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5-4-广义坐标与广义力

理论力学5-4-广义坐标与广义力

理论力学5-4-广义坐标与广义力
理论力学5-4-广义坐标与广义力

理论力学(大学)课件8.1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结果分析

本讲主要内容 1、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及结果分析 2、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常见的空间约束 3、重心的计算

1、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及结果分析

(1)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F 1 F 2 F n 1 F ¢ 2F ¢ n F ¢ 1M 2 M n M 空间汇交力系与空间力偶系等效代替一空间任意力系. ) (i O i i i F M M F F ==¢及结果分析

主矢 汇交力系的合力 主矢大小方向作用点: 一般令其作用于简化中心上 2 2 2 R )()()(???++=¢iz iy ix F F F F R R ),cos(F F iz ¢= ¢?k F 1F ¢ 2F ¢n F ¢ 1 M 2 M n M k j i F F ????++==¢z y x i R F F F R F ¢R R ),cos(F F ix ¢= ¢?j F R R ),cos(F F ix ¢ = ¢?i F (与简化中心无关)

主矩 空间力偶系的合力偶矩 主矩大小方向作用位置: 刚体上任意位置 1 M 2 M n M ) (??==i O i O F M M M R F ¢O ),cos(M M x O ?= i M O M 由力对点的矩与力对轴的矩的关系,有 k j i M )()()(???++=i z i y i x O F M F M F M 2 2 2 ) ()()(???++=z y x O M M M M O ),cos(M M y O ?= j M O ),cos(M M z O ?= k M (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

理论力学(3.7)--空间任意力系-思考题

第三章 空间力系 3-1 在正方体的顶角A 和B 处,分别作用力1F 和2F ,如图所示。求此两力在x ,y ,z 轴上的投影和对x ,y ,z 轴的矩。试将图中的力1F 和2F 向点O 简化,并用解析式计算其大小和方向。 3-2 图示正方体上A 点作用一个力F ,沿棱方向,问: (1)能否在B 点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向A 点简化的主矩为零? (2)能否在B 点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向B 点简化的主矩为零? (3)能否在B ,C 两处各加一个不为零的力,使力系平衡? (4)能否在B 处加一个力螺旋,使力系平衡? (5)能否在B ,C 两处各加一个力偶,使力系平衡? (6)能否在B 处加一个力,在C 处加一个力偶,使力系平衡?

3-3 图示为一边长为a的正方体,已知某力系向B点简化得到一合力,向C?点简化也得一合力。问: (1)力系向A点和'A点简化所得主矩是否相等? (2)力系向A点和'O点简化所得主矩是否相等? 3-4 在上题图中,已知空间力系向'B点简化得一主矢(其大小为F)及一主矩(大小、方向均未知),又已知该力系向A点简化为一合力,合力方向指向O点试: (1)用矢量的解析表达式给出力系向'B点简化的主矩; (2)用矢量的解析表达式给出力系向C点简化的主矢和主矩。

3-5 (1)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2)空间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分别汇交于两个固定点。试分析这两种力系最多能有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3-6 传动轴用两个止推轴承支持,每个轴承有三个未知力,共6个未知量。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恰好有6个,是否为静定问题? 3-7 空间任意力系总可以由两个力来平衡,为什么? 3-8 某一空间力系对不共线的三点主矩都为零,问此力系是否一定平衡? 3-9 空间任意力系向两个不同的点简化,试问下述情况是否可能? (1)主矢相等,主矩相等。 (2)主矢不相等,主矩相等。 (3)主矢相等,主矩不相等。 (4)主矢、主矩都不相等。 3-10 一均质等截面直杆的重心在哪里?若把它弯成半圆形,重心位置是否改变?

理论力学第三章空间力系习题解答

习 题 3-1 在边长为a 的正六面体上作用有三个力,如图3-26所示,已知:F 1=6kN ,F 2=2kN ,F 3=4kN 。试求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图3-26 kN 60 1111====F F F F z y x 0kN 245cos kN 245cos 2222== ?=-=?-=z y x F F F F F kN 3 3 433kN 3 3 433kN 3 34333 33 33 3==-=-===F F F F F F z y x 3-2 如图3-27所示,已知六面体尺寸为400 mm ×300 mm ×300mm ,正面有力F 1=100N ,中间有力F 2=200N ,顶面有力偶M =20N ·m 作用。试求各力及力偶对z 轴之矩的和。 图3-27 203.034 44.045cos 2 1-?+??-=∑F F M z m N 125.72034 240220?-=-+ -= 3-3如图3-28所示,水平轮上A 点作用一力F =1kN ,方向与轮面成a=60°的角,且在过A 点与轮缘相切的铅垂面内,而点A 与轮心O '的连线与通过O '点平行于y 轴的直线成b=45°角, h =r=1m 。试求力F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对三个坐标轴之矩。 图3-28 N 354N 225045sin 60cos 1000sin cos ==????==βαF F x N 354N 225045sin 60cos 1000cos cos -=-=????-=-=βαF F y

N 866350060sin 1000sin -=-=??-=-=αF F z m N 25845cos 18661354cos ||||)(?-=???-?=?-?=βr F h F M z y x F m N 96645sin 18661354sin ||||)(?=???+?=?+?=βr F h F M z x y F m N 500160cos 1000cos )(?-=???-=?-=r F M z αF 3-4 曲拐手柄如图3-29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 F =100N ,AB =100mm ,BC =400mm ,CD =200mm ,a=30°。试求力F 对 x 、y 、z 轴之矩。 图3-29 N 2530sin 100sin sin 2=??==ααF F x N 3.43N 32530cos 30sin 100cos sin -=-=????-=-=ααF F y N 6.8635030cos 10030cos -=-=??-=?-=F F z 3 .03504.0325)(||||)(?-?-=+?-?-=CD AB F BC F M z y x F m N 3.43325?-=-= m N 104.025||)(?-=?-=?-=BC F M x y F m N 5.73.025)(||)(?-=?-=+?-=CD AB F M x z F 3-5 长方体的顶角A 和B 分别作用力F 1和F 2,如图3-30所示,已知:F 1=500N ,F 2=700N 。试求该力系向O 点简化的主矢和主矩。 图3-30 N 4.82114100520014 25 221R -=--=? -?-='F F F x N 2.561141501432R -=-=?-='F F y N 7.4101450510014 15 1 21R =+=? +?='F F F z N 3.10767.410)2.561()4.821(222R =+-+-='F

理论力学公式

2013.1.27兰州 师兄的建议:考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会学,重点考试内容必须掌握, 所以我们要好好复习 静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科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注意:与力偶的区别 (2)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5)刚化原理。 3、常见约束类型与其约束力: (1)光滑接触约束——约束力沿接触处的公法线; (2)柔性约束——对被约束物体与柔性体本身约束力为拉力; (3)铰链约束——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两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 (4)活动铰支座——约束力为一个力也画为一个力; (5)球铰链——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 (6)止推轴承——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 (7)固定端约束——两个正交约束力,一个约束力偶。 4、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画出所要研究的物体的草图; (2)对所要研究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严格按约束的性质画出物体的受力。 意点:(1)画全主动力和约束力; 注 (2)画简图时,不要把各个构件混在一起画受力图; (3)灵活利用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平面汇交力系: (1)几何法(合成:力多边形法则;平衡: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2)解析法(合成:合力大小与方向用解析式;平衡:平衡方程0x F =∑,0y F =∑) 意点:(1)投影轴尽量与未知力垂直;(投影轴不一定相互垂直) (2)对于二力构件,一般先设为拉力,若求出负值,说明受压。 2、平面力对点之矩——()O M Fh =±F ,逆时针正,反之负 意点:灵活利用合力矩定理 3、平面力偶系: (1)力偶:由两个等值、反向、平行不共线的力组成的力系。 (2)力偶矩:M F h =±,逆时针正,反之负。 (3)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中两力在任何轴上的投影为零; [2]、力偶对任何点取矩均等于力偶矩,不随矩心的改变而改变;(与力矩不同) [3]、若两力偶其力偶矩相等,两力偶等效; [4]、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等效。 (4)力偶系的合成(i M M = ∑)与平衡(0M =∑)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力的平移定理:把力向某点平移,须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该点的力矩。 2、简化的中间结果: (1)主矢R 'F ——大小:R F '= ; 方向:(cos ,/R ix R F F ''=F i ,()cos ,/R iy R F F ''=∑F j 。 (2)主矩()O O i M M =∑F 3、简化的最后结果: (1)主矢0R '≠F ——[1]、0O M =,合力,作用在O 点; [2]、0O M ≠,合力,作用线距O 点为/O R M F '。 (2)主矢0R '=F ——[1]、0O M ≠,合力偶,与简化中心无关; [2]、0O M =,平衡,与简化中心无关。 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1)平衡条件——0R '=F 、0O M =。 (2)平衡方程——[1]、基本式:0x F =∑、0y F =∑、()0O M =∑F ; [2]、二矩式:0x F =∑、()0A M =∑F 、()0B M =∑F ,A 、 注 注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 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 (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 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 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 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如图所示; 将R B 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 ,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 ,大小等于R B 。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 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 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 平行力系对A 点的主矩是: 向A 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 和一个力偶M A ,且: 如图所示; 将R A 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 ,使满足: 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 ,大小等于R A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 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校核: 结果正确。(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解方程组: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理论力学第1章受力分析概述习题解

Ay F F B C A Ax F ' F C (a-2) C D C F D R F (a-3) Ax F D R F F A C B D Ay F (b-1) F D R F A C B D Ax F Ay F (a-1) 第1篇 工程静力学基础 第1章 受力分析概述 1-1 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试将同一力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习题1-1图 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cot sin cos (i F ?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2 试画出图a 和b 两种情形下各物体的受力图,并进行比较。 习题1-2图 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1 y F x 1x F 1 y F α1 x F y F (c ) 2 x F 2 y F 2 y 2 x 2 x F 2y F F (d )

1-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习题1-3图 F Ax F Ay F D C B A B F 或(a-2) F B B F A F D C A (a-1) B F Ax F A Ay F F B C (b-1) W D F B D C Ay F Ax F (c-1) F A F C B B F A 或(b-2) α D A F A B C B F (d-1) C F C A A F (e-1) Ax F A Ay F D F D C αB F 或(d-2) B F F C D B (e-2) F A F D C A B B F (e-3) F A F B F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