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二章原料和产品

第三章催化剂

第四章加氢裂化的加工方案和工艺过程

第五章加氢裂化操作调整

第六章加氢裂化设备

第七章加氢裂化开停工

第八章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

第九章仪表与自动化

第一章基础知识

1.1基础知识

1.什么是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就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有双键或三键的开链烃和脂环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烃相比,分子中氢原子要少。烯烃(如烯烃、丙烯)、炔烃(如乙炔)、环烯烃(如环戊烯)都属于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几乎不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而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2.原料油特性因数K值的含义?K值的高低说明什么?

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评价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K值有UOP K值和Watson K 值两种。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K值高,原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但它在芳香烃和环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特性因数K大于12.1为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为环烷基原油。另外非通用的分类法还有沥青基原油,K小于11.5;含芳香烃较多的芳香烃基原油。后两种原油在通用方法中均属于环烷基原油。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原料的K值越高,它就

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

3.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

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米3。

液体油品的比重为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单位,常以d表示。我国以油品在20℃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以d420表示。

由于油品的实际温度并不正好是20℃,所以需将任意温度下测定的比重换算成20℃的标准比重。

换算公式:d420=d4t+r(t-20)

式中:r为温度校正值

欧美各国,油品的比重通常用比重指数或称API度表示。可利用专用换算表,将API度换算成引d15.615.6,再换算成d420,也可反过来查,将d420换算成API比重指数。

油品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它的烃类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油品比重反映了油品的轻重。馏分组成相同,比重大,环烷烃、芳烃含量多;比重小,烷烃含量较多。同一种原油的馏分,密度大,说明该馏分沸点高和分子量大。

5.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灰分?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称为灰分。以百分数表示。此种不燃物质是油品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环烷酸的钙盐、镁盐、钠盐等形成的。重油中此种碱金属的含量占灰分总量的2O~3O%。

6.什么是原料油的残炭?它是由什么组成?

残炭是实验室破坏蒸馏(油样在不充足的空气中燃烧)后剩留的物质,是用来衡量裂化原料的非催化焦生成倾向的一种特性指标,得到非常普遍的使用。作为加氢裂化原料的馏分油的残炭值很低,一般不超过0.2%(质),其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少。渣油的残炭值较高,在5%~27%(质)之间,胶质、沥青质含量也很高。

残炭一般由多环芳烃缩合而成,而渣油中不仅含有大量芳烃,而且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而胶质和沥青质也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杂环芳烃,因而实验室中分析出来的残炭,也是一些加工过程中生焦的前身物质。

7.什么是油品的粘度?有何意义?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如何?什么是油品的粘温性质?

液体受外力作用时,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分子间的内摩擦阻力越大,则粘度也越大。粘

度是评定油品流动性的指标,是油品尤其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润滑油必须具有适当的粘度,若粘度过大,则流动性差,不能在机器启动时迅速流到各摩擦点去,使之得不到润滑;粘度过小,则不能保证润滑效果,容易造成机件干摩擦,对于油品来说,粘度合适,则喷射的油滴小而均匀,燃烧完全。粘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可归纳分为绝对粘度和条件粘度两类。绝对粘度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

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2s,其物理意义为: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液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旧用单位是P(泊)和cP(厘泊),换算关系为

1Pa2s=10P=1000cP。

运动粘度是液体的动力粘度η与同温度下密度ρ之比,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以符号v1表示。运动粘度的单位是m2/s,旧用mm2/s和cSt(厘沲),换算关系为1mm2/s=1cSt。石油产品的规格中,大都采用运动粘度,润滑油的牌号很多是根据其运动粘度的大小来规定的。

条件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通用粘度、赛氏重油粘度、雷氏1号粘度、雷氏2号粘度等几种,在欧美各国比较通用。

油品在流动和输送过程中、粘度对流量和阻力降有很大的影响。粘度是一种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参数,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温度升高时,油品的粘度减小,而温度降低时,粘度则增大,油品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质。有的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有的则变化大,受温度变化小的油品粘温性能就好。油品的粘温性质常用的有两种表示法:一种是粘度比,即油品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的比值;另一种是粘度指数。通常压力小于40大气压时,压力对粘度影响可忽略,但在高压下,粘度随压力升高而急剧增大。特别要说明的是,油品混合物的粘度是没有可加性的。

8.油品的残炭如何测定(康氏残炭法)?

将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油中的多环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受热蒸发,分解并缩合,排出燃烧气体后所剩的鳞片状黑色残余物,称为残炭,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残炭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油品的化学组成,残炭多还说明油品容易氧化生胶或生成积炭。残炭它不完全是炭而是一种会进一步热解变化的焦炭。

试样或10%蒸余物的康氏残炭值X[(%)质量/质量]按照下式计算: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式中:m1――残炭的质量

m0――试样的质量

9.什么叫油品的沸点、初馏点、干点和馏程?有何意义?

对于纯物质,在一定的外压下,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力,此时汽液界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出现汽化现象,这一温度即称为沸点。对于一种纯的化合物,在一定的外压条件下,都有它自己的沸点,例如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力下,它的沸点是100℃。油品与纯化合物不同,它是复杂的混合物,因而其沸点表现为一段连续的沸点范围,简称沸程。

初馏点和干点是表示油品馏分组成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初馏点是表示油品在馏程实验测定时馏出第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干点是表示馏出最后一滴凝液时的温度;在规定的条件下蒸馏切割出来的油品,是以初馏点到终溜点(或干点)的温度范围,称为馏程(即“沸程”)来表示其规格的。(注:一般使用终馏点而不使用干点,对于特殊用途的石脑油,如涂料工业用石脑油,可以报告干点。当某些样品的终馏点的精密度总是不能符合精密度规定时也可以用干点代替终馏点。)

我们可以从馏程数据来判断油品轻重馏分所占的比例及蒸发性能的好坏。

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发动机的起动性能。过高则冷车不易起动,过低则易形成“气阻”而中断油路(特别是夏季)。50%馏出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能。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油品不易蒸发和不完全燃烧的重质馏分含量。

10.什么叫残留百分数?

待经过干点的测定后,待烧瓶冷却后,将其内容物倒入5ml量筒中,并且将烧瓶悬垂在5ml

量筒上,让蒸馏烧瓶排油,直至观察到5ml量筒的体积没有增加为止。该测得的体积为残留体积,以百分数表示或者以毫升表示。

10、什么是油品的闪点?有何意义?

闪点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用℃表示。

根据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不同,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测定方法,前者用以测定重质油品,后者用以测定轻质油品。

闪点常用来划定油品的危险等级,例如闪点在45℃以上称为可燃品,45℃以下称为易燃品。汽油的闪点相当爆炸上限温度,煤柴油等相当于下限浓度的油温。闪点与油品蒸发性有关,与油品的10%馏出点温度关联极好。

11、什么是油品的燃点?什么是油品的自燃点?

燃点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能被外部火源引燃并连续燃烧不少于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在加热时,不需外部火源引燃,而自身能发生剧烈的氧化产生自行燃烧,能发生自燃的最低油温称为自燃点。

油品愈轻,其闪点和燃点愈低,而自燃点愈高。烷烃比芳香烃易自燃。

12、什么叫油品的浊点、冰点、倾点和凝点?

浊点是指油品在试验条件下,开始出现烃类的微晶粒或水雾而使油品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油品出现浊点后,继续冷却,直到油中呈现出肉眼能看得见的晶体,此时的温度就是油品的结晶点,俗称冰点。倾点是指石油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能从标准型式的容器中流出的最低温度。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仪器中,按一定的试验条件测得油品失去流动性(试管倾斜45°角,经一分钟后,肉眼看不到油面有所移动)时的温度。凝点的实质是油品低温下粘度增大,形成无定形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或含蜡的油品蜡大量结晶,连接成网状结构,结晶骨架把液态的油包在其中,使其失去流动性。同一油品的浊点要高于冰点,冰点高于凝点。

浊点和结晶点高,说明燃料的低温性较差,在较高温度下就会析出结晶,堵塞过滤器,妨碍甚至中断供油。因此,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规格对浊点和结晶点均有严格规定。

13、什么是油品的冷滤点?

冷滤点是按照SH/T0248规定的测定条件,当试油通过过滤器的流量每分钟不足20mL时的最高温度。由于冷凝点的测定条件近似于使用条件,所以可以用来粗略地判断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冷滤点高低与柴油的低温粘度和含蜡量有关。低温下粘度大或出现的蜡结晶多,都会使柴油的冷凝点升高。

14、油品苯胺点表示什么?

所谓苯胺点是指以苯为溶剂与油品按体积1:1混合时的临界溶解温度。苯胺点是表示油品中芳烃含量的指标,苯胺点越低,说明油品烃类结构与苯胺越相似,油品中芳烃含量越高。

15、什么叫烟点?什么叫辉光值?

烟点或称无烟火焰高度,是指在特制的灯中测定燃料火焰不冒烟时的最大高度,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以毫米表示。烟点是控制航煤积炭性能的规格指标。烟点的值愈大愈好,燃料生成积炭倾向越小。它与以下因素有关:芳香烃含量越高,烟点越低。馏分加重,烟点变低。不饱和烃含量增加,烟点变低。实际胶质含量高,烟点变低。油品含芳烃量越低,烟点越高。辉光值表示燃料燃烧时火焰的辐射强度。表示燃料芳烃含量高,火焰中的炭微粒数量

多,火焰辐射强度大。

16、什么是油品的酸度和酸值?

酸度是指中和100mL试油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mg(KOH)/100mL],该值一般适用于轻质油品;酸值是指中和1g试油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mg(KOH)/g],该值一般适用于重质油品。测试方法是用沸腾的乙醇抽出试油中的酸性成分,然后再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消耗量,算出油品的酸度或酸值。

17、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碘值?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1OO克试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石油产品的碘值。碘值是表示油品安定性的指标之一。从测得碘值的大小可以说明油品中的不饱和烃含量的多少。石油产品中的不饱和烃愈多,碘值就愈高,油品安定性也愈差。

18、什么是溴价?油品的溴价代表什么?

将一定量的油品度样用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滴淀完成时每100克油品所消耗的溴的克数表示溴价。溴价越高,代表油品中不饱和烃含量越高。

19、什么是BMCI值?

BMCI值也称芳烃指数,是依据油品的馏程和密度两个基本性质建立起来的关联指标,数值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多少,数值高表示芳烃含量高。它的基础是以正己烷的BMCI值为0,苯的BMCI值为100。计算公式为:

BMCI=48640/(t体+273)+473.7*d15.615.6-456.8

其中t体对于单一的烃为沸点,对混合烃为体积平均沸点,d15.615.6为比重。

要求加氢裂化尾油BMCI值不能超过20,一般以小于10为佳。反应深度越大,BMCI值越低,乙烯收率越高。

20、什么叫做汽油辛烷值?

汽油辛烷值是汽油在稀混合气情况下抗爆性的表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在规定条件下与试样抗爆性相同时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

辛烷值的测定是在专门设计的可变压缩比的单缸试验机中进行。标准燃料由异辛烷(2,2,4一三甲基戊烷)和正庚烷的混合物组成。异辛烷用作抗爆性优良的标准,辛烷值定为1OO;正庚烷用作抗爆性低劣的标准,辛烷值定为O。将这两种烃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可配制成辛烷值由O到1OO的标准燃料。混合物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愈高,它的抗爆性能也愈好。在辛烷值试验机中测定试样的辛烷值时,提高压缩比到出现标准爆燃强度为止,然后,保持压缩比不变,选择

某一成分的标准燃料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使发动机产生同样强度的爆燃。当确定所取标准燃料的抗爆性与未知辛烷值试油的抗爆性相同时,所选择的标准燃料如恰好是由70%异辛烷和30%正庚烷(体积百分数)组成的,则可评定出此试油的辛烷值等于70。

21、什么叫做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

马达法辛烷值是指用马达法测得的辛烷值。代表辛烷值低于或等于100的车用汽油在节气门全开和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抗爆性能。测定马达法辛烷值时,使用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为652毫升或612毫升的辛烷值试验机,由压缩比可改变的单缸发动机、制动设备(同步电动机)及测爆震仪器(包括爆震发讯器和爆震指示计)所组成。测定条件是在较高的混合气温度(149℃)和较高的发动机转速(900 r/min)下进行测定。用马达法辛烷值表示的车用汽油抗爆性,适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高功率重载汽在超车或爬山时的情况。

研究法辛烷值是指用研究法测得的辛烷值。代表辛烷值低于或等于100的车用汽油在发动机由低速至中速运行时燃料的抗爆性能。测定研究法辛烷值所使用的试验机基本上和马达法相同。试验是在较低的混合气温度(不加热)和比马达法低的发动机转速(6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的。用研究法辛烷值表示的车用汽油抗爆性,适应公共汽车和轻载汽车行驶时速度较慢但常要加速的情况。

马达法和研究法辛烷值都属于实验室辛烷值。实验室辛烷值用于炼油厂测定车用汽油的抗爆性,并调和产品,以决定车用汽油的牌号,特别是多缸发动机运转时燃料的实际抗爆性状况有所不同。

22、什么是油品的平均沸点?平均沸点有几种表示方法?

石油及其产品是复杂的混合物,在某一定压力下,其沸点不是一个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加热过程中,低沸点的轻组分首先汽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重组分才依次汽化。因此要用平均沸点的概念说明。

平均沸点有几种不用表示方法:①体积平均沸点,是恩氏蒸馏10%、30%、50%、70%、90%五个馏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用于求定其他物理常数。②分子平均沸点(实分子平均沸点),是各组分的分子百分数与各自沸点的乘积之和。用于求定平均分子量。③质量平均沸点,是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与各自馏出温度的乘积之和。④立方平均沸点,是各组分体积百分数与各自沸点立方根乘积之和的立方。用于求定油品的特性因数和运动粘度等。⑤中平均沸点,是分子平均沸点和立方平均沸点的算术平均值。用于求定油的氢含量、燃烧热和平均分子量等。除体积平均沸点可直接用恩氏蒸馏数据求得外,其他平均沸点通常都由体积平均沸点查图求出。

23、什么是临界状态?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状态指物质的气态和液态平衡共存时的一个边缘状态,这时液体密度和饱和蒸汽密度相同,因而它们的界面消失,这种状态只能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实现。

临界温度是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对纯组分来说,也就是气体加压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如氧是-118.8℃,氨是132.4℃),超过此温度,不管压力再提高多少,也不能使气体液化,只能使其受到高度压缩。而对于多组分混合物,其液化或汽化温度即露点或泡点随压力不断提高而升高,两者温度差逐渐缩小,最后交于一点,称临界点,相应于这点的温度和压力,就是多组分混合物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24、反映油品热性质的物理量有哪些?

反映油品热性质的物理量主要是指热焓、比热、汽化潜热。

油品的热焓是指1公斤油品在基准状态(1个大气压下的基准温度)下加热到某一温度、某一压力时所需的热量(其中包括发生相变的热量)。压力变化对液相油品的焓值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而压力对汽相油品的焓值却影响很大,必须考虑压力变化影响因素,同一温度下,比重小及特性因数大的油品则焓值相对也高。焓值单位以千卡/公斤表示。

比热又称热容,它是指单位物质(按重量或分子计)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单位是千卡/公斤2℃或千卡/公斤分子2℃。液体油品的比热低于水的比热,油汽的比热也低于水蒸汽的比热。

汽化潜热又称蒸发潜热,它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由液态转化为汽态所需的热量,单位以千卡/公斤表示。当温度和压力升高时,汽化潜热逐渐减少,到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

25、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传导热的能力比较强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传导热的能力比较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金属是良导电体,因而也是良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例如纯铜中含有极微量的砷,其导热系数即急剧下降。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组成、结构的致密程度以及温度有关,通常入值随密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大多数均一的固体,其导热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内与温度约成直线。非金属液体以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少,一般说来,纯液体的导热系数比它的溶液的导热系数大。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对导热不利,但却对隔温有利,如软木,玻璃棉等就是因其空隙中有气体存在,所以它们的导热系数较小,气体

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除非气体的压力很高(大于2000大气压)或很低(小于20毫米汞柱),否则其导热系数实际上与压力无关。

26、什么叫导热系数?影响其因素有哪些?

导热系数λ是在温度梯度为1K/m、导热面积为1m2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即导热系数值越大,说明物质的导热能力强。所以导热系数是物质导热能力的标志,是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影响导热系数λ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①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不同和同样材料含有少量杂质会使λ值改变。

②内部结构:物质内部结构越紧密,其导热系数越大。

③物理状态:化学组成虽相同,但所处物理状态不同,λ值也不一样。

④湿度:湿材料的导热系数比同样组成的干材料要高。

⑤压强:主要是对气体的影响。气体的导热系数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通常压强范围内导热系数值增加很小,可以忽略。在高真空(绝对压强<2.66千帕)和高压下,压强的影响较大。

⑥温度:温度对不同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各有不同。气体、蒸汽、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的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部分液体(水和甘油除外)和大部分金属的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7、传热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强化传热应考虑以下哪些方面?

传热系数K的定义如下: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式中K——

弭丠+4—?俭烻籰攌w

传热系数,W/m22k;

q——传热速率,J/h;

F——传热面积,m2;

Δtm——温度差,K。

传热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指流体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温度每变化1℃所传递的热量。传热系数K的计算式如下: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式中K——传热系数,W/m22K;

α1——热流体侧的传热分系数,W/m22K;

R1——热流体侧的污垢热阻,m22K/W;

α2——冷流体侧的传热分系数,W/m22K;

R2——冷流体侧的污垢热阻,m22K/W;

λ——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W/m2K

δ——管壁厚度,m。

从上述的关系式可以看出:

要提高K值,必须设法提高α1、α2,降低δ值。在提高K值时应增加α较小的一方。但当α值相接近时,应同时提高两个α。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靠近管壁的滞流层,在滞流层中热量以传导方式进行传递,而流体的导热系数又很小。所以强化传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湍流程度,以减小滞流层内层厚度。方法有:①增大流体流速。如列管换热器的管程可用增加管程数来提高管内流速,壳程可加挡板等来提高传热速率。②改变流动条件,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促使其形成湍流。例如在板式换热器中,当Re=200时,即进入湍流状况。

?增大流体的导热系数。如在原子能工业中采用液态金属作载热体,其导热系数比水大十多倍。

?除垢。当换热器使用时间长后,垢层变厚,影响传热,应设法除垢。如在线清洗技术,可在换热器使用过程中清除垢层。

28、什么叫对数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式如下: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式中T1——热流进口温度,℃;

T2——热流出口温度,℃;

t1——冷流进口温度,℃;

t2——冷流出口温度,℃;

△th——热端温差,℃;

△th——冷端温差,℃;

△tm——对数平均温差,即热端温差与冷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

29、什么叫溶剂抽提?

抽提也称萃取,它是利用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液体或固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抽提分离时要求混合物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同时加入溶剂后形成的两相必须具有不同的密度。

30、什么叫溶解度?影响因素?什么是临界溶解温度?

所谓溶解就是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用溶解度表示,就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通常用100g溶剂里溶解的最多克数来表示,即以g/100g来表示。烃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主要取决于烃类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两者结构越相似,溶解度越大;温度升高,烃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烃类和溶剂达到完全互溶,两相界面消失,这时的温度称为该混合物的临界溶解温度。

31、什么叫亨利定律?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该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比,这一规律称为亨利定律。其表达式如下:

P=E?x

x——气体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P——平衡时组分的气相分压;

E——组分的亨利常数

32、什么是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大小对蒸馏分离有何影响?

溶液达到汽液两相平衡时,某一组分A在平衡汽相中的分压PA与它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率xA的比值,称为A组分的挥发度αA。

αA=PA/xA

溶液中的两组分挥发度之比,为相对挥发度。如A和B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

αAB=αA/αB

对于理想溶液,有:

αAB=PAo/PBo

当相对挥发度等于1时,轻重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相等,两组分在汽液两相组成完全一样,采用普通蒸馏方法不能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不等于1时,汽液两相轻重组分组成存在差异,且相对挥发度离等于1越远,相差越大,越容易用蒸馏方法分离。

33、什么是油品的泡点和泡点压力?

多组分流体混合物在某一压力下加热至刚刚开始沸腾,即出现第一个小气泡时的温度。泡点温度也是该混合物在此压力下平衡气化曲线的初馏点,即0%馏出温度。泡点压力是在恒温条件下逐步降低系统压力,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气化出现第一个气泡的压力。

34、什么是油品的露点和露点压力?

多组分气体混合物在某一压力下冷却至刚刚开始冷凝,即出现第一个小液滴时的温度。露点温度也是该混合物在此压力下平衡气化曲线的终馏点,即100%馏出温度。露点压力是在恒温条件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气体混合物开始冷凝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

35、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是什么?

石油精馏塔内侧线抽出温度则可近似看作为侧线产品在抽出塔板油气分压下的泡点温度。塔顶温度则可以近似看作塔顶产品在塔顶油气分压下的露点温度。

泡点方程是表征液体混合物组成与操作温度、压力条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其算式如下:

∑Kixi=1

露点方程是代表气体混合物组成与操作温度、压力条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其算式如下:

∑yi/Ki=1

其中xi、yi分别代表i组分在液相或气相的摩尔分率,C代表系统中的组分数目。

36、什么是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它们有何用途?

拉乌尔(Raoult)研究稀溶液的性质,归纳了很多实验的结果,于1887年发表了拉乌尔定律“在定温定压下的稀溶液中,溶剂在气相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乘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PA=P°A2xA

式中PA——溶剂A在气相的蒸汽压,Pa;

P°A——在定温条件下纯溶剂A的蒸汽压力,Pa;

xA——溶液中A的摩尔分率。

以后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证明,拉乌尔定律不仅适用于稀溶液,而且也适用于化学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不同组分所形成的理想溶液。

道尔顿(Dalton)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归纳为“系统的总压等于该系统中各组分分压之和”。以上结论发表于1801年,通常称之为道尔顿定律。

道尔顿定律有两种数学表达式:

P=P1+P2……+Pn

Pi=P2yi

式中P1 、P2……Pn——代表下标组分的分压;

yi——任一组分i在气相中的摩尔分率。

经过后的大量科学研究证明、道尔顿定律能准确地用于压力低于0.3MPa的气体混合物。

当我们把这两个定律进行联解时、很容易得到以下算式:

yi=P°A / Pxi

根据此算式很容易由某一相的组成、求取与其相平衡的另一相的组成。

37、什么叫吸收,什么叫物理吸收、化学吸收?什么是解吸?

吸收是一种气体分离方法,它利用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易溶气体进入溶剂中,从而达到使混合气体中组分分离的目的。易溶气体为吸收质,所用溶剂为吸收剂。吸收过程实质上是气相组分在液相中溶解的过程,各种气体在液体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当气体和液体接触时,气体溶于液体中的浓度逐渐增加到饱和为止,当溶质(被溶解的气体)在气相中的分压大于它在液相中饱和蒸汽压时,就会发生吸收作用,当差压等于0时,过程就达到了平衡,即气体不再溶解于液体,如果条件相反,液质由液相转入气相,即为解吸过程。当溶质在液相中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它在气相中的分压,就会发生解吸作用,当两者压差等于0时,过程就达到平衡。

气体被吸收剂溶解时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称物理吸收。气体被吸收剂溶解时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称化学吸收。

解吸也称脱吸,指吸收质由溶剂中分离出来转移入气相的过程,与吸收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通常解吸的方法有加热升温、降压闪蒸、惰性气体或蒸汽脱气、精馏等。

38、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效果有何影响?

温度对吸收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因为溶解度和温度有关,会使溶剂中的气体平衡分压降低,有利气体吸收,但温度过低,可能导致气体的一部分烃类冷凝,导致溶剂发泡而影响吸收效果。

压力高,有利于吸收进行,但不利于解吸过程。压力过高,会导致气体部分烃类冷凝。压力低有利吸收剂的解吸,但不利于吸收过程。

39、什么叫溶液酸气负荷?

单位体积溶液中,酸性气的克分子与脱硫剂的克分子数之比。

40、什么叫饱和蒸汽压?饱和蒸汽压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某一温度下,液体与在它表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时,由此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为蒸汽压。蒸汽压的高低表明了液体中的分子离开液体汽化或蒸发的能力,蒸汽压越高,就说明液体越容易汽化。一般用蒸汽压确定发动机燃料的起动性能、生成气阻倾向和在贮运过程中损失轻质馏份的倾向。

在炼油工艺中,经常要用到蒸汽压的数据。例如,当计算平衡状态下烃类气相和液相组成、以及在不同压力下烃类及其混合物的沸点换算或计算烃类液化条件等都以烃类蒸汽压数据为基础。

蒸汽压的大小首先与物质的本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化学结构等有关,同时也和体系的温度有关。在低于0.3MPa的压力条件下,对于有机化合物常采用安托因(Antoine)方程来求取蒸汽压、其公式如下:

LnP°i = Ai –Bi /(T+Ci)

式中P°i ——i组分的蒸汽压,Pa;

Ai,Bi,Ci——安托因常数;

T——系统温度,K。

安托因常数Ai,Bi,Ci可由有关的热力学手册中查到。对于同一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的大小主要与系统的温度T有关,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也越大。

41、什么是传质过程?

物质以扩散作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即为传质的过程。因为传质是借助于分子扩散运动,使分子从一相扩散到另一相,故又叫扩散过程,两相同传质过程的进行,其极限都要达到相同的平衡为止。但相同的平衡只有两相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后才能建立。因为相同的接触时间一般是有限的,故而在塔内不能达到平衡态。

42、汽液相平衡以及相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相就是指在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不同相之间,往往有一个相界面,把不同的相分开,例如液相和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如果物料系统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物料在各相的相对量以及物料中各组分在各相中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我们称此状态叫相平衡。在蒸馏过程中,当蒸气未被引出前与液体处于某一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并且相互密切接触,同时气相和液相的相对量以及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分布都不再变化,称之为达到了相平衡(气-液相平衡)。

相平衡时系统内温度压力和组成都是一定的,一个系统中气液相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条件:

?液相中各组分的蒸汽分压必须等于汽相中同组分的分压,否则各组分在单位时间内汽化的分子数和冷凝的分子数就相等;?液相的温度必须等于汽相的温度,否则两相间会发生热交换,当任一相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势必引起各组分量的变化。这就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汽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状态时,汽液两相中的同一组分的摩尔分数比衡定。相平衡方程如下式:yA=kAxA

yA——A组分在汽相中的摩尔分率

xA——A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kA——A组分的平衡常数

汽液两相平衡时,两相温度相等,此温度对汽相来说,代表露点温度;对液相来说,代表泡点温度。

汽液平衡是两相传质的极限状态。汽液两相不平衡到平衡的原理,是气化和冷凝,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基础。例如,蒸馏的最基本过程,就是汽液两相充分接触,通过两相组分浓度差和温度差进行传质传热,使系统趋近于动平衡,这样,经过塔板多级接触,就能达到混合物组分的最大限度分离。

汽液相平衡常数Ki是指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在系统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系统中某一组分i在气相中的摩尔分率yi与液相中的摩尔分率xi的比值。即

Ki=yi/xi

相平衡常数是石油蒸馏过程相平衡计算时最重要的参数,对于压力低于0.3MPa的理想溶液,相平衡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Ki=P°i /P

式中P°i——i组分在系统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a;

P——系统压力,Pa。

对于石油或石油馏分,可用实沸点蒸馏的方法切割成为沸程在10℃到30℃的若干个窄馏分、把每个窄馏分看成为一个组分——假组分,借助于多元系统汽液相平衡计算的方法、进行石油蒸馏过程中的汽液相平衡的计算。

43、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后是否能一直保持不变?为什么?

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有条件的,任何平衡都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因此,处于某一温度下的相平衡体系,如果温度再升高一些,液体就多气化一些,而其中轻组分要气化得多一些,此时又建立了新的气液相平衡。相反,如果温度降低,则蒸汽就冷凝,且重组分较轻

组分要冷凝得多些,此时又建立了新的气液相平衡。

44、什么叫一次气化,什么叫一次冷凝?

液体混合物在加热后产生的蒸气和液体一直保持相平衡接触,待加热到一定温度直至达到要求的气化率时,气液即一次分离。这种分离过程,称为一次气化(或平衡气化)。如果把混合蒸气进行部分冷凝所得的液体和剩余的蒸气保持相平衡接触状态,直到混和物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才将冷凝液体与剩余气体分离,这种分离过程叫一次冷凝(或称平衡冷凝)。可以看出,一次冷凝和一次气化互为相反的过程。

45、什么叫渐次气化,什么叫渐次冷凝?

在气化过程中,如果随时将气化出的气体与液体分离,这种气化过程叫渐次气化。如油品馏程分析中的恩氏蒸馏就是渐次气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混合物中轻组分的温度不断减小,重组分的浓度不断增大;相反,在冷凝过程中,如果随时将冷凝下来的液体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这种冷凝过程叫渐次冷凝。随着气体温度的下降,气体混合物中重组分的浓度会不断减小,轻组分的浓度就不断增大。可以看出渐次气化是渐次冷凝的相反过程。

46、分馏的依据是什么?

利用混合溶液中组分之间的沸点或者饱和蒸汽压的差别,即挥发度不同,在受热时,低沸点组分优先汽化。在冷凝时,高沸点组分优先冷凝,这就是分馏的根本依据。

47、精馏的原理是什么?精馏过程实质是什么?

在塔的第n层塔板上,由下层(第n+1层)上升的蒸汽通过塔板上的小孔进入该层塔板,而上层(第n-1层)的液体通过溢流管也进入该层塔板,汽液两相在该层塔板上接触,两者温度不相等,浓度不同,汽相向液相传热,液相中的轻组分汽化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重组分冷凝成液相,两相在该层塔板上发生传质和传热。两相完成传质和传热后,液相通过第n层塔板的溢流管进入下一层塔,而汽相通过第n-1层塔板的小孔进入上层塔板。在每层塔板上均进行上述传质传热过程,这就是精馏的原理。

精馏过程的实质是:不平衡的汽液两相经过热交换,汽相多次部分冷凝与液相多次部分汽化相结合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不平衡的汽液两相在逆流多次接触中,多次交换轻质组分的过程。不平衡的汽液两相,经热交换,汽相多次部分冷凝与液相多次部分汽化相结合的过程。

48、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①分(精) 馏过程主要依靠多次部分汽化及多次部分冷凝的方法,实现对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因此,液体混合物中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差异是实现精馏过程的首要条件。在挥发度十分接近难以

分离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恒沸精馏或萃取的方法来进行分离。②塔顶加入轻组分浓度很高的回流液体,塔底用加热或汽提的方法产生热的蒸气。③塔内要装设有塔板或填料,提供传热和传质场所。

49、分馏与精馏的区别是什么?

分馏和精馏都是以汽化,冷凝达到分离的目的.蒸馏采用部分汽化或部分冷凝的方法,使混合物得到一定纯度的分离;而精馏采用多次汽化多次冷凝的方法,使混合物得到较高纯度的分离。

50、分馏塔板或填料的作用?

分馏塔板或填料塔板或填料在分馏过程中主要提供汽、液良好的接触场所,以便于传热、传质过程的进行。在塔板上或填料表面自上而下流动的轻组分含量较多、温度较低的液体与自下而上流动的温度较高的蒸气相接触。回流液体的温度升高,其中轻组分被蒸发到汽相中去,高温的蒸汽被低温的液体所冷凝,其中重组分被冷却下来转到回流液体中去。从而使回流液体经过一块塔板重组分含量有所上升,而上升蒸气每经过一块塔板轻组分含量也有所上升,这就是塔板或填料上传质过程也称提浓效应。液相的轻组分汽化需要热量——汽化热,这热量是由汽相中重组分冷凝时放出的冷凝热量直接供给的。因此在蒸馏塔板上进行传质过程的同时也是进行着热量传弟过程。

51、采用蒸汽汽提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被蒸馏的油品通入蒸汽时,油气形成的蒸汽分压之和低于设备的总压时,油品即可沸腾,吹入水蒸汽量越大,形成水蒸汽的分压越大,相应需要的油气分压越小,油品沸腾所需的温度就越低。

52、分馏塔顶回流作用?塔顶温度与塔顶回流有何关系?

塔顶回流作用有:①是提供塔板上液相回流,造成气液两相充分接触达到传热,传质的目的;

②是取走进入塔内的多余热量,维持全塔热平衡,以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塔顶温度用塔顶回流量控制,塔顶温度高,产品偏重,应加大回流量控制质量.但回流量不宜过大,以防止上部塔板及塔顶系统超负荷。

53、减压塔为何在一定真空度下操作?

因为减压塔的作用是分离沸点较高的柴油及循环油,在常压的条件下,只有提高温度才会汽化,而过高的温度会引起组分裂解,降低产品质量,为避免此现象出现,减压塔设计在真空度600mmHg左右,温度为370℃的条件下操作。

54、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缓蚀剂作用机理有三种类型:①成相膜机理。缓蚀剂在金属表面通过氧化或沉积作用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断介质与金属接触。②吸附膜机理。缓蚀剂通过物理或化学吸附方式与金属活性中心结合,阻断介质与金属活性中心接触,从而达到保护金属的目的。物理吸附是指缓蚀剂通过分子或离子间的吸引力的作用与金属活性中心结合;化学吸附是指缓蚀剂分子与金属原子形成络合物,其亲水基团与金属结合,疏水基团远离金属。这类缓蚀剂多为有机物缓蚀剂。③电化学机理。这类缓蚀剂通过加大腐蚀的阳极或阴极阻力来减缓介质对金属的腐蚀。

55、原油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原油的组成极为复杂,对原油的确切分类是很困难的。原油性质的差别,主要在于化学组成不同,所以一般倾向于化学分类法,但有时为了应用方便,也采用商品分类法。

原油的化学分类法以它的化学组成为基础,但因为有关原油化学组成的分析比较复杂,所以通常利用原油的几个与化学组成有直接关联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基础。在原油的化学分类法中,最常用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及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56、按特性因数原油如何分类?

按特性因数(K)大小,原油分为三类

特性因数K大于12.1 石蜡基原油

特性因数K为11.5~12.1 中间基原油

特性因数K为10.5~11.5 环烷基原油

石蜡基原油烷烃含量一般超过50%,其特点是密度小,凝固点高,含硫、含胶质低。环烷基原油一般密度大,凝固点低。中间基原油的性质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57、原油按关键馏分的特性如何分类?

原油在实沸点蒸馏装置馏出约250~275℃作为第一关键馏分,残油用没有填料柱的蒸馏瓶在40mmHg残压下蒸馏,切取275~300℃馏分(相当于常压395~425℃)作为第二关键馏分。测定以上两个关键馏分的密度,对照表1-1中的密度分类标准,决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属性,最后按照表1-1和表1-2确定该原油的性质。

表1-1 关键馏分的分类指标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轻油部分)

d420<0.8210

比重指数>40

(K>11.9)

d420<0.8210~0.8562

比重指数33~40

(K=11.5~11.9)

d420>0.8562

比重指数<33

(K<11.5=

第二关键馏分

d420<0.8723

比重指数>30

(K>12.2)

d420=0.8723~0.9305

比重指数20~30

(K=11.5~12.2)

d420>0.9305

比重指数<20

(K<11.5=

分类及其特点

石蜡基原油,含较多石蜡,凝点高

中间基原油,含有一定数量的烷烃、环烷烃与芳香烃环烷基原油,含有较多环烷烃,凝点低

表1-2 关键馏分特性分析

编号

轻油部分的类别

重油部分的类别

原油的类别

1

2

3

4

5

6

7

石蜡(P)

石蜡(P)

中间(I)

中间(I)

中间(I)

环烷(N)

环烷(N)

石蜡(P)

中间(I)

石蜡(P)

中间(I)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何时施行的? 答:2002年5月1日。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具备资质认证的什么机构进行? 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6.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怎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何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答: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8.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

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9.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什么部门制定?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1.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哪个部门承担? 答:用人单位。 12. 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擅自开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 1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答:三十日。 14.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 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国开《管理学基础》章节自测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 控制 题目2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 管理的实践性 题目3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C. 西蒙 题目4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 精神领袖 题目5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 目标、部门和关系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具有科学性, 管理具有艺术性 题目7 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 决策制定角色 题目8 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题目9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题目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企业家角色, 干扰应对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三、判断正误 题目11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对 题目12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对 题目13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错 题目14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错 题目15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错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正确答案是:亚当?斯密 题目2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正确答案是:军队 题目3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题目4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的理念。 正确答案是: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 题目5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正确答案是:经济人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传统的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题目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容。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 (不定项选择) 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 )。 A敬业、诚信教育B求实、创新教育 C责任、奉献教育D诚信、创新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职业针对性B大众性 C产业性D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 )。 A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B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半学格局。 C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半学水平和质量。 D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 )。 A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B )。 A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 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D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 )。 A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C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E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BD )。 A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B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 C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 D普通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 8、高职教育特色的内涵包括(ABCD )

职业病相关知识

职业病相关知识 一、如何避免职业病?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它又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防治法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 1.职业病防治要从致病源头抓起。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提供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监护。 2.卫生与劳动监察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劳动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点时,在何处申请诊断职业病? 考虑到劳动者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可以在劳动者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向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考虑到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职业史、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建议首先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

二、一般医疗机构能否诊断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性、复杂性,其结论往往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需要严格规范化管理,一般医疗机构不能进行职业病诊断,不能任意出具涉及职业病的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卫生厅(局)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诊断时需有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三、粉尘职业病防护措施 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 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 采取二进制的方法在计算机中表示数的原因:为了适应计算机内部的电子电路。 CPU要处理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这些信息媒体和程序都转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数值——二进制数值,然后再处理,存储器要存储的各种数值也是二进制数值。 复选 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形式来表示数值,是因为||A||。 A: 计算机内部的电子电路适应二进制 B: 二进制易于转换为十六进制 C: 十六进制易于转换为二进制 D: 二进制能实现浮点数表示,从而能扩大数的表示范围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概念: 3507=3×103+5×102+0×101+7×100 二进制数概念(为了区别于十进制数,常在二进制数后加后缀B): 例:把110010B表示成十进制数。 110010B=1×25+1×24+0×23+0×22+1×21+0×20 =32+16+2 =50 二进制数加法: 计算1101001B+101100B。 1101001 +) 101100 10010101 二进制数减法: 计算10010101B-1101001B。 10010101 -) 1101001 101100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除以2取余数。(直接转换更方便) 把18表示成二进制。 18÷2=9 余0 9÷2=4 余1 4÷2=2 余0 2÷2=1 余0 1÷2=0 余1 将各次余数从右向左排列即得10010B,所以18=10010B。

直接转换举例: 将370转换成二进制数 370=101110010B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与二进制数间转换非常方便,有关计算机技术的书籍中介绍十六进制数的原因是: 为书写和叙述有关计算机的技术数据的方便。 十六进制就是使用16种不同的符号,分别表示0到15这16种数值,数位之间的关系则是“逢16进1”。16种符号是“0”到“9”,再加上表示10、11、12、13、14、15的“A”、“B”、“C”、“D”、“E”、“F”(大小写均可)。在用十六进制书写时,为了与二进制,十进制相区别,加上后缀符号“H”。 十六进制数概念(为了区别于十进制数,常在十六进制数后加后缀H): 把2C3DH表示成十进制数。 2C3DH=2×163+12×162+3×161+13×160 =2×4096+12×256+3×16+13 =8192+3072+48+13 =11325 +) 十六进制数减法: 计算F00EH-4C7BH。 F00EH -)4C7BH A393H 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除以16取余数。 十进制数通过二进制数的过渡,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可能更方便。考核时可使用Windows 2000提供的计算器。 把9999表示成十六进制。 9999÷16=624 余15 (F) 624÷16=39 余0 39÷16=2 余7 2÷16=0 余2 于是9999=270FH。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相互转换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十版知识点第一章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 属性。 2.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逻辑意义 3.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4.1993年,美国世界上主要国家建设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干线, 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5.计算机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之一(前三个分别为: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与印刷术的发明)。 6.20世纪80年代瑞士洛桑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提出了“计算机文化” 7.布尔(英国符号逻辑思想) 巴贝奇(通用数字计算机基本思想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维纳 (控制论创始人) 香农 (信息论创始人) 1.2计算机技术概论 1.2.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的起源 1)ENIAC: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2)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3)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 000次加法。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设备, 4) ENIAC没有采用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我国计算机发展史 1)1956 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2)1958 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l 3)1964 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 l 4)1971 年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计算机 l 5)1983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 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

计算机的发展史 1.2.2 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确高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工作自动化 5.通用性强 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处理的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据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3.根据规模划分: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计算机应用最早领域) 2.信息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情报检索、企业管理和知识系统等领域。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3.过程控制 (又称实时控制)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合性评估。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评估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第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试点工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4、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有重点的考察,全面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 5、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更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6、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7、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高等职业院校自有毕业生起至有3届毕业生前必须参加一次人才培养评估,但须符合以下条件: (1)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有关要求; (2)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专兼教师之比无限制; (3)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平方米/生)达到下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5388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几种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尘肺热点问答 云南返乡农民工尘肺病事件,为我们再次敲响了尘肺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警钟。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造成劳动者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赔偿性职业病。希望通过这期内容,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预防和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1、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部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章节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2、传递性。3、教育性。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对象划分: 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 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 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小型计算机:适合用作中小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服务器。 微型计算机PC:通用性好、软件丰富、价格低廉,主要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 工作站:面向特定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科学计算2、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1、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巨型化(研制巨型计算机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微型化(利用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指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和多媒体化。 12、数制及其转换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如:1、2、3、4、A、B、C、D、Ⅰ、Ⅱ、Ⅲ、Ⅳ等. 基数:数值所使用的数码个数。如二进制的数码式0、1,基为2。 位权:指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权值.如十进制数111,个位数上的1权值为100,十位数上的权值为101,百位数上的权值为102. 13、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位(bit),简称b,也称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数就是一位. 字节(byte),简称B.规定8个位为一个字节。字节是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微型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的大小就是一个字节,所以存储器容量大小也以字节数来度 量。 1 KB = 210B,1 MB = 220 B,1 GB = 230B,1 TB = 240 B(K、M、G、T)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职高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集合: 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练: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A={1,3,5,9},集B={2,5,7,9} 求A ∩B, C U (B ∪A) 答案:{5,9},{0,4,6,8} 2.弄清集合的关系符号:???∈ ,,,以及常见数集:R 、Q 、Z ,N 练: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___Φ, 0___{0}, a___{a,b,c}, {a}___{a,b,c}, 2____Z, {0}___N, 0___Q, {-2,3}___[-2,3], 0 {x<5}, 0 {x/x<5}, 0 (-2,5), 0 [-1,5]. 答案:∈∈∈??∈?∈?∈∈?;;;;;;;;;;; 3.充分与必要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练:1、“集合A ∩B=A ”是“集合A 是B 的子集”的 条件。 2、“x 2 -4=0”是“x=2”的 条件。 答案(充要,必要) 二.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c a c b b a >?>>, ;c b c a b a ±>±?> ; d b c a d c b a +>+?>>{;0{0{>>?>>c bc ac c b a ;0{0{<c bc ac c b a bd ac d c b a >?>>>>0 { ;n n b a b a >?>>0 2.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不等式1432 2411{->--+ <--x x x x x 的解集为 答案:)54,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变正(二次项系数化正);求根(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写解(不等式是大于0,解集为两根之外;不等式是小于0,解集为两根之间) 绝对值不等式:) 结果是两不等式的或并(m b ax m b ax m b ax -<+>+?>+ )(交结果是两不等式的m b ax m m b ax <+<-?<+(m 〉0) 练:求下列不等式的解: 022<-x x ; 092≤-x ; 0432>+-x x ;答案:)4,1(];3,3[);,2()0,(--+∞-∞Y 25≥-x ; 412<+x ; 0)23)(2≥+-x x (;答案:]2,2 3 [);23,25();,7[]3,(--+∞-∞Y 三.函数: 1.函数定义域(一看分母:分母不为零,二看根号,开偶次方被开方数非负,三看对数: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底数不等于1) 2.求函数值:已知223)(x x x f --=,则=-)1(f 答案: 4 3.函数奇偶性:)()(x f x f =-则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x f x f -=-则函数是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练: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 x f x x x f x x f x x f 2)(;531)(;)(;2)(2 2 =-==-= 答案:偶、非奇偶、奇、非奇偶 4.函数单调性:图象上升,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增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一致。 图象下降,函数在对应x 区间上是减函数,x 、y 的大小关系相反。 5.二次函数:一般式:c bx ax y ++=2 ,其中顶点)44, 2(2 a b a c a b -- 顶点式:k h x a y +-=2)(,其中),(k h 为顶点坐标。 交点式:))((21x x x x a y --=,其中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0,(),0,(21x x 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根的判别式ac b 42-=?(0>?方程有二个不等实根; 0=?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0

【免费下载】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其英文缩写是________ A. ENIAC B EDVAC C.EDSAC D MARK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________ A.控制器 B.显示器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3.bit的意思是________ A.二进制位B字长C.字节D字 4.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_ A.信息管理B.科学计算 C.实时控制D人工智能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______ A.高级程序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D.C语言 6.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______ A.汇编B.编辑C解释D.编译和连接 7.用户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__________ A.汇编程序B目标程序 C源程序D.二进制代码程序 8.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源地址码B操作码C目标地址码D.数据码 9.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代,其划分依据是________ A计算机体积B.计算机速度 C.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D.内存容量 10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_____ A采用电子元件B存储程序C虚拟存储D.数据存储 11在计算机内,一切信息存取、传输都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A.ASCII码B.二进制码C十六进制D.BCD码 1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最主要理由是________ A符合人们的习惯B.数据输入输出方便 C存储信息量大D易于用电子元件表示 13.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 A运算速度B.可靠性C.句运行性D.可扩充性 14任何进位计数制都有的两要素是___ A整数和小数B.定点数和浮点数 C.数码的个数和进位基数D阶码和尾码 15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字节包含的二进制位是__________ A 4位 B 6位C8位D16位 16二进制数11100011转换成十进制数为____ A. 157 B. 159 C. 227 D. 228 17下列四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_________ A. ( 11011101 )2 B. ( 334 )8 C. ( 219 )10 D. ( DA )16 18十六进制数58.C的二进制数表示是_______ A. 1011000.11 B. 1000101.01 C. 111000.1 D. 1101000.11 19光盘驱动器是一种________ A外设 B 内存C外存D主机的一部分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最新高等职业教育基础性知识题库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树立先进 1/ 16

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 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 截止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仅2010年度新报告尘肺病23812例子,死亡679例。 一、职业病(occupational)的定义 职业病的构成要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分类 尘肺(13种)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职业中毒(56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职业性皮肤病(8种)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职业性肿瘤(8种) 其他职业病(5种) 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过程:往往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变化。 2、劳动过程: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的布局、作业者的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脑力和体力劳动比例等。 3、生产环境:既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的大自然环境。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精选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二) 26.教师应如何做好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7.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28.高职教师应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同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

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 29.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学院自主制订,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与学院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30.教师应如何正确看待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原则上要先制订教学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均应有教学标准,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标准的要求。 31.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内容 1、什么是职业病?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种类有哪些?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5、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6、劳动者应当在哪种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 7、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 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什么部门? 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8、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进行哪些措施? 及时组织救助、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 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0、职业健康监护中健康检查的种类有哪些? 职业健康监护健康检查分为五类: 上岗前检查; 在岗期间定期检查;

离岗时检查; 应急健康检查; 离岗后随访医学检查。 11、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用人单位应当如何告知劳动者本人? 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2、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谁来承担? 用人单位。 1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有哪两种形式? 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14、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似乎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哪些内容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6、警示标示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车里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8、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是故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