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

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

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
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

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

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致富奔小康,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村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分四个部分做一专题发言,供同志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参考。

一、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树立当好村支部书记的信心

1、村支部书记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党支部处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班长,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人物,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这是由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的“班长”,责任大,担子重。支部书记要想带好这个班,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处理和解决党内外的各类矛盾,最主要的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要求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

其次,党支部书记是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在村里,支部书记既领导经济工作,又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党的建设,还要抓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各项工作能否搞上去,主要看党支部书记能否把“一班人”团结起来,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能否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领导村级其他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所以,选好党支部书记是搞好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只有头雁展翅,才能群雁奋飞。

再次,党支部书记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领导这个小社会的核心是党支部。由于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中的主导地位,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支部书记,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书记为“主心骨”。有了坚强的“主心骨”,党支部才会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群众才能齐心协力跟着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此可见,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党支部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党支部书记主观方面的因素,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又是很艰巨的。

2、村支部书记工作的艰巨性

村支部书记工作艰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造成的:

一是地位与任务的矛盾。党支部虽是农村的政治领导核心,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村党支部就其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支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党支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党支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支部完成各项任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靠苦心婆口的宣传,靠个人的威望与经验,靠个人的感情。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计划生育、各项上交等重大、急难任务时,党支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糙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工作吃了苦,得罪了人且不说,甚至连家庭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受到威胁,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对象与手段的矛盾。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生活生产于集体组织的农民变为分散经营生活的千家万户,过去出勤记工统一分配变为由农户直接从事商品经济,农民已不再是过去在严格行政管理下的人民公社社员,而变成了有相当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过去集体统一经营和分配,支部掌握着集体经营权和物资分配权,在村务管理上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农村党支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却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致使调控能力明显减弱,工作中的难度很大,加之,农民群众(包括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民群众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听党的话,勤劳朴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热爱集体。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彻底根除。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利已主义思潮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样产生了影响。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增长,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党支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提留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党支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助长了农村无政府主义思想。这种状况要求党支部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管理制度上的不配套,党支部在教育和管理农民上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途径。使一些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有的村电话不通,喇叭不响,传递情况靠的是“鸡毛信”。更有甚者,有些村的封建迷信、宗族势力有所抬头,“群众信教不信党,书记不灵族长灵”,我讲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说农村的现行政策不好,农村自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民得到了极大的实惠,我国农村的现行政策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这一群体出现了分化,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党支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由于农业是一项周期长,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殊产业,农村工作需要有稳定连续的政策,并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农村政策稳定与否,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对于党支部能否顺利地开展工作关系极为密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连续制定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政策规定,对于推动农村改革,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要经过“千山万水”才到达农村。为了具体地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制定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加之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不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以及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党支部在执行政策中往往无所适从,没有主张。如改革初期,对“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的承包责任制把握不准,忽视了中央“统分结合”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分了牛分了地,分了房子分机器”,不仅把集体经济分光分净,成为“光屁股”,而且冲淡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又如一段时间,在宣传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由于没有真正把党的农村政策交给群众,结果引发了一部分农民的“怕变”心理。再如,十四大召开后,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讲要放开农业种植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要根据本地实际下达一些指导性的计划,并要按计划抓好落实,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特别是一段时间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党支部的工作造成的影响更大。往往是“刚刚跑快啦,又说不行啦;停止不干啦,加油鼓劲啦”,从而使党支部常常处于困惑之中。有的观望、徘徊;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躺倒不干。这种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使党支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

四是上级与基层的矛盾。党支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农村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生产劳动者。广大党员干部常年累月蹲在基层,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他们的任务繁重而待遇微薄;工作难度大且环境条件差。关心和支持党支部的工作,既是上级组织的职责,也是党支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但是,近年来,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漂浮,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农村工作缺乏感情,很少关心支持党支部的工作,不能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动辄批评、指责。更有少数领导干部,即使下到基层,也是前呼后拥,讲排场,摆阔气,走马观花,不办实事。这些官僚主义作风,不但引发了上级与基层的矛盾,而且引起了干群关系的紧张,造成了农村干部有难处,党员群众有怨气的局面,部分党员群众认为村支部的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向农民索取的

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集体经济没有壮大,公益事业又得不到发展,村干部还经常陪上面的人大吃大喝,农民由此而产生抱怨情须。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到农民的利益,使部分农民产生逆反心理,如卖难买难打白条等问题,有些部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观念薄弱,甚至与农民争利,损农坑农,如假籽种、假农药等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条块分割的体制,地方党政也无能为力,村干部就更没有办法,虽然群众也明白有些问题不是村干部造成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把村干部当“出气袋子”。同时,农村基层干部管天、管地、管生、管死,长期处在矛盾的焦点,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群众认为干部只管“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是“三要”干部,而没能耐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导致群众对组织失去信心,这种局面影响着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五是素质与要求的矛盾。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党支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村级党员干部这支队伍,在农村改革的风风雨雨中经受了洗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多年的改革,村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中积极因素不断增长,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时代特征;热爱农村,振奋精神,建设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这是农村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主流、本质、基本的方面。但是,村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不平衡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党支部成员一般都是本乡本土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小农思想、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很难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农村教育的落后又严重地影响到干部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由于身处基层,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生产劳动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有限,因而在干部和形势要求上产生明显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素养普遍较差。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甚至一些比较好的党员干部,也很少读书看报,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对我国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产生怀疑或动摇。二是宗旨观念谈化。有的揣着私心当“公仆”。有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喊着干部难当,又恋着“帽子”,认为“大小是个头,强起蹲岗楼”,心里想的是,机动地多种点,搞个贷款实惠点,种子化肥优先点,地不耽误多得点,来人陪客吃一点,出外办事方便点,站在人前光彩点。有的腰别篱耙干工作。上台就想捞一把,不是为了党的事业当干部,认为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不是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是浪费侵占集体资财,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的罚字当头压群众。对于由于有些政策不顺,群众出现逆反心理,少数村级党员干部不是去做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而是动辄用罚款的办法压群众,造成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说“我们不是‘飞鸽牌’,而是‘永久牌’不敢得罪人太多,我们基层干部手中的制约办法少。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歪嘴和尚念经,是‘土皇帝’,我们常常是上面批评下面骂,

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就表现出我们部分村干部胸无蓝图,得过且过,认为村干部和国家干部不一样,往上没啥奔头,对上别挨批评,对下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打怵,见硬就弯,孩哭抱给娘,上下推卸责任;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认为出头椽子先烂,上边没说的不能干,上边让干的干好了受表扬。干错了上边兜着,因循守旧,工作停滞不前。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纪律性差,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积极认真贯彻,只顾本位,不顾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个人凌驾组织之上,搞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在村级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赌博、封建迷信、滥砍盗伐、超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触及刑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欺压群众,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又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尽管它存在于少数村干部身上,但它严重地腐蚀了村级干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危害是严重的。由此可见,党支部整体素质与要求的矛盾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3、村支部书记工作的有利方面

在分析和认识村支部书记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农村工作的一些有利方面,一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逐步加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施行了以承包合作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台和完善了相应的条例法规,如《农业法》、《水法》、《森林法》、《农业科技推广法》、《土地管理法》、《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为我们工作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近年来,通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的实施,又为我们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并做了一系列指示和安排。今年初,中央组织部、省、地、县委制定了新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为我们提出了组织建设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问题得到了逐步加强。二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和选拔,形成了一批信得过、靠得住、能打硬仗的乡村干部队伍,为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村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是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保证了农村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特别是县委在干部政策方面形成了对农村干部政治上切实关心、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力求照顾的主导思想。制定了《村干部系列化管理制度》,积极落实保障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政治上对那些公正廉洁,奋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每年都要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基层干部的风气。并对一些工作政绩突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长年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干部进行了提拔重用。工作上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

职权,大胆进行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对于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对于急难险重任务,县乡机关干部都能予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形成了县级领导联乡挂项,部门包村帮扶,干部蹲点挂职的联系点工作制度。生活上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提倡干部报酬同工作实绩挂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分析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我们面对困难,增加压力;认识有利的方面,可以使我们树立信心,开拓进取。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支部书记都身居重要的位置,身负重大的责任,身肩重要的使命,都应该更进一步坚定干好工作的信心,下定干好工作的决心,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历史的责任感,面对困难,自加压力,挖掘优势,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造福乡民。

二、明确职责,提高素质,发挥好村支部书记的作用

1、村支部书记的职责

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在位则要谋其政,在位也就是你有一定的职务,谋其政,政呢,就是你应担负的责任,谋呢,就是去履行。担负一定的职务,就要履行应负的责任,我们村支部书记应谋哪些政呢?也就是说村支部书记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呢?党支部书记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①组织发动党员和群众,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议、完成党的各项任务。②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议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订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并组织检查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向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③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④主持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制订党的工作、党的生活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实和检查。⑤经常与支部委员和村委会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单位内部各方面的关系。⑥按时主持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团结,加强支委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支部书记不在时,由支部副书记主持支部日常工作。我们村支部书记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按职行事,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自己的义务,完成所肩负的任务。

2、村支部书记的素质

素质,是指一个人质才的总和。支部书记的素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当书记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实践证明,一个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素质的高低。书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政治理论素质、思想作风素质、工作作风素质、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等。具体说主要应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素质:①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②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鼓动能力、科学预见能力。

④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通过自己的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⑤具有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⑥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吃亏,无私奉献的精神。村支部书记应具备的素质总结一下可以用以下二十四个字进行概括,即: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胸怀大局,作风扎实。

怎么才能做到政治坚定呢?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书记的最根本要求,是其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这些都对我们政治坚定做了明确的阐述。书记要做到政治坚定,从党在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应主要做到三点:一是牢固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党员群众带头人的书记,应当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治修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受住各种考验,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在突发事件面前,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领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奋进。大的方面不讲,我们举例说明,如在九五年有的村群众起来抢水,书记不但不制止反而推波助澜,这就是政治不坚定的表现;有的村邪教发展门徒,书记不闻不问,不向上级汇报;这就是政治不坚定的表现;群众对有些政策不理解,喊娘骂党,支部书记也是人云亦云,这就是政治不坚定的表现。二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和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书记政治上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标志。书记要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造福于人民的观点,组织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书记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这些任务,书记必须具备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怎么做到业务精通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成为领导市场经济的行家里手,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新时期工作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书记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要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专业知识,有真才实学,做到又红又专。对于决策水平来说,正确的决策,可以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顺利贯彻落实,使群众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反之,错误的决策可能给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从总体上讲,正确的决策是支部“一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书记作为一班之长,是决策的重要主体,提出主导意见和最后拍板书记都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书记应尽快提高以下决策能力:一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遇到事情能够迅速拿出主意,点子多。二是处理问题善于作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事物的本质,从多种主意中选出最佳方案。三是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惑,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局势,使其向着有利于党的事业的方向发展。四是善于创造,不循规蹈矩,更不能照着上级或别人的葫芦画瓢,使决策符合本村的实际情况。

怎么做到公道正派呢?公道,即公平、合理、公正。正派,即正当、公正、正直。公道正派,也称公正原则。这就要求书记在发展自己时,不要损害他人、

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要求个人的自我实现目标与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相一致,做到处事和待人都要公道正派。用人要公正,办事要公察,行事要公道,主持公道,申张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书记。

怎么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呢?清正廉洁,是指领导者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历来人们对为政廉洁者的形象写照。“公生明,廉生威”,书记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我们不能否认和抹杀村支部书记取得既得利益的权利,领导者同样是人,同样要食人间烟火,但是,职、权、责是对等的,你有多大的职务,就能行使多大的权利,也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同样,人民群众对我们书记的要求也就更高,职权和监督也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书记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清正廉洁。为政勤勉,要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不侵吞国家财产、不贪污索贿,不慷国家之慨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怎么才能做到胸怀大局呢?书记进行的是一种统帅和协调全局的领导活动。这就要求书记要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站在全局和集体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科学有效地统筹谋划,统领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驾驭局势。要把握全局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要牵牛鼻子,而不是去抓牛尾巴。以改革总领和推动全局,取得领导的最佳效益,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缓急,明确中心工作,毫不动摇地下功夫把握住它,贯彻落实它,并制定出把握关键环节的有力措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怎么才能做到作风扎实呢?村支部书记要做到作风扎实,必须抓住四个环节: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尽管村支部书记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强,但绝不能忽视经常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支部书记身在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不能生搬硬套领导机关的调研方法,而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层次少、范围小、人员熟的特点来进行,要注意破除“不调查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的思想,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偏听偏信。同时,要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潜力,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出正确的对策,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来,就是支部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之前,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同群众商量,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然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决定。到群众中去,就是将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村支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决定,回到群众中去,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锁在柜子里,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群众真正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党组织的意图,并变为群众的认识和自觉行动。从而落实和完成上级党委安排和交办的各项任务。带领党员群众执行好支部所做的决议。三是要发扬民主。村支部书记必须在领导班子内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搞群英会,不搞一言堂,在决议形成过程中,做到畅所欲言;关起门来求争论,出门办事求同心,在决议通过后,应注意强调集中和服从,达到行动上的一致。此外,在决议形成

前,要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形成决议和科学决策奠定可靠基础。四是要率先垂范。把言教和身教紧密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影响人。带头执行支部的决议,带头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不能支部做出的决议光喊不做,或者自己先顶住不办,如果这样,那么任务怎么能够落实到农户。所以,只有时时处处为人表率,做出样子,才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取得真正的威信。

由此,我们应在村支部书记中提倡四种精神、三大作风。针对农民希望由温饱奔小康的要求,提倡村支部书记要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解决部分村支部书记把催粮要款、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难点作为工作重点的模糊认识,牢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知难而进,迎险而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村干部任务重、报酬低、“吃亏”多的现象,提倡村支部书记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宣传少计较点个人得失,少计较些物质享受,少计较政治待遇,多作些对国家的贡献、对人民利益的奉献、对个人利益的牺牲,努力弘扬社会正气,积极倡导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求报答的奉献品格。针对当前工作的诸多困难,提倡村支部书记要树立奋力拼博的精神,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使我们认识到,农村经济要发展,喊难叫屈不行,悲观失望不行,坐等其成也不行,只有正视现实,鼓足勇气,奋力拼博,谋求发展,才能创造出有利于本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针对少数村支部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班子集体形不成合力的问题,提倡村支部书记要树立团结战斗的精神,克服四个支委三条心,各怀千秋窝里斗的现象,大力强调加强村支部班子的团结,积极提倡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摩擦;多一点支持,少一点拆台。要把村支部建成“战斗的堡垒”,而不是“堡垒内的战斗”,尽力增强班子的合力,发挥班子的群体效能。除了提倡在村支部书记中树立四种精神外,我们还应把培育三种作风作为村支部书记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就是培育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严于律已的作风。

3、村支部书记应起的作用

书记是支部日常工作的组织者,是“一班人”的“班长”。因此,要带头搞好各项工作,模范地遵守各项制度,努力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一班人”做好工作。书记在“一班人”中一般要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组织作用。书记要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一班人”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本单位任务进行研究讨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主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②表率作用。书记的责任要求大家必须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批示决议的带头人,成为生产、工作、学习的带头人,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人,成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③协调作用。书记要正确处理好同委员的关系,遇事多同委员商量,发挥他们在各自工作中的作用,并注意协调他们的工作。当委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并主动承担责任;对委员在工作中发生的矛盾,要

及时进行调解、疏通,使“一班人”互相支持,搞好团结。只有村支部书记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带动支部一班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带领群众走向振兴农村经济、强村富民之路。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掌握好农村工作的方法

当前,我国农村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基层领导工作方法必须随之变革。近年来,在农村基层领导工作实践中摸索形成的“五动工作法”,较好地适应了当前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势,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和推广,下面我就讲一下,以供大家参考。“五动工作法”既就是宣传发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法制治动。

1、宣传发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是使决策执行者达到兵识将意,把领导决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首要途径。如何搞好宣传发动,形式多样。会议发动,是进行宣传发动采取的主要形式。我们可围绕某一时期的形势特点,本村的实际情况或为完成某一决策计划和任务分别召开支委会、支委扩大会、村民小组长会、党团员会和群众大会等,把决策的意义和目的阐释清楚,把领导意图交代完整,尤其是讲清决策给群众带来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利益;讲清“为什么”;研究出方法,提出决策实施的可行方案,讲清“做什么”;明确责任和奖惩,指明“谁去做”,达到什么程度为优,从而形成共识,聚成合力。典型引导能够通过对正面典型的大力褒扬,对反面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并深刻剖析其危害性,与其他宣传活动相得益彰,互补完善。宣传典型能使人们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例受到感染,得到教育,进而深刻认识和理解上级决策的重大意义。由于被宣传对象思想素质、认识水平、利害关系不同,在进行了各种普遍的宣传之后,仍会有一些人不可能完全的理解。这就需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疏导工作首先要注重针对性,“因人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先进的给予激励和鼓舞;落后的给予批评和教育。要注重感情投入。把真挚的感情融入到透彻的说理中去,做到情通理达。在农村要特别注意发挥具有一定统御才干和影响力的人或被疏导对象周围亲友的作用。因为,他们接触最多,了解最深,彼此也最为信任。通过这部分人的说服规劝工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政策驱动。政策具有引导和鞭策人们奋发努力的驱动功能。政策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就在于政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约束性。它围绕一定目标的实现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人们带来利害得失。我这儿所要讲的政策,是针对村一级来讲的,是泛指村支部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或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制定的一些村规民约、措施条规、规章制度等。村支部书记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应注重制定这些“政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艺术性。一要符合上情。与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政策是不正确的、无效的。当然,制订政策既不能与上级政策相违背、相抵触,但同时也不能盲目服从和执行,照抄照搬,或者把政策变成僵死的“紧箍咒”。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上级的政策或指示在村支部这一级卡壳或走样。二要符合下情。要将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达到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使其具有针对性。首先,目标要定得适当,太高,难以实现,人们会失去努力的信心;太低,不努力也可达到,就不能激发人们的干劲。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集体

智慧,按照民主方针办事,防止个人独断专行,才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密切关注群众的实际利益,让群众在执行政策中看到和得到实惠。三要不断地充实完善政策。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政策在某地、某时是科学的,在另一地、另一时期却又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可能是荒谬的。所以,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现有政策,才能使政策更贴近实际和群众利益,发挥更大的驱动作用。四要狠抓落实。政策再好,如果束之高阁,不抓落实,也等于一纸空文,政策也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因此,政策制定后要大力宣传,要组成相应机构和组织得力人员去执行。作为政策执行者,要以达到政策制定的目的和目标为根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求实效,并强化检查和监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3、典型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广大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比起一般的灌输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号召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各自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了,自主权扩大了,强迫命令方法过时了,典型带动方法就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因此,村支部书记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发现典型,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典型。所谓典型就是那些在工作中具有先进性、普遍性、群众性、示范性的人和事。这种典型的发展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处于同类事物的前列,代表着事业前进的方向,而且先进典型是群众实践的产物,是群众中优秀的代表。它来自群众,又高于一般群众,为广大群众所公认,能效法。只有这样的典型才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才能对全局工作起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典型外地有,本村也有,就看你善不善于去发现。要发现典型,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不能凭主观想象和个人意愿随意确定典型。培育典型,要把典型真正的经验从深处挖掘出来,并加以升华、总结,使其更具有普遍意义。但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典型也不例外。他们虽然在某一方面先进,代表着发展方向和趋势,但也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培育典型要坚持多层次,注重针对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工作培育不同的典型,使其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对于我们本村出现的典型,对我们的群众更有说服力,因此,不但要善于发现这样的典型,而且要精心培育这样的典型,政策上给予优惠,人力上给予帮助,技术上给予支持,舆论上大力宣传,把典型培育成功,然后推广,从而推动本村经济的发展。推广典型,就是把成熟的典型经验推广到工作中去,在社会上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超越先进、支持先进的浓厚气氛,对讽刺打击先进典型的歪风邪气坚决遏止和杜绝。但推广典型不能不顾本地的实际情况,不管条件和环境,照抄照搬,要学习其主要经验和带有方向性的长处。推广典型可以通过召开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和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典型现场说教,让被教育者实地考察,使其感受更真切、印象更深刻。必要时,还应把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经验转化为政策或决策,使之成为一种规范的行为和持久的推动力量。

4、服务推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农村基层领导者的服务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讲,当前农村基层领导若不为群众服务,

不会为群众服务,就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也就必然会被群众所淘汰、所抛弃。因此我们村支部书记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要为此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当前,一方面通过组建服务实体,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物资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上下联动、协调运转的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这对于广大群众尽快摆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有些村搞的“十统一”或几统一,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灌水,统一防虫,等等,都是为群众服务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物质前提。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建设、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不是一家一户所能承担的,需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去完成。事实上,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迅速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还要抓好农民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稳定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广大农民发展市场经济,尽快致富奔小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智力支持。

5、法治制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因此,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然的话,不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而且有时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坐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把各项工作放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法律、法规则成为开展工作的强大后盾和有力武器。二是要依法行政。从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到统筹提留、计划生育、村社治安等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律法规办理;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要以上级政策规定为依据;对一些暂时没有任何依据的,要按照组织程序经集体讨论,形成集体决定或意见,按章行事,切忌个人说了算,防止出现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要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社会治安环境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村精神文明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类犯罪活动,抵制歪风,弘扬正气,预防和打击各种丑恶现象的发生。在农村,村、社领导都是本乡本土之人,人情多,关系复杂,需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为民除害的自觉性,要配合政法人员秉公执法,而不是为违法犯罪行为说情开脱,姑息养奸,要发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

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挥好村社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确保村民的权益不受侵犯,确保有一个公正、平等、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另外,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领导者有责任对农民群众搞好普法宣传,并采取措施加快法律咨询服务事业的发展,唤起全民的法律意识,共同依法治村,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上述“五动”的领导方法是一个互相补充、互相作用、互为内容、密切联系的整体。因此,在工作中对于这五种领导方法要综合运筹、灵活运用,以推动工作的开展。

四、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地位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因此,下决心把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好、建设好,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落实“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组织保证。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是我县的基础产业,农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要靠县委的正确领导,要依靠科技和加大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要靠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动员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只有把全县12个乡镇党委,132个村党支部建设好了,实现农业农村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有可靠保证。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

再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

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解决好基层党员、

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当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还突出存在哪些问题?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群体出现新的分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削弱。首先,由于农民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千差万别,农村整个社会出现了新的分化,原来的农民这一群体实际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个阶层,农村社会的这种分化,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及时地作出某些政策的调整;其次,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分化、大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民工潮,农村劳动力的大分化、大流动是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现象,但也产生负面效应。其三,由于农民新的价值取向,利益驱动及人缘、血缘、地缘关系等原因,农民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也出现了新的分化与流向。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比较强的地方,农民依然向党支部紧紧靠拢,团结在党支部周围,有序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是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弱的地方,农民的流向就不一。在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村,农民大都向能人靠拢,这就是所谓的能人经济与能人效应;在农村社会治安混乱的地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大都向“罗汉、地痞”集中,村里的大小事由这些称王称霸的罗汉说了算;在一些边远、封闭和落后的地方,农民大都向宗教、宗族、长老靠拢,农民遇到什么疑难事,不找村长找族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摆设,凝聚力不强。

二是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据1997年底对全县132个村统计,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的情况是:1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总数的2.3%;5--10万元的村8个占6%;5万元以下的村115个占87%;空白村6个,占4.5%。从统计结果看出,村级集体经济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空壳”村集体经济更是入不敷出,摊派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生产服务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是农村工作中的“断层”、“卡壳”现象较为突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不强。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断层现象;政策落实出现断层,党在农村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卡壳”。村级班子出现“断层”,后断乏人,现有的支部书记,有的年龄偏大,有的文化偏低,后备干部缺乏培养。村民小组出现“断层”,上下脱节,绝大多数村民小组既没有集体经济,又无人办事,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村级工作出现卡壳,基层组织号召力不强。

四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许多反差现象。近

几年,农村经济和社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的制约,却出现了令人深思的反差现象。首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上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下降了,偷盗、赌博、凶杀等犯罪有增无减,村与村反差较大,户与户反差也很大,少数人的暴富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再次是目标与现实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严重脱离实际,层层下指标,层层又加码,导致虚报浮夸风在一些地方又重新抬头。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下功夫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乡(镇)、村两级,重点是村,这里主要讲一下农村党支部建设。如何才算是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呢?中央提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五个好”的目标,即: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要有一个好书记,能够团结带领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锻炼一支好队伍,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青团员能够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完善一个好经营体制,把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和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健全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体现民主管理原则,保证工作有效运转,使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中央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达到的这“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是十几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新时期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客观要求。它既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检查、衡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今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要全面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做工作。

一是抓住关键,建立一个好班子。要配好党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党支部书记。农村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经济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凡是致富奔小康走在前列的村,都有一个好的党支部。“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是一条普遍得到证实的成功经验。建好党支部领导班子,一是村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政治上要强,真正拥护并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能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坚定不移的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积极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要有经济头脑,有比较清晰、开阔的发展思路。善于学习,接受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要有事业心,有创业气魄,有把工作干好的责任感。要有廉洁勤政、公道正派,不谋私利、不怕吃苦,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这方面我再不多讲,前面都已经对村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二是要优化班子整体结构,村班子在年龄层次上、文化程度上、智能结构上、个性搭配上都要做到优化组合,发挥整体效能。要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三是要加强村级配套建设,抓好村委会、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治保调解小组、红白理事

会等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即要健全这些组织,还要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育人是用人的基础,为了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教育、选拔使用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尽快成长,对符合任职条件的要及时起用,以保证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可持续性。我们有的支部在改选时,选不出一个合适的支部书记,“党员轮流坐庄”,使支部的工作陷入被动,这就是由于村上没有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忽视党员发展,年轻的党员得不到发展,优秀的骨干吸收不到党内来,所以,今后希望大家能够从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高度出发,切实把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拿到手上。每年每村根据情况最少发展2--3名年轻党员。

二是夯实基础,培育一支好队伍。首先要抓好现有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文化科技培训。政治理论学习,要以“双学”为主要内容,要重点抓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章教育,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使农村党员和干部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坚定性、自觉性,明确党员的标准,认清自己在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的责任,认真解决好火车头和火车皮的关系;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办事。我们在农村长期坚持的“三会一课”制度就是搞好干部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也就是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等形式来加强干部党员长期性的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根据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抓好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科技培训。对一些高新实用技术,可先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员通过短期培训、外出参观、农函大学习、请能人传经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先进实用技术,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达到发展有目标,致富有本领的目的。其次要不断探索,加强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有载体,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农村开展的党员联系户、共同致富小组、支部帮带、无职党员授衔定责等活动,对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党员的管理,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再次,要切实重视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青年农民党员少,这是一些村党支部缺乏生机与活力,少数地方党支部书记不好选的重要原因,上面我已经讲了,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里面提出的每村每年至少发展两个党员,我想这个目标不会太高吧,作为支部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入党的愿望和要求,并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培养,把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为党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从而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担负起领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三是突出中心,寻找一条好路子。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核心问题。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建设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组织的工作。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适应新的形势,选准致富路子,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奔向小康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经济服务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从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路子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凡是路子选得好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步子就迈得快,反之,发展就缓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日益增长的二三产业、人口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同农业基础薄弱的矛盾,加快发展农业与大力改善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矛盾,比较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同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的矛盾,传统农业同现代科技普及推广的矛盾,分散的农户经营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的矛盾,农业投入少同加快农业发展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需要基层组织不断地去解决,所以,党支部和村干部要善于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眼光认识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拓宽致富门路,要根据本村的资源和原有的经济基础,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大力培养和发展支柱产业,逐步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要大力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的路子,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速农产品的商品化。要建立一些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高新技术的示范点,搞一乡一业,多村一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通过抓示范,抓新经济增长点的“先富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说明,只有抓住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动权,村党支部才能有效地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才有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四是增强动力,完善一种好机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实力支援农业,也没有力量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文化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就难加强。可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凡是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为群众搞服务办实事就多,干部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领导班子吸引力就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不得强行集资和硬性摊派,不搞“一平二调”。要体察民情,从群众最需要、村里又能办得起的事情做起。一是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发展村级企业,譬如:组织群众集体开发荒山、荒滩、荒坡,承包经营,集体无力开发的,采取招标,租赁等形式,承包给个人开发经营,得到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再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推行股份合作化的过程中,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形式入股,增强集体资产;利用发展支柱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兴办小林场、小农场、

小果园;发展养殖业,兴办小型畜牧场;利用本地矿产资源,兴办小型工业企业;地处城郊和交通沿线的村,发展服务性二、三产业;建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服务体系,搞有偿服务,增强集体积累。二是管好集体财产,加强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三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成份,集体、个体、私营、企业等一齐上,促进整个农村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是强化保证,健全一套好制度。要本着上与党纪国法相一致,下与村情民意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新规范。一是要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如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议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及村民代表民主监督制度等。二是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党校对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创新意识和机遇意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廉政建设要章律化。要加强农村干部的廉政建设,教育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自觉以“公仆”身份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在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近几年,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程,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但处在一线的农村党小组建设比较薄弱,工作滞后,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有的党小组形同虚设,活动难开展,制度不健全;有的党小组长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执行支部决定乏力,工作被动,只限于“通知会、收党费”;有的党小组长年年换,轮流干,不稳定,没有长远打算,使党小组长部分职责不得不由村干部承担。这种现状与村社日益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与实现宽裕型小康和产业化经营战略不相适应,也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要按照“小组基础实,村级班子强,乡镇‘龙头’活”的总体要求,抓一线,强基础,开展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村党小组建设“四个好”的目标是:(1)选配一个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作风民主,乐于奉献,工作责任心强的好组长;(2) 选准一条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路子;(3) 营造一个安定和睦、整洁优美、健康文明的好环境;(4) 健全一套有效执行支部决议,有利于监督,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制度。

在抓好“五好村”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开展好创建“四好党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党小组在村级组织中的作用。(1)合理划分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一般一个合作社划分一个党小组,合作社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邻近社的党员合编为一个党小组。并根据党员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或设立新的党小组。注重选配好党小组长,把那些有较高党性修养和组织能力、原则性强、群众威信高、工作负责的正式党员选配到党小组长岗位上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小社社长可由党小组长兼任,条件暂不具备的,党小组长要进入社管会。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逐步使党小组长兼任小社社长。在政治待遇上,党小组长列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根据具体情况,每月给予适当补助。( 2)加强培养教育,提高党小组长素质。乡村党组织要定期召开党小组长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党小组长培训班,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科技,开展工作交流,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建立健全制度,确保党小组活动规范化。根据党小组实际情况,主要建立党小组长工作职责、党小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培养入党

积极分子制度等。(4)明确职责,发挥好党小组作用。通过明确党小组长工作职责,使党小组长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支部决议,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搞好生产,发家致富,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员”;成为积极完成任务,运用推广新技术的“带头人”;成为扶贫帮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强化“五个致力于”

中共连州市委组织部调研组梁水新

在农村,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

在“班长”。农村党支部书记,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

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在贯彻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中处于主导位臵,起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

众、团结群众的作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中处

于中心位臵,起着“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在密切党群

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位臵,起着化解矛盾、沟通

上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此,如何当好新任农村支部书记,

已成了新形势下最为紧迫的任务。新一届农村支部书记,应

当做到“五个始终致力于”。

一、始终致力于锤炼党性

党性是对党的干部的一种基本要求。党的干部必须讲党

性,关键时刻要讲党性,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讲党性。农村

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表,是“三个代表”最直接

的体现者。能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带领群众致富;能不能

发展健康的大众的文化,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不能为

群众办事,为人民谋利益,是检验支部书记党性强弱的根本标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锤炼和体现党性。

(一)政治坚定。政治坚定体现在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委的文件和决议,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关键时刻头脑清楚,不乱方寸;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农村苗头性复杂问题,并采取果断措施,把矛盾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遇事有自己正确的见解,敢于坚持原则,不能人云亦云,不做“墙头草”,使自身党性不断增强。

(二)一身正气。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心中有正气,身上有骨气,应该是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得出来。金钱面前不低头,美色面前不丧志,困难面前不退缩,邪恶面前不畏惧,这才是一个党的干部应有的形象。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持正义,以一身浩然正气,引领良好的村风民风。

(三)乐于奉献。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党的事业不惜流血牺牲,很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