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TCD临床应用总论-2011学习班-40分钟

1-TCD临床应用总论-2011学习班-40分钟

1-TCD临床应用总论-2011学习班-40分钟
1-TCD临床应用总论-2011学习班-40分钟

管理学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 周三多

课后习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 答:书P5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答:书P6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表现形式: 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及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④任何管理活动都从计划开始,经组织、领导、控制而结束;

⑤控制的结果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⑥创新融于其他各项管理职能中,处于轴心地位。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 答:书P6--P8 代表人角色监督者角色 人际角色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传播者角色 联络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企业家角色 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答:书P8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 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书P12--P22 ?理论分支: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内容与特征: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L.甘特等。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总论练习题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总论练习题 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巴纳德 正确答案是:A 2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正确答案是:B 3.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巴纳德 正确答案是:A 4.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项职能()。 A韦伯 B亨利.法约尔 C泰罗 D罗伯特●欧文 正确答案是:B 5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 A合适的操作流程 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 D适当的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是:B 6.霍桑试验标志着(). A人际关系学说 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论 D运筹学 正确答案是:A 7.八十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时间弓|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历时代 正确答案是:B 8.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C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正确答案是:C 9.管理过程是各职能活动相互交叉,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过程,-项管理措施,管理活动的执行,所起的作用往往也不是单一的。下面哪些管理方法当中包含了激励的作用?() A目标管理 B群体决策 C弹性工作制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是:D 10.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的是() A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B提供工人的满意度 C提高工人的工资 D操作方法的标准化 正确答案是:A

土地管理学总论

第一节人本管理原理 1.人本管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地利用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 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2.行为原理 管理学所指的行为,是指人们由意识所支配的、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行为是人们思想、感情、动机、思维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 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各种高层次的人生需要。马斯洛5种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通常,需要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三种。 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通过世界观的调节,就构成人们的思想,思想则支配人们的行为。 动机是指人自觉追求一定目的的自觉愿望或意图,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推动和维持人的定向活动的主观心理倾向和心理要求。 行为的动机常常是多个,从而形成动机结构,其中,决定人的行为最强有力的动机称为优势动机。优势动机不是固定不变的。 3.动力原理

管理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理。 动力通常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竞争动力三种。 物质动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 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产生于追求精神上、心理上、事业上得到满足的内在动力。精神动力是比物质动力更高层次的动力。 竞争动力: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当竞争一方发现差距后,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奋发图强,急起直追,改变落后状态。竞争动力产生于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望理论:一种行为的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期望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公式:激励力=预期价值×期望概率。要注重差别化奖励的激励效果。 第二节系统管理原理 1.系统管理的概念 任何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 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如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称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应用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理论。 在现代管理中,管理的对象总是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系统中,它们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同时还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范围之内。为了实现最优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1题,每小题1分,共11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B.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 C.经济法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 A B C D 【正确答案】D 【知识点】经济法的产生 【答案解析】 选项D: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所以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就是经济法。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试题中心 >> 中级经济法(2011) >> 课后作业试题中心首页 我做过的试卷 我做错的题 中级经济法(2011)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课后作业 时间:0.0 分钟总分:48 分字体大中小打印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1题,每小题1分,共11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B.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 C.经济法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

A B C D 【正确答案】D 【知识点】经济法的产生 【答案解析】 选项D: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所以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就是经济法。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金融法 D.消费者保护法 A B C D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经济法的体系 【答案解析】 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 3. 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 B C D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经济法的渊源 【答案解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经济法的最重要渊源。 4.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制定主体的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务院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管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

第一篇总论 1、给管理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你认为应该从那几个方面考虑?(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动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请介绍主要内容。(P5) ①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②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③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者应具备哪三种技能?图示不同层次做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P6)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 概念技能技术技 能人际技能高层管 理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中层管 理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基层管 理 4、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笔记) 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有人类活动的特点而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②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

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成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页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5、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11) ①工作定额。②标准化。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法约尔的组织原则有一条是“等级链与跳板”,说出它的主要内容。(P13)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它表明权利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为了保证命令的统一,不能轻易违背等级链,请示要逐级进行,指令也要逐级下达。 跳板是为了防止延误信息,便于同级之间的横向沟通。但在横向沟通前要征求各自上级的意见,并且事后要立即向各自的上级汇报,从而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 7、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P16)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8、马克思·韦伯将权威分为哪三类?他赞同哪一种?(P14) 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权威。 他认为理性——合法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9、简介“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P14) ①存在明确的分工②按等级原则对个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的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者体系。③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培训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④除个别需要听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所有承担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⑤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规定的升迁制度。⑥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所管辖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⑦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收个人感情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 10、创建组织文化时,如何加强员工的认同感?(180)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

土地管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4.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5.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6.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7.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8.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9.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0.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1.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2.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13.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14.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15.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 16.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17.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8..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19.土地:土地是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壤、气候、地貌、水文、岩石、植被都是土地的组成 部分,它们附着于地壳,构成土地整体。 20.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利益的那部分土地。 21.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急诊18种常用急救药

急诊科18类常用抢救药品: 18类常用抢救药品 (急诊科专用) 一、中枢神经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 [药理及应用]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微弱兴奋作用。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25~0.5g/次,必要时1~2小时重复。极量:1.25g/次。[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失常、震颤及惊厥。 山梗菜碱(洛贝林) [药理及应用]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用于新生儿窒息、吸入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3mg/次,必要时半小时重复。极量20mg/日。 [注意]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至惊厥。 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多巴胺 [药理及应用]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对不同受体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2~5μg/kg?min)低速滴注时,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量。同时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中等程序的正性肌力作用;中等剂量(5~10μg/kg?min)时,可明显激动β1受体而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激动α受体,使皮肤、黏膜等外周血管收缩。大剂量(>10μg /kg?min)时,正性肌力和血管收缩作用更明显,肾血管扩张作用消失。在中、小剂量的抗休克治疗中正性肌力和肾血管扩张作用占优势。用于各种类型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患者更有意义。 [用法]常用量:静滴,20mg/次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开始以20滴/分,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最大不超过0.5mg/分。 [注意]1.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大剂量或过量时可使呼吸加速、快速型心律失常。2.高血压、心梗、甲亢、糖尿病患者禁用。3.使用以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4.输注时不能外溢。 肾上腺素(副肾素) [药理及应用]可兴奋α、β二种受体。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兴奋α-受体,可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使血压升高;兴奋β2-受体可松驰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粘膜或齿龈的局部止血等。 [用法]1.抢救过敏性休克:肌注0.5~1mg/次,或以0.9%盐水稀释到10ml缓慢静注。如疗效不好,可改用2~4mg溶于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2.抢救心脏骤停:1m g静注,每3~5分钟可加大剂量递增(1~5mg)重复。3.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0000—500000)于局麻药内(<300μg)。 [注意]1.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心律失常,严重可致室颤而致死。2.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慎用。 备选药:间羟胺(阿拉明)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同步系统训练(多选题)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调控行为的有()。 A.财税调控行为 B.市场规制行为 C.金融调控行为 D.计划调控行为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调制行为的分类。调制行为从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宏观调控行为可以分为财税调控行为、金融调控行为、计划调控行为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市场规制行为中一般市场规制行为的有()。 A.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 B.金融市场规制行为 C.电信市场规制行为 D.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调制行为的分类。市场规制行为中的一般市场规制行为包括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B选项和C选项属于特殊市场规制行为。 【例题·多选题】国家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的行为,属于()。 A.单方行为 B.非单方行为 C.调制行为 D.市场主体的对策行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行为的分类。国家调整利率的行为是单方行为,也是典型的调制行为。

【例题·多选题】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针对()而言的。 A.调控主体 B.受调控主体 C.规制主体 D.受规制主体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例题·多选题】依据法律门类的标准,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 A.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法律责任 B.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 C.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 D.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责任的分类。依据法律门类的标准,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两类: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和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本题选项A、D是按照违法主体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赔偿性责任的有()。 A.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责任 B.税法上的滞纳金 C.刑法上的有期徒刑 D.会计法上的罚款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责任的具体类型。C选项属于自由罚,D选项属于财产罚,两者都是惩罚性责任。

18类急诊科常用药品及用法用量

18类急诊科常用药品及用法用量 一、中枢神经兴奋药 尼可刹米(可拉明) [药理及应用]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微弱兴奋作用。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0.25~0.5g/次,必要时1~2小时重复。极量:1.25g/次。 [注意]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心律失常、震颤及惊厥。 山梗菜碱(洛贝林) [药理及应用]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用于新生儿窒息、吸入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常用量:肌注或静注,3mg/次,必要时半小时重复。极量20mg/日。 [注意]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至惊厥。 二、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多巴胺 [药理及应用]直接激动α和β受体,也激动多巴胺受体,对不同受体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2~5μg/kg?min)低速滴注时,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量。同时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中等程序的正性肌力作用;中等剂量(5~10μg/kg?min)时,可明显激动β1受体而兴奋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也激动α受体,使皮肤、黏膜等外周血管收缩。大剂量(>10μg /kg?min)时,正性肌力和血管收缩作用更明显,肾血管扩张作用消失。在中、小剂量的抗休克治疗中正性肌力和肾血管扩张作用占优势。用于各种类型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患者更有意义。 [用法]常用量:静滴,20mg/次加入5%葡萄糖250ml中,开始以20滴/分,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最大不超过0.5mg/分。 [注意]1.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大剂量或过量时可使呼吸加速、快速型心律失常。2.高血压、心梗、甲亢、糖尿病患者禁用。3.使用以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4.输注时不能外溢。 肾上腺素(副肾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问答题解析第一篇总论详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简要介绍彼·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 ②管理是专业性工作; 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这一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 ②决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e: 对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6.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①自古至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②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 7.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基本特征是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 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8.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①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一切管理最基本职能。 ②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9.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 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范文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2010年教材对本章内容进行了100%的调整。在2010年的考试中,本章的考试分值估计在5分左右,题型主要为客观题。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体系(★★★)(P2-3) 1、经济法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宏观)和市场规制关系(微观)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主要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也称市场监管法)。 2、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计划调控法,构成了宏观调控法的三大类别。 【解释】财税法包括财政法和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其中,财政法包括财政体制法和财政收支法,具体包括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等;税法包括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 3、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构成了市场规制法的三大类别。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等领域的监管法律规范,也属于市场规制法。 【解释】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有()。 A、财税调控法 B、金融调控法 C、计划调控法 D、反垄断法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市场规制法。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有()。 A、预算法 B、国债法 C、政府采购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BC:属于宏观调控法中的财税调控法;(2)选项D属于市场规制法。 【例题3·判断题】经济法主要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答案】√ 【例题4·判断题】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等领域的监管法律规范,属于宏观调控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篇总论 共分四章,分别介绍管理的基本活动、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近期管理实践的热点如:道德与社会责任、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一)关于管理定义的分歧 分为两大类: 1、强调管理的科学性 2、强调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就是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本教材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管理者的角色▲ 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初级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现实活动综合、概括,提练到理论高度的能力。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贡献.其他人的贡献 (二)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巴纳德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其人 1878 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学徒→工人→班长→车间工厂→总技师 1884 夜校自学.业余学习机械工程获学士学位.后来任总工程师. 1890~1893 制造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1898~1901 伯利恒钢铁公司顾问 1903~1914 哈佛大学 1915 50岁生日第二天去世 2)科学管理的实质 用科学的精确调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意见(不论是工人的或老板的)。 劳资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不再把盈利的分割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一起把注意力转向盈余的扩大。 3)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1)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泰罗制的影响 科学管理方法迅速在工商企业中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人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劳资关系也得到改善。 5)对泰罗制的评价 借鉴: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提出经济人假设,及相应的管理政策“胡萝卜+大棒”。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局限:出于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站在资本家的立场设计管理制度,是一种独裁的管理。忽视管理的艺术性,不考虑人的因素。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 (1)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2)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3)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二)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1)法约尔其人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陆红生版) (根据上课笔记做的) 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概念:土地是指地球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综合体。 相似概念:1.土地与土壤: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一国的版图,包括资源与环境 3.土地与景观:景观-自然因素,土地-经济和社会因素 特性:1.土地是自然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6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7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功能: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1.土地类型多样 2.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4.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资源地区匹配失衡) 5.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二.土地管理及其发展 管理:1.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的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 2.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有计划的活动,其运作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制度、人口状况、经济体制与政策、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法制状况等。 3.管理是人类社会基本活动之一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的职能: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等。 土地管理的本质: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我国土地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建国后的土地管理: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950年《中华全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a.初步建立新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 b.初步建立新的地权制度相适应的地籍管理体系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习题 一、填空题 1、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和()的产物。 2、1906年()学者()在《世界经济年鉴》中开始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经济法概念。 3、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 4、世界上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经济法典是()于1964年6月4日颁布的(《》)。 5、“经济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755年出版的(《》)一书中提出来的。 6、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842年出版的(《》)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 7、经济法是一个()的法律部门。 8、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它不调整()以外的社会关系。 二、判断题: ()1、法律规范区别于一般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国家强制性。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3、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征收税收等。 ()4、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5、知识产权只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6、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7、自然灾害、战争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行为。 ()8、企业的内部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 二、选择题 1、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生产高度社会化引起的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现代国家职能的变化 B.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 C.新的法律思想理念的产生 D.民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局限性 2、下列社会关系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的是()。 A.财物赠与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一切经济关系 3、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是()。 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D.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4、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A.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B.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D.经济法律关系事实 5、最早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人是()。 A.摩莱里 B.托马斯 C.西蒙 D.波斯纳 6、首先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 A.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B.德萨米的《公有法典》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管理活动★★★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职能 (1)职能类型包括:①决策与计划职能;②组织职能;③领导职能;④控制职能;⑤创新职能。 (2)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见图1-1) 图1-1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2.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如图1-2所示。

图1-2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主要包括: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有: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主要有: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不同的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如图1-3所示。

图1-3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考点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见表1-1)★★ 表1-1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考点三: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却出现于西方。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见表1-2。 表1-2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2)组织管理理论

第一章__管理学总论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教学要点 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7.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 9.管理的计划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12.控制等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又具有社会属性。 14.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15.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16.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选择题 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C,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B,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A。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2. __ E 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