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密度 有全国湿地的c密度)中国湿地土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c密度 有全国湿地的c密度)中国湿地土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4期张旭辉等:中国湿地上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保护湿地就如同防止毁林,是保护陆地碳库和高服务价值生态系统的必需。“湿地国际”最近一直在努力,争取将湿地保护产生的减排列入缓解气候变化努力的途径与减排的多边机制中,保护湿地将可望作为与防止毁林的同等机制而纳入到即将到来的气候公约谈判中。

据“湿地国际”2007年的资料,全球湿地土壤总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6%。全球湿地土壤的总碳库为550Pg,占全球陆地土壤碳库的l/3,相当于大气碳库和植被碳库的一半①。其中,北美湿地储存了220Pg,但每年排放9TgCH。,每年的净碳汇达49Tg【lI。湿地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利用干扰下变化剧烈。根据IPCC的最新估计,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释放占全球CO:排放的比例超过20%。全球湿地士壤的CO:温室气体排放已经相当于全球总排放的1/10②。据估计,占全球湿地总面积6%的东南亚热带森林泥炭湿地土壤碳库为42Pg,因退化(包括野火)每年排放CO:达1.4Tg,占全球湿地总CO,排放的8%~10%,成为十分突出的温室气体源⑦。

湿地土壤固碳是将湿地高生产力植被生物同化的CO:储存且稳定于土壤,进一步减少陆地生态系统CO:排放的过程。依照生物气候条件,湿地土壤可发育成为泥炭土、沼泽土或草甸土,这不但使表层有机碳含量高,而且因土层深厚,还表现为深层储碳。国内外研究表明,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可高达相应气候地带农业土壤的3倍,一般在150t/hm2以上,很多沼泽和泥炭湿地的碳密度高达300t/hm2以上。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土壤都表现为大气的碳汇121。在一些泥炭沼泽湿地,表层含碳量高达50%以上,若泥炭层厚度达40cm甚争超过1m,则称为有机土131。即使在长江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湿地发育的草甸土,在深达50~100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仍可保持在5eCkg以上141。在湿地转变为耕地,草地,果树、蔬菜和桑园等用地时,其有机碳库在人为活动的强烈干扰下表现为快速的损失。因而,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湿地保护及土壤碳库的维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极重要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的高纬高寒泥炭湿地和森林破坏严重的热带森林泥炭湿地。最近,印尼热带森林泥炭沼泽作为生物能生产的油棕园的土地利用变化甚至遭到了质疑,因为棕榈眼油虽然是绿色生物能源,但开垦的泥炭湿地短时期内释放了大量的CO”超过了生产的生物能的潜在减排效应,这是得不偿失⑦。因此,关注湿地保护,除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外,主要是着眼于湿地土壤巨大碳库的保护。Ramsar公约组织与“湿地国际”已经共同发起了湿地计划,呼吁全球致力干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潜在途径。

2我国湿地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需求

我国对湿地资源的估计多有出入,吕宪国151认为我国湿地土壤总面积达65.8万km2;而据王瑞I上J等161估计,我国湿地总面积约26万km2。最近,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湿地资源调查得出2004年我国各类湿地的总面积为38万km2(表1)。我国湿地总面积仅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8%,比全球的平均比例(6%)明显偏小,因此,我国并非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度171。从空间分布上,我国北部以沼泽湿地为主,东南部滩涂湿地、河流和湖泊湿地占有重要份额,西南部以高原湖泊、沼泽(主要是四川诺尔盖草地)为主。以面积计,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四川的诺尔盖地区在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地区都处于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地域18-91。

我国《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栅(2004)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6)中对湿地土壤碳库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记录资料基本空白。湿地的储碳量及其变化资料的缺乏不但对我国湿地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不利,而且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途径的选择及政策与管理对策的确立也不利。欧美等国和

①来源干http://www.wetlands.org/articlemenu.aspx?id=ae774022—0ela-4293一a107一a73225128e75

⑦来源干http://unfecc.hat/files/meetings/cop_13/apptication/pdf/cmp_guid_cdm.pdf

AduClim.ChangPRP%2008.4(4):202—208203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

表1全国湿地资源的区域分布(单位:103km2)

TablelDistributionofdifferenttypesofwetlandsinChina(fromthedataofNational

WetlandResourceInventory,2004)(unit:l03km2)

湿地国际等组织纷纷已经或正在评估国家或全球的湿地碳库和固碳减排潜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急需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碳库分布,固碳与减排潜力。

3我国湿地土壤碳库变化与湿地保护

我们收集整理了包含有机碳随深度分布的湿地土壤碳资料,估算了一些主要类型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表2)。由表2可见,我国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介于75~876t/hm2,诺尔盖湿地最高,其次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内陆盐沼湿地和沿海滩涂较低。我国南部沿海红树林湿地的碳密度虽然仅次于泥炭沼泽湿地,但面积仅剩1万hm2。Prentice1151采用模型计算全球湿地生态系统平均的碳密度为686t/hm2,其中土壤碳密度达643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的90%以上。而Mitra等1161报道,全球湿地lm深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介于600~1500t/hm2,0~30cm表土的平均碳密度达375t/hm2。可以看出,我国温地的有机碳储存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值。根据表2的数据,采用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概略估算我国湿地土壤的总有机碳库为8~10Pg,约占全球湿地(530~570Mhm2)总土壤碳库(1m深)225~377Pg1161的3%左右。尽管如此,湿地土壤碳库仍可占我国总土壤碳库(90Pg)@的1/10左右。而我国广大的农业土壤面积至少有130万km2,仅拥

表2我国一些主要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储存密度(单位:t/hm2)

Table2DensityofsoilorganiccarbonofsomemainwetlandsinChina(unit:tharn2)

@第236次香山会议上,我国土壤学家接受我国土壤总有机碳库的估计值为90Pg

204Adv.Clim.Chang£RP“2008。4(4):202—208

中国湿地土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作者:张旭辉, 李典友, 潘根兴, 李恋卿, 林凡, 许信旺, Zhang Xuhui, Li Dianyou,Pan Genxing, Li Lianqing, Lin Fan, Xu Xinwang

作者单位:张旭辉,潘根兴,李恋卿,林凡,Zhang Xuhui,Pan Genxing,Li Lianqing,Lin Fan(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95), 李典友,Li Dianyou(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

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95;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六安,257012), 许信旺,Xu

Xinwang(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95;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

系,池州,247000)

刊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英文刊名: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年,卷(期):2008,4(4)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47条)

1.Bridgham S D;Megoniga J P;Keller J K The carbon balance of North American Wetlands[外文期刊]

2006(04)

2.刘子刚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期刊论文]-地理科学 2004(05)

3.龚子同;陈志诚;史学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1999

4.迟传德;许信旺;吴新民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存及分布[期刊论文]-地球与环境 2006(03)

5.吕宪国湿地保护与我国水资源安全[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01(11)

6.王瑞山;王毅勇;杨青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0(01)

7.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保护建议[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5(02)

8.张新荣;胡克;胡一帆东北地区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全新世气候变迁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01)

9.田应兵;熊明彪;熊晓山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植物系统有机碳的分布与流动[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 2003(04)

10.马学慧;吕宪国;杨青三江平原湿地碳循环 1996(04)

11.张文菊;吴金水;肖和艾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4(04)

12.彭佩钦;张文菊;童成立洞庭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5(10)

13.沈永明;曾华;王辉江苏典型淤长岸段潮滩盐生植披及其土壤肥力特征[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5(01)

14.白军红;邓伟;王庆改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7(05)

15.Prentice I C Biome modelling and the carbon cycle 1993

16.Mitra S;Wassmann R;Vlek P L G An appraisal of global wetland area and its organic carbon stock[外文期刊] 2005(01)

17.方精云;刘国华;朱彪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 2006(06)

18.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酶分布特征及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 2007(04)

19.石福臣;李瑞利;王绍强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7(07)

20.陆琦;马克明;张洁瑜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02)

21.田应兵;熊明标;宋光煜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的恢复演替及其水分与养分变化[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5(01)

23.湖南省农业厅湖南土壤 1989

24.李翠菊;车懿;苗东丽江汉平原温地演变人为原因、环境效应与对策分析 2006(01)

25.李向阳;胡红青;谭文锋四湖地区不同水型水稻土的腐殖质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

26.王秋良;袁胜元;李长安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有机碳含量-碳同位素和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期刊论文]-地质科技情报 2006(04)

27.艾天成;李方敏;臧波江汉平原湖积型涝渍地土壤化学环境及适宜性评价[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a(自然科学版) 2005(08)

28.黄金国;郭志永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 2007(01)

29.江西省土地利用管理局;江西省土壤普查办化验室江西土种 1991

30.刘建业;秦泰毓;黄金平不同利用方式对鄱阳湖湖滩草洲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圩区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变 1987(02)

31.胡玮安庆沿江湿地的资源与环境研究 2004

32.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种志 1996

33.徐东霞;章光新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7(03)

34.江苏省土壤普查办公室江苏土壤 1995

35.李长安中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期刊论文]-中国水利 2004(03)

36.侯伟;匡文慧;张树文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环境2006(04)

37.郝庆菊;王跃思;宋长春垦殖对沼泽湿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7(08)

38.周萍;宋国菡;潘根兴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Ⅱ: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化学结合机制2008(待刊)

39.刘子刚;张坤民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碳储量变化[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40.刘燕华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途径及我国减排CO2潜力分析 2008

41.宋长春;王毅勇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2排放的影响[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

42.邓自发;安树青;智颖飙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模武与爆发机制[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6(08)

43.石盛莉;张祥霖;潘根兴米草入侵下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的变化及其意义 2008(待刊)

44.查看详情

45.查看详情

46.第236次香山会议上,我国土壤学家接受我国土壤总有机碳库的估计值为90 Pg

47.王绍强第236次香山会议交流资料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田应兵.TIAN Ying-bing湿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

2.张博庭.ZHANG Boting从地球碳循环探讨水库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期刊论文]-水电与新能源2010(2)

引证文献(20条)

2.靳振江.邰继承.潘根兴.李恋卿.宋祥云.谢添.刘晓雨.王丹荆江地区湿地与稻田有机碳、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12(18)

3.郑聚锋.潘根兴.吴新民升金湖枯水期滩地土壤CO2-C释放通量及有机碳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11(2)

4.但新球.但维宇.冯银.吴后建.邓侃湿地公园保护设计:对象·内容·技术措施[期刊论文]-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4)

5.赵传冬.刘国栋.杨柯.聂海峰.彭敏.李括.刘飞.李延生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碳储量估算与1986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研究[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11(6)

6.王铭.刘子刚.马学慧.王国栋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区[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12(2)

7.薛芳.崔鹏.孙秀丽湿地土壤碳循环与温室气体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0(3)

8.马欣欣.王中良湿地氮循环过程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2(17)

9.杨柯.刘国栋.刘飞.赵传冬.刘应汉.彭敏.李括.聂海峰.李玥扎龙湿地水旱交错区土壤呼吸研究[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11(6)

10.吕铭志.盛连喜.张立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13(1)

11.马涛.马彩华上海湿地碳汇:挑战与应对[期刊论文]-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2)

12.姚靖.陈永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湖南林业科技 2010(6)

13.肖胜生.董云社.齐玉春.彭琴.何亚婷.杨智杰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2009(10)

14.汪青.张平究.孟向东不同退耕年限对菜子湖湿地表土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12(8)

15.王翀.林慧龙中国内陆天然湿地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Ⅰ类的划分[期刊论文]-草业学报 2012(1)

16.刘子刚.王铭.马学慧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与储存特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2012(10)

17.李典友.潘根兴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开垦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期刊论文]-湿地科学 2009(2)

18.潘根兴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期刊论文]-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5)

19.刘育红.李希来.李长慧.孙海群.芦光新.潘根兴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湿地植被退化与土壤有机碳损失[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20.张婷.蔡海生.王晓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28381014.html,/Periodical_qhbhyjjz200804002.asp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