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笔记(刘凤科讲义摘录)

2015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笔记(刘凤科讲义摘录)

2015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笔记(刘凤科讲义摘录)
2015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笔记(刘凤科讲义摘录)

分论概说

罪状

一、简单罪状:仅规定了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的罪状

二、叙明罪状:对犯罪构成特征做了详细描述的罪状

三、引证罪状: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特征的构成特征

四、空白罪状:没有说明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但指明了必须参照其他法律法规的罪状

罪名

一、单一罪名:一个条文只表达一个罪名

二、选择罪名:一个条文规定了多个选择行为,既可以概括使用,也可以分拆使用

三、概括罪名:条文规定了多类型的行为也只构成一个罪名,不数罪并罚

注意规定

一、刑法在已做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二、判断注意规定的方法:假设取消这条条文,条文中事项的处理结论依然如此的为注意规定

法律拟制

一、指将原本不符合某项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

二、判断法律拟制的方法:假设取消这条条文,条文中事项的处理结论与实际规定不符的为法律拟制

三、常考法律拟制:

1、非法拘禁罪、聚众斗殴罪中超越拘禁必要,过失致人伤残、死亡,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

2、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超出必要,过失致人伤残、死亡,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

罪论处

3、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罪故意或过失导致他人伤害的,按照故意伤害罪论处

4、聚众“打砸抢” ,致人伤残或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毁坏或抢走公私财物,按抢劫

罪论处

5、抢夺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论处

6、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按抢劫罪论处

7、信用卡诈骗罪中,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或者对ATM机使用的,依照盗窃罪论处

8、为卖淫、嫖娼通风报信的,依照窝藏、包庇罪论处

危害国家安全罪

(犯本章罪名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间谍罪

一、行为方式: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二、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触犯叛逃罪和本罪数罪并罚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一、行为对象:情报,做缩小解释,只包括涉及国际安全利益和其它不公开事项

二、区分:

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境内境外,主观明知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2、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行为时没有为境外传播意图,但获取后提供境外的,定本罪

3、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秘密得具体内容

三、“为境外”相对于窃取、刺探、收买来讲是有为境外的目的;相对于非法提供来讲是客观事实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助本法102至105条规定的犯罪(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构成本罪

1、资助的主体和对象没有特殊限定(都可以是境内外的机构、组织、个人)

2、行为限于资助。如果还参与共同组织、策划、实施102至105规定的犯罪,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叛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第二款: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叛逃的(不要求履行公务期间),从重处罚。注:发生叛逃行为就既遂,不要求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放火罪:防火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否则成立其他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

一、行为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方式;引起危险或负有义务不作为亦可构成本罪

二、犯罪形态:开始点火是着手;独立是既遂

三、用放火等方法杀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等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用放火

等方法杀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只成立故意杀人罪

注:用防火、爆炸等方法伤害他人或者过失致人死亡,或者毁坏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放火罪、爆炸罪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成立故意伤害罪(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

四、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若故意、过失存在疑问,造成严重后果,直接按照失火罪处理

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行为方式: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类似罪名: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三、故意传播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非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以其他危险方法”指: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具有一致性的方法,而不是泛

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限制解释)

二、法律规定:本罪为兜底罪名。该兜底不是兜整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底,而是兜与防火、爆炸、决水、投

放危险物质等相类似的犯罪行为的底。

三、按照司法解释,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常见行为:

1、破坏矿井通风设备、危害公共安全

2、在具有瓦斯爆炸高度危险的情形下令多人下井采煤的

3、私拉电网,危害公共安全

4、在火灾现场破坏消防器材,危害公共安全

5、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

6、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7、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或者酒后、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或者酒后驾车在告诉公路上逆向高速行使的,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要求行为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

1、交通工具正在使用或者具有随时使用的可能性

2、劫持航空器构成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构成劫持船只、汽车罪;劫持火车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3、窃取交通工具零部件,不足以发生倾覆危险的,定盗窃罪;可能造成危险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故意犯罪。被胁迫参加的不构成犯罪

一、犯罪形态:组织、领导、参加即构成既遂,不要求实施具体的恐怖活动

二、法律规定:犯本罪又实施其它犯罪行为的,数罪并罚(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必要共犯。又实

施其他犯罪的属于任意共犯)

三、区分:本罪与黑社会性质犯罪区分:是否有政治目的;

劫持航空器罪

一、行为对象:正在使用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包括民用和军用警用(航空器中必须有人,因为劫持的是人)

二、行为方式: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与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等同,要求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三、劫持行为:行为人实际控制航空器的行为,表现为控制航空器本身或者控制航空器的航线为既遂标准

四、法律规定:致人重伤、死亡(包括过失和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注:如果是劫持航空器并且故意杀人的,有可能成立想象竞合。因为故意杀人罪中没有“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本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一、客观对象:仅限于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如果在这四种对象范围内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判断

二、客观行为:仅限于盗窃、抢夺的行为

三、既遂标准:实际取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对方失去控制。但针对危险物质,还需要危及公共安全性质

注:骗取行为不构成本罪;以一般盗窃故意的定普通盗窃既遂,盗窃后持有的,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数罪并罚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兜底条款,只要符合其他犯罪的,依照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1、非法持有与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的区别:数量大小

2、非法持有与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合法持有条件取消后私自藏匿

3、非法持有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的区别:是否实际控制,携带进入公共场合

交通肇事罪

一、行为主体:不限于驾驶交通工具的人,行人、乘车人等也可构成

二、客观要件

1、不限于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也能造成

2、发生在公共交通领域,其它区域可以按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处罚

三、主观要件:对结果发生是过失;

四、法律规定

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为加重情形:逃逸是不履行救助义务,和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故意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的,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3、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死亡

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4、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事故,以共犯论资助恐怖活动罪: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个人的

劫持船只、汽车罪:仅指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如果致人重伤或抢劫的,则根据情况判断具体罪名,数罪并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走私危险物质也按该罪定罪处罚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一、行为主体: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和单位;其它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和单位

二、犯罪形态:①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和单位,非法出租、出借即构成本罪。注:赠送是永久出借的表现

②其它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和单位;非法出租、出借,造成严重后果的成立本罪

三、法律规定

1、相对人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论处。

2、行为人明知相对人使用枪支实施犯罪而出租、出借枪支的,以相对人犯罪行为的共犯论处

丢失枪支不报罪: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是前提,不及时报告是结果,造成严重后果才构成该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一、行为方式: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区分:1、本罪与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区别:行为人行为

2、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区别:安全生产设备或安全生产条件不合规,造成重大伤亡或严重后果,对

直接责任人处罚

3、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区别: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重大安全事故,追究建设、监理、建设、施工单位责任危险驾驶罪:

1、追逐驾驶(俗称飙车),情节恶劣。一旦进入追逐竞驶的状态,就是既遂

2、醉酒驾车,不需情节恶劣,醉驾即构成本罪。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80毫升即为醉酒状态

3、可以把交通肇事罪理解为本罪的结果加重犯

危险物品肇事罪(相对于重大责任事故罪,该罪是特殊法条):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成立该罪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负有报告责任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延误事故抢救,造成严重后果。不报谎报事故与严重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40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5 万元以上。未销售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15 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按未遂处罚)。若已销售3万,未销售10万,则将已销售的乘以3+10万=19万,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按未遂处罚)

14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只要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就成立犯罪(抽象危险犯,不需要144生产、销售假药罪具体分析判断,不是只要生产就既遂)

143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必须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分析判断该行为足以导致145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食物中毒事故,或足以导致严重结果等

142生产、销售劣药罪(销售假药罪的兜底条款)

146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侵害犯,以必须发生实害结果为成立犯罪的标准

147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148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注:1、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不成立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148条规定的犯罪,但符合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销售金额条件的,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2、第140条是普通法条,141至148是特殊法条,在发生法条竞合时,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走私罪:注意共犯问题,事前、事中通谋,为其提供资金、发票、证明、运输、保管等定走私罪。事后通谋定洗钱行为方式:①绕关;瞒关;

②间接走私(法律拟制):行为人(明知)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行为人

(明知)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

③武装掩护走私(如文物),依旧定相应走私犯罪的罪名(走私文物罪),但以走私武器、弹药罪的

规定从重处罚

④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成立妨害公务罪与相应的走私犯罪,数罪并罚

注: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武装掩护的,或者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直接定走私毒品罪的加重情节

2、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直接定组织、运送他们

偷越国边境罪的加重情节。如果故意杀害、重伤检查人员的,数罪并罚

走私武器、弹药罪:包括弹药的弹头、弹壳等,走私武器、弹药,同时触犯非法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罪,因为走私行为包含运输、邮寄、储存等行为,所以凡是符合走私武器、弹药,直接定

走私武器、弹药罪。但走私武器弹药入境后又买卖的,构成非法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

支、弹药罪,数罪并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1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2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注:两种变相走私:将报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将减免关税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

走私假币罪:入境后出售的,构成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

走私淫秽物品罪:入境后贩卖,构成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走私文物罪:禁止出口,不禁止进口(进口的应当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走私贵金属罪:禁止出口,不禁止进口(进口的应当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走私废物罪:禁止进口,不禁止出口

PS: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三罪保留死刑,其它罪名已废除死刑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区分:本罪与受贿罪

1、受贿罪索取贿赂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要求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2、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不管是索取还是收受贿赂,均要求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以明示或默示

的方法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要求事实上为他人谋取到了利益),且要求数额较才构成本罪(5千元)

3、两罪中利益均包括正当利益,也包括不正当利益

4、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

构成该罪(归公司所有的,则不构成该罪)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规定在渎职罪中,只是主体不同)

一、行为主体: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二、犯罪构成: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导致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外汇被

骗购逃汇的

三、主观要件:过失,且为重大过失(如果行为人知道对方的欺诈行为,依旧签订、履行合同,构成贪污罪)虚报注册资本罪只针对金融领域、保险领域、典当行、担保公司等金融领域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注:必须使公司完全失去财产的所有权才叫抽逃出资,出借等行为不属于抽逃出资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有这五种行为的,一律数罪并罚

妨害清算罪:清算前,非法将国有资产予以私分的,该行为不排除同时构成妨害清算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贪污罪虚假破产罪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等高管人员,违反竞业禁止规定,从事相同行业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盈利业务交亲友经营;高买低卖;采购不合格产品伪造货币罪:让不是属于这种货币的材料,取得这种货币的形式

行为方式:不要求有对应真币,只要足以使一般人相信是真币;包括境内外流通货币和纪念币

变造货币罪:让该种货币只改变其数量、面额

一、行为方式:对真货币采用剪贴、挖补、移位、重印等方式处理,改变真币形态、价值的行为

二、区分: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是否保留真币的基础

三、法律规定:同时采用伪造和变造手段,拼凑假币的行为以伪造假币罪论处

持有、使用假币罪(兜底条款):必须持有、使用伪造货币且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持有变造的货币不构成本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伪造的货币)

法律规定:仅限于伪造的货币,不包括变造的货币

1、既购买,又出售,又运输的,只定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一罪

2、购买后又使用的,只定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3、出售、运输同时又使用的,数罪并罚

4、直接向走私人收购假币的,按间接走私处理,定走私假币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公众”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注:单纯的放高利贷不构成犯罪

一、行为主体:①不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自然人和单位

②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利率等方法吸收存款也构成本罪

二、区分:本罪与集资诈骗罪:主观是否又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吸收的存款用于从事货币资本的运营(如:炒股、放高利贷)。用于从事实业的,不构成犯罪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此处的伪造绝对不包含变造

一、行为方式:伪造、变造票据、金融凭证、信用证、信用卡

二、区分:本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三、法律规定:复制他人信用卡信息方式伪造信用卡1张以上构成本罪;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构成本罪

四、伪造、变造金融票证后又进行诈骗的,牵连犯,择一重罪

洗钱罪

一、行为方式,一共七种类型的对象:

对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注:贪污贿赂犯罪是指所有有关贪污犯罪类型的犯罪

二、法律规定

1、上游犯罪的范围以各种上游犯罪的事实成立为认定前提,不要求罪名一定是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罪名

2、行为人与上游犯罪事先有通谋的,为上游犯罪帮助犯,定上游犯罪;无通谋,定本罪

高利转贷罪

一、行为方式: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

二、法律规定:贷款时没有转贷牟利目的,正常贷款后产生高利转贷目的又实施的,不构成本罪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兜底条款,任何骗取贷款、票据承兑等行为至少构成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是: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贷款罪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持有类型犯罪)非法持有或运输伪造、变造或空白的信用卡,或者非法持有他人的信用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针对信用卡信息实施的犯罪

金融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中唯一保留死刑的罪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成文的),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

一、区分: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分:本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1、集资后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等方式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成文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

一、行为结构:用欺骗行为〉〉金融人员陷入错误认识〉〉因错误认识发放贷款〉〉行为人取得贷款并据为己有

二、区分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提出贷款申请为着手,骗到贷款为既遂(如果行为人正常获取贷款后,因不想还钱逃跑的,该行为无罪)

注:以前规定单位犯贷款诈骗罪的,按单位犯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现在规定行为人直接构成贷款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以票据作为工具或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数额较大的信用卡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数额较大

一、行为方式:对人使用,必须是骗人,如果是对自动取款机使用,则成立盗窃罪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

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数额在5千元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作废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即构成本罪

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

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恶意透支:合法的持卡人对狭义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以上向本人催

收,超过3 个月仍不归还,数额在1万以上的

二、区分: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

1、对人使用是信用卡诈骗罪

2、对ATM机等机器使用,是盗窃罪

3、法律拟制:盗窃信用卡并对人使用的,定盗窃罪

保险诈骗罪:仅针对商业保险。行为人骗取社会福利性质的保险应按照普通诈骗罪处理

一、犯罪形态:提交保险理赔申请为着手,骗取保险金为既遂

二、法律规定:本罪属于完全列举,如果不存在以下情况,不能认定成立本罪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的

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数罪并罚)

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同上,数罪并罚)

三、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以保

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既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正犯,还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想象竞合)

四、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的,骗取保险金归自

己所有的,以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定罪处罚

金融凭证诈骗罪: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诈骗,构成本罪。如果冒用他人真实有效的金融凭证骗取他人财产的,成立诈骗罪。如果行为人以为是伪造、变造的,其实是真实的,定诈骗罪

信用证诈骗罪:一切和信用证有关的诈骗都是信用证诈骗罪

201逃税罪(不作为方式的犯罪):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款10%以上

2、扣缴义务人只要求数额较大(5万),不要求比例

3、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累计数额计算

4、只针对纳税人逃税的情形,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以受行政处罚的,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204骗取出口退税(作为方式的犯罪):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定逃税罪。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定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

205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有骗取税款的可能性才能构成本罪法律拟制: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是实行犯,直接定本罪

202抗税罪(单位不能构成抗税罪):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成立该罪就不再成立妨害公务罪,但如果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203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

注:犯201至205罪名,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执行前应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出款: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

侵犯著作权罪:要求以营利为目的。

侵犯商业秘密罪:要求以非法方式获取,或知道以非法方式获取,或者把掌握的商业秘密非法允许他人使用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单纯或许商业秘密的行为难以评价为犯罪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假冒注册商标后自己销售的,只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才构成本罪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要求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做担保的(同时构成票据诈骗的,优先适用票据诈骗罪)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财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

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书的

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常见的表现:

①非法买卖外汇;②经营非法出版物;③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④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之外的传销行

为;⑤非法生产经营“瘦肉精”;⑥非法经营食盐;⑦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哄抬物价;⑧擅自经营互联网等业务;⑨擅自发行、销售彩票;⑩非法使用POS机;?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非法生产、销售非食品原料、添加剂;?非法设置生猪屠宰厂;?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络水军”行为

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指骗取型的犯罪,没有实体商品。传统的传销指有实物的传销活动,定本罪强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最高法定刑是7年

1、强买强卖商品的

2、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3、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4、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这三条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

5、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法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

串通投标罪:投标人相互串通,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仅限于组织、领导行为。骗取财物型(没有实体商品)的传销活动才能认定本罪。骗取财物型的传销有可能同时构成集资、诈骗等犯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要求主体已满14周岁,对象是“活着的人”。

1、相约自杀:双方有相互教唆、帮助的,一方死亡,另一方未死亡的,未死亡一方构成故意杀人罪

2、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1)①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死亡、②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③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

④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⑤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2)绑架罪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按绑架罪加重情形处罚,不再数罪并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

一、法条竞合:与交通肇事罪、过失爆炸罪、失火罪、非法行医罪、医疗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

安全事故罪等罪名是普通法条和特殊法条关系,优先适用特殊法条

二、法律规定:

1、过失致人重伤进而引起死亡的,直接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再认定过失致人重伤罪的致人死亡情形

2、抢夺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的,触犯抢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3、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绑架罪、非法拘禁罪、抢劫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过失致人死亡的,

为该罪的加重情形。(ps: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中,被害人自杀的也属于加重情形)

4、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罪中,过失致人重伤定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定故意伤害罪加重情形

故意伤害罪

一、行为主体:年满16 周岁自然人

年满14 周岁自然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二、法律规定:

1、明知自己有性病而卖淫、嫖娼的,以传播性病罪论处

2、战时军人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成立战时自伤罪

3、教唆、帮助有责任你能力的成年人自伤的,包括轻伤、重伤,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4、经过被害人承诺中,被害人只能对轻伤进行承诺,造成重伤的,仍成立故意伤害罪

5、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抢劫、强奸、聚众“打砸抢”、聚众斗殴、放火、爆

炸、劫持航空器、强迫劳动、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强奸罪

一、行为结构:强制手段〉〉使妇女无法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奸淫妇女

二、行为主体:直接实行犯只能是男性,女性可以成为本罪教唆犯、帮助犯、间接正犯和共同正犯;Eg.甲(女)

与乙(男)共谋强奸丙(女),两人使用暴力将丙打晕,乙实行奸淫行为。两人均为共同正犯。

三、行为对象:妇女;针对不满14 周岁幼女,无论其是否承诺,均构成强奸幼女,为本罪加重情形

四、主观认识: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不包括过失;

如:幼女发育早熟又虚报年龄,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对方是幼女,自愿发生的,不构成强奸罪

五、法律规定:

1、强奸过失致人重伤或死亡,为强奸罪加重情形

2、强奸中直接故意重伤或杀害被害人,或为实施强奸故意伤害、杀害第三人的,以故意伤害/杀人罪论处

3、拐卖妇女罪中,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为拐卖妇女罪加重情形,不单定强奸罪

4、强奸作为强迫卖淫手段的,为强迫卖淫罪的加重情形;强奸没有强迫卖淫目的的,数罪并罚

5、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中,组织人有强奸行为的,数罪并罚

6、强奸过程中,被害人未失去知觉,暴力取财的,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趁被害人失去知觉或没有发觉,取

走财物的,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本罪没有规定结果加重犯,如果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成立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猥亵儿童罪:依照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从重处罚。如果致使被害人轻伤以上,成立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

一、行为主体:年满16 周岁自然人;妇女也可构成本罪直接正犯

丈夫在公共场所对妻子进行的猥亵、侮辱行为,也能构成本罪的直接正犯

二、行为对象:已满14 周岁的妇女

猥亵不满14 周岁的幼男、幼女的构成猥亵儿童罪

猥亵年满14 周岁男子,可以构成侮辱罪,不构成本罪

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行为方式:包括直接对妇女实施,强迫妇女对行为人或第三人实施,强迫妇女自

行实施,强迫妇女观看他人实施;但不包括采用偷看,不强迫妇女观看等情形

四、猥亵儿童罪行为方式:①不要求强制手段,即使儿童资源,行为人也构成本罪

②不要求对儿童实施具体猥亵行为,向儿童展示威胁内容,足以侵害儿童身心健康就构成本罪

五、主观状态:故意,但不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比如基于报复心理。聚众或者当众猥亵的,从重处罚

非法拘禁罪

一、行为主体:年满16 周岁的自然人

二、保护法益: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被拘禁人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基于被害人承诺的不构成此罪

三、行为方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多种方式

四、法律规定:

1、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注:殴打致人死亡,只定故意杀人罪,不从重处罚。如果还有侮辱的行为,则定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2、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本身过失的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成立结果加重犯(只有非法拘禁一个行为)

如:甲将乙捆绑在柱子上,因捆绑过紧导致乙血液流动不畅,心脏病发死亡,构成非法拘禁罪,加重处

3、实施非法拘禁的行为本身故意的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与故意杀人罪

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只有非法拘禁一个行为)

如:甲用特殊手法将乙绑在柱子上,明知乙越挣扎就捆的越紧,仍放任结果发生,后果真造成乙窒息死亡

4、非法拘禁后,又使用暴力过失致人伤残、死亡的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法律拟制)

如:甲将乙捆绑在柱子上,乙向甲吐口水,甲因愤怒殴打乙,过失致使乙死亡,甲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5、故意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或者杀害被害人的,应当以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6、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不成立绑架罪,成立非法拘禁罪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以上行为,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于量刑身份)

绑架罪:要求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是区分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标准

一、行为结构: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以实力控制他人作为人质,向第三人提出不法要求

二、行为主体:已满14不满16 周岁不对绑架罪负责,但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三、主观要件:具有利用第三人对人质担忧的意思,具有向第三人提出勒索财物或者其他不法要求的目的

四、犯罪状态:开始实施实力控制行为为着手,实力控制了被害人为既遂

五、犯罪区分

1、与非法拘禁区分:实力控制人质时,是否带有向第三人提出不法要求的目的

2、与抢劫罪区分:当场对被控制人提出不法要求,或远程向第三人提出不法要求;

①甲当场持刀控制乙的儿子,要求乙给钱,虽为向第三人要求,但空间上视为一体,仍构成抢劫

3、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区别:是否有实施实力控制被害人的先行行为

①甲将乙的儿子带出玩耍,向乙声称其儿子被绑架,索要财物,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竞合,择一重

六、法律规定

1、绑架债务人本人,向债务人本人索要债务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2、绑架过失致被绑架人死亡的,为结果加重犯(本条与下条法律拟制的绑架罪,均直接判死刑)

3、法律拟制: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不另行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数罪并罚,而只定绑架罪一罪,结合犯

七、绑架他人之后,故意实施伤害、强奸、猥亵、侮辱、盗窃、抢劫、强迫卖淫等犯罪行为,应当数罪并罚

拐卖妇女、儿童罪:要求以出卖为目的,是区分绑架罪的标准

一、行为主体:年满16周岁的人;已满14不满16的不成立此罪,但拐卖过程中强奸妇女的,以强奸罪论处

二、行为对象:妇女和儿童,不包括年满14 周岁男性;

①将自己的妻子、亲生子女出卖、将捡到儿童出卖的也构成本罪;

三、行为方式:拐卖包括以出卖妇女儿童为目的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其中接送、

中转行为是本罪的实行行为,而非帮助行为,直接构成本罪,不是帮助犯

四、主观要件:以出卖为目的,但不要求营利。如:甲为了报复乙,将乙儿子拐卖外地,亦构成拐卖儿童罪

五、犯罪形态:开始实施拐卖行为为着手;实力控制被害人为既遂;拐到手既遂,不要求卖出去

①将自己的妻子、亲生子女,捡到的儿童由于不存在拐到手情形,以出卖掉为既遂标准

②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后,又出卖的,在无法证明有出卖的目的时,以出卖为既遂标准

六、八种加重情节:

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2、拐卖妇女、儿童3人以上的

3、奸淫被拐卖妇女的(要求违背对方意志,不单另成立强奸罪。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行为的,数罪并罚)

4、诱骗、强迫被拐卖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经营场所人员同谋的,够成共犯)

注:如果是强迫、引诱男童卖淫的,成立引诱卖淫罪或者强迫卖淫罪,数罪并罚

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不单定非法拘禁罪、绑架罪)

6、以出卖为目的,偷到婴幼儿的(不单定绑架罪、拐卖儿童罪、拐骗儿童罪)

7、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自杀属于严重后果)

注:这里的重伤包括故意和过失的情形,而这里的死亡只能是过失

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港澳台地区也属于境外)

注:如果行为人拐卖妇女、儿童后,又组织、运送被拐卖妇女、儿童偷越国边境的,数罪并罚七:法律规定:①明知他人拐卖妇女儿童的,仍向其提供相关健康出生证明的,以共犯论处

②明知他人从事拐卖行为的,利用诊疗、福利工作便利,居间介绍的,以共犯论处

③拐卖后,组织、教唆被拐卖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数罪并罚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

一、犯罪形态:收买就既遂

二、共犯问题:

①教唆人贩子出卖给自己,由于人贩子起初就有犯意,因此不构成教唆犯

②教唆他人拐卖妇女儿童,激起他人犯意,又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和收买被拐卖

妇女儿童罪,数罪并罚

三、法律规定

1、收买后有拘禁、强奸、伤害、杀害、虐待、侮辱、猥亵等行为的,数罪并罚

2、法律拟制:收买后又出卖的,无论其收买时是否具有出卖意图,均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

如:甲收买被拐卖妇女后,本欲结婚,但又觉得不满意,再卖掉的,只以拐卖妇女罪论处

3、收买后,以暴力、威迫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的,构成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4、收买后,聚众阻碍国家工作人员解救的首要分子,构成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数罪并罚

5、收买后,按照妇女意愿,不阻碍其返回的,对儿童未虐待,不阻碍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6、明知他人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仍向其提供相关健康出生证明,以共犯论处;但收买人未追责除外

7、收买后,组织、教唆被拐卖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数罪并罚;(ps:不包含乞讨活动)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收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

一、行为主体:已满16 周岁自然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要求利用职权)犯本罪,从重处罚

二、行为对象:①他人,不包括自己;限于自然人,但诬告单位足以威胁个人的,可以成立本罪

②同意他人,或教唆他人诬告自己的,均不构成此罪

三、主观要件:故意,具有诬告目的,错告或检举失实不构成犯罪

四、犯罪形态:不要求行为人捏造事实。告发为着手,使司法机关可能采取刑事追究活动的程度为既遂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一、一般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行为可以公诉

二、区分1、诽谤罪与侮辱罪:侮辱罪可以使用真实事实,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虚假事实。

2、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向公安、司法等机关告发虚假的犯罪事实成立虚高陷害罪,反之是诽谤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

一、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的主体:司法工作人员;一般人与司法工作人员共同实施的,以共犯论处,。

虐待被监管人罪的主体:监管人员

二、刑讯逼供罪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暴力取证罪对象是证人;虐待被监管人罪的对象是被监管人员

三、刑讯逼供罪的行为方式:肉刑或变相肉刑;以肉刑相威胁不构成本罪

四、法律规定:

1、行为中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2、行为中故意实施伤害、杀害行为的,实行数罪并罚

注:虐待被监管人罪中,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法律将其拟制为实行行为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一、行为主体:不要求与被害人特定关系

二、行为方式:①程度较低的暴力;干涉结婚、离婚,恋爱自由,强制结婚、离婚等

②但丈夫强制妻子与自己离婚或不愿意离婚使用暴力的构成虐待罪

三、法律规定:

1、一般情形,告诉才处理,致死被害人死亡的,可提起公诉

Ps:告诉才处理: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侵占罪(绝对告诉处理)

2、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属于加重情形,包括被害人自杀。

注:如果行为人长期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只要其中一次属于故意杀人或故意重伤行为,数罪并罚

重婚罪

一、行为主体:已婚者,也包括单身者;单身者明知对方结婚而与之又结婚,构成重婚

二、行为方式:同时维持两份婚姻,包括两门法律婚姻或一门法律婚姻、一门事实婚姻;

遗弃罪

一、行为主体: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包括基于法律规定、基于合同产生和基于业务产生的义务

二、行为对象: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三、侵害法益:人身犯罪,而非家庭犯罪,非基于家庭产生扶养义务的主体也构成此罪

四、与故意杀人罪区别:是否对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生命对作为义务的依赖程度;行为人履行义务的难

易程度

拐骗儿童罪

一、行为对象:不满14 周岁的人

二、行为手段:包括蒙骗、利诱、将儿童偷走、抢走行为

三、主观要件:自己占有为目的

四、法律规定

1、拐骗幼女后,实施奸淫行为,数罪并罚

2、拐骗儿童后,非法拘禁的,只定拐卖儿童罪(ps:收买被拐卖儿童,又非法拘禁的,数罪并罚)

3、拐骗儿童后,又出卖的,只定拐卖儿童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一、行为对象:人体器官,限于活体器官;违背生前意愿或规定、违反亲属意愿摘取尸体器官,按盗窃、侮辱

尸体罪论处

二、主观状态: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盈利目的

三、犯罪构成:出卖自己人体器官的行为不构成本罪;单纯购买人体器官的不构成本罪。“组织他人”是指经营

人体器官的出卖或者以招募、雇佣、介绍引诱等手段是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

四、法律规定: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经同意后摘取不满18 周岁人的器官(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重

伤和本罪的想象竞合),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

强迫劳动罪

一、行为主体:自然人与单位均可

二、行为对象:任何他人,不限于职工

三、行为方式:以暴力、猥亵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强迫他人劳动;

①协助招募、运送人员或其他协助行为的,均直接构成本罪的直接正犯,不以共犯论处

四、区分:②非法拘禁罪是剥夺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罪是限制人身自由

③以剥夺人身自由方式强迫他人劳动的,成立非法拘禁罪和强迫劳动罪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

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一、行为对象:未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行为方式,雇佣未满16 周岁未成年人从事超强体力、高空井下。还有在高危环境下作业的要求情节严重

三、法律规定:本罪不要求强迫。雇佣后强迫劳动的,又强迫童工劳动的,或者造成事故的,数罪并罚

非法搜查罪:针对他人的身体。司法工作人员为加重情节。

非法侵入住宅罪:

一、针对住宅。司法工作人员为加重情节,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认定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滥用职权罪,想象竞合

二、法律规定:侵入住宅实施盗窃、抢劫、杀人、强奸等罪的,根据吸收犯原理,根据实行行为处罚

侵犯通信自由罪

一、行为对象:他人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不要求通过邮局传送

二、行为方式:隐匿、毁弃、非法开拆;包括物理上未开拆,但通过科技方式知悉信件内容

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本罪可以理解为侵犯通信自由罪的身份加重犯

一、行为主体:邮政工作人员(不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二、法律规定:邮政工作人员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邮件后窃取其中财物的,依照盗窃罪从重处罚

注:邮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窃取邮件包裹中的财物的,构成贪污罪

破坏军婚罪:比重婚罪多了一种同居行为

一、行为主体:单位或个人破坏军婚罪

二、行为对象:现役军人配偶

三、行为方式: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ps:但不包括通奸)

四、法律规定:

1、现役军人配偶以重婚罪论处;

2、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妻子的,以强奸罪论处(注意规定,本身就成立强奸罪)虐待罪:法律规定:指虐待家庭成员的犯罪

1、告诉才处理。但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为加重情形,包括被害人自杀。可以提起公诉

2、如果是平时虐待,其中一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致人死亡的,数罪并罚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一、行为对象:残疾人和不满14 周岁的人

二、行为方式:暴力胁迫,不包括利诱、欺骗;组织行为;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有可能构成本罪与其他犯罪的教唆犯或间接正犯,数罪并罚

财产犯罪

1、所有权人对非法占有人所行使所有权的行为绝对不构成财产犯罪,能评价为其他犯罪的,按其他犯罪定罪

2、行为人对违禁品(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实施财产犯罪的(如盗窃毒品、抢劫假币),依旧成立相应的

财产犯罪(成立盗窃罪、抢劫罪),不计算金额,而按照违禁品的数量和犯罪情节量刑

3、取得性犯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取得型犯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抢劫罪

(一)基本构成要件

一、构成结构:分三部分:①足以压制对方反抗;②强行取财(财产和财产性利益);③二者之间有因果关

二、行为方式:任何对人实施足以压制其反抗的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捆绑、用药物麻醉被害人等手

三、暴力对象:必须针对人实施,包括财物的持有者、保管者、所有者、以及其他妨害行为人劫取财物的人

如:行为人暴力压制与财物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不构成抢劫。如:甲欲抢劫乙停在楼下的车,将路过的丙打成重伤后,将车骑走,成立盗窃罪与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四、犯罪形态:严格按照行为结构完成,否则即使取得财物,也成立本罪的未遂

(二)法律拟制的三种抢劫罪的情形:

一、在聚众“打砸抢”过程中,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对首要分子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抢走”仅指抢夺

二、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适用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

三、事后转化抢劫: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脏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

相威胁的,定抢劫罪

1、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包括实质上包含上述三行为的犯罪。如:盗伐林木罪包含盗窃罪。合同诈

骗、金融诈骗包含诈骗罪。抢劫后,又将被害人打致重伤,传统观点认为成立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

数罪并罚。新观点认为成立抢劫致人重伤的加重情形

2、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①“当场”必须是犯罪现场或者被发现后追赶的整个过程,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当场。

②“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③暴力必须针对他人。针对行为人自己的不构成。暴力对象有认识错误的不影响成立抢劫罪

3、暴力造成对方重伤或死亡的,按转化抢劫罪中的加重情形处罚,不再单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三)抢劫罪与其他犯罪的关系

一、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

1、先杀人,后临时起意,拿走被害人财物的。杀人行为要评价为故意杀人罪,后拿走财物的行为,根据

情况判断是盗窃罪或者侵占罪。数罪并罚

2、杀人是为了压制反抗,强行取财的,成立抢劫致人死亡。但不排除同时成立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①先伤害、强奸,被害人为失去知觉后,临时起意夺取财物,构成抢劫罪等数罪并罚

②先伤害、强奸,被害人失去知觉的,临时起意拿走财物的,构成盗窃罪等数罪并罚

行为人伤害或者强奸,将被害人制服后,临时起意取走财物的,同时成立抢劫罪,数罪并罚,但若拿走财物时,行为人已昏迷,侧成立盗窃罪

二、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关键区别:

1、行为人控制或绑架被害人后,向其本人或者在现场的家人索要财物的,成立抢劫罪。绑架后,向其家

人索要财物的,成立绑架罪

2、行为人意图绑架,在绑架过程中又暴力、胁迫手段当场截取被害人财物的,构成绑架罪与抢劫罪竞合

三、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抢劫罪原则上以取得财物为既遂标准

四、罪数问题:行为人针对违禁品实施抢劫的,成立抢劫罪。抢劫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比如抢劫毒品后又

出售毒品的,要认定抢劫罪与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四)抢劫罪加重情节

1、入户抢劫:①行为人有抢劫的意思入户,“户”限于家庭住所。注:宿舍、宾馆、工棚不算入户

②合法入户后临时起意抢劫不构成入户抢劫。必须要求非法入户

③入户盗窃,为抗拒抓捕,在户内使用暴力压制对方反抗,转化为抢劫同时也属于入户抢劫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限于公共运营性交通工具。不包括私家车、校车、厂车、小型出租轿车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象必须是经营资金(包括运钞车)。但储户现金和办公用品不属于

4、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以取财为目的,为压制对方反抗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包括故意和过失),只定抢

劫罪;抢劫后又实施杀人行为的,数罪并罚

5、冒充军警抢劫:包括此种警察冒充彼种警察,一种军人冒充另一种军人,军人冒充警察,警察冒充军人

注:真正的军人、警察,显示身份后抢劫的也属于该种情形

6、持枪抢劫:①必须是真枪,但可以是空枪,必须向被害人使用和显示

②如仅仅携带,而未显示使用的,按照携带凶器抢夺转化为抢劫罪规定,以普通抢劫罪论

7、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多次指3次以上。数额巨大指5千以上2万以下

8、抢劫军用物质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要求行为人必须认识到抢劫的是军用物资、抢险、救灾物资抢夺罪:要求抢夺行为有导致被害人摔倒、跌伤的可能性

一、行为方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数额较大的财物。数额较大指1千到3千

二、加重情形:

1、抢夺行为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引起被害人自杀的情形,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抢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区分: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手段的暴力方式不同

1、盗窃罪:平和手段;如:甲拎包逛街,不慎摔倒,包包摔出5 米远,乙捡拾起迅速逃跑,构成盗窃罪

2、抢夺罪:有导致被害人摔倒、跌伤的可能性。如:甲拎包逛街,乙从后面一把夺下,构成抢夺罪

3、抢劫罪:暴力压制对方反抗;如:甲拎包逛街,乙持刀威胁甲交出包,,构成抢劫罪

四、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

1、凶器包括法定凶器和用法上的凶器

2、不要求显示或使用凶器;具有对人使用的意图;具有随时使用的可能性

3、携带凶器抢夺后,为抗拒抓捕将人打成重伤的,先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再按照故意伤害罪并罚

盗窃罪:是抢劫罪、抢夺罪的兜底条款

1、行为人违背他人意志,拿走他人财物,建立新的占有关系的情形,都构成盗窃罪

2、行为对象:他人占有的公私财物,包括他人合法占有或非法占有的财物

3、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盗窃罪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占有的。侵占罪的对象是自己合法占有的

4、犯罪状态:以取得、控制为既遂标准;通常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以占有人实际丧失占有为判断标准

5、行为方式

1、盗窃财物数额较大的(要求数额1千以上3千以下)

2、多次盗窃:三次及其以上;不要求每次都成立盗窃或既遂

3、入户盗窃;合法入户,临时起意盗窃,不构成,没有数额要求

4、携带凶器盗窃没有数额要求

5、扒窃:公共场合,盗窃他人近身携带财物,不要求具有秘密性没有数额要求

6、盗窃罪数额的认定

1、盗窃违禁品按照盗窃罪处理,违禁品不计金额,作为量刑情节

2、销赃数额高于盗窃数额的,盗窃数额按照销赃数额计算

3、盗窃行为给失主造成重大损失的,损失数额可以做为量刑情节

4、①盗窃可即时取付的票证、存折按盗窃罪处理,盗窃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②盗窃不能即时兑现的存折,不兑现的不构成盗窃;冒充主人兑现的,以诈骗罪论处

7、法律规定:按盗窃罪处理的特殊情形

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2、盗窃增值税发票或者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

3、以牟利为目的,盗窃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明知是盗窃、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

4、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5、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

6、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从重处罚)

7、对于利用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

8、可以评价为其他犯罪的,按其他犯罪处理:

1、侵犯商业秘密罪

2、盗伐林木罪

3、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4、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5、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6、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7、盗窃武器装备、军用物质罪8、盗窃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

9、盗窃尸体罪;

诈骗罪:诈骗数额要求3千元以上

一、构成要素: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认识错误,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行为人或第三

人取得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1、欺骗对象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欺骗方式既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行为举动本身

2、被害人需要具备处分财物能力的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机器不能被骗

3、被骗人需要对交付的财产具有处分权,被害人无处分权的,可能构成盗窃罪

4、行为人取得财物,被害人遭受损失的,犯罪既遂

二、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

1、被害人客观上没有交付行为或转移所有交付目的,行为人不构成诈骗罪,而构成盗窃罪;如:甲向乙借

用手机,乙借给甲,甲取得后趁机逃离,乙有借用意思,但无交付意思,甲构成盗窃罪

2、被害人客观上实施了交付行为,但主观上不具有意识自治能力,或对交付财物缺乏具体、特定、明确认

识;如:甲在超市将剃须刀装入饼干盒中,收银员乙扫描后按饼干价格收款放行,乙对交付财物认识错误,甲构成盗窃罪

3、三角诈骗中,受骗人虽然交付了财物,但对该财物没有处分权力。如:甲对乙的保姆丙说,乙忘记取

首饰,要求丙将乙的首饰交给他,丙交付首饰,甲取得首饰,丙无处分权,甲构成盗窃罪

三、①三角诈骗:受骗人与受害人不是同一人,且受骗人对受害人的的财产具有处分权的诈骗方式

如:甲对乙的妻子丙说,乙忘记取包,要求丙将乙的包交给他,已交付包,甲取得包,甲构成诈骗罪

②诉讼诈骗属于三角诈骗,定诈骗罪;

如:甲伪造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偿还借款10 万元,法院判决乙还款,甲获得利益,甲构成诈骗罪

四、法律规定

1、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提供支持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进行诈骗的,构成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敲诈勒索罪

一、行为结构:实施恐吓行为,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

二、行为方式:和抢劫罪基本一样,完全压制反抗的,构成抢劫罪。未完全压制反抗的,构成敲诈勒索罪

三、区分:敲诈勒索罪与行使权力:行为人是否具有正当或存在争议的可诉的权利,行驶权利的方式是否得当

如:①甲向乙购买的电脑CPU是坏的,要求乙公司赔偿500 万美元,否则向报纸披露,甲的行为不违法

②甲向乙购买的电脑CPU是坏的,要求乙公司赔偿500 万美元,否则打砸其公司,甲构成敲诈勒索

罪(法益侵害)

1、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被害人意志自由被剥夺的程度不同;抢劫罪完全压制反抗

2、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是否实施了绑架被害人的行为,作为进行勒索的前行为

3、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还是恐惧心理交付财物,两者竞合的择一重罪;

如:甲对女明星乙假称自己有乙的裸照,不给10 万元就曝光,乙信以为真,基于恐惧交付财物,甲构成两罪竞合

侵占罪:所有取得型财产犯罪的兜底性条款,要求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

一、行为结构: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占有来源包括权利人合法占有他人所有的财物或

者对遗失物、遗忘物的占有(对遗失物、遗忘物的发现不构成侵占罪,发现后变为所有才构成)

二、行为方式:①将自己合法占有他人所有的财物,变成自己所有。真正的身份犯

②表现方式:包括作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如拒不退还,消耗使用或以转让方式处分财物的,

但对金钱债务,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

如:甲将自己的家具委托给乙保管,乙将其劈柴生火,实际消耗该财物的,构成侵占罪

三、遗忘物的识别:①财物属于所有权人的控制范围内,构成观念,抽象占有的,仍视为所有权人占有

如:甲忘了给楼下自行车上锁,但仍具有观念上的占有,乙擅自取走的,构成盗窃罪

②财物处于封闭空间中,即使所有权人丧失占有,视为转移至空间管领人占有

如:甲将电脑遗失在宾馆房间内,电脑视为宾馆管领人所有,服务员乙占为己有的,构

成盗窃罪

四、区分

1、盗窃罪:将他人所有、占有的财物,通过平和的手段,变为自己占有、所有

2、诈骗罪:将他人所有、占有的财物,通过欺骗的方式,变为自己占有、所有

3、侵占罪: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

职务侵占罪

一、行为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二、行为方式:利用职务便利,将自己主管、经营、经手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

三、区分:

1、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主体是否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手段是否利用职务便利

2、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主体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ps:一般将国有公司中的主管(不含部门)及财会人

员视为国家工作人员

挪用资金罪

一、行为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二、行为方式: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他人,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3 个月未归还

挪用特定款物罪

一、行为主体:单位犯罪,但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二、行为方式: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

故意毁坏财物罪

一、行为方式:既包括物理上毁坏、也包括效用上的丧失,以及财物的主观价值丧失,要求数额5千元以上

二、主观要件:基于毁坏故意,不能有利用的目的

如:甲偷取乙的家具劈柴烧火取暖,主观上仍具有利用的效能,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盗窃罪

注:行为人以毁坏财物的故意转移标的物后,有占有该标的物的,指成立侵占罪一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1、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数额较大,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

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定罪处罚

3、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注:立案前,满足第三款的三种要求的,可以认定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提起公诉前,满足第三款的三种要求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审宣判前,满足第三款的三种要求的,可以从轻处罚

4、经法院判决支付劳动报酬后,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罪并罚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妨害公务罪: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犯罪。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责的,定妨害公务罪

2、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定妨害公务罪

3、故意阻碍国安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

招摇撞骗罪: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包括上级冒充下级,下级冒充上级。冒充警察从重处罚

聚众斗殴罪:

1、3人以上才构成本罪。必要共犯,只有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才构成犯罪。一般参加者不构成犯罪

2、故意或者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法律把整个行为拟制为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者、积极参加者、一般参加者都构成该犯罪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利用自己的职务、职权、地位、影响进行包庇纵容

赌博罪、开设赌场罪:要求以营利为目的

寻衅滋事罪: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如果致使他人重伤、死亡的,按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如果构成非法拘禁、侮辱罪的,按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如果构成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等,同上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或者故意传播,都要求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传授犯罪方法罪:如果还构成帮助犯的,按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聚众淫乱罪:主体是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者

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适用聚众淫乱罪的法定刑,从重处罚

盗窃、侮辱尸体罪:不包括骨灰与孕妇腹中的死亡胎儿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蒙骗他人,过失致人死亡的,定本罪注意: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定强奸罪、诈骗罪

妨害司法罪

伪证罪:

1、所有提供虚假证据的人都有可能构成伪证罪,不仅仅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2、客观上要有作伪证的行为,主观上要有作伪证的故意,且目的是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3、行为人先诬告他人犯罪,引起司法机关追诉活动后,又作伪证的,属于包括的一罪,择一重罪处罚

妨害作证罪:

1、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如果他人未作证,则成立未遂。如果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嘱托、请求、劝诱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不以妨害作证罪论处

2、阻止证人作证中的“证人”包括: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如果是翻译人、记录人,不认定为妨害作证罪

3、指使他人作伪证中的“他人”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勘验人员、检察人员等。但如果是

司法工作人员,则构成徇私枉法罪,指使者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与妨害作证罪,想象竞合

4、如果司法工作人员采取暴力手段指使他人作伪证,同时触犯暴力取证罪、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的,属于

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这里的伪造包括变造

窝藏、包庇罪:

1、对象是犯罪的人(广义上实施犯罪的人)

2、必须是帮助本犯逃匿的行为本身,如果本犯已逃匿,应本犯要求照顾其妻,则不构成本罪

3、作假证明只能是以作为的方式,单纯的沉默不构成本罪

掩藏、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兜底条款,能认定为其他犯罪就认定为其他犯罪

1、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仅限于财产,不包括人。“明知”是注意规定

2、如果是他人所得的特定的对象,如枪支、弹药、假币、毒品等,为其掩饰、隐瞒的,由于持有这类物品本

身就构成该犯罪,所以直接认定成立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假币、毒品罪,不再认定本罪例1:甲盗窃300元,请乙代为保管,乙明知是非法所得,依旧为其保管的,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乙成立本罪例2:丙托甲保管古董,价值6千,后甲以据为己有为目的,请乙代为掩藏。因侵占罪要求数额达到1万以上,因此甲乙都不构成犯罪。本节罪名是妨害司法罪,只要行为没有妨害司法程序进行就不构成本节罪名

3、基于本犯的意思而实施的“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本罪的客观行为是采用任何方法,使司法机关难以发现脏物或者难以分辨脏物性质的行为

5、本犯是绝对不可能构成本罪的,因为没有期待可能性

脱逃罪:

1、主体必须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2、脱逃可以是作为的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方式

3、以实际脱离了监管人员或司法人员的控制为既遂标准。一直处在被追逃的情况下,只能成立未遂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如果还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2、暴力抗拒人民法院执行裁判、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

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

1、如果同时构成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财产犯罪的,一律按照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破坏监管秩序罪: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夏利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

1、殴打监管人员的,如果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2、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的,如果同时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一、注意以下加重情节

1、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集团的首要分子

2、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或者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人数众多的

3、过失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不再定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

4、剥夺限制被组织人人身自由的,不再定非法拘禁罪

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不再定妨害公务罪

二、有故意杀害、故意伤害重伤、强奸、拐卖行为的,数罪并罚

1、如果行为人先强奸,再拐卖,最后组织其偷越国边境的,三罪数罪并罚

2、如果行为人先拐卖,再强奸,再将被拐妇女卖往境外,最后组织其偷越国边境的,成立拐卖妇女罪与组

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数罪并罚。其中强奸与将被拐妇女卖往境外的行为是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

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一、加重情节: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区别是本罪没有规定非法拘禁是加重情节

1、运送过程中,过失造成被组织人重伤、死亡的,不再定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

2、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不再定妨害公务罪

3、有故意杀害、故意伤害重伤、强奸、拐卖行为的,数罪并罚

骗取出境证件罪:

1、“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是主观目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2、要求持证件出入境的行为能够评价为偷越国边境,否则不构成本罪

3、为偷越国边境骗取出境证件的,不再定骗取出境证件罪

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

1、包括有偿提供和无偿提供

2、本罪不能认定为偷越国边境罪的帮助犯,而是实行犯

偷越国(边)境罪

1、为走私而偷越国边境的,不再定本罪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掌握国家秘密工作人员偷越国边境的,定叛逃罪

妨害文物管理罪

倒卖文物罪: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倒卖是指低买高卖或者转手贩卖的行为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1、加重情节:盗墓集团的首要分子;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2、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又故意损毁文物的或者走私文物的,数罪并罚

故意损毁文物罪: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如果抢劫国有档案的,构成抢劫罪与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

非法行医罪

一、行为主体: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具有医师资格人员工作外兼职的,不构成本罪

二、犯罪构成:职业犯,具有反复、继续实施的意思,偶然非法行医的行为不构成本罪

妨害传染病防止罪:

非法组织卖血罪/ 强迫卖血罪

法律拟制:导致他人重伤的,按故意伤害罪处罚。但故意伤害重伤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10年以下,强迫卖血罪的法定刑是5年以上10年以下,基于体系解释的需要,按故意伤害重伤定罪,按5年以上10

年以下(强迫卖血罪的法定刑)定罪处罚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盗伐林木罪、滥发林木罪: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果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2、盗伐林木同时有可能构成盗窃罪,按想象竞合认定,择一重罪

3、由于盗伐林木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盗伐林木后,为了窝藏脏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

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认定为抢劫罪

3、盗伐他人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构成盗窃罪,以为是零星树木其实是林木,或以为是林木,其实是零星树

木的,都只成立盗窃罪

4、盗伐标准是2至5立方米或幼苗100至200株为起点。滥伐以10至20立方米或幼苗500至1000为起点污染环境罪:排放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的,成立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1、非法捕捞水产品同时又构成盗窃的,想象竞合

2、但用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或用爆炸的方式捕捞水产品,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或爆炸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本节中,只有本罪没有数量要求,其他罪名都要求数量较大)

1、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没有数量要求(以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贩卖毒品负刑事责任)

2、加重情形:

①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不再按武装掩饰走私处罚

②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不再定妨害公务罪

3、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注:其中利用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指间接正犯。教唆是指教唆犯,要从重处罚

4、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不需要提纯后计算。如:甲把5

斤毒品中掺杂5斤面粉,计算时,直接计算毒品的数量是10斤,同时,该行为还构成诈骗罪,想象竞合

5、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有偿提供国家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构成

贩卖毒品罪

6、明知是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人,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不管是

有偿的还是无偿的,都构成贩卖毒品罪

7、只要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的,再犯本节规定的犯罪的,从重处罚(本条

不一定符合累犯条件。因此,未满足累犯情形的,适用本条。满足累犯的条件的,优先适用累犯)

非法持有毒品罪:(毒品犯罪中的兜底条款)(要求数量较大)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要求数量较大)

1、买卖的标的是制毒物品,单纯的买、卖、买来再卖都构成本罪

2、必须是再境内买卖,如果是再境内、境外之间进行买卖的,构成走私罪

3、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还为其提供制毒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不再认定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要求数量较大)

1、本罪中的犯罪分子仅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

2、本罪是包庇罪的特殊法条,优先适用本罪

3、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定本罪,

从重处罚。如果事先通谋的,一律按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要求数量较大)

1、本罪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特殊法条。必须针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毒品或者毒脏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种植罂粟500株以上。但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

1、如果导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一律按照想想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2、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3、本罪是实行犯,是独立的实行行为,不成立教唆犯或者帮助犯

容留他人吸毒罪:

1、房主出租房屋后,发现他人在出租房吸毒的,不成立本罪。主人发现客人吸毒,不予制止的,成立本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协助组织卖淫罪:

1、强迫卖淫罪的加重情节:

①强奸后迫使卖淫。先强迫卖淫,后强奸的,数罪并罚

②造成被强迫卖淫人重伤、死亡的。重伤包括故意和过失,死亡仅限于过失

2、协助组织卖淫罪:本身是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但法律将其拟制为独立的犯罪,不再认定为帮助犯。只要

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其他帮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就构成本罪,不要求组织卖淫的人已经实际组织卖淫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引诱幼女卖淫罪:

1、行为人引诱幼女卖淫后,又容留、介绍该幼女卖淫的,成立两罪数罪并罚

传播性病罪:真正的身份犯,只有明知自己患有严重的性病的人才能构成本罪,行为方式是卖淫或者嫖娼

嫖宿幼女罪:

1、嫖宿幼女罪是强奸幼女罪的特殊法条

2、如果多人一起嫖宿幼女、嫖宿幼女致其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该行为同时构成强奸罪的加重情

节,按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强奸罪的加重情节法定刑更重)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以牟利为目的

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响制品罪:无法证明其有牟利的目的。这两条罪名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兜底条款

贪污贿赂犯罪

贪污罪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属于真正的身份犯,包括:

①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的人员或者上述机关、单位委派到其他单位的人员,

并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

②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

③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法律拟制为国家工

作人,但仅在贪污罪中被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他犯罪中依旧视为非国家工作人员)

如:甲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国有财产,若甲将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构成贪污罪。若甲将国有财产挪用或者受贿的,成立挪用资金罪(而非挪用公款罪)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④通过伪造国家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的(伪造公文、证件后又贪污的,构成伪造公文、证件罪与

贪污罪数罪并罚)

2、行为:以据为己有或者使第三者所有为目的(第三人必须和行为人有一定的关系)

①要求利用职务便利,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②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

3、区分: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区分

①行为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②对象:贪污罪侵占的对象是公共财产

③是否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罪与盗窃罪区别

4、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意思是利用职务上主观、管理、经营、经手公款或者单位

财务的便利

②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意思仅仅是指与行为人的职务有关联性

挪用公款罪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主体基本一致,只是缺少受委托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

2、对象:公款,包括救灾救济特定款物,国库券等

3、行为方式: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重点在挪,而不在用。包括

①将公款归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它单位使用

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④将公款用于非法活动的,要求数额达到5千元以上,没有时间的要求

⑤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要求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没有时间的要求

⑥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 3 个月未归还的,要求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

4、加重情节: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在一审前,因客观原因不能退还的。

注: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挪用公款而拒不归还,隐瞒挪用公款去向的,直接定贪污罪

四、区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是否又非法占有的目的;以下情形视为有非法占有目的

1、携带挪动公款潜逃的,定贪污罪;如果挪用公款后又据为己有的,数罪并罚

2、采用虚假发票平账,销毁账目,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使财产在账目上难以反映出来的,构成贪污罪受贿罪:只要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就构成犯罪。不要求实际谋取到利益

一、行为方式

(一)普通受贿

1、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一样

2、对象: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但不包括性贿赂

3、行为

①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要求实现,可以是正当利益;如果一开始就是虚假许诺,即以诈骗罪论处

②索取贿赂或收受财务不一定是交给本人,可以由交给第三人

③事后受贿:国家工作人员事前实施某种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以接收他人对自己职务行为

的报酬的成立受贿罪

④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非法收取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构成受贿罪

(二)斡旋受贿:结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一起掌握

1、行为:①利用本人职权地位,通过其它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②不能利用下属或有直接制约关系的人的职权,否则为普通受贿行为

二、法律规定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后又实施渎职行为的,数罪并罚;但司法工作人员接收贿赂后又实施徇私枉

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不数罪并罚

2、非国家工作人员接收贿赂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只定提供虚假文件罪,不再数罪并罚

行贿罪:

1、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获得不成当利益的,构成行贿罪

2、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不再适用总则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3、行贿人在被追诉后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适用总则中关于坦白的规定

4、单位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的,成立单位行贿罪。但单位行贿取得的不正当利益全归个人所有的,成

立个人行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不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2、甲找到乙,通过乙找到国家工作人员丙,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

①如果乙是国家工作人员,则成立斡旋受贿

②如果乙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分两种情况

?如果丙承诺为甲谋取不正当利益,但对乙收受财物的事情不知情的,乙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如果丙承诺为甲谋取不正当利益,但对乙收受财物的事情知情的,丙成立受贿罪,乙成立受贿罪的共

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受贿罪)

3、甲不构成犯罪

单位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

1、主体:两罪的主体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2、单位受贿罪中,没有斡旋受贿的表现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2、只要不能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即使行为人说财产系贪污、受贿所得,不能查明就定本罪

3、行为人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刑后,查清了该巨额财产的来源,如果来源是合法的,原判决继续执行,

不能更改。如果来源是非法的,按非法来源的性质定罪,数罪并罚(按70条,漏罪:先并后减)

介绍贿赂罪:

1、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不再适用总则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渎职罪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凡是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滥用职权是过失犯罪。玩忽职守是过失犯罪

3、加重情节:徇私舞弊。“徇私”是动机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舞弊”客观行为的表述

徇私枉法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1、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检查、起诉、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

2、徇私枉法罪的几种表现:

①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

②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报批不使其受追诉。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当认定想象竞合,择一重罪

③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包括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枉法判裁的。即重罪

轻判或轻罪重判

3、法律拟制:司法工作人员先收受贿赂,后徇私枉法的,则一重罪(本应数罪并罚)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先索取贿赂,后徇私枉法的,应当数罪并罚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先徇私枉法,后收受贿赂的,应当数罪并罚

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1、唯一区别: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故意犯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过失犯罪

2、主体:负有看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若司法工作人员临时请甲代为看管,甲私房在押人员的,不构成本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1、主体: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2、如果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先受贿,又和纳税人通谋,不征、少征税款的,构成逃税罪的共犯和徇私舞弊不征、

少征税款罪,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再与受贿罪,数罪并罚

3、本罪是故意犯罪,如果是过失不征、少征税款,成立玩忽职守罪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任何掌握国家秘密的人都有可能构成本罪

放纵走私罪:主体:海关工作人员

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主体: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举报或线索后,不作为)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主体: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行为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行为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行为。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危害行为这一节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司考刑法辅导:特殊正当防卫 司考刑法辅导:自救行为 司考刑法辅导:犯罪未遂 司考刑法辅导:犯罪中止的自动性 (一)概述 1.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基于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实施的客观上侵犯法益的身体活动。危害行为三特征: (1)有体性(客观要素):身体活动包括举动和静止,不包括犯意形成与流露。 (2)有意性(主观要素):刑法只调整有意识和有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而不包括反射动作、睡梦中的举动等等。 (3)有害性(实质要素):刑法只禁止在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无害的身体举止不会被规定在刑法中。其社会危害表现为法益侵犯性(对法益的实际侵犯和侵犯危险)。 2.刑法上的行为包括实行行为、预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其中实行行为是刑法的中心概念,因为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具有法益侵犯急迫可能性的行为,是刑法主要禁止的行为。 (1)实行行为的判断标准: 第一,形式上符合客观构成要件,而且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性(“着手”属于实行行为的起点)。实行行为通常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但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实行行为,有可能属于预备行为。 第二,属于类型性的法益侵害行为,即从社会相当性上评价属于社会生活中被禁止的有法益侵犯可能性的行为。

(2)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 行为人以自身的直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行犯罪的,是直接正犯(直接实行犯)。 行为人通过支配他人进而支配犯罪事实的,是间接正犯(间接实行犯)。 (二)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 1.概念。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体现为违反禁止规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利用他人、物质工具、动物或者自然力等等。 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体现为违反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 2.不作为犯罪的分类。 真正(纯正)不作为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如遗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等。 不真正(不纯正)不作为犯: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法律敎育网 3.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 (1)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案件可以分别从作为或者不作为角度解释其都成立该罪。 (2)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成立某罪要求客观行为同时包括作为和不作为的行为内容。 (三)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不作为与作为的相当性取决于行为人应当阻止危险但未排除或者控制既存的危险。 1.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 (1)基于对危险源的支配产生的监督义务。 (2)基于与法益的无助(脆弱)状态的特殊关系产生的保护义务。 (3)基于对法益的危险发生领域的支配产生的阻止义务。 2.作为可能性。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诈骗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诈骗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诈骗罪。俗话说“得民刑者得天下”,刑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诈骗罪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盗窃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侵犯财产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诬告陷害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非法拘禁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知识要点: (一)行为结构 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被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对方(被骗者)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1.行为人实施了欺骗行为: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即让对方陷入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的行为。 (1)行为内容:在具体状况下,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调虎离山、掉包类型的欺骗不成立诈骗罪,而是成立盗窃罪。 (2)欺骗方法:语言欺骗与文字欺骗,包括明示或默示的虚假举动表示。 (3)欺骗方式:作为或者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 (4)欺骗程度:必须达到足以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如果处于一般商业惯例许可或者社会容忍范围内,而交易本身还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不具有使他人处分财产的具体危险,不是欺骗行为。

5.21刘凤科刑法YY讲座笔记整理

5月21日晚19:30 刑法公益讲座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事实认识错误 刘凤科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对应讲义P30-P3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理论意义 1.解决能否将实害结果归属于实行行为的问题。但因果关系与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并无直接联系。需牢记: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是两码事! 2.影响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判定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的认定。实行行为导致了实害结果,才可能构成犯罪既遂。没有因果关系与无法证明具有因果关系(没有证据证明的,就是不存在的),在罪的认定上具有完全一样的效果。 3.影响结果加重犯的认定。必须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才可能成立结果加重犯。 4.影响罪数认定。实害结果归属于同一个行为,只可能成立一罪;实害结果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危害行为,则可能成立数罪。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共性:客观性(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但因果关系错误是指客观因果发展与行为人预想的不同,与本考点无关)、顺序性(P31页最下方案例,行政责任上认定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符合刑法上因果构成。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结果,才可能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相对性、规律性、复杂性。客观性、顺序性是比较容易考查的内容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内容的特定性。某些犯罪必须符合一定的发展过程,才认为具有因果关系。重点注意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的因果关系。 诈骗:被害人因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行为人因此而取得财物,才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被害人基于将信将疑的心理而处分财物,也成立因果关系。 敲诈勒索:被害人因恐惧心理而处分财物,才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须注意:被害人不是基于错误认识或恐惧心理,而是基于对行为人的怜悯心理处分财物,不认为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具有因果关系,不可能构成诈骗罪或敲诈勒索) 抢劫:行为人完全压制被害人反抗、强行取得财物,才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1.合法则的因果关系。能从自然经验法则判断行为导致法益陷于现实危险,并直接导致实害后果出现,则可以直接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合法则(符合客观规律必然)地造成了结果时,结果就是实行行为的危险的现实化,应当直接肯定因果关系,将结果归属于实行行为。 (1)假定的因果关系。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如果没有行为人的危害行为,由于其他原因,该结果仍会出现。此情况下,仍应认定危害行为与实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2)可替代的充分条件。

刘凤科5-犯罪构成要素分类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分类 核心内容: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所以刑法中大多数构成要件都是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极为罕见。除此之外,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还有哪些分类?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1、记述(明确)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不明确)的构成要件要素 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只需要进行事实判断、知觉的、认识的活动即可确定的要素。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不存在障碍。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即这些用语的含义是需要解释才得适用的,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大致可分为三类: a.法律的评价要素。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私财物 b.经验法则的评价要素。入户抢劫中的“户”,例如,乞丐在桥洞下的住宅、牧民的账篷、渔民的渔船。 c.价值的评价要素。猥亵、淫秽物品等。 d.“量”的评价要素。如“数额较大”、“严重残疾”、“情节严重” 2、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正面的表明犯罪成立的要素。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的、反面的否定犯罪成立的要素。 因为刑法规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所以刑法中大多数构成要件都是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极为罕见,例如刑法389条第三款的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特别提示】注意区分小计的构成要素和重庆、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前者是不成立犯罪的条件,后者是成立犯罪、但存在从宽处罚的清洁,因此只是处罚原则的规定。 3、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表明行为外在的、客观面的要素,例如行为、对象、结果、构成身份等。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面的要素,例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等。 4、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条文明文规定的要素。绝大多数的构成要件都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刑法条文表面上没有规定,但实质上是必须具备的要素。例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就是盗窃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非法拘禁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非法拘禁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非法拘禁罪。俗话说“得民刑者得天下”,刑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非法拘禁罪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伤害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非法经营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骗取出口退税罪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益:他人现实的身体活动自由,即“现实的自由说”(限定说)。理论上还有“可能的自由说”(非限定说)。 (一)成立条件 1.行为对象:他人(具有身体活动自由的自然人),并要求认识到其自由被剥夺的事实。 2.行为内容: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的身体自由。 (1)直接拘束他人的身体(如捆绑他人四肢,使用手铐拘束他人双手)与间接拘束他人的身体(如将他人监禁于一定场所,使其不能或明显难以离开、逃出)。 (2)剥夺人身自由的方法包括有形与无形的方法。

(3)可以暴力、胁迫方法拘禁他人与利用他人的恐惧心理予以拘禁(如使被害人进入货车车厢后高速行驶,使之不敢轻易跳下车)。 (4)包含作为与不作为方式。 (5)非法拘禁是一种持续行为。 3.非法性:不具有违法阻却事由。 4.责任条件:故意,但不以出卖、勒索财物为目的。 (1)以非法绑架、扣留他人的方法勒索财物的,成立绑架罪。 (2)以出卖为目的非法绑架妇女、儿童的,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 (3)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非法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数罪并罚。 (二)非法拘禁罪的处罚 1.第1款:“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是一项基本规定,应当适用于前三款。 (1)在行为人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情况下,则不能再适用“具有殴打情节的,从重处罚”的规定。 (2)如果侮辱行为表现为暴力侮辱,则不能再适用“具有……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的规定,否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3)如果侮辱行为表现为暴力以外的方式,则应适用“具有……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的规定。 2.第2款:非法拘禁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关系。 (1)结果加重犯: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是指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结果加重犯),重伤、死亡结果与非法拘禁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直接性要件)。行为人对重伤、死亡结果必须具有预见可能性。 (2)想象竞合犯:行为人明知某种拘禁行为本身会导致他人死亡,却实施该拘禁行为,因而致人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致人轻伤的,属于想象竞合犯。法律敎育网 (3)法律拟制:非法拘禁后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使用超出拘禁行为所必需的范围的暴力致人死亡,而没有杀人故意的,才适用《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的规定,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015司法考试刑法分则笔记(刘凤科讲义摘录)

分论概说 罪状 一、简单罪状:仅规定了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的罪状 二、叙明罪状:对犯罪构成特征做了详细描述的罪状 三、引证罪状: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特征的构成特征 四、空白罪状:没有说明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但指明了必须参照其他法律法规的罪状 罪名 一、单一罪名:一个条文只表达一个罪名 二、选择罪名:一个条文规定了多个选择行为,既可以概括使用,也可以分拆使用 三、概括罪名:条文规定了多类型的行为也只构成一个罪名,不数罪并罚 注意规定 一、刑法在已做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二、判断注意规定的方法:假设取消这条条文,条文中事项的处理结论依然如此的为注意规定 法律拟制 一、指将原本不符合某项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 二、判断法律拟制的方法:假设取消这条条文,条文中事项的处理结论与实际规定不符的为法律拟制 三、常考法律拟制: 1、非法拘禁罪、聚众斗殴罪中超越拘禁必要,过失致人伤残、死亡,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 2、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超出必要,过失致人伤残、死亡,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 罪论处 3、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罪故意或过失导致他人伤害的,按照故意伤害罪论处 4、聚众“打砸抢” ,致人伤残或死亡的,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毁坏或抢走公私财物,按抢劫 罪论处 5、抢夺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论处 6、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按抢劫罪论处 7、信用卡诈骗罪中,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或者对ATM机使用的,依照盗窃罪论处 8、为卖淫、嫖娼通风报信的,依照窝藏、包庇罪论处 危害国家安全罪 (犯本章罪名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间谍罪 一、行为方式: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二、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触犯叛逃罪和本罪数罪并罚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一、行为对象:情报,做缩小解释,只包括涉及国际安全利益和其它不公开事项 二、区分: 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境内境外,主观明知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2、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行为时没有为境外传播意图,但获取后提供境外的,定本罪 3、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秘密得具体内容 三、“为境外”相对于窃取、刺探、收买来讲是有为境外的目的;相对于非法提供来讲是客观事实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助本法102至105条规定的犯罪(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构成本罪 1、资助的主体和对象没有特殊限定(都可以是境内外的机构、组织、个人) 2、行为限于资助。如果还参与共同组织、策划、实施102至105规定的犯罪,以相关犯罪的共犯论处 叛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第二款: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叛逃的(不要求履行公务期间),从重处罚。注:发生叛逃行为就既遂,不要求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放火罪:防火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否则成立其他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 一、行为方式: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方式;引起危险或负有义务不作为亦可构成本罪 二、犯罪形态:开始点火是着手;独立是既遂 三、用放火等方法杀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等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用放火 等方法杀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只成立故意杀人罪 注:用防火、爆炸等方法伤害他人或者过失致人死亡,或者毁坏他人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放火罪、爆炸罪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别成立故意伤害罪(致死)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 四、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若故意、过失存在疑问,造成严重后果,直接按照失火罪处理 投放危险物质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杀人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杀人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杀人罪。2013年司法考试已经结束,很多考生开始了2014年司法考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初期,主要复习刑法和民法部分,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刑法分则部分的名师讲义,本文主要讲解故意杀人罪。 精彩链接: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非法经营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骗取出口退税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信用卡诈骗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贷款诈骗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1)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2)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 (3)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 (4)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 (5)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2.数罪并罚: (1)强奸过程中杀害前来阻止的第三人的,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比较:抢劫过程中杀害前来阻止的第三人的,只成立抢劫罪一罪,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过程中或者之后杀害被害人的(故意的情形),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比较:强奸妇女、奸淫幼女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过失的情形),成立强奸罪的加重犯。

(3)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之后,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数罪并罚。 比较:非法拘禁行为本身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 非法拘禁之后的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拟制为故意杀人罪一罪。法律敎育网 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行为本身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法律拟制为故意杀人罪一罪。 3.牵连犯:为杀人而非法侵入住宅或者毁坏财物。 比较:为杀人而盗窃枪支的,数罪并罚。 4.自杀相关行为 (1)相约自杀: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 (2)引起他人自杀:行为人所实施的某种行为引起他人自杀身亡。 (3)教唆或帮助自杀。 当教唆、帮助(与共同犯罪中的教唆、帮助不是等同概念)自杀的行为,具有间接正犯性质时,成立故意杀人罪。 第一,欺骗不能理解死亡意义的儿童或者精神病患者等人,使其自杀的,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第二,凭借某种权势或利用某种特殊关系,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心理强制方法,使他人自杀身亡的,成立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 第三,行为人教唆自杀的行为使被害人对法益的有无、程度、情况等产生错误,其对死亡的同意无效时,也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概述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概述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概述。俗话说“得民刑者得天下”,刑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共同犯罪概述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事实认识错误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紧急避险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 二、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一)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 共同犯罪以具备犯罪构成为前提:共同犯罪没有特殊的犯罪成立条件,其特殊性体现在各个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行为的“共同”点之上。 1.犯罪概念具有不同含义,共同犯罪在有的情形就是指具备客观要件意义上的共同犯罪。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试卷二第9题)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答案D.

2.成立共同犯罪,只要符合同一个犯罪成立条件即可,对量刑情节(加重情节或者减轻情节)不作一致性要求。 (二)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理解 对于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理解,理论上存在三种观点,即行为共同说、完全犯罪共同说与部分犯罪共同说。其中部分犯罪共同说是当前司法考试中坚持的观点,属于司法考试中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法律敎育网 部分犯罪共同说认为,二人以上虽然共同实施了不同的犯罪,但当这些不同的犯罪之间具有重合的性质时,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共犯。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只要二人以上就部分犯罪具有共同的行为与故意(具有重合性质),便成立共犯,在成立共犯的前提下,又存在分别定罪的可能性。 部分犯罪共同说这一考点的难点在于如何判断两罪之间具有重合性质。下面对常见的重合性质的情形做了归纳: 1.法条竞合的情形:在普通法条规定的犯罪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2.当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同类法益相同,其中一种犯罪比另一种犯罪更为严重,从规范意义上说,严重犯罪包含了非严重犯罪的内容时,也存在重合性质,能够在重合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3.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同类法益不完全相同,但其中一种罪所侵犯的法益包含了另一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在重合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4.在犯罪性质转化的情况下,如果数人共同实施了转化前的犯罪行为,而其中的部分人实施了转化行为,但他人不知情的,应就转化前的犯罪成立共同犯罪。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凤科教你学刑法

名师教你学系列--刘凤科教你学刑法 2014年12月18日YY公益讲座 关于讲义的变化 总体评价:15年的土豪金版讲义的内容更加丰富,与14年讲义相比,抽取了真题部分和习题部分。真题与习题,独立印刷出版。 1、关于同学反应说15年的土豪金版讲义的理论部分有难度 刘凤科老师说:刑法理论有一定的高度,是一个世界,必须掌握这个世界的基本语言,论述的方式,这样才能和“这个世界的人”对话,所以不要祈求简单的掌握刑法,简单的理论知识已不足以应付司法考试。 笔记组心得分享:二娃说,“简单不是你要走的路”。大家要战胜畏难的心理,好好的把书看完哦~在年前把土豪金版刑法讲义看2遍以上,年后听厚大官网上免费课堂的系统强化班,讲义与听课相结合,相得益彰,能更好的掌握刑法! 2、15年土豪金版讲义的特点之一:知识重点更加突出,必考点讲得更加透彻,增加了新例子。通过例子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说,内容更加充分。 3、15年土豪金版讲义的特点之二:对命题老师对最近几年比较重视的知识点,新的理论观点,典型的例子,在讲义中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 插播-- 关于听刘老师的课,看其他机构的的书** (是完全不可取的!) 刘凤科老师认为:大家听他的课是对他授课的肯定,但是,他的书也不比别人的差。外面宣传听他的课,看其他机构的书,是某些机构的一种宣传手段。书和授课是高度统一的,大家应该听谁的课,就看谁写的书,这样对掌握知识更有帮助。 4、15年土豪金版讲义的特点之三:对刑法中的一些重要的不同学说,不同理论,不同观点作了解读,对其由来作了说明。 刘凤科老师说:这个调整是根据命题方向,命题模式以及命题老师最新的命题动作,司法考试命题的改革而作出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能减少大家学习刑法上走的弯路,能够顺利的通过2015年的司法考试! 笔记组心得分享:二娃说,他的的书和授课,看一次,听一遍是不够的,多看几次,多听几遍才能更好的掌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小编认为大家都是懂的,所以,如果看一次,看不懂,听一遍,听不明白,也没关系的,学习是有“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不要心急,沉下心来,再看一次,再听一遍,“次数”到了,自然就明白!

(刘凤科讲刑法之精讲学习笔记)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与任务 一、刑法的概念:凡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都属于 刑法。(注:我国的刑法是1997年的刑法典,单行刑法(惩治外汇的规定);附属刑法我国是没有的)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是独立的部门法,由其的特殊性使其有别于 其它的法律: (一)刑法规定的内容特定:“犯罪与刑法”; (二)刑法保护的利益广泛:个人、国家、社会; (三)刑法制裁的手段严厉:涉及生命、自由及财产。 三、刑法的任务:打击犯罪本身不是刑法的目的,只是手段,而国家 应用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换言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四、刑法的功能 (一)规制的技能。规定惩罚措施以明确国家对犯罪的规范性评 价。 (二)法益保护的机能。刑法的目的就是保护法益。 (三)权利保障的机能。刑法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 宪章。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述:刑法有三大原则,分别是罪刑法定原 则;平等适用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其中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精神和灵魂,其中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的公权力的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及人权)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概述

(一)含义:罪刑法定原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为无明文 规定不处罚。 (二)思想的渊源 1.三权分立说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公权力构建,但是并没有成 为现代国家的政治事件,也就是国家分为立法权、司法权 和型证券,三者互相分离,互相制约,以保证权利领域的 罪刑法定。 2.心里强制说:有利于自己做出行为选择,趋利避害。 (三)罪刑法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民主法治的国家中最重要的时 代主题是民主和自由。 1.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故定罪量刑时需坚持“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对国民意志的最大尊重,司法 实践不得以民意的最大尊重为借口二亿网民的一件为定罪 量刑的根据,否则会以“民主“的名义侵犯人权,毕竟网 民的一件具有非理性和不确定性。 2.民主自由,体现为国民享有充分的人权,没有人权,就没 有自由。不允许以后修改的法律去处罚先前没有认定犯罪 的行为;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或者类推适用刑法的做 法更是被禁止。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罪刑法定原则不仅约束立法者,同样约 束司法者与执法者,其内容及精神和理念贯穿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 (一)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 才能制定刑罚法则,这是法律主义立场,此即是“成文的罪 刑法定”。行政法规规章,习惯或者习惯法,判例等(包括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不能规定新的刑 罚法则,但是它们能成为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材料。此外, 国际条约与国际公约等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因此刑事领 域,实体法上判决的依据只能是本国的刑事法律规范,而且 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不能存在法定刑。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在司法考试复习前期尤其要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处罚原则的名师讲义,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的形式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共同犯罪概述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罪过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自然人的特定身份 一、共犯人的分类概述 知识要点: (一)分类标准 1.按照分工不同,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和组织犯。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不可能同时还是教唆犯、帮助犯等,反之亦然。 2.按照作用不同,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主犯不可能同时还是从犯、胁从犯,反之亦然;在共同犯罪中,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但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当然,主犯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实行犯 对犯罪实施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人物或核心角色,具有犯罪事实支配性,是正犯。行为人不必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必参与共同实施,而是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者的身体活动。例如,张三利用精神病人强奸妇女,张三是强奸罪的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不属于行为的受强制的身体活动。例如利用他人的条件反射动作等;使他人丧失自由意志进而利用其身体活动。 3.利用缺乏故意的行为(利用不知情者的间接正犯)。

4.利用有故意的工具(被利用者虽然有责任能力并且有故意,但缺乏目的犯中的目的,或者不具有身份犯中的身份)。这种情形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5.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6.利用被害人的行为。当利用者使被害人丧失自由意志,或者使被害人对结果缺乏认识或产生其他法益关系的错误,导致被害人实施了损害自己法益的行为时,利用者成立间接正犯。 二、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三、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帮助犯,是指帮助实行犯实行犯罪的人。帮助行为必须是实行行为以外的行为,对实行行为起促进作用。帮助作用只要求具有帮助可能性即可,不要求实际起到帮助作用。 1.帮助行为包括物理性帮助(如提供凶器、排除障碍)和心理性帮助(如改进作案方针、撑腰打气、呐喊助威)。 2.帮助行为包括作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法律敎育网 3.帮助行为包括事前帮助和事中帮助,不包括事后帮助。事中帮助,就是承继的帮助犯。事后帮助,也即既遂后帮助,成立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继续犯除外)。 4.刑法如果将特定帮助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则按独立罪名论处。如果刑法将其他犯罪行为的帮助犯的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虽然双方最终成立不同罪名,但仍然成立共同犯罪(在客观违法事实层面成立共犯)。

刘凤科老师的刑法讲义(word版珍藏版,仅限学习使用)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 1.刑法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立法史:1979.7.1通过,1980.1.1施行;1997年3月修订刑法典。修订的指导思想: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保持刑法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对原来笼统的规定尽量做出具体的规定。 2.广义的刑法与狭义的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包括8个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又叫行政刑法,当前我国不存在附属刑法)。狭义刑法就是指的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 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只规范罪-刑关系。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保护法益涉及个人法益、国家法益和社会法益。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法律后果不同,其严厉性决定了刑法对其他法律实施的保障性。 三、刑法的任务 【相关法条】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知识要点】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二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四、刑法的机能 刑法的任务是刑法实际承担的职责,刑法的机能是刑法显示以及可能发挥的作用。 1.规制机能。对于犯罪,刑法通过规定惩罚措施以明确国家对该犯罪的规范性评价,所以,刑法既是行为规范(具有评价机能与意思决定机能),也是裁判规范。 2.法益保护机能。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犯罪的本质就是侵犯法益。 3.权利保障机能。刑法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李斯特语)。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法条】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俗话说“得民刑者得天下”,刑法的复习在司法考试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后果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行为对象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行为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客观构成要件概述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理论意义 影响罪数认定、影响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判定、影响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的判定、影响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点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共性:客观性、顺序性、相对性、规律性、复杂性。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内容的特定性。 ①诈骗罪(包括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犯罪),必须是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使被骗人产生认识错误,被骗人基于该认识错误处分财产,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如果对方没有被骗,而是基于怜悯等心理或者出于配合警方抓捕行为人的需要而处分财产给行为人,那么,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财产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最多只能认定为诈骗罪的未遂。法律敎育网 ②敲诈勒索罪,必须是行为人的恐吓行为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心理,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如果被害人根本没有陷入恐惧心理,而是基于同情或者为了抓捕犯罪人而处分财产,那么,行为人的敲诈行为与取得财产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最多只能认定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③抢劫罪,必须是行为人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行为压制被害人反抗,强行劫取财物。如果行为人取得对方的财物并不是基于压制反抗强行取得,那么抢劫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就没有因果关系。 (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1.合法则的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合法则(符合客观规律必然)地造成了结果时,结果就是实行行为的危险的现实化,应当直接肯定因果关系,将结果归属于实行行为。 (1)假定的因果关系。 (2)可替代的充分条件。 (3)二重的因果关系(择一的竞合)。 (4)重叠的因果关系。 2.条件关系与危险的现实化。 合法则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具体案件时,再运用条件关系的公式,判断结果是否属于实行行为的危险的现实化。 条件说公式:实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行为人的其他行为,则应通过考察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等,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正当防卫。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在司法考试复习前期尤其要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正当防卫的名师讲义,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单位犯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自然人的特定身份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后果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法益。 (一)一般正当防卫 1.起因条件: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对于起因条件的理解,要点有三: (1)“不法”:是指客观违法,不要求不法侵害人具有责任。 第一,不法行为不限于犯罪行为,还包括其他一般违法行为(例如殴打行为)。 第二,不法行为并非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 第三,对未达到法定年龄、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的不法侵害,允许实行正当防卫,但应当尽量限制在必要的场合。 (2)“侵害”:只有当不法行为威胁法益时,才能对之进行正当防卫。

第一,不法侵害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和过失的不法侵害,还包括无过失的不法侵害行为(对假想防卫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第二,不法侵害包括作为的不法侵害和不作为的不法侵害(例如不法侵害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退去而不退去的)。 第三,不法侵害只能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特别提示 如果饲主唆使其饲养的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只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的工具,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属于以给不法侵害人造成财产损害的方式进行的正当防卫。如果法益遭受野生动物侵害而进行反击的,不是正当防卫(有可能成立紧急避险)。 (3)“现实性”:客观上真实存在不法侵害行为,而非主观臆测。 假想防卫:客观上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而进行“防卫”行为。 第一,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第二,假想防卫绝对不成立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成立过失犯罪;没有过失,则属于意外事件。 第三,行为人故意针对合法行为进行反击的,不是假想防卫,成立相应的故意犯罪。 2.时机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已经发生并且尚未结束)。 (1)开始时间:原则上是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的时间,但有的情形即使没有达到着手阶段,如果存在法益侵犯的急迫性,也可以正当防卫(综合说,即着手说与直接面临说相结合的学说)。 (2)结束时间:法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已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法益。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或者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 第二,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或者已经逃离现场。 第三,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 特别提示: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在司法考试复习前期尤其要重点复习。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名师讲义,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公共安全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危害国家安全罪 司考刑法辅导:特殊防卫权 2014司考刑法辅导:减刑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构成标准 1.一个数额犯(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 2.两个抽象危险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第141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144条)。 3.两个具体危险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第145条)。 4.四个侵害犯:生产、销售劣药罪(第142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第146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第147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第148条)。 二、罪数问题:生产、销售假劣药等特定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之间的关系 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刑法第141条至第148条所规定的都是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犯罪。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但并不符合刑法第141条至第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抢劫罪。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刑法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抢劫罪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侵犯财产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司考刘凤科刑法讲义:故意伤害罪 司法考试刑法要点:合同诈骗罪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益: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 (一)行为结构 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强取公私财物。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是手段行为;强取公私财物,是目的行为。 1.手段行为: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 (1)暴力方法。 暴力内容:对被害人不法行使有形力,使其不能反抗的行为,包括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还包括故意杀害被害人的情形(彻底压制对方反抗)。 暴力对象:必须针对人实施(不包括对物暴力),具体包括财物的直接持有者、保管者、有权处分财物的人以及其他妨碍行为人劫取财物的人(包括财物的辅助占有者或者协助占有、管理财物的人、财物占有者的家人、有一定看管能力的儿童)。 暴力程度:要求足以抑制对方的反抗,但不要求事实上抑制了对方的反抗,更不要求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 (2)胁迫方法。 胁迫方式:语言或者动作、手势。 胁迫内容:一般要求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以将来实施暴力相威胁的,以及以当场立即实现损毁名誉、毁坏财物等非暴力内容进行威胁的,不成立抢劫罪,可以成立敲诈勒索罪。 (3)其他方法。 其他方法:暴力、胁迫之外的其他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行为。 第一,采用药物、酒精使被害人暂时丧失自由意志,然后劫走财物,成立抢劫罪。 第二,将具有反抗能力和意思的人反锁在房间,将其他房间的财物拿走的,成立抢劫罪。 特别提示: 没有实施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行为,绝对不成立抢劫罪。单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财物的,仅成立盗窃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