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重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保存]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答案:相等;同一直线

解析:小车原来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处在平衡状态。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当保持其他不变,只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即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小车开始转动,这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车静止时(2)钩码个数(3)转动

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F1和F2等于水平桌面左右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桌面两端都挂了两个钩码,钩码的重力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2)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小车受到的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受到的不再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转动。

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钩码的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纸片一剪两半(4)A

解析:(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一剪两半,使拉力作用在两个小卡片上;

(4)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平衡)。

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2)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减小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5、小张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把小车放在_________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两端完全相同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盘砝码的质量_________ 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滑轮的摩擦)

(2)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F2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扭转回来,当小车静止时,拉力F1、F2又回到同一直线上.(3)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 ,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 .

分析:(1)在做该实验时,为了防止摩擦力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时,应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然后向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发现当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若砝码质量不相等,木块不会静止.

(3)由于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若F1和F2大小相等,但它们不在同一直线上.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则木块不会处在静止状态.

据上述实验可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了.

(4)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施力的方向.

答案为:(1)光滑;相等;(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改变施力的方向.

6、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___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_________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____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__ .

分析:(1)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对小卡片的拉力相等,小卡片平衡;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

(3)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迅速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钩码落下,说明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4)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为:(1)相等;(2)旋转一定角度;

(3)必须在同一物体上;(4)卡片重力可以忽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43-1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

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3.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小车、棉线、钩码、滑轮等。 实验步骤: 1.如图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这样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观察小车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图1 2.用手按住小车,改变两端钩码数量,使两个拉力大小不等。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4.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5.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拉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小车所受二力关系 小车运动情况 (静止与否)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分析论证: 要保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简单地说,就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评估: 该实验中的小车在水平方向还要受到摩擦阻力,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实际是三个。如果阻力比两个拉力小得多,可以忽略的话,可以近似认为小车水平方向只受到两个拉力。这就要求桌面尽可能光滑;小车的轮子滚动自如;选取质量较大的钩码,使两个拉力尽量大些,以削弱摩擦阻力的影响。所用的两个托盘也要相同 实验装置改进:也可以用一张方形卡片纸(注意重量轻些的好)代替小车作为受力物体,卡纸的两个对角分别用线穿过并栓牢,线的另两端绕过铁架台上的滑轮并挂上钩码。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图2和图3是其中的两个步骤,供参考。 图2 图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8659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大全编

201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题汇编1 1、(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____________(远小于/小于/远大于)钩码的拉力,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2、(2017益阳)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装置。长滑板放在紧靠竖直墙壁的水平实验桌上,弹簧测力计左端通过细绳连接金属物块P,右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将长滑板从物块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 方案一:保持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不变,更换不同材料的长滑板,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 方案二:保持长滑板的材料不变,在物块P的上表面增减砝码,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测力计对物块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P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2 3 N F 图丙 A B C 图乙 图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

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

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记录数据: 五、反思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____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预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其公式是: 2、若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ρ液,能否推导一个公式来计算浮力?若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N。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 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 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 V排=mL=m3 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mg=ρ液g V排= N。 写出计算过程 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N。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 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 的物体,相同的高度, 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重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保存]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答案:相等;同一直线 解析:小车原来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处在平衡状态。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当保持其他不变,只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即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小车开始转动,这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车静止时(2)钩码个数(3)转动 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F1和F2等于水平桌面左右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桌面两端都挂了两个钩码,钩码的重力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2)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小车受到的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受到的不再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转动。

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钩码的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纸片一剪两半(4)A 解析:(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可以将小卡片一剪两半,使拉力作用在两个小卡片上; (4)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平衡)。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 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 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 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368-8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7: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七、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①如图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②如图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考点方向】: 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 2、如何减小如图乙所示的不足之处:。 3、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

4、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 6、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 7、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 8、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 9、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 10、实验方法:。 11、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 12、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创新母题】: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时,说明小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卡片平衡后,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_。 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如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

如何创新初中物理实验 发表时间:2018-04-17T13:58:11.3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作者:蒲固元[导读] 浅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路的方法和手段,希望可以推动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陕西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723600 摘要:笔者将在本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广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分享几点看法,浅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路的方法和手段,希望可以推动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过去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结出的苦果。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物理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实验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基本构成因素,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一、采用探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了科学世界观。 二、多进行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 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能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可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测电阻方法: 1.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但理论上无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系统误差都不可避免,要会分析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2.替代法。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只要选用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精度高,替代法测得的电阻值精度也高,而且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读出数据,但必须有阻值可调的标准电阻。 3.比较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未知电阻如果跟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用比较法求出未知电阻。具体作法:可以把二者并联, 也可以把二者串联。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跟电阻成正比,同样也可以用比较法测出未知电阻(在测电压表内阻时常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主要通过对创新教育的探讨,提出了几点如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秀荣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7-8。 [2]周磊杜山初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5,(3):35-36,38。 [3]杨祀国浅谈初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2012,(6):50-5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_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 松香、玻璃' 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

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 玻璃' 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 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完整版)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初中生物理实验创新 初中生物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新课程总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可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对课堂上的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物理实践活动的延伸和发展。 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孩子进入高中后对物理学习感到很不适应,觉得难度偏大,一时难以适应;而我作为老师觉得孩子们缺乏物理思维,只会拼凑答案。现在有幸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从中也找到了一些原因,初中老师更强调学生记忆和直观的观察,而不去理会现象隐藏的实质。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学习,初中孩子记住了电流表相当于短路,电压表相当于断路,到高中学习电流表构造原理以及电表的改装时,学生很难接受。还有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听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老师很动脑筋,在空瓶子里充满烟,在清水里撒一些粉笔灰,用激光笔照射结果孩子们就观察到光的传播径迹,来说明光在气体中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实际稍想一想就知道光没有射向眼睛而眼睛看到光了,这是光不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浸泡了两年,来到高中课堂怎么去培养严谨科学的思维。我校是焦作市马村区知名学校,如何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方考证后认为造成初高中物理学习脱节的原因有: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提出“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 1 研究”。因为初中阶段正是良好习惯塑造时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学习,使之获益终身,同时也为高中后续学习提供稳妥的支撑。 正值南水北调工程接近尾声,我们学校与河道干渠一墙之隔,而文昌路段干渠工程总深度近100米,毗邻的山门河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总干渠河南段范围内洞径最大的一座隧洞,河南段中挖深、挖宽最大的标段。学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带领孩子对马村区城区段桥梁结构和山门河暗渠工程进行了考察,既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