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发展(1912

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发展(1912

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发展(1912
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史研究系列之三:南通近代城市建设发展(1912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2009年7月24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马啸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30)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议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上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通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4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随着南通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鉴于交通条件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于2002年组织对1994版总规进行了调整,在保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综合平衡,这次总规调整于2004年4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修编原因 1、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1994版总规成果有效指导了南通市城市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研究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优秀规划,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十多年来南通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从规划实施的情况看,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动态和总体结构把握较准,城市各大功能分区合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组团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体现,为城市发展构筑了整体框架。 2、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城市建设与1994版总规预测基本吻合。200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与1994版总规设定的远期目标(2010年)相比,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已超过远期目标,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了落实。南通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用地时序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等基本上遵循了1994版总规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和背景。随着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994版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市于2005年5月份向政府提出进行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并获批准。在修编过程中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南通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1、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市区濠南路19号,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创办人张謇。早期建筑有中馆、南馆、北馆、苑事室、藤东水榭、国秀亭、相禽阁等,并有假山、兽室、鸟室、风车、水塔等园林设施及名贵花木。解放前几经变故,遭受破坏。建国后逐步恢复,并将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纳入博物苑管理范畴。现为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史和现代文明史上占有特定地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张謇墓 张謇墓原名啬公墓,位于市区东南啬园路。啬公即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1926)。张謇墓前竖有铜像、墓道、墓阙,阙楣刻“南通张先生之墓阙”。张謇墓陵台左侧有其独子张孝若的墓茔。墓侧有青砖粉墙的飨堂、憩堂各一座,现辟为张謇生平业绩陈列室。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南通博物苑。 3、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建于1895年,创办人张謇。现存历史建筑、设施有清花间厂房、钟楼、公事厅、纺织专科学校旧址、实业小

学教学楼、仓库以及护厂河、大生码头遗址等,基本保持原有的历史面貌和格局。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南通产业工人的摇篮,在旧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具有令人瞩目的地位,是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活标本。2006年作为南通博物苑的扩展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南通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南通市主城区中学堂街,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是南通地区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曾被奉为通州九大寺之首,有“一州伟观”之誉。天宁寺现存建筑主要有光孝塔、山门、金刚殿、大雄之殿等,大雄之殿的包镶法瓜楞柱为全国罕见。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通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第一章总则 1.1 为加强南通市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省、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城市规划法》、《省实施办法》、《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性规定,在南通市区行政区范围内,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地区按本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1.3 南通市区行政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综合防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亮化与美化工程、室外广告发布等各项建设工程,须执行本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港口、公路、河道、各类管线等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二-1。 1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城市建设史完整(带重点)

0701104班城建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篇古代部分 绪论 一、城市的起源 1、在原始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为标志的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捉奸产生了原 始的固定的居民点; 2、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在第二次劳动大 分工的产物(商业手、工业是从农业中 分离出来的) 3、出现在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到时 期;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 二、城市概念的变迁 1、城与廓、市与井的区别 城廓——城郭:城墙 城郭之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2、城市的原始定义:防御功能、商品交换的职能、固定的居民点 3、城市社会时期城市定义的延伸

城市的原始职能、一级法律实体、精神寓意 4、现代城市的定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是一定地域中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要求相对集中 *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及良好的生 态环境 *根据共同的社会需要而进行各方面协调运 转的社会实体 *有继承和延文化传统的使命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1、位置: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一般均靠近河湖水面 2、规模: 3、建筑组合 4、一定的功能分区 5、原始居民点初步且有城市最基本的“集中”的特征(城市最大特征是聚集) 二、中国城市的形成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群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公元前3000年——公 元前2000年) 大概在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约公元前17世纪左右) 河南偃师市二里关村古城——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城市 商朝城市实例(公元前6—11世纪) 河南偃师市乡沟商城 总体布局:宫城居中、三套城墙、追求方正开创了以后历代都城多道城墙和宫城局中的先河。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 (周礼考工记内容、解释、影响,要深入到中建史书的具体章节, 下面红字的部分还要补充,很重要) 西周的城建制度及其影响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观,这在城建制度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1、政治上“分诸侯、建藩卫”——西周成为 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朝代

南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南通概况 南通,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建国后历经数次行政区划调整)南通县域全境置南通市(简称南通),南通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百强县(市):南通市属五县(市)均为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海门市(第28位)如皋市(第32位)启东市(第39位)如东县(第55位)海安县(第55位)2012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 市花 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文峰公园、人民公园都要举行菊花展览 市树 广玉兰是南通市的市树 气候特征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比较短。 南通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最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 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近代史中的家乡南通

近代史中家乡南通 ——范裕蓉、孙丽、周阳、夏仰通南通简介: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近代史中南通的文化发展 南方文化对南通的影响较大,南通方言中,说吴方言的人最多,南通京剧属于南派京剧,老百姓普遍供奉“观世音菩萨”。北方人往往把南通人看作是江南人,而南方人则常常把南通人视为北方人(江北人),这一错位恰恰显示了南通作为南北过渡地带的文化特征,南北文化兼而有之———南风北韵。 通剧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象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 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 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 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 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 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南通侗子会 从前,南通郊乡每年秋熟登场之后,总要举行“侗 子会”,又叫“圩塘会”,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选定在月中望日,邀请侗子演戏,借助“天灯”,寻求欢愉。 “侗子会”开始,高竖黄龙旗,由主持者点香开坛,请来侗子围场做杂技表演:“攻火圈”、“钻火刀”、“划虎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圩塘中若有此技艺者,也可献艺凑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领,举行一种叫“收灾”的活动来庆祝丰收。夜晚以皓月当灯,还挂荷花宫灯助明,由侗子演戏。戏目大多取材民间口头说唱,或七字唱本,

南通市城市商圈建设

南通城市商圈发展研究 商圈(Trade Area)是一个地理概念。从行业角度讲,不同业种和业态的零售业者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这个区域的范围就叫商圈。商务部对商业中心(商圈)的划分是:国际商业中心、都市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五大类,由于国际商业中心和都市商业中心的主城区常住人口要分别达到700万和400万,根据南通市区(含通州区)200万人左右的人口分布状况,前两类商圈在我市暂不存在。 南通的现代城市商业经历了三次跨越式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桃坞路商业街,到八十年代的华联商业中心,再到九十年代的南大街商业圈。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商圈发展的“第四级跳”呼之欲出。本文对南通市区城市商圈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商圈发展的主流趋势,针对性的对商圈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一、发展现状 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早以多核心、多商圈之间的协作发展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南通虽然是三线城市,但作为江苏江北的经济强市,其城市化速度毫不逊色于部分特大城市。“十二五”以来,在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市区版图持续扩张,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商业网点分布不再囿于环濠河中心区,各类商业设施向新区及区级中心发展。此外,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取得较大发展,城市商圈的整体实力得以显著提升,

市区初步形成了“多核心”商业格局——市级、区级和社区级构成的三级商圈体系同生共存,协调互补。 (一)市级商圈建设加快推进 1、南大街商圈日趋成熟。商圈内各类商业网点环绕濠河分布,形成百货零售为主导,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展示博览于一体的特色商圈。2014年,以交通及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十字街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南大街步行化改造取得成效,商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购物环境持续改善,商业梯度升级步伐加快。南大街地下品牌广场、苏宁生活广场、圆融广场陆续开业。南大街获评“百城千店无假货示范街”,南通文峰大世界、南通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评为“达标级百货店”。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2、新城区商圈建设成效显著。新城区商圈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十年来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南城购物中心、中南精品百货,星光耀广场等地标志性商业网点相继开业迎客,海联大厦、中南商务楼、启瑞广场等11座5000平米以上商务楼宇陆续建成竣工,业态齐备、繁荣有序的新城区商圈对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底,中央商务区集聚企业近2000多家,实现税收(全口径)4.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万人。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3、市北新城商圈建设快速推进。市北新城商圈定位为商务、商贸、娱乐、城市公共活动功能以及生产性服务功能突出的综合性中心区,其核心区“五水商圈”正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端城市商圈。江海风情街、鸿鸣摩尔等集聚了各色餐饮美食,迪卡侬、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复习资料 古代: 1.我国古代城市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时期、基础、条件是什么? 产生: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而从一般的居民点分化出来的。 产生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 产生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基础)(2).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3).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4).频繁的战争 2.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形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城市需具一定的规模。(2).需具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场所和交换场所(4).需具有的城市基础设施(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进西周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封诸侯。(2)周王朝自身追求适中位置加强都城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哪本书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周朝的《周礼.考工记》主要内容:与井田制有关的经纬道路左祖右社旁三门宫城居中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 影响:关于城市规划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5.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的主要特点,并阐述分布特点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的推广、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兴起:(4).国际贸易城市有了发展;(5).城市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 分布特点的原因:经济重心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还未发展 6.我国在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城市经济区、并阐明各经济区包括的地理范围及中心城市 (1)关中区:陕西全境四川巴蜀甘肃东部长安; (2).三河区:河东(山西西南部)、河内、河南(河南北部); (3).燕赵区域:燕在河北北部,赵在河北南部; (4).齐鲁区域:山东、泰山之阳为鲁临淄为中心; (5).梁宋区域:豫之东北、鲁之西南、苏皖(安徽)西北以定陶和商丘为中心; (6).颍川、南阳:河南中部、西南部; (7).三楚区域:西、东、南楚含长江怀阳衡城江陵长沙苏州淮北湖南长沙江南一带淮河长江流域; .南越区域:珠江流域 7.西汉时期长安城的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城市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多宫制 8.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并阐明特点形成的原因? 发展特点 (1).城市发展和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步形成 (3).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 (4).城市规模的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 (5).出现了最早的“镇” 形成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2).经济重心南移;(3).大运河沟通,沟通南北,经济恢复

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地处长江之尾、东海之滨的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渔米之乡,地杰人灵。是一座被水环绕、滋润而透着灵秀的美丽城市。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通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个气象站七个第一。 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江海大地还孕育了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著名数学家杨乐及2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美誉。 南通古称通州,五千多年前,还是茫茫海域,江海之水因涨沙冲积成沙洲,经过漫长的岁月先后四次大规模的并接才成为陆地,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形成了现代南通的境域。 南通自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在这里设立通州府建城,领静海、海门二县,至今也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雍正三年(1724年)改通州为直隶州,辖泰兴、如皋两县,隶江苏市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隶江宁市政使司。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设南通县公署。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为苏常道管辖,海门、崇明等归沪海道管辖。1934年设立南通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南通崇明、启东、海门、如皋、靖江六县。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3月,在南通县北兴桥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期间,设通东、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东掘港建立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建国后,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直到1989年以后南通市下辖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古时南通称通州,得势于独特的江海之交地理位置。 江苏的南通州与北京的北通州,遥相呼应。为此,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一副令人传颂的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在只有航运的年代,南通北往,恰如其分。 南通距离上海并不远,过去两地往来却因长江天堑而交通多有不便。在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初期,我在上海到南通去,只能以轮船出行,我们在上海的十六铺码头,搭乘晚上驶往南通的长江轮船,要在船上宿一夜,次日清晨才能到达南通港。 时间虽然比较漫长些,可是能在江轮上听听长江涛声,望望天空星星,那种遐意至今还令人回味留恋。 现在,上海前往南通的长江轮已经停航,上海的十六铺百年码头也已经关闭。想去南通可以走沿江高速公路并经跨江大桥苏通大桥,大约二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直达南通。 苏通大桥是一座跨径很大的斜拉桥,人字形的桥塔高300.4米,高耸入云。车行桥上,桥面很宽,共有6车道,同两岸高速路相接。车过大桥,即刻就能进入南通市区。在桥上极目东望,只见江面开阔,巨澜陡峭,云水悠悠一色,江之尾,海之首,万里长江入海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南通,无论从航路还是陆路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南通。 我去过好多次南通,最早是在上虞真美日化厂与我的师傅朱文龙一起去的,从上海到南通再转到海门,为的是做化妆品玻璃瓷瓶。后来我自己开厂需要生产旅游挂件香水玻璃瓶,也去过几次南通。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大题提纲 1、我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基础及其条件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出现 (3)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组成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2、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评断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准: (1)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 (2)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宫殿庙宇等行使政治文化职能); (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城市经济中心职能); (4)要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给水、排水、城墙、壕沟);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包括列国王城平面图) 1、城市数量激增,规模扩大,形制多不规整。 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丰富多样。城廓分工明确,城是政治中心,廓是 经济中心。 3、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管子》) 4、列国都城一般由大小城组合,并有多种组合方式 齐临淄——小城在大城一角 鲁国曲阜——内外两重 燕大都——大小城并联 赵邯郸——大小城相隔一定距离 4、宋代都城东京规划特点 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5、汉代长安城建设及其规划要点。 修建过程: 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 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 章宫。 规划要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后公布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后公布 组织单位:南通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16年7月1日 一、规划范围 市域:南通市域行政辖区范围,陆域土地面积800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全部,通州区的金沙镇、五接镇、平潮镇、平东镇、兴仁镇、兴东镇、先锋镇、张芝山镇、川姜镇,面积约853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江面面积)。 城市规划区:包含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市的三星镇、江心沙农场,面积约177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1—2020年。 三、城市性质: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8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609万人,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5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8.3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853平方公里。 五、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南通中心城区及其辐射影响下的海门城区和如皋长江镇为中心的地区。 “三副”:“掘港—长沙”城镇组群、“汇龙—吕四”城镇组群、“如皋—海安”城镇组群。 “多点”:市域范围内的多个重点镇。 六、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座中心城市(南通中心城区)、5座二级中心城市(海门城区、启东城区、如皋城区、如东城区、海安城区)、15座重点镇、50座一般镇。 七、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规划形成市级、区级、片区级3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规划市级中心由老城区中心和城市新区中心共同组成。 规划市北新城中心、观音山新城中心、能达商务区中心、苏通科技产业园中心、通州城区中心5个区级中心。 规划唐闸片区中心、港闸东片区中心、老城西片区中心、老城东片区中心、老城北片区中心、通州城西片区中心、通州城南片区中心7处片区级中心,为各片区提供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体育等配套服务。 八、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建设“三环、五廊、四心、多点”的网络化绿地系

张謇与南通

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吴良镛 南通,是我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也对近代南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对当今仍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贡献。 2003年6月,时值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谨刊登我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的此篇力作,以弘扬张謇爱国爱乡、矢志高远的崇高精神。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为此提供了积极而完善的协助。在此特致感谢。 对于张謇先生(1853~1926)一般无需太多介绍,他是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激于义愤,主张兴实业、办教育,以挽救危亡的中国;后来父病南归,脱离政界,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上。张謇的业绩早有记述,关于他经营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已有所涉及。近来,我因参与规划南通博物苑的扩建,访问南通并涉猎更多的资料,对南通城市建设有了较深一点的了解,特别是从近代城市规划史的角度看,深感下列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1)张謇的城市建设思想与业绩; (2)为什么说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3)追溯这一段历史的现实意义。 1张謇创造性地经营南通 1.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张謇身处清王朝崩溃与北洋政府执政的混乱时代,“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 ①。张謇是一个有抱负、务实、进取的人,回归后潜心建设地方,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 ———创工厂。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修水利。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时贝龙德、瑞典海德生、美国葛雷夫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楗并举。 ———办教育。张謇言“欲雪国耻而不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南通市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南通市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省、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是《城市规划法》、《省实施办法》、《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性规定,在南通市区行政区范围内,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地区按本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南通市区行政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综合防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亮化与美化工程、室外广告发布等各项建设工程,须执行本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港口、公路、河道、各类管线等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 2.2.4 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历史 (1) 第一篇“城市”、城墙、城廓与都城 (1) 一. 城市的原始定义 (1) 二. “城市”概念的演变 (1) 三. 城墙 (2) 四. 古代都城的城市变迁 (3) 第二篇《考工记》 (3) 一. 考工记概况 (3) 二. 《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布局的阐述 (4) 三.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 (4) 四. 《考工记》营国制度之王城规划结构 (4) 五. 《考工记》营国制度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制 (5) 第三篇文明发展进程影响下的古代城市建设变迁 (5) 一. 文明发展脉络图 (5)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阶段划分 (6) 三. 第一阶段:夏、商、周、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6) 四.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 (7) 五. 第三阶段:东汉至唐的城市建设 (8) 六. 第四阶段:古代后期城市建设 (9)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13) 第一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阶段划分及特征 (13) 一. 一般的历史阶段划分(中国) (13) 二. 城建史中“近代”的阶段划分(中国) (14) 三. 西方国家的城市建设状况 (14) 第二篇中国近代城市的分类及特征 (14) 一. 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分类)的主要因素 (14) 二. 中国近代城市分类 (14) 三. 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16) 第三篇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一. 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第四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规划的特点 (20) 一. 城市建设的特点 (20) 二. 城市规划的特点 (20)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历史 (20) 第一篇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程 (20) 一. 中国现代社会政治背景 (20) 二.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历程 (21) 第二篇区域发展战略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