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

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

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
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06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简介 (4)

1.2 建设单位简介 (4)

1.3项目提出的理由 (7)

1.4编制依据及可行性研究范围 (7)

1.5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9)

2.1 项目建设背景 (9)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2)

3.2项目场地情况 (13)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4)

4.1 项目研究范围 (14)

4.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14)

4.3区级平台定位 (15)

4.4 项目建设目标 (16)

4.5 项目建设内容 (17)

4.6 建设规模 (17)

4.7网络传输 (17)

4.8区级平台设计原则 (18)

4.9功能性能指标 (20)

4.10硬件平台 (29)

4.11软件平台 (31)

4.12平台功能模块 (32)

4.13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39)

第五章节能评价 (40)

5.1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0)

5.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2)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3)

6.1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43)

6.2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43)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44)

7.1 建设工期 (44)

7.2 进度计划 (44)

7.3 工程施工与管理 (45)

第八章项目工程招投标 (47)

8.1 编制依据 (47)

8.2 招标形式组织 (48)

8.3 招标信息发布 (48)

8.4 招投标工作组织 (48)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0)

9.1 影响安全的要素 (50)

9.2 主要防范措施 (50)

9.3 安全管理措施 (51)

9.4 消防 (51)

第十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52)

10.1投资估算内容 (52)

10.2投资估算依据 (52)

10.3投资估算说明 (52)

10.4投资估算结果 (53)

10.5资金筹措 (54)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55)

11.1 社会影响分析 (55)

11.2 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55)

11.3 社会评价结论 (56)

第十二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57)

12.1 编制依据 (57)

12.2 风险调查 (57)

12.3 风险识别 (58)

12.4 风险估计 (59)

12.5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60)

12.6 风险等级 (61)

12.7 风险分析结论 (61)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62)

13.1 结论 (62)

13.2 建议 (62)

附件 (63)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建设委员会

4、建设工期:3个月

5、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建设局

6、建设规模:本工程为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本期项目预计工地数量为五十个,分布于江夏区内,每个工地按三路视频数据进行设计。

7、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任务为建设监控中心子系统;该系统分为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两个部分。硬件平台由各类服务器、存储、大屏显示、监控工作站和移动终端等组建而成。软件平台对区级监控中心范围内所有监控站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需完成与市级软件平台的对接工作。

8、投资估算:本工程项目总投资282.73万元。其中工程费246.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2万元,预备费12.9万元

9、资金筹措:江夏区城建资金。

1.2 建设单位简介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方针、政策。

(二)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全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园林绿化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有关专业规划的制定。

(三)统筹协调全区城市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下达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三旧”和棚户区改造、征收和还建、土地储备和出让、建设投融资等年度城建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财政部门安排、使用和管理城建资金。

(四)负责辖区次干道、支路、道路综合整治、背街小巷和既有主干道园林绿化、环卫设施、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查、审批和报批工作;组织审查工程设计、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前期工作;负责道路征地征收和工程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和路灯建设工作。

(五)负责区管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拆除工地的监督管理;负责建设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工作。

(六)指导建筑业的行业管理,培育、规范建筑市场,促进行业发展;负责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市场准入、工程合同、工程造价、施工许可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七)负责全区“三旧”改造工作;组织策划和实施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项目,指导土地整理、储备和出让工作;参与重点功能区及重大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

(八)负责全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类行政审批、建设、验收等工作;组织落实全区义务植树工作;负责全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验的申报工作;承担区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九)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工作。负责建设行业关键岗位执业资格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十)负责全区城市建设档案、信息、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利用工作。

(十一)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建设委员会设7个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

(二)基础设施前期科

(三)基础设施建设科

(四)城市改造办公室

(五)储备项目管理科

(六)市场监管科(行政许可科)

(七)投资财务科

1.3项目提出的理由

江夏区工地众多,管理实务繁重。通过本系统的建设,管理者可以了解到现场的施工进度,可以远程监控现场的生产操作过程,可以远程监控现场材料的安全。由此实现项目的远程监管,可以加强工地的安全管理。

1.4编制依据及可行性研究范围

1.4.1 编制单位及资质

编制单位:

资质等级:

发证机关:

证书编号:

法定代表人:

1.4.2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2、《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的意见》

3、《武汉市推进“智慧工地”工作方案》;

4、《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

5、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标准规范。

1.4.3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建设场址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项目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

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5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1、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本可研认为该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2、环境影响评价。拟建项目监控系统,通过现有网络,部署硬件设备和软件完成对工地的安全管理,对环境无影响。

3、本工程项目总投资282.73万元。其中工程费246.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2万元,预备费12.9万元。

资金筹措:江夏区城建资金。

4、社会影响评价。该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

5、问题与建议。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快设计、招标工作进度。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据住建部统计,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80起、死亡人数减少94人,同比分别下降15.33%和14.51%。2015年,全国有32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10个地区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2015年,发生建筑安全事故多起,伤亡多人,出事率和死亡率虽然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还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监管力度达不到是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建立长效机制,搭建有效地监管平台,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来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工地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建设行业与信息化的充分结合,武汉市开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等11项“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行动,其中推广“智慧工地”应用属于11个重点推进项目。所谓智慧工地是指充分利用传感网络、远程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的在线监控、自动监督、远程监管,实现违规事件及监管调度指挥等功能,提升建设工地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设工程科技创新。目前,武汉市有数千工地,牵涉到多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建筑工地管理成为目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突出的管理难点,因此亟需创新管理手段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起来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途径,保障建筑工地的安全。2014年,武汉联通“智慧工地”项目在武汉市江岸区两个试点工地成功开通运行。江岸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兼顾了政府、工地业主、社会大众的三方需求,利用联通

高速的4G无线移动网络,通过监控中心大屏幕、台式电脑、3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远程查看工地现场画面,实现全区联网、分级监管等功能,可整体上提升在建工地安全防范、管理水平和文明规范施工水平。其核心功能包括视频监控、设施监控、人员监督、环境监测、动态预警、数据服务、在线执法、指挥调度八大应用。各级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在建工地的作业情况,形成移动巡检的监管闭环。较以往由执法人员定期上门抽检的方式,不仅能对安全隐患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扫除死角,也大大减低了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人力、物力不足导致的监管难题。

该系统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开放了工地视频监控、工地材料进出监控、RFID考勤管理系统等十多项应用,可帮助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提升信息化实操水平。工地业主可进入系统,实时看到工地全景、物料摆放、人员考勤等。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可实时查询小区附近工地的施工情况。比如,附近的工地噪音、粉尘较大,社会大众可实时查询是否超标。如果噪音、粉尘超标,可通过系统向政府相关部门发起投诉;执法部门可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智慧工地建设将成为各级管理者最重要的监管手段:

据相关数据预测,2016年全国建筑施工项目数量将达到68万个,而每个建筑生命周期内,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武汉做为全国工地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建工地不计其数而且分布广泛、现场环境恶劣,人员十分复杂、项目管理难度极大。一套有效的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2014年11月,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在江岸区成功试点,通过监测和分析,采用智慧工地的试点项目较之未试点的项目,其施工风险得到较大程度保障,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幅减少。

2)智慧工地建设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信息化一方面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经济形态向更加创新、更加低碳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并为产业体系重构,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拓展了新的领域;在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对于提升城市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安全、激励自主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机制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进一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探索出新的路径。

3)智慧工地建设能有力推动行业及城市经济发展

智慧工地以建筑服务为基本,针对建筑管理问题,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城市建筑服务无缝对接,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智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于建筑行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智慧工地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城市规划还是政企发展而言,都举足轻重。

综上所述,江夏区智慧工地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急迫和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1 社会条件

江夏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江夏区原属武昌县,是武汉市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现为武汉市新型城区。截至2008年,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万人。2011年,江夏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江夏区2008年-2011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综合经济指标已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3.1.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夏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江夏区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

2、气象气候

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为889.2~1 862.6毫米,历年平均

降水量为1 347.7毫米,日照时数为1 450~2 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3.1.3 建设条件

1、交通条件

江夏区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

2012年,江夏区公路里程累计达30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6千米,一级公路163千米,二级公路304千米,三级公路112千米,四级公路2374千米。区内航道3条92.5千米。江夏区营运车辆拥有量达9442辆,比上年增长17.0%,其中,规模性货运企业23家,营运货车912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0亿吨,货运周转量35.6亿吨每千米,增长13.5%。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322辆,6407客座,开通线路16条。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3.3亿人每千米,增长11.0%。

2、公共设施

原有市政接入容量可以满足工程期以及投入使用后用电。3、施工条件根据以上分析,该项目建设用地条件已经具备,均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2项目场地情况

本项目系统的建设均在原信息中心机房内实施,无需重新选址。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 项目研究范围

1)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研究;

2)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定区级平台构架和主要设备;

3)对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工程经济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其可行性;4.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规划设计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5)《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70-94;

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7)《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

8)《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

1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11)《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 629-2007);

12)《安全防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

13)《武汉市“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14)《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城建[2016]90号)市城建委、市网信办关于做好2016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4.3区级平台定位

智慧工地系统采用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分层分布式结构。两级管理分别是区级监控中心和市级监控中心,三级控制分别是工地级、区级和市级。

工地视频、设备、环境等数据经过前端设备收集汇总,通过传输网络,在区级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通过权限分配,各监管部门通过权限分配调用和查看各自的权限内的资源。

区级监控中心负责前端工地监控点信息的汇聚和视频的转发、存储等,并向市级监控中心发送各种信息资源。各区级监控中心配置综合管理平台和大屏幕显示设备等。

区级平台为区内工地监控视频图像、设备、环境、人员等综合信息前端汇聚平台,是工地数字资源整合共享、控制管理和应用的基础和源头,需完成对工地全业务系统等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和录像备份存储。同时,区级平台还需与市级平台实现对接。

平台采用模块化部署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业务模块的增加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容,为今后系统的升级、扩建留有余地;为今后升级智慧城建、智慧城市各项功能提供扩展接口。

在产品的容量与处理能力等设计时应留有冗余量,可对外提供标准的开放接口,方便扩展其它深度应用。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江夏区智慧工地工程区级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如

下图所示:

4.4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对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的建设,将所有工地业务数据进行有序的管理,建成包括视频、设备、环境、人员等全面的工地综合业务监控服务管理平台,并将各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全面管理所有数据,满足建筑工地各级用户的要求。建成后的智慧工地区级平台作为提高整个江夏区建筑工地内部治安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建设的力度、程度、广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系统的管理、快速反应以及安全保卫的科技水平。

4.5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区级监控中心子系统

监控中心子系统分为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两个部分。硬件平台由各类服务器、存储、大屏显示、监控工作站和移动终端等组建而成。软件平台对区级监控中心范围内所有监控站点的图像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需完成与市级软件平台的对接工作。

4.6 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江夏区智慧工地区级平台建设,本期项目预计工地数量为五十个,分布于江夏区内,每个工地按三路视频数据进行设计。

4.7网络传输

网络传输子系统是整个视频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也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各项业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本项目建设中各监控站点相对分散,因此合理选择视频监控的信号传输方式将是构建整个系统网络传输的关键。传输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现场环境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本工程拟通过运营商网络,租用一定带宽专线,采用专线传输模式。

选用的传输方式应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准确、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线、施工、检验和维修,可靠性要求高或布线便利的系统,应优先选用有线传输方式,最好是选用专线传输方式。

传输线缆的衰减、弯曲、屏蔽、防潮等性能应满足系统设计总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线径

较细、容易施工的线缆,报警信号传输线的耐压应不低于AC250V,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为了满足现场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存储以及客户端预览的需求,工地数据传输到区级监控中心需租用10M上行带宽专线50条,区机房至客户端数据传输需租用100M下行带宽专线1条.

4.8区级平台设计原则

建设的平台需要达到不间断运行、大容量、高稳定性、可靠性。平台在现有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遵循和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易使用性等,保证平台不落后国内相应领域技术水平,并留足相应的接口以保证后续和区级政务信息平台及其他信息系统对接。智慧工地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

系统的开发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先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与框架下分步开发建设。要求开发人员站在整体的高度,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以及后继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设计好与相互之间的信息接口,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与交互接口,减少各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达到系统之间能方便解耦的功能。系统的软件建设首先是符合标准的,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开放并易于集成的。各子系统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平台在进行各子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遵循“总体分析与设计”,以确保系统的整体性。

2)高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实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的紧密,是否具有严格的业务针对性,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提交的

系统都是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是对监管工作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精简后完善的。适应性是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平台从最开始就以适应于多种运行环境、具有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变化的环境作为开发标准。

3)先进性与发展性

平台采用领域模型、流程管理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全面量化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全国领先的信息系统,极高的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4)标准化与开放性

在计算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中,所有软件产品的选择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平台的数据规范、指标代码体系、接口标准都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平台在外部边界协议采用国际上开放的标准或技术,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接口需求,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功能接口。

5)安全与保密

平台具有高可靠性,并对使用信息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在技术上,采用严格的安全与保密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为此,在设计与软件开发中采用安全保密措施。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本软件可以通过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采用单点登录等方式,以统一的规划保证系统安全的压力和强度。

6)易用性

系统通过统一界面操作风格、友好的用户体验、完善的录入控制、人性化操作设计,使得其中大部分的操作可以通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

7)易维护性

平台具有操作界面友好、方便易掌握、日常维护简单、容易管理,以及支持用户二次开发等功能特点。平台的部署应集中以便于集中维护,系

统自身应提供分权分级的权限管理机制,不同的系统模块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数据操作、统计和监控分析权限。

8)稳定性

平台采用的技术应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使系统功能稳定,数据处理更快速,满足平台高并发、大访问量的环境下平台的健壮。通过减少平台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使得整个平台即使在产品不断创新和新功能添加的情况下,并对原有功能的修改带来很小的影响。

4.9功能性能指标

4.9.1 功能指标

1)GIS管理

对工地地理信息进行详细标注,并在平台中详细展现数据。将辖区内所有在建工地信息清晰展现,强化工地位置信息,一目了然,便于监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工地进行全方位掌控,立足全局,重点管理。

2)视频管理

远程调用视频画面,实现全天候多方位实时监控,并对视频画面进行智能处理,视频摘要和浓缩、数据处理和存储。

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调用、远程控制球机转动多方位监视、视频画面截图、回放、倒放等功能,进而实现管理者对项目的远程实时监管。工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在工地中的高清网络摄像机,对施工现场、围档、生活区、物料堆放区、主材工作区等重点区域实行全天候实时高清视频监控,还可有效制止工地的违章作业,对工地实施循环滚动巡查和重点检查,做到对施工现场全过程的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排除隐患。

基本的视频管理内容如下: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

附件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部署精神,大力开展我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建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函〔2016〕183号)和市城乡建委《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等文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市城乡建委高度重视“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城乡建委李明副主任任组长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建管处。“智慧工地”建设具体工作由建管处牵头,市城乡建委相关处站室、各区县城乡建委(建设局)、相关企业配合,统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标准课题研究、系统平台建设和“智慧工地”打造等工作,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协同推进机制。工作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单位要明确工作专项负责人和工作责任人,细化工作职责,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智慧工地”建设组织机构见附件1。 二、总体要求 要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

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三、建设原则 (一)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要结合工作目标、时间、对象和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实事求是,以小目标带动大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工作。 (二)顶层设计,标准引路。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自上而下地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造统一的“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体系。 (三)行业主导,企业参与。要以企业需求和监管问题为导向,在便捷性、高效性、适用性上下功夫,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行业监管效能与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市区联动、政企合作,实现全行业共同推进建设工作。 (四)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要以国家级开发新区、优势施工企业和示范工程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以提高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率为出发点,逐步拓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四、工作目标 (一)第一阶段目标(即日起至2017年12月) 1﹒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为《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智慧工地”大数据挖掘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课题研究做好基础性工作。 2﹒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市城乡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工程项目数据库、综合管理子系统、安全监管子系统、

智慧工地监控管理系统

监控中心设计 大型施工项目的沟通工作量巨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内部、项目和分包单位、甲方、监理、上级部门以及其他项目关系人有着繁重的沟通需求。沟通的充分程度,直接影响着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成本。通过电话或者会议的方式进行项目沟通,费时费力。 本产品提供了一个以43寸安卓电视机为展现平台的沟通工具,高效直观地展现项目现场进度及相关细节,现场或非现场项目干系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工程现场的进度以及相关细节。 系统结构 监控中心拓扑图 监控中心系统部分 01、前端系统

大屏显示系统支持各类型信号的接入,如:模拟标清摄像机,高清数字摄像机,高清模拟摄像机,网络高清标清摄像机等,支持萤石协议的NVR所支持的设备均支持。 02、传输控制系统 前端摄像机信号接入之后通过4G网络等手段实现远距离传输,通过在控制主机上安装拼接控制软件可实现对整个大屏显示系统的控制与操作,可实现上墙显示信号的选择与控制。 03、显示系统 大屏显示系统支持BNC信号,VGA信号,DVI信号,HDMI信号等多种信号的接入显示,通过控制软件对已选择需要上墙显示的信号进行显示,通过视频综合平台可实现信号的全屏显示,任意分割,开窗漫游,图像叠加,任意组合显示,图像拉伸缩放等一系列功能。 系统组成 1、43英寸DS-D5043FC LCD显示屏:1块 工程专用液晶显示单元能够保证设备的亮度、使用寿命、稳定性 2、底座:1个 支撑固定LCD显示单元。 3、传输线缆:1条 将信号源传输到LCD电视墙上面显示。 系统效果图

监控中心效果示意图 系统功能 项目信息展示平台由安卓机顶盒、安卓电视机以及相应的输入操作设备所组成。电视机将作为显示设备,将安卓机顶盒的相应内容展现出来。安卓机顶盒作为核心设备,与智慧工地平台进行连接,从平台处获取到项目信息,输出呈现在电视机屏幕上。 项目信息展示平台拓扑图 由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以该展示平台可以安装在多个场合,比如:领导办公室、工地项目部、工地出入口等地方,适合场合非常广泛。

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 42/ XXXXX—XXXX 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讨论稿) (本稿完成日期:)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缩略语 (1) 4 平台构架与分级 (1) 4.1 平台构架 (1) 4.2 平台分级 (1) 5 平台性能要求 (3) 6 平台功能要求 (4) 6.1 概述 (4) 6.2 视频监控模块 (4) 6.3 GIS管理模块 (4) 6.4 设备管理模块 (4) 6.5 环境监测模块 (5) 6.6 基坑检测模块 (5) 6.7 人员与安全管理模块 (6) 6.8 项目管理模块 (6)

6.9 执法管理模块 (6) 6.10 综合统计模块 (6) 6.11 公众互动模块 (6) 7 配套设施建设要求 (7) 7.1 总体要求 (7) 7.2 总体设计原则 (7) 8 平台数据库规范 (8) 8.1 数据存储要求 (8) 8.2 数据备份要求 (9) 9 平台接口要求 (9) 10 运行环境要求 (9) 10.1 设备物理环境要求 (9) 10.2 中心控制室环境要求 (11) 11 设备安全要求 (11)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XXXXXXXX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湖北恒信国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信息中心、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方案570

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LJ1标段 创建“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第一章建设思路 1、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建设工地面积大、人员多、设备物资分散、管理作业流程琐碎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管控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成为项目建设管理方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的实时定位,有效获取人员、机械设备、物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轨迹信息等,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联合动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形成人管、技管、物管、联管、安管五管合一的立体化管控格局,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整合,实现项目资源信息与基础空间数据的结合,构造一个信息共享、集成的、综合的工地管理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工程建设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 2、建设需求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工地现场管理的突出问题,围绕现场人员、材料、设备等重要资源的管理,构建一个实时高效的远程智能监管平台,有效的将人员监控、位置定位、工作考勤、应急预案、物资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现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管理层进行人员调度、设备和物资监管以及项目整体进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最新版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3) 2. 系统设计 (4) 2.1数字化工地系统框架 (4) 2.2功能概述 (5) 2.3系统基本特点 (7) 2.4系统应用环境 (7) 2.5 系统性能参数及界面设计 (8) 2.6关键技术 (8) 3. 数字化工地服务器配置方案 (14) 3.1 Web应用服务器需求计算 (17) 3.2 塔机、施工升降机应用服务器需求计算 (18) 3.3 人员管理服务器需求计算 (19) 3.4 移动终端服务器需求计算 (21) 3.5 流媒体终端服务器需求计算 (22) 3.6 数据库服务器需求计算 (23) 3.7 磁盘阵列空间计算 (24) 3.8 用户身份管理服务器需求计算 (26) 3.9 各类应用服务器的建议配置 (28)

1. 概述 建设工程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焦点,对其实施监督管理更是国内外同行的惯例做法。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总量的不断增长,项目分布范围愈加广泛以及监管力量的不足给行业质量安全主管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建设工程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是行业管理部门的不二选择。 数字化工地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先进的建筑工程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将规范管理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深度信息化应用融合,使得信息化监管能够承载业务,辅助监管,进而提升行业监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形象,推进行业自律管理!

智慧工地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 XXXXX工程项目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XXXX年XXXX月XXXX 安装单位:重庆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范文. . 1 智慧工地简介 1.1 简介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

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中人与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1.2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及目标 1.2.1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 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1.2.2 智慧工地建设目标(2.0) 1、门禁刷卡“智慧应用”。具备门禁刷卡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人员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2、扬尘监控“智慧应用”。具备扬尘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3、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应用”。具备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 范文. . 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4、施工升降机智能识别“智慧应用”。具备施工升降机驾驶员身份识别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5、危大工程管理“智慧应用”。应用危大工程管理子系统,并有效开展项目危大工程动态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1.4 智慧工地建设相关政策 1、“智慧工地”1.0、2.0建设标准纳入建设项目办理质量、安全报建及施工许可现场勘验内容,并作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督内容。 2、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为建设项目评先的内容条件。凡是申报市区两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扬尘示范工地的项目,必须首先符合“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方可具备评选资格。 3、为积极培育辖区工程项目先行先试,打造两江新区“智慧工地”示范工程,对于达到“智慧工地”2.0或“智慧工地”3.0建设标准的工程项目,将给予企业项目资本金、预售金首付款降低监管比例及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减免的鼓励优惠政策。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区域: 华北区域 公司:XXX公司,项目名称分期: XXXX(1 标,2 标) 1,车行大门: 4 个,主大门 1,附大门 2,大门 3,大门 4 2,人行通道: 4 个,位置:大门1, 、大门 2 旁各两个。 3,人通道闸机: 4 通道, 位置:大门1、大门 2 人行通道。 4,闸机类型:无。 5,塔吊数量: 12 台 6,塔吊已装摄像头:0 台,(后期总包打算安装)。 7,硬盘录像机:无,是外围墙监控,总包方的 位置:主大门。 8,光纤宽带:原有光纤,100M; 接入地点: 售楼处,门卫室没有网络。 二、塔吊监控 1) 监控室在售楼处(项目部), 新安装 12 台塔吊摄像头 ( 现11 台塔吊,后期计划增 1 台塔吊) 。传输方式:无线网桥。 硬盘录像机: 需新装售楼处。 施工方案:塔吊摄像头使用无线网桥。 (塔吊)摄像头网线连接网桥 1 client 端(发射端)

(门卫室)NVR-交换机- 网线连接网桥 2 Access Point 端( 接收端) 塔吊视频监控布置方案 序传输电源 位置安装位置监控范围备注号方式供应 1 项目1#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2 项目2#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3 项目3#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4 项目4#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5 项目5#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6 项目6#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7 项目7#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8 项目8#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9 项目9#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10 项目 10#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11 项目 11#塔吊塔吊施工主体无线满足新安装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及意义有哪些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及意义有哪些? 传统施工现场存在劳务用工管理混乱;大型设备监管困难,安全事故频发;材料控制缺乏有效手段监控;结构安全监测困难,安全事故频发;工地污染严重,监测手段落后等难题。加大智慧工地在施工项目上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工地存在的这些难题。通过“一个平台多个业务系统”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的研究,驱动建筑行业信息化规划,在“劳务实名制管理、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大型设备监管、现场安防监控”等领域更深入的应用。 而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化规划,主要是应用在“劳务实名制管理、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大型设备监管、现场安防监控”等领域,因此加大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的研究也是助推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一、智慧工地建设意义 智慧工地是“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它是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监

控探头和传感器,通过IT线缆将捕捉到的有用信息传输到中心机房的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上,构建成智能监控防范体系,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常态检测,事后规范管理,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精益的工地施工管理。 二、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解决方案的研究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建设是采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层、网络接入层、网络传輸层、信息存储与处理层组成,主要包括云管理平台、综合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等5大模块。施工管理员可通过PC端、手机APP灵活的方式,实时查看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 对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建设,绝不应该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而是在满足各个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与外部其他智能化系统之间的完美结合。系统主要是依托于云管理平台,来实现对众多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云管理平台建设后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建筑行业开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是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建立的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劳务管理、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河北科曼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与众多功能系统对接,包括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监测系统、周界防护系统、区域安防监控系统、用电监控系统、噪音扬尘监测系统、污水排放监控系统以及自动计数系统等。 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引入建筑施工项目之中,能够满足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劳务管理方面,工人刷卡进场、就餐、洗浴等,建立工人出勤与工资支付台账,可以有效减少劳资纠纷;安全施工方面,对高支模、塔吊等事故高发区实施监测,减少人力投入,遇到险情可以提前报警,一旦发生事故,还有据可查;对扬尘、噪音等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定量监测;棒材管

理方面,钢筋、木方等棒材可以实现拍照自动计数,提高清点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构成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依托遍布项目所有岗位的应用端(pc\移动\穿戴\植入等)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储存,在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实现整个施工过程可模拟、施工风险预见、施工过程调整、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各方可协同的智慧施工过程。 1、终端层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感知、数据采集和高效协同,提高作业现场的管理能力。 2、平台层 通过云平台进行高效计算、存储及提供服务,让项目参建各方更便捷的访问数据,协同

(完整版)智慧工地建设方案(1)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目录 1概述 (1) 2系统简介 (1) 2.1总体架构 (1) 2.2部署架构 (2) 2.3配套设施 (3) 3系统功能 (3) 3.1工地物联网管理平台 (3) 3.2智慧工地APP (4) 3.3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系统 (5)

1 概述 根据施工现场业务管理需求,搭建项目施工现场物联网的整体应用,实现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等业务系统,并接入一个监控中心——工地物联网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节省人力投入,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施工管理,有效缓解项目施工现场劳务、设备、材料、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管理难题。 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功能全面 多大业务系统涉及劳务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监管、进场材料控制、安全施工、绿色施工,涵盖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管理环节。 ?技术先进 采用无线传感、模式识别、智能感知、异构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管理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适用性强 适应工地实际应用环境,针对工地防护要求等级高、网络环境差、布线难度大、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大、作业环境复杂的实际情况,在方案中大量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工业级宽温型设备,采用电池或者太阳能供电,保证了在工地作业的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集成度高 各类现场信息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现,实现了施工现场综合信息的集中掌控。 2 系统简介 2.1 总体架构

施工现场物联网应用方案由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组成,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和管理平台,实现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各环节的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如图 2.1所示。 风速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幅度传感器温度数据倾角传感器扬尘检测仪塔吊监控地面接收机 塔吊黑匣子(驾驶室)手持机 温度传感器数据接收机轴力计位移传感图 2.1 系统总体架构 2.2 部署架构 建筑工地采用了作业区终端+本地管理平台+云端管理平台的三级应用模式。系统依托于工地有线/无线局域网,无线/有线传感网、数据接收设备以及相关传感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各部门人员通过统一的系统门户登录工地物联网管理平台,部署示意图如下所示:

智慧工地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智慧工地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包括:现场监测监控系统、工地人员管理系统、工程物资管理系统、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施工现场管理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系统运维控制系统等平台。 1、现场监测监控系统子平台 一、1.1概述 现场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组成,其中工地前端系统主要负责现场图像采集、录像存储、报警接收和发送、其它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传输网络主要在工地和监控中心之间通过专线和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监控中心是执行日常监控、系统管理、应急指挥的场所。 通过现场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工地现场的远程视频监控、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远程接收现场报警、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等功能;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到现场的施工进度和现场的生产操作过程,也可以远程监控现场物资材料的安全,实现项目的远程监管。 二、1.2网络架构 图3 系统网络架构图 三、1.3功能结构

图4 现场监测监控系统 1)控制管理平台 实时检测各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出现异常停止或者异常关闭,自动启动该设备,继续提供服务。如果设备出现损坏,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监测管理功能模块 ?实时监测管理 实时显示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以及各设备运行数据,以丰富的在线分析图形,对实时数据进行连续的挖掘分析与展现,通过图形化展现形式,将传感数据进行分类,并辅之信息研判。同时通过图表等形式显示历史监测数据,输出历史数据报表并可打印。 ?自动预警管理 根据实际需求,系统可以设置预警参数,当实时数据超出预警范围时,系统会自主判断并发出告警信号,在系统界面弹窗提示信息并连接声光报警仪实现声光预警。 3)视频监控管理 管理实时监测摄像头,包括对摄像头进行编号、编组、删除、添加、查询信息等功能,同时通过硬盘录像机,支持按摄像头编号、时间、事件等信息对监控图像进行备份、查询和回放功能。 ?视频浏览管理 实现通过网络的实时音视频浏览,可以在PC端、监视器和电视墙上实时观看视频;可以通过客户端或web方式实时浏览视频。包括多画面显示、多画面轮询、字幕叠加。 ?图像存储回放 支持分布式存储结构,支持网络集中存储:录像内容可存储在PC客户端、可通过集中存储服务器存储在远程存储服务器上,用户可通过客户端软件对全网的录像文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用。 支持在同一显示器上多路画面同时回放:支持同时回放多个服务器或本地的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第一章建设思路 第一节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建设工地面积大、人员多、设备物资分散、管理作业流程琐碎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管控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成为项目建设管理方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RFID数据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的实时定位,有效获取人员、机械设备、物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轨迹信息等,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联合动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形成人管、技管、物管、联管、安管五管合一的立体化管控格局,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整合,实现项目资源信息与基础空间数据的结合,构造一个信息共享、集成的、综合的工地管理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工程建设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 第二节 2、建设需求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工地现场管理的突出问题,围绕现场人员、材料、设备等重要资源的管理,构建一个实时高效的远程智能监管平台,有效的将人员监控、位置定位、工作考勤、应急预案、物资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现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管理层进行人员调度、设备和物资监管以及项目整体进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2.1现场监测监控管理 ?将监测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分上社区坟上安置区建设项 目一标段(东区)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坟上社区坟上安置区建设项目东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光明路以北、学院路以东,同兴街以南、明辉路以西,1#、2#楼建筑高度分别为51.0m,3#、4#楼建筑高度分别为53.9m,5#楼建筑高度为23.4m。1#、2#楼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7层;3#、4#楼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8层;5#楼地下2层,地上5层。地下一层、二层为车库,总建筑面积约64326 .4m2。 本工程1#-4#楼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基础为CFG桩+筏板基础,筏板厚度900mm;5#楼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承台+筏板,承台间筏板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采用防水砼,车库顶板与主楼交接有覆土的主楼部位砼抗渗等级为P6。基础筏板、地下室挡土外墙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P8。 二、编制依据 本方案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行业规范、标准出发 2.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2.3《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2.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2.5《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集团公司第二版) 三、智慧工地布置计划 3.1 实名制考勤门禁系统 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本系统由门禁设备、控制电脑等组成,可实现对工人的出勤管理及上下班信息采集,并与遍布全厂的视频摄像头监控系统相结合能有效的掌控施工现场实施情况。详见图3.1

智慧工地:建筑工地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建筑工地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产品简介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是基于对建筑施工市场的深入分析,旨在解决建筑工地存在的实质性问题而研发。工程分包是如今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模式,但施工单位的规模、资质、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为整个项目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核心优势就在于能够将繁杂的事务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建筑施工企业更快捷、精准、专业的管理劳务人员与掌控工程进度提供了便利。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将工程的管理要求、管理责任与履约保障三者合一,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摊子大、问题多、管理乏力、成本居高不下......肥胖臃肿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已经与时代严重脱节,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是建筑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下公平公正精神的需要。 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瘦身,所要做的就是将管理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劳

务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智能管理、统一操控,收集与劳务人员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使建筑施工总包方能够清晰掌握劳务分包人数、情况明细,做到人员对号、调配有序。 二、功能实现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劳务关系信息化,解决最基本的劳务人员管理问题。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施工企业的劳务人员信息收集、共享和使用,监督过程管理,降低劳务纠纷的风险。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集多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跟踪分析等领域的要求,打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智慧工地。 1、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建立系统基本档案资料,系统可以设置各分包单位人员编号规则,自动生成人员编号,也可设置手动录入。 2、劳务人员实名登记管理 对进场务工的劳务人员进行进场登记,包括个人身份证信息、工号、所属分包单位、班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模板)

XXXXX工程项目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XXXX年XXXX月XXXX日 安装单位:重庆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 智慧工地简介 1.1 简介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中人与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1.2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及目标 1.2.1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 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1.2.2 智慧工地建设目标(2.0) 1、门禁刷卡“智慧应用”。具备门禁刷卡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人员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2、扬尘监控“智慧应用”。具备扬尘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3、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应用”。具备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教学内容

“智慧工地”建设工 作方案

附件 “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部署精神,大力开展我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建部《关于印发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函〔2016〕183号)和市城乡建委《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等文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市城乡建委高度重视“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城乡建委李明副主任任组长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建管处。“智慧工地”建设具体工作由建管处牵头,市城乡建委相关处站室、各区县城乡建委(建设局)、相关企业配合,统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标准课题研究、系统平台建设和“智慧工地”打造等工作,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协同推进机制。工作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单位要明确工作专项负责人和工作责任人,细化工作职责,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智慧工地”建设组织机构见附件1。 二、总体要求 要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

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三、建设原则 (一)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要结合工作目标、时间、对象和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实事求是,以小目标带动大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工作。 (二)顶层设计,标准引路。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自上而下地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打造统一的“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体系。 (三)行业主导,企业参与。要以企业需求和监管问题为导向,在便捷性、高效性、适用性上下功夫,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行业监管效能与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市区联动、政企合作,实现全行业共同推进建设工作。 (四)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要以国家级开发新区、优势施工企业和示范工程先行先试为突破口,以提高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率为出发点,逐步拓展,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四、工作目标 (一)第一阶段目标(即日起至2017年12月) 1﹒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为《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智慧工地”大数据挖掘与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课题研究做好基础性工作。 2﹒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市城乡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工程项目数据库、综合管理子系统、安全监管子系

最新智慧工地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资料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建筑行业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难题。 浙江永拓科技将3D可视化模块加入到智慧工地综合管理系统,在平台上将移动互联、物联网、智能硬件与工地管理深度融合,规范劳务用工,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和风险预控,智能化地辅助企业和项目进行科学决策,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促进项目监管水平的全面提高。其可视化模块如下: 1. 人员管理可视化 通过闸机刷卡、人脸识别进行考勤等方式,实现信息采集、统计、对其资质信息进行辨别,

便于加强和规范人员在岗和项目薪资发放管理(解决劳资纠纷)。平台还可获取当日进出工地实名认证人员列表,查看历史记录中每日进出工地的人数。系统当前支持IC卡、人脸、手机卡、身份证等多种考勤方式。 2. 安全管理可视化 实时监控施工现场 通过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远程实时预览监控画面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责任部门作出整改,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工地现场,全方位覆盖管控保障作业安全及施工规范。

塔吊监测,可实时监控塔吊的角度、高度、重量、倾斜等数据,并进行及时的违章预警及群塔的防碰撞;吊钩可视化一款基于塔吊作业的全新智能化视频作业引导系统,塔吊司机可360度无死角的监控吊钩运行范围,减少盲吊所引发事故,对地面指挥进行有效补充;升降机监测,可实现对升降机速度、高度、载重进行监控并对异常进行信息报警,实现身份识别、过载保护、楼层呼叫、门限位告警等功能。 3. 环境管理可视化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分上社区坟上安置区建设项目一标 段(东区) 智慧工地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坟上社区坟上安置区建设项目东区,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光明路以北、学院路以东,同兴街以南、明辉路以西,1#、2#楼建筑高度分别为51.0m,3#、4#楼建筑高度分别为53.9m,5#楼建筑高度为23.4m。1#、2#楼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7层;3#、4#楼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8层;5#楼地下2层,地上5层。地下一层、二层为车库,总建筑面积约64326 .4m2。 本工程1#-4#楼为现浇剪力墙结构,基础为CFG桩+筏板基础,筏板厚度900mm;5#楼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承台+筏板,承台间筏板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采用防水砼,车库顶板与主楼交接有覆土的主楼部位砼抗渗等级为P6。基础筏板、地下室挡土外墙采用防水砼,抗渗等级P8。 二、编制依据 本方案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行业规范、标准出发 2.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2.3《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2.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2.5《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集团公司第二版) 三、智慧工地布置计划 3.1 实名制考勤门禁系统 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本系统由门禁设备、控制电脑等组成,可实现对工人的出勤管理及上下班信息采集,并与遍布全厂的视频摄像头监控系统相结合能有效的掌控施工现场实施情况。详见图3.1 图3.1 3.2 扬尘控制喷淋系统 施工现场在大门口安装远程扬尘监控系统,监控设备安装在工地主出入口和扬尘重点监控区,并与车辆冲洗、塔吊喷淋、围挡喷淋,形成监控降尘一体化,施工场区配备洒水车用于场区移动降尘、道路冲洗作业。见图3.2。 图3.2 3.3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本工程使用BIM技术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虚拟化的协同管理。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在本工程的应用 深化设计:基于施工BIM模型结合施工操作规范与施工工艺,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专业的综合碰撞检查,解决各专业碰撞问题,完成施工优化设计,完善施工模型,提升施工各专业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校核性。 场布管理:基于施工BIM模型对施工各阶段的场地地形、既有设施、周边环境、施工区域、临时道路及设施、加工区域、材料堆场、临水临电、施工机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等进行规划布置和分析优化,以实现场地布置科学合理。 施组管理:基于施工BIM模型,结合施工工序、工艺等要求,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方案审核的准确性,实现施

智慧工地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书

智慧工地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书

智慧工地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书 2018年10月3日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1) 1.1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1) 1.2 系统建设目标 (1) 第2章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 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3) 2.2 系统组网 (3) 2.3 系统集成 (3) 第3章系统建设要求分析 (4) 3.1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4) 第4章设计原则 (7) 4.1 先进性 (7) 4.2 可靠性 (7) 4.3 稳定性 (7) 4.4 可维护性 (7) 4.5 系统开放、升级及扩展性 (7) 4.6 经济性 (8) 4.7 系统灵活性 (8) 4.8 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 (8) 第5章设计依据 (9) 第6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10) 6.1 前端设备统计及接入方式 (10) 6.2 平台系统主要功能 (11)

第1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1.1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沟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变革了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千里之外的一切事物,通过鼠标能够完成对远端的各种控制。这一切似乎变得神奇而有魔力,但这确实是科学技术、网络工程所带来的现实!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在迅速提高,并最终带动整体经济效益的倍增。因此,只有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不断革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大多数国内生产企业仍受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限制,企业原有的生产、管理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企业平台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各行各业科技与竞争观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基于此发展起来的闭路监控系统,其功用不再仅仅是安全防范。在通讯、生产、商业连锁等行业、领域,它的使用价值和意义更多的体现在远程集中管理功能上,以此加强对各分区的集中管理,为实现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创造了条件,成为国内各行各业中先进管理水平的代表。 1.2系统建设目标 建成后的工程公司监控系统将是一个有易于扩充、升级和管理使用的远程网络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将工程公司集中管理与项目部独立管理合为一体,实现视频信号采集、各监控点实时控制、视频信号数字存储、存储资料智能检索、信号远程传输和控制等功能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测和分级管理系统,充分满足了工程公司管理的需要。 本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工程公司主控中心集中式管理和各项目部独立管理模式,整个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使各个项目部的监控子系统都能互不干扰、独立工作并实现其控制功能。系统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设计思路,可根据集团公司实际需要不断扩充、升级。既有效的保护了项目的投资,又使系统不会落后。

智慧工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模板)

XXXXX工程项目 “智慧工地”建设案 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XX年XXXX月XXXX日 安装单位: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 智慧工地简介 1.1 简介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中人与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1.2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及目标 1.2.1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 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1.2.2 智慧工地建设目标(2.0) 1、门禁刷卡“智慧应用”。具备门禁刷卡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人员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