八篇,就是《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在本书巾被分割成二十三篇)与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并加上假托孔安国名义的自序所组成的。 尚书古文疏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徙居山阳。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晋魏以来绝无师说,故左氏所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之初,其书始出,乃增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德明据以作《释文》,孔颖达据以作《正义》,遂与伏生二十九篇混合为一。唐以来虽疑经惑古如刘知几之流,亦以《尚书》一家列之《史通》,未言古文之伪。自吴棫始有异议,朱子亦稍稍疑之。吴澄诸

人本朱子之说,相继抉摘,其伪益彰,然亦未能条分缕析,以抉其罅漏。明梅鷟始参考诸书,证其剽剟,而见闻较狭,蒐采未周。至若璩乃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乃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百计相轧,终不能以强词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於不可败也。其书初成四卷,馀姚黄宗羲序之。其後四卷又所次第续成。若璩没後,传写佚其第三卷。其二卷第二十八条、二十九条、三十条,七卷第一百二条、一百八条、一百九条、一百十条、八卷第一百二十二条至一百二十七条,皆有录无书。编次先後,亦未归条理。盖犹草创之本。其中偶尔未核者,如据《正义》所载郑玄《书序》注,谓马郑所传与孔《传》篇目不符,其说最确,至谓马郑注本亡於永嘉之乱,则殊不然。考二家之本,《隋志》尚皆著录,称所注凡二十九篇。《经典释文》备引之,亦止二十九篇。盖去其无师说者十六篇,止得二十九篇,与伏生数合,非别有一本注孔氏书也。若璩误以郑逸者即为所注之逸篇,不免千虑之一失。又《史记》、《汉书》但有安国上古文《尚书》之说,并无受诏作《传》之事。此伪本凿空之显证,亦辨伪本者至要之肯綮,乃置而未言,亦稍疏略。其他诸条之後,往往衍及旁文,动盈卷帙。盖虑所著《潜邱札记》或不传,故附见於此,究为支蔓。又前卷所论,後卷往往自驳,而不肯删其前说,虽仿郑玄注《礼》先用《鲁诗》,後不追改之意,於体例亦究属未安。然反复釐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 尚书古文疏证当代信古派的批评杨善群:《辨伪学的歧途――评<

《尚书》原文、注释与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原文】 曰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 《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典是书名。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稽:考察。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 4、被:及。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九族:指君主的亲族。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章:使明显。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译文】 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团结。家族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其它各族的政事。众族的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111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 平水韵卷上 一东 人类进化;世界大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扬子江头万里浪;滕王阁下一帆风。叶公好龙,真龙必出;伯乐相马,凡马皆空。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其二: 郁郁佳气;泱泱大风。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有理尽管胆大;无私何妨心雄。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其三: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其四: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独木难支大厦;众智可夺天工。水如碧玉山如黛;露似珍珠月似弓。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诗酒烟花,百年过

半;妻财子禄,四大皆空。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以上二十八联依次为: 其一:①孙中山赠戴季陶联;②宋苏辙题湖北黄冈快哉亭联;③佚名集明杨慎句题江苏南京清凉寺扫叶楼;④清邓石如自题联;⑤清阮元题江西“红船”联;⑥清叶大题湖南巡抚暑招贤馆联;⑦近代樊樊山题湖北武昌戏院联。 其二:①佚名题广西景风阁联;②清道据上人题安徽黄山文殊院联;③江西烈士曾延生自题联;④清郭嵩涛挽左宗棠联;⑤传统格言联;⑥清范当世题江苏南通狼山寺联;⑦明解缙讽不学无术者联。 其三:①1927年题军旗联;②明金圣叹对古寺长老联; ③周恩来题何香凝抗美援朝花鸟画联;④集羲之《兰亭序》字联;⑤当代范文澜自勉联;⑥郭沫若题福建厦门郑成功祠联;⑦宋黄庭坚对佛印和尚联。 其四:①传统格言联;②清杨一清对客人联;③传统格言联;④唐诗集句;⑤陈独秀赠刘海粟联;⑥旧社会某秀才五十自寿联;⑦佚名题岳阳周瑜墓联。 二冬 以父作马;望子成龙。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推倒一时豪杰;拓扩万古心胸。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恰逢。帝子长洲,仙人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八 1.补充成语并完成练习。 ( )苗( )长( )舟求( ) 坐井观( ) 掩( )盗( ) 自相( )( ) 南辕北( ) 叶公好( ) ( )假( )威 画( )点( ) 画( )添( ) 亡( )补( ) ( )( )摸象 我发现这些成语都是_______,我还会写类似的成语:________。 2.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歇后语填空。 ①水滴石穿——______②早开的红梅——______ ③砌墙的石头——______④关羽失荆州——______ ⑤王羲之写字——______⑥周瑜打黄盖——______ (1)真没想到,以前考试不及格的他这次居然考了第一名,这真是( )。 (2)王芳的这篇作文论点新颖,充满了创新精神,在众多平庸之作中可谓是( )。 (3)纪昌之所以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是因为他刻苦练习,这真是( )。 3.我会对对子。 (1)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______ (2)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______ 4.阅读趣味故事,回答问题。 明朝的解缙(xièjìn)小时候有神童之称。当时,他家里很穷,父母以磨豆腐为生。他家对面就是曹尚书府,曹尚书府院内种有大片绿竹林。一年春节,解缙借尚书家的竹景写了副对联贴在自家的破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子很快就引得路人赞叹不已。曾尚书听下人禀报说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说事,心想这小子也太狂了!我当朝尚书都不敢说家藏万卷书,你一个做豆腐的敢如此张狂!家藏万颗豆还差不多!为了考考解缙,曹尚书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了一个字,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了一个字,联文变成:门对千竿竹短______,家藏万卷书长______。 (1)聪明的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在最后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尾各添加一个字吗?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5.好书推荐会。 四(1)班的同学想利用暑假读一本好书,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一本好,请你帮助他们选一本,并简单地推荐一下。 我推荐的书目是: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八 1.揠(拔)助刻剑天耳铃矛盾辙龙狐虎龙睛蛇足羊牢盲人寓言故事示例:守株待兔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这些都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注意读读这些寓言故事,并理解它们的寓意。 2.①非一日之功②一枝独秀③后来居上 ④骄兵必败⑤入木三分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③(2)②(3)①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歇后语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在理解歇后语意思的基础上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歇后语。运用时注意结合句子选择。第(1)题,“以前考试不及格的他这次居然考了第一名”说明进步大,因此填③。第(2)题,“在众多平庸之作中”有一篇优秀作文——王芳的这

尚书再造——伏生

尚书再造伏生 伏生,名胜,西汉济南国梁邹(今山东邹平)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战国末至汉文帝时。秦汉经学大师,今文《尚书》的传播者。《尚书》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经秦始皇焚书和秦末战火,《尚书》失传。伏生于文帝时口传尚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伏胜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八尺为寻)之绳,皆成结矣”。(段成式《酉阳杂俎》)。伏胜曾做过秦朝的博士。秦赢政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始皇颁布禁书令,伏胜冒死将一部《尚书》偷藏于夹壁墙内。此后,在秦末汉初的兵荒马乱岁月里,他一直离乡背井,流落他乡。 秦亡汉兴,时世安定后,伏胜回到家中,从墙中取出了《尚书》,由于水湿虫蛀,百篇《尚书》只剩下了29篇。他把仅存的《尚书》抄录整理,并广招弟子,进行传授。齐鲁一带的儒生纷纷拜他为师,“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史记·儒林列传》)。汉惠帝时恢复了儒家经书的合法地位。 汉文帝时,刘恒想找能治《尚书》的学者,结果朝内外竟无人能传此书。后来听说伏胜能讲《尚书》,便准备召他进朝传授。但这时伏胜已90多岁,行走十分困难。文帝下诏让主管宗庙礼仪、文化教育的太常掌故晁错亲自到济南伏胜家中学习《尚书》。伏胜传授《尚书》,一直是口授。这时因年事已高,言语喃喃,晁错很难听明白,伏胜便让女儿羲娥在一旁代为解说。羲娥讲的是方言——齐语,而晁错是河南颍川人,故仍是部分听不懂。经过数月的努力,晁错终于将《尚书》学完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之后世的今文《尚书》,即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的《尚书》。 《尚书》后来有了“今古文”之争。秦火以后,由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zé责)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全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由于梅赜献书时没有说明其来源,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来历蹊跷,后人便怀疑它的真实性,因而所献之书的“血统”有了问题,所以这个本子又叫伪《孔传》。伪《孔传》的作者至今仍是一个谜。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尚书》产生疑问。清代学者阎若璩还专门写了一本《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论证古文《尚书》为伪作。但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不伪,认为现存的古文《尚书》可能是根据秦火以后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 2008年7月,清华大学自香港抢救回归一批楚简,由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捐赠,清华简的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

中庸(四书五经全文翻译)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 天命之谓性

解缙巧对

解缙巧对 解缙,字大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洪武三十五年至永乐五年(1402-1407年)任内阁首辅。 解缙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解开,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他的母亲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一年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当时解缙一家一门三进士,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解缙在吉水鉴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让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和李尚书的故事。 这年春节,解缙在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住着告老还乡的李尚书,看了这副对联很不高兴,心想:这小子倒是很有才华,只是未免太狂妄了。于是故意刁难他,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一半。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李尚书听罢,很是惊奇,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李尚书目瞪口呆。 这一天,李尚书大宴宾客,请了吉水所有的士绅名流,文人雅士。大家玩到兴致高的时候,便开始吟诗作对。李尚书有心借此机会考考解缙的才学,便叫仆人去把解缙请来,并吩咐如此如此。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仆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仆人不开,他便转身就走。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犬无才嫌路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我骂他小狗,他竟敢自诩为大鹏。于是赶紧开门迎接,谁知刚刚下完雨,脚下路滑,解缙刚进门就滑倒了,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谁知他随口吟诗回敬:“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滑倒一君子,笑杀一群牛。”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权贵们见他狂妄,便有心刁难。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纺织,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哈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众人哈哈大笑。那显贵听了不悦:我只是把他比作活哈蟆,他却把我咒死了。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想要压住解缙的口气,用手往天上一指,自鸣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了,哭笑不得。

[VIP专享]经典应答对联欣赏

独眼不登龙虎榜; 半月依旧照乾坤。 ——传闻乾隆年间科考第三名刘凤诰乃是独眼,殿试时乾隆出上联相试,刘应声而对下联。 牛头且喜生龙角; 狗口何曾出象牙。 ——于谦反唇讥和尚。 二河两岸双江口; 单人独马一杆枪。 ——田汉11岁对某文人。 今日同登凤凰台; 他年独占麒麟阁。 ——于谦少年答对叔叔。 不为列强之奴仆; 誓作中华之主人。 ——周恩来答对何殿甲。 才子居然能革命; 诗人毕竟是英雄。 ——郭沫若答柳亚子。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传说梁启超从广东到武汉讲学,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时拜帖上写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大为恼火,出上联斥之,梁不甘示弱巧对下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此联传为梁启超答对张之洞。四水:江河淮济合称四水;四时:春夏秋冬;三教:儒、释、道合称;三才:天、地、人合称 店门坐门招穷夫,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有个穷秀才名万福,开旅店的母女招之为婿。一住店的旅客孙得言得知此事,作对奚落,店女想到旅客的名字,也用双关语对出下联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有一名叫张弓的弓手,射得一手好箭,自题一联,十分得意。一日,来了一个卖弓的人,张弓连试几张都拉不动,卖弓的哈哈一笑,提笔写出下联,张弓羞愧难当 洞庭八百里,山茫茫,水淼淼,大主考何地而来; 巫山十二峰,烟霭霭,雾腾腾,老神仙自天而降。 清人李调元任江南主考时,有人出句请对,李以下联足对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一大户人家女儿貌美,欲寻一品貌相当佳婿,乃出联求偶,一位赶考的秀才续出下联,被招为婿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抗战时《新民晚报》征联头奖。上联:抗战时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齐鲁大学分别由南京、山东迁至成都,当地人称“金男大”、“金女大”、“齐大”;下联:指成都市立一小、二小和两仪小学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此联上联为清代绝对,下联为李吉玉见“印月古井”触动灵机所对。望江楼:成都名胜;印月井:位于四川什邡

对联

继续努力 趣味对联 (一)拆字合字联 拆字与合字指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当然,有一些也含有分析字的成份,蕴含某种微妙的思想内容。 闲看门中木(上联合[闲]字) 思间心上田(下联合[思]字) 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上联拆[珠]字)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下联拆[孩]字)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上联合[日月]为明)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下联合[子女]为好)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日:明月送僧归古寺。(上联合[寸土]为寺,[言寺]为诗)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下联合[双木]为林,[林示]为禁) (二)数字联 我国古代对联艺术中的数字巧对,变化无穷,使人们得到极大的乐趣。 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上联合[五行]) 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下联对[五方])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上联:[千]是[五百]的二倍)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下联:[两]是[一个]的二倍)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副对联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且用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个数字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十个字,真是意义深远,结构奇巧。 (三)趣味对联故事 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士。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么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如此聪颖,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玩作阵交战的游戏。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阅读理解答案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阅读理解答案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尚书》中的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中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 A.《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们研究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历史的可参考的重要文献资料。 B.传说先秦时《尚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C.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尚书残缺不全,《今文尚书》29篇,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曾为《史记》所引。 D.《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曾经修《书》的史实,遭到了近代学者的质疑,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相传比《今文尚书》多16篇的《古文尚书》,是在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虽被献于皇家,却因未列于学官而未能流布。 B.《尚书》的内容既有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也有记录君臣言论的记言散文,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集锦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集锦 2010-09-16 19:56:28| 分类:他山之石|字号订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导学案设计23、春联(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v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春联的种类和特点。 v 2、学习春联,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v 3、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二、自学指导: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v 1、找出文中的春联,任选你最喜欢的一副,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v 2、你是怎样理解春联“对仗”这一特点的? 三、达标练习: A级: 读短文,回答问题: 解缙(xiè jìn )巧对曹尚书 据说,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竹园对面,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宝去问是哪个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解通之子解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遂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加上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见了十分惊奇,就命家人曹宝把解缙叫到府上相见。当解缙来到时,曹府中门却不开。解缙当即提出抗议:“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曹尚书说:“我出几副上联,你对得上便开中门迎接。”曹念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对: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又出一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对: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听解缙对答如流,口称“奇才”,立即开中门迎接。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便又挖苦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曹尚书穿着红袍,老态龙钟,便答:落汤螃蟹着红袍。 解缙进入曹府后,曹问:“解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解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的情景:早晨水桶映着初升的太阳的光亮;夜里水桶里又映着月亮的光华。他还想起母亲在家织布时,两手灵巧地忽上忽下、飞梭走线的情景。于是回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不得不佩服解缙确有奇才。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对答如流:。 2、“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这副对联 中,对,对,对。 3、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对联,背一背,并把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抄写下来。 4、解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级: 补字成联 1、风抚千条柳,雨__万朵花。 2、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____。 《看不见的爱》导学案: 一、(1)文中两次描写了男孩打弹丸的场景,第一次是在第()自然段,“我”看到的情形是(),“我”感到(),

黄帝介绍

黄帝介绍 黄帝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代表人物,华夏人文的始祖。先秦文献诸如《国语》、《左传》、《逸周书》、《易·系辞》、《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商君书》、《吕氏春秋》、《竹书纪年》、《世本》、《战国策》等都辑录了他的事迹。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孙膑兵法》有“黄帝伐斧(补)遂”之句。199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黄帝四经》。战国齐威王所铸铜器《陈侯因敦》,刻铸有继承“高祖黄帝”事业的铭文。 我们知道,在文字未成为人类历史的载体以前,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历史,都是从世代口耳相传的事迹中清理出来的。尽管传说中免不了掺入神话色彩,或不可靠的成份,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包含着真实的历史,不能一笔抹杀,应当给予重视①。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明言“神农以前吾不知已”,故不记燧人、伏羲、神农传说之事,而从《大戴礼记》中之《五帝德》、《帝系姓》与调查研究相印证,作《五帝本纪》,篇首列黄帝。然《五帝德》和《帝系姓》不纪年数,遂使殷以前不可得其详。周以来尽管颇得可著,但孔子序《尚书》略无年月。司马迁检索古代文献,虽称黄帝以降皆有年数,但又不敢遽以为是,故根据《五帝系谍》和《尚书集世》两书所记,仅作《三代世表》,对黄帝至西周共和这一时期只记世系,仍无年数。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才有确切的纪年,共和上溯至禹,只有大致的年数,一般认为禹起子公元前2000年。按《古本竹书纪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以通行的30年为一世计之,则黄帝至禹有900年。另据《汉书·律历志》,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长安单安国等人云:“自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全国,以黄帝纪年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82年春节,美国总统里根向全世界的中国人祝贺4690个新

尚书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尚书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导读:尚书拼音 【注音】:shangshu 尚书解释 【意思】: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尚书造句 1、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经学色彩,其与《尚书》更是有着密切关联。 2、这种句式在今文《尚书》却很常见,并且后来发展成为古代汉语语法的普遍规律。 3、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4、于经野,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诗一首。 5、蔡邕本人不仅谙熟《尚书》,还与《尚书》传人有直接交往。 6、《尚书》是流传于今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7、是皇帝御赐给陈家礼部尚书陈诜的妻子的。 8、“捣蛋大王”尚书美美的舔了一下手中的棒棒糖,好似进入了仙境。 9、《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10、本文根据新出材料和时贤研究之新成果,从一般语法逻辑的角度说明新材料对《尚书》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

11、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 1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 13、《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 14、我国赦免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目前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赦免的记载。 15、《尚书》是流传于今最为久远的一部政事文献汇编,其中蕴涵着颇为丰富的政治思想资料。 16、明代户部尚书的任职情况大致可以反映出有明一代270余年的国家政治状况。 17、尚书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18、第五章分三个时期说明农工商部领导层的变化、历任尚书管部的特点及其对部务的影响。 19、同时,在疑古惑经风气之下,宋儒开始了对伪《古文尚书》的疑辨。 20、《尚书·盘庚》是研究商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21、《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 22、同时明代在户部的用人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户部尚书任职的短暂以及他们大多不得善终的结局,也暴露出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3、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歧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尚书》概说

《尚书》概说 赵金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五经当中的《尚书》。 一、《尚书》的内涵与名称 中国古代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早于其他文明,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而我国的历史典籍当中有五经(诗、书、礼、乐、春秋),而在这五经当中有两部是跟历史有关系的,这两部就是《尚书》跟《春秋》。 《汉书?艺文志》在介绍我国古代等历史传统时这么讲,“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古代的这些王者他们每一代都有史官,“君举必书”,国君有什么样的行动,他们一定会记录下来,“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就记录下君主的行为,为了什么?为了谨慎君主的言行,为后代留下法度和典范。紧接着“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君主的身边有两位史官,一位记录君主的言语,而一位记载君主的行为,也就是记言和记事,而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历代的帝和王都有这样,都有两位史官记录他们的言行,而记言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尚书,我刚才讲中国古代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这里也要交待一点,我们古代所说的史官,尤其是古之两史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一般认为的历史学家。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看古代的史官他记的是君主的行为,其目的是慎言行,昭法式,也就跟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历史学家所要做的考证事情,记录事情是不太一样的,他有很强的道德目的和道德性在其中,所以《尚书》这部书既是部历史著作而又是一部德行道德著作。 那么《尚书》为什么叫做“尚书”?我们来介绍一下尚书的名称问题。其实如果我们先看先秦的经籍,不管是经书还是子书,并我们正我们今天所说五经当中的尚书为尚书的,他们怎么称呼,一般直接说书曰,或者直接引用《尚书》当中的某一篇的篇名,比如说康诰曰。 当然墨子的《明鬼》一篇也提到了“尚书”一词,但它的意思是“上古之书”,是一个泛称,并不是专指五经当中的“尚书”。 最早用“尚书”这一词来指称五经当中的“尚书”是汉代人伏生,也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传尚书的伏生。他就说:“口以传授,裁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这个书离汉代已经很久远了,它记载的事情是上古时候的事情,所以将它称之为尚书,以后无

尚书流传与研究史

尚书流传与研究史 上古资料政治哲学思想经典从汉代的今、古文经学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郑、王学论争,到唐代以古文尚书为蓝本的《尚书正义》问世;从宋代开始对古文尚书的疑辨、元明之际拥蔡倒蔡之争和梅鷟《尚书考异》出现,再到清代王夫之终结宋学时代、阎若璩辨伪成功,《尚书》不仅在文本的传说与传承方面存在分歧,而且文本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从《汉书·艺文志》记载中可以看出《尚书》就是记言语录性质的官方档案,包括诰语、誓词、政令等,由王官记之,可以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历史文献汇编。 先秦时是《尚书》从孕育到初生的重要阶段。成书前,《尚书》是分散典藏的政府档案。“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时文献档案保存的王官制度就已经建立,左史记录王的言论政令,右史记录王的政治活动。随着历史档案堆积愈多,为方便管理,上古史官给每篇立名,如盘庚迁殷的政令诰命以《盘庚》为名,并且以朝代做出划分,于是就有了《夏书》《商书》《周书》,这说明《书》的前身就是政府的档案文献,而且应该是记述浩繁规模庞大,由于竹简易于腐烂不易保存,政治的变动又造成历史文献的浩劫,《书》流失毁损下散民间,到了孔子之时已经残缺不全了。而孔子很可能为追缅圣朝也为教学所需对《书》做了整理编纂,于是春秋战国之时《书》作为儒家经典广为流传。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为宣扬论证自己的学说,往往引用古文献,《书》的很多篇章的以保存在诸子著作当中。当然诸子在引用当中为使之合乎自己的观点以显得早有成例,经常对《书》的记述做加工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玷染了原典。《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和《禹贡》三篇,是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儒家搜集资料编造而成的有关尧舜以及禹的《书》篇,也是《尚书·虞夏书》的主体内容。战国时,《尚书》的《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已经基本齐备,《尚书》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了,最早编成的《尚书》的定本完成了。 《尚书》大约在战国末期定型之后,其流变经历了一个复杂独特的过程。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听从李斯的谏言禁绝民间私藏儒家典籍,焚书坑儒,诗书首当其冲在民间的流传遭到沉重的打击。但秦博士是可以藏儒家经典的,不但完好保存了典籍,还对《书》重新修辑整理,列序百篇。秦末农民战争,项羽火烧咸阳宫,政府所藏文化典籍遭到重创,化为灰烬,《书》也不能幸免。幸好秦博士伏生将《书》藏于墙壁当中,才得以流传下来。汉初取消禁书令后,伏生将其取出,由于竹简腐朽损毁仅余二十八篇,后又将此二十八篇献与汉文帝。伏生所保存的《尚书》为隶书写成,称今文《尚书》。此二十八篇和武帝时民间所献的《太誓》一篇共二十九篇被立为学官。今文《尚书》共分为三家系统,即夏侯胜的大夏侯氏学,夏侯建的小夏侯氏学,欧阳高的欧阳氏学。西汉时集大夏氏学和欧阳氏学的小夏侯氏学最为兴盛,到了东汉时因为欧阳氏学大师桓荣为明帝之师,明帝对老师推崇备至,欧阳氏学显盛东汉一朝,后来汉石经所刻《尚书》便是欧阳氏本。今文经学家为保住功名利禄对今文经做了繁琐的“章句”和空疏的"传”“说”的解释,今文经学越来越孤陋无用,逐渐衰落。 古文《尚书》发现于汉武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的旧宅,从墙壁里发现了许多竹简,后来经孔安国整理被认定是《尚书》,较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对于孔壁出本西汉

语文版7上第四单元

语文版7上第四单元 第一部分基础聊吧(43分) 一、汉字传真。(8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司马yì_________ fǔ___________掌笑容可________jū 鹤chǎng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中试着用行楷字改正。(4分) 蜂涌而来大惊失色旁若无人喜不自生 力倦神疲涛涛不竭菱角分明寥寥可数 错别字 订正 二、课文写真。 3填空。(10分) ①《勇气》是写的一篇。它从的叙事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二战时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文章的标题叫“勇气”,它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勇气,即:和。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更看重。 ②《空城记》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__(人名)。“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③《美猴王》系著名小说家_________所写,他是_________代人。与本文相关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_______ _______。 ④中国古代小说百花争艳,素有“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美誉的四部作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科渗透。(16分) 4“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请写出“三十六计”中的任意五条计谋。(5分) 5古代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合纪年,六十组干支字为一个周期,叫一个甲子。(3分) (1)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请你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预推一下2008年是农历______年。 (2)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请你为奥运会设计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对联中空缺处补齐。(2分)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文化中,流传着许许多多聪颖神童巧对妙联的故事,解缙即是其中之一。明代曹尚书初到江西吉水,听说有个神童解缙能诗善对,就想当面试试。曹尚书有意奚落解缙,关了宅院大门。让他走偏门而进,并出上联,想难住解缙:“小犬□□嫌路窄”。解缙不卑不亢,从从容容念出下联:“大鹏有志恨□□”,曹尚书听了暗暗称奇。“大鹏”对“小犬”,大有压倒对方之势。“恨”字用得极好,表现出他鹏程万里的大志。 7《勇气》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诺曼底的一件事。(6分) (1)请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课文中的盟军是指、、英、等国结成的反法西斯联盟。 (3)诺曼底是国部的一个港口城市。 四、探究园地。(9分) 8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这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是先总写概述,然后围绕这一句或句中的中心词再展开写,进行更加细腻、更加深入的描写。请仿写一个。(2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