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7677851.html,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延陈路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4期

摘 ;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高校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与这一任务相违背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制约大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江南大学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研究型的教学师资、立体化的支持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构建一套研究性教学体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 ;能力提升 ; ;课程体系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必要性

近年来,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性教学,在国外一般被称为“主题研究”或“项目课程”,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上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1]。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国家,在构建“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新模式过程中,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措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2]。

与此相比,虽然早在20世纪从80年代末期,国内的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就开始了初步的“研究性教学”探索,并从2000年以来得到大力推广[3],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创新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欠缺,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要求相结合,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缺乏拼搏精神,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往往到大四做毕业论文时,才开始进行真正的研究,但由于缺少前期的经验,而且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些质量低下的毕业论文蒙混过关。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是毕业这一学年产生的,而是在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