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吴恩花

【摘要】: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大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绽放生命的舞台,让师生携手共进,通过语文学习,共同追求美、创造美、体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

【关键词】: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张扬自由畅想展现生命活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性课程改革语文学习教育目标舞台

【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社会生活是语文实践的基础,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意识的反映,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这种特殊生命活动中迸发的智慧火花,更是存在于学习主体中的丰富而又宝贵

1 潘绍辉,杨宏光;谈课堂教学的开放性[J];贵州教育;1996年12期

2 崔琴;小思聪不服气[J];早期教育;1996年10期

3 张晓洪;共性制约下的个性张扬──兼论现阶段高校德育的方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7年04期

4 赵彦;中西方女性择偶观念之对比[J];南方人口;1997年02期

5 庄陶;抵抗常规叙述格局:先锋小说的叙述者[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杨高全;“活动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1998年02期

7 张雪琴;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体语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张雪琴;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体语的影响[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山东淄博 255400)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

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

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

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素养张扬个性舞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5-0083-01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越来越趋于课外,这就是说,越来越侧重对语文能力的考查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这四种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孤立开来。平时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侵占了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老师也往往只是重视了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很多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中,老师也唯恐漏掉了哪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反复强调,压题猜题,搞题海战术,不舍得给学生一点自由发挥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疲于应付,负担过重,导致恶性循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多少年不变的真理!学生厌学,家长无奈,老师抱怨……教育现状就如此悲哀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何而来?应该是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内在的潜能才能得以挖掘,综合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很好地驾驭课堂,利用好课本这一媒介,既传授知识,又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点做法是——组织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对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来说,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渴望被理解,渴望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已经长大”的形象。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孩子需要张扬个性,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鉴于此,立足课本知识教学,从编演课本剧入手,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效果不错。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要教给学生编写课本剧的方法。剧本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板块,也是学生作文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形式,这在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专题学习,但对于初三甚至刚刚升入初四的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老师需要把剧本的有关知识先教给学生,比如舞台说明、对白、旁白、潜台词等。让学生有章可循,编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其次,老师把握有利时机加以引导,选择材料。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适合于编演剧本的素材,这些课文多数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个性化强,如《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中,惠子的多疑,庄子的幽默诙谐,机智善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凛然正气与秦王的色厉内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阿谀奉迎,见风使舵,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晏子使楚》中晏婴的机智,善于辞令的外交才干,读后让人拍手称快……初中课本中有太多这样的文章,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这些课文教学的重点,与其老师费尽口舌地分析,不如放手让学生演一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剧本编完了,在上演之前,老师有必要先审批。有些学生追求搞笑,娱乐,在剧本的编写方面有的离课本较远,也有的对课本中人物形象把握得不太到位,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播、指导,因为语文学习,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热闹的形式最终还应服务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至于剧本的导演,演员的招募,道具的准备等工作,应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把握,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一些平时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得到了“毛遂自荐”的机会,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拥有了张扬个性的空间。

下面摘录学生在日记中对这样活动的反映:

初四三班陈森同学的日记:

“下午,我们有四个小组对《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改编为剧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对老师给的这样的难得机会都十分珍惜。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表演,我们进行了努力的改编。所以我们表演起来也十分放松,并不十分紧张。

我在第四组表演,所以有幸先观看前三组的表演。他们的表演都加紧了一些搞笑的内容,同学、老师都开怀大笑。……看了他们的表演,我认为我们这一组肯定会最差,因为我们所写的内容太少,读起来并不搞笑。没办法,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赵梦月,郑舒心、我走上了讲台,准备最后一场表演,我饰秦王,当然由我先开口说话,就在我开口的一瞬间,我脑中突然有了个想法,用方言表达,换换同学们的欣赏口味,气氛岂不更活跃?于是我张口就来,全是地道的家乡方言,果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我一开口,有的同学早就忍俊不禁了。最终由于我临时的一点想法而使我们的表演异常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活动让我的收益很大,锻炼了我的能力,给了我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希望老师多让我们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肯定会像我一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把自己展示给大家!”

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样活动的效果有时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他们会珍惜自己张扬个性的机会,铭记展现自我的时刻。

当前所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而避免“以往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 的悲剧重演。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师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前沿阵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1、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塑造、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倡导“个性化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指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具有的个性化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换而言之,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从而就避免了以往的“考试得高分的乖学生、乖孩子缺少主见、缺少创新、缺少能力,结果社会不认可”的怪现象。

二、个性化教学的渊源

“个性化教学”虽是顺应当前时代的需要、课改的精神提出,是个新出现的词,其实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换句话说,倡导“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既是顺应当前社会改革的实际需要,也是继承优良传统的正确选择。中国的教育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从教育实质上讲,这二千多年的教育史可说是一部语文教育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发展个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使得我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生机蓬勃。

从春秋时期一代宗师、圣人孔子开始,到南北朝的“二陆”,宋代的苏轼、朱熹,明代的王阳明、顾炎武等,再到近代的蔡元培,现代的叶圣陶,当代的钱梦龙等,无一不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走上语文的大舞台的。如孔子与学生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等人一起探讨人生理想时的做法,就是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尊重各人不同的选择;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这种人性化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语文教学要尽快突破樊篱,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生命潜能爆放出

熠熠生辉火花,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努力探讨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探讨阅读教学的多元和一元的关系,探讨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成长之路,关

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绽放“个性”花的沃野。

1.自主选择弘扬个性

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能搞“一言堂”,直接把结论塞给学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要抓住疑点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辩中获取真知灼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敢于向权威或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要合乎情理,就给予肯定。在讨论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游子吟》时,我让学生各自诵读,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后,让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让这首唐诗焕发出新的光彩,可改写成故事;可拍成电视,用文字说明;可准备在哪里用上这首诗,怎么用;可或者……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和同伴合作。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作品,有的同学把诗改写成了动人的故事,有的同学把诗设计成了劝诫子女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有的说准备回家后压在写字桌下,时时提醒自己,有的同学写

了电视剧本,快镜头慢镜头的应用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小导演。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了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激情,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每个

学生都全身心投入,从中看到的是学生智慧的光芒、个性的弘扬。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没有逐字逐句分析,也只是抛出了“你喜欢第几幅图画”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自走进文本,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当学生有了个人的体悟,需要

交流倾吐时,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自由组合,全班交流时,学生的许多体悟都是老师备课时没

想到的。这样就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广阔天地。

2.多向互动尊重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尊重时,才能把聪明充分地发挥出来。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进入高年级后,更是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为了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我在语文课堂上非常尊重学生,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以学生意向为教学导向。

我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把在网上搜集得来的影片和相关图片根据课文内容剪辑下来,制成课件,加上配音与配乐。上课时我在出示课文重点时先将此视频放给学生

看,“月色溶溶如水”的特点就不言而喻了,再加上富有韵味的录音范读和灵动悠远的音乐,很

快激起了学生模仿的欲望。于是我与学生一起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然后再次播

放视频与音乐,略去配音,让学生对着画面,和着音乐,自己给画面配音。学生的情绪被进一步激发出来,连平时最胆小的也敢于表现,在小夜曲优美动人的旋律中一展喉音。最后,当学生一起对着画面齐背课文时,他们已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了。同时他们更体会到文章遣词精当、意境隽永的特点,学生的身心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的教法我还推广到其它课文中去,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新闻写作单元,我教学实践之一就是让学生扮演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角色,用摄像机拍下他们的表演,作为课后点评的依据。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互动。 3.自由展示彰显个性

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许多超乎老师想象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要从自己的“圈套”中解脱出来,摘下“有色的眼镜”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审视孩子们的创造火种,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并帮

助他们收集火种,点燃成功的火炬。在语文课堂上,我喜欢站在讲台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在讲台上展示着自己。因为新课程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给他们一个舞台,便会给你许多的惊喜。我不想让我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

我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了“语文老师下岗了”活动。如上《林海》一文,我打破精心策划的教学预设,让学生学做老师来讲课,从教学准备、到挂图使用、板书设计……一切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每人可只准备一方面来讲,我给了学生一天的准备时间。开始,我认为也只有几个成绩同学敢上台,出乎意料的是可那一节课几乎每个学生都想上台,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而我则成了配角,随机应变地根据具体实际的情况作出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调控。课末测试,我发现学生这节课掌握的特别好。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安于常道的教学心理带去冲击波,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调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我利用讲台展示学生风采,我更利用语文课堂的各个时空让学生展示自我。每一节语文课,我都设法让每个学生真正手动起来、脑动起来。如在《军神》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

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现给大家。课堂就成了他们自由地去体验的舞台。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个性化的教,正是为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个性化的学,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学中个性得到了弘扬,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个性化,并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学生个性意

识,并使师生的个性化形成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

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学相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的追求,个性化语文教学的春天必将来临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

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陈春珠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才的组织者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

3、点拨者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在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议得有滋有味时点那么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观摩课《梅兰芳学艺》中,于老师的点拨真的精彩。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是师傅说他的眼睛

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他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朗读,看看谁象那位师傅,学生越读越有师傅对梅兰芳演戏不甚看好的味儿,他顺势说:“小朋友,读书很有意思吧,在读、体会的过程中你们知道…料子?一词的意思了吧!谁来说给李老师听听?学生说了很多:什么就是不适合演戏啦,演戏这行梅兰芳不可能有成就啦等等!语言富有个性,又自然无雕琢!

4,激励者

有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誉回家去。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用赏识的目光看自己,我们成年人都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何况小孩子呢。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赞赏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一个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眼神,一句学生耳边悄悄的赞扬的话,一行留在学生作业本上赞赏的文字,都足以能让一个小孩激动很久,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轨迹。试想,我们如果打心眼里真心喜欢欣赏学生,他们能不掏心给你,真心信任你吗?而师生关系和谐随意了,这样一种氛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能不畅所欲言,个性能不得到舒展吗?

二,尊重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教育不是告诉。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特别是现在的苏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我刚刚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迷人的张家界》,他一反传统的课堂模式,一上课就问学生知道哪些有名的旅行家?学生答知道徐霞客和马可。波罗,他当即组成两个旅游团:徐霞客旅游团和马可波罗旅游团,接着支老师让两个旅游团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来向游人介绍风景,并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朗读水平要高,其次要善于用新颖有趣的传说把游客所见到的景物讲得趣味横生,这样游客才会游兴大增。学生听了兴致盎然,立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先练习朗读,而后穿插自己认为合理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串成解说词,课堂散发着个性的想象,让所有听课老师内心暗暗叫绝!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当儿童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这不禁让我想到同一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处理的两个教学片段。《九寨沟》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旅游

胜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珍禽异兽。文辞清新,尤其是描绘湖泊的那一段让人如身临其境,久久迷醉其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自读后,老师提问:你最喜欢湖泊的什么特点?学生圈画有关语句,讨论。

2、教师指名汇报学习情况,结合解词析句。

3、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景物的美,读出对湖泊的喜爱之情。

虽然,这个语段的教学,老师也注重了“悟”的过程和语言智能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方面也得发展,但总是在老师设计好的框框里学,被动,热情不高,感悟和体验都不深。

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参观九寨沟的湖泊,现在你就是导游,你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看谁赢得的游客多。于是学生分组学习,或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谈谈、读读、议议;或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湖泊美景;或收集资料,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湖泊的图片、资料等。

2、组织交流汇报。

一些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画的湖泊,例如:我画了一个清澈透明的湖泊,湖底画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因为课文里写着“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又如:我把青山、白云等各种倒影画在水面,因为课文中讲…雪峰、森林、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湖水五彩缤纷,被称为“五花海”回“五彩池”。一部分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教师配上课件,视觉听觉相融,意境悠然美妙。几个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这就走出课文,开拓了学生视野。还有一位学生说他曾经去过九寨沟,向大家介绍了我亲眼目睹的湖泊……

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创设情境,变“三尺讲台”为“旋转舞台”。

1、抓可拓展文章内容的表演情境。

如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在理解文章结束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他在改编前特意指出: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待会老师要请这些聪明的小乌鸦上来表演。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真是晶晶亮,透心凉。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造欲望,

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等等。

2、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

古诗意蕴深厚,音韵和谐,但难以理解更难以进入诗境,悟出诗情。一般教师教古诗都采用读诗题,解诗句,知背景,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程式化地去教,往往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了无生趣。我在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抓两个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A、学生初读了诗歌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猜,那黄四娘家都会有什么花?”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开了:桃花、李花、杏花、水仙花……我马上追问:“诗中写的花有可能是水仙花吗?读诗句想一想。”

学生回答不可能,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我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有可能是什么花?

又有学生答桂花。我进一步追问:“可能有桂花吗?”学生认为不可能。因为桂花是八月份开的,而诗中写的是春天景色。“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诗句就可以看出。接着我小结:诗中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句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学生自学后各组挑选的代表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内容颇丰,气氛活跃。

B、而后,我又发问:诗句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用“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可以看到这些花了吗?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背景资料说:“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句中所写的景象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作者要找寻。”或“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我予以表扬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

就这样,整个课堂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老师善于抓住问题的情境,这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

3、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

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电脑管家》,大致内容是讲电子计算机可轻松地管理长城饭店,说实话,那里面的电脑在我们现在看来早淘汰了千百次了。象这样文章内容或思维方式与时代已经脱节的课文,如《落花生》,或《丰碑》等思想上明显有“高大全“的感觉,不太真实甚至人文精神匮乏的文章,我觉得可以大胆地给学生一个批判的情境,让学生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质疑,因为学生在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这样敢于面对课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远远胜过学到文中什么人什么美好品质。试想,现在知识的

概念外延都大大拓宽了,真理这词语也好象提得不那么频繁了,而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很多东西难以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要有道理,都应承认其合理性,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学生谈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想法,都应该给予支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连自己最真实的心都丢失了,所以我们给予学生的,更应该是真实。只有创设一个可以言论自由的批判的情境,让他们敢于说敢于辩,才对他们的将来真正有益。

四,课堂练习,变“机械重复”为“个性选择”。

关于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好好想想应该怎么科学设计,常常是照例做做练习册,抄抄词语之类,这些基础练习固然重要,也需要做。但是为了让课堂个性的光芒不随着课的结束暗淡,练习也要精心设计。例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比如《三袋麦子》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A,快过年了,土地爷爷又上路了,他呀,要把聪明的小猴送给他的麦子作为节日礼物再送给其他小动物,他会送给谁,这些小动物又会怎么处理这袋麦子呢?续写童话《三袋麦子新传》。B,摘抄文中你认为描写小猪、小牛、小猴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传神的语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复述童话《三袋麦子》。这一组作业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师需要个人独特的视角,更需要在权威面前的自信,坚持和灵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