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作文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作文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作文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解析:

1、题型:2018年全国1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2、材料特点:材料取材于现实生活。呼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主题,巧妙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试题以学生为本,材料内容学生熟悉,比较接地气,材料理解上没有难度,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可叙说、可思辨。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与时代、国家一起成长。展现综合素养。

3、试题特点:

写作任务、交际语境都非常明确。给事实材料的目的是帮助考生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句话的意义。或说是这句话的图解,引发对这

句话的理解。事实材料与导语互补,一事一理,相互映衬。运用所给的材料,也可补充材料,叙说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落实到“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成长”、“追梦、圆梦”上。强调个人与时代、国家的关系。

4、材料分析:

(1)材料内容:

以新世纪2000年以来大事记的方式,围绕“世纪宝宝”出生到今年2018年,呈现“世纪宝宝”所经历的的重大事件。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个时间点是代表中国梦的内容。

引导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它规定了作文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要求考生结合“世纪宝宝”的成长,就新世纪中国,中国新时代的追梦、圆梦展开联想与思考,在“时光瓶”中留存,留待2035年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

(2)材料含意:

材料的含意在引导语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一一我们这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是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是什么,2035年18岁那一代,一定会有他们的际遇、机缘、使命、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一一新时代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们青年人“世纪宝宝”们的梦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追梦、圆梦。2035年18岁那一代,该怎么样去追自己的梦,圆自己的梦。

(3)材料关键词: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追梦、圆梦。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5、写作任务: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一一以上材料:写作范围;你:作者;联想和思考:思维表达。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一一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联想、思考作文。

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一一读者:那时18岁的一代人。目的: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6、参考立意:

(1)走进新时代:肩负使命,敢于挑战。

(2)和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3)际遇难得,使命追梦。

(4)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

(5)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7、写作重点。

重点写我们这一代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我们这一代的追梦、圆梦,写个人与时代、国家息息相连的关系。也要照顾到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让他们看到我们今天的奋斗经历、伟大的时代精神,并提出殷切的希望。

思路点拨:

这道题,直接对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社会参与”命题,针对今年考生正好十八岁的特点,以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与中国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用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导语,通过“设定任务”,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此引导考生思考与联想,是一道颇费苦心的好题,既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思想,也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

考生写作时,应从自身代际身份特点视角出发,认识并阐述个人成长与时代特点关系,以及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突出青年人的责任感,论述每个时代的有作为的青年人都应该有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的精神,都应该与时俱进,都应该努力做完成时代赋予使命的有志青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遇到

的。没有尊严,刘翔只适合做快递员,相声艺术家只能撂地儿演出,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不懂汉语。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产生伟大的个体和伟大的团队。只有根植于国家民族的梦想,才能经得起时空的检验。

百年沧桑,今天的中国,一桩桩、一件件已梦至境现:高铁加速了寻常百姓的追梦速度,天宫一号甚至把梦想载入了太空。我思,故我在。国强,美梦圆。有梦相续,国恒兴;坐享其成,业必衰。

亲爱的后生小友,梦正酣,路很长,一个人的芳华却很短。前贤以血荐轩辕,换得我辈芳华开,我今寄语述芳华,君若远行梦先栽。望你们抓紧时间做梦、圆梦,为理想而奋斗。

教师下水作文二:

相信未来

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谢植宣

亲爱的朋友:

您好!

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生于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因为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的我们,被称为“世纪宝宝”,也被称为“00后”。在我们父辈的眼中,我们是一群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

诗人食指曾如此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是的,相信未来,这正是今天我写封信时的内心感受。此时的我,正在考场上,为我的未来书写文字,为我的未来努力,因为,唯有相信,才有未来。

但,其实,对于未来,我也曾经不相信。尽管已经远去了十年,但我至今还清晰的记的,2018年5月12日,当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因为地震而开裂的土

地、倒塌的房屋、惊恐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呼叫……那时,才刚刚8岁的我似懂非懂地感受到,原来科普读物上所说的地震是如此的可怕,可以瞬间把眼前的生活撕咬得破碎不堪。那一刻,在我那才8岁的弱小心灵上,对于未来,我确实产生了怀疑,因为,我害怕,害怕未来。

如果彼时,8岁的我,就止步于害怕,那么或许今天我就不会对你说——相信未来。突如其来的地震确实让我害怕,但也让我那似懂非懂的内心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群体与国家的力量,我第一次清晰地明确了原来只在课本中出现的“中国”与“中国人”代表着什么。为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为需要救助的同胞自愿捐款,为军人的舍命救援而感动,那时的我,还小,但却又突然长大了很多。我开始朦胧地感觉到,在这个家里,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像还有很多人与我有关。尽管那时的我,尚未把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我的座右铭,但我却真真切切地从这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人身上,感受到力量与勇气,对于未来,不再害怕,而是相信,因为,在这个时代,面对灾难,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

而幸运的是,自从2008年到现在,我更加坚定了这种相信,因为在今天,那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已经不再遥远,而是彼此相连。2013年,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不管是城市中的我们,还是乡村中的朋友,贫穷不再是限制我们沟通的障碍,中国是一个更为趋向公平的整体。而到了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感觉到彼此间是如此的接近,中国是一个联系更为密切的整体。每一个中国人,即使是在遥远的战乱中的利比亚,那无穷的远方,依然无法阻止救援的步伐,依然不会让你陷入那绝望的害怕之中,因为,此时的我们,从地震中走来的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我们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我们,所以相信。

所以,在2018年的今天,我们依然相信,在那2020 年,甚至在那18年后的2035年,在属于你们的时代里,未来也一定值得相信,因为,这个时代,可以给与我们足够的相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不再是彼此的隔阂,而是彼此的力量所在。

朋友,未来的朋友,18岁的你们,正值芳年,在属于你们的新时代里,坚定地相信未来吧,就像食指所言——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还有,更重要的是——相信你我,相信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相信我们,相信未来!

谢XX

2018年6月7日

教师下水作文三:

你的梦想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

吴炳忠

1977年,一个年轻人参加完高考,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刚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今天的你,是否听到了新时代更加激越的鼓点?

朋友,你说对时代有信心,但心中常有“两个小人”在斗争,一个叫“梦想还是要有的”,另一个大概是“算了,累觉不爱”。常在自我勉励,也总是自我否

定,最希望生活有准心,却常常有心无力。不妨,再回头看看。

100年前,有一本刚刚创刊不久的杂志下了决心搬到北京:将文言改成白话,还采用了新式标点,自此改变一个时代。对,它就是《新青年》。

近40年前,有一位老人坐上日本新干线说,“就感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从此,一个国家在这位总设计师的领航下推进改革开放,拼了命追赶。你应该猜到了,这是中国。如今,它已经来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今天,守在屏幕前看十九大的你们肯定知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或许你会说,历史都是过去,遍地黄金的日子过去了,低垂的果子已经没了,风口都是父辈们的。不可否认,高强度竞争、快节奏生活、攀升的房价,是面透镜,会放大焦虑,会矮化梦想。但反过来看看,祖辈父辈的逐梦路上,饭盒里何来超级稻,绿皮车哪能开到350,日记本里何曾有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别说人人都有麦克风。更何况,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上一辈的成绩,早已成为你我奋斗的基石。一些资源注定被激烈竞争,但不妨碍这个伟大的时代被充分共享。请记住,唯有时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容得下最大的梦想。

如果你还记得高中的政治课本,一定知道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义。今天它的表

述变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富起来了。这样判断符合我们的常识。新的社会矛盾,是几十年打怪通关后的一扇新大门。这扇门上不仅写着物质文化生活,还写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饱蘸着我们更高的期许,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跨过。但推开了,就是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无需掩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它就是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但同时我们也深知,一只风筝要飞起来,必须站到时代的风口。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很近了;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眨眼也能到。那时你几岁?会在做什么?以此倒推,今天的使命是什么?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敞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的脚步,注定写下未来的历史。当我们一次次成功打卡既定目标,当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当海归不断回到中国创业淘金,当我们所有人都牢记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中国,机遇就在中国。前些天,保温杯成为一个热词,它所隐喻的不服输的精气神同样需要保温。当00后成为新新青年登场,当拿着保温杯的中年人还在继续奋斗,当中年人依然阳光,当青年人充满力量,这便是最好的中国。

你们都很喜欢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其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不变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记着国家使命,去奔走、

去呐喊,去想,去做,敢担当不畏难,事情自然就成了。所以,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就在大家的手里。你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933年,近代中国一份有影响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发起了全国性“征梦”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今天,也不妨写下你的答案,这个答案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

明天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