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关键词:上肢瘫痪;脑中风;康复;肌电图

摘要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

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象可预测中风瘫痪上肢的功能预后。

肢体运动瘫痪是脑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肢体、不同严重程度的瘫痪,如偏瘫、单瘫、四肢瘫或交叉性肢体瘫痪等。皮层运动神经元包括运动神经细胞及其轴突(锥体束)病损均可导致肢体瘫痪,内囊区病变可引起对侧上下肢偏瘫。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损引起的偏瘫一侧以上肢严重,下肢较轻;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中风引起的偏瘫则以下肢严重,上肢较轻。脑干部位脑中风多引起四肢瘫,也可以引起病灶侧面瘫和病灶对侧肢体瘫即交叉性瘫。脑中风所致的瘫痪多以肢体远端严重,近端较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限局性病变可引起对侧上肢瘫或下肢瘫等单瘫。偏瘫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体征之一,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也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简述如下:

1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1,2]

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肘、腕和指关节活动,肩部运动包括肩部上提、下降、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肘关节为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腕关节为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活动。掌指、指间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屈、伸、内收和外展等动作。脑中风早期由于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发生上肢轻度或完全瘫痪,正确评价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指导康复治疗及功能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上肢肌力最常用的临床评定方法是RobertLovett提出的肌力分级法,共分6级,0级为肌肉完全无收缩力;1级见有肌肉收缩,关节无活动;2级关节能动,不能抗重力;3级关节活动能抗重力;4级关节可抗部分阻力的全范围活动,较正常肌力为弱;5级为正常肌力。为精细观察康复进展情况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即减弱的肌力比标准肌力级数稍弱或稍强时采用“+”、“-”表示。1+:肌肉收缩较强,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2-:关节能动,但活动范围不全。2+: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抗重力时可作小范围的关节活动。3-:抗重力时关节可作大部分范围的运动。3+:抗重力作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可对抗小阻力活动。4-:抗部分阻力且能完成关节大部分范围的活动。4+:抗充分阻力时关节能完成小部分范围的活动。5-:肌力较正常稍弱,抗充分阻力时关节可作大部分范围的动作。除临床检查外,尚有各种握力计、测力计、肌力计等定量检测手段,对于关节运动范围的测量采用各种量角器在正确体位下进行测量,上肢各关节均有一定的正常活动范围。上肢运动障碍时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角度缩小。Kurabayas hi等应用经皮氧张力检测方法(TcO2)判断瘫痪上肢的严重程度,于上午9时在前臂屈侧肘远端5cm处放置电极,结果严重瘫痪病人经皮氧张力改变重于轻瘫病人,而在康复之后经皮氧张力明显增高,血氧张力却无相应改变。因此认为,经皮氧张力检测对判断瘫痪上肢功能具有实用价值[1]。

脑出血与脑梗塞后偏瘫上肢对磁刺激可无反应,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显著延长,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密切相关[2]。

2上肢轻瘫的临床表现

上肢轻瘫患者用一般检查方法有时难于发现,下列方法可供参考:⑴闭目双臂向前平举,手掌向下,轻瘫侧小指外展,上肢逐渐下落;⑵患者取坐位,闭双眼,双上肢水平向前平伸,手掌向上持续数分钟,轻瘫上肢逐渐内旋而下落;⑶数指试验:瘫手伸直时令其1个1个手指屈曲,或于手指屈曲时令其1个1个手指伸直,此时表现笨拙或不能;⑷用握力计或电子握力计作双手握力对比。

3脑中风时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3~6]

脑中风患者偏瘫多以上肢严重,远端关节更为严重,且恢复速度最慢,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在痉挛性瘫痪期表现为肌张力高、强直、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晚期则出现关节肌肉挛缩。中风后偏瘫侧除上肢运动障碍外,常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及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肌电图研究表明,当

单关节快速运动时,主动肌拮抗肌呈3相型电活动,最初为主动肌活动(AG1),继之出现拮抗肌活动(AT1),再次出现主动肌第2次电活动(AG2),首次电活动代表开始的启动动作,AT1起阻挡制动作用,AG2为强化动作,使动作正确地趋向目

标位置。上肢瘫痪病人当肩关节水平外展运动时瘫侧上肢较健侧上肢反应时间延长,主动肌活动时间延长,这是由于所动员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因而用持续时间延长来代偿,偏瘫患者屈肘运动时比健康人AG1及AT1持续时间均延长,屈肘速度较健康人为慢,其肌电图不是3相电位,某些病例可出现6~7相以上的肌电位。此种多相型肌电位也可见于特发性震颤病人的手关节快速运动时,当偏瘫患者肘关节屈曲伸直交替运动时,主动肌活动的持续时间延长,在运动方向转换后仍可见有残存的主动肌活动。因此,偏瘫的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肌活动减少和运动终末时活动停止延迟。另外拮抗肌同时收缩也是运动障碍的原因之一,如能抑制拮抗肌同时收缩可期望偏瘫程度得到改善,在偏瘫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时,其拮抗肌活动增强,Eiabd[3]对比偏瘫组和正常组肘关节屈伸运动时的肌电图改变,正常组在慢活动时见主动肌持续电活动,而拮抗肌看不到电活动,而偏瘫组偏瘫侧上肢58%患者见有拮抗肌同时收缩现象,在快速运动时,正常组见有3相肌电活动,而偏瘫组66%患者见主动肌持续性电活动,全部病例见有拮抗肌同时收缩,拮抗肌同时收缩阻碍主动肌功能,如能抑制拮抗肌收缩可能对康复治疗有效。

4不同部位病变所致上肢瘫痪的临床表现

4.1脑叶病变[7]即皮层、皮层下病变所致偏瘫,主要为额顶叶病变波及中央前回及其传导束时可致对侧偏瘫,如病变位于半球背外侧面,则表现为上肢单瘫,或以上肢为主,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病变,病变位于半球内侧面则出现下肢单瘫或以下肢为主的偏瘫,见于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病变。如病灶不大,瘫痪较轻,一般以远端较重,近端轻微,经治疗及康复训练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大。

4.2额顶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即侧脑室旁白质病变,其前部病变表现为上肢瘫,后部病变表现为对侧下肢瘫,此部位病变肢体瘫痪较皮质病变为重[5]。

4.3内囊病变多为对侧偏瘫,包括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下肢瘫,早期为弛缓性,后期为痉挛性偏瘫,肘、腕、指关节均呈屈曲姿位,下肢呈伸直状态,多以上肢严重,尤以手指关节难于恢复,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

4.4脑干病变所致上肢瘫痪典型为病灶侧面瘫和病灶对侧上下肢瘫,即交叉性瘫,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双侧病变表现为四肢瘫甚至闭锁综合征。

4.5大脑半球大灶病变如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所致的大灶脑

梗塞引起病灶对侧严重偏瘫,常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和凝视麻痹,可伴有明显的智能障碍。此型肢体瘫痪难于恢复。

可根据影像学所见和临床表现判断病变部位、大小,估价上肢瘫痪的功能预后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

5弛缓性瘫痪[8,9]

所谓弛缓性瘫痪是指肌力减弱或丧失,肌肉松弛,肌张力低,同时伴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是下运动神经元病损所致瘫痪的特点,但急剧发生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尤其严重脑中风之后,往往引起弛缓性偏瘫或四肢瘫,即所谓脑休克期。在瘫痪恢复期,往往在病后4周到7周之间逐步转变为痉挛性瘫痪,由弛缓性瘫痪转变为痉挛性瘫的时间越长,其功能恢复的程度越差[5]。其原因认为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突然失去来自上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前角细胞暂时失去其反射机能,过一个时期脊髓前角细胞恢复其反射机能,再加失去皮层的抑制作用,从而转变为痉挛性瘫痪[7]。上肢瘫轻微者弛缓性瘫痪期极短。逐渐发生、逐渐加重的脑缺血,其肢体瘫痪可无弛缓性瘫痪期。

6痉挛性瘫痪[10,11]

脑中风所致的瘫痪一般为痉挛性瘫痪,可于病后即为痉挛性瘫,或病后过一段时间逐渐转为痉挛性瘫,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高,被动运动时抵抗较强,肌萎缩不明显,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电图检查看不到失神经电位。时间长久则逐渐转为挛缩状态。因此须早期采取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上肢痉挛性瘫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腕及指关节均呈屈曲位。而瘫痪以伸肌群明显,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困难,早期指关节仅能作屈曲动作而不能伸直。而下肢痉挛性瘫痪与此相反,髋、膝、踝关节屈曲困难,呈伸直位[1]。

7病理性联合运动[12]

所谓联合运动是指身体某一部分强烈的随意运动时可伴有另一部分肢体的姿势改变,正常生理性联合动作较多,如步行时双上肢摆动等。脑中风后瘫痪上肢可出现各种病理性联合运动;⑴咳痰或呵欠时常伴有上肢肩、肘关节屈曲动作。病人可能误认为是上肢开始恢复其运动功能,实际上属于瘫痪上肢的病理性联合运动[2]。⑵健侧肢体强烈收缩时,出现瘫侧相应肢体类似的动作,如健手强力握拳时,瘫手出现手指屈曲或伸展动作。健侧肢体意志性活动时伴有瘫痪上肢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病侧肘、腕或手指缓缓地屈曲。⑶瘫痪侧肢体给予刺激后可出现瘫侧肢体肌张力增高。⑷瘫手用力屈曲2~4指时伴有母指内收动作[3]。⑸肩关节外展时可伴有肘关节屈曲及肩关节内旋和前臂内旋动作。⑹由于肩关节外展和前屈力差而不能维持这些动作,病人可用过度提高肩带和躯干侧屈来代偿。⑺偏瘫上肢运动障碍病人习惯于使用健侧手活动,由于健手活动过多而健手脆管综合症的发生率较健康人明显为高。

8日常生活能力[13]

应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SIAS-M)、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中风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价均能准确适用于临床[6]。目前一般均用Barthel指数评估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用于评测干预结果。Barthel指数包括10个项目:排便、排尿、洗嗽、入厕、进食、桌椅转移、平地行走、穿衣、上下楼梯和洗澡。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上述10项活动均不同程度地需要完好的上肢功能,尤其手的正常功能更为重要。脑中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病人使上述各项活动受限,因脑中风后一般手的瘫痪较为严重,且最不易恢复,因而使上述活动受损明显,使Barthel指数评分下降,为提高脑中风病人的Barthel指数需早期严格地进行瘫痪上肢康复功能训练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9预测脑中风病人瘫痪上肢功能的恢复[14]

脑中风后在超早期病情有加重趋势,经相对稳定期后功能逐渐恢复,在早期估价功能预后是病人及其家属和工作单位关心的问题,估价中风后瘫痪上肢功能预后主要根据早期的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所示的病变部位及大小,如病变位于内囊、半卵圆中心或桥脑等部位,尤以病灶较大者其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预后较差,如上肢肌力0级,尤其软瘫,即脑休克期时间长者功能预后欠佳。早期能作耸肩活动者以及早期见有上肢协同动作者均预示上肢功能预后较好,早期可作

肩关节外展动作者预示上肢运动良好。总之须根据瘫痪上肢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综合评估其功能预后,当然,早期临床治疗及其以后正确的康复治疗对预后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1]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偏瘫为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它给病人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种种负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饮食、大小便等一切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病人感到十分痛苦;由于长期卧床,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约6%~10%的病人治疗不当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偏瘫病人采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1 功能锻炼的目的 偏瘫的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预防偏瘫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2 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 2.1 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2.2 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般分为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肌肉萎缩,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 2.2.2 第二阶段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种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可用一些滚铁蛋的训练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偏瘫上肢的运动障碍 关键词:上肢瘫痪;脑中风;康复;肌电图 摘要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临床检查肌力分为6级,为精细观察肌力减弱程度提出一种补充分级法。其他尚可应用握力针、量角器、磁刺激反应和经皮氧张力检测等方法。中风偏瘫上肢运动障碍早期为弛缓性瘫,在恢复期中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可伴有瘫侧上肢疼痛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现象,并伴有各型病理性联合运动。肌电图表现为主动肌拮抗肌3 相型电活动。脑内不同部位病变的上肢运动障碍各具不同特点,一些征象可预测中风瘫痪上肢的功能预后。 肢体运动瘫痪是脑中风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肢体、不同严重程度的瘫痪,如偏瘫、单瘫、四肢瘫或交叉性肢体瘫痪等。皮层运动神经元包括运动神经细胞及其轴突(锥体束)病损均可导致肢体瘫痪,内囊区病变可引起对侧上下肢偏瘫。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损引起的偏瘫一侧以上肢严重,下肢较轻;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中风引起的偏瘫则以下肢严重,上肢较轻。脑干部位脑中风多引起四肢瘫,也可以引起病灶侧面瘫和病灶对侧肢体瘫即交叉性瘫。脑中风所致的瘫痪多以肢体远端严重,近端较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限局性病变可引起对侧上肢瘫或下肢瘫等单瘫。偏瘫是脑中风常见的症状、体征之一,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大,也是康复治疗中难于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问题简述如下: 1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检查方法[1,2] 上肢运动主要包括肩、肘、腕和指关节活动,肩部运动包括肩部上提、下降、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前屈和后伸。肘关节为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腕关节为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活动。掌指、指间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屈、伸、内收和外展等动作。脑中风早期由于病变部位、大小不同,可发生上肢轻度或完全瘫痪,正确评价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对于指导康复治疗及功能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训练 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其它部位慢,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其它部位明显,患者往往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由于其它部位的功能恢复比较快,患者常常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这些容易看到成果的部位的训练上来,而忽略了对偏瘫上肢的必要的照顾和锻炼,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偏瘫上肢问题,如:关节活动受限、肩痛、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水肿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上肢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由于偏瘫上肢长期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大脑很少能够接受到患侧上肢的信息,使大脑不能对患侧上肢进行有效的重新支配,患侧上肢就可能形成习惯性的废用。尽管上肢功能的恢复比较困难,也比较缓慢,但患者和家属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患者健侧卧位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健侧卧位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⑷仰卧位活动肩胛骨 患者仰卧 治疗者一手插入患者肩胛骨下面,另一只手握住患者前臂 治疗者用握住患者前臂的手拉患者的上肢向前并抬高他的肩部,另一只手将他的肩胛骨向下推 ⑸患者自助活动(此活动每天要多次练习) 患者仰卧或坐位 双手十指相互交叉握住,患侧拇指在最上面 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 然后患者利用健手帮助患手把上肢上举过头,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

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第六节手部 一、手的解剖生理特点 手有五指,即拇指、示指、中指、环指与小指。拇指无论就是解剖结构还就是运动轨迹,与其它四指都有明显不同,就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示、中、环、小指通称为手指。手指就是由掌骨与近、中、远三节指骨所组成。掌指关节就是一个多轴关节,可行屈伸、内收外展与回旋运动。其关节囊松弛,两侧由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加强。远、近指间关节的软组织结构与掌指关节相似,也有关节囊、掌板、侧副韧带与副侧副韧带,但它们都就是单轴关节,只具有单一的屈伸运动。 二、手部关节的功能位及活动范围 1.手部关节的正常体位 (1)手部关节的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65°。 (2)手部关节的中立位:手指完全伸直。 2.手部关节的活动范围 (1) 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侧外展60°,内收0°。拇指桡侧外展60°,内收0°(图1-6-1)。 图1-6-1(1) 图1-6-1(2) 图1-6-1拇指掌腕关节活动范围 (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掌指关节屈曲30°~40°。拇指掌指关节伸展0°(图1-6-2)。图1-6-2(1) 图1-6-2(2) 图1-6-2拇指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拇指指间关节屈曲80°~90°。拇指指间关节伸展0°(可过伸10~20°)(图1-6-3)。 图1-6-3(1) 图1-6-3(2) 图1-6-3拇指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手指的活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90°,伸展0°(图1-6-4)。 图1-6-4手指的活动范围 (4) 远侧指间关节屈曲110°,伸展0°(图1-6-5)。 图1-6-5远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80~90°,伸展0°(图1-6-6)。 图1-6-6近侧指间关节 三、手部关节的锻炼方法 1.手部关节的主动锻炼方法:(1)腕关节的背伸、掌屈。(2)桡偏、尺偏。(3)前臂旋前、旋后。 (4)掌指与指间关节的屈伸。(5)掌指与指间关节同时伸直、同时屈曲。(6)手指内收与外展。 (7)拇指外展与内收。(8)拇指与其它指的对指。(9)拇指屈伸。 2.应达到的功能:(1)拇指腕掌关节为一鞍状关节,有一定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度。 (2)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可屈曲90°,并有内收及外展运动。(3)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分别可屈曲120°及60°。 四、手的康复治疗: 手就是运动器官,在生活与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手外伤后的功能障碍就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的运动与感觉障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使手外伤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功能恢复有了明显的提高。 1.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10s。 (1)捏皮球练习(图1-6-7)。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脑梗塞 偏瘫康复训练幻灯片2 概述 ?脑梗死(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 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急性 期内导致的障碍:偏瘫:占70-85% 。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 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 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幻灯片3 偏瘫康复基本知识 偏瘫常见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指偏瘫一侧的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 困难或不灵活。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瘫肢体的疼痛或麻木。 ?言语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读写、计算障碍。 ?认知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等。 幻灯片4 偏瘫常见障碍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残留食物等。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迟滞、淡 漠、兴奋等。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行走困难;交 流障碍;工作能力下降等。

训练内容和方法(一)卧姿的训练 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目的:为了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包括方法: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 幻灯片6 患侧卧位 ?患侧卧时,使患者肩前伸,将患者 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 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 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 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 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 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幻灯片7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将 其稍稍垫高。 ?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要处于伸肘、伸 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处于旋前位(即手 心向床面)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以自 然放置。 ?患侧膝关节下可以用直径数厘米的软物支 持,也可不支持。 ?可在患侧下肢外侧放置软垫以纠正患腿外 旋,以足尖外旋得到改善为度。要注意 意,如果被子太重也会压迫患足,造成足尖 外旋,可使用支撑物将被子撑起。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 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⑵痉挛。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 ⑴无任何运动。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 的细化和数量化。此量表对上肢功能评估可分为10大项,33小项,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共66分; 下肢7大项,17小项,共得分34分,上下肢总共100分。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肘、腕关节的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有无反射亢进等,小关节包括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捏等运动方式,且包括协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具体内容可参见《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一书[4]。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最高分为2分。例如,检查上肢伸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法 正常情况下,手功能的恢复要比其他部位慢一些,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出动,不仅要被动活动,还要仰卧位主动活动、坐位主动活动,效果才最好。 ★1.被动活动 偏瘫上肢的主动运动恢复比较缓慢,因此,早期给予患者被动活动锻炼是非常必要的。早期被动活动可以向大脑传递患肢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被动活动还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偏瘫上肢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防止偏瘫上肢发展成为典型的痉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被动活动的方法: ⑴仰卧位肩外旋和臂上举 l 患者仰卧,患腿屈曲,膝关节直立(髋无内外旋转)

l 举起患者的患臂,肘部伸直,使其超过头部,同时使肩胛带向前活动 l 然后打开患者的患手,展开手指,使拇指与四指分开 ⑵侧卧位上举 l 患者健侧卧位 l 上肢伸直上举,肩向外旋转 l 手掌朝向床头,拇指指向身后 l 治疗者用握手的方式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的拇指在最外

面,并使患者的手腕向上翘(背伸) ⑶侧卧位活动肩胛骨 l 患者健侧卧位 l 治疗者一只手放在患者患侧肩胛骨上面,用另一只手和前臂支持患者的上肢,并使肩向外旋转和向前伸 l 然后,治疗者将患者的患侧肩胛骨向前和向后活动 ★ 2.仰卧位主动活动 一旦患者肌肉功能有所恢复,就要让他开始尝试进行主动活动练习。但一定要从小范围、不太用力的活动开始,以免引发其

它部位的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开始时,治疗者要给予充分地帮助,等到患者有所进步再逐渐减少辅助量。 ⑴推举活动 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扶患者肘部,使患肘伸直,另一手与患者的患手十指交叉相握(患者拇指在最外面),在掌跟部压患者的上肢。将患者的患侧上肢上举90°,手腕背伸,手掌朝上。让患者向正上方推治疗者压在掌跟的手。注意患者的肩和头不要抬起。 ⑵肘屈伸活动 治疗者一手扶住患者患侧的上臂,使其保持90°屈曲,另一手扶住患者的患手。让患者伸直肘关节,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然后,让患者将手慢慢放到健侧的肩部。再让患者将肘伸直,再次用手触碰治疗者的前额。如此反复练习。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手要放松,手指要尽量张开。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评 定 内 容 与 标 准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 主要功能障碍: 二、运动功能评定 1.肌力评定 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3.感觉功能评定 (1)浅感觉 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 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③震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骨上棘,股骨稍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3)复合感觉:大脑皮质(顶叶)对感觉刺激的综合,分析、统一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皮层感觉,必须在深、浅均正常时,检查才有意义。 ①两点辨别觉:用特制的两点辨别尺或双脚规或叩诊锤两尖端,两点分开至一定距离,同时轻触患者皮肤,患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若感到两点时,再缩小距离,直至两接触点被感觉为一点为止。测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两点必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数值不同,正常值:口唇为2-3mm;指尖为3-6mm;手掌、足底为15-20mm,手背足背为30mm;胫

偏瘫病人的手功能评价和治疗

偏瘫病人的手功能评价与治疗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的大部分病人在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手的功能障碍,这些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和回归社会的职业能力。在脑血管病后,只有恢复相当快的病人才会进步到这个时期,这时肩、肘、前臂、手腕等单一关节的活动,也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方式运动,然而手的恢复通常比其他关节迟缓。二手功能的评价 1肌肉痉挛 手部的肌肉痉挛,包括手腕、手指与拇指三部分。肌肉痉挛是利用被动运动时的所受阻力的程度加以评估,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0无肌张力的增加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 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I+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出现最小的阻力 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内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移动 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IV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动 2感觉功能的检查

(1)浅感觉的检查主要是触觉、痛觉、温度觉的检查,检查时应注意健侧与患侧的对比,温度觉的冷水(5~10℃)与热水(40~50℃)以及触觉和疼痛觉的定位觉 (2)本体感觉的检查包括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疼痛或肌肉痉挛的增加,若是有肌肉痉挛的出现,则应在检查前先行降低。为了标准化,只做手指屈曲和伸展的动作 3运动功能的评价 Brunnstrom关于手功能的运动评估 第一时期:软弱无力 第二时期:少许或没有主动手指屈曲。 第三时期:整体抓握,使用勾状抓握但不能放松;没有手指伸直动作;手指反射性伸直。 第四时期:开始有侧捏动作,籍有拇指动作放开;小角度半随意性的手指伸直 第五时期:手掌的抓握,可能有圆筒状或球状抓握,表现笨拙,且手的功能有限; 有随意的手指整体伸直。 第六时期:所有抓握的型式都在病人主动控制之下 抓握的手腕固定 在随意的拳头握紧时,固定手腕于伸直位置的能力,可在两个位置下检查:手肘伸直和 手肘屈曲。正常的情况下,手腕的固定是自动的,但在中风后缺乏。 只要异常的协同运动仍有支配时,当手肘屈曲时手腕就有弯曲的倾向。当手肘伸直,另 人满意的手腕固定时常自动出现在拳头紧握时。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偏瘫患者的功能锻炼 为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它给病人带来了直接的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种种负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饮食、大小便等一切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护理,病人感到十分痛苦;由于长期卧床,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约6%~10%的病人治疗不当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偏瘫病人采取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1 功能的目的 偏瘫的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预防偏瘫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2 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 2.1 功能锻炼的时间早期实行功能锻炼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根据病情,可以在急性期过后即第2周到第4周起把护理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功能的恢复,因为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是病发后的4~6周。 2.2 功能锻炼的方法一般分为3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卧床期病人尚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早期,卧床不起。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并临床示范,教会病人家属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对病

人患肢的大小关节做屈膝、屈肘、伸指等被动运动,可以避免因关节长期不用所产生的僵硬,并起到放松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间断辅助病人在床上练习坐起,以过渡到能自己坐起,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练习提腿,伸膝活动。最好在足和踝关节处做一个足托,以防止病人因棉被压足背而形成足下垂。2.2.2 第二阶段离床期病人处于恢复期,患肢虽开始有活动的动作,但仍没有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可有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帮助。开始由坐学会站立,先是扶物起立,原地踏步,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在家人的保护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或一手持拐杖,练习走路,足尽量不要外翻。此时上肢仍多处于瘫痪状态,可以在练习步行时,用宽布将患肢臂肘部吊在胸前,以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上肢的功能锻炼也应早期进行,通常上肢的恢复要比下肢慢而且困难,这与大脑神经支配的解剖部位有关。最初可以将患肢抬高,做上举动作,能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在平卧时可以由旁人将上臂放在离身的位置,然后病人自己将上臂移向身体,来回地移动练习,也可做曲臂、伸臂、抬臂、屈肘等活动。对手的功能锻炼除早期采取按摩和被动运动外,应经常做各种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可用一些滚铁蛋的训练方法,如选用小皮球或乒乓球练习手指的屈伸和并拢,也可用核桃或石蛋练习手指的灵活性,或用手提轻物,练习手腕活动;其他方法如进行绳带打结、解纽扣、拨弄算盘、写字、编制手工艺品等多样化练习,均可促使手指功能的恢复。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操作流程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一、偏瘫的定义: 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的脑内病变引起的以同侧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者完全丧失 二、偏瘫发生的原因 三、偏瘫的康复评定 1、基本概念 康复评定是对患者功能状况和潜在的能力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评定方法 交谈观察检测填表 3、评定内容感觉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协调性基本生活能力步行能力 4、评定分期初期评定(入院),中期评定(一个月左右),末期评定(三个月左右)。 感觉分类 1、浅感觉:皮肤粘膜的感觉 2、深感觉:肌腱肌肉鼓膜和关节的感觉

3、复合觉:时剔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他是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等各种感觉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而形成的。 检查方法 1、浅感觉:用棉签 2、痛觉:障碍部位到正常部位的检查。痛觉过敏的患者,则相反方向。 3、温度觉,用试管,相差45到50度,交替随意的刺激皮肤,接触时间2-3秒。 深感觉 1、位置觉:闭眼,将某部位肢体移动到另一个固定位置,让患者说出这个位置或用另一个部位模仿。 2、运动觉:闭眼,将患者的肢体移动到某个固定位置,请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 3、振动觉:闭眼,将音叉放到患者的骨骼的突出部位。 复合觉 1、实体觉 2、两点辨别觉:在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辨能力。舌部1毫米,指尖3毫米,在手掌3毫米,背中心部位6-7毫米。

3、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重量,识别,皮肤书写觉,及对某些质地的感觉) 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可采用Brunnstrom评定法和上田敏评定法。 平衡功能评定 1、座位:长坐位,静态,自我动态, 端坐位。他动态平衡。 2、跪位:双腿跪位平衡,单腿跪位平衡。 3、立位:双腿立位平衡,单腿立位平衡。 4、步行中: 协调功能的评定 协调功能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他要求有适当的速度,距离,方向,节奏 协调性功能评定 协调性:(不能,不准确,慢,正常)指鼻指试验、指耳指试验。 肌张力评定 1、0级。无肌张力 2、1级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4篇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4篇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 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

(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 (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 (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 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 (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

(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 (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 (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 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 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 便全靠别人帮助。 (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一、运动训练 (一)训练正确的卧姿 1、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2、目的: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方法:(1)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 ?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3)仰卧位 ?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该体位尽量少用。(二)翻身训练 1、适用对象: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身有一定困难的偏瘫患者。 2、目的:①提高患者的床上生活自理能力;②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③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④防治并发症。 3、方法: (1)向患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2)向健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 ?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健侧脚钩住患侧小腿; ?双上肢向健侧摆动,同时伸健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三)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 1、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 (1)适用对象:偏瘫肢体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者。 (2)目的:①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②促进下肢正常运动;③训练腰部控制能力;④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3)方法:?患者仰卧、屈膝; ?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的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2、抱膝运动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2)目的:①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②促进骨盆运动;③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3)方法: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手叉握,抱住双膝; ?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 3、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 (1)适用对象:偏瘫上肢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卧位、站立位均可以做)。 (2)目的:①改善偏瘫上肢的感觉和知觉;②防止肩胛骨后缩,减轻上肢屈肌痉挛;③保护偏瘫侧的肩和手。(3)方法: ?两手叉握,患侧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双上肢充分前伸; ?尽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四)活动四肢关节 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自己不能活动肢体,或者由于肌肉痉挛而限制了肢体的活动时。 2、目的:①促进瘫痪肢体恢复;②防止肢体僵硬。 3、方法: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又称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也可以由患者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称为自助被动运动训练。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主要关节的活动方法。(1)

6偏瘫肢体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

偏瘫肢体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 八步操适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锻炼时遵循由近端到远端、由简到繁、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由单一关节到整个肢体、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患者均为仰卧,呈功能体位,主要包括以下的锻炼步骤:(具体见图) 1、肩关节外展内旋上举式: 2、肘关节屈伸式 3、腕关节掌屈指屈式 4、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双手上举训练 5、髋关节屈曲伸直式 6、膝关节屈曲伸直式 7、内外旋踝式 8、足趾关节外翻内翻法式 以上各动作缓慢尽力,每次重复运动10-15次,每次停3-5秒,收回呈起始位

肩关节:屈曲0°~90°、外展0°~90°、外旋0°~30° 肘关节:屈曲20°~120° 前臂:90°旋后位~中立位 ①上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A: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 治疗者一手握住患侧上肢做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运动,另一侧手固定肩关节加以保护。 B:肩关节的内旋和外旋 治疗者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腕关节在90度范围内活动。做肩关节的内旋、外旋被动运动要注意保护关节。 C: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 治疗者一手扶持患肢腕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肱骨远端,在完成肘关节屈曲的同时前臂旋后,屈曲135度。完成肘伸展的同时完成前臂旋前,伸展可达0~5度。 D:腕关节的运动 治疗者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四指握患手的掌面,拇指在手背侧,充分地做好腕关节屈曲和伸展被动运动。 E:手指关节 掌指关节和手指关节都是挛缩的好发部位。治疗者一手在患手的尺侧固定,另一手四指在患手的手背侧,拇指在患手掌侧使掌指关节完成屈曲90度,伸展30~45度运动。 ②下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A:踝关节的被动运动 足下垂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必须早期开始预防其发生。治疗者用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后下方牵拉,同时用右手前臂将足底向踝关节屈曲方向运动。做被动的屈曲踝关节运动十分重要。 B:足趾被动运动 治疗者左手固定前脚掌,右手活动跖趾关节和趾趾关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