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一.导论

1.1智能建筑的定义

1.2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1.3 智能建筑与节能的有效结合

二.照明节能

三.

第一章

1.1智能建筑的定义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原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按照上海市的定义,智能家居“是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台,它通过家庭网络将与家居设备和系统互联并统一管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家居生活环境”

国际上把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他们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来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总之智能建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具有新功能的建筑,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建筑产业必须考虑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优化人类社会活动和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同时也要逐步在产业对策中考虑立足本国的“系统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原则,从而真正促进将传统建筑业与近代的计算机、自控和信息业相结合。

1.2建筑节能

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建筑节能具体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

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得较早。从20世纪70—80年代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能耗系统方

面的研究,政府也开始注重制定能源方面的法律规范。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高性能建筑逐步产生。美国“节能之星”标准(Energy star)实施已经有10年,比美国“标准能源法案”要求节能30%。通过这套标准的实施,在不增加初期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节省30%。50%的能源消耗,可以节省50%的的建造时间。在国内,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已形成明显的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建筑能耗2000年已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27.6%。因此,在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建筑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降低对外界热环境的影响,即建筑节能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悬殊,绝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耗能正在逐步提高到能耗总量的1/3以上。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以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为例: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为3-4倍。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建筑节能要从建筑理论、建筑法规、建筑规划与设计开始,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如低能耗建筑(Low—Enew Building)、零能建筑(zeIo—Enew Building)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设计时,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能源的依赖。

1.3 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有效结合

建筑节能工程涉及建筑材料、维护结构、建筑设备及运营管理。因此,建筑物节能应贯穿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在建设阶段,建筑节能工程以建筑主体为主,多采用仿真技术,但建设阶段,设

备配置及控制的节能策略将为运营的节能奠定基础;建筑节能的第二个环节是建筑设备的调试,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进行调试及优化控制是关键;建筑节能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运营期,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它能大幅度地节省运营期的能耗费用。

虽然建筑围护结构和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节能是建筑节能实现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但建筑智能化技术在节能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和替代的。另外,在当前建筑节能工作中对具体项目的能耗计量、能耗诊断与评估、能耗监测等进行动态管理也是需要智能建筑技术的支持。

在建筑运营管理阶段,对能耗设备各种运行参数进行监管,根据建筑各个空间实际需要实时地进行系统优化调控;根据需求适时对原智能化系统进行局部整改;分析运行数据库和能耗的关系,进行数据挖掘;定期评估设备能耗性能并加以改进,使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高效运行,实现进一步优化节能的目标。物业管理公司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深入地掌握智能化系统的同时要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创造经济效益。即使在节能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的建筑物,仍然有节能潜力可挖。

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支撑再生资源(太阳能热水、采暖、太阳能发电、地温热泵、沼气等)的利用和节能管理。

第二章照明节能

在公共建筑中,照明用电已占总用电量的25%以上。我国办公楼照明管理水平较低,大白天开灯办公和人走灯不关的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在公共建筑中如何进行照明节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照明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光源,照明器具,照明配电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和系统的运营管理等等。在智能建筑设计阶段,应采用电气集成设计的指导思想,做好强弱电一体化设计,选择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大量采用节能灯具,最大化地实现照明节能。

一.照明分区

照明设计应针对照明空间的具体需求确定采用何种照明方式及如何

进行照明分区。

根据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工作场所通常应采用一般照明;

(2)同一场所内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

(3)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只采用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

(4)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

针对智能建筑照明的控制,应在分区设计的前提下采用相宜的控制策略。

应考虑:

(1)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及门厅等公共照明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可考虑采用声音和红外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便于节能;

(2)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集中控制,并按需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以达到节能;

(3)酒店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

(4)大开间办公区应以合理的大小分区分组控制,分区中每个照明开关控光源数不宜太多。对要求高的场所,每个分区可配置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便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不同分区进行不同控制。靠窗户一侧天花板可安装

照度传感器,当检测到照度低于某个值时开启本区域的灯以提供辅助照明:高于某个值则关闭相应的灯。有条件时宜设计自动遮阳和自动窗帘开闭以调节进入办公室的照度;

(5)大中型建筑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适当等级的照明控制系统,以进行智能照明控制和节能管理,并考虑适当的景观和泛光照明;

(6)对建筑群(如体育中心和展览中心)或大型社区,可在单个建筑独立照明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再设置一级区域管理系统(AMS)。它综合利用各种照明设备,统一协调照明节能管理。AMS充分利用已有网络,能根据各个不同场所的特点实现细致的照明控制管理;在更大范围内节省资源;

(7)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应根据建筑功能分区进行照明系统强电设计和照明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即电气集成设计。以避免出现照明强电回路的分区与照明控制系统无法适配的情况。

二.采用节能灯具

应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应用各种不同的照明器具。概括起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照明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光源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为:光效、色温、显色指数、光源寿命和价格,《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制定了直管荧光灯(双端)、单端荧光灯、自整流荧光灯、金卤灯,高压钠灯的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规定的节能评价值是较高的能效指标,达到此值即被认定为节能产品。目前建筑物景观照明的需求和能耗很大,设计时应注意选择节能高效的灯具和光源。

(2)照明灯具附属装置的选择

照明灯具必须配备附属装置,附属装置包括镇流器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也制定了直管荧光灯(双端)、单端荧光灯,金卤灯、高压钠灯的镇流器的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

在以舒适为目的的基础上,选用具有节能功能的照明器具和附属装置,注意节能灯具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控制模块(采用继电器模块还是调光模块)的配套,对于能源节约能起重要的作用。在节能灯具的选择时应根据需要作有针对性的选择。

三.照明方式

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系统。特别适合于需要复杂场景照明的场合,如新闻广播、剧场舞台,会所等需要特殊照明功能的建筑。这些系统都采用总线通讯方式,具有针对单个回路、回路群组、场景模式的设定和控制能力

总线上可以设置照度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系统也具有与电动装置(如电动窗帘和自动门)的连动能力。智能控制组态灵活,可实现各种复杂照明控制,调光控制、场景控制,且节能效果明显。

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使用的主要还是国外产品。从性价比角度考虑,智能建筑一般还是宜采用BA系统对公共照明进行控制和管理。但BA系统一般只能

起到对照明系统集中控制、定时开关控制的作用,对于要求较高的、需要特殊情景照明的场合,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管理和节能的效果,建议采用专门的、基于网络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系统功能为:

(1)定时开关控制(室外环境照明,公共区域照明);

(2)人体传感器感应控制(小型会议室,大开间办公室区域控制)

(3)根据室外光源照度的减光控制(多功能厅,大开间办公室),

(4)多种模式的场景控制(多功能厅,大会议室,外立面照明);

(5)智能照明系统的运营管理和节能决策分析。

智能照明系统与BA系统联动可综合考虑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窗帘遮阳的联动控制,以得到舒适的环境和最大程度的节能。智能照明系统与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DEMS)和物业管理系统集成,便于物业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对于建筑群或大型社区,可在单体建筑照明控制节能管理系统基础上设置上一级区域管理系统(AMS)平台,综合利用各种照明设备,统一协调进行照明节能管理。要重视智能照明系统的运营管理。运营管理覆盖了照明控制系统生命的全过程。

智能照明系统建成后,应根据BEMS的运营数据,分析照明系统的能量信息,反复改进编程,设定、操作和维护,以实现照明节能效果的优化。

(1)以陕西某地中学篮球馆为例。

(2)以某医院应急照明为例

传统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其标志灯在建筑物内作为单体存在,独立型应急标志灯由于其本身电器上的特性,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笔者列举了传统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

(1)疏散指示方向固定,容易把人员引向火场。火灾发生时由于烟雾、各种障碍物的影响,被疏散的人们不能准确地判断出火灾的具体发生位置。传统的疏散指示标志在设计施工中已经确定了指示方向,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无法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来合理的调整疏散方向,甚至还有可能把被困人员引向火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电压为220V,火灾时消防水四溢,容易伤及消防人员。现代建筑灭火的形式主要还是以水为主。大型建筑设计中,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火灾发生时这些系统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流水,再加上消防人员自带的消防车内的水,灭火时建筑内消防水四溢。火灾发生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会强制切除非消防电源,但消防应急疏散照明系统作为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系统,不能被切除。水又是电的优良导体,因此对消防人员造成潜在的危险。

(3)疏散指示标志灯的透光性在烟雾状态下较差。传统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灯使用的是传统光源,标志灯表面的平均照度为10—34cd,m2。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传统光源的透光性不高,距离疏散标志灯远一点的地方就有可能看不清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疏散指示灯故障情况下无检修提示。目前,电光源型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安装验收合格后,一般要求每月做一次视觉检查。现代建筑规模大、功能复杂,疏散指示灯具数量庞大,传统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灯采用一般的电气回路连接,所有灯具都需要用肉眼去仔细检查。不能保证火灾发生时每个疏散指示标志都能起作用,影响火灾时消防疏散。

(5)系统不节能。

传统疏散指示灯具的光源为传统光源,达不到绿色照明的标准,不节能。

智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采用集中监控方式,

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楼宇内的消防安全通道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安全疏散智能化的目的。它将以往传统应急疏散照明系统“就近引导逃生”的理念转化为“安全引导逃生“。该系统24小时不问断的对设备进行巡检,保证整个系统在最佳状态,避免火灾发生时的逃生盲区。此外,通过和消防

报警设备的联动,获悉现场火警信息,动态调整逃生方向,使逃生人员安全、准确、迅速地选择安全通道逃生。这种方式引导人员逃生,使得整个疏散系统逃生通道的选择有章可循,避免人员进入烟雾弥漫区域。该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借助消防报警系统感烟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息,对底层设备进行控制、发送指令、实施频闪、语音、光流闪动等动作。

3.2智能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的组成

智能消防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系统主要由智能监控

主站、智能中央电池主站、智能控制器分机和集中电源

式点式监控型标志灯、照明灯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智能监控主站由监控主机、消防联动控制及反馈

信号转换箱、计算机(终端显示监控器)及通讯模块组成;它是全系统设置、显示控制、储存、打印及与外部进行信息交换的中心设备。智能中央电池主站是给各个防火分区的控制器分机提供备用电源及电池电源。中央电池主站每个输出干线单元(模块)均有地址码、状态接受监视。智能控制器分机,设于防火分区内作为通信及配电设备给末端集中电源式灯具供电及控制。智能控制器分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型标志灯、照明灯,本体由微处理器(包括算术逻辑部件、寄存器、控制电路、时钟发出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辅助电路及内部总线)、电子变压恒流控制器、LED光源及传感器组成。每个灯输入电压DC24V,灯内不带蓄电池组,均带地址编码及传感器,可以实现点式故障报警。标志灯可编程序点式控制:非持续、持续工作模式定义;执行频闪、调向、强迫点灯、定时程序控制模式;地面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型标志灯可设为地面导光流在疏散状态流动指向使用。

3.3智能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系统主要功能特性

(1)管理特性:是为便于业主管理及节能而设;如可对系统预设早上8:00开机;下午5:00关机。

(2)监视及可靠性特性(运行状态监视功能):

1)被动静态监视功能:自动对(直流)电池主站、控制器分机、灯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故障报警记录。

2)主动动态监视:24H一次可编程序执行功能测试计划;对系统进行动态功能性测验,给出故障报警记录。确保100%的灯具是无任何故障(100%的可靠性)。

3)可编程序电池应急持续时间测试计划(三个月一次):是为确保蓄电池容量能保证规范要求的应急时间。

(3)控制特性

1)强迫点灯功能:一旦火灾发生,消防联动信号送人,全系统所有灯进入全部点亮状态;形成一条完整的疏散照度线。

2)可编程序疏散导向功能:预设疏散软件方案,统一据着火位置进行引导,对指向标志灯进行左向、右向指令调整,着火位置的出口标志灯关闭。是为确保在复杂的疏散区间中尽量避免人员误入着火区域或无序转向,连续穿过多个防火分区还没有找到真正出口情况发生。

3)可编程序强迫频阃流动:可预设或手动对标志灯进行频C砷}c动控制。

(4)安全特性(火灾状态下安全的保证功能):

1)火灾状态下DC24V安全电源及DC216V隔离电源的运行模式既要避免触电事故产生又尽可能地保证疏散应急照明的供电。

2)火灾状态下DC24V安全电源及DC216V隔离电源的运行模式主要是考虑切断疏散应急照明电源与电网电源或发电机组电源的关联,以单独形成区域子电网独立工作;DC24V的抗串火性远远强于AC220V;DC216V切入后与大地网隔离运行,形成悬浮工作态。以避免短路冲闸,影响消防动力电源正常使用,确保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电源特性

1)智能中央电池主站可通过应急选择程序,调整系统电池能量用途,确保不同区域火灾发生时有最充足的应急时间;

2)智能中央电池主站内的智能应急联络通道的建立是为了可互为备用、交替运行的电池电源提供保障。

(6)灯具光源特性

1)灯具及光源符合宽电压点亮原则(50%电压下降灯的亮度不变);

2)灯具及光源符合快速点亮原则(ms级,相对而

言荧光灯管是S级);

3)灯具及光源符合长寿原则(≥50000h)

4)灯具及光源是专用的,具备可测控性。

(7)环保与资源节俭特性

1)选用智能应急疏散照明系统光源采用LED光源。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

2)选用智能应急疏散照明系统较之采用传统EPS应急照明电源系统蓄电池容量一般下降40倍以上;资源节俭效果显著;对减少蓄电池中铅间接造成环境

污染效果显著。蓄电池按寿命一般是每3—5年更换;例400kW阳0min的EPS

应急照明电源系统,蓄电池的费用是100万,这个维护代价是巨大的,而对智能应急疏散照明系统(10kw/90min)蓄电池的费用是2.5万,这个维护代价是轻微的。

某三甲医院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地上十二层,地下二层,其中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和部分库房;地下一层北侧主要是设备用房,包括水泵房,直燃机房,变配电所等,南侧为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等医技用房;地上南侧一至四层为门诊楼,五至十二层为A区病房楼,其中四层与五层间设有管道夹层;地上北侧一至五层为医技楼,六至十二层为B区病房楼,其中五层与六层间设有管道夹层,屋顶为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建筑高度4990m,.总建筑面积98351m2,地上74505m2,地下23846mz,床位数1132张,年门急诊量约为30

万人次。由于建筑功能较复杂、人员密集,就诊人员不熟悉疏散路线,火灾时对疏散照明的依赖性较大。设计选用了e_bus,10智能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运行,预置各种应急方案,保证火灾疏散的安全陛,同时疏散照明系统具备的监控功能极大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明显降低运行成本。该工程在地下车库、楼梯间、所有走廊及公共场所采用e_bus/10智能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系统,系统由智能监控主站、智能中央电池主站、智能控制器分机和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型标志灯、照明灯组成。所有设备及灯具均具有唯一地址并带传感器,控制器的主电源由消防电源供电。智能监控主站设在首层消防控制室,一台监控主站最多可配出1~8路通信线;每路通信线可接32台设备(电池主站及控制器分机);智能电池主站选用UBS216V一512M倒§一32N10系列,其中两台10KVAH电池站设置在消防控制室,给地上部分的智能疏散照明灯具供电,由

于地下面积大,灯具设置比较分散,布线距离比较远,则选用了四台3KVAH电池主站分别设在地下二层的四个竖井里,给地下的智能疏散照明灯具供电;电池主站电源输入为单路三相四线AC380V,输出干线模块(回路)4或8路,不可任意加减;本工程共采用了62台控制器分机,控制器分机分别设置在各层强电竖井内,每台控制器分机是标准的4或8路输出,最多可配带(32个地址)25个安全电

压型灯(但对设为导光流的地面标志灯可接人64个),即一台控制器分机一般可带100~200个灯。疏散指示灯具设置在门诊大厅、出入院大厅、急诊门厅、候诊室、走廊、楼梯间、餐厅等公共位置。门诊大厅,出入院大厅等人流聚集场所,在地面设置可变方向的疏散指示灯具,间距小于或等于10米。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疏散指向标志灯,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在疏散通道的任一位置至少有一个疏散指向标志在视觉范围内,并保证导向的连续性,疏散标志灯相互间距小于或等于20m;对于袋形走道,小于或等于10m;在走道转角区,小于或等于1.0m。出口标志灯安装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标志的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大于30cm。为保证照度,走道、消防设备用房和公共区域增设集中电源式点式监控型照明灯,以上灯具均采用LED光源,具有巡检、频闪功能。当发生火灾时,系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信息,通过发送开灯指令打开应急照明灯;通过发送频闪及改变指示方向等指令动态调整标志灯具的疏散指示方向,能在混乱的火灾现场为逃生人员指出一条安全、快捷、有效的逃生路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为:一般通道高于或等于0.5lx,疏散楼梯及人员密集场所高于或等于5lx。该工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4.4系统基本功能(1)可通过日常OF册N程序预设管理及手动管理功能设置系统运行时段,便于业主管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2)监控主站系统自动对下层设备及灯具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时可发出声光报警;声报警可手动消除,光报警必须排除故障后才能解除;

(3)系统自动执行每24小时一次的功能性测试

计划程序;每三个月一次的放电性测试计划程序提示;由此保证在灾难发生前系统及每一个灯具均是处于完好状态;

(4)火灾发生时,智能监控主站接受到火灾信号立刻按照着火位置启动相应程序,智能电池主站,智能控制器分机及消防灯具均在5s内完成预设动作,全楼应急照明灯点亮,疏散标志灯按程序完成指向调整并执行频闪动作;

(5)火灾后期通讯中断后,系统能保持最后一次指令动作状态。

2.2照明与空调结合

采用综合顶棚单元,将照明空调、吸声结构有机结合为一体、组成独立的顶棚单元、它的综合效益较高。由于照明的发热影响着环境温度,室内除了动机一样利用灯具产生的热量外,大部分时间必须排除热量才能获得人所需要的室内气候条件。而在照明、空调结合系统中,欲创造舒适条件就简单多了,需要排走的热量大部分未进入使用空间而直接排出,这是一条节约资金的有效途径。由于机房和控制室都设置空调系统,因此照明灯具布置和建筑、设备专业的协调尤为重要。灯具与火灾报警探测器以及空调送、回风口在顶棚上的布置必须统一安排,才能保证布置美观,照度均匀,气流组织合理。若将灯具与空调相结合,采用空调灯具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此举有四方面好处,其一,减少热负荷;其二,提高荧光灯效;其三,降低热辐射水平;其四,利用灯具散热量。

第三章其他节能方式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

在公共建筑中,电能是最主要的能源。但目前对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运行管理水平又较低,供配电系统本身的能耗比较高,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要做好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应从需求调查、供配电方案确定、设备选型、监控管理系统功能选择等诸多方面着手。

3.1.1需求调查

对智能建筑的供电需求及外部条件进行详细而尽可能切合实际的调查是正确进行智能建筑总体供电方案设计和实现节能的前提和基础。

3.1.2确定供配电方案

确定总体供配电方案时,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分析。在满足各种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负荷容量及电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才能做到从设计、建设直至运行使用的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最好。因此,不仅要考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入,还要计算今后几十年运行中所需的运行、维修费用的多少;不仅要有利于节能、节电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还要计算增加的投资和维修费用是否过多。对于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程度的选择也一样,应综合考虑因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及供电系统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所减少的事故停电损失、变配电设备能耗降低、设备寿命延长、人力节省和物耗减少带来的效益以及资金投入的增加等诸多因素。

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按照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确定供电系统的总变电站与分散配置的变电所,配电所的布置方案,以节省线材、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

(2)在选择供电系统的进线电压等级时应考虑负荷总容量、电能输送距离和供电线路的回路数等因素。负荷容量大,输送距离长,应提高供电电压等级以降低线路损耗。

(3)变压器轻载运行会造成空载损耗的比重增加和功率因数降低,使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增加。而变压器的负荷率过高,不仅效率降低,损耗增加,还会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时应确定合理的变压器负荷串。通常负荷率应在65%~85%间,采用干式变压器时可取80%~85%。

(4)设计时应合理调配负荷,尽可能减少三相不平衡度,以提高供电质量,并降低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额外损耗。

(5)感性负荷的存在会造成电网的功率因数过低,不仅占用电网容量,还使线损增加。在感性负荷集中的地方,应采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就地进行补偿。其他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应在低压配电柜中设电容柜进行集中补偿。高压部分存在的无功功率,则应在高压配电柜中增设高压电容柜来进行补偿。

(6)应进行谐波污染治理的设计。由于非线性负荷日趋增多,高次谐波的存在不仅影响供电的质量,还会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损耗的增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非线性负荷集中的地方,应就地进行谐波的补偿。

(7)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则实现节能的效果就越好,相应的一次投资也会加大。有条件时宜采用电力能量管理系统,并实施对谐波的监控。

3.1.3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时应尽量选用节能型产品,包括:

(1)变压器:空载损耗往往占变压器总损耗的50~60%,节能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明显低于普通变压器,应优先选用。另外,应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单台容量和变压器的台数。通常,采用多台小容量的变压器供电所耗的空载损耗比只用一台大容量变压器小;

(2)电动机:应选节能型的电动机。其次,选择异步电动机时,平均负载率应不小于额定容量的70%,因为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越大,负载率越大,效率和功率因数就越高(轻载时功率因数仅为0.1~0.6左右)。当电动机的负荷是风机、水泵时,特别当流量经常变化时,应采用变频调速器进行电动机调速。因为采用调速的方法时,流量减少一半,电动机的转速将降低一半,电动机输出的轴功率只是额定功率的1/8;

(3)电缆:在智能建筑中,供电电缆的用量很大,合理选用电缆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电能损耗。目前通用的设计规范根据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及安全需要选择电缆的最小截面积。从节能的需要考虑,应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电阻小的电缆,必要时适当加大电缆的横截面积。虽然会增加一次投资,但将减少运行时的损耗。

3.1.4管理节能

管理节能是节约用电的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供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时必须充分重视管理节能。

(1)进行全面的用电量监测是实现管理节能的前提。设计时应对每一个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计量并纳入电力监控管理系统中,以便能自动、实时地记录每个用户的用电状况;

(2)应将电力监控管理系统与智能建筑的内部局域网相连接。通过内部局域网实时发布用电情况,使每一个用户都能及时地查询自己和其他用户的用电情况和节能情况。当发现用电情况异常时,管理部门应通过局域网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和改进建议,防止出现长时间持续浪费电能的情况。

3.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优化

在用电高峰时段,供电系统往往应采用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的供电方式,而到了用电低谷时只用一台变压器就够了。此时若不改变运行方式,变压器和线路的损耗将造成电能的不必要的浪费。采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电力监控管理系统后,在监测到总负荷低于单台变压器容量的80%(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软件设定、修改此限)时,监控计算机会在屏幕上弹出改变运行方式的提示并发出报警声。通常运行方式的改变由值班员决定并执行,也可按需要由电力监控管理系统自动执行。

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策略

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的前提是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否则不仅失去了通风空调系统投资的意义,而且会引起建筑物居住者或使用者的不满。

另外,根据统计资料,自动控制系统即使是不够完善,但与手动控制相比,仍可以节省大约10%以上的能耗。

2.1空调负荷的设计

2.2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节能控制设计

2.3 设备的选取

2.3.1 选取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

2.3.2 空调机的选取

2.3.3 水泵的选取

2.3.4 锅炉的选择

2.3.5 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的选择

2.4 室内环境参数(温度、湿度,、新风量等)的合理设定2.5空调系统的优化

2.5.1 送风系统和空调系统

2.5.2空调末端控制系统的优化

2.6冷源的群控

2.6.1在建筑物配有多台冷水机组的场合,应采用群控策略

2.6.2应研究、选择适当、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多台制冷机组的群控2.6.3群控应综合考虑包括冷却塔系统在内的综合能耗

2.6.4冷却塔系统的维护与控制

2.6.5冷源系统的最佳启停时间的确定,以减少预冷时间

2.6.6冷却水的处理

2.6.7建筑群能源中心管网供能模型的研究

2.7变风量、变水量技术运用

浅谈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 2015 级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考试科目机械制造与装配自动化 专业机械工程 学号1505048 考生姓名乔旭光 考生类别专业学位硕士

浅谈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 摘要:以介绍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机器人智能控制的现状为基础,叙述了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在机器人中智能控制的方法。讨论了机器人智能控制中的模糊控制和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变结构控制,以及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几种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并对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中的局限性作出了说明。 关键词:机器人;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 1 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崭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1.1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模糊推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1.2 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主体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组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组织,按某种策略适时选用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专家控制可以灵活地选取控制率,灵活性高;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适应对象特性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好;通过专家规则,系统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的情况下可靠地工作,鲁棒性强。 1.3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与权值的分布来表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10月28日经第76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二○○五年十一月十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规划,制定国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对城镇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或者实施细则。 第七条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用能设备和附属设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八条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一)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二)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三)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四)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 (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六)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七)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八)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鼓励推广应用和淘汰的建筑节能部品及技术的目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该目录,制定适合本区域的鼓励推广应用和淘汰的建筑节能部品及技术的目录。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1. 神经网络的模型分类,分别画出网络图,简述其特点。 1)前向网络:神经网元分层排列,组成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每一层的神经元只能接收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入。输入模式经过各层的顺次变换后,得到输出层数输出。个神经元之间不存在反馈。感知器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中使用的网络都属于这种模型。 1).2) 2)反馈网络:这种网路结构指的是只有输出层到输入层存在反馈,即每一个输入节点都有可能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和来自输出神经元的反馈。这种模式可用来存储某种模式序列,也可以动态时间序列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 3)相互结合型网络:属于网状结构,这种神经网络模型在任意两个神经元之间都可能存在连接。信号要在神经元之间反复往返传递,网络处在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之中。从某个初态开始,经过若干次变化,才能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根据网络结构和神经元的特性,还有可能进入周期震荡或混沌状态。 4)混合型网络:是层次型网络和网状结构网络的一种结合。通过层内神经元的相互结合,可以实现同一层内的神经元的横向抑制或兴奋机制,这样可以限制每层内能同时动作的神经元数,或者把每层内的神经元分成若干组,让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 2.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有几种,分别画出网络图,简述其特点。 1)有导师学习:所谓有导师学习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期望的网络输出。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之间的距离作为误差度量并用于调整权值。 1. 2)无导师学习:网络不存在一个期望的输出值,因而没有直接的误差信息,因此,为实现对网络训练,需建立一个间接的评价函数,一对网络的某种行为趋向作出评价。 3、简述神经网络泛化能力。 答:人工神经网络容许某些变化,如当输入矢量带有噪声时,即与样本输出矢量存在差异时,其神经网络的输出同样能够准确地呈现出应有的输出。这种能力就成为泛化能力。 4、单层BP 网络与多层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区别。 1)单层神经网络的Delta 学习算法是通过对目标函数∑== N p p E E 1 的极小来实现的,其中E 的极小是通过有序地对每一个样本数据的输出误差Ep 的极小化来得到。Delta 规则的学习算法就是对∑=-= 1 2 )(2 1 n i pj pj y t E 所定义的目标函数值求梯度得到。 2)多层前向传播网络的权系数训练算法是利用著名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根据这一算法,训练网络权阵的更新是通过反向传 播网路的期望输出(样本输出)与世纪输出的误差来实现的。 3、分别叙述模糊控制器四个模块设计内容,并写出设计步骤。 答:四个模块为:模糊化过程、知识库(含数据库和规则库)、推理决策逻辑、精确化计算。(PPT 上是:模糊化接口、规则库、模糊推理、清晰化接口) 设计步骤:1定义输入输出变量2定义所有变量的模糊化条件3设计控制规则库4设计模糊推理结构5选择精确化策略方法 PPT 上设计步骤是:(1)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2)确定输入,输出的论域和Ke 、Kec 、Ku 的值;(3)确定各变量的语言取值及其隶属函数;(4)总结专家控制规则及其蕴涵的模糊关系;(5)选择推理算法; (6)确定清晰化的方法;(7)总结模糊查询表。 1. 什么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 答:智能:能够自主的或者交互的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即像人类那样工作和思维。 智能系统:是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对于一定的输入,它能产生合适的问题求解相应。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和运筹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模仿人进行诸如规划、学习、逻辑推理和自适应的能力。是将传统的控制理论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人工智能和遗传算法等实现手段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4 把智能控制看作是AI(人工智能)、OR(运筹学)、AC(自动控制)和IT(信息论)的交集,其根据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工只能(AI )是一个用来模拟人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自动控制(AC )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是一种动态反馈;运筹学(OR )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信息论(IT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树立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早期产生的的二元结构被发现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的、成功的应用,所以后来又引入了运筹学。考虑到信息论对知识和智能的解释作用、控制论和系统论与信息之间的密切关系、信息论对智能控制的作用等方面

论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论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摘要】所谓建筑智能化,就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将其同传统的建筑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建筑智能技术,从而促使建筑向着更加安全舒适、节能环保、高自动化等智能方向发展。整体来说,建筑向着智能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需求的推动。现本文就从阐述智能建筑的特点,来指出建筑智能化是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并就其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必要性;趋势 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社会科技有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以及的电子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很大转变。信息产业迅速成为主导社会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建筑业来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同样也是提高建筑水平的主要途径。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作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建筑市场上对建筑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建筑市场需求,研发和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展了智能建筑的研发与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建筑智能化能够促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这在能源危机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更加有必要。 1.智能建筑的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第二,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2.建筑智能化的特点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来看,智能建筑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非常良好的节能特点。而能源问题正是当前世界各国首要关注的问题,是影响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是使得智能建筑的节能优点更受人们的关注。除此之外,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也都是其具有很大优越性的特点。具体来讲,建筑智能化的特点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实现高精度的建筑室内温湿度调节

智能控制整理

第一章: 1、传统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是基于被控对象精确模 型的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于解决线性、时不变性等相对简单的控制。 2、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具备以下的一些特点:不确定性的模型、高度的 非线性、复杂的任务要求。 3、IC(智能控制)=AC(自动控制)∩AI(人工智能) ∩OR(运筹学) 4、AC: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征,是一种动态反馈。AI :是一个用来模拟人 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记忆、学习、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OR: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 5、智能控制:即设计一个控制器,使之具有学习、抽象、推理、决策等功能, 并能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作出适应性,从而实现由人来完成的任务。 6、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为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 法。 7、智能控制的特点:1,学习功能2,适应功能3,自组织功能4,优化功能 8、智能控制的研究工具:1,符号推理与数值计算的结合2,模糊集理论3,神 经网络理论4,遗传算法5,离散事件与连续时间系统的结合。 9、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例如智能机器人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 业过程控制、航空航天控制和交通运输系统等。 第二章: 10、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其内部包含某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解决专门问题的能力。 11、专家系统的构成:由知识库和推理机(知识库由数据库和规则库两部分构成) 12、专家系统的建立:1,知识库2,推理机3,知识的表示4,专家系统开发语言5,专家系统建立步骤。 13、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专家智能控制。所谓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在未知环境下,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智能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编号:SM-ZD-73380 智能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与方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智能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摘要:本文从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智能建筑节能规划、工程技术经济性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建筑节能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的原则和几个节能措施,并对智能建筑BAS 系统控制方案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economy analysis aspect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ergy saving problem is analyzed, system optimization principle and several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BAS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trol scheme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全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由北向南相继推进开展。中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适应该地区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滞后,仍需要在探索中总结经验。下文是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民用建筑节能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改造等活动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采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第三条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经过提高节能技术标准,加强节能管理,实现节约能源、改进环境、社会受益。 第四条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综合统筹、监督、协调工作,具体负责民用建筑建造、使用、改造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供热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发改、财政、统计、农村工作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五条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市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项规划制定民用建筑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第六条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等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承担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图审查等方面的建筑节能责任。 民用建筑使用中的节能责任由所有权人、运行管理人、使用人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承担,没有规定或者约定的,由所有权人承担。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应当提高节能意识,采取节能措施,加强日常行为节能。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宣传工作,普及建筑节能科学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一、基本区别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讨论和研究自动控制面临的挑战,早在198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EEE)的控制系统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克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Santa Clare)联合组织了一次名为“对控制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会。有50多位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出席了这一会议。他们讨论和确认了每个挑战。根据与会自动控制专家的集体意见,他们发表了《对控制的挑战——集体的观点》,洋洋数万言,简直成为这一挑战的宣言书。 到底为什么自动控制会面临这一挑战,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在哪些研究领域存在挑战呢?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现阶段,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挑战是基于下列原因的:(1)科学技术

建筑智能化如何实现绿色与节能

建筑智能化如何实现绿色与节能 1.1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概述 通常我们所说智能建筑中的绿色节能措施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管理系统工程,只不过在这个管理系统中智能建筑中出现的节能问题可能相对于其他普通建筑节能措施更加复杂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智能建筑中,节能技术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建筑节能,可能更是要多考虑一些智能化系统,对于智能化系统中,很多系统的利用和相关能耗的降低等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 1.2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 现代绿色智能建筑发展战略。首先,就是要着重发展现代绿色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在设计阶段就应以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这样就对于以后的施工是有着指导作用,例如,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就有着一定的针对性,我们是需要选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而且,对于建筑后期建筑应用以及建筑的维护阶段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其次,就是有效的提高智能建筑技术,一般智能建筑主要就是包括安全防范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等。不过对于这些系统我们目前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需要依赖很多国内外的生产厂商,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很多大的项目系统集成基本上都是需要国外大公司进行的,可以说我们目前在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在技术、施工以及应用维护等很多方面都是不够成熟的。所以,我们在发展现代智能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就必须对节能装置的应用进行有效管理,其中的管理人员也必须要有着专业培训,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系统问题。 2、智能建筑中的绿色节能措施 2.1智能建筑中室内暖通方面的绿色节能措施 2.1.1太阳能节能技术 通常来讲,我们所说的太阳能节能技术就主要是指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能辐射,然后通过自身的转化,产生的热能,之后将产生的热能传送给需要的物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热传递。目前对于这种方式我们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广泛应用是非常有利于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太阳能节能技术还可以用来进行采暖、提供热水等很多生活方面,对于工业生产上干燥、蒸馏、高温处理等等也是有着很好地作用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主要就是针对于采暖、提供热水和太阳能高温炉进行的,首先就是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提供热水主要就是利用太阳能中的集热器对水温进行加热,然后对住户供应热水的一种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城乡居民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就是有闷晒式、平板式以及较好一点的真空管式。其次就是太阳能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的节能控制 一.导论 1.1 智能建筑的定义 1.2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1.3 智能建筑与节能的有效结合 二.照明节能 三. 第一章 1.1智能建筑的定义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原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系统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按照上海市的定义,智能家居“是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的家庭信息化平台,它通过家庭网络将与家居设备和系统互联并统一管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节能和环保的家居生活环境”

国际上把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他们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来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总之智能建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具有新功能的建筑,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建筑产业必须考虑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优化人类社会活动和改善生活条件等方面,同时也要逐步在产业对策中考虑立足本国的“系统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原则,从而真正促进将传统建筑业与近代的计算机、自控和信息业相结合。 1.2建筑节能 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建筑节能具体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 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得较早。从20世纪70—80年代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能耗系统方面的研究,政府也开始注重制定能源方面的法律规范。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高性能建筑逐步产生。美国“节能之星”标准(Energy star)实施已经有10年,比美国“标准能源法案”要求节能30%。通过这套标准的实施,在不增加初期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节省30%。50%的能源消耗,可以节省50%的的建造时间。在国内,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已形成明显的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建筑能耗2000年已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27.6%。因此,在满足使用者舒适度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建筑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降低对外界热环境的影响,即建筑节能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143号令)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43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10月28日经第76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 二○○五年十一月十日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规划,制定国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对城镇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或者实施细则。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作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这门《建筑节能技术》一课后,深刻了解了我国目前能源的现状以及在建筑业实行节能技术的广阔前景。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渴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实践理想,学以致用。所以,在结合老师的上课内容以及自己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建筑节能中,以更好的实现建筑节能 一、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二、如何加快推广建筑节能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筑能效综合评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还需要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若缺乏建筑节能服务机制,就会影响到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政府要起表率作用。大面积推广节能服务,需要政府在建筑节能服务方面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大发展。 (3)能源服务公司的门槛准入。建筑一体化,安全、可靠和身外之物长久的运行需要专业公司的服务和保证,这些都需要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系统集成的的技术能力,还要有资本实力和对新项目不断的投融资的资本运营能力。 (4)鼓励国际技术的合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府鼓励和国外能源服务公司以及其它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鼓励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自主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能源服务的模式。 三、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 2.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 3.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 4.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 四、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第一章绪论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就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 2.智能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就是什么? 3.比较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特点。 4.把智能控制瞧作就是AI(人工智能)、OR(运筹学)、AC(自动控制)与 IT(信息论)的交集,其根据与内涵就是什么? 5.智能控制有哪些应用领域?试举出一个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与 控制性能。 1 答:智能:能够自主的或者交互的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即像人类那样工作与思维。 智能系统:就是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对于一定的输入,它能产生合适的问题求解相应。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就是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与运筹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模仿人进行诸如规划、学习、逻辑推理与自适应的能力。就是将传统的控制理论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人工智能与遗传算法等实现手段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2 答:(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与自组织的功能。 (2)人-机结合作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机器完成需要连续进行的并需快速计算的常规控制任务,人则完成任务分配、决策、监控等任务。 (3)无人参与的自组控制系统:为多层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完成问题求解与规划、环境建模、传感器信息分析与低层的反馈控制任务。 3 答:在应用领域方面,传统控制着重解决不太复杂的过程控制与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智能控制主要解决高度非线性、不确定性与复杂系统控制问题。 在理论方法上,传统控制理论通常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处理,而智能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符号加工的方法;传统控制通常捕获精确知识来满足控制指标,而智能控制通常就是学习积累非精确知识;传统控制通常就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而智能控制系统则就是通过经验、规则用符号来描述系统。 在性能指标方面,传统控制有着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智能控制没有统一的性能指标,而主要关注其目的与行为就是否达到。 但就是,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互相取长补短,而并非互相排斥。基于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在应用领域方面、理论方法上与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将常规控制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4 答:人工只能(AI)就是一个用来模拟人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自动控制(AC)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就是一种动态反馈;运筹学(OR)就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与多目标优化方法等;信息论(IT)信息论就是运用概率论与树立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早期产生的的二元结构被发现就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无助于智能控制的

浅谈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了一些能源消耗的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本身能耗较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智能化和节能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节能设计;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安保系统 0 前言 本文主要对建筑物的智能化设计以及节能设计进行了相关方面 的研究和探讨。在介绍建筑物的智能化设计的时候,主要对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安保系统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分析建筑物的节能设计的时候,主要对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提高室内光照明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而使读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和节能设计。下面就对上述的这两大方面就行介绍。 1 建筑智能化设计 1.1 空调系统 对建筑的空调系统进行相关的智能化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空调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起到环保的效果。具体说来就是,在空调中安装感应设备,对室内的空气能够进行调节,对室内的温度和室内的湿度进行调节,并且对室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相关的监控等等[1]。另外,在空调中安装感应设备,能够对空调的运行效率进行相关的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空调的运行效率,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能源的浪费,起到节省资源的效果。对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进行相关的智能化的设计,是建筑朝着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在进行建筑物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设计的时候,需要对空调系统的软件及其硬件进行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并且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技术上的创新,积极

智能建筑节能控制

智能建筑节能控制 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智能建筑业也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最终产物。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智能建筑节能控制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智能建筑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集团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在这 座建筑中,客户不必自己添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讯、文字处 理、电子邮件、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此外,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等均由电脑控制,使客户真正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由于智能建筑本身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为一体,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较快,同时经济建设的进步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进入 新世纪以后,需要对家多年发展智能建筑的经验进行总结,在面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科学的态度,不断加快智能化建设,提高与智能建筑技术相关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正常使用,实现节能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住宅建筑而言,需要在建设过程屮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要求,从实际出发,为未来建筑功能的拓展保留充足的余地,在经验总结和技术完善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热源节能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在建筑类资产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多,很人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产品的需求量,但是在目前能源危机问题日

益突出的同时,国内在建筑行业中的热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建筑热能利用方面报文隔热措施和气密性措施不到位。热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也加快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温室效应加重,气温升高,冰川消失,上地的沙化问题逐渐加重,缓解建筑中热源能耗问题迫在眉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降低建筑内部的能耗; (2) 开发天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 在充分利用能源的过程屮保证建筑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发挥,以满足人们的F1常能源需求。建筑行业中能源问题涉及的领域较多,智能建筑更是多种专业化技术完美结合的实例。针对建筑采暖热源控制问题,需要在保证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对热源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进行严格地控制,最终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从19世纪屮叶开始,自适应控制系统被应用于建筑领域中,近年来各种与自适应控制系统相关的软件也获得了应用,很人程度上加快了智能建筑中热源节能技术的发展。 智能建筑中集中供热自动控制方法 集中供热自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整个采暖系统的热负荷,热负荷计算时需要先弄清建筑物的总体耗热量,热量的计算必须以稳定传热为某础。因此,集中供热自动控制需要重视建筑物外墙和屋面等外围结构的特性,任何点位的温度和外围结构内外空气温度保持恒定,室内外空气温度昼夜变化较大,因此需要结合这些气温变化特点对室内采暖系统进行设计和控制,调节采暖房间内散热器的散热量,保持室内有舒适的温

建筑节能管理条例

建筑节能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扩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等活动及实施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第三条建筑节能定义 本条例所称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第四条市场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对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负责。 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等运行管理单位依法对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负责。 第五条政府责任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建筑节能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更低能耗节能建筑的发展、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等实施经济激励。

第六条科技进步 国家鼓励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的新技术,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七条管理体制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互相配合,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第八条宣传与表彰 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民的建筑节能意识,并对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