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元明清-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古代文学元明清-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古代文学元明清-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古代文学元明清-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元明清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China Ancient literatur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课程编号:0111009

课程学时:102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建议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三、四卷元朝、明朝、清朝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是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课程任务:元明清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本课程以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为己任,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从元代到明代至清代的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系统地学习元明清时期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六编元代文学史

第一章元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元代社会概述

一、疆域广阔,国力强盛

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深重

三、思想多元化,文化政策宽松

四、科举废止,儒生地位低下

第二节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

二、元代文学的成就

第三节元杂剧

一、杂剧的形成和基本体制

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课程的重点、难点:

元曲概念内涵,元杂剧的形成、基本体制和兴盛的原因。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及其学习的意义,掌握元曲、元杂剧等重要术语的涵义及其区别,认识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5.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章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一、生平

二、个性

第二节关汉卿的创作

一、历史剧

二、爱情风月剧

三、公案剧

四、关汉卿作品选讲:

1.《窦娥冤》:(1)题材溯源;(2)《窦娥冤》的戏剧冲突;(3)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4)《窦娥冤》的悲剧审美风格。

2.《救风尘》:(1)解题;(2)赵盼儿形象;(3)戏剧冲突及其价值。

第三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题材选择

二、艺术体制

三、语言风格

课程的重点、难点:

窦娥形象;《窦娥冤》的悲剧意蕴;《救风尘》的喜剧风格;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创作概况,认识关汉卿代表作品的题材内容、美学风貌与艺术成就。

思考题:

1.关汉卿《窦娥冤》与《救风尘》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2.窦娥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现的?

3.《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和鬼魂诉冤情节有何作用?

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三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二、《西厢记》题材的流传与变异

三、主题倾向

1.形象特质

2.情节意义

四、艺术风貌

1.语言风格

2.体制特征

五、作品选讲:《长亭送别》

1.情感

2.语言

第二节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

一、白朴的生平和创作

二、《梧桐雨》

三、《墙头马上》

第三节马致远和《汉宫秋》

一、马致远的生平与创作

二、《汉宫秋》

第四节郑光祖和《倩女离魂》

一、杂剧的南移和衰微

二、郑光祖的生平与创作

三、《倩女离魂》的主题倾向

1.剧情概要

2.主题评价

四、《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1.离魂情节的艺术作用

2.语言风格

课程的重点、难点:

《西厢记》题材流变;崔莺莺形象;《西厢记》的语言风格和体制特征;“离魂”题材的价值;杂剧衰微的原因。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重要杂剧作家的生平、创作和成就,掌握《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作品的题材源流、体制特征、美学风貌及艺术成就,了解杂剧南移及其衰微的原因。

思考题: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6.崔张故事的意义何在?

7.崔莺莺形象的内涵和价值何在?

8.《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有何特点?

9.《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各有何作用?

10.《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其美学价值如何?

第四章南戏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南戏

一、南戏

二、南戏的体制特点

第二节高明与南戏之祖

一、高明的生平与创作

二、南戏之祖

三、《琵琶记》的主题倾向

1.剧情概述

2.主题评析

四、《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戏剧结构艺术

2.语言风格

3.盛行于明的原因

五、作品选讲:《糟糠自厌》

1.情节评价

2.语言赏析

第三节“荆刘拜杀”四大戏文

一、“荆刘拜杀”

二、作品简介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南戏体制特点;南戏之祖;“三辞三不从”的内涵及其意义;作品的结构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戏的体制特点、南戏代表作、“荆刘拜杀”四大戏文,了解《琵琶记》成为“南戏之祖”的原因,掌握其结构、内涵与意义。

思考题: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4.《琵琶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艺术特色如何?

5.《琵琶记》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6.《琵琶记·糟糠自厌》中吃糠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7.《糟糠自厌》的语言有何特点?

第五章元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元代诗文概说

一、元代散文

二、元代诗歌

第二节元散曲

一、元散曲定义

二、元散曲的形式和种类

三、元散曲的代表作家

四、马致远散曲选讲:《秋思》

1.情景交融,意境悲凉

2.名词组合,意象繁复

3.曲牌特征

五、睢景成散曲选讲:《高祖还乡》

1.取材与主题

2.“代言体”的叙事功能

3.语言风格

六、张养浩散曲选讲:《潼关怀古》

1.主题

2.结构

3.语言

课程的重点、难点:

元散曲;《秋思》的艺术特征;《高祖还乡》中“代言体”的叙事功能。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元代诗文创作的概况,掌握元散曲概念的内涵及重要作家,认识元代诗歌的特殊风貌;使学生了解元代散曲的不同形式特征,理解“代言体”在套曲中的艺术作用。思考题: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4.《天净沙·秋思》为何称为“秋思之祖”?

5.《山坡羊·潼关怀古》、《水仙子·寻梅》的艺术特点如何?

6.何谓代言体?《哨遍·高祖还乡》用代言体取得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7.《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有何含义?

第七编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明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社会特征

一、政治特征

二、思想文化特征

三、经济特征

第二节明代文学特征

一、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

二、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原因

三、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章回小说的繁荣及其文体特征。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代社会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掌握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

思考题: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三国志演义》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一、史书杂传

二、笔记小说

三、唐宋诗文

四、戏曲说唱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和艺术

一、《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

1.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

2.智慧才能的人格内涵

3.忠义勇武的道德规范

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构艺术

2.战争描写艺术

3.语言特征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选讲:《三顾茅庐》

一、人物出场和情节结构艺术

二、语言特征

第五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与流传

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成熟

二、文学影响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历史演义概念;“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七实三虚”的虚构艺术;战争描写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成书、版本、思想倾向等相关知识,认识《三国志演义》的影响,认识《三顾茅庐》的情节结构艺术,掌握历史演义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其虚构艺术和战争描写艺术。

思考题: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4.《三国志演义》有哪些主要的思想倾向?

5.《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6.《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的?

7.《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有何特点?

8.《三国志演义》人物是类型化形象吗?

9.《三顾茅庐》一节的情节发展有何特点?

第三章《水浒传》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

一、史书

二、笔记诗文

三、说唱

四、讲史(平话)

五、元杂剧

第二节《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

一、作者

二、版本

第三节《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一、思想内涵

1.逼上梁山

2.重武尚侠,替天行道

3.嗜酒戒色

二、艺术特色

1.百川归海式的结构

2.人物的出场与性格

3.简洁生动的语言

第四节《水浒传》选讲:《血溅鸳鸯楼》

一、细节描写艺术

二、武松性格特征

第五节《水浒传》的影响和流传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成熟

二、影响与流传

课程的重点、难点:

《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英雄传奇概念;逼上梁山的主题;性格表现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掌握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掌握作品的结构特征和性格表现艺术,认识《水浒传》对后世社会与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3.小说《水浒传》和元杂剧“水浒戏”在内容选取上有何差异?

4.《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有哪些方面?

5.《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法上有何特点?

6.《水浒传》的英雄观与女性观有何特点?

7.《血溅鸳鸯楼》一节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第四章明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

一、明初诗歌

二、明初散文

三、台阁体与茶陵派

第二节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一、李梦阳与前七子

二、王世贞与后七子

三、唐宋派

第三节晚明诗文

一、李贽

二、公安派

三、竟陵派

四、晚明小品文

五、明末文坛

第四节明代散曲

一、特点

二、代表作家

第五节明代民歌

一、特点

二、代表作

第六节散文选讲

一、《项脊轩志》

1.结构特点

2.情感内涵

3.语言特征

二、《报刘一丈书》

1.主题内涵

2.形象描写

3.讽刺艺术

第七节诗歌选讲

一、《别云间》

1.题旨

2.层次

3.对仗艺术

二、《朝天子·咏喇叭》

1.内容

2.表现手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理论与创作;《别云间》的对仗艺术;《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项脊轩志》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报刘一丈书》的白描与讽刺。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诗文创作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认识明代散曲、民歌内容与特点,理解《别云间》、《朝天子·咏喇叭》等诗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思考题: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明代有哪些主要的诗文流派?它们的文学主张如何?

3.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4.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5.《项脊轩志》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点?其抒情特点如何?

6.《报刘一丈书》的题旨是什么?它的讽刺手法对表达主题起何作用?

7.《别云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的对仗有何特点?

8.《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第五章《西游记》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游记》的成书、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二、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西游记》的主题倾向

一、多重主题

二、主题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特征

二、“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

三、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

第四节《西游记》选讲:《车迟国显法》

一、情节评析

二、艺术趣味

第五节《西游记》的成就和影响

一、成就

二、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西游记》的成书;神魔小说概念;“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等相关知识,了解其整体风格、关于其主题纷争,掌握其基本特征、“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认识《西游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学界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纷争?

2.《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鲁迅所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之语?

5.《车迟国显法》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哪里?

6.名词:神魔小说。

7.《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六章明代短篇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话本与拟话本

一、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第二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和“三言”

二、“三言”选讲: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杜十娘的性格和悲剧成因;(2)多重矛盾冲突;(3)百宝箱的艺术作用

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情节设计;(2)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价值观;(3)珍珠衫的艺术作用。

三、凌濛初和“二拍”

四、“二拍”选讲:《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1.主题倾向

2.构思艺术

3.洞庭红的艺术作用

第三节明代文言小说

一、灯话三种及其他

二、中篇传奇小说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杜十娘的悲剧成因;《珍珠衫》的情节艺术;《洞庭红》的时代信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几种基本体式,掌握相关重要概念,认识古代短篇小说发发展的过程,了解“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和审美风貌,掌握三篇代表作的主题内涵与艺术风格。

思考题:

1.“三言二拍”的审美倾向有哪些方面?

2.杜十娘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何作用?

4.《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反映了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

5.《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

6.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7.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9.“三言”与“二拍”在拟话本体制上有何不同?

10.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明代戏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代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徐渭的杂剧创作

第二节明代传奇

一、明初传奇

二、明代中后期传奇

三、三大传奇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杂剧与元杂剧的文体异同,明代传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南戏体制的发展。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传奇与三大传奇概念的内涵、传奇对南戏体制的发展,认识古代戏剧发展的形态和规律。

思考题: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三大传奇。

2.明代的戏剧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徐渭杂剧的主要艺术成就何在?

4.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5.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有何特点?

6.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八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节沈汤之争

一、沈璟与吴江派

二、沈汤之争

第三节《牡丹亭》的思想和艺术

一、题材内容

1.剧情概要

2.杜丽娘形象

3.思想意义

二、戏剧冲突

1.情与理的冲突及其表现

2.冲突的实质

三、艺术成就

1.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典雅秾丽的曲词

3.活泼自然的宾白

第四节《牡丹亭》选讲:《游园惊梦》

一、曲词特点

二、本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

第五节《牡丹亭》的地位与影响

一、“临川四梦”

二、文学影响:临川派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杜丽娘形象;戏剧冲突;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戏剧冲突的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认识《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戏剧冲突?

2.杜丽娘形象有何特点?其意义何在?

3.《牡丹亭》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4.《惊梦》一出在《牡丹亭》中有何艺术作用?

5.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6.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7.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第八编清代文学史

第一章清代文学绪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代社会特征

一、清代社会特征

二、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向

第二节清代文学特征

一、基本特征

二、主要成就

课程的重点、难点:

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学的基本特征,认识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变对文学思想的影响。

思考题: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

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二章清代诗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诗

一、清初诗歌

二、清中叶诗歌

三、吴伟业诗歌选讲:《圆圆曲》

1、主要内容

2、艺术特点

第二节清词

一、清初词

二、清中叶词

三、清初三大词家作品选讲:

1、《醉落魄·寒山几堵》:(1)“鹰”的形象;(2)艺术风神。

2、《桂殿秋·思往事》:(1)情境与意旨;(2)艺术风格。

3、《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1)情感内容;(2)艺术特点。

第三节清文

一、清初散文

二、桐城派

三、骈文

四、姚鼐散文选讲:《登泰山记》

1.解题

2.结构

3.艺术

课程的重点、难点:

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成就;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差异;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梅村体”的艺术特征;《圆圆曲》的主要成就;三大词家作品的艺术特点;《登泰山记》的结构与语言。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诗文创作的大致风貌、重要诗文流派和代表作家、清词中兴的状貌及其原因;掌握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桐城派的创作、理论成就,辨析清初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差异,认识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不同的特点;理解《登泰山记》“雅洁”的语言和严谨的布局,了解“梅村体”的基本特征、清初三大词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思考题: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6.清代骈文与前代骈文有何异同?

7.《圆圆曲》的主题倾向如何?

8.“梅村体”主要有哪些内涵?试以《圆圆曲》为例说明。

9.纳兰词与阳羡词、浙西词有何不同特点?

10.陈维崧词中“鹰”的形象有何特点和意义?

11.朱彝尊《桂殿秋》一词的艺术特点如何?

12.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3.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什么会成为写景名作?

14.《登泰山记》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15.《登泰山记》的语言风格如何?

第三章清代戏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代传奇

一、苏州派

二、李玉和《清忠谱》

三、李渔和《风筝误》

四、南洪北孔

第二节清代杂剧

一、主要作家作品

二、创作特点

第三节清代地方戏

一、地方戏的兴起与繁荣

二、地方戏的体制特点

三、地方戏的内容和艺术

第四节清代戏曲理论

一、李渔的《闲情偶寄》

二、焦循的《花部农谭》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南洪北孔,李杨爱情题材的流变。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戏曲创作的基本风貌和走向、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戏曲理论的发展,掌握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等重要概念的内涵。

思考题: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李杨爱情题材的文学流变有何特点和价值?

4.“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长生殿》和《桃花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生殿》

一、双重主题

二、双线结构

三、曲词特征

第二节《桃花扇》

一、题材与主题

二、李香君形象

三、艺术特征

第三节《桃花扇》选讲:《余韵》

一、思想感情

二、语言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传奇的两部代表作的艺术风貌,掌握《长生殿》的主题内容与结构特点、《桃花扇》的取材特点与艺术表现特点。

课程的重点、难点:

《长生殿》的主题与结构,《桃花扇》的取材与艺术。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间的关系?

2.《长生殿》的结构有何特点?其艺术作用如何?

3.《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

4.《桃花扇》的结构艺术有何特点?

5.“桃花扇”一物在《桃花扇》一剧中起何作用?

6.《桃花扇》的曲词宾白有何特点?

7.《桃花扇·余韵》中三个人物的唱词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章清代白话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代白话小说的基本状貌

一、长篇小说

二、短篇小说

第二节李渔小说

一、成就

二、缺陷

第三节才子佳人小说

一、情节模式

二、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代白话小说的基本状貌,掌握李渔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学特征及其价值。

课程的重点、难点:

《十二楼》,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模式的意义和局限。

思考题:

1.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2.清代小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清代世情小说在题材类型上较明代有何发展变化?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六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二、创作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创作特点

一、表现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

二、狐鬼花妖与书生的多类交往

三、关心世道民苦,刺贪刺虐,颂扬美德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题材类型

一、批判科举弊端

二、构想婚恋幸福

三、刺贪刺虐,颂扬美德

第四节《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

一、以传奇法,而以志怪

二、叙事模式

第五节《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一、记叙委婉

二、增加人物行动、环境、心理的描写

三、诗化倾向

四、浅近洗练的文言体式

第六节《聊斋志异》选讲:《婴宁》

第七节其他文言小说

一、袁枚《子不语》

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课程的重点、难点:

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聊斋志异》的题材类型、叙事模式、艺术创新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生活经历,掌握《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与特点,了解《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和美学风貌,掌握作品的叙事模式和艺术成就,认识《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观念的不同。

思考题: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3.《聊斋志异》有哪些主要的题材类型?

4.鲁迅说《聊斋志异》“以传奇法,而以志怪”,你如何理解?

5.《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较之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有何变异?

6.《婴宁》中婴宁形象的两大性格特征是什么?

7.《婴宁》中对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第七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节《儒林外史》展示的儒林百相

一、崇奉举业、心理扭曲的士子形象

二、借理学之名、行利己之实的伪君子形象

三、代表了理想的形象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精湛的讽刺艺术

二、独特的结构形式

第四节吴敬梓的创作及其影响

一、《儒林外史》的取材

二、《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

课程的重点、难点:

吴敬梓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形象类型;讽刺艺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吴敬梓的生平经历、思想体系,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倾向和艺术特征,掌握作品所塑造的三大类人物形象的特质、讽刺艺术特征,认识《儒林外史》的文学史价值。

思考题: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3.《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类型?作者的态度如何?

4.《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是什么?

5.《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生平

一、家世

二、生平

第二节《红楼梦》的创作与版本

一、创作

二、版本

三、脂评

第三节《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

一、封建贵族没落的家族悲剧

二、贾宝玉的人生道路悲剧

三、青年女性命运的普遍悲剧

第四节《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一、爱情的性质与特点

二、爱情的悲剧价值

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创作原则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三、网状结构

四、语言艺术

第六节《红楼梦》选讲:《宝玉挨打》

一、情节波澜

二、人物刻画

三、思想内涵

第七节红学

一、“红学”之由来

二、主要流派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雪芹的家世背景,了解《红楼梦》主题的多义性特征,理解宝黛爱情的性质、特点及其悲剧意义,充分认识作品艺术成就的多方面内涵,掌握《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认识红学主要流派的特点和意义。

课程的重点、难点:

《红楼梦》版本系统;红学流派;主题的多义性;宝黛爱情悲剧;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方法;网状结构;语言风貌。

思考题: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4.《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5.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如何理解宝黛爱情悲剧和钗玉婚姻悲剧的内涵和性质?

7.《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宝玉挨打》中层层铺垫写法有何作用?

9.宝玉挨打事件的性质是什么?事后作者是如何描写钗黛两人的表现的?说明了什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成绩评定方法为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通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4.董每戡《五大名剧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5.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徐扶明《元明清戏曲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赵山林《中国古典戏剧论稿》,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9.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版

11.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版

12.何满子、李时人《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3.陈美林、冯保善、李忠明《章回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萧欣桥等《话本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5.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年版

16.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

18.钱南杨校注《琵琶记》,中华书局1960年版

19.俞为民校注《宋元四大戏文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0.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1.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朱彤、周中明校注:《西游记》,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3.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4.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5.凌濛初《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6.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7.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8.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9.蒲松龄《聊斋志异会评会校本》,中华书局1962年版

30.吴敬梓《儒林外史会评会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1.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漆绪邦、王凯符选注《桐城派文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3.钱仲联《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34.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4.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第三章南戏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四章元代诗文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明代诗文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明代戏曲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2.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3.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清代文学绪论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3.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一章清代诗词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清代戏曲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古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_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 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 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拟话本 2.戏曲 3.明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 3.《浣纱记》 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 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评分标准:时间,文人模仿、独创,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归类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2.(3分)戏曲: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评分标准:传统戏剧形式,各种因素、主要表现手段必须全部具备,缺1项扣1分 3.(4分)明传奇:是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兼取北曲杂剧的成果发展而成戏曲形式。其特点如下:一、情节繁多、篇幅长至四五十出以上;二、传奇分出,每出标写题目;三、南北合套普遍;四、建立了南九宫或十三调的音乐体系;五、角色分工更细,被统称为江湖十二角色。 评分标准:如何发展而来,各条特点必须全部具备,缺一项扣1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 (4)角色体制:旦、末、净、杂四大类 2.“内在型冲突形态”,着重表现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每一点简略扩充各3分3.(1)选取重点(2)侧重人物(3)斗智为主(4)表明倾向(5)虚构夸张 评分标准:每一点1分,每点简略扩充各1分 4.(1)、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 (2)、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3)《西》幽默诙谐的突出表现: 评分标准:每一小点2分,一二点简略扩充各1分,第三点简略扩充2分 五、论述题(共30) 1.(15分)略(1)热情、大胆追逐爱情。(2)聪明、灵慧、狡鮚、(3)美丽、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复习资料

清代中期诗: 一、创作概况: 1、理论探索不断,若干流派形成,进入多元发展得局面。 2、具体: (1)宗唐派:沈德潜——格调说 (2)宗宋派:厉鹗——浙派得盟主;翁方纲——肌理说 (3)袁枚——性灵说 “乾隆三大家”得赵翼、蒋士铨——持论与袁氏相近,但创作风格却各自成家 (4)自成一格得郑燮、黄景仁 二、中期宗唐诗人:沈德潜与格调说 1、沈德潜——继王士禛之后主盟诗坛得大家 2、“格调”说: (1)主张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中正平与”得诗教传统,用唐诗得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与伦理思想。 (2)本于明代七子,推崇前后七子而排斥公安、竟陵,论诗歌体格则推崇汉魏、盛唐而排斥宋调。 3、创作: (1)早年——反映民生疾苦得好诗,但大量得诗作则就是平庸无奇 (2)做官后——歌功颂德,艺术不脱模拟,典型得台阁体。著有《沈归愚集》 《春草》: 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就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 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春草》: 轻烟满地送征骖,一色茸茸然蔚蓝。 不就是柳条萦别恨,以牵魂梦到江南。 写春草轻柔成片、浓密碧绿。不同柳条之离别,给人希望而一路铺去直到故乡。咏太平之景,道思故乡之情。 三、中期宗宋诗人: 1、厉鹗:(1692-1752) (1)等查慎行以后倡导宋诗得大家,也就是“浙派”诗中坚。 (2)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诗歌大多自然优美。 2、翁方纲:(1733-1818) (1)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 (2)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得诗歌流派,创始者翁方纲。 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得“义理”与结构辞章方面得“文理”。 肌理说实际上就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与文理统一。 就是一种以学术代替文学得诗歌歧路,它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反映了乾嘉考据之学对文学创作得影响。 四、袁枚与性灵说 (一)生平:(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二) “性灵”说: 1、内容: (1)诗歌要表现诗人得真性情——诗由情生,性情就是诗歌得本源与灵魂。 (2)诗歌要表现诗人得独特个性——“作诗不可无我”,必须袒露自己得本来面目。 (3)诗人得真性情还要以高度得诗才表现出来,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2、评价:继承与发展了明代公安派得文学主张,反映了艺术得创新要求与思想上追求自由得反封建倾向,对于解放受神韵、格调、肌理诸家诗说束缚得清诗,促进其发展,起了积极得作用;但一味强调性灵而不强调产生与决定性灵得社会生活,也有一定得片面性。 3、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得创新,并且显示出向近代文学演进得历史征兆 (1)内容特征:题材相当广泛,举凡咏物怀古、反映现实、描绘山川自然与表现个人志趣,皆能直抒性情,富有新得气息。 (2)艺术特征:大都任性而发,浑成灵动,流转自如,清新隽永。但有时写诗不假思索,在空灵新巧中有点浅薄甚至浮滑 写景诗——能表现出诗人刹那间得感受,笔调轻快,意境明晰,颇有飘逸玲珑之妙 咏史诗——能在旧题中翻出新意,设想别致,识见不凡,做到了浅近与精警得与谐统一。 (3)代表作品 有《马嵬》、《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湖上杂诗》等。 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等。 《马嵬》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纲 一、基本知识 1、清人赵翼《跋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3、前期元杂剧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代表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最为繁荣时期。 4、元好问把自己与白朴的关系比喻为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关系。 5、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古)的词集名《天籁集》。他的杂剧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两种,都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 6、白朴的《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著名的历史剧。 7、白朴的《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和金院本《鸳鸯简》为创作依据。主要写裴少俊与李千金的故事。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汉宫秋》为代表。马致远以擅长写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而被称为“马神仙”,又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 9、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仅存杂剧三种:《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10、王实甫《西厢记》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董西厢》源于唐元镇的《会真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 11、《西厢记》展开剧情有两条线索:主线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副线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情冲突。 12、前期元杂剧繁荣之地除大都外,另有真定、东平、平阳等地也聚集了不少杂剧作家。 13、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剧中的正面人物是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反面人物有屠岸贾等。 14、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1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作有剧本《中国孤儿》。 16、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它与李好古的《张生煮海》被认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璧。 17、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他的《双献功》(全名《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全名《梁山泊黑旋风负荆》)都以李逵为描写对象,是著名的水浒戏。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 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 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 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 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 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咼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 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纪实+艺术的创造) 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 2、“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传奇: 1、“三大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王世贞《鸣凤记》 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其弟子梁辰鱼的《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吴江、临川两派的弥合,既讲究音律,又讲究辞藻。 明代杂剧(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1、《四声猿》:徐渭著。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2、王九思的《中山狼》只有一折,开了明代单折短剧的先声。 明代前期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201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2016、7、5 一、名词解释题 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就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与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就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与传奇。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就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就是代言体。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就是在诸宫调与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她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它的故事题材与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②艺术特点:就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与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就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③《张协状元》就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她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就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③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内容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多衬字;语言风格口语化、散文化自然酣畅。④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⑤代表作家作品有: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台阁体:①指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馆阁文臣所倡扬的一种诗文创作风格,代表文人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为台阁重臣。②风格上以平正典丽为本,重视诗文的形式与技巧,讲究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其泛滥就是明代文坛发展之逆流;题材上以应制、题赠、酬应为主,“颂圣德,歌太平”,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与雄杰之气。③影响:萎弱冗沓的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但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安师大文学类考研文学评论与写作

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与写作 (2011) 一、名词解释(任选八题,每题5分,共40分) 1.假定性与逼真性的统一 2.文学意境 3.话语 4.叙事视角 5.艺术概括6地域风格7.期待视野8.召唤结构 9.阐释循环10.文学传播 11.世界文学 二、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刘熙载说“文,心学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举例分析罗曼·英伽登关于作品的层次论。 3.分析文学象征的审美特性。 4.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三、评论写作(不低于800字,5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文学评论。 (2010) 一、解释题(任选8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与文学研究 2.形象的假定性与逼真性 3.文学语言与文学话语 4.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 5.叙事话语6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7.阐释的循环8.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9.地域文学与地域风格 10.“世界文学”标志 二、论述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试述“诗无达诂”根源。 2、以中国诗史、词史或小说史为例‘谈谈文学体裁演变的动因。 3、结合孔子“兴观群怨”说,谈谈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4、以一部古典戏剧为例,谈谈喜剧的艺术特点。 5、谈谈罗曼·英伽登文学作品审美结构层次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意义。

6.清文论家刘熙载《游艺约言》“文,心学也,心当有余于文,不可使文有余于心。”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600字以内,50分) 1、阅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据此文摘写一篇评论文章。 2、阅读陈敬容的诗《假如你走来》,写一篇评论文章。 假如你走来;在一个微温的夜晚,轻轻地走来,叩我寂寥的门窗; 假如你走来,不说一句话,将你战栗的肩膀,依靠白色的墙。 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静静地立起在书页中寻出来一朵萎去的花插在你的衣襟上。我也将给你一个缄默,一个最深的凝望;而当你又踽踽地走去,我将哭泣——是因为幸福,不是悲伤。 (2009)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文学理论 2、文学主题 3、蒙太奇 4、文学的陌生化 5、创作个性 6、意识的先结构(“前理解”) 7、美学原则与历史原则 8、精英文化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中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 心理学,研究人灵魂,是灵魂的历史。”结合实例阐述之。 2、结合实例,谈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3、以一部古典悲剧为例,谈谈悲剧的艺术特点。 4、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包括几个环节?结合实例阐述之。 三、评论写作(两题中任选一题,50分) 1、阅读鲁迅《死火》,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2、阅读晏几道《临江仙》,写一篇评论文章,600字以内 附录《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角色有旦、末、净。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 2.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有单片支曲或联章体。套数又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压同一部韵,结尾部分有“尾声”。散曲句式灵活,语言口语化、散文化,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指在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三种宋元戏文。《张协状元》写书生张协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歌颂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江湖艺人之间的坚贞爱情,《小孙屠》写孙必贵为兄复仇的故事。这三种戏文基本保持了宋元南戏的旧貌,简素无华,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当然,从三种戏文前后的发展中,也多少显示了杂剧对南戏的影响,比如曲辞的逐渐诗化雅化。 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邯郸记》是政治问题戏。前者寄寓作者对人生的期望和肯定,后者表现了对整个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汤沈之争:指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与沈璟围绕“曲律”的争论。汤显祖注重“意”、“趣”、“神”、“色”,要求格律要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文辞、内容要服从格律。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二者的争论同时把许多曲论家卷入讨论,这就是汤沈之争。 6.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因主张唐宋文风,故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7.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主张。“童心”就是真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人文“至文”应该是作者本然情感和欲望的真实展现。他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批评复古主义。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 8.八股文:八股文也称“时文”、“时艺”、“制艺”、“八比文”。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文章论述内容根据《四书章句集注》展开,不能随意发挥。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开始两句破题,进而承题,后转入起讲议论,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两排对偶文字,一共八股。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 ) 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2.《陈州粜米》是( ) 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 3.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 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 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D.宣扬道德教化 4.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 )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5.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 ) A.最长的诗 B.最短的诗 C.最早的诗 D.最晚的诗 6.《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 ) 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 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 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7.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 ) A.清新 B.沉郁 C.典雅 D.豪放 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 ) 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9.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 ) A.写景散文 B.传纪文 C.序文 D.寓言 10.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11.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 )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12.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 ) A.注重合律侬腔 B.推崇语言本色 C.强调场上之曲 D.注重文采才情 13.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 ) A.师法汉魏 B.师法唐诗 C.师法宋诗 D.兼学唐宋 14.陈维崧的词风是( ) 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 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 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 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15.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 ) A.性灵说 B.神韵说 C.格调说 D.肌理说 16.《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 ) A.历史演义小说 B.公案小说 C.讽刺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导师发的论文

再议《围城》的幽默艺术 汪丽,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钱钟书在《围城》中通过他独特的幽默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文学功底 博大精深及敏锐的语言洞察力。学界对《围城》的语言艺术研究者颇多,成果丰富。从幽默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还不够深入。我将分别从含蓄睿智的比喻;漫画式人物描写;意蕴丰富的典故;异彩纷呈的修辞等方面再议《围城》语言幽默艺术的独特与魅力。 关键词:围城;幽默;比喻;漫画;典故;修辞 《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同时也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文中通过对人物方鸿渐、鲍小姐、苏小姐、唐晓芙以及苏柔嘉等人爱情、生活、事业的细微描写,幽默的讽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钱钟书发现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病态的思想是极其可怕的,如不及时拯救唤醒国人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国人会永远的消沉愚昧下去。于是钱钟书用他独特的幽默艺术,创作了旧中国中上层的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我认为《围城》魅力的重要支柱是它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它的独特的幽默艺术。 本文将从围城的幽默艺术角度,结合前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现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对《围城》的幽默艺术的理解: 一、含蓄睿智的比喻 《围城》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繁多的比喻。据统计,《围城》使用比喻多达700多例。这些比喻在行文中表现的那么贴切自然,仿佛不期而至,让读者手不释卷,难以忘怀。钱钟书的《旧文四篇》中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余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就愈高。?钱钟书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敏锐的洞察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游刃有余的把各种新鲜奇怪的事物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这部小说描写的妙趣横生,使《围城》的语言显得更加机智幽默。 ?《围城》比喻艺术的总特色是:喻材广泛,收古今中外典故于比喻中,书卷气浓;设喻精细巧妙,深藏机锋,尖锐隽永。?①?钱钟书和赵树理的比喻我认为有一点相同,它们都包含很高的幽默艺术。那么其风格上共同特点是:诙谐隽永,活泼风趣,戏谑嘲笑,深刻尖锐。?②例如:王宜庭、黄惠芳著的《略谈〈围城〉的比喻》中将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分为四类,即意象性比喻、官感性比喻、夸张性比喻、哲理性比喻。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 ①言文.《〈围城〉"比喻"幽默艺术谈》《修辞学习》1995.5. ②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1985 .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A. 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韩愈 C王维 D.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A. 李维 B. 丁渭 C穆修 D.杨亿 1 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 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 2. "柳永的集子是(D)。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 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 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 A. 秦观 B. 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 5. " 《淮海集》的作者是(D)。 A住令 B. 柳永 C贺铸 D.秦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