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

××市电子政务系统

―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

目录

一、总论 (3)

1.1 概述 (3)

1.2 我们对标书的理解 (5)

1.3系统建设原则 (6)

1.4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6)

1.5系统平台的技术指标 (7)

二、CIP IESD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9)

2.1 需求分析 (9)

2.1.1 数据交换 (10)

2.1.2 数据流引擎 (10)

2.1.3 数据中心 (12)

2.2 系统总体结构 (13)

2.3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设计 (14)

2.3.1 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2.3.2 系统体系结构 (15)

2.3.3 数据交换标准 (17)

2.3.4数据交换中心系统结构设计 (21)

2.3.5 CIP数据交换器的作用 (23)

2.3.5.1 数据流引擎 (24)

2.3.5.2 XML数据(表单)处理 (25)

2.3.5.3 交换标准管理 (26)

2.3.6 数据交换节点(各委办局)数据交换适配器配置 (26)

2.3.7 CIP IESD平台构建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的特点 (28)

2.4数据中心系统设计 (28)

2.4.1 需要解决的问题 (28)

2.4.3 数据中心数据库类型划分 (30)

2.4.4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 (32)

2.4.5 数据中心功能体系结构 (33)

2.4.5.1 UDDI注册中心 (34)

2.4.5.2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 (36)

2.4.5.3动态数据管理系统 (41)

2.4.5.4 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 (45)

2.4.5.5运行管理系统 (49)

2.5平台的集成 (51)

2.6数据中心的安全 (52)

三、CIP IESD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优势 (52)

一、总论

1.1 概述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

××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政府部门内部及其纵向的网络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部门正在或准备启动本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并且将会不断出现很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以前所建的系统,大多数都是属于局部单位的、分散建设的和只有部分功能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除了缺乏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和集中管理等原因外,缺乏一个适合××市情的整体电子政务硬软支持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为了尽快改变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分散状态,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做到各级领导重视,一把手挂帅,加强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同时还要结合国情,大胆创新,开发和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系统硬软件支持平台。这一平台的成功建设,不仅将有效解决现有系统的有机整合问题,同时也将使得××市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将来新系统、新应用的无逢集成提供高效的适配接口。

目前,基于国家有关电子政务的建设标准,××市已初步规划了××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其总体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2 ××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总体体系结构

依据上述平台建设规划,数据交换服务、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三个系统在整个政务平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电子政务工作流控制、信息交换和存储的中枢。

1.2 我们对标书的理解

我公司对于所提出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分析,对任务书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的理解。

1、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成熟、可靠的平台产品。

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因此,这些系统的开发,必须基于成熟、可靠、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的相关平台产品。

2、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也并非采用和配置一两套现有的产品软件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综合的应用支撑平台,担负着与电子政务软件平台中其他后台系统和服务的集成和接口。

从项目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来看,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必须与服务门户、安全体系、管理系统等政务平台核心服务紧密集成;必须为139个局委办的众多业务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和存储服务;必须为海量政务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方便的管理。

从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来看,它包括了软件开发技术、互联网技术、webservice与XML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等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因此,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取决于管理和协作

提高管理和协作水平是本项目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首先,政务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管理方法,而这些又具体体现为一整套严谨的、规范化的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法;第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必须与其他平台服务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紧密协作和配合,这也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4、先进实用与安全可靠是本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任务书中的技术要求,充分体现了采用当今世界先进计算机技术与保护现有投资的结合,在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在任务书中对于系统的安全可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也是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核心技术要求,必须将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数

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与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紧密集成,才能保证各个系统全部范围的安全可靠和数据安全。

1.3系统建设原则

作为××市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服务层,政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安全可靠第一原则

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经济和个人隐私等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将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其次,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将是系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经济、实用原则

确保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掌握、使用和维护,且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在保证系统性能并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投资最省。

3、灵活、高效原则

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较高的处理效率,且配置和使用灵活,响应速度快。

4、先进、规范原则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而且成熟的数据平台产品,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同时具备较好的开放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与此同时,开发定制过程控制、文档规范化等应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惯例。

5、投资保护原则

极大限度地保护原有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和将来的业务系统采集的信息资源,并为这些业务系统在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上的数据交换和存储提供标准的或定制的接口支持。

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尽快见效原则

由于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和数据中心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多,需要集成的系统和服务多,为了尽快见效,应该在统一规划下,采用分步实施方法来进行配置和定制开发。

1.4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总体应用目标是:通过政务平台为公民提供教育培训、就业、电子医疗、社会保险、公民信息、交通管理、电子税务、电子证件

等各类服务;为工商、企事业单位提供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信息咨询、网上投诉等服务;为上下级政府、不同区县政府、139个局委办部门之间的法规政策、公文流转、司法档案、办公培训、业绩评价等方面的服务。

××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目标是:通过政务平台的建设,在平台各核心服务之间,平台与政府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标准和服务;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数据模型和中心数据库,实现数据在全局意义上的动态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整个××市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

××市电子政务数据流引擎建设的目标是:为全面实现“网上并联审批”、“一网式”审批、“一站式”领证、“一表式”登记的电子网上服务提供支撑平台。

××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括五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文件数据库,UDDI注册中心数据库,数据仓库和多媒体库。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市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有的数据仓库中心。

此外,××市政府通过系统的建设与推广,一方面培养出一支具有工程管理、系统维护、系统管理的技术队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出既精通政府工作业务,又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才。

1.5系统平台的技术指标

由于数据交换、数据流和数据中心系统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和集成的中心平台,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对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的设计、选型和研制时。必须考虑下面所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指标:

1、规范性:

●系统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系统的结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范,保证细化设计和未来的发展保持

完整性;

●遵循严格的开发规范,保证开发过程的质量和系统组件的可重用性;

●制定和遵循严格、先进和完整的接口标准,保证系统内各组件之间

以及系统对外支持的应用系统的接口实现;

●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交互。该平台应使用XML

的数据交互,符合国家或行业的电子政务及电子商务数据交互规范,以保证数据交换的通用性。

●组件的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采用先进完整的规范,保证系统的可发

展性;

2、可扩展性:

●平台能提供一组用于响应来源于电子政务系统请求和访问平台业务

的应用接口,以使电子政务内部管理系统提供商开发基于该平台的应用组件或系统;

●平台所有的对外接口既可开发针对主流产品的完整接口,又可提供

开发接口的SDK,用于扩展支持的对象,使用户可以方便的开发新接口;

●平台自身采用分布式组件化设计,实现高度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保证能适应庞大的政府机构的分布式的应用;

3、可管理性:

●平台提供完善的安装、部署、配置、监控手段,保证平台高度的可

维护性;

●系统应针对所有核心平台和所有功能模块的管理功能、数据定义、

流程处理以及政务流程处理功能提供简洁、方便的管理或开发定值用户界面,保证所有系统用户能够高效地实施操作;

●平台具备高度的适应性,以适应政府信息化软件的现状;平台提供

灵活、丰富可扩展的配置功能适应政府内部数据结构的变化。

4、可靠性:

●平台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并与整个软件平台的安全支撑系统相

结合;

●系统结构设计的完整和坚固性,保证平台运行稳定可靠;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重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恢复性;

●系统提供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日常维护或是意外崩溃时政府信

息化网络平台可以正常运转;

●系统应用服务能力的线性扩展和流量均衡,以保证在大事务量、大

数据量的环境下能加以调配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

●服务器具备高可用性,以保证在个体服务器或服务出现故障时,平

台应用和服务不受影响。

5、兼容性:

●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的市场现行版本,包括Oracle、DB2、MS SQL

Server、Sybase、ACCESS等;

●支持主流的应用服务器软件市场现行版本,包括BEA WebLogic、

Borland Application Server、IBM Websphere、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产品、Sybase EP/Jaguar CTS、SUN iPlant;

●支持主流的WEB服务器市场现行版本,包括:Apache、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支持主流的应用服务组件(中间件),包括:Enterprise Java Bean、

CORBA、COM/DCOM;

●符合cnXML、cegXML等流行的电子政务(商务)数据交互规范。

二、CIP IESD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2.1 需求分析

根据××市电子政务宽带网络软件平台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本项目的任务是:基于国家有关电子政务的建设标准和WEB SERVICES和XML等技术,构建××市电子政务软件平台,解决139个直属的委局办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外网实现各政府部门之间网上分布式办公及政府门户网站。为电子政务系统可靠地运行提供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根据系统总体规划,建设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及数据中心是实现电子政务应用层“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公文交换、并联审批的支撑系统。

数据的集成与交换是各项业务功能实现的基础。基于数据源分布的多样性,以及结构的多样性,要求平台以XML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类数据提取、转换网关,实现基础的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对基础的数据元、业务元与业务流,采用统一的元数据管理机制,服务于数据集成、数据交换、业务协同和业务集成。同时,以元数据管理为基础,实现具体目标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业务单元的自动生成与统一重构。

数据流引擎侧重于机构内部业务流程一体化的构建,要求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将不同机构、不同类别的应用系统集成为一体。以政务务协同与政务集成为基础,以业务数据的整合、交换和智能化利用为核心,为最终的使用者提供集成化、个性化的业务访问入口,支持政务运作体制的优化。数据交换、政务协同与政务集成平台,以支持J2EE架构的应用服务器为基础,采用EJB和Web services的

方式实现业务过程的表示与封装,并以EJB和Web services为基础实现业务过程的协同和政务数据的交换。

2.1.1 数据交换

作为数据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交换负责整个电子政务平台对同构或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

××市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各部门已经先后建立起自己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之间都是独立的,数据没有统一标准、系统也没有相连。这种现状导致,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部门之间工作移交无法电子化。这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能连接在各种开发平台下开发的系统,能实现异构数据的转换,并有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1、目标需求

可信的信息交换系统是电子政务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关键服务。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在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整个××市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

2、功能需求

●提供跨平台、跨多种网络模式的数据交换的全套软件系统

●同安全、门户、并联审批平台和公共服务等部分进行统一的实施

提供各个局委办的信息系统的接口和统一的接口开发工具,并能为实现10业务系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2.1.2 数据流引擎

1、目标需求

为全面实现“网上并联审批”,“一网式”审批,“一站式”领证,“一表式”登记的电子网上服务提供支撑平台。

2、功能需求

(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平台的核心,它是业务流程的任务调度器。工作流引擎的具体功能如下:

●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

●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等

●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包括串行或并行的操作、工作流相关数据的解

释等

●支持分布式工作流的协同

●管理流程的柔性执行

●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提供用于激活外部应用程序和访问工作流相关数据的接口

●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

(2)表单设计

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化设计方法,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XML 并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表单开发工具的主要功能有:

●所见即所得的文档和表格设计

●多文档复合信息支持

●多种业务文档类型

●文档与XML数据的连接与输入自动感知

●复杂文档窗体的设计

●文档视图动态测试

●业务文档事件

(3)流程建模

使用图形化的方法,让开发者用最少的时间设计或修改业务工作流程,建模工具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流程逻辑表达方式,可以表示非常复杂的流程,和表单设计工具相结合可以轻易的设定每个流程步骤要执行的功能,和组织机构建模工具相结合,可方便准确地选择每个活动执行的参与者。

●流程建模工具的主要功能有:

●支持专业的流程建模

●流程协作定义

●任务协作定义

●事件驱动和流转条件控制

●时间控制

●分布式流程设计

●决策型流程支持

(4)角色建模

使用角色建模工具建立参与业务流程的人员角色,使得流程的管理与具体的人员分离,可以通过管理工具灵活的变化流程角色,使岗位职能转变等变化很容

易被适应。

●角色建模工具的主要功能有:

●定义角色权限

●定义角色范围

●分派角色任务

(5)组织机构建模

利用图形化的形式定义组织机构图,让用户以图形化的方式为政府几个部门及单位建立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图能显示使用者的职责、职称及从属关系等。管理者可以根据工作流使用者在不同工作流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为其赋予角色。角色建模工具与统一用户管理平台相连接,能够读取或更新统一用户数据库中的数据,保证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

●组织建模工具的主要功能有:

●实体定义(包括人员、角色、职务、部门、工作组)

●业务分工

●权限管理

2.1.3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系统作为数据整合平台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全局、统一、高效的访问和管理,为业务协同和决策支持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数据整合平台要实现如下设计目标:

1、目标需求

目标是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包括五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文件数据库,UDDI注册中心数据库,数据仓库。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市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有的数据仓库中心。

2、功能需求

××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必须满足电子政务平台进行数据交换的需要,同时还必须满足在平台上建立的个业务系统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的要求。为门户系统提供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据、信息。所谓静态信息是指对电子政务的运行中不经常变化,供各个业务系统查询、处理的数据或信息:政策、法规、元数据、资料库、各种多媒体数据等,它们会随着时间而逐步增大。所谓动态数据是指随着运行而增加、修改的数据:并联审批中文件流转状态数据,反映企业、个人所处状态的数据,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数据等。动态数据同各个局委办的信息密切相关,但

又是面向主题的,如××市社会保险这个主题,实际上同保险、工资、税务和银行密切相关;个人信用使用主题,它的数据与银行、税务、个人消费、个人收入密切相关。而数据仓库显然也有面向主题的定义,但这些主题是较长时间的,具有战略定义的主题。

由安全体系、门户管理、数据交换服务、并联审批平台、公务服务及视频会议、运行管理等各部分提供商设计、实施各自要存储到数据中心的数据模型。提供安全运行、维护、备份、审计等数据库必备的工具软件,并能集成一个完整的软件工具。

业务系统开发商设计、实施相应的数据中心数据库模型,提供数据安全、运行、维护、备份、审计等必备的工具软件。

2.2 系统总体结构

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我们针对电子政务的基本需求,跟踪国际最新技术标准的发展,对其通用信息处理平台(CIP2.2版)进行了功能的提取、整合和重构,将其改造升级为CIP3.0版,成为面向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软件平台。CIP3.0电子政务软件平台包括了CIP政务门户平台(CIP GP),CIP集成化服务支撑平台(CIP IESD)等几个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CIP平台产品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3 基于CIP构建电子政务软件平台总体体系结构

其中集成化服务支撑平台CIP IESD(Integrated Electric Service Delivery)是基于Software AG公司系统软件,面向电子政务,基于XML和Web Service技术的数据交换、数据流管理和跨部委协同工作功能的应用支撑平台系统。

CIP IESD集成了Software AG公司的Tamino XML Server和EntireX,并以此构成了系统基本体系架构。其基本组成包括(详细描述见产品介绍):

●CIP数据交换适配器(基于EntireX Communicator)

●CIP数据(基于EntireX XML Mediator)

●Tamino XML Server

作为应用支撑平台的核心,CIP IESD平台的目的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中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跨部门协同工作(数据流引擎和管理)和数据共享。

由上图可见,基于CIP IESD平台的CIP数据交换器和Tamino XML server,可以方便地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不同的政务应用系统之间的基于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还可以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中心(1、大量的基于XML标准的实时、动态的交换数据可以高效地在纯XML数据服务器上构建起面向主题的操作数据库;2、通过Tamino XML server提供的强大的元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对分布在各委办局的信息资源的管理、查询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对众多的政务应用系统中关键数据的抽取和集中。上述的两者相互配合,便为整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了核心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基于CIP IESD平台的CIP数据交换器所提供的工作流引擎和XML文档(表单)处理功能,可以快速地构建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对众多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协同和调度,从而使得在同一系统中处理需要多系统业务协同的政务要求成为可能。同时,CIP IESD平台提供针对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适配器,这些数据交换适配器将成为应用系统连接到CIP数据交换器――也就是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的纽带,数据交换适配器技术使得我们充分利用原有的应用系统的功能成为现实。

2.3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数据流引擎)设计

2.3.1 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用系统环境的不一致

各个职能部门内部的业务系统实现的内容各异,其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

●数据库环境的不一致

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个职能部门内部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往往不尽相同。除

了数据库环境的不同外,还包括数据结构设计的各异、所支持数据类型的不同等等问题。

●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

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内部业务系统中,数据的组织是内部相关的一个自主系统,缺乏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相关数据的交叉与关联定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共享化格式,从一个内部系统去访问另一个内部系统中数据的唯一方式是必须了解对方的数据格式,然后再考虑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集合。

这种“点对点”的数据引用模式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低效,并且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的有效共享问题:由于缺乏标准数据格式,各个职能部门要分别从各个单位获取自己所需的数据。这点在具体实现中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情况。例如:当某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发生改变时,所有用到这一数据的其他系统也必须进行修改。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集合,而由各个应用系统依照集合中的各个数据格式来设置与自己的数据格式之间的匹配关系。

●不同系统间缺乏数据传递的统一机制

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要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必须由一种数据通讯机制来控制数据传递,以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交换的一致性。这就好比用电子邮件系统来控制收发内容和目的地各不相同的邮件,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传输控制机制,才能保证邮件不会投递到错误的地址、不会发生邮件内容的错位等等问题。

2.3.2 系统体系结构

可信的信息交换系统是电子政务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关键服务。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在综合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信任服务基础之上,通过对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交换服务调用,并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最终实现整个××市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等提供支持。

图4 数据交换系统总体体系结构

如上图所示,基于CIP IESD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为一个星型结构,这种结构简化了电子政务应用主体内部功能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复杂的相互关系。

数据交换中心处于核心位置,通过配置在数据交换中心的CIP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的标准化的Web Service接口(SOAP网关)为每个数据交换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各个委办局)提供服务。每个数据交换节点只需要与数据交换中心通过Web Service进行交互,并通过XML进行数据转换,而不需要相互直接连接访问就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

对于遗留的老系统,通过在该数据交换节点上配置数据交换适配器,可以方便地将老应用系统封装成Webservice服务,从而能够接入数据交换中心并提供一致的访问行为和接口。

数据交换中心的整体行为就像一个虚拟的中心数据库,同时又像一个交换机。整个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底层实现和存储机制对各应用节点是透明的。该结构属于松耦合,如同星形网络一样,很容易进行层次化的结构扩展,构建出多级的数据交换中心结构,以支持更大范围的广域方案。

数据交换中心将政务办公应用系统的协作、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所提供的信任与授权服务、数据存储层与应用层的有效隔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量的不同位置、不同格式的数据的共享和相互访问,进而集成相关的业务应用,

形成协同办公、一站式服务的基础平台。

2.3.3 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系统的目的是在数据交换中心和各委办局等机构之间交换数据。由于各单位的信息系统构架不同,信息的表示也各不相同。要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之间交换数据,首要的问题就是定义一种标准的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的制定,一方面要进行周密的调研,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采纳国际、国家的较为成熟的标准。我们建议以下参考标准:

政府信息交换语言(Government Information eXchange Language,gXL)

●gXL核心(gXL Core)

?语法:所有交换的数据格式为XML文档,标准以XML Schema定义。

?消息结构:每个消息分为消息头和消息体

例如:

图5 gXL消息结构实例

如上所示,消息头可以含有消息ID、发送人、发送单位、接收人、接收单位、发送日期、优先级、密级等标准元素。

消息体则包含要传输的信息。

?标准元素:消息中必须或可以出现的元素

?标准类型:可重用的类型定义(simpleType或complexType)。

例如:

图5 gXL消息类型实例

●传输协议

?定义如何把逻辑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路由规则的定义

?错误处理机制

●gXL消息 (gXL Message)

?具体的消息――Message Body中的内容的定义。

?会议通知、简报等等

例如:

图6 gXL消息实例

图7 gXL消息实例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府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或多或少均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内容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办事审批系统、其它业务系统等。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地区的政府机构间也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实施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孤岛”有机地串连在一起,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也保护了各部门在该方面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此外,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即使是统一规划,但具体的实施单位和解决方案会有很多,建设完成后的系统常常是自治的,异构的,数据可能存放于数据库、文本文件、XML文件,甚至普通文件中。因此也需要一种机制使不同时期建设的应用系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两种情况,均要求解决应用系统间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互用问题。 如上图所示,原来的典型处理方法是需要一个个直接的“点对点”的数据链接,并且需要定制开发以实现系统之间的“会话”。随着新系统的不断增加,直接的定向连接和定制开发的情况会急剧增加,这最终将成为信息流动和系统维护的瓶颈。 在数据交换领域中,没有标准的部落式交换的代价是高昂的,相同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在很多应用中被重复地撰写,可能只是为了将某一数据源的数据转换到各个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去。由于没有中间标准,各个系统的实现人员也几乎没有可能将代码重用,昂贵的数据交换代价使得数据源只能散乱孤立地存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通用的、分布式的数据集成平台,用以解决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对于基于异构数据平台上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就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能够为需要数据集成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解决数据从何而来,哪个应用对其感兴趣,以及如何被每个系统使用的问题。“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隔离,来构建灵活的系统,使得这些系统不会受到数据的物理位置的影响,也不会受到需要存取数据信息的应用个数的影响,对于每一个系统就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定制处理,就可以在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集成了。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个集成框架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组标准接口(适配器)来实现这个方案。 “大汉网络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功能为: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抽取或加载;交换数据通过交换平台完成数据的交换传输;各应用系统交换数据的比对、整理。各应用系统仅需负责确定本系统参与交换的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库之间数据的传送。 二、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 数据交换平台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的技术和软硬件平台。 坚持开放性,易于技术更新。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便于和国际接轨,易于系统扩展及升级。 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一、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配置建设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市级民政数据分中心和民政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市级数据分中心建设、市级民政政务外网建设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应按照可靠、稳定、安全标准建设,数据备份、冗余有对应的处理设备;外网建设方面对外网防火墙、WEB服务器都应在攻击、漏洞方面做到及时更新,网络处理纠错能力较强; 市级民政部门需要建设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机关局域网。政务外网依托互联网建设,在互联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外网。 为保证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租用联通线路连接互联网并购置知名防火墙品牌;政务内网在政务专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内网。 根据通知要求数据中心要求,列出以下配置方案: 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数量 内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48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外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24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内网、外网防火墙山石网科SG-6000-M6110 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设备基本要求: 8×GE,4×SFP,1*consol口, 支持至少1 个扩展插槽; 性能要求:吞吐量≥2Gbps,可扩展到 4G,AV 2

吞吐≥250Mbps,IPS吞吐≥500Mbps,IPsec VPN 吞吐率(AES256+SHA-1)≥1Gbps,最大并发会话 数≥100 万,必须支持扩展到 200 万,最大IPsec VPN 隧道数≥4000,每秒新建会话≥30000, SSLVPN并发用户数可扩展到至2000个; 功能要求:支持静态、动态(RIP、OSPF、BGP) 路由协议,并内置运营商路由条目;支持免费 ARP 广播,ARP 客户端认证(基于PKI 技术)防止ARP 攻击和ARP 病毒;支持基于源、目的、服务的会话 1台 — 3 —控制和防火墙策略命中条目数的统计,Web 页面关键字加权过滤;支持功能扩展,可扩展网关防 毒、流量控制、入侵防御等功能,并支持病毒库、 应用识别特征库、入侵检测特征库的离线在线升 级;3 年保修和升级服务。 数据库服务 器浪潮NF560D2 4U 四路机架式。 CPU : 2 颗六核 Intel Xeon MP7450/1 (2.4GHz)。 内存: 32GB,DDR2 FBD全缓冲内存; 硬盘:3 块 3.5 寸 15000 转 300G 热插拔 盘; RAID:512MB SAS高性能RAID卡。 网卡:1000MB*4 RJ45。 电源:1200W1+1冗余电源; 导轨,DVD光驱,1.44标准软驱; 服务:三年保修;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3(含介质) 2 PC 服务器浪潮NF5280 2U 双路机架式。 CPU:2颗四核Intel XeonE5520/8MB(2.26GHz)。 内存:8GB ECC DDR3内存; 硬盘:3块300GB 15000转热插拔SAS硬盘; RAID:高性能SAS RAID,支持RAID0、1、5、10。 网卡:集成1000MB*2 RJ45; 电源及外设:600W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导轨, DVD光驱,USB软驱。 4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2) 1.1项目背景 (2) 1.2总体目标 (3) 1.3三大中心建设内容 (3) 2.三大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4) 2.1应用特点 (4) 2.2设计原则 (4) 2.3整体架构 (5) 2.4优势与亮点 (6) 3.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7) 3.1海量数据存储 (7) 3.2虚拟化与节能 (10) 3.3服务能力随需而变 (12) 3.4负载均衡与动态迁移 (14) 3.5大型数据中心管理 (15) 3.6备份和容灾 (16) 4.运行现状和用户评价 (18) 5.成功意义 (18)

1. 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外网是为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政务业务专网,是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各级政务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外网建设之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政务外网,各部门业务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未预留、相互独立、数据封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信息难以交换、共享,既影响了面向政府内部的部门间业务协同,又影响了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资金来源方面,90%以上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资金全部依靠财政投入,而各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投放分散现象,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通用、共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影响了部门间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另外,技术运维人员的缺乏也影响了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各界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功能;二是需要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窗口,进一步方便市民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服务部门的联系与交流;三是需要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能够满足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工作需要的全市统一的网络和应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 政务外网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础网络架构的布局较为合理,完全具备政务外网应用软件系统开发、部署及运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基础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系统资源不能整合及共享;没有发挥出基础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架构优势。解决这些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是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最新版电子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 1 章、总论 (1) 1.1 概述 (1) 1.2 建设背景 (1) 1.3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 1.4 建设目标与任务 (2) 第 2 章、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2 数据需求 (4) 2.3 系统及应用需求分析 (7) 2.3.1 节点管理 (8) 2.3.2 主题管理 (8) 2.3.3 元数据管理 (8) 2.3.4 公共代码管理 (9) 2.3.5 数据采集 (9) 2.3.6 数据整理比对 (9) 2.3.7 数据交换 (9) 2.3.8 数据访问 (10) 2.3.9 数据备份与恢复 (10) 2.3.10 标准管理 (10) 2.3.11 应用支持 (10) 2.3.12 运行管理 (10) 2.4 性能需求分析 (11) 2.4.1 业务处理量分析 (11) 2.5 安全及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12) 2.5.1 系统安全可靠性需求 (12) 2.5.2 数据安全保密性需求 (12) 2.5.3 数据完整性需求 (13) 2.5.4 实体的可鉴别性需求 (13) 2.5.5 不可否认性需求 (13) 2.5.6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需求 (13)

2.5.7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需求 (13) 2.5.8 数据中心统一安全监管性需求 (14) 2.5.9 保障机制需求分析 (14) 第 3 章、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5) 3.1 设计原则 (15) 3.1.1 统一建设15 3.1.2 相对独立15 3.1.3 共建共享15 3.1.4 安全可靠15 3.2 数据中心平台设计 (16) 3.2.1 平台总体架构 (16) 3.2.2 数据资源规划 (16) 3.2.2.1 数据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1.6 3.2.2.2 数据资源体系结构...............................................................1 7 3.2.2.3 共享数据一致性的保证................................1.8 3.2.2.4 共享数据库的建立过程................................1.9 3.2.3 数据支撑平台 (20) 3.2.3.1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2.0 3.2.3.2 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2.3 3.2.3.3 共享数据管理子系统..................................2.3 3.2.3.4 共享业务管理子系统..................................2.4 3.2.3.5 系统配置管理子系统..................................2.4 3.2.3.6 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2.4 3.2.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5) 3.2. 4.1 交换网络结构.......................................................................2 5 3.2. 4.2 交换概念模型.......................................................................2 7 3.2. 4.3 交换体系结构.......................................................................2 8 3.2.5 共享数据管理系统 (30) 3.2.5.1 功能设计...............................................................................3 0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根据国家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通常意义下的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由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公众服务层组成,信息安全与管理贯穿于各个层面中。我们提出了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框架,采用分层的思想对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进行分解,以明确接口定义,并发建设,易于整合资源,缩短整体建设周期。 如图所示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分层逻辑模型,整个逻辑结构按照功能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同时,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监控和维护贯穿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各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是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政务信息及其它运行管理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平台,牵涉到互联网、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三个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实现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网络交换管理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软件和数据库等。 应用支撑层主要是针对电子政务平台的一些公共应用服务单元或特点进行归纳和抽象,建立相应的服务元素,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模块化构件或服务,有效地简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有助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用支撑层的内容主要包括多样化接入服务、统一的WEB公众门户服务平台、通用的电子政务构件、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工作流程管理、应用集成模块、统一的用户管理等。 应用层是整个电子政务体系面向最终用户的层面,主要包括面向公众服务的公众服务系统、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内部办公系统和内部业务系统,以及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通用安全服务,包括各个层次的安全措施,和一个智能化的提供认证和授权的平台。 另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过程必须在国家相关电子政务的标准、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6方案应用框架描述 结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并针对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际情况,规划出城市电子政务系统与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接口及数据交换模型。旨在深化政务关键业务重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公开,改进管理体制,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及更好的便民服务,实现高效、廉洁、公正、严明的政府行政体系。 针对一站式办公平台与业务协同信息模型图,其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结构总体设计如下: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2) 1.1项目概述 (2) 1.1.1建设背景 (2) 1.1.2建设目标 (4) 1.1.3建设内容 (5) 1.1.4建设标准 (6) 1.1.5建设原则 (8) 1.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 1.2.1信息化建设现状 (9) 1.2.2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11) 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1.2.4本期项目建设意义 (13) 1.2.5标准与规范分析 (13) 1.2.6流程与功能分析 (14) 1.2.7用户角色分析 (14)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6) 2.1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16) 2.2总体标准规范架构 (17) 2.3目录系统业务架构 (18) 2.4目录系统技术架构 (19) 2.5目录系统数据结构 (20)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1.1 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多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类社会主体的运作效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也影响着决策者前面的方向,对数据的全面搜集和有效挖掘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规中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明确了全局性的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提出了清晰、协同、可实施的方案。该设计中分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和区县三个层次,系统地开展全市顶层设计。其中,在政府主导领域,明确由决策分析与公众服务统领全局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顶层设计,明确要建立各区县、各行业建设区县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 政府也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工作,在区领导、创新办就多次提出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支撑领导决策能力,并从多方面已具备了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2年开展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架构、信息资源利用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在基础数据架构方面,提出了基于配置开放式基础数据架构设计理念的“三层四区”的基础库总体架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四横两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框架,设计了“1图(基础地图)、1库(人房关联主题库)、1表(重大事件跟踪表)、1报(民情日报)、1刊(便民服务快刊)、1年鉴(网格化年鉴)”6大数据产品,;在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云服务中心内容体系、流程规范、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支撑平台需求,为数据中心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在数据资源方面,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数据关系,建成了相互关联的人、地、物、组织、房屋、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了120多万条基础数据,其中常驻人口953,998条、流动人口220,444

IBM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XX省电子政务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2005.5

目录:

1 概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是协作式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协作、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等)的核心基础服务模块,负责实现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流程控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目的是实现每个合法用户将其所要传输的数据包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指定的地方。数据交换平台支持常见数据库类型、多种业务类型、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和网络特性,是各类应用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的公共渠道,是应用系统扩展的接口。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不同时期和技术的体系结构。集成来自多个厂商跨不同平台的产品和应用系统,一直是企业IT部门的主要挑战。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以服务为导向、开放、松散耦合的总体目标架构,在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图IBM基于SOA的业务集成参考架构 SOA 的主要组件包括服务、动态发现和消息。 服务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的可调用例程。服务公开了一个接口契约,它定义了服务的行为以及接受和返回的消息。术语服务常与术语提供者互换使用,后者专门用于表示提供服务的实体。 接口通常在公共注册中心或者目录中发布,并在那里按照所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分类,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 某市分中心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 4 -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概况 (4) 1.3主要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5 - 2.1某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5) 2.2某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7 -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7) 3.2网络需求 (7) 3.3存储容量需求 (7) 3.4分险防控需求 (7) 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8) 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8 -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9 -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9 -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 10 -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1 - 第4章总体设计.............................................................................................................. - 12 - 4.1建设思路 (12) 4.2建设原则 (12) 4.3建设目标 (13) 4.3.1 近期目标.................................................................................................................. - 13 - 4.3.2 中远期目标.............................................................................................................. - 13 -4.4总体架构.. (14) 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5 -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5) 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8) 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8 -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9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2) 5.3.1管理层面................................................................................................................... - 22 -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目录 一、电子政务概述 (2) 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2) 三、系统平台选型 (2) 四、电子政务应用的参考模型 (3) 1、逻辑视图(L OGIC V IEW) (3) 2、开发视图(D EVELOPMENT/M ODULE V IEW) (4) 3、进程视图 (5) 4、物理视图 (7) 5、场景(S CENARIOS) (8) 六、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参考模型 (9) (1)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 (9) (2)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层次结构 (10) (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层次结构图 (11) 六、主要WEB SERVICE 设计 (11) (1)数据抽取服务接口 (12) (2)数据访问服务接口 (12) (3)数据交换服务接口 (12) 七、电子政务公文格式 (13) 八、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方式 (14) 1、数据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5) 2、路由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6) 3、政务信息电子公文交换适配器功能模型 (17) 4、管理与消息发布构件功能模型 (18) 5、安全支撑平台适配器功能模型 (19) 九、XML电子公文的生成 (19) 十、系统和业务管理的中间件系统 (20) 业务数据交换中间件系统结构图 (20) 十一、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库 (21) 元数据库 (22) 十二、系统实现中解决的典型问题 (22) 十三、结束语 (23)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E-Government)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管理和维持政府日常办公,是一项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的系统工程,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是为社会公众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电子政务系统由“四网一库”构建而成,“一库”指的是政务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四网”主要指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办公即G2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目前各个政府部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就属于此类;二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即时通信,即G2B 模式(Governmentto Business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企业等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即G2C 模式(Government to Citizen),例如政府的信息发布、网上审批、网上招聘等就属于第三种电子政务的范畴。四是政府和公务员(G2E) 利用Intranet建立有效的行政办公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内容包括: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规划管理、电子人事。所以,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三种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XX省电子政务项目,以提高网上政府协同办公、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开展电子政务运行模式探索、技术系统建设和行政管理创新。基于J2EE架构建起了XX省电子政务系统,这一系统的成功运行,可以为部门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办公应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强化部门间沟通协同,使行政行为显著规范。” 三、系统平台选型 服务器平台选型:服务器操作系统可选用Windows 、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 数据库平台选型:可支持Oracle、DB2或Domino 等各类数据库。 应用平台选型:根据应用平台选型要求,系统的软件平台,选用电子邮件系统WiseMate、工作流程管理软件WiseFlow、分布式文档管理系统WiseDoc、短消息网 关系统WiseSMS、结合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数据安全系统。支持J2EE和 XML ,Wed Servise等工业标准,使之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完善的安全控 制机制、跨平台、快速开发和实施等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习题与答案

1、G to C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以下属于G to C电子政务的有()。 A.电子外经贸管理 B.社会保障服务系统 C.电子人事管理系统 D.电子税务系统 正确答案:B 2、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的系统有()。 A.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B.行政执行系统 C.社会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D.经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 正确答案:B 3、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的系统有()。 A.宏观调控系统 B.公共管理和服务应用系统 C.行政管理业务系统 D.监督检查系统 正确答案:B 4、电子政务建设方法通常采用信息系统建设的()。 A.以上三种方法的结合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

正确答案:A 5、电子政务主要借助了()。 A.现代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卫星技术 B.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 C.现代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网络技术 D.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内部效率模式模式的实现方式()。 A.内部综合信息支持 B.自动化流程 C.业务系统集成 D.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将政府内部的办公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A、B、C、D 2、电子政务的作用有以下哪些()。 A.促进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B.便于廉政建设 C.降低办公费用 D.更好地为民服务 正确答案:A、B、C、D 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室手段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信息交换的网络化 C.信息资源少 D.信息资源安全性好 正确答案:A、B 4、在政府部门间实行电子政务的巨大变化是()。 A.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职责权利的界限 B.打破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部门间文件传递的繁琐性 C.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传递信息 D.解决了部分共用信息的共享问题 正确答案:B、C、D 5、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正确的是()。 A.两网之间逻辑隔离 B.两网之间物理隔离 C.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D.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物理隔离 正确答案:B、C 三、判断题 1、政府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工作内容。(√) 3、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4、政府内网与政府外网要逻辑隔离。(×) 5、政府内网是以政府各部门的局域网为基础。(√) 四、填空题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总论 1.1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2011年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会转向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1.2建设背景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

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1.3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过去的数年中全国各地区都在构建电子政务外网,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下发了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技术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至今,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当前电子政务外部平台的建设,网络的互通已经不再是政府建设的目标,政府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应当如何承载,数据应该如何整合,如何能够构建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业务数据?数据整合、灾难备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得到电子政务信息部门的高度重视,统设数据中心的模式无论从投资、管理、应急方面论证都是电子政务数据集中、数据整合的理想模式。 目前的情况,每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需要独立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每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单独打包。没有通用的架构能够让前台和后台、后台和组织外部的系统的应用连接起来进行通讯,识别和授权的功能能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找得到,但不会一个组织部重新使用,更谈不上在组织之间重新使用。 数据中心主要是G2G、G2C、G2B等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的重心与政府机构的业务紧密结合,是后电子政务时代数据大集中的体现,实现对集中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备份。 1.4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关于加快xx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XX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取得突破,一批跨部门应用的亮点工程,如:XX市协同办公平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行政审批数据共享系统、网上公安等相继建成、开通,为数据共享积累了一定经验,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目前大部分部门的业务系统仍处于独立设计、独立开发和独立管理阶段,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目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维和管理上的不平衡,信息资源兼容、共享和安全上的不合理,特别在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上,成本过高。目前部门信息系统仍是各自运维,为了保证业务的稳定,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购置设备、扩建机房。仅就机房日常运行而言,大量的、低标准的小型部门机房在能源消耗上更是巨大的。有研究显示,中国计算机机房能耗比均值为2.5(即机房总耗能与计算机设备耗能比,能耗值越小越好,国外数据中心机房普遍可以达到1.7),而中国50%的机房是14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机房,这类机房不具规模效应,又受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能耗值普遍在3以上,这与当前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相背离。据测算,如果我国能将机房能耗值降低一个数值,一年节约的能耗将近30%,约合60亿元人民币。

因此,加快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将是我市电子政务“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实现信息资源从自我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的关键所在。 综合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打造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IDC),尽快形成电子政务机房大集中、应用大整合、数据大共享、管理大统一的格局,是唯一有效的、可行的解决之道。为此,建议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新机制。当今社会信息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和要素,其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而政府作为全社会信息资源主要的持有者,不断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挖掘信息资源潜力,提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设立XX 市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负责对全市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制定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责任,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纳入电子监察范围,为政府及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保障,形成合理、高效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实现政务信息按需共享、业务协同。 二、科学规划,集约管理,综合利用,不断创新政务信息资源运维新机制。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建设、管理和运维水平决定了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水平,政府在推进全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应从优化整合和提升效能的角度出

电大《电子政务》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与作业 一、选择题 1、实现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 D )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A、人力 B、财力 C、物质 D、信息 2、( B )的开展将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向前发展。 A、电子商务 B、电子政务 C、办公自动化 D、三金工程 3、1993年年底,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务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 D )开始启动。 A、政府上网 B、办公自动化 C、电子政务 D、三金工程 4、继“三金工程“之后,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化工作开始考虑借助( D )面向社会、面向公众。 A、电视 B、计算机 C 、通信 D、网络 5、根据职能对内部政务功能的规定,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一系列的子系统,下列子系统中哪项不在其中?(D) A、办公自动化系统 B、信息共享系统 C、信息安全系统 D、网站管理系统 6、( A )会议系统的功能最为完整,支持语音、视频、文本、图形等多种媒体,因此也称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这是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 A、数据 B、视频 C、文件 D、桌面 7、行政机关的哪一项管理活动是指机构在机构职能活动之外的起辅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例行的、程序性的事情的总体。 (C) A、程序管理 B、文书管理 C、事务管理 D、数据管理 8、在政府网站上从事一些正式的,可以计量的价值变换活动,我们称为( C)阶段。 A、电子服务供给 B、服务整合 C、简单交互阶段 D、无缝整合阶段 9、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 A )、设备、软件和网络规则组成的。 A、通讯介质 B、磁盘介质 C、纸介质 D、空气介质 10、( C )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政府的某些工作领域对出现差错的允许度很低;出现差错影响面大。 A、互操作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兼容性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 2.电子政务体系:基于万维网(INTERNET)技术实现的运做架构,架构包含所需的“软件”(应用软件,组织结构)和“硬件”(网络、设备)。 3.政务内网:按最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划分,政务内网为各付省级以上的政府机构内所构建的网络,而且这种网同其它网是物理隔离的。 4.政务外网: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协同办公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用网络,它同政府内网物理隔离,同INTERNET网逻辑隔离。它同其它网络逻辑隔离。使得公民、企业可通过这些网进入政府外网办理各种手续、证书、执照等,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5.政府内门户:它是政府各部门进行协同办公的窗口。它封装有政府部门之间办公的各项功能。是政府部门的所有职员进行办公的平台,只有持有政府公务员身份口令的人员,在进行了身份认证后才能进入的门户网站。 6.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仅从字面而言,就是指政务外网及相应的硬软件设备。但人们现在实际上已把它指为是除了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之外的所有设备,它可用来开发、运行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一般包含网络,设备,系统软件等。 7.专用网络平台:一般指用于专门业务的网络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如税务、财政、银行专用网络平台等。 8.信息资源数据库:在网上一切信息的统称,一般包括文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XML数据库等。 9.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随IT技术的发展而增加,一般指防火墙、加密机、防病毒设备(硬软件)、防电磁干扰的屛蔽设备、入侵检测设备、容灾备份设备等,用于防止未经过授权的数据访问或恶意的系统攻击。 10.信息交换:这里特指电子政务中的信息交换,是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所进行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要求解决异构系统的信息交换,并且是安全的、有权限区别的信息的自动交换。 11.互联互通:不同网络、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特指政府部门之间要连成一个有机体,使得市民、企业、政府工作人员能从一个终端进入,用一个口令就能访问到他能访问的一切资源。 12.物理隔离:指两个系统之间没有任何的直接物理连接通路。在网络中指从光缆、设备、计算机都自成一套独立的系统。13.逻辑隔离:同一套物理设备,但利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互相隔离。一般持有特别的权限就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最典型的逻辑隔离技术有防火墙、虚拟子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