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TheECOIOgicaIDiStrictOfHabitab¨ityandEnterprISe-Adaptab¨ity

——UrbanDesignoftheDaxingDistr.CtCoreinBeijing

l_支0向军瓤镕LiuXiangju“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提出合理转化场地不利因素,使其成为具有活力的生态基础设施,并由此组织各种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高度宜居和生态化;充分重视轨道交通对新城、旧城和中心城市便捷的联系作用,使宜业与宜居相互促进,为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

【关键词】新城核心区宜居宜业城市结构

【Abst怕cqThroughtheintroductionoftheurbanplananddesignoftheDaxing

DistrictcoreinBe巧ing,thi8paperput8fonhthedisadvaIItageouselementsintheconstnIctionsitodesign,sothatthesitecanbeconvenedintoanecologicalinfrastructurewhichcanhelptoorganizedifferentcityfunctionsandactualizethecity’shabitabilityandecology.Theauthorthenanalysestheimponanceofthesubwayonconnectingthenewcity,oIdcityandcorecity,andpointsouthowthisconnectioncanpmmotehabitabilitya11dentcfprise-adaptabilitysimultaneously’whichpa诧sthewayforfunhersustainabledevelopment0fthenewcity.

【Keywords】Newcitycore,Habitability,Enterprise—ad印tability,Citystnlcture

作者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5收稿日期:2007一01-07引言

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其不断更新,改造和生

长的历程。自城市出现之日起.城市更新就作为城

市自我调节机制而存在,并贯穿城市发展过程的始

终。城市更新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旧城的改造,

另一种是新城的兴起。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全方位

变革、城市结构中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大规模变动

及重组的时期,城市各种资源所承受的压力也逐渐

增大,而旧城普遍存在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居住

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市政和公共设施落后

等问题.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单纯依靠旧城改

造是无法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口、就业、交通等问题,

新城的兴起为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一个途径。目前.

很多城市都把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城市更新、拓

展的重要手段和任务。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希望找

到一种结构合理、交通便利.生态宜居、有利于新

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的厂宿舍.整体环境急需改善,同时场地内水系统设规划及城市设计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施基本干涸.需要修建新的涵养渠道(图1,图2)。

一、现状分析

大兴地处北京南郊平原,是北京、天津两大都

市的”门户”及外埠进京的重要通道.背倚京城.面

向渤海,辐射中原的区位优势日渐明显。随着现代

交通.通信体系的建立,大兴与北京城区更紧密地

连成一体。

大兴新城核心区的交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周

边拥有两条高速公路(京开高速公路、六环路).此

外两条城市干道下穿京沪铁路与老城区相连.正在

规划建设中的新源大街将穿过六环与北京生物工程

连接医药产业基地。但由于规划用地位于城市边缘.

建设项目混杂.景观差异较大,这里既有高尔夫球

场和高档会所,也有基础设施很差的城郊旧村及工

二、规划总体构思及特点

规划在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设计、建筑

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新城宜居、宜业的设计理念

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交通系统,使新城在轨道上崛

起;分解水库,建立城市雨洪管理体系;打造岛屿

式住区.共享绿色环境;形成绿道网络,构建生态

人文城市;提倡绿色交通.建立自行车和步行系统。

基于绿色城市理念,规划从营造生态.人文内涵和

促进高效的新城市建设目标出发,形成本方案的五

个基本特点。

1.地铁为核

新城布局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交通网络.充分

发挥北京主城区的外联优势.构建紧凑型、节约型

城市结构,使新城担负起分担首都部分职能的作用.形成宜业的交通格局。

目前从北京城区至大兴有京开高速、六环路,京良路等干路可以到达.但京良路由于进出北京的大货车较多.经常发生拥堵,行驶不畅。京开、六环路都是收费快速路.使用率还有待提高。因此.~方面核心区内的地铁四号线将成为北京城区与大兴新城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从空间上大大缩短了北京城区与大兴区的距离,使大兴宜居、宜业的目标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地铁站也是规划新城核心区的重要交通连接点。在规划中,以地铁站为圆心,以步行700m为半径界定核心区的主要区域——面积近1.5km2。这样使地铁站的位置得以强化:其西北出口,可步行到达规划的新行政中心;其西南出口.与规划公园相距不过100m:其东北出口,与商业、商住区比邻i其东南出口,是进入会展的集散区域。由于地铁四号线的引入,核心区的交通、人员流向更趋便捷和合理、灵活.可迅速带动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并取得可观的经济价值。此外.在规划区的西侧,未来城市9号地铁线所辐射的服务范围也将更进一步带动新城核心区的崛起。

2项链为喻

以生态、人文、宜居、宜业为目标.大兴新城核心区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场地特征.将现有滞洪水

库分成连续的雨洪管理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

结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和

土地价值。

念坛水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干涸了30

多年.对其进行的整治是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的重

点问题.针对防洪的要求和永定河河道干涸的现实.

我们采用分解的战略.将水库的巨大蓄洪容量分解

为若干个连续的、深浅不一的蓄水水域,分别在原

永定河与水库间的引水渠和场地东部小龙河两侧开

挖出淹没区(湿地系统),并与南边天堂河交汇.构

筑与永定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滨水系统。丰水

期,可利用水闸的调控保持常水位;枯水期.则以

中水位作为主要景观水源。

水库的分解设计可以创造更多的具有极高经济

价值的滨水界面.带动环水区域住宅、商业用地的

开发。滨水界面也可提供公共绿地廊道、生态廊道、

休闲廊道和防洪通道等多种功能。滨水既是公共区

域与居住区域的边界,也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可以

形成动与静、公共与私密、内部与外部两种不同的

开放空间系统。沿滨水带可以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

界面.包括东北部的商务界面.西南部的高档公寓

带.中部的公园休闲界面.东南部的会展集散界面。

城市t筑l主题专栏Iu弛州酬州DARdntc~睢IF州RB.THEME

水库的分解策略实现新城多种功能的和谐.使分解

而成的水系成为城市最突出的景观(图3,图4)。

3岛屿式居住

北京城区内居住用地渐趋紧张、住宅开发密度

越来越高.对住宅区内小环境的改善不足以从根本

上改变居住的生态状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改变传统大片住宅区集中布局的模式.采

用点式、岛式的布局方式,建立住宅区间的生态缓

冲带和绿色廊道.将住宅融入城市的绿色背景中.

塑造绿洲中的宜人岛屿。在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中,

滨河系统的建构从根本上提升了区域整体环境,为

岛式住宅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其中环滨河绿带、

住宅与绿廊间隔出现,使公共绿化空间得到充分利

用.住宅内部与外部环境系统连为一体.实现真正

的宜居理念(图5)。

4.绿色网络

结合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立多条斜向绿道.构

成宜人的绿色交通和休闲网络,这是新城生态与人

文建设的基础结构.其中居住、办公和行政等功能

都可以充分利用绿色网络的优越条件进行布局.并

从中获得持续的生态效益。

在传统意义上.城市各部分主要是通过交通线

进行联系.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实现。

城市绿化基本上也沿着交通线展开,交通线路将城市各个功能区划分为严整的区域.往往导致空间的割裂或离散.各功能联系方式也是平面化的。在大兴新城规划设计中,从东部到西部边界.依据主导风向和人的视觉习惯.建立从东到西的斜向绿化景观走廊.有机地联系整个核心区内各功能组团,构成立体的动态网络,打破机动车道路系统所带来的束缚,人们可以通过绿道下的人行、自行车道路自由地到达各功能组团。

5绿色交通

方案通过三条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绿色交通网络。联系核心区各功能组团以及滨河区南北两岸景观节点。第一个网络——地铁站出口:即新源大街与义中路交叉口的出口,由此步行可分别到达西北向的行政区、文化区.西南向的公园、滨河景观区、东北向的商务区、商住区.东北向的会展区;第二个网络——滨河步行系统:该系统由西至东贯穿整个滨河区.将行政区、文化区,商住区、会展区及周边住宅区纵向地联系起来,构成规划区内步行.自行车系统的主要框架,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能便捷地到达休闲、运动的场所,形成体验性和功

能性相结合的绿色网络;第三个网络——连接性绿

带步行系统:在贯穿场地的多条连接绿带中,都设

计了连续的步行道,可以将各功能区横向地联系起

来.是其他步行交通网络的重要补充。

三、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规划核心区以南北向的新源大街.东西向的兴

华大街和义中街、黄良路为边界,大体划分为五个

主要功能部分,其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心一

链”(图6~图8)。

1行政文化中心

此区域位于新源大街西侧、兴华大街南北两侧.

区域内的公共建筑以行政办公为主体.并以笔架山

谷地中心所在的轴线进行对称式布局,共同围合成

北面行政广场和南面市民广场.整个行政文化区组

成了大兴新城中心区的核心区域。

2.商业综合服务中心

此区域位于新源大街东侧.包括商务办公区、

商住两用办公区及商业服务设施等。为建立一个便

捷、舒适、生态的办公场所.整个办公区对周边环

境的姿态是开放的,它的北、东两面与设计中的滨

河绿带相邻,具有良好的视野和开阔感。

3会议、展览中心

此区域位于商务、商住、商业综合服务区的南

部.主要包括会议、展览及接待设施、五星级酒店、

会展中心等部分。其中,会议、展览接待设施和五

星级酒店安排在滨水景观区北侧.与地铁东南出口

比邻。人们穿过接待区.通过架设在河滨的几组平

行的栈桥.可以到达对岸的会展中心区。

4岛式住宅链

岛式住宅是宜居理念的具体反映。此区域主要

位于滨河景观带的南侧和东侧,环绕河道均匀分布。

因住宅区用地范围内绿化较多.点缀在其间的住宅

组团就成为绿海中的岛屿.绿色反过来又把每一座

岛屿连接起来,形成连贯的链条,拓展新的住宅规

划模式。

四.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景观绿地规划除了考虑通常的景观节点、视线

蝴i—筑I主题专栏IuR队N6M州DAR硎n目c兀J旺lFE^TuRE.THEME

设计、小品处理之外.合理的结构和边界的处理.也是方案着重考虑的核心内容(图9,图10j。

1.景观结构

规划景观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带一围”。两带指的是滨水景观带和联系绿带;一围指的是京开高速、六环路以北的隔离绿带.京沪铁路以西隔离绿带和核心区北面京城高尔夫球场.共同组成具有围合形态的绿地系统。”两带一围”构成整个规划区域的景观基底和宏观生态条件。

滨水景观带西起芦东路西侧永定河引水渠绿化带.东至永华路穿京沪铁路西侧部分.呈环状分布,这种布置方式是对念坛水库蓄洪容量分解和演化而得来的。滨水区最宽处近400m.最窄处也有40m左右,主要通过栈桥联系南北岸。规划设计由西向东的木制步行栈道.其问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座绿岛。滨水康体、休闲景观区既是核心办公区与外围住宅区的天然隔离带,也是两者联系的纽带(图11)。

2.边界处理

边界是功能区转换的交界处.它既是功能区之间空间隔断的硬性屏障.也是人们对另一场所体验的开始或终结。边界的景观质量暗示了场所对外界或包容、或排斥的态度。滨水景观区与住宅区之间用缓丘相接.缓丘高度在2~3m之间。在缓丘上种植草坪,路旁种植成行的乔木和灌木.慢跑道、自行车道从缓丘上经过.构成“缓丘+乔木+灌木”的空间形式.设计通过植物配合与竖向空间变化.使边界变成了积极的活动空间。同时又维持了居住区内外部空间的景观通透感.体现出整个区域对外界一种更为亲切和友好的姿态。

结语

本方案是大兴新城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的获奖方案,其突出特点是合理地转化、分解场地中的不利因素.使之成为具有活力的生态基础设施.并由此组织各种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高度宜居和生态化。充分重视轨道交通对新城、旧城和中心城市便捷的联系作用.使宜业与宜居相互促进.为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景观规划、城市形态和建筑空间应统~考虑,构筑未来城市的协调发展。■

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北京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及城市设

作者:刘向军, Liu Xiangjun

作者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5

刊名:

城市建筑

英文刊名: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7,""(2)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洁明嘉定新城建设全过程推行生态节能-上海节能2008,""(1)

嘉定新城是上海"十一五"重点建设的3大新城之一,是嘉定区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嘉定新城打造成为生态环保的宜居新城,嘉定区以建筑节能、资源利用与新材料应用工作为突破口,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引领新城生态建设,打造嘉定新城核心区成为推进建筑节能、资源利用与新材料应用工作的最佳实践区.1月8日,嘉定区政府与中国建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举办了"建行和嘉定新城同行--绿色生态、建筑节能高峰论坛".嘉定区政府在论坛上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环保宜居新城的实施意见>.

2.学位论文王珊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新城开发模式研究2006

城市发展迅速,尤其是大城市特有的规模经济效益带来了人口、就业、资本向中心区的迅速聚集和都市空间的无限蔓延式扩展,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恶劣、犯罪频繁等诸多城市问题。能否协调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能否保护全球的环境,能否有更好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能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的重要问题。

城市普遍经历了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导致的城市郊区化及无序蔓延的发展阶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城市化空间的扩展就超过了历史以来的总和。这种几十年的“郊区疯长”,造成了城市土地利用分散、交通拥挤、基础设施投资费用巨大、城市效率低下(高成本、低效率)、内城衰退、城市结构瓦解、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农田与原野消失、建筑遗产损毁、生态与环境的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发展模式提出批评与质疑。

新城建设是解决大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公共交通导向的新城开发的模式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新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新城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化研究,探讨交通发展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引导、交通设施对新城空间布局规划的引导、对新城核心区域环境的营造和引导等问题,论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

(1)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的演变对西方新城开发模式的演变进行了综述,按照西方城市开发的历程介绍了交通对于新城开发模式的影响。总结国内大都市新城建设模式的演变,得出当前新城开发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

(2)网络化公共交通导向新城开发的模式论文从现实切入,引入公共交通导向新城开发的概念。分别从通道、板块、网络等要素,着重论述网络化公共交通导向模式的建构,并对新城原有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反思,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新城规划的现状与不足。

探讨网络化公共交通导向对新城开发及开发时序的引导,阐述了该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规划程序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确定了公共交通导向新城开发模式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3)大兴新城开发模式实证分析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城镇规划、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总结以往国内外新城开发的经验教训,对大兴新城的形成、板块、交通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本文提出的模式进行大兴新城开发的对策研究,为我国新城开发模式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论文最后对快速城市化阶段我国新城适宜的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期望通过公共交通的引导能使新城空间有序增长,在我国今后新城规划初期未雨绸缪,建设交通便捷、高效运行、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58228913.html,/Periodical_csjz200702005.aspx

授权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dbsdt),授权号:d7f5eb45-1a24-433d-8352-9e520150a179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0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