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中考历史重点归纳

2018中考历史重点归纳

2018中考历史重点归纳
2018中考历史重点归纳

2018初中历史知识背诵及要点

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航路的开辟

1、原因:a)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根本原因);b)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渴求到东文寻找黄金、白银和贵重商品(主观原因);c)奥斯曼土尔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交通要道(直接原因);d)指南针的应用,航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及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的组织(客观原因)。

①文艺复兴的概念P42

②兴起的原因:a)14-15世纪,欧洲的生产技术进步了,商品经济发展了;b)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根本原因)

③发源地:意大利。为何发源于该地?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b)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化。

④实质:是欧洲兴新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⑤目的:为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壮大,以致夺取政权做思想和舆论上准备。

⑥核心思潮: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提倡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反对神权。

⑦先驱:诗人但丁,被誉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代表作有《神曲》。巨人: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卓越画家。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⑧三个发展阶段:兴起,14世纪意大利重大成就:产生了近代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高潮:15~16世纪,主要特点:a)出现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和艺术家。b)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诸国,不仅有深度,还有广度。c)晚期:17世纪,此时只有少数后起的人文主义者在活动。

⑨历史影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研室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仁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岀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一一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一一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类型 历史选择题的类型有:表述型、否定型、因果型、比较型、组合型、排序型、材料型。对选择题的解答既要了解题型,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各种选择题型的解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肯定型选择题。特征是: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实际及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一般难度不会太大。 【解题技巧】:每一道选择题题干中都会有时间、地点、主语、关键词、限定项等,考生做题时一定先找出时空的限制项,其次抓住题干中的主语和关键词,最后看限定项的容,若能准确找准这三个条件,再结合给出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2.否定型选择题:又叫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这种题型的提示词有“错误”、“不正确”、“没

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系”、“不属于”等词语。这种题型是对学生基本功扎实程度的考查,对一般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心细,逆向选择就可以。 【解题技巧】:遇到这种类型选择题时,学生在审题时首先将不正确三个字用笔划出来,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在找答案时一定格外小心;其次,在选择做题的方法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来作答。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可采用直选法,建议一般学生采用排除法较好。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学生分析原因问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要求学生要分清原因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考生应学会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迁移的知识,判断出正确答案。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积累一些经验,例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定是因,不能选择外因;根本原因如果是政治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经济上,如果是经济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政治上等。

2018——2019年度中考历史试题

聊城市2019-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2.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A.治理了黄河水患 B.编著了《道德经》 C.修建了都江堰 D.开凿了大运河 3.货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如图货币见证的史实有() ①秦朝货币的统一 ②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的发展 ④明朝商品经济的活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纵观我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 家始于()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5.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6、下列内容能够体现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①创立并完善科举制②贞观之治局面出现③开元盛世④唐与吐蕃的往来⑤鉴真东渡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杰出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建了秦朝 B.实现军阀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使中国历史达到顶峰时期

14、近代社会表现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取代人治。《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法制精神,即 A.限制王权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反对殖民统治D.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15、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1、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列后,海军官兵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 务中,顺利进行了歼一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我国近代的第一支海军创建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2、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图片来源于俄国xx博物馆)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亚里士山大东征 B.土地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13、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南北战争结束分裂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018年中考专题复习——中国历史综合探究题

一、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民主与法制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三班组织了一次主题: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活动。请你参与: ★步骤一: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神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渐进过程。请你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说明。(任意两个) (2)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典型事例说明? ★步骤二: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3)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 (4)民主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总结我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949~1977年期间)的经验教训。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加以说明。 ★步骤三: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6)民主法制建设与政治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探索创新——拨正国家发展的航向。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各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活动探究 活动Ⅰ: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 活动Ⅱ: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他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苏联的模式”有何特点?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 步骤二感悟提高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央外宣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上的今天》开栏的话探究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请以西安事变为例说明。 (2)党成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例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探究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3)1956年7月1日当生日这天,《长沙晚报》创刊。同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请问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3)综观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第1页(共3页)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1152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选择题 1.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一一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2.巴黎和会后,德国的军用飞机被肢解(如下图),其依据的是《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 A.向波兰割让“波兰走 廊” B.不得拥有空 军 C.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一一洛 林 D..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3.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 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改变了美国外交策 略 B. 削弱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 机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 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一十月革命一一社会主义思潮

8. 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 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 A. 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 业 C. 调整农 业 D. 兴办公共工程 9.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 ④都有损害 中国主权的做法 C.罗斯福新政一一《全国工业复兴法》 《社会保险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一德国突袭波兰一一德国投降 5. 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 C.日 D.法国 6.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是( ① 列强操纵,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 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 侵犯中国的主权 ④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7.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D. ①④ C. ①③ 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

2018年中考历史冲刺技巧

2018年中考历史冲刺技巧 2018年中考历史冲刺技巧 中考临近,历史学科的复习也是如火如荼,在最后几天的冲刺时刻,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必不可少。 一、重课本 (一)梳理教材目录,教材目录清晰记录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到章节联系的知识点,由点及面地记忆省时又省力。 (二)科学阅读教材,掌握历史教材阅读“三法”:即线索式阅读法、提纲式阅读法和对比式阅读法。 二、理考点 分析每年中考的必考点和相关时政热点。初中历史学科中考范围为九年级世界史,题型分值稳定,考点相对集中,拉分点主要集中在一至两个选择题或是材料探究题的个别问问题上面。所以最后几天建议进行针对性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分数。 三、巧记忆 (一)提取字头记忆法: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例如,工业革命引发的世界三大进步潮流:民族解放运动、工人阶级运动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可记忆为“解工资”三个字,既简单又有效果。 (二)概括记忆法: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例如:“十月革命”的意义可概括为“两个第一,三个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关键字词记忆法: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例如: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可抓住:产生、确立、巩固、扩展、完善、进一步发展几个关键词进行掌握。 (四)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是最快速也是最简单的,通过联想、谐音等进行记忆。比如:记苏联在1922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屋)外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记美国独立战争起止时间时,可记做“一起起舞到一起爬山”,即1775-1783年。 (五)讲解记忆法: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且记忆的储存时间长。 四、多看题 时间紧张有限,不可能大量做题,但可以通过多看题,尤其多看错题。这样一则可以查漏补缺,二则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复习和巩固大量的知识点,再则可以学习答题技巧和思路。 五、调心态 凌云志,平常心。尽量放松心情,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中考。做到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自我暗示,保持乐观的平常心态。

2020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2020中考历史各题型答题技巧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如果太快,极 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不成两份试卷。所以,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 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能够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 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能够确保两份 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 因为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 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 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个问 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 后顺序实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 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 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 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 如果有,即时解决。 另外,理解、把握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 技巧,对于提升历史中考成绩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协助的。

选择题 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情景设置的题干和四个不同选项组成, 所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 准确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 要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以作出准确的选择,其次,根据题型特点?能够采用排除法和使用选择法。 填空题 填空题和相关连接题同样属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点,答案是的,所 以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在空格处填上 准确的答案。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水平、归纳史实水平和文字表达 水平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题型。材料的选择能够是教材中的,也能够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 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是,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作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但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 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理解材料。这样,才能作到 对材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 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 读史有感题 读史有感题是着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一种主 观性试题,此题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即考 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等水平。解答这类题 的方法是,首先要审题,目的在于完整准确地答题,其次要审定题目

最新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3.00分)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2.(3.00分)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顾固派反对变法 3.(3.00分)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 4.(3.00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准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

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5.(3.00分)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3.00分)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7.(3.00分)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8.(3.00分)如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百万1990年国际元)其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有可能是()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材料分析题》专题复习训练及解析

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材料分析题》专题复习训练及解析 第1页,共14页2018年中考历史 《热点材料分析题》专题复习训练及解析 一、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情况 项目 年份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4.5544.24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1)材料一中苏俄(联)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得益于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经济状况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罗斯福为解决“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问题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为了“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什么决定? (4)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2.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举出宋代对世界文化传播有重大意义的一项发明。 材料二李时珍是明朝卓越的医学家,经过27年的研究,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它内容丰富,考订详细,图文并茂,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中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写出“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和“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两部著作名称。材料三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近代科学革命提供了主要的社会条件。……牛顿是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和发展了开普勒的天体力学和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成就;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一套基本概念,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摘编自肖耀根《世界近代科学革命事件及其意义》(3)依据材料三,分析牛顿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 材料四“互联网+”是当今热门概念,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促生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改变。 (4)互联网是哪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依据材料四,分析“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抗日战争(有答案)

抗日战争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D. 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

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6.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8.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9.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2018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

2018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 中国历史部分 1.1898年戊戌变法。广义上讲,从公车上书开始,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百日维新。它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它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触犯了以慈嬉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评价:这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过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时,它的失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1898年戊戌变法。广义上讲,从公车上书开始,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百日维新。它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技术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它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触犯了以慈嬉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评价:这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过程中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时,它的失败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3.1928年,井冈山会师。毛泽东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和部分湘南武装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会师后,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部队和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壮大了武装力量,几年间,革命武装获得极大发展;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想纵深发展。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风斗,不怕牺牲,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规范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规范 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宗彬 中考在即,为帮助广大考生在考试中提高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发挥应有水平,赢得高分,我们总结了考场答题技巧与规范,希望对考生提高历史中考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祝大家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答题技巧(十条) 1.用好开考前5分钟。试卷发下来后,先不要动笔答题(监考老师也不会允许答题),注意检查是否缺页、是否破损、是否印刷不清等现象,无误后,可以先看选择题,开启“答题模式”,原则上不要看材料题,以免因为试题过难而影响自己答题的心情。 2.做选择题时,最常用的是直选法,如果不能直接选出答案,可以用“对比+推理”逐一排除,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或者说从“正确答案中选出最正确的”。 3.明确“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做材料题时,可以先看问号,知道命题者问的是什么,然后再读材料,按图索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不要照抄材料,要提炼、综合、概括。

4.注意材料的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等),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材料;注意材料题的题干表述,它往往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告诉我们考查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答题时要在这个主题范围内组织答案。 5.注意把“喻义”还原为“本义”。有时在选择题的题干中,材料题的问号中,会出现一些“喻义”,如“钢铁长城”“界碑”等,要根据材料,弄清楚其“本义”,还原成具体的历史内容,然后再作答。 6.做题时,注意找出关键词,它是得分的关键。有时关键词本身就是得分点,有时要把关键词联成一句话,有时要在关键词前加上必要的动词。做题时,注意运用语文、思想品德等相邻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如语文学科的阅读分析方法等。 7.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跟课本知识“手拉手”,把材料中的信息、课本所学的相关内容互相印证,按要求转化成问题的答案。答案要全面,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可以“多多益善”。不要轻易划掉已写好的答案。 8.答案要点化,关键要点优先写,先重要,后次要。 9.揣摩赋分的含义。一般来说,2分一个要点,但个别时候会有两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共十七个专题)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能力训练】中国古代改革 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并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高祖纪》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推行的哪些“汉化”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两次改革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专题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能力训练】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纵观中外对外交往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走改革开放之路提供重要启示。观察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4 “广东十三行” (1)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中西方贸易通道,据图1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运到哪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2)据图2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因素是什么?该图反映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据图3写出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发的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你能从图中获取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 (4)据图4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说说中国古代

河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河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将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 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 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 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 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 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6.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 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2018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18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④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 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推荐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章专题提升专题四中共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梦国共关系试题

专题四:中共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梦、、国共关系) 革命道路的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一)党的诞生: 1、1921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创建黄埔军校。 2、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利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1928年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长征(1934-1936) (1)原因: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 (2)遵义会议(1935)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1、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1945,延安)召开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 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