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建筑理论ppt

现代建筑理论ppt

现代建筑理论ppt
现代建筑理论ppt

现代建筑理论

一、专题内容:

1、建筑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2、后现代状态与当代建筑思潮

3、建筑类型学

4、建筑现象学

5、建筑符号学

6、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

7、建筑形式策略与图像思维

8、建筑美学

9、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概述

10、生态建筑学与可持续发展

11、建筑设计与数字化技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历史上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详细参看世界建筑通史

第一章建筑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1什么是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失效性

持久的理论是寻求建筑物令人满意的形成和适宜的文化性

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

理论为创作提供指导思想建筑创作受理论的指导

理论是创作的灵魂

2建筑理论范畴

建筑思潮文脉主义建筑学派

隐喻主义建筑美学

装饰主义建筑心理学

现代主义建筑现象学

后现代主义环境心理学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文化学

解构主义生态建筑学

共生论建筑气象学

建筑考古学

城市社会学

方法论学派1建筑图示思维论2建筑模式语言3行为建筑学(通常与环境心里学结合使用)4建筑符号学

5建筑类型学6建筑语言学7建筑仿生学8建筑语言学9建筑形态学10科学设计程序11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方法理论12环境工程学13乡土建筑学14人机工程学

二西方建筑理论的发展

1古希腊希波丹姆(hippodamos498BC-408BC)城市按方格网系统布局,不同地区的比例应平衡,城市布局合理化-米立都城

《论空气、土壤和水》成书于公元475年

2《建筑十书》第一部系统的建筑理论著作,奠定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

维特鲁威最早提出了理想城规划方案,建立了完整的建筑哲学和设计思想体系

最早的建筑师隶属于宗教

3 中世纪哥特建筑伊斯兰建筑清真寺

关注宗教的宇宙观;哥特建筑与拓扑文学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关系

4文艺复兴建筑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数学和几何学作为美的标准

此时盛行客观美学---以数为美

4.1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论建筑》最出色的就是对建筑美学的论著本书中心论题:建筑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体,建筑的美在于和谐。促进了建筑构图原则的科学化。

4.2维尼奥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1507-1573)

《建筑五柱式》制定柱式各部分的细节比例及作图方式,使作图更规范古典建筑更有法式。(《萨布柱经或是萨幕柱经》)4.3帕拉蒂奥(Ardrea palladion 1508-1580)学院派创始人

《建筑四书》古典柱式方面要求严格,作品规范并创造了帕拉蒂奥母题,成为古典主义构图的原则。

4.4斯卡莫奇(vicenzo seamozzi1552-1616)

《建筑总论》文艺复兴时期规划、建筑理论的总结,系统的提出并实现了理想城的规划。帕尔马诺瓦城—1593年建成,5万人,第一个理想城,由此影响了以下城市规划:17世纪方格网城—19世纪花园城—20世纪卫星城

5巴洛克:反理性,强调自由化,动态、曲线和体积感代表作:圣卡罗教堂

6复古主义思潮:18世纪-20世纪分三部分: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此阶段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末端或是工业革命的开端。

7 空想社会主义:提出建筑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皇权而服务

牛顿纪念馆方案—布雷设计1784

绍村理想城,塞南门-勒杜设计1804

8 19世纪至20世纪的新思潮

艺术与工艺运动(art and craft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分离派(vienn’s secession)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9现代建筑派(20世纪初-50年代)

现代主义建筑1900-1950 重视建筑功能,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建筑以空间组合为主,外观简洁、抽象

包括立体派,解构派、构成派、风格派、光亮派、银色派等

60年代以后多元论时期的现代主义:设计方法上偏重理性,能创造性的,综合性的解决建筑功能、技术与环境等问题,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感情需求,形式丰富多样。

10功能主义形式反映功能,颂扬机器美学,提倡经济实用,(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客观美学一样)以工业机械化为美

11 当代建筑思潮是现代建筑的充实与发展,注重建筑的精神文化价值。建筑理论活跃,研究方向多元化。

第二章后现代状态与当代建筑思潮

一社会与文化背景

1.后现代的提出

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面貌的文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出现。

反思:对当代西方发达社会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质疑:①过度关注经济的合理性②过度关注功能,缺乏人文主义③建筑工业化带来国际化,单一无个性建筑。

█古希腊哲学认为:真理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真理性

达伽默尔的新诠释学认为:真理的客观存在需要靠人类的语言来记录和流传,而语言的讲义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故而新诠释学的中心思想是真理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怎么样去认识真理。

2.现代主义:普遍理性,科学主义,进步观念,自由理想,实用主义。

后现代主义:信仰多元,反主题性和同一性,不确定性,内在性。

█现代美学标准受到质疑或者说当代不存在美学标准。原因之一是人们发现,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过分依赖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技也是把双刃剑,在“科学哲学”受质疑的今天,人文主义关怀慢慢得到关注。(古典主义时期的客观美学标准—以数为美)

二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转变

1.强调技术与理性,个人特性,注重地域,环境和人文关怀。

三后现代美学

1.反对约定俗成的形式,多元化倾向

2.解构主义策略—波普艺术

3.反理性,迎合大众与商业社会

艺术特征—伊哈布·哈桑:美国第一位后现代主义文学家艺术家!

解构趋势: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性、无我性、无深度性、不可表现性。

重构趋势:反讽、种类混杂成大杂烩、重视行动和参与、构成主义、内在性。

四建筑思潮与实践

1.新现代主义

布达佩斯学派:激进的美学主张,解构与重构美学思想。在现代主义理性的基础上,形式的表达极端抽象。建筑理念有较多个人特征。

丹尼尔·贝尔思想:为什么现代社会混乱无序,原因之一就是精神信仰的消失。信仰的属实性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带来有所不为,不为即为限定,限定带来秩序,秩序出去混乱!

2.高技派

早期:技术乐观主义,注重建筑技术的运用,甚至在建筑的外立面和结构上表现出来,强调技术在建筑中的决定因素。

现状:重视地区文化、历史环境和生态。致力于利用现代工艺技术中的新成就来创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

代表人物:A福斯特汇丰银行-造价当时8亿元,悬挂结构和可移动楼板

法兰克福大楼:第一座生态建筑

柏林议会大厦:人文主义及地源热泵的应用

伦敦市政厅:向南倾斜使南向形成自遮阳,北向无遮挡(伦敦雾都,阳光少)

北京3号航站楼:屋顶被风吹掉

B 卡拉特拉瓦同意大利建筑师奈尔尼

C 皮亚诺:思想严谨。建筑注重艺术,技术和周围的环境的结合;作品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保罗·克利中心(艺术家保罗克利,画风感性,更加抽象)

罗马综合音乐厅 a.铅板覆顶呼应古罗马取水道

b.造型仿意大利古琴

c.圆形广场体现场所精神

D让·奴威尔:充分运用光线和材料质感,风格奔放,并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

3.解构主义

激进的反传统思想,颠覆以逻辑为中心的话语。解构主义强调设计意念和设计过程,无视建筑准则,重新组合建筑元素,创造新的视觉效果和建筑形式,是多元和开放的系统。

代表人物

A艾森曼—视觉艺术中心,城市网格和校园网格叠加,解构主义代表作。

建筑哲学话语明显,表现结构自身的形式逻辑性,注重历史与环境现实的关系

格瑞福斯--语义学对比艾森曼—句法学

艾森曼认为建筑与场所没有关系,建筑就是建筑,有自身的建筑语言构成,建筑语言是纯质的,不表达逻辑关系。例如帕提农神庙现存的残缺柱子,没有功能意义,但人们仍然叫它柱子,其结构或是受力的结构关系,是人们后加功能而使柱子承担的额外的逻辑关系。柱子不因功能而存在!柱子只有和梁才能形成受力逻辑,这就是艾森曼的哲学思想。

B弗兰克盖里:运用拼贴、混杂错位等手段制造超现实效果,反映建筑创作中的非理性成分。作品拉斯维加斯脑健康中心—美国2010年

C扎哈哈迪德:追求混乱中的秩序,表现冲突的结构和片段的形态。建筑有为了主义特点。代表作品:宝马公司办公楼菲诺科学中心(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D李伯斯基:以矛盾和冲突的建筑造型关注社会、历史和建筑的关系。

代表作品:犹太人屠杀纪念馆新馆

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与城市无关系,无尺度感!

李伯斯基和哈迪德都是线性设计的代表者。解构主义近年分为两支:一支以艾森曼为代表的发展趋势为趋于理性;一支以扎哈和李伯斯基为代表的,寻求新形式

E库哈斯:积极面对城市发展,以多元的姿态关注城市问题。形式强调体块组合。

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流动(建筑畏彦吾又同样观点,好多学者认为城市发张是历史的推动)所以应对城市设计和城市发展的唯一办法是以城市生活者的眼光,以体验设计为方法进行设计

代表作品:央视大楼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4极少主义

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统一性,并趋向简洁。将建筑造型和体量的几何抽象极端化。空间纯净,材料表现丰富,构造精致。极少主义源自60年代美国艺术界,画派的表现主义。与之对应的还有极多主义。

逻辑学概念:表象越少,外延越多!

A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基于知识的设计,建筑表现注重表皮和建构,表现技术的艺术性。

代表作鸟巢体育馆旧金山新笛洋美术馆慕尼黑安联球场(表皮同水立方)

B祖姆托:充分利用材料特点,风格朴实简洁,试图重建建筑的永恒价值。

C妹岛和式和西泽立卫(SANAA事务所):建筑造型要素构成化,造型简洁轻薄,透明质感

5批判的地域主义(区分乡土地域主义):强调对建筑的建构要素的实现和使用,以及和特定场址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不同形式通常也来自于地区气候的调节对策,从而反映了当地文化的性质!

地域主义的特点:①批判现代科技和工业化大生产给社会带来的统一,无个性化的社会大同,批判全球化。但同时又坚持批判的吸收,吸收科技时代的便利与高效。②强调场址的关键性③强调建构的要素和使用④强调不同形式以应对不同地区气候⑤强调体验触感。⑥反对煽情的乡土地域主义模仿,但不反对乡土地域主义的部分手法及片段应用。

在全球新科技与乡土地域主义之间取得中间平衡,既有新建筑的科学性,又有乡土建筑的人情化。是以提炼的建构要素来表达的。

A莫尼欧:重视建筑与历史的关系,建筑思想理性化,建筑场所感强烈。

B西扎:植根乡土传统,发展了独特的建筑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作品注重设计和历史环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C巴拉甘(墨西哥建筑师,以豪宅和小别墅擅长)主张建筑与园林结合。设计简洁,运用极少且自然的材料营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观。用色大胆。

第三章建筑类型学

一建筑类型学的发展

类型学用于认识事物和思考事物的。昆西认为:类型代表原始状态。

1自然科学中的分类学

种群间的普遍的相似性构成原型,原型是新物种产生的根源

2原型类型学的出现

从以往多样的排列中发现建筑的普遍原则。

3迪郎的图构系统(19世纪)

形式元素的组合,是以纯粹的几何图构系统为基础,并把类型学推到了社会学的高度---即建筑创作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关系。缺点:限制人的现象力,模式固定!

4工业化社会的范型类型学

可按照范型规定的原则进行大量的生产(范型类型典型代表—模数建筑)

5当代类型学

起源于新理性主义运动,导致城市建筑观念的产生

新理性主义认为城市是各元素集合和新形式产生的根本。

█建筑上的类型学理论,首先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的操作,而是一种认识的方式和思考的方式。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作为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了建筑类型学。

二当代类型学的特点

1类型学有古典主义的性格特征

2类型学是一种艺术形式理想的变体,因而将在更大的格局里,比如城市的层面上展开,这是现代类型学的基本性格。

建筑类型学认为:建筑和城市是同构和同一的

新理性主义认为:建筑和城市的背后是以人们生活和活动为载体的

3类型学还原

①从对历史模型形式的还原(抽象)中获取类型

②再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到具体的形式

罗西观点:人们对城市认识集体的记忆是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公共建筑也是当代建筑提取类型最多的建筑。

国学中心提取天坛为原型。

三类型学在建筑领域上的应用

1城市阅读的方法

威尼斯学派:主要目标是构成一种探索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关系的科学方法论(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最终受人类生产方式和文化模式的影响,故而一定要从城市历史中寻找原型类型,建筑类型最终要与城市发生关系。形态学讲究共时性,类型学讲究历史性!)

法国城市学家:把类型学当作政治范畴来组织

法国城市学家这一组织对无建筑师的建筑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建筑学原型。

罗西更多的是注重用建筑类型学对城市形态的解析

2在文化意义上视其为建筑风格构成方法

尺度分为城市外轮廓尺度,建筑尺度,细部尺度。

Q·阿尔甘:类型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实践的策略(阿尔甘以分析操作为主)

3类型学作为建筑创作的工具

代表人物:罗西、克里尔兄弟(偏重城市研究)、普列尼、恩格尔思

A罗西与“类比城市”

①阅读城市-集体的人工制品

城市反映人类理性的发展,应视为整体结构。其基准是以建筑来看待城市,或对城市采用建筑手段

城市-建筑互参原则,建筑与城市隔裂是灾难

城市建筑的形式自主性:人工干预(自上而下模式)使城市发展带有人的主观性,与缓慢发展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比较,后者有点是有文化沉淀。例如中国古城的建设和威尼斯城市缓慢积累的文化底蕴。

②形式自主性原理与分类法

城市组织、城市结构的永恒价值,同时要求城市建筑形式的永恒的审美价值。(这个观点的提出是针对雅典宪章中功能主义而言,因为城市功能可以改变)

⑴类型学和形态学是观察永恒与变化的方法,强调整体大于局部。

⑵类型学与解构主义的学术中心论点是相反的。类型学强调的是正态的,历史主义的;而后者强调的是无常态的,可打破的。罗西的设计常把生存和死亡设计在一起。

③记忆与历史

建筑形式的自主性使它失去功能后,呈现出地方性,因而构成历史。类型(原型)来自于历史,类型学的重心之一是对历史意向的充分重现。

类型学设计的建筑是延续了历史记忆的建筑

历史结束之日,记忆开始之时—罗西

金字塔当其失去了墓室功能之后,才以其建筑的纪念性和文化性,变为埃及的历史

历史抽象和元素语汇(万科第五园马头墙元素的提炼)是罗西类型学的实质。

代表作:威尼斯水上剧院,伯尼方丹博物馆新馆(荷兰1990)

B L·克里尔与城市重构策略

①城市生活与街块

②城市建设艺术;

③公共领域与政治;

④集体努力—政策斗争;

⑤公共空间作为固定的统一的,理性的和社会的空间描述,应以新理性运动的要点作为主题。

L·克里尔认为:城市理性意向是各元素(政治,经济,建筑实体和虚空间环境等)的集合

·将历史中心作为所需求的集体生活模型,作为物质的和社会的保护。

·城市空间的概念作为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组织要素

·类型学,形态学研究是新建筑教育的基础。

·建筑史传达具体的事实,重建活动应使人们参与。

·将住宅区转变成城市综合体,整合所有的城市生活功能。

·重新发现建筑的基本要素,如柱,墙,屋顶等

四代表性研究

1 L·克里尔识别城市空间的三要素

A街块是街道广场形制的结果;

B街道和广场是街道位置的结果;

C街道和广场是精密的空间类型。街道是结果,例如伊斯兰街道,因其建筑必须朝向麦加而形成最终的形态。

2 其它恩格尔思

科尔孔--注重社区改造

五类型学的批判性

1 建筑类型学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立等价关系,在艺术和社会之间确立新的关系。要求建筑形式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历史保持根本的关系。

2 其艺术倾向与结构主义保持本质的一致性。

3 类型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实践的策略。较为保守。

4 建筑类型学作为分类并无统一条律,个人倾向明显。

█类型学适用范围是什么?类型学来源城市历史环境提炼,那么会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一个城市会有很多历史,应该提炼什么?或者说建筑师的主观性是否会影响城市发展历史(巴洛克风格城市是人类历史的时代潮流)。

█80年代后建筑类型学让位于解构主义,原因是其艺术倾向与结构主义保持本质的一致性。

第四章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主要分为两大类:梅龙庞帝的知觉现象学,即建筑体验和体验主义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

现象学要求摒弃以前的知识结构而单凭人的感觉认识建筑(建筑哲学是唯心主义-南大付筱老师的观点)

一现象学的哲学基础

█一些客体都是意向性客体,一切意向都是指向客体的意向,即“本质直观”

█现象学的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回到事物本身,进行直接的观照

胡塞尔:认识本身就值得怀疑,世界是否存在真理—人们正在用自己建立的知识体系去认识世界,可人类自己的知识是否是正确的。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回避了我们是什么不重要,主要研究我为什么存在。

█海德格尔—我思故我在

█现象学哲学(意向性),与此相反的是逻各斯主义:认为真理是存在的,可以认知的

胡塞尔:只有现象才是一切合乎理性探讨的普遍基础。现象学的第一原理就是“面对事物本身”,即本质的还原(狭义现象学)

海德格尔:现象学还原的结果是不以现有知识作为一切理论知识思想的出发点,而是抓住一切本质的存在

梅罗庞帝:现象学观照在于试图观察和描述所经验到的世界,试图说明人们与现象的接触

海德格尔:“栖居”-有诗意的活着。

现象学要求用人们原始本能的知觉去描述建筑。

二建筑现象学的研究

诺伯格·舒尔茨:对建筑做现象学的思考,把建筑理解为人存在的立足点,基本精神是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建筑本身。

代表作:拉夫--《场所和无场所性》

西蒙--《住所、场所和环境》

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建筑中的意向》《栖居的概念》

霍尔《知觉的问题-建筑的现象学》《寻找锚固点》等

三诺伯格·舒尔茨的研究

1 存在空间—建筑空间—场所

·存在空间,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示体系,它是拓扑关系。(反应人和环境的基本联系,不涉及空间大小,数量等)

雅典卫城是按拓扑心理学组织的。中国园林是按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建筑空间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是其心理对应。存在空间的中心。即场所

(place)以人为核心。场所是一般组织化的基本手段。存在空间总是体现为场

所。

·由此可见现象学的基本精神:物理空间与存在论结构对应,空间与实体对应(即主体<人>和客体一致)

舒尔茨人类与环境关系分类

自然--地理人工—城市

景观住宅(最体现存在性)

用具

大 ------------- 小

█存在空间(比较客观),但有意义之后(加入人的主观性后),便形成了场所

2 场所的现象、结构和精神

①场所现象场所不是指抽象的地点性,而是具有肌理、色彩、形状等材质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整体,场所具有特征或氛围,有赖于整体把握,因而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

█娱乐场所这个词给你的整体印象,所包含的元素即为场所现象的核心。

②场所结构:场所作为空间的具体化,有空间和特征两个方面。场所结构的可变化使得各种场所成为可能,而场所精神却是恒定的。

③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涉及到人的身心两个方面,与人在世间存在的基本方面—定向和认同相对应。建筑就是让整体环境的场所精神具体化,所以建造就是理解场所的活动。

█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存在都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赋予人和场所以生命。

古希腊哲学也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各自的神所控制。即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神,这个神实际上就是精神。

█舒尔茨认为:建设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场地(site)变为场所(place)

█场所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变化的,会自我实现

3 栖居的概念

①世间存在栖居意味着人能与其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②四种栖居形态

聚落(settlement)由

城市空间(urban space)大

公共栖居(public dwelling)到

私密栖居(private dwelling)小

③栖居的两个方面

认同—经验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与物的世界产生有意义的关联。

定向—人类行为建立在“环境意向”的基础上,关及环境空间的组织。一般的定向,即存在空间。

█环境秩序的组织包括:中心感、领域、路径。

4 建筑语言

建筑形式、空间组织和类型涵盖了所有的栖居模式,并构成建筑语言。

①形态学—研究空间边界的形态

②拓扑学—研究空间秩序,在具体的建筑中,即“空间组织”(研究关系)

③类型学—关注栖居模式现象

5 建筑现象学的构造

四知觉建筑与生活经验

1 帕拉斯马与《建筑七感》

知觉不仅传输信息以人们的智慧做出判断,还是一种构成感觉思维的手段。

声音的亲密性

空寂、时间和孤独

空间的气味(路易斯·康)

触摸的形状

肌肤和骨骼的形象

建筑的味觉

█人的感觉是不变的,人对冷,热,嗅的感觉是不变的,以此来设计建筑,那么建筑也是不变的(建筑与政治,经济等因素无关)

2 斯蒂文·霍尔与建筑的知觉

·知觉与体验

·现象区

①纠结的经验(无形的,不确定的介质对建筑经验的影响)

②透视空间:不完全的知觉

③色彩、光和影

④夜的空间性(夜景亮化使得城市失去了夜空的美丽—东大薛立老师观点)

⑤持续的时间(记忆)和知觉

⑥水:现象镜

⑦声音

⑧细部:触觉领域

█霍尔认为:现象是经验,是内在的知觉;秩序是外在的客观的现象。当现象与秩序相统一之后才能实现建筑的意义。

第五章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是由拉丁语系分离出来的。

一语言学的影响和建筑符号学的出现

1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

文化是一整套的符号体系,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是人类文化符号的各个主要扇面。

2 苏珊·朗格与文艺符号学

作品的情感=符号的含义=世界的实在

3索绪尔的语言学符号学

语言和话语--(讲的是操作性)

能指和所指--(讲的是情感性)

能指和所指讲的是希腊哲学里真理存在和语言载体流传真理的丧失性

①相同的柱子和梁墙却构筑表达不同的概念的建筑。比如家的温馨,银行的坚固,展览馆的博容。

②建筑符号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

二符号学的组成

1 索尔的符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语言与话语的区别

·语言符号学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符号的组成要素:能指与所指

2 皮尔斯的符号理论—三重关系:符号自身—符号—符号的解释

3 莫里斯的理论

第一层(符号自身) --符构学(符号的组成)

第二层(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符义学(符号的意义)

第三层(符号的解释) --符用学(符号的能源,应用,效应)

所指—能指所指--实物

三符号学的意义

建筑形式成为语言象征符号,意味着它要成为“所指—能指”的统一体。

1 建筑的能指—形式与特征形式、空间、体积、质感、色彩等

2 建筑的所指—表达与内容美学、构思、空间、功能、文化、社会特征等

四代表性研究

1 皮尔斯(S.Peirce)

图像符号—形式和内容的形似关系

指示符号—形式和内容的因果关系如交通指示牌

象征符号—形式和内容的任意性关系如庑殿顶逐渐变成指代皇家建筑的符号

2 艾柯(Umberto Eco)

建筑符号按照代码被理解,就具有外延和内涵;建筑师的工作就是要考虑多种第一功能和开放的第二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作品经历不同的理解和交流的变化

技术代码:无交流内容,只有结构逻辑比如柱子转变为柱式

句法代码:可以用类型学代码来说明比如空间类型

语义学代码:建筑的含义单元比如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尼·迈耶)

艾柯的外延就是建筑的第一功能,内涵可以理解为第二功能

3 詹克斯

建筑符号是表现层面和内容层面结合的代码化部件的组合体,属于语义学范围,偏向于风格。例子:纳尔逊柱(纳尔逊将军的绩功柱)

詹克斯认为建筑符号是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的,他偏向语言符号学。

4 勃罗德彭特

实效型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建筑设计

类比型设计:通过客观存在的类比关系进行设计

象行型设计:模仿已有的形制,造成同样的风格和手法

法则型设计:按照一定的几何规律和结构构成尺度进行设计

勃罗德彭特倾向与第二种类比型设计,即为抽象(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提取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场地,是气候的调节器,是文化表达的资源,是资源的消耗体。

5 邦塔

一种形式有三种成分:指号成分、交流成分、表达成分

提出三重意指模型:形式/文脉/含义

·柱式古代柱式象征等级→文艺复兴时期象征古罗马文化的思想复兴(艾奥尼象征男性,是一种文化指代)→现代建筑使用柱式表达复古的涵义

·酒吧门的含义过程:①酒吧-门客观存在的必要载体,此时门是指号

②玻璃门:门是设计的主体(意图指号)

③典型的酒吧门,门成为酒吧的代名词,此时门成为信号

④(去酒吧的往往多为男性)故成为信号的门又被应用在男性用品商店—含义开始转变

⑤男性高档次的隐喻(逐渐含义转变成稳定的符号了)

⑥任何商店的门

在西方,沿街酒吧是很重要的社交场所,它的门也被符号化了

五建筑符号的应用

1 特点:广泛性复杂性地域性

2 实例分析基于冈德桑纳斯(M.Gandelsonas)和莫顿(D.Morton)

①格雷夫斯只有语义学,基本上依靠建筑自身规律和解释而生成。

其代表码来自·纯建筑方面的组合方式

·引用语库(古典建筑、现代建筑、绘画、大自然)

②艾森曼只用句法学,研究建筑系统本身而与任何其他外界无关

·与功能、使用的关系

·技术—形成建筑中的深层结构

·现代建筑语汇,即卡纸板形式

艾森曼60-80年代研究句法学符号,80年代至今偏文脉主义建筑;在艾森曼的眼中,柱子是语言,而不是承重的结构构建。所以会有斜柱,悬空柱,或是在楼梯间梯井处有柱子,那是因为在艾森曼构筑的网格中,柱子是处于网格交点之处的,柱子是代表某个体系中的一个符号,而不是结构逻辑单元!

六局限性

1 过多的受到语言学的牵引,各取所需的将建筑和语言做类比。没能建立起基本的学术规范,话语混乱;

2 建筑形式信码化比较困难,语言的含义建立在语法的基础上的,但建筑形式却并不以遵守法规为满足。

第六章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

罗西认为:建筑就是一个小城市,城市就是一个大建筑

形态学最初来自于生物学,研究各种动物,植物的表观

一建筑形态学

1 形态学与建筑研究有机组织的结构和形式

主要领域:数学几何、力、材料

2 “建筑形态”概念的界定

构成形式—形态学

组织空间—拓扑学

建筑类型—类型学

3 建筑形态的演变

建筑形态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人的需求;另一个是建造的可能

4 形态学在建筑中的运用

在形态学当中,形式结构的构成逻辑是研究的重点。

·建筑空间的设计

·绳结与主体交叉

·标准化与多样化

5 建筑形态与文化

二结构主义与建筑

1 结构主义哲学

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世界万物的存在方式,并且是“集体无意识”(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个人只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不能以人为中心去说服社会,而应该从社会性和集体性出发来说明

2 结构主义与城市规划

“整体设计”—把城市当成一个有机体来看待

“Team X”的创立—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城市规划起源发根于十人小组)

·重视人际结合(最新理念: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

·城市的流动

·城市的生长与变化

·簇族城市

伟大的持久性: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却依然执行着100年前的规划条例。

3 结构主义与建筑

以“结构”或“秩序”取代“形式”的概念,要求人们重视作品的整体组织,其组成要素只有在它们与作品的整体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被理解,才具有意义

█Louis kahn—形式引起功能。建筑的永恒感:以康的孟加拉国政府办公楼为例,你会感觉建筑在生长,在冥想,在经历(一天四时的不同味道)……

4 局限性

忽视个人真是存在和个性要求;重视共时性而非历时性。(作品往往冰冷,抽象,缺少人性—艾森曼的卡纸板住宅)

---------------------------------------------------------------------█人文主义的四个阶段:

对人的启蒙—对人权的提倡—对人政治的服务性—人性的释放。

█阿伦·布洛克把人文主义分为教育、艺术、政治三个方面。

█精神和愿望是以某种手法存在于建筑空间的特性之中的—路易斯·康

█罗兰巴特: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但它居然把我的全部语言都吸附进去了。

█芒福德:它(新地域主义)不同于旧形式的地域主义,因为它拒绝了绝对的历史主义。

█全球日益拉近距离,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地文化都被现代主义文化代替或者侵略后,人们便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书目分类

第一部分 1750-1939 文化的发展与先导的技术

第二部分 1836-1967 一部批判的历史

第三部分 1925-2007 评判性的评价以及向现在的延伸

█至上主义—马列维奇构成主义---利西茨基

█环境的变异性导致了环境的多样性,它实际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罗西:①和形式相比,类型是更为稳定的。

②城市本身也是博物馆,两个持久物:住宅和纪念物。

█王澍认为砖瓦是会呼吸的,有生长性。

█关于类型的提取:对于园林,集体记忆是山,水,廊亭,假石,这些元素是类型提取的原型,成为园林的代名词。

█弗兰姆普顿:“建构”就是建造的诗学。

█辛克尔第一次提出“建构”的名词的概念

█关于建构可以关注三个方面:①以西方教堂为例,研究光是怎么被建构出来的②建构体现材料的特性—比如砖要拱

③表皮建构体现功能性—编织的性质

a.skin—最早的是森佩尔提出的建筑外墙表皮,表皮是与“本体”相脱离;

b.surface—双层表皮,注意其社会性!

█对环境的理解:a对空间,时间,各个因素的控制

b场景构成

c文化景观

d由固定因素,半固定因素组成

第七章建筑形式策略和图像思维

一视觉文化的当代特点

1.审美经验的改变

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认识论美学从感观经验出发,侧重审美主体与对象间的审美认识的分析;本体论美学则执着于对“美本体”的不懈追问以及探寻“美”作为一种终极价值对人性的建设意义。

当代美学的审美经验的转变:世俗化与现实化,泛审美观念成为生活方式。█十八世纪以前以客观美学为主要美学理论,19世纪以后,美学价值观面向大众,从精英式,崇高式,英雄式转向大众化,世俗化。

2.图像与视觉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

视觉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形式,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事物和认识事物的通常方式。

3.对图像和形式的研究成为建筑的热点。

█文字和语言表达肯能以其歧义或信息缺失,可图像却可全意表达。当今是个图像研究的时代,是个视觉文化的时代。比如建筑过度消费的问题就是用高造价去建设刺激感很强的建筑。

二建筑形式的生成原则

建筑基本形态:点线面体

基本要素:形状、色彩、质地与纹理、尺度、空间、方向、位置

形式结构式样:点式、线式、网格式、三段式、对称式、垂直水平式、围合式、半围合式、边框式、基准式、辐射式、螺旋式、直接式、聚合式。

建筑造型法:外围加工、凹凸曲折、相似与重复、穿插、切削、挖、旋转、拉伸断裂、错位、仿生物

1.时效性设计①功能与形式

2.类比性设计①理性的形式—类型学与形态学

②生命的形式—表皮与仿生

表皮(表层空间)a、分离与复合---“多重表皮”“结构化表皮”

b、构造的重复和相似性

c、电子复制式的图像式表皮

3. 法则性设计①逻辑建构②解体重构

三当代建筑形式策略的多元化方向

1.重组图像与形式本身

2.建筑形态多元化

3.注重先进技术的运用和表现

1.对形式的过度追求,造成人文价值的弱化;

2.新形势主义的倾向;

第八章建筑美学

一美学原理

1.美学溯源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发展起来的

2.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探讨---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康德:审美是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

黑格尔:美的根源在于理念

█康德:美感的产生就是审美的过程。

3.美感的社会根源和反映形式的特征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拥有想象的空间·情感体验·社会功能

█美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结合是一种融入、融合)。

二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1.关于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研究美的客观准则与审美取向的学科。

审美因素①客观标准②主观因素

(客观标准是否以为着建筑美学不同于纯美等艺术形式,它需要有技术支持,构造作用力的制约)

2.建筑艺术与设计原则

①统一次要部分对主要部分的从属关系;细部和形状的协调;

②均衡静态的均衡--对称形式;动态的平衡—仿生学和时间的元素

③比例④尺度

⑤韵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

⑥序列

⑦性格体量和容积的效果复杂和简单的效果色彩的效果

重量和支撑的效果线条和韵律的效果

⑧风格

三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转变

1. 西方文化转型时期的哲学与美学背景

·注重于艺术的形式分析是西方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和传统。

·生活与艺术的混合是五六十年代文化转型期懂得根本特征,以美国为中心的通俗文化对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解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他们批判二元论。

2. 建筑美学观念的转变

·技术至上与“机器美学”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美学观念的影响文丘里—双重译码;

·建筑美学研究视野的扩大和深化—詹克斯的混沌学与秩序感;

3.当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非总体性重视艺术创造的个性化

·非理性思维的形式表现

·生态思维与生存美学

·审美取向的速变性和不确定性

第九章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概述

一建筑设计方法论的产生

1. 二战后,建设任务复杂,需要有科学的理论

2.研究的内容①设计的程序②设计的原则③评价的标准

3.研究的目的①物质化—设计能够定量分析

②外延化—设计能够图解分析

③开放化—群众参与

④科学化—合理设计

二发展过程

1.初期 50年代末—60年代初莫里斯、艾斯莫《设计入门》

设计的六个程序:分析、综合、评价和决策、优化、修改、补充

亚历山大《论形式的合成》阿舍尔《设计模型》

2.第一代设计方法论(1962-1968)JC.Jones

设计三阶段:分析阶段(设计因素归类、因素关联图、关联矩阵)

综合阶段(创造性思维、部分解答、综合方案)

评价阶段(打分、模型和模拟研究)

J·拉克曼相关决策域分析法:强调设计因素的相互排斥,非相容性,分析设计因素在决策中的矛盾

3.第二代设计方法论(1966-1973)注重人文精神和审美标准

研究①设计人、使用人的行为心里②设计哲学

·亚历山大的设计方法“倾向性概念”:研究人的行为心理;

█(所谓倾向性概念即为人的行为心里,比如经过草地广场的最小路径选择)

·雷特尔(W·J·Rittel)和韦伯(W·webber):设计问题的特性—每个建筑都不同,设计是一次性操作,任何设计都有适度问题

4.70年代后设计方法论的新领域,着重解决①设计活动的本质②设计方法哲学

·阿舍尔:设计活动本质的探讨,包括①人类的活动行为②建筑师的心里素质

·希力尔(B·Hillier)设计的两个部分

①物质部分(外在因素)②精神部分(内在因素)

·马丘(L·March)“外展模式”和PDI模型

设计过程包括三个部分:(构想)产生、演绎方案、归纳

·勃劳德彭特—设计范例“范例”:研究某种范例,包括

①技术理论②技巧手法③价值标准④典型实例

三设计方法的实践

勃劳德彭特设计法·建筑实体形式设计法:

实效性设计、象行型设计、类比性设计、法则性设计

█流线图+环境母题+空间和结构

1.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认识论

①理性的需求面对现实,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应找到简洁的解决方法;

②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形式是对问题的解答,文脉限定问题的界限,应重新建立文脉和形式的关系;

③良好适合的来源基本思路是通过一系列小的问题的解决合成最终形式

④认识论模式自然状态—传统设计模式—新解体模式

C1相关域 C1形式 F1相关域 C1形式 F1相关域

自然过程人为过程解决方案

2.设计方法论

①“解体”法与“半联方机构”:一个建筑不仅是一种树状结构,而是相互穿插的网状的半联方结构

②模式语言

《建筑的永恒之道》建筑和城市的产生就像所有生命过程一样,其规律来自自身,而不是别的,受控于永恒之路的建筑物和城镇将是有生命力的。

█亚力山大语言描述的是设计变量的关系。

《建筑模式语言》任何一个设计过程都应该考虑:

a文脉b问题要求c解答-空间形式

书中提供了25中模式语言,包括区域规划—城市—小区—单体建筑—细部

可分为三套模式:城镇模式、建筑物模式、建造模式

描述形式照片—模式原型

引言—说明前后连贯的内容,说明此设计问题的实质

简图

结尾—说明与模式有关的问题

城镇模式94条;建筑物模式110条;建筑模式49条

█所有模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③实践中的体现

有机的规则、参与、逐渐的生长、模式、调查分析、调整

代表实践:公寓住宅的实验、利马试点工程、墨西哥住宅、日本盈进学园等。

3.批判性

①试图通过模式语言找到人类体验与建筑解决方法之间的协调,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设计教学中颇有影响;

②关注的是风格争论以前的自然模式,其“语言”是逻辑的,理性的;

③过分强调了公众的重要性;

按模式语言设计的建筑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指导实践效率较低;

无经济性因素

四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启示

1.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建立新的建筑观

3.重视设计方法论的研究

4.对中国建筑的借鉴

第十章生态建筑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建筑设计

1.布氏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内容上,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代内平等/世代平等

②可持续原则核心思想是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③共同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

A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

B节约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C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

D灵活开放、适应发展

E生态建筑的原则

二生态建筑学

1.研究范围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方法。

其基本取向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在现有条件(既成事实)下,争取对自然的最优关系,利用并有节制的改造自然,顺应并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寻求创作适宜于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

2.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经济高效原则②集约化③环境优化原则④健康无害原则⑤多元共生原则

三生态建筑学的设计方法

1.地方环境的产物运用生态学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应地方环境,同时充分表现地域和任务特点。

2.生态气候设计通过结构和形式的解决办法,调节室内外气候。比如气候设计方法,经验式气候设计法。

3.仿生建筑仿生建筑的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

具体运用有:城市环境仿生使用功能仿生建筑形式仿生组织结构仿生

4.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要点:a节能,减少资源浪费b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c满足使用要求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先导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法国HQE—高环境品质评价体系

英国BREEAM—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DGNB—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

荷兰GREEBCALC—环境指数

澳大利亚NABERS—针对建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第十一章建筑设计与数字化技术

一建筑数字技术概述

1.数字技术概述: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和还原的技术。

20实际80年代后,CAD技术逐渐在建筑绘图和造型方面得到运用。21世纪,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日益加深。

1.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字技术的运用

①可行性分析与规划设计—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提高工程决策的效率

②方案设计与工程制图—运用各种绘图和造型软件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施工图绘制等。

③建筑表现与三维绘画—作为设计最后阶段的成果展示,与他人交流。

④项目管理与经济核算—包括项目管理、图纸文档管理、造价控制、规范管理等。

⑤建筑物理与建筑节能

⑥智能建筑与自动监控—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

⑦多媒体演示与网络展示

2.建筑发展中的建筑数字技术

①循环优化设计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辅助分析与循环优化。

包括:综合评价优化、专项循环优化

②协同设计

③三维设计从概念、方案到设计、施工与建造 BIM—建筑信息模型

④虚拟现实通过数字化模拟真实环境,进行方案模型的研究、编辑与修改。

二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传统设计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化

传统设计媒介:专业术语、图纸、实体模型

针对不同处理对象和阶段,进行各自独立的信息传达,描述建筑摸一方面的属性特征。

数字设计媒介:图像格式、音频视频格式、数字信息模型、多媒体等。准确直观、复杂多样、信息共享。

2.以图像研究为对象的系统建构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图形与图像发展出各种类型,以适应绘图、编辑、传播的需要。

3.建筑模型数字化

三维模型:AutoCAD、3DMAX、Sketchup、Goole Earth

虚拟现实模型:WorldToolKit、MultiGen Creator、VRML97

信息模型:ArchiCAD、Revit、Triforma

4.数字技术对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①传统图式思维到数字化思维

②数字技术对设计方法和过程的影响

单向线性转向整体信息模型

构思借助数字技术得以实现

资源共享方便了不同群体的协作

③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对建造阶段的支持

三数字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1.建筑性能分析最早应用数字技术的领域之一,软件成熟,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的模型分析。包括:建筑声环境分析、建筑光环境分析、热环境与能耗分析、建筑日照分析、风环境分析

2.虚拟现实由计算机软硬件构成的人工多维信息环境

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系统

3.建筑形式的数字化建构

追求视觉效果的非线性形体设计/形态自生长的仿生设计

4.建筑信息模型(BIM)

在一个建设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创建和应用一一对应的、内部协调的、可计算的信息。

IFC—数据表达与交换的接口

IDM—定义不同项目阶段的信息交换内容

IFD—国际字典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