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有这个机会在这儿跟大家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感到非常荣幸。接到任务的时候,说实话,很有压力,因为虽日复一日的教学,算起来也有15年了,却很少静下心来总结自己的教学历程或经验,又因为我不是什么专家、名师,没有深入的系统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但领导有任务,上午就班门弄斧了。下面我们就聊聊身边孩子们司空见惯的问题(投聚焦小学生磨蹭行为)

想必大家也遇到过,经常有家长拉着我们说自己的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半个小时的作业,要做两三个小时。有的孩子连吃一餐饭都要一个多小时。后来,许多老师也跟我谈到孩子的磨蹭行为,他们也认为爱磨蹭的孩子越来越多,现象越来越严重。我想: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家长找出学生的问题症结,改掉学生的磨蹭行为。因为解决问题不如防患于未然。司空见怪不等于无法改变涉及四方面内容

1、磨蹭行为的涵义及表现

2、磨蹭行为几个典型案例

3、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4、得到的启发和体会

一、磨蹭行为的涵义及表现

磨蹭,也就是拖拉,就是做事情总是不够麻利,不及时,动作迟缓,节奏比较慢,这是一个儿童行为习惯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学习活动中总比其他同学慢一拍,做事拖拖拉拉,性格懒散,缺乏时间观念,说话、做作业、思考问题、收拾学具,走路等都要慢,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平平。

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造就无数有灵性、会学习、能创新的综合性人才。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孩子学习过程中爱磨蹭不是个别现象,也是有原因的。不管是那种原因造成的磨蹭,如不及时引导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个性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磨蹭行为几个典型案例

为此,我在我所任教的年级中开展了关于孩子是否有磨蹭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孩子磨蹭程度非常严重,也收集到了几个真实生动的案例。

我们来看以下几个个案:

案例:康康是二年级的一个小男孩,脑子还不错,但就是做作业东张西望,磨蹭好一会儿才动笔,刚动笔,一有动静又停下笔来。当堂完成的作业,而他却上午拖下午,早上拖到晚上。回家写作业时,一会儿,我要喝水,喝完水,写会儿又要小便,做做玩玩,还经常发呆。本来半小时可以完成的,竟要磨蹭一个晚上,作业质量非常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

案例: 嘉伟,二年级的男孩,他妈说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爱磨,刷牙磨,洗脸磨,吃饭磨。如果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先慢吞吞地搬弄一下凳子,再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要我再催三次会不会说,才张口说话。只要他要做的事没有不磨的。一天到晚总催他,还算稍微快一点,每天早上在家里起得很早,可到学校还经常迟到。

案例:陈东,小学六年级,和人说话不敢正眼看,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作业从来没有完成过;考试时,经常试卷做不完。家长认为他是不认真,是偷懒,而孩子一再表示自己愿意做好的。但写字的时候,眼睛似乎看好了,动手又磨蹭半天,三个字错两个,问他哪儿搞不懂半天不吭声,学习成绩差。

案例:婷婷,9岁的小女孩特别漂亮;衣服、书、本子都特别干净整洁。但她一天忙到晚都在应付老师的作业,好象机器人。她的妈妈诉说:孩子几乎每天做作业到晚上10

点多,写一个字擦两三遍,擦一个字要半天,有时快写完了,还嫌不好,又擦了重写一遍,。

粗略一看,这四个个案表现的都是“慢”,但如仔细的分析一下,这几个个案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类型。

第一个个案:这位孩子做作业注意力及不集中,很容易分散,我们可称他为精力分散型

第二个个案:这孩子干什么都慢,十足的一个慢性子,需要家长的催促,过度依赖家长,我们称他为过分依赖型第三个个案:孩子学习困难,手眼协调不好,必须对他进行手眼配合时的用脑功能训练,称他为生理困难型第四个个案:我家的邻居小孩,就是这类型的,要好看,做事情很仔细,求完美,强烈希望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我们称她为完美主义型

(注;解释一个,就在个案后面注明他的类型)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注:讲到哪个案例就切换到那个案例)

案例1 我认为:康康明显是注意力不集中。我们都知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着病理性的先天因素,但更多是后天习惯和环境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专注做事的习惯。

成因分析:

后来,我跟志康的一次单独谈话中,了解到他每次写作业时,要么小弟弟过来跟他玩一会儿,要么爸爸妈妈在客厅大声聊天、看电视,他忍不住借喝水上厕所跑出去看,妈妈发现了就训斥他、责骂他,叫他快点写,否则打电话告诉老师。他心里很生妈妈的气,又不敢怎样,于是坐在那儿发呆,有时还乱写。造成志康磨磨蹭蹭的外在因素是没有一个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内在因素是发泄对妈妈的不满,久而久之,习得性磨蹭。

对策:

(1)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先要求学生在作业前来个深呼吸,然后静下心来做,教室要绝对保持安静。再去找家长,要求家长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安静写作业的地方。孩子写作业时,家里不要发出其它的噪音,这利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让父母可安静地坐在那儿干自己的事,给孩子一个榜样示范作用。

(2)培养孩子时间“节点”观念,到什么时点做什么事,习惯成自然。我会合理、公平对待孩子,到点就下课,不拖堂、不挪课;留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告诉他们完成适量的作业就能自由。消除学生作业完成得快,接着还有这个那个练习题的,与其如此不如“磨洋工”的消极想法。

(3)启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我经常在班级里开展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如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放在大幕上比。跑步比赛,还特地为康康同学设计了一张“比赛”成绩表,每次作业时,记下最初的名次,然后,几天下来,名次有无超前。

(4)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的次数。我想我如果在旁边唠唠叨叨或大声训斥学生,让他们不要磨,快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会让孩子采取一种消极反抗。如上文中的康康作业拖拉,我就把作业分成几部分让孩子“量力而行”,分几个时间段来让他完成,估计要用半小时完成的作业,可以先把时间分成两段,中间休息15分钟。有时分解作业量,比如,有15道题,可以规定每5道休息一下,然后再做。从中让他学会规划和管理时间

(5)多鼓励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在每节课中,我总留点时间让孩子专心做他喜欢的事。如,当孩子专注他喜欢的课外书时,我就踮起脚尖走路,有意识地不去干扰他们,耐心地等他完成“工作”,这在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事后进行肯定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读书感受,还让孩子有意识把做这件事情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

事情中。

案例2 对于这类孩子,我认为:我们老师不能再以批评、当众提醒、甚至挖苦来强化他“磨蹭”的形象,因为那样的消极心理暗示只会加剧孩子的消极心理,强化他们的消极心理:既然你们都说我磨蹭,看来自己真是个磨蹭的人,那就磨蹭下去吧!心理学认为:要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必须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做任何事情都磨蹭的孩子并不是没有,但十分少见。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磨蹭学生的闪光点,增加“快、利索”的诱因来刺激他们不断地“压

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磨蹭的阴影。

和嘉伟妈妈的进一步交谈中发现:嘉伟磨蹭表面上看是“动作慢”,实际上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

成因分析

(1)缺乏适当的动作训练。嘉伟穿衣脱鞋,清理抽屉、书包等,奶奶全部包干,甚至几点钟该上学也是大人督促,有时怕他自己吃饭太慢还喂他吃,丧失了许多锻炼动作灵活性、协调性的机会,对时间也无明确的概念,责任心严重缺失。

(2)父母承担太多的责任。上学迟到帮着找理由,嘉伟的行为、心理还停滞在幼儿期。不知道“磨蹭”会带来什么,更不知道“迟到”意味着什么。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类型的孩子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去训练:对策:

(1)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我制定了一张详细作息时间表,上面列举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父母决不能再为他代劳。如:要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太慢就坚决收拾餐桌,使得下次进餐必须抓紧时间;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内容的作业,哪怕是老师布臵的家庭作业,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超时,就必须停止。起床、穿衣、吃饭、上学,让他对着时间表自己看着办,若迟到叫他自己进去面对老师的批评。事后,家长可帮着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明白:不加快节奏、不安排好时间,就必须为此尝苦果。

(2)用自然惩罚法,让孩子尝尝苦果。我告诉家长不再催促孩子早上起床、穿衣、吃饭、上学,让他对着时间表自己看着办,若迟到叫他自己进去面对老师的批评。事后,家长可帮着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明白:不加快节奏、不安排好时间,就必须为此尝苦果。在课堂里,我也不催他,考试没有做完到了时间就收起来,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任务的,该受罚就让他罚。

(3)在课堂中通过小游戏来改变。我经常利用班会课与小朋友玩竞技游戏,如:击鼓传花、传本子等,使该孩子

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当然,玩中赢了我会鼓励他,还给他多加一颗星。

(4)采用计数法来督促他抓紧时间。计数法就是跟孩子们事先讲明,有顺着计,也可以倒计时。当然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计时时动作依然很慢,我就有意加快速度。将接近结尾,孩子们依然差得远,就放慢速度,给孩子完成任务的希望。班级整队、整理书包时我常采用这种方法。

(5)反话正说,多给孩子赞美、鼓励。比如,上课了,孩子们还磨磨蹭蹭地在收拾上节课的书本,人都没坐好,便试着反话正说,“你们看,嘉伟同学有进步了,作好上课准备了”等。使磨蹭孩子会尽其所能,加快速度。

案例3 陈东的“磨蹭”是生理困难型,学习有困难,完成该年级学习任务的能力欠缺。实际上,一般学困难生都存在下列原因:

成因分析:

(1)人际关系障碍。学习困难生的人际关系障碍与他自身的性格特征相关,他们的情绪大多不够稳定,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是产生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上,他们大多不能很好与老师交流,不能很好与同学相处。因此,经常会处于孤独的状态。上文中的陈东对老师的关切询问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从同学那儿寻求帮助。

(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像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听任失败,表现冷漠、压抑、自暴自弃或“丧失动机”,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自弃”。

因此,对于生理困难型的孩子,家长、老师和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告诉家长必须要多一点耐心,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理解孩子的内心,其实他们也是很痛苦、很着急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补习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如果没有听懂课,没有掌握作业必须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孩子面对作业是无法下手的。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透,

一知半解,做作业自然没有效率。所以,老师一定要对这类学生加强专时专用、提高效率的训练。

对策: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其次,讲究教学艺术。再次,开展多媒体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最后,我还调动全班同学在互帮互助的活动中特别关注他,降低学习标准。陈东同学,我从不用统一来要求他,别人做4题作业,他可只做1-2题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目,让他也有“成功”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这样,他就产生“要学习”的动机,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努力,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速度也相对快起来了。

案例4 佳琪的“磨蹭”和她的人格特征有关,心理学上称之为“临床完美主义”。即个体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严重的消极后果。

成因分析:

(1)自我加强的高标准。

(2)自我评价过度信赖成功和成就。

(3)较高的自我批评。

(4)自信心不够,恐惧失败。

对这类型的儿童,营造“宽松”的氛围为上策。

对策:

(1)多鼓励,少指责。这类儿童自信心不足,总担心事情做不好。作为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过高,他们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鼓励,做错了采用“疏忽法”。对上文中的佳琪,我在她做作业时,经常送去真诚的赞美“你的字写得真好,完全不用修改!”在她速度加快后,又及时鼓励“比以前快多了”,并将类似的鼓励迁移到生活中去,有意引导她忽视生活细节。告诉他头发乱点,衣服没脏再穿几天没关系。

(2)多协助,少竞争。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在竞争中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理念是:“我必须成功!”。因此,对于这一类学生,我想我们应该少让他们进行竞赛。因为他们对失败有恐惧感,哪怕一点小过失,也会导致他们的对自己没信心。如果竞赛结果的不尽人意,又使这类人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认为要为

“完美主义”者创设一个团结协助的环境,这样会使他们降低心理压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发挥得出应有的水平,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四、启发与体会

经过我的努力,这些孩子逐渐改掉了磨蹭的坏习惯,学习成绩向前迈了一大步,家长也非常欣慰。从这个案例中,我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持之以恒,因地制宜。对存在问题的学生,不轻易放弃原则,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教育机会,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了解其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和家长有信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孩子才会有顽强的精神,不良习惯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二)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儿童是在不断成长的,心理还不成熟,自制力弱,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不良行为,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就能进步。

(三)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成长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不良习惯儿童的重要因素,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活的教科书,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永远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形象,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磨蹭行为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也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是自然的,但是养成的过程并不是自然的,解决问题不如防范于未然。那些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认识是片面的,长大后变“直”,改掉幼时的某些恶习,要经过痛苦的磨练,要付出一些代价。为了使小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从小教育纠正及早防范是很必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