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 2

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 2

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

张玲玲

(陕西省白水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陕西白水 715600) 摘要:根据渭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气候特点,总结出深翻土壤、三埋两踩一提苗、深栽培土、地膜覆盖、截干造林等造林实用技术。

关键词: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壑塬交错,支离破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以干旱、洪水、冰雹、风沙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该区生态环境恶劣,林业生产自然条件特殊,干旱成为影响造林绿化速度的主要原因。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更低,“年年栽树不见树”,重复造林,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延长了治理周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年来,我们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各项工程实施范围内因地选择合适的抗旱技术进行实验推广。经过试验、对比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抗旱技术,这些造林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推广有效地确保了各项工程的质量。

1 “三埋两踩一提苗”

“三埋两踩一提苗”是林业技术部门提倡的一种科学的树木栽植方法,这种栽植方法包括三次埋土、两次踩实以及一次将苗木向上提起的过程。具体要点如下:“三埋”就是在栽植过程中,首先把树苗放在栽植坑的正中央,然后往坑里填土至一半左右时把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目的是防止树苗窝根,影响成活和生长。提苗后,不要立即埋土,这时要将已埋的土向下踩实,目的是使树苗的根须和土壤紧密接触,尽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早日扎须生长。再填土超过原根际印1-2cm后,又一次踩紧。这样分两次填土,分别踩实,可以使土壤与根系密接,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同时,土壤空隙小,根系不致风干。最后在栽植坑上埋一层疏松的浮土,以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栽植坑面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在有浇定根水的前提下,回填土应先是一层表土,再填入深层挖出的土,表层土有机质丰富,有利于提供根系所需的养分。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造林,回填土顺序是深层的湿土,其次是表层土,在缺水的旱地造林,首先要确保苗木成活必需的水分。

2 深翻熟化土壤

整地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并便于进行随后的各项经营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时间允许,提倡提前整地。历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提前整地造林成活率高于边整地边栽植。春季造林在前一年夏、秋季整地,秋季造林在当年春季整地为宜,雨季造林在前一年秋季整地。对于旱塬来说,土地经过提前深翻、整修,有利“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下墒”同时消除了盘结的草根、石头,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提前整地对提高造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荒山造林提倡推广鱼鳞坑的整地方法,鱼鳞坑为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长径(横向)60-100cm,短径(纵向)60-100cm,深约40-60cm,外侧用生土修筑半圆形高于穴面20-25cm的土埂。这种整地方法便于耕作管理,省工省时且蓄水量大,效果良好。在退耕地和道路两旁适宜推广80×80×60cm的穴状整地方法。

3 深栽、浅覆、培土

3.1深栽在土壤干旱层比较深的地方,把坑挖到湿土层,深栽可使苗木根系直接深入到土壤水分较充分的土层。在鱼鳞大坑或穴状坑的基础上,栽植苗木时在坑内再挖植树穴,使苗木根系深入地下土壤水分较好较稳定的部位。植树穴的规格:阔叶苗木40×40×40cm,针叶苗木30×25×15cm。

3.2浅覆苗木覆土应在高于地径2-3cm,不能填满整个坑,这样有利于蓄住雨水,又能使苗木茎裸露较少。

3.3 培土植完苗后,在苗木外围培一湿土堆,以减少土壤失水。由于适当深栽,使苗木根系完全处于土壤含水较高处,有利于吸收。浅覆和培土利于蓄水,减轻苗木蒸腾耗水,确保幼苗成活。

4 保水

4.1土壤保水根据不同的苗木规格,适当挖大栽植坑,有利于积蓄更多的水分(天然降水和人工浇水),以提高成活率。并在植苗前先向坑穴内浇水,待土壤达到水饱和状态。穴内尚留1/3至1/4水时,立苗培土并踏实,当时可能踏不实,可在次日扶正踏实。为了保水,在栽植后,还可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树盘内(也可用秸杆或杂草覆盖),可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4.2 苗木保水苗木从苗圃起出后,经分级、包装、运输、贮藏、造林地假植和栽植等工序中,必须加强保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机械损失,防止受热。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操作时间,起苗前灌足水,分级包装要在遮荫、湿润、冷凉的环境中进行。运输途中用草帘或蓬布封车,苗木运到造林地必须及时假植,栽植时间用桶盛水浸根,待苗根形成小的

白色生长点时用来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或使用保水剂、泥浆蘸根的办法都可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

5 截干造林

渭北黄土高原区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针对刺槐、花椒等萌生力强的树种,秋冬季树木进入休眠,但生理活动(如呼吸、蒸腾)仍在继续,由于天寒地冻,根系吸收不到足够水分,地上部分仍然蒸腾水分,往往造成枝干脱水干枯,遇上冬春多风年份,更为严重。截干高度不超过3cm的效果最好,因为露头少,苗木的蒸腾量小,水分和养分损失少,生长比较旺盛。

6 地膜覆盖造林

地膜覆盖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项有效的抗旱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在渭北黄土高原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易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实用技术。根据苗木规格将地膜裁成大小合适的方块,栽植后浇水,等水下渗后,将地膜中心破洞,从苗木顶端套下,铺平将边缘及苗木根基部分用土压实,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于吸收天然降水。用厚度1.5丝的无色透明膜,覆盖在以树苗为中心整理成漏斗状的穴面上,面积50cm×50cm,再在膜上压2-3cm厚的土。覆膜能提高地温,保持墒情控制杂草生长,利于苗木成活。

7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营和营养基质培育的苗木,具有抗旱、耐瘠薄、栽植后没有缓苗期、造林成活率高等特点,因此在干旱瘠薄的阳坡选择容器苗造林效果非常好。容器苗的树种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特别是雨季造林,应选择蒸腾强度小,萌芽力强的树种,如侧柏、松树等,这些针叶树的叶子细小,叶表面又有较厚的角质层,在夏季炎热天气里也不会有较大的蒸腾量,比较抗旱、成活率高。

容器苗要选择生活力强,主干粗,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一般选用1-2年苗龄的容器苗造林。栽植前应在育苗容器全部浇透水,让培养基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起苗后要进行分级,剪除长出容器底部的根,及时清除弱、小、坏苗,确保苗木质量。在搬运时应小心,不能使培养基松散,破坏根系。栽植坑宜小不宜大,一般为30×30cm。苗木要直立于坑中央,回填土要压实,使土壤与容器苗紧密接合。在造林前进行整地,做到春季

造林头一年秋季整好地,夏季、秋季造林当年春季整好地,有利于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燕贲恭,马兰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36~237.

[2]任秀奇,杨会侠.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对策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1,(2):31~32.

[3]赫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关键性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9,(4):26.

[4]张东石.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对策与建议[J].内蒙古林业,2011,(5):12~13.

[5]徐拴娥.干旱地区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山西农业科学,2010,(2):26~27.

作者简介:张玲玲(1976-),女,陕西白水人,工程师,从事林业工程造林规划设计与技术管理工作。

通讯地址:陕西省白水县城关镇北关095号白水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邮编:715600,电话:1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