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

公元干支对照年表

公元618年----公元1999年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新中国新中国五十一年公元1999年己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十年公元1998年戊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九年公元1997年丁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八年公元1996年丙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七年公元1995年乙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六年公元1994年甲戌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五年公元1993年癸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四年公元1992年壬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三年公元1991年辛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二年公元1990年庚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一年公元1989年己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十年公元1988年戊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九年公元1987年丁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八年公元1986年丙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七年公元1985年乙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六年公元1984年甲子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五年公元1983年癸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四年公元1982年壬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三年公元1981年辛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二年公元1980年庚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一年公元1979年己未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十年公元1978年戊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九年公元1977年丁巳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八年公元1976年丙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七年公元1975年乙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六年公元1974年甲寅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五年公元1973年癸丑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四年公元1972年壬子年

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三年公元1971年辛亥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二年公元1970年庚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一年公元1969年己酉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十年公元1968年戊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九年公元1967年丁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八年公元1966年丙午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七年公元1965年乙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六年公元1964年甲辰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五年公元1963年癸卯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四年公元1962年壬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三年公元1961年辛丑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二年公元1960年庚子年新中国新中国十一年公元1959年己亥年新中国新中国十年公元1958年戊戌年新中国新中国九年公元1957年丁酉年新中国新中国八年公元1956年丙申年新中国新中国七年公元1955年乙未年新中国新中国六年公元1954年甲午年新中国新中国五年公元1953年癸巳年新中国新中国四年公元1952年壬辰年新中国新中国三年公元1951年辛卯年新中国新中国二年公元1950年庚寅年新中国新中国元年公元1949年己丑年民国

民国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己丑年民国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戊子年民国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丁亥年民国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丙戌年民国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乙酉年民国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甲申年民国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癸未年

民国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壬午年民国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辛巳年民国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庚辰年民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己卯年民国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戊寅年民国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丁丑年民国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丙子年民国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乙亥年民国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甲戌年民国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癸酉年民国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壬申年民国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辛未年民国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庚午年民国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己巳年民国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戊辰年民国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丁卯年民国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丙寅年民国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乙丑年民国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甲子年民国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癸亥年民国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壬戌年民国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辛酉年民国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庚申年民国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己未年民国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戊午年民国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丁巳年民国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丙辰年民国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乙卯年民国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甲寅年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癸丑年民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壬子年

清溥仪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年清溥仪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庚戌年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戊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丁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丙午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乙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壬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己亥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丁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丙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癸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壬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辛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庚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己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戊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丁亥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丙戌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乙酉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甲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癸未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壬午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辛巳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庚辰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己卯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戊寅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丁丑年清德宗载湉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丙子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癸酉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壬申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辛未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己巳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丁卯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丙寅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乙丑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甲子年清穆宗载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癸亥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辛酉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庚申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己未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戊午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丁巳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丙辰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乙卯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甲寅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癸丑年清文宗奕詝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壬子年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庚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己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戊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丙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乙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甲辰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癸卯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辛丑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庚子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己亥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戊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丁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乙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甲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癸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辛卯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庚寅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己丑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戊子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丁亥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丙戌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乙酉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甲申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年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壬午年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庚辰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己卯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戊寅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丁丑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丙子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乙亥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甲戌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癸酉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壬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辛未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庚午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己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戊辰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丁卯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丙寅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乙丑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甲子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癸亥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壬戌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辛酉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庚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己未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戊午年清仁宗顺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丁巳年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乙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甲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壬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辛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庚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己酉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丁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丙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乙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甲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癸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壬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辛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庚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己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戊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丁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乙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甲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癸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壬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辛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庚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己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戊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丁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丙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乙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癸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壬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辛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庚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己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戊寅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丙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癸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辛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庚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己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戊辰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丁卯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丙寅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乙丑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甲子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癸亥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壬戌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辛酉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庚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己未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年清高宗弘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年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乙卯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甲寅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癸丑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壬子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辛亥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庚戌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己酉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戊申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丁未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丙午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乙巳年清世宗胤禛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甲辰年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壬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辛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庚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己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戊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丙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乙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甲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癸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壬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辛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庚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己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丁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乙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甲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壬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辛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庚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己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戊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丁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丙子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甲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壬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辛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庚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己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戊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丁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丙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乙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甲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癸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壬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辛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庚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戊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丁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丙辰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乙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甲寅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癸丑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壬子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辛亥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庚戌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己酉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戊申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年清圣祖玄烨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丙午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乙巳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癸卯年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辛丑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庚子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己亥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戊戌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丁酉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丙申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乙未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甲午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癸巳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壬辰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辛卯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庚寅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己丑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戊子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丁亥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年清世祖福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年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壬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庚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己卯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戊寅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丁丑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丙子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乙亥年

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甲戌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癸酉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壬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辛未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庚午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己巳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后金大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丙寅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乙丑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甲子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癸亥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壬戌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己未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戊午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二年公元1617年丁巳年后金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丙辰年

天干地支对照表及算法

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5、6、7、8、9、0、1、2、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5、6、7、8、9、10、11、0(能整除)、1、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对应数字:1、2、3、4、5、6、7、8、9、0 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数字:1、2、3、4、5、6、7、8、9、10、11、0 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本人推荐这种方法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个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13 丙子25 戊子37 庚子49 壬子 2 乙丑14 丁丑26 己丑38 辛丑50 癸丑 3 丙寅15 戊寅27 庚寅39 壬寅51 甲寅 4 丁卯16 已卯28 辛卯40 癸卯52 乙卯 5 戊辰17 庚辰29 壬辰41 甲辰53 丙辰 6 已巳18 辛巳30 癸巳42 乙巳54 丁巳 7 庚午19 壬午31 甲午43 丙午55 戊午 8 辛未20 癸未32 乙未44 丁未56 已未 9 壬申21 甲申33 丙申45 戊申57 庚申 10 癸酉22 乙酉34 丁酉46 已酉58 辛酉 11 甲戌23 丙戌35 戊戌47 庚戌59 壬戌 12 乙亥24 丁亥36 已亥48 辛亥60 癸亥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西周(公元前1122 -公元前771)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周武王发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己卯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121年庚辰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三年公元前1120年辛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四年公元前1119年壬午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五年公元前1118年癸未年周武王发周武王六年公元前1117年甲申年周武王发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乙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115年丙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年公元前1114年丁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113年戊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12年己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111年庚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六年公元前1110年辛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109年壬辰年周成王周成王八年公元前1108年癸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107年甲午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106年乙未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105年丙申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二年公元前1104年丁酉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三年公元前1103年戊戌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四年公元前1102年己亥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庚子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六年公元前1100年辛丑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七年公元前1099年壬寅年周成王周成王十八年公元前1098年癸卯年周成王周成王十九年公

元前1097年甲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年公元前1096年乙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1095年丙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94年丁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三年公元前1093年戊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92年己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91年庚戌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六年公元前1090年辛亥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七年公元前1089年壬子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八年公元前1088年癸丑年周成王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1087年甲寅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年公元前1086年乙卯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085年丙辰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1084年丁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83年戊午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1082年己未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081年庚申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1080年辛酉年周成王周成王三十七年公元前1079年壬戌年周康王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78年癸亥年周康王周康王二年公元前1077年甲子年周康王周康王三年公元前1076年乙丑年周康王周康王四年公元前1075年丙寅年周康王周康王五年公元前1074年丁卯年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3年戊辰年周康王周康王七年公元前1072年己巳年周康王周康王八年公元前1071年庚午年周康王周康王九年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周康王周康王十年公元前1069年壬申年周康王周康王十一

六十甲子纳音表_六十甲子生肖干支年对照表

六十甲子纳音表六十甲子生肖干支年对照表 120年生肖干支查询表古今时辰对照表1000年闰月查询表五行属性查询表60甲子纳音表 六十甲子顺序表 顺序干支顺序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已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太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六十甲子生肖干支年对照表 甲子1924 鼠甲申1944 猴甲辰1964 龙甲子1984 鼠甲申2004 猴乙丑1925 牛乙酉1945 鸡乙巳1965 蛇乙丑1985 牛乙酉2005 鸡

丙寅1926 虎丙戌1946 狗丙午1966 马丙寅1986 虎丙戌2006 狗 丁卯1927 兔丁亥1947 猪丁未1967 羊丁卯1987 兔丁亥2007 猪 戊辰1928 龙戊子1948 鼠戊申1968 猴戊辰1988 龙戊子2008 鼠 己巳1929 蛇己丑1949 牛己酉1969 鸡己巳1989 蛇己丑2009 牛 庚午1930 马庚寅1950 虎庚戌1970 狗庚午1990 马庚寅2010 虎 辛未1931 羊辛卯1951 兔辛亥1971 猪辛未1991 羊辛卯2011 兔 壬申1932 猴壬辰1952 龙壬子1972 鼠壬申1992 猴壬辰2012 龙 癸酉1933 鸡癸巳1953 蛇癸丑1973 牛癸酉1993 鸡癸巳2013 蛇 甲戌1934 狗甲午1954 马甲寅1974 虎甲戌1994 狗甲午2014 马 乙亥1935 猪乙未1955 羊乙卯1975 兔乙亥1995 猪乙未2015 羊 丙子1936 鼠丙申1956 猴丙辰1976 龙丙子1996 鼠丙申2016 猴 丁丑1937 牛丁酉1957 鸡丁巳1977 蛇丁丑1997 牛丁酉2017 鸡 戊寅1938 虎戊戌1958 狗戊午1978 马戊寅1998 虎戊戌2018 狗 己卯1939 兔己亥1959 猪己未1979 羊己卯1999 兔己亥2019 猪 庚辰1940 龙庚子1960 鼠庚申1980 猴庚辰2000 龙庚子2020 鼠 辛巳1941 蛇辛丑1961 牛辛酉1981 鸡辛巳2001 蛇辛丑2021 牛 壬午1942 马壬寅1962 虎壬戌1982 狗壬午2002 马壬寅2022 虎 癸未1943 羊癸卯1963 兔癸亥1983 猪癸未2003 羊癸卯2023 兔 六十甲子有时写作60甲子是最古老的用途,60甲子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60甲子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60甲子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60甲子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60甲子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①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质量,以此来喻象人的能力大小。如海中金、剑峰金、白蜡金、沙中金、金箔金、钗钏金,在这六种纳音金中,海中金的质量大于沙中金;沙中金的质量大于剑峰金;剑峰金的质量大于钗钏金;钗钏金的质量大于白蜡金和金箔金。故质量大者,贯性大、力量大,表示不易受伤和损坏;质量小者,贯性小,力量小,表示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纳音五行质量大者,主其人能力强,反之为能力缺乏。 ②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用途,以此来喻象人的性格。如剑峰金可做兵器、砍树之用等,则主其人性格外向、刚强等;钗钏金可做装饰品之用等,则主人的性格内向、柔弱等。 ③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质的空间,以此来喻象人的心绪。如海中金在海中,深藏不露,则主其人处事心细、周密等;沙中金在沙中容易发现,则主其人处事粗心、欠妥等。 ④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示相互之间的生克关系能否成立,以此来喻象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如大海水不能生任何纳音之木,因为海水是咸的,则表示凡纳音为大海水的人,不能和凡属纳音木的人和睦相处等。而长流水,天河水等纳音水就可以生任何纳音木,则表示在六种纳音水中,除大海水外,其余五种纳音水的人,均可以与任何纳音水的人和睦相处等。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精编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 902-979 宋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

六十甲子生肖干支年对照表

六十甲子生肖干支年对照表 甲子 1924 鼠甲申 1944 猴甲辰 1964 龙甲子 1984 鼠甲申 2004 猴乙丑1925 牛乙酉 1945 鸡乙巳 1965 蛇乙丑 1985 牛乙酉 2005 鸡丙寅 1926 虎丙戌 1946 狗丙午 1966 马丙寅 1986 虎丙戌 2006 狗丁卯 1927 兔丁亥 1947 猪丁未 1967 羊丁卯 1987 兔丁亥 2007 猪戊辰 1928 龙戊子 1948 鼠戊申 1968 猴戊辰 1988 龙戊子 2008 鼠己巳 1929 蛇己丑 1949 牛己酉 1969 鸡己巳1989 蛇己丑 2009 牛庚午 1930 马庚寅 1950 虎庚戌 1970 狗庚午 1990 马庚寅2010 虎辛未 1931 羊辛卯 1951 兔辛亥 1971 猪辛未 1991 羊辛卯 2011 兔壬申 1932 猴壬辰 1952 龙壬子 1972 鼠壬申 1992 猴壬辰 2012 龙癸酉 1933 鸡癸巳 1953 蛇癸丑 1973 牛癸酉 1993 鸡癸巳 2013 蛇甲戌 1934 狗甲午 1954 马甲寅 1974 虎甲戌 1994 狗甲午 2014 马乙亥 1935 猪乙未 1955 羊乙卯 1975 兔乙亥 1995 猪乙未 2015 羊丙子 1936 鼠丙申 1956 猴丙辰 1976 龙丙子 1996 鼠丙申 2016 猴丁丑 1937 牛丁酉 1957 鸡丁巳 1977 蛇丁丑 1997 牛丁酉2017 鸡戊寅 1938 虎戊戌 1958 狗戊午 1978 马戊寅 1998 虎戊戌 2018 狗己卯 1939 兔己亥 1959 猪己未 1979 羊己卯 1999 兔己亥 2019 猪庚辰 1940 龙庚子 1960 鼠庚申 1980 猴庚辰 2000 龙庚子 2020 鼠辛巳 1941 蛇辛丑 1961 牛辛酉 1981 鸡辛巳 2001 蛇辛丑 2021 牛壬午 1942 马壬寅 1962 虎壬戌 1982 狗壬午 2002 马壬寅 2022 虎癸未 1943 羊癸卯 1963 兔癸亥 1983 猪癸未2003 羊癸卯 2023 兔 六十甲子纳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漳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公 元 干 支 纪 年 对 照 表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 甲子 1894 1954 2014 甲午1865 1925 1985 乙丑 1895 1955 2015 乙未1866 1926 1986 丙寅 1896 1956 2016 丙申1867 1927 1987 丁卯 1897 1957 2017 丁酉1868 1928 1988 戊辰 1898 1958 2018 戊戌1869 1929 1989 己巳 1899 1959 2019 己亥1870 1930 1990 庚午 1900 1960 2020 庚子1871 1931 1991 辛未 1901 1961 2021 辛丑1872 1932 1992 壬申 1902 1962 2022 壬寅1873 1933 1993 癸酉 1903 1963 2023 癸卯1874 1934 1994 甲戌 1904 1964 2024 甲辰1875 1935 1995 乙亥 1905 1965 2025 乙巳1876 1936 1996 丙子 1906 1966 2026 丙午1877 1937 1997 丁丑 1907 1967 2027 丁未1878 1938 1998 戊寅 1908 1968 2028 戊申1879 1939 1999 己卯 1909 1969 2029 己酉1880 1940 2000 庚辰 1910 1970 2030 庚戌1881 1941 2001 辛巳 1911 1971 2031 辛亥1882 1942 2002 壬午 1912 1972 2032 壬子1883 1943 2003 癸未 1913 1973 2033 癸丑1884 1944 2004 甲申 1914 1974 2034 甲寅1885 1945 2005 乙酉 1915 1975 2035 乙卯1886 1946 2006 丙戌 1916 1976 2036 丙辰1887 1947 2007 丁亥 1917 1977 2037 丁巳1888 1948 2008 戊子 1918 1978 2038 戊午1889 1949 2009 己丑 1919 1979 2039 己未1890 1950 2010 庚寅 1920 1980 2040 庚申1891 1951 2011 辛卯 1921 1981 2041 辛酉1892 1952 2012 壬辰 1922 1982 2042 壬戌 1893 1953 2013 癸巳 1923 1983 2043 癸亥 收藏分享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 起讫 夏 约前2070-前1600 商 前 1600—前 1046 西周 前 1046—前 771 周 东周 前 770—前 256 春秋时代 前 770—前 476 战国时代① 前 475—前 221 秦 前 221—前 206 汉 西汉② 前206—公元23 东汉 25— 220 魏 220-265 三国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十六国③ 304-439 宋 420-479 南 齐 479-502 朝 梁 502-557 南 陈 557-589 北 北魏 386-534 朝 北 东魏 534-550 朝 北齐 550-577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后梁 907-923 五代 后唐 十国 923-936 I1 >17/ 后曰 936-946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都城 今地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镐京 陕西西安 洛邑 河南洛阳 咸阳 陕西咸阳 长安 陕西西安 洛阳 河南洛阳 洛阳 河南洛阳 成都 四川成都 建业 江苏南京 洛阳 河南洛阳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建康 江苏南京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邺 河北临漳 邺 河北临漳 长安 陕西西安 长安 陕西西安 大兴 陕西西安 长安 陕西西安 汴 河南开封 洛阳 河南洛阳 汴 河南开封 建康 江苏南京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 十国④902-979 —— 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 宋南宋 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 皇都辽宁辽916-1125⑤ (上京)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会宁阿城(黑龙 江)金1115-1234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北京北京 清1644-1911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 1 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 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 了农民政权。公元23 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 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 年复称契丹,1066 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年鉴对照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 南北朝南 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前2070—前1600 安邑山西夏县 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 亳河南商丘 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 镐京陕西西安东周前770-前256 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前206 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前206-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汉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晋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304-439 - - 南朝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 西魏535-556 长安陕西西安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 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 后晋936-947 汴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十国902-979 -- 宋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辽907-1125 皇都辽宁 (上京) 巴林右旗 大理937-1254 太和城云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06-1368 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16-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历代皇帝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 东汉25-220 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1、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3、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4、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鞯)、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共和、宣王(姬静)、幽王(姬宫星) 5、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桓王(姬林)、庄王(姬佗)、禧王(姬胡齐)、惠王(姬阆)、襄王(姬郑)、顷王(姬壬臣)、匡王(姬班)、定王(姬瑜)、简王(姬夷)、灵王(姬泄心)、景王(姬贵)、悼王(姬猛)、敬王(姬丐)、元王(姬仁)、贞定王(姬介)、哀王(姬去疾)思王(姬叔)、考王(姬嵬)、威烈王(姬午)、安王(姬骄)、烈王(姬喜)、显王(姬扁)、慎靓王(姬定)、赧王(姬延) 6、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 7、汉(前206——公元220)[西汉、东汉] 8、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高帝(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后元 景帝(刘启)——中元、后元 武帝(刘彻)——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凤、元平 宣帝(刘询)——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建平、元寿 平帝(刘侃)——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初始 [新]王莽——始建国、天凤、地皇 更始帝(刘玄)——更始 9、东汉(25——220)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令狐采学 朝代 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 商前1600—前1046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 周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 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 南北朝南朝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 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1271-1368⑥大都北京 明1368-1644北京北京 清1644-1911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中国古代朝代编年史 夏朝

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我国历朝干支纪年对照明细表 天 干 地 支 十 二 生 肖 对 照 肖属: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干支: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干支: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干支: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干支: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干支: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97 2996 2995 2994 2993 2992 299 l 2990 2989 2988 2987 2986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85 2984 2983 2982 2981 2980 2979 2978 2977 2976 2975 2974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73 2972 297 l 2970 2969 2968 2967 2966 2965 2964 2963 296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61 2960 2959 2958 2957 2956 2955 2954 2953 2952 2951 2950 远古代 伏羲01伏羲02伏羲03伏羲0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949 2948 2947 2946 2945 2944 2943 2942 2941 2940 2939 3938 伏羲代 伏羲05伏羲06伏羲07伏羲08伏羲09伏羲10伏羲11伏羲12伏羲13伏羲14伏羲15伏羲16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公元前: 2937 2936 2935 2934 2933 2932 2931 2930 2929 2928 2927 2926 伏羲代 伏羲17伏羲18伏羲19伏羲20伏羲21伏羲22伏羲23伏羲24伏羲25伏羲26伏羲27伏羲28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公元前: 2925 2924 2923 2922 2921 2920 2919 2918 2917 2916 2915 2914 伏羲代 伏羲29伏羲30伏羲3l伏羲32伏羲33伏羲34伏羲35伏羲36伏羲37伏羲38伏羲39伏羲40 干支: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已亥 公元前: 2913 2912 2911 2910 2909 2908 2907 2906 2905 2904 2903 2902 伏羲代 伏羲4l伏羲42伏羲43伏羲44伏羲45伏羲46伏羲47伏羲48伏羲49伏羲50伏羲51伏羲52 干支: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已酉 庚戌 辛亥 公元前: 2901 2900 2899 2898 2897 2896 2895 2894 2893 2892 2891 2890 伏羲代 伏羲53伏羲54伏羲55伏羲56伏羲57伏羲58伏羲59伏羲60伏羲61伏羲62伏羲63伏羲64 干支: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公元前: 2889 2888 2887 2886 2885 2884 2883 2882 2881 2880 2879 2878 伏羲代 伏羲65伏羲66伏羲67伏羲68伏羲69伏羲70伏羲7l伏羲72伏羲73伏羲74伏羲75伏羲7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