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全册

《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案》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和作。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3、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法律的权威。

【能力】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性质选择。

3、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

1、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4、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第 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第1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

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

(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

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完成填一填说一说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略)

能较好掌握公平的含义、表现、现状和意义,但对维护公平的途径和要求掌握不够好。有待提高。

第二课时

第二框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

(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

(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

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

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

(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

(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

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

对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掌握较好,对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掌握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第三课时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复习

复习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复习过程:

一、重点复习

1、什么是公平?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

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实行廉租房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种粮补贴;家电下乡等。

3、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4、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5、判断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6、正义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

会公平。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二、复习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待等统一。

2、因为竞争的存在,尽管社会需要合作,但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合作。

3、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既得的利益。()

4、维护社会的公平,主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5、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7、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以来,一些有理没钱、打不起官司的弱势群体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无偿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在基层较好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法律援助的实施体现了()

A、公平正义

B、竞争合作

C、权利义务

D、公平合作

2、对公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B、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C、经过努力绝对公平是可以达到的

D、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公平的是()

A、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B、规范个人收入分配

C、开拓网络交往空间

D、注重个人品德修养

4、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是()

A、为少数人制定的

B、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制定的

C、为执法的人制定的

D、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5、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

题A、遵守纪律B、抵制歪风邪气

C、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D、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6、某市普通居民老麦20年来始终义务抓小偷,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口碑。老麦是在()

A、加强自我防范

B、用法律保护自己

C、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D、捍卫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三、分析说明题:

某市举行公务员考试,依照规定,文化课考试成绩在前两名的同志参加面试,经过综合进行考评,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张某和李某入围面试,而在面试时文化课考试成绩不好的王某也参加了,并被录用为公务员,张某和李某却被淘汰。对此,张某忍气吞声,而李某却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给个说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材料中三人行为进行评析。

(2)你赞同哪个人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四课时

第2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责任的含义、产生途径;

分析责任的特点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身份和时间中责任的交流和探讨,认识总结责任的特点;

树立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责任的含义、特点;(重点)

2、认识责任的特点,这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引子:

要讲公平讲正义,就必须讲责任,负责。在前言中可以先认识一下责任的重要作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负责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责任。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认识责任的来源。阅读书本材料回答书上问题。

(1)列举生活中的承诺现象。(有学生交流)

(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揭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3)那么,承诺主要在什么当中产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人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可以列举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来认识不同的责任。有老师提醒,同学说出责任。

另外,就是看相关链接,从多方面了解责任的来源。而“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什么是责任?

从上面对责任来源的分析,诱导学生分析责任的本质,从而认识责任的含义。明确,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了解责任的特点)

因为人们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那就有许多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责任。阅读书本材料,分析李华在不关系中承担的不同责任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老师点拨)通过这个分析理解引出第一个特点。“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也就不同。”完成P19的“填一填“

另外,人的社会关系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的。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举例。如: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儿子、女儿、学生等身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是爸爸、爷爷等,女同学会是妈妈、奶奶等;或是其他身份的出现如企业的员工、单位的领导、老板等等。那么我们学生的责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通过这种讨论和思考,引出第二个特点“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责任呢?在这里先引出面对责任的正确态度和要求。那就是要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负责任的公民?有什么意义?这就要学习第二框的知识,分析面对责任的不同选择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负责任的人。

六、作业布置(见作业材料

七、)教学后记(略)

对了解责任的来源、含义普遍掌握较好,但对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责任理解不够到位,有待提高。

第五课时

第二框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

2、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也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责任意思,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各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分别如何?

(2)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2、难点:

(1)讲明责任不仅仅是代价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相比是意义远远重于代价。

(2)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法、知识比较法、教师的启发式点拨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准备:布置预习、准备书本问题材料的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么学习了知道“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人们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所以今天就学习第四框。(板书框题)

正文讲授: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讨论:你认为什么有人就是要逃避责任不负责任吗?

(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在许多的回答中,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的学习。

2、充分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为承担责任作好思想准备。让同学们知道,代价有大有小,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3、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如果是那样,那确实没有承担的理由。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思考:

(1)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2)李岚咱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

对此,学生肯定说不是,对自己也有好处。那么就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探讨到底有哪些作用、意义。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指明对自己;对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有益。

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几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有是把书本上的阅读材料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现实社会中是不是所有的人到在积极承担责任呢?不是,也有大量的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和人。了解在承担责任方面的现状。

2、运用,P19表格的责任认识,如果不承担这些责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由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既然如此,必须制止这些危害的发生,并对这些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他们到底会得到什么后果呢?人们和社会会对他们有什么反应呢?(也有学生交流讨论)引出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的结果。但是,不是所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法律的制裁,要看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这一点必须讲明。

3、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从负责任的后果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六、作业布置:(见练习材料部分,另有材料)

七、教学后记:

对承担责任会负出一定的代价和意义掌握较好,对对社会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理解不够理想,有待巩固提高。

第六课时

第三框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

2、明确公民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能力目标:

分清公民与他人的责任、公民自己的责任、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承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怎样承担责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教具:活动准备、投影制作

五、教学过程:

复习前知,引出新知:既然承担责任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的内在需要。那么我们因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

正文讲授: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阅读书本材料,回答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

(1)生活中的李勇积极承担了哪些责任?

(2)观察自己周围,积极承担责任的人都有哪些表现特点?

(3)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积极承担责任的人?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来认识怎样学会承担责任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出发,解决思想问题,也为责任的承担提供了主动性。

在生活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我们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2、有了思想的认识就应该把它化为行动。那怎么行动呢?

首先,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就是只想做大事,不想赶小事的思想。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么还是一个行动的矮子,还是没有成为负责任的人。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从小处见真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阅读P24材料二,在诸多事务面前,为林轩出谋划策他该如何处理才是相对合理的?

由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学会选择责任,学会处理责任的技巧和主次。树立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

从破坏、违反社会秩序的危害性、意义对比上分析,见课本图片、材料遵守不遵守的不同感受认识。所以遵守社会秩序是每个人的自身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

也是社会的需要,道德法律的要求。道德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2、怎样遵守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里要搞清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并且分清各个内容之间的区别。重在从感性上认识就可以了。见图片P26四幅的认识区分。

还有就是跟青少年学生直接有关,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的认识处理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见(P27的材料一中的六种情境的处理)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这里跟同学们认识下列几个问题即可:

1、如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出金点子)

总之,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是想不到。请每一位同做社区的有心人,热心人。认识到第一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思: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在为我们负责,我们又应该怎样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的公民?(阅读书本材料讨论)

指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2、为什么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这要从外部要求和个人自身需要两个角度去分析认识。

最后,要把公平、正义、责任的关系讲讲,明确揭示给学生。关系如下:

(1)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体系,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没有公平,合作就不能维持,社会就不能发展;

(2)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需要赋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今年感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3)公平和正义都需要通过承担责任来落实和实现的。

六、教学后记: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掌握较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掌握不够理想,有待巩固。

第七课时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复习

复习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重点知识:

8、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承诺是

责任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

9、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便不断扩展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承担好各种社会责任。

10、承担责任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1)耗费时间,影响兴趣和爱好(2)承受压力,影响健康(3)利益受到损失(4)甚至危及生命。

11、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责任意义)

(1)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潜能,支实现奋斗目标,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可以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与赞誉。

(3)(对社会来说)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1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13、如何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A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B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C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14、维护社会秩序包括:A社会公共秩序 B社会管理秩序 C公共安全吗D交通法规

二、练习:

一、判断正误:

1、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2、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它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

3、承担责任不会付出什么代价。()

4、承担责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5、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6、一个人承担多种社会责任时,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

7、履行承诺、承担责任与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没有多大关系。()

8、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二、单项选择:

1、我们在家做儿女,应孝敬父母;在学校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到公园是游客,应遵守公园规定……这说明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A、都扮演一种角色,承担一种责任

B、都扮演着多种角色,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

C、扮演角色都是一样的,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都能很好地承担起与角色相一致的责任

2、星期天王洁和成洋同学在居民小区空地上踢球,不小心将一户居民的窗户玻璃踢碎。你认为此时他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逃避责任

B、逃离现场

C、推卸责任

D、道歉赔偿

3、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孔繁森式的好干部,徐虎式的好工人,徐洪刚式的好战士,韩素云式的好军嫂,邱娥国式的好警察,谭彦式的好法官……他们之所以成为时代的楷模主要是因为他们()A、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不扎实工作怕影响不好

B、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C、只知道履行义务,不知道享有权利

D、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自己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

4、王洁和李琳在课间打闹,把教室后面的黑板打碎了一块,老师发现后查问是谁打碎的,但二人都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相互推诿,后来老师调查清楚,二人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一个人要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敢于承担责任②这是一件小事,老师有点小题大做③即使是与同伴一起做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④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06年7月28日新华网载文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

A、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道德和法律都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C、道德和法律都具有国家的经制力

D、道德和法律都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

三、分析说明题

九年级学生张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期末考试前的一天,和几个要好的哥们儿进行“紧急磋商”,对在考试中如何互相帮助,制定了几项具体措施,并订好不同的暗号。结果他们的“秘密行动”被监考老师发现,班主任老师找张明几个同学谈话,可另外几位同学把责任推到了张明身上。

(1)张明和这几位同学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吗?为什么?

(2)我们应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第八、九课时第一次单元测试

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拥护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主人翁意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4、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能力】

1、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2、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积极参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民主参与能力。

4、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知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知道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5、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第十课时

第 3 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

2、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决定性因素、现状;

(二)能力目标: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变化的感受,分析认识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以下几个道理:

1、社会主义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3、我国已经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综合国力的含义、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从发展的事实认识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

五、教学过程:

引子:

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和政要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图片,感受中国的巨变在世界的影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同、和羡慕等。从而引出本课话题。

正文的教学: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感受百姓生活的变迁:

多媒体课件打出百姓生活新旧对比图片,和歌曲和声,营造气氛。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

(1)是哪方面的变化?你们家如何的变化?(交流、讨论)

(2)看课本预习下来说明的是实行哪一个政策的结果?

(3)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2、填一填:百姓生活数据的变化(书本)略

这有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来交流,再次有自己的直接收集来感受变化的巨大。由此,树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光荣。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个问题:

(1)你们认为当前国际间的形势怎样?是一片太平呢还是竞争激烈?

学生肯定会说竞争很激烈。由此教师引导下去。

(2)那么,你们认为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什么呢?是贩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介绍少林武术、还是你认为的有其他东西?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有教师总结。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

2、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及决定性因素的学习掌握。

这里主要有学生朗读、记忆、感受。

3、认识我国一系列大事、成就的取得的,还有重大工程的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就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多媒体播放08年审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画面)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发展的如何了呢?

4、综合国力的发展:

可以有学生收集的材料交流,中间有老师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补充;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三)总结:对本课的道理再次明确一下,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情感的升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行动者,已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课件播《放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歌曲,同唱两首歌。

六、作业布置:(互动、判断、填空、简答题)

七、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感受共和国巨变从(一)百姓生活大变迁,(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两个方面,这个问题掌握很好,而对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切掌握不够到位。

第十一课时

第二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党的地位性质;

(2)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原因;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4)三个代表的含义、即有关的具体体现。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的分析学习,能自己形成结论: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

(3)认识党的领导和旗帜之间的关系,及旗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旗帜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旗帜的明确;

2、难点:对党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是结论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材料收集(书上要回答的填空的让学生先尝试完成)

五、正文讲授:

引子:

复习前面一课的道理,在讲出这些道理的时候让同学们认识一下他们的关系。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作为话外音播放。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回忆了解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的提出背景。明确党是如何一步步的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大道的。回答讨论下列问题:(投影)

(1)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共产党处于何种地位?起了什么作用?

(2)从这些认识出发,说明将来国家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自然得出书本的道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过国党是如何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呢?学生交流、老师介绍。(投影)如:

抗击非典、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98抗洪抢险、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危难之时岿然不动,稳步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有这样的地位?就是源于她的先进性。在这里主要是教师讲授先进性的主要原因表现。指导思想先进、奋斗目标先进、性质先进,所以共产党能有这种作用的产生。

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及其本质。

4、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描绘的本世纪头20年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里可以再次回忆一下前框学习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变迁,现在已有的水平是什么?还有是我们苏州已经率先实现建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有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亲商之路等)加强乡土教育,认识到这个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阅读说一说,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三次理论飞跃是什么?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引领人民前进的?

3、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其中,特别是认识当前指引我国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补充:

(1)三个代表的含义;

(2)三个代表的关系、本质、核心、关键等;

(3)有关三个代表的具体事例。

阅读填写,P43的材料,认识三个代表,认识党的性质宗旨。

4、总结,认识旗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动摇了旗帜的指导,就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社会动荡,背离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就会化为泡影。

六、作业布置:互动

七、教学后记:

通过回顾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图伟业,旗帜引领前进路掌握很好,而对为什么这个原因掌握不够理想,有待加强。

第十二课时

第三课《腾飞的东方巨龙》复习

复习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重点:

1、列举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

(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举例:A、

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B、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绿色消费。C、原来人们一般信平房,瑞现在多是楼房。D、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

(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表现:A、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B、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C、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设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D、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举例:A、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并获金牌第一B、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C、青藏铁路全线贯通D、嫦娥二号探月成功

E、研制大飞机E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人们的辛勤劳动(4)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6)坚持科学发展观(7)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2、党的地位如何?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这是因为(1)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二、练习:

一、判断正误: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军事力和国防力是综合国力中决定性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高科技领域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5、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7、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8、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单项选择题:

1、细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这充分说明了()

A、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总体是达到了小康水平

C、我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D、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2、2006年8月1日人民网报道,超级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三次革命”。我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始终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250亿斤左右,成为我国“十五”计划实施中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这表明在农业科技方面()

A、我国已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B、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C、我国在世界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D、我国与工界先进水平差距拉大

3、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这表明我国()

A、已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B、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C、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完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4、在对外事务中,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

A、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改革开放

6、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

A、代性

B、先进性

C、历史地位

D、组织性、纪律性

7、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同中国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这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着()

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中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和智慧

8、2006年8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建瓯市举行了第三轮下派村支书欢送大会,经过精心选拔的56名下派村支书奔赴基层创业,到一线开展工作。下派村支书是破解“三农”难题,实施“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互联互动”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实践,下派村支书带着感情和责任到群众中去,用发展解决存在问题以发展凝聚人心;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铸就了干群连心的丰碑,下派村支书受到农民群众热烈的欢迎。福建建瓯市此举()

A、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B、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增加了农民负担

第十三课时

第 4 课全民共同致富

第一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及其分类;

2、掌握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各自的地位重要性;

3、了解我国生产力国情;

4、大力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现实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内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

(二)能力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为什么要实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从不同的原因中认识到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2、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重点);

2、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材料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每人了解苏州、东渚的一两个企业名字即性质;认识你了解的企业对社会、国家、个人分别有什么作用。

2、收集我国法律关于发展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的规定;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投影)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开门见山的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后,首先可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有哪些?可以让同学们看书回答,同时投影打出。

在列出了各个经济成分后,老师简单的揭示一下它们的性质。然后自然而然的分析归纳出经济成分的分类,一类是公有制其他的就分为非公有制;

(讨论、交流)书本P44的材料问题:

(1)小宋妈妈开办的服装加工店与原来的服装厂在经济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自己父母在什么经济形式中工作劳动?充分讨论交流,从切身感受中形象的认识所有制、认识经济成分。

(3)有好多同学都是农村的,那么你父母在家务农?主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成分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老师可以帮他们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是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2、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同非公有制地位的区别;这里主要有老师讲述为主。

在此补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见老书的知识)

在学习了各自的重要性后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呢?对于这个问题要深入的分析。

首先,分析我国的国情,看P46图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再配以投影材料。认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最后明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底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此,国家特别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见P47相关链接)国家对非公有制的正确态度。(略)其次,从作用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看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加强了,作用力量更大了,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国有经济。(投影)有关公有制的数据表格、典型事例、图片、还有是领导人的讲话等,加强对公有制作用的认识。

另一方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意义,这主要通过学生的感受交流来完成。可以把原来准备的调查的结果,同时老师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讲。具体的作用例:

扩大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人民生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等等

最后,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在这里不用从理论上作过多的解释,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的证明,另一方面从现代化建设好坏、正确与否的标准来认识就可以了。引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的。使同学认识到,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上面的问题、疑虑自然解决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讲不断发展完善。

六、作业布置;互动

七、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能较好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掌握很好,而对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掌握不够理想,有待加强。

第十四课时

第二框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

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

3、先富共富的关系;

4、如何致富的要求;及国家对个人收入的政策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认识实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3、分清何种是按劳分配、何种是非按劳分配方式的收入;区分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意义;致富的要求等;

2、分配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调查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教学课件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课件打出原来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原则体现的弊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必须进行改革。

1、了解我国的分配原则,由学生阅读后回答,同时分析生产要素。这个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可以和其他的因素防在一起比较,在比较中见优势。如:性别、权力、资格、年龄、

关系等等。

2、认识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里的“适应”要跟同学们解释清楚。

课堂交流,自己父母的收入是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得来的?(学生交流、讨论)同时完成P50材料2的问题,区分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在分析分配原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可以总结出来。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的就出人情”,每方面的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了,就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所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分配制度都可以而且必须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结论认识可以有学生来完成。

(二)诚实劳动合法致富(认识怎样致富的问题?)

阅读P51材料1回答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位大学生的选择值不值?为什么?

(2)这位大学生及周边的人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就必须来分析和树立正确的富裕观,致富的途径的把握。

1、首先要分析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比其他人、其他地区先富起来。那么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呢?

(1)先富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2)先富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这里,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先富是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

2、面对广阔的致富之机会,我们青少年学生,每一个公民应该如何做?怎样致富?

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最后,老师要加以点拨:

(1)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的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正当的方式。

3、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

(1)怎样保障?规定

(2)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区别;

(3)为什么要打击非法收入?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三)本课总结:

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认识“做蛋糕”就是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切蛋糕”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

简答、填空、背诵,见资料。

七、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了解较好,但对共同富裕和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掌握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第十五、十六课时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

第十七课时

第四课《全民共同致富》练习题

复习目标:

复习本课重点内容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本知识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6、在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有哪些?它们各自的地位如何?我国对此采取了什么样的方针?

7、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8、不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10、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11、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12、我们党的哪些政治体现了共同富裕?

二、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在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5、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目的是开发当地资源,实现同步富裕。()

6、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一切劳动收入和全法的非劳动收入。()

7、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公有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是国家的根本目标

D、就是总体上达到小康

4、判断和衡量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C、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社会主义服务

D、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其内容是()

A、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C、按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D、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相结合

7、2006年,我国将投入数千亿元资金,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浏览社会事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的城乡居民,直接受益者逾亿人。这主要表明

A、我国人民贫富悬殊

B、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D、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8、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下列可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管理

第十八课时

第5课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框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人民代表的产生、与人民的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等

(二)能力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