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简史

古希腊简史

古希腊简史
古希腊简史

古希腊简史

一、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一> 克里特文明:

时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200年

国家:克里特岛上的克里特王国——米洛斯;

公元前1450年左右,被操作希腊语的人占领,或被火山所灭,文明转到

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

迈锡尼文明:

时间:公元前2000年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前1600年成立王国;

在前1500年,被圆顶墓王朝取代

毁灭:前1250年,开始动摇

前1100年,走向末路(原因:多利亚人入侵,或是天灾——干旱)

<二>荷马时代(黑暗时代)

时间: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

事件:特洛伊战争:(海伦)

希腊:阿伽门农——阿凯亚人(阿耳戈斯人)

墨涅拉奥斯——斯巴达国王

阿基琉斯,奥德修斯,埃阿斯,

特洛伊人(伊利昂城):赫克托耳,帕里斯,普里阿摩斯

历史地位:铁器的使用;

是一个民主制阶段的氏族部落组织;

出现了“议事会”“民众会”“军事首长(国王)”

二、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古风时代)

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一>希西阿德时期(城邦形成的时期)

希西阿德:前750年——前700年间

诗人,作品《神谱》《田功农时》

最先出现城邦的地区——爱琴海诸岛

城邦:是各个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各自政府和军队的城市,就像一个独立的邦国,所以历史学家称它们为“城邦”。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800-146年)的开始;是让自由公民不具约束地表达意志的自治社

会,而不是代表神明、世袭国王或祭司旨意的社会。(殖民城邦)

<二>斯巴达

时间:前800年——前730年间由多利亚人(斯巴达人)建立,

控制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

库古:前825年——前800年推行改革

二王制、议事会(元老)、民众会、监察官

美塞尼亚战争:

第一次发生的时间:前740——前720年;斯巴达人战胜美塞尼亚人;

第二次发生在7世纪中叶后,美塞尼亚人反对斯巴达人的统治;美塞尼亚人

的领导者:阿里斯托明尼,因被出卖,最终失败。

斯巴达的阶级:一、奴隶阶级,即是希洛人,约20—30万;

二、小生产者阶级,即庇里阿西人,承担纳贡和服军役;

三、奴隶主阶级,即斯巴达公民,约4—5万,军队有9000—10000人。

伯罗奔尼撒同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斯巴达建立的除阿哥斯与西北部阿卡亚少数

小邦外的斯巴达同盟。

<三>雅典

时间:公元前8世纪末;

地点:阿提卡半岛;

建立:以协议的方式建立国家;有贵族、农民、手工业三个阶级;在公元前8世纪期间的最高统治者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多时有9人)。

梭伦的改革:

梭伦:古希腊七贤之一,前594年被选为执政官

改革内容:《解负令》,解除债务及其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

按财产重新划分等级;

设立新的政治机构(四百人会议),贵族会议受限,公民权利和民主

大大增强;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早期的僭主政治:(某些贵族,利用民众对贵族专权的不满而建立新的专制的政权)阿哥斯:斐东——在(前670—前660年)建立僭主政权,组织了第二十八届

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林斯:居普赛罗斯——在(前657—前625年)建立僭主政权;其子

皮里安德——于(前625—前585年)当政,发展交通、文化,古

希腊七贤之一。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贵族—平原派、农民—山地派、工商业者—海岸派)

梭伦死后而建立,他属于山地派,施行“仁政”,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他于前527年逝世,其子希比亚斯未实行仁政,于前510年被推翻。

克里斯提尼改革:(代表平民)

时间:前508——前507年

内容: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代之新兴的10个地区部落;由10

新兴部落组成500人会议;

改建军队体制,在各部落训练重装步兵、骑兵、海军,由地方

将领率领;

施行陶片放逐法(对犯人进行民主投票)。

三、希波战争(古典时期)与希腊城邦的繁荣

时间:公元前492——前449;

波斯:前7世纪后,米地亚人征服了两河流域的亚述,后又统治了波斯人,前553年,居鲁士通过三年的反抗,灭掉米地亚人,建立了奴隶王国;

前546—前525年,波斯统治了小亚细亚半岛、埃及和巴比伦,部分印度河流域;

前522年,大流士成为波斯王,平定内乱,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开始西侵希腊;

马拉松战役:(前490年)希腊以少胜多

希腊:雅典将军——米太亚(10000人)

斯巴达——普加提亚(1000援军)

斐里庇得斯——报捷者,马拉松运动的开始

波斯:大流士——10万大军

前490年,大流士逝世,其子薛西斯成为波斯王;

前494年,动用海陆骑兵以及雇佣兵共260万人入侵希腊;

前480年6月,温泉关大战:(斯巴达VS波斯)

地点:德摩比勒(狭隘的关口)——温泉关

斯巴达:李奥尼达——斯巴达王(7000人守关,最后留300人死守)

斯巴达300百勇士,杀死敌军俩万人;

波斯:薛西斯的百万大军。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雅典)与波斯的海战,希腊胜

地点:萨拉米斯

时间:前480年9月23日开战

希腊:泰米斯托克利——雅典(主力)

阿里泰德斯——联合舰队的司令

共366艏战舰

波斯:战舰1200艏,其他3000艏。

伯利克里时代:(前443——前429年)希腊繁荣极盛时期(民主)

改革内容: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

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实行公薪制;

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公元前451年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雅典称霸海上,雅典海军之父——特米斯托克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古代世界大战>(希腊城邦走向衰败)

时间:前431年——前404年,最终斯巴达获胜;

原因:1.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矛;

2.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触发的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

靠雅典。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

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

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

3.战争起因的关键在于与斯巴达联盟的科林斯。科林斯与斯巴达联盟,同

时它也试图在两个联盟之外保持它对科林斯海湾的霸权控制。

4. 导火线是卡尔息底斯半岛上的波提得亚城。斯巴达则怕它假如不行动的

话它的同盟者会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它不得不考虑它的同盟者的利益。

这是战争的真正原因。(自身的利益)

过程:1.从前431年到前421年的阿希达穆斯战争,这个时期是以斯巴达的国王和将军阿希达穆斯二世命名的;

前428年勒斯波思岛上的米蒂利尼退出提洛同盟,但很快又被迫重新加入。

前427年拉凯斯组织了雅典的第一次西西里远征,但它对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前425年雅典获得了一个胜利:一支雅典军队在德莫斯特尼斯的领导下在伯罗奔尼撒西岸的皮洛斯登陆,虽然他们未能围攻斯巴达,但

在斯发克特里亚战役中他们俘虏了120名斯巴达贵族;

前424年斯巴达非常出色的一位将军布拉西达开始在色雷斯行动,他

与马其顿的国王佩尔笛卡斯二世达成了一个同盟,同年雅典在一

场陆战中被底比斯的军队战败,物质来源地被控;

前422年克勒昂死了,斯巴达虽然占领了安菲波利斯,无力再战,签

订合约;这个和平条约是由尼西阿斯谈判得成的,因此被称为尼西

阿斯和平。

2.从前421年到前413年的尼西阿斯和平

(阿尔西比亚德斯归于斯巴达、德莫斯特尼斯)

前413年,雅典在锡拉库萨的海港中的战役失败

3.从前413年到前404年雅典战败的第二次战争

雅典前411年寡头政变——失败

前407年,雅典在小亚细亚的军队被赖山德尔战败

前405年雅典的舰队中了赖山德尔的圈套,在伊哥斯波塔米战役中

战败。

最后雅典于前404年春投降。

希腊的衰败:斯巴达占领了雅典的大部分领地,施行寡头政治;

斯巴达因小亚细亚问题(买波斯)与波斯作战,同时雅典人反抗斯巴达;

于前395——387年,发动科林斯战争,波斯成为最大的赢家;

前382年,斯巴达占领底比斯,解散比阿提亚同盟

前379年,佩罗比达收复底比斯,恢复阿提亚同盟

底比斯的霸权(前371——前362年)

前371年,斯巴达于雷克特拉大败于比阿提亚,

前370年,底比斯进军伯罗奔尼撒,占领美塞尼亚、阿卡迪亚

前368年,伯罗奔尼撒联盟解散

前362年,底比斯于门丁尼亚之役打败了雅典与斯巴达的联军,

但很快就衰落了

雅典的第二次海上同盟:前378年建立

同盟战争——前357—前355年,同盟解体,

最后被马其顿吞并。

四、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

<一>马其顿(希腊语)

兴起:前7世纪—前6世纪,由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和希腊的多利亚人的混血后裔在马其顿建立;

亚历山大一世:约前495——前450年;

希波战争时,附于波斯,但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暗送情报;

(佩拉成为首都)

腓力二世:年幼时到底比斯作人质;后来由侄子的摄政王转为马其顿王;

前359——前336年成为马其顿之主;

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马其顿方阵、舰队;

前359年在战争中击败3000名雅典重装步兵;

前357年,使7000名伊利里亚人阵亡;这使得腓力的权威已经远至

内陆的奥赫里德湖一带,他还与伊庇鲁斯摩罗西亚公主奥林匹

亚丝结婚;

前356年,当雅典向他宣战时,他与奥林索斯主导的哈尔基季基同

盟联盟;未还彼得那;

前356年征服波蒂迪亚,后于前356年把波蒂迪亚它让给联盟;

前356年,腓力征服了革锐尼迪士,并改其名称为腓立比;

前355年-前354年,他包围雅典人在塞罗尼迦湾最后一个据点迈索尼,在这场围城战役中腓力失去了一只眼睛,而雅典尽管派出

两支舰队来援助,但迈索尼终究在前354年失陷;

前353年,腓力参加希腊城邦间的第三次神圣战争——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第一次在前355年;

前352年下第二年夏天,在马格尼西亚的克罗库斯平原战役中击败福基斯军,并获取费莱;

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南下围攻的奥林索斯,因雅典无法援救;

于是马其顿在前348年占领了奥林索斯;后来,腓力在第乌

姆举行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前347年,迫使色雷斯王公塞索布勒普提斯臣服;

前346年,迫使福基斯人投降;雅典最终与马其顿签定了菲洛克拉底和约,第三次神圣战争结束。

前339年,腓力介入第四次神圣战争——雅典、科林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

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

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标志着希腊城邦时

代的结束。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和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

一世的婚礼上被皇家保镖保萨尼阿斯刺杀身亡刺杀。

雅典的亲马其顿派:德摩斯提尼

反马其顿派:

亚历山大大帝:

在位时间:前336年——前323年

成就:前334年春率步兵3万,骑兵5000开始远征波斯,

首先占领小亚细亚;

前333年秋,在叙利亚与大流士三世的10万军战,于伊苏斯战役败波斯;先攻占腓尼基,后进攻埃及;

前331年,与波斯战于高加米拉,大胜;率军进入巴比伦和两座波斯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

前330年,大流士三世被巴克特里亚行政长官贝苏斯与军官们暗杀;

前329年,进军中亚,攻占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

前327年,侵入印度河流域;

前325年,迁都巴比伦,东侵结束;

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帝国开始分裂;

前301年,伊普斯战役后,亚历山大帝国分为

马其顿·希腊王国

托勒密王国——埃及、地中海东部

塞琉古王国——美索不达米亚、伊朗

安提柯王朝:前285年,克勒特人侵入希腊,占领了宗教圣地达尔菲,于是埃托利亚人组织了“希腊救亡”运动;

前277年,安提柯·共那特利利用希腊人击败了克勒特人,并利用

此建立了僭主政权;

前276年,建立了安提柯王朝——(前276年—前168年)

前323年——前322年,雅典各邦进行反抗马其顿的统治,后来,

被安提帕特于克然农谷大败;

于前322年,亲马其顿派在希腊建立了寡头政治;

斯巴达改革:马其顿的安提柯·多宋(前229——前221年)时期的

克里昂米尼改革

内比斯(前207——前192年)的改革,

前192被内比斯杀;斯巴达并入阿卡亚联盟。

五、古希腊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历史》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原因

[编辑]战前的情况

位于苏尼恩的波塞冬神殿,其面向爱琴海,即此场大战的海战主要发生地

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希波战争50年后,这个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此外,雅典建立了一垛“长墙”,城墙将雅典与其海港比雷埃夫斯连在一起,使得这条对雅典来说俨如“生命之路”的地区不受陆上敌人的威胁。

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是提洛同盟的霸权的几乎唯一的对抗者。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早在前460年就开始了。触发的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靠雅典。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在签署和平条约时,双方觉得彼此力量均衡,故决定互相尊重对方的联盟,在冲突情况下由一个裁判来决定谁对谁错。“中立”的城市国家被排除在这和平条约之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大

错。前430年代,在希腊世界的边缘,一根导火线被点燃,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引导了战争的爆发。

[编辑]军事力量的比较

双方的军事力量按其地理环境而各有优势。雅典领导的同盟主要由爱琴海中的岛屿和滨海城市组成,因此它们的强处在于海战。雅典作为最大的海上霸权,主要依靠它的海军和同盟。雅典的海军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桨战舰和爱琴海的地理。三列桨战舰是轻型战舰,实际上不能在深海中远航。假如天气变坏,它们必须立刻寻找避风港。最好的避风港是沙滩,但是爱琴海边上沙滩很少,大多数海岸是岩石和海礁,适当的避风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对于希腊的海军来说,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对雅典来说,提洛同盟对它的贸易和作战同样重要。

斯巴达的联盟主要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中心地区的城市组成(科林斯是一个例外),它们是陆地国家,长处在于它们的方阵兵。

雅典还有一个间接的强处:通过它的贸易的收入它比斯巴达的经济力量强一些。

[编辑]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亦参与了此场大战

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一个民主社会(不过当时的民主与今天的民主不一样,当时的民主权利主要在有财产的男性公民中)。斯巴达的政治形式是一个混合宪法。外交上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两个联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这个区别。两派之间的意识形式上的区别对双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

值得注意的是对当时的人来说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压迫争求自由的城市国家,而反对民主、军国主义的、压迫本国内的大多数人(黑劳士)的斯巴达则是自由的希腊的保卫者。

[编辑]通向战争的道路

战争起因的关键在于与斯巴达联盟的科林斯。科林斯与斯巴达联盟,同时它也试图在两个联盟之外保持它对科林斯海湾的霸权控制。约前436年在埃比达姆诺斯(今都拉斯)爆发了一场内战。“民主”派向科林斯求救,而贵族派则向科林斯过去的殖民地克基拉求救。这样这场内战就扩展为科林斯和克基拉之间争夺对爱奥尼亚海的统治权的外战了。科林斯一开始战败后着手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雅典开始觉得这对它来说威胁了它的海上霸权的地位。因此雅典于前433年夏与克基拉签署了一个防御条约。克基拉本身拥有次于雅典后希腊的第二大舰队。科林斯认为这个防御条约违反了雅典与斯巴达间于前446年签署的和约。

同年出于另一个冲突,雅典的公民大会决定对米加腊采取禁止贸易。米加腊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那次战争结束后它与雅典之间就已经非常敌对了。米加腊也是伯罗奔尼撒联盟的成员,因此它与科林斯一起要求斯巴达行动。一般认为这次禁止贸易的决定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因为斯巴达不得不行动。当时的人同样这样认为。当时的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认为雅典的领导人伯里克利想通过这场战争来分散雅典内部的政治困难:

不幸的源泉是菲迪亚斯的丑闻

伯里克利怕他也会遭到同样的不幸

因为他害怕你们的愤怒和你们的无情

为了保护他自己,他投入了那颗小小的火星:米加腊法令

以此点燃了焚烧我们的城市的大火

—阿里斯托芬,《平安》,第605句,前421年首演[2]

第三个导火线是卡尔息底斯半岛上的波提得亚城。这座城市是提洛同盟的一员,但它与它的母城科林斯的关系也很好。当雅典要求它驱逐科林斯的官员和拆除它的护港城墙时它拒绝了这些要求和退出了提洛同盟。但科林斯的帮助也未能防止提洛同盟很快又将它收回了。

就如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和强调过的那样,这些都只不过是战争表面上的导火线,而战争的实际起因是另一个。修昔底德认为战争的实际原因是斯巴达对雅典强盛起来的恐惧。他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前432年夏对当时的形式不满的伯罗奔尼撒的联盟者要求斯巴达行动。在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呼吁大家应该理智行动,但他的意见未被采纳。首先斯巴达确认雅典违背了前446年签署的为时30年的和约,但是斯巴达与雅典的谈判未能达到任何结果:在雅典尤其菲迪亚斯决定要与斯巴达作战。

最后伯里克利决定冒险,他想强迫斯巴达承认提洛同盟的霸权;而斯巴达则怕它假如不行动的话它的同盟者会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它不得不考虑它的同盟者的利益。这是战争的真正原因。

学术界对战争的罪魁的问题至今争议不休,可以确认的是,当时各国政治上不稳定,对外施行强力政策,以及过高的追求荣誉的意念造成了一种最终导致战争爆发的气氛。修昔底德是这样描写这个气氛的:

这边和那边对这场战争都抱有很大的希望,所有的人都想在战争中奋勇当先——这是可以理解的:开始的时候人人热情洋溢,在伯罗奔尼撒有许多年轻人,在雅典也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还从未见识到过战争,所以他们都想参加战争。希腊的其它城市都关注着这两座城市之间的交兵……大多数人站在斯巴达的那一边,因为斯巴达将自己说成是希腊的解放者……大多数人恨雅典,部分希望摆脱雅典的控制,部分害怕落入雅典的控制。

真正的作战从前431年开始,斯巴达的同盟者底比斯于此年进攻普拉提。[3]

[编辑]战争过程

战争形势图,红色为雅典阵营、蓝色为斯巴达阵营、灰色为中立阵营、绿色为非希腊世界、黄色为波斯帝国。

一般伯罗奔尼撒战争被分为三个阶段:

从前431年到前421年的阿希达穆斯战争,这个时期是以斯巴达的国王和将军阿希达穆斯二世命名的

从前421年到前413年的尼西阿斯和平

从前413年到前404年雅典战败的第二次战争

[编辑]阿希达穆斯战争

[编辑]第一年

相对于斯巴达而言雅典的陆军比较少,但它的海军很强。伯里克利的战略是避免陆上的冲突,让雅典的居民躲在“长墙”的后面而让雅典强大的舰队来攻击伯罗奔尼撒和对它们的海港实行封锁,用这个方法来慢慢地磨灭斯巴达(不过这个战略并不是伯里克利的发明,在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就采取了这个战略)。不过雅典也对米加腊进行过陆上袭击,但这些袭击的效果不大。前424年米加腊的两个海港被雅典占领,但在战争的最后几年里雅典又将它们丢失了。

斯巴达则以一支强大的陆军进入雅典的领地并以此劫掠雅典的周围地区,斯巴达希望以此来迫使雅典进行陆战,但雅典人没有上这个当。当时的攻城技术还无法攻破雅典的城市防御系统,因此斯巴达无法攻占雅典。斯巴达人因此也使用一种消耗的战略:每年夏天斯巴达进入雅典的周围,将田野劫掠一空,过几周后他们又撤走了。维持其舰队和对波提得亚的围攻对雅典来说是耗费巨大的,因此有人对伯里克利的战略表示怀疑,伯里克利的战略家职务还一度被解除了。

前430年在雅典爆发了一场瘟疫,约四分之一的居民死亡,伯里克利死于前429年。有可能这是一场鼠疫,但也有可能是埃博拉、炭疽或伤寒。

[编辑]从伯里克利之死到斯发克特里亚战役

伯里克利死后新一代政治家上台:克勒昂是极端民主和侵略性政治的支持者,尼西阿斯支持与斯巴达谈和,他更加代表富人的利益。两人都不是传统贵族的成员,他们更加强烈地将公民大会用做政治工具。由于雅典周围的居民此时都躲到长墙后面,因此极端民主派加强补发赡养费的要求也被通过。后来这些补发给比较穷的社会成员的费用成为雅典的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此后几年中也没有任何决定性的结果,但雅典得以封锁科林斯海湾,这样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舰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前428年勒斯波思岛上的米蒂利尼退出提洛同盟,但很快又被迫重新加入。前427年拉凯斯组织了雅典的第一次西西里远征,但它对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前425年雅典获得了一个胜利:一支雅典军队在德莫斯特尼斯的领导下在伯罗奔尼撒西岸的皮洛斯登陆,虽然他们未能围攻斯巴达,但在斯发克特里亚战役中他们俘虏了120名斯巴达贵族。克勒昂始终要求在皮洛斯斯巴达决战,因此这次胜利成为了他的胜利。由于斯巴达对他们被俘的贵族担心,因此它愿意与雅典谈和,但在克勒昂的影响下雅典向斯巴达提出了斯巴达无法接受的条件,因此和谈没有成功。

[编辑]战争罪行和修昔底德所观察到的道德败坏

修昔底德,其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为研究该段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来源。

尤其在雅典方面在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战争罪行:受难的有叛离雅典的同盟者(比如前427年米蒂利尼),但也有中立的城市国家(比如前416年在米洛岛上)。尤其雅典的公民大会在作出这些决定起了一个非常坏的作用,它往往被引诱作出非常不理智的决定。公民大会还决定提高同盟者的交费和加强对它们的组织。但斯巴达也犯了不少战争罪行,比如在围攻普拉提的过程中。修昔底德观察到战争时的道德败坏,作为例子他提到了克基拉,战争爆发后那里很快爆发了一场血腥的内战。

[编辑]布拉西达的远征和阿奇达默斯战争的结束

由于斯巴达人担心雅典会对他们的俘虏采取报复行为,因此他们不敢再对雅典的郊区进攻。斯巴达建立一支自己的舰队的计划也没有成功,因此他们决定采取一个新的战略:他们进攻雅典的同盟者。

前424年斯巴达非常出色的一位将军布拉西达开始在色雷斯行动,他在作战中也使用斯巴达

的黑劳士,他说,假如他们帮助他作战,他就给他们自由。布拉西达的口号是“自由和自主”,他与马其顿的国王佩尔笛卡斯二世达成了一个同盟。马其顿至此为止在作战双方间持中立。此外斯巴达人还占领了雅典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基地安菲波利斯。同年雅典在一场陆战中被底比斯的军队战败。布拉西达的远征击中了雅典的一个关键,雅典的粮食是从今天的乌克兰进口的,而色雷斯是这个运输的必经之地,此外雅典从这个地区获取建造它的舰队的金和木头。雄心十足的克勒昂依然坚持他的强硬政策,而尼西阿斯则主张与斯巴达达成一个协议。双方虽然达成了一个停火协议,但谁也没有遵守这个协议,因此战事又爆发了。

前422年克勒昂死了,斯巴达虽然占领了安菲波利斯,但它最优秀的将军布拉西达也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由于双方的强硬派没有了,因此和谈终于有了希望。这个和平条约是由尼西阿斯谈判得成的,因此被称为尼西阿斯和平。

[编辑]尼西阿斯和约——一个不可靠的和约

前421年所签署的尼西阿斯和约的宗旨是保持双方的均衡:斯巴达的俘虏被释放,斯巴达放弃它在色雷斯占领的据点,同时雅典也放弃它在伯罗奔尼撒占领的据点,但雅典可以保存它所占据的米加腊的两个港口中的一个。但双方都没有完全实现这个和约的内容,因此很快双方就又开始对对方不满了。斯巴达的驻军继续待在安菲坡里斯,而且斯巴达人根本不想将它还给雅典,而雅典也不愿放弃它在伯罗奔尼撒的据点皮洛斯。

但斯巴达的同盟者,尤其科林斯和底比斯也不满意:在和约中它们的利益没有被提到。这在伯罗奔尼撒联盟内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尼西阿斯的调协下斯巴达与雅典达成了一个联盟,但实际上这个联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斯巴达的敌人阿尔戈斯,同样是一个民主城市,也与雅典达成了一个反斯巴达的同盟。雅典的政治家阿尔西比亚德斯来自雅典最老的贵族家庭,他积极准备与斯巴达作战,不断地打破尼西阿斯的和平努力。因此斯巴达再次加强它与底比斯和科林斯之间的联盟,这两座城市都没有加入阿尔戈斯的反斯巴达联盟。这样一来斯巴达就有空来对付阿尔戈斯了,而雅典则正在喘息和着手解决色雷斯的问题。阿尔戈斯未能从斯巴达的虚弱阶段里获得任何好处,前418年它的军队在马提尼战役中被斯巴达击败,而雅典则于前416年加固了它对提洛同盟的控制。

[编辑]阿尔西比亚德斯和西西里远征

雅典远征西西里路线图

在这段恢复的时间里阿尔西比亚德斯在公民大会上越来越获得支持者,他向雅典人提出了一个危险的计划:远征西西里岛,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赞同者。目的是岛上的粮食和将提洛同盟的影响扩张到那里去。作为借口阿尔西比亚德斯使用赛格斯塔向雅典提出的求救。赛格斯塔和岛上的其它一些城市国家在与岛上的霸权锡拉库萨作战。尼西阿斯建议使用理智,因为这个行动实在太危险了,但阿尔西比亚德斯占了上手。但远征的开始就有不祥之兆:不知何人将市里的赫耳墨斯神像破坏了,这个事件也被看做是对雅典的民主的一次进攻。有人怀疑这是阿尔西比亚德斯干的事,但这个怀疑毫无根据,因为他从此并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因此他

们决定不控告阿尔西比亚德斯,但虽然如此这件事还是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了。

最后于前415年在阿尔西比亚德斯、尼西阿斯和拉凯斯的领导下一支由134条三列桨战舰和约5000名长矛兵组成的庞大的舰队出发了。整个远征队有约32000人(6400陆军和25000多名划浆手)。雅典本身提供了100艘三列桨战舰和1500名长矛兵,这是一座城市单个提交的最大的一支远征舰队了,而且还如此地远离家乡。在雅典人获得了第一次激战后的胜利后阿尔西比亚德斯被叫回雅典:他还是应该因为损坏赫耳墨斯像的事被审判,此外他还被控犯了亵渎宗教的罪(据说他嘲笑了依洛西斯秘密仪式)。阿尔西比亚德斯因此逃亡到雅典的对手斯巴达那边,这是雅典的灾难的开始。

雅典人围攻锡拉库萨,但他们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锡拉库萨从斯巴达没有获得多少帮助,但斯巴达派出的战略家基里普斯后来被证明是一步很幸运的棋。尼西阿斯受到了一些挫折,但他不敢回雅典,因为他害怕公民大会上民众的愤怒。前414年雅典还派出了德莫斯特尼斯作为增援,德莫斯特尼斯在阿奇达默斯战争中就已经表现出色了。前413年雅典人差点完全失去与家乡的联系:在锡拉库萨的海港中的战役中他们失去了他们的舰队,这样一来对锡拉库萨的包围就终于失败了,雅典人不得不撤退:很快就证明这一步为时已晚。部队的大部分在撤退中被俘,大多数人死在俘虏营中,尼西阿斯和德莫斯特尼斯被处死。对雅典来说,西西里远征远远地超出了它的能力,它是一次大灾难。

[编辑]第二次战争

[编辑]斯巴达与波斯的协议

德克莱亚(Dekeleia)

雅典从西西里远征的灾难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由于前414年雅典对斯巴达的袭击斯巴达称尼西阿斯和平被撕毁,它立刻开始主动进攻。在阿尔西比亚德斯的劝告下他们占领了雅典附近的德克莱亚,从这里斯巴达的军队向雅典的郊区进行劫掠。雅典实际上被围困,上千奴隶逃到斯巴达那边去了。更严重的是雅典的牲畜主要在埃维亚,而由于陆路被切断,这些牲畜只能从海路被运入,此外长墙必须日夜被守护,这当然需要人,而且对居民来说也是心理上的压力。

此外雅典在前414年在小亚细亚支持了一场当地的叛乱,因此与波斯帝国吵翻,这是一个严重的外交错误。波斯帝国因此与斯巴达通讯,双方达成协议,斯巴达将小亚细亚退让给波斯,作为交换波斯每年向斯巴达付一定数量(但并不十分大)的钱。

许多提洛同盟的同盟者利用了雅典这时的困难情况,它们于前412年开始退出提洛同盟。斯巴达使用波斯的钱终于建造了一支自己的舰队,这支舰队在爱琴海很有成绩,但它未能击败雅典的舰队。但波斯实际上并不十分忠于它与斯巴达达成的协议,波斯希望靠斯巴达与雅典

之间的拉锯战中提取利益。据说阿尔西比亚德斯鼓励波斯这样做的,因为他这时在斯巴达不再那么红了(传说他勾引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

[编辑]雅典的寡头政变

雅典此时的政治气氛非常紧张,军事上情况严重,斯巴达的军队甚至在小亚细亚登陆了。而经济上也有困难,连战争开始的时候留下来的最后的储蓄都被动用了。

这是前411年寡头宪法政变的基础:多个以萨摩斯岛为基地的舰队的指挥官比较倾向于寡头政权,他们联合到一起,他们认为雅典的民主制度是西西里远征和其巨大损失的原因。阿尔西比亚德斯此时随斯巴达的舰队在爱琴海行动,他支持这些军官的看法。由于他在斯巴达的地位不稳,他打算再次易帜。他让这些军官相信,假如在雅典一个寡头政权上台的话,那么波斯也会同意与雅典达成协议,而他也愿意回到雅典。

这些政变者有系统地行动,他们首先与雅典倾向寡头政权的贵族取得联系。这些贵族在公民大会上宣称当时的宪法不适合战争时代的需要。他们所传播的恐惧和不安使得公民大会同意建立一个编写新的宪法的委员会。

这样寡头派在前411年春剥夺了公民大会的权利而设立了一个由400人组成的议会,这个议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宪法。在这个宪法中只有5000人在公民大会中有表决权,而向市民的赡养费停发。但这个5000人的议会并未召开,因此这400人的议会就掌握了所有的权力(前411年5月和6月)。这场政变最后既没有使波斯同意与雅典达成一个协议,又没有能够与斯巴达达成和平。斯巴达此时正处于胜利状态,因此它根本不想与雅典达成和平。

由于舰队里的划浆手依然是民主派的而不是寡头派的,因此这次政变很快就又被取消了。几个月后这400人的议会就失去了它的权力,5000人的议会召开。前410年中民主制被恢复,赡养费重新发付。由于波斯没有与雅典达成协议,因此在萨摩斯岛上的寡头派放弃了阿尔西比亚德斯,但阿尔西比亚德斯则换到了民主派的阵营中去了,他成为了民主派在萨摩斯岛上的首领。

[编辑]赖山德尔和战争结束

阿尔西比亚德斯回到雅典后雅典获得了一系列胜利,比如前410年在基齐库斯,因此斯巴达又同意进行和平谈判了。但在雅典此时正好极端民主的强硬派当权,因此雅典将斯巴达的建议推翻了。似乎运气又回到了雅典这一边:阿尔西比亚德斯达到了强迫许多离弃提洛同盟的同盟者回到的目的,其中包括战略要地拜占庭,雅典还与腓尼基签署了一个停火协议。阿尔西比亚德斯于前408年夏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雅典,虽然他曾经叛变雅典,逃到敌人那里,这时他被选为战略家,获得了无限制的海陆军指挥权。

前407年有经验的斯巴达将军赖山德尔被派到小亚细亚,他与在小亚细亚的波斯长官通讯,波斯终于放弃了它的坐等政策,斯巴达获得了它所需要的一切。同年雅典在小亚细亚的军队被赖山德尔战败。虽然阿尔西比亚德斯当时不在场,但他还是被撤职。雅典人显然不信任他了。

赖山德尔的任期此后不久就到期了,因此他被撤回。他的继承人与波斯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好。虽然如此斯巴达人在勒斯波思岛将雅典的舰队围困住了,雅典聚集了所有力量派遣了一支增援舰队,在阿吉纽西群岛两支舰队进行决战。这是希腊人之间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海战。随后雅典军队获得全胜。但由于一些雅典的水手没有被营救因此在雅典对一些战略家开庭审判,这些战略家结果被处死,这样雅典自己消灭了自己最有经验的军事家。

前405年雅典的舰队中了赖山德尔的圈套,在伊哥斯波塔米战役中战败。从此雅典没有完整的舰队了,而赖山德尔则控制了海洋。城内慌乱一片,雅典人怕他们将像过去他们对被他们战胜的人那样对待。只有萨摩斯岛还站在雅典一边,其它的同盟者早就不是退出了同盟,就是被斯巴达征服了。赖山德尔派他的舰队到萨摩斯岛(萨摩斯岛的居民此时终于获得了雅典的公民权,这已经为时过晚了,雅典在此前对待它的同盟者就象对待被征服者那样)。其它

斯巴达舰队开到比雷埃夫斯。在雅典城外两支斯巴达军队汇合。城内挤满了难民,城市被彻底包围。最后雅典于前404年春投降。[4][5]

[编辑]战争后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内政与外交息息相联。战争使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人们希望和平和自由。色诺芬是这样来描述雅典的投降的:

雅典接受和平条约后赖山德尔进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在笛子音乐的伴随下大家欣乐地开始拆除城墙,因为大家相信,从这一天开始希腊的自由开始了。“长墙”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舰队除12条船外全部被交出。在雅典一个亲斯巴达的寡头政权上台(不过这个政权在前403年就又被取消了)。在爱琴海上到处都设立了亲斯巴达的政府,斯巴达在各处驻兵。虽然科林斯和底比斯希望摧毁雅典,但雅典没有被摧毁,因为斯巴达不希望留下一个力量真空。斯巴达也有它自己的困难:它以自由和自主为口号介入战场,但却向波斯出卖了小亚细亚的城市。现在它又不想将这些城市让给波斯了,因此它不得不与波斯作战。波斯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得利者。波斯与斯巴达的战争一直到前386年才结束。

这场战火从西西里岛到小亚细亚、牵涉了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古代世界大战”过后希腊的经典黄金时代也结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希腊的城市国家此前就已经不稳定的均衡关系彻底被打破了。前4世纪雅典虽然能够重建提洛同盟,但这个同盟与第一个同盟相比就逊色多了。

但斯巴达的霸权也只持续了数十年,但此后战前的形势也未能被恢复。在这个发展规程的最后出现了雄心勃勃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 第一章、早期文明(前2200--800年) 1.1 文明的开端 了解古希腊神话,或者读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人们,都知道阿伽门农率领希腊人进行了一场特洛伊战争,然而19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了这次战争的真实性。它揭开了在古典希腊之前还曾兴盛过两个伟大的文明,即--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2000--1500年这五百年间,可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处于盛时,他们开始建造城市,并创造了一种线形文字A .国王拥有一只庞大的海军,多不用于战争,而用于贸易。专制君主借助于庞大的行政管理阶层进行统治。书吏控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垄断学问。农业生产和制造业受严密监督,其目的是为国王搜刮财富,征收赋税。据说,米诺斯人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平民百姓间没有明显的财富、地位分等,即便说奴隶制存在,也不占重要地位。妇女看来与男子具有平等地位,无论阶级高低,职业如何,它们都可以参加公共劳动。克里特人喜欢喜欢各种游戏和运动,诸如赛跑、跳舞、拳击、音乐等等。米诺斯宗教具有母权性质,主神是一个女神。男性神无重要地位。绘画、雕塑是米诺斯最杰出的成就。 迈锡尼文明位于希腊大陆,开端可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教米诺斯文明则不那么优雅。它也是实行官僚君主政治。迈锡尼更适应战争,他们的城市都建在山丘顶部,防御严密。后来被多里安人毁灭。 然而米诺斯文明对其他民族几乎看不出有多少影响。后世希腊人保留着迈锡尼的男女神祗,如宙斯、赫拉、赫耳墨斯,波塞冬等等,但在宗教万神殿的地位已经改变了。一些文明史家相信,专制的迈锡尼文明被多里安人毁灭史后来出现更自由、更开明的希腊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说古代亚述、巴比伦,乃至古代埃及都在刀光火影中丧命,而古代克里特则是在不设防的城市里享受欢乐庆典时咽了最后一口气。 1.2 黑暗时代 公元前1000--800年,被称为古希腊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它开始于迈锡尼文明的衰落。这一时期在爱琴海诸岛出现了经过装饰的陶和设计精巧的金属器物。主要成就是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也就是荷马史诗。它给我们留下了有关黑暗时代众多习俗和制度情况德丰富资料。

楚国八百年解说词全

楚国八百年解说词全 楚国八百年 更多图片(22张) 《楚国八百年》是由中央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张晓敏执导,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联合摄制的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 该纪录片历时近两年的精心策划、艰苦摄制和细致打磨,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讲述楚国800年恢弘伟大的历史,其奇谲瑰丽的文物解读楚国辉煌灿烂的文明,其盛衰荣枯的历程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规律,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令人叹为观止的楚文明。 中文名:楚国八百年 出品时间:2014年 出品公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湖北广播电视台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湖北 首播时间:2014-02-24 集数:8集 每集长度:48分钟 类型:纪录片 制片人:韩雯,王晓斌,余立军 在线播放平台:CNTV 出品人:胡占凡,尹汉宁 总监制:罗明,王茂亮 监制:刘文,向培凤

节目监制:周艳,史岩,陈晓卿,石世仑 总导演:张晓敏 导演:崔伊,杨光照,陈思宇,杨小虎 美术指导:张力,张毓雄 总撰稿:张宏杰 历史古文:刘玉堂 摄影:赵发仲,曹晨,朱振营 解说:周志强 文史统筹:杨理胜 鸣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 快速导航 分集剧情分享 剧情简介 楚国八百年 图册 3张 楚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及与当地土著的融合而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脉,其国君为熊氏。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楚国先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楚文化。楚国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它不仅 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楚国八百年》宣传片截图 图册 18张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古希腊文化的构成: 荷马时代文化:

城邦国家建立时代文化: 梭伦改革背景:在雅典与麦加拉争夺萨拉米岛的战争中屡屡败北,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达到公开暴动。 改革人:雅典第一执政官梭伦 克里斯提尼改革背景:在平民的敦促下,进行了雅典国家制度民主化改革。 改革人: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

古典时代文化: 知识点: 战争一:希波战争希腊——波斯 胜利者:希腊 影响:为希腊城邦的经济繁荣以及进入希腊古典时代奠定了基础。 战争二: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提洛同盟”——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 胜利者:斯巴达 影响:是希腊城邦历史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政治人物一:伯里克利雅典人 政治特点: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古典文化高度繁荣时代,是希腊内部极盛时期。 政治人物二:吕库古斯巴达人 政治特点:寡头政治,最高权利被赋予一个五人机构的监察员。 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 影响:造就了斯巴达人成为勇敢坚毅的战士。 宗教庆典一:泛希腊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传说是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祭祀主神宙斯及其妻子赫拉而创立的。 始于:公元前776年 举行时间:每四年举行一次。 参加者:未受过刑罚的纯希腊血统的自由男子 冠军奖品:被授予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和整个城邦的尊敬和个人荣誉。阿波罗运动会:为敬奉太阳神阿波罗的运动会 举行地点:德尔菲 宗教庆典二:泛雅典娜节 雅典娜:雅典的保护神

举行时间:每年七月 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智者学派 米利都学派:希腊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哲学家(朴素唯物主义) 米利都三杰:泰勒斯、阿克那西曼德、阿克那西美尼 泰勒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观点:“水是最好的” 阿克那西曼德:观点:万物起源于永恒的元质 阿克那西美尼: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和神学奇妙结合的一个宗教哲学学派。 创始人:毕达哥拉斯 观点:事物的本源是——数。 规定:不准吃豆子,不要碰白公鸡。 智者学派:怀疑主义 以教授演说和辩论术伟业的思想家,被称“诡辩家”。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观点:作为对智者学派的反驳,一种认为真理和绝对标准确实存在

训诂的方法

训诂的的方式 训诂的方法指的是探求词义的方法。前人习惯把它分成三类:声训、形训和义训。 (一)声训——因声求义的方法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具体地说,就是用音同、音近或音转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前代训诂学家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 因声求义的方法,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萌芽。 如《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 《孟子·藤文公上》:“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一类训诂,在当时的文献正文里,已经屡见不鲜了。 秦汉间的《尔雅》和汉代的《说文》、《方言》、《释名》等训诂专著,多半都用这种训诂方法。尤其是《释名》,几乎全用声训。 例如:《释山》:“山顶曰冢;冢,肿也,言肿起也。”(同音相训) 《尔雅·释言》:“宣,缓也。(音近相训) 《说文·上部》:“旁,薄也。”(音转相训) 声训有时还利用形声字的声符,具体有三种方式: (1)用声母训声子,例如:《尔雅·释言》:“讹,化也。”《释名·释形体》:“帽,冒也。” (2)用声子释声母,例如:《尔雅·释言》:“干,扞也。”《说文·古部》:“古,故也。”《释名·释形体》:“眉,媚也,有妩媚也。” (3)用声母相同的字相训,例如:《尔雅·释言》:“葵,揆也。” 《释名·释形体》:“恭,拱也。” 二、形训——因形求义的方法 形训就是根据字形结构来解释字义。这种训诂方法,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荀子·劝学》:“天见其明。”注:“明谓日月。” 汉代以后,经师的解经,《说文》等书的释义,都常用这种形训的方法,如《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郑众《周礼注》:“忠,言以中心。” 《周易·讼卦》释文:“讼,争也,言之于公也。” 《说文解字》可以说是形训的专著,它对字形的解说多半是为了释义。例如:命:使也。从口令。 吠:犬鸣。从口犬。 戒:警也。从共戈,持戈以戒不虞。 之所以可以采取形训的方法解释词义,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体与词的本义有直接关系。 三、义训——直陈语义的方法 义训并不借助于字形和字音,而是直接陈述语义。从解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关系来看,这种训诂方法又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同义相训 有的是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例如: 《尔雅·释言》:“增,益也。”

中西翻译简史第 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西翻译简史第7、9、11章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翻译作品有哪些有何特点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 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始于东汉末年,不过与翻译佛经的”译场“不同,这些翻译往往由译僧独自完成,所译内容也比较零散,是佛经翻译的附属或附产品,而非系统的介绍。 我国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有哪些特点对我国的科学和文化发展有何作用此阶段是从19世纪开始,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的只是分子产生了普遍影响。此时的各人文学科渐渐自成体系,而此时社会腐败,仅有少数有识之士注意到西学的优越之处,但仍不把它作为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文化,其地位远不及中国的学术思想。鸦片战争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激起思想先进者向西方学习的欲望,以达到“维新”之目的。这就促成了西方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P118 清末译出的科学书籍的知识就内容而言,清末译出的书籍比较浅显。数量上看,清末73年约2100种,而民国时期译出的有10700种左右,五四后,科技译着的数量是清末的十倍。且质量较高。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西方书刊报纸,积极搜集西方信息。译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类知识的《四洲志》。它是当时介绍最齐备,最新颖的世界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图书。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大量介绍外国自然,地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徐继畲通过采访来华传教士,商人等编着了《灜环志略》,第一本中国人全面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虽然他们不通外语,但是较早重视并组织翻译外国资料,为同时代的人了解外部世界做出了贡献。梁启超等一批富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强烈要求改革。此时的大量西方知识,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各类翻译出版机构也先后翻译出版了大量科学技术文献和教科书。传播了化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中国介绍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以佛经翻译为例,翻译活动在哪些层面上悄然改变了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 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 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 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一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对者。对语言学的贡献:1清楚区分了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2使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细使用至今。此派的语言观属于自然派,认为早期语言的声音和能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态。提出“变则学说”认为词与事物关系是不对应的,得出语言是无系统不受规则限制的。 格里木定律:1817年格里木发表《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言之间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将军托雷密在埃及建立的,研究希腊的古代文献、注释和考证《荷马史诗》形成亚历山大学派。代表人物:亚里斯塔克提出“类比”说,语言是以相似的形式指明相似的范畴,并受一定规则制约的,对形态学做了详细研究确立八大词类。促进作用1确立了语文学的观念2他们的语文学工作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方向,寻求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促进真正语言学的诞生3保护希腊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提: 1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搜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准备了具体的材料2把其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来,引起语言研究方法的改革3梵语的发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以结构研究为主《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前无古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进一步强调了“系统”概念。贡献: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共时和历时的区别4语言系统性与价值的概念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6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索绪尔理论对代语言学的影响: 1系统性把语言看成一种系统和结构2注重共时研究3优先口语研究4认为语言是描写性的不是规定性的5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6强调独立自主性,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对象做观察。现代语言学的特征都源自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所建立起的语言学框架对现代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为了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于是产生的这样的区分。言语:是个人行为是暂时的现象,不能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产物,是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可以将其从言语活动中划分出来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历时现象: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共时现象:两者是对立的,应分别研究,在共时性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研究。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语言系统无关的东西都属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系统有关的属于内部研究。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理论基础: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本身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一部分是人类的属性(人类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另一部分是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乔姆斯基接受洪堡特的观点: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提出“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当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 生成:数学领域的用语,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事实,生成性说明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语法就是要设计一套产生某语言全部语法的规则,且仅仅是符号语法规则。 历史比较语言学三个第一:拉斯克:西方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研究且取得出色成绩的语言学家《古代北方语或冰岛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 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 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 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 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 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 (前509)及罗马帝国 (前27) 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1.发展历程 (1) 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 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基本内容

中西翻译简史论文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外国语学院期末考试卷 《 中西翻译史》 (课程论文) 学号: 201252060220 姓名: 温立媛 班级: 翻译2班 成绩: 评语: (考试题目及要求) 本课程考试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择中西翻译史范围内的某翻译思想家、某翻译流派、某翻译思潮进行介绍。论文使用汉语写作,字数为1500-2500字。组成部分如下: ● 中英摘要:要求200字。 ● 关键词:要求3~5个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 引言:是对研究背景、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与价值等的简要说明。 ● 分析与讨论:其实质就是论证,可以采用类比、例证、归纳、演绎等丰富多样 的论证方法。 ● 结论:应涵盖本研究的结果、该结果的创新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等。 ●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参见《中国翻译》。 ● 注释:统一采用夹注的形式。 提交时间 2014年7月1日 教学对象 翻译系2012级1、2班本科生 ● 格式要求 统一采用A4纸型。课程论文中文题目(楷体,3号,加粗);课程论文正文:英文字 体用Times New Roman ,中文正文用宋体(字号5号。)页面上边距为3厘米, 下、左、右边距为 2.3厘米。页眉为1.5厘米。页脚为1.75厘米, 页脚排阿拉伯数字的页码,居中。页面行间距为1.5倍。要求上交纸质版一份;电子版一份由班长打包集中发至zhouyali2009@https://www.doczj.com/doc/366909817.html, 。 装 订 线

浅析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摘要】道安是一位翻译理论家,在佛经翻译理论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并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三不易”谈到佛经翻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个因素导致了佛经翻译的不容易。本文从来源和内容两方面对道安“五失本、三不易”之说进行简单的解读,以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道安的翻译理论。这些翻译理论对现代翻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Abstract】Dan’an, a translation theorist who ha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Buddhist sutras, put forward the famous translation thought of “Five Losses of Source Texts and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ive Losses of Source Text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word order, work of esence and detail or simplification.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disceses the factors of times, readers and translators that Buddhist sutras translation faces. It is these three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 difficult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Buddhist sutras. This thesis will give an simple explanation of “Five Losses of Source Texts and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on its origin and content, so that peopl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ao’an’s translation theories. These theories have an revealing effect on modern translation. 【Key words】Dan’an, five losses o f source texts, three difficulites in translation 一、引言 道安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位佛教领袖,对我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佛经翻译具有积极贡献。在佛经翻译方面,虽然道安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对佛经的翻译却有着很大的贡献。他整理了已译出的经典,撰成了中国第一部“经录”——《众经目录》,这为后来系统翻译佛经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注疏和经录,佛经翻译才能承前启后,循着正规发展。他也是中国翻译史上总结翻译经验的第一人。其所撰《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提出了翻译的“五失本、三不易”的译论。原文如下:“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也。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二者,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可,斯二失本也。三者,梵语委悉,至于“咏叹”,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四者,梵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然《般若经》,三达之心,覆面所演,圣必因时,时俗有易,而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愚智天隔,圣人叵阶,乃欲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二不易也。阿难出经,去佛未久,尊者大迦叶令五百六通,迭查迭书,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彼阿罗汉乃兢兢若此,此生死人而平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仍以无穷的魅 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在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希腊文明曾放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 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 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 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源头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 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 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 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 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 彩夺目,经久不衰。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 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 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 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 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 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 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 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 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 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 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 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 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 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 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 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 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 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第12讲训诂方法·形训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指训释词语的传统释义方法。训诂的方法很多,有注音法、析句法、校勘法、释义法等,前代训诂学家通常把解释词义的方法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其实形训、声训的的目的仍然在于解释词义,应属于广义义训的下位概念。下面重点介绍形训。 一、形训原理 1、何谓形训? 形训就是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说明词义的训诂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据形索义。 语言里面的词只有语音和语义,无所谓形体。形的概念,产生于文字。早期的汉字是根据汉语的词义来构形的,汉字的形体在通常情况下与其所反映的词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汉字具有表意性,这就使得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词义成为可能。《说文解字》全面采用了形训的方法,分析字形,推求本义。如:刀、取(见教材P125) 2、形训的理论依据——六书 “六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六书”的具体含义不得而知。到西汉才有了解释,著名的有三家:P126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后来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 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此为著名的“四体二用”之说。 二、形训的类型 1、以形说义(见教材P126-129) (1)象形字的形训 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的形态、状貌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由此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如:P127~8 口自目吕犬万牛竹臣羊合体象形:瓜页(2)指事字的形训(见教材P129-131) 抽象的义理是无法用象形的办法来造字的,因此,“事无形,故须有所指以见意。”这就出现了指事字。如:十廿卅上下甘亦朱寸刃元本末 (3)会意字的形训(见教材P131-134) 会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及所表达的意义合起来表达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对会意字进行形训,首先要明白各个独体字所表达的含义,然后才能去体察组合在一起的意义。如:及之祝戍林兼森磊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通用版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通用版 ——We must not only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also draw lessons from failure。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有幸选了赵老师的中西翻译简史课,目睹了赵老师作为目前中国译界大师的风采,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翻译的学习中实践很重要,同时理论知识也必不可少。赵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使我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了解的中外翻译历史,对于翻译界众多着名的大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关于中西翻译历史,赵老师在本学期初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中外翻译的兴起、发展与成果,使我们对中西翻译史有了宏观的了解。做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对中西翻译史学习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翻译简史课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赵老师用其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展现的中西翻译历史画卷,内容丰富,画面宏伟壮观。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折服于赵老师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其次,在微观上,老师位我们详尽介绍了中外历史上着名的翻译家、汉学家,其中包括鸠罗摩什、道安、僧睿、僧佑、罗xx、jameslegge、williamedwardsoothill等等。老师对翻译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不是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也教会了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许多翻译理念和译着,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稳步前进,同时做一个有思想的译者。 此外,本学期课程,以博客为平台,我们有幸欣赏到赵老师的众多翻译作品,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与我们交流了自己在翻译《三字经》、《道德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体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在

古希腊文明史

课程名称:古希腊文明兴衰史班级:10级国贸一班 学号:20104010150 姓名:李祯

2013年10月22日 文明之魅力 ——古希腊见证文明是一种述说者,是一个见证者,也是开启人类历史之门的钥匙。文明的魅力是我们仰望的高度,文明的魅力在于她的独特性,文明的魅力在于她的痕迹是无法抹去的。 明星般的闪耀者文明之魅力篇,让我们走进这颗人类文明历史上的明珠——古希腊。 古希腊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一般认为,希腊文明源于中亚和北非的大陆文明。这个文明的发源地是亚洲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希腊文明最早是克里特文明,它从克里特传播到大陆希腊,

其中心是迈锡尼。克里特文明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世纪,其极盛时期在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已经有了各种手工业者,如武器匠、木匠、铁匠、皮革匠、制壶匠、青铜匠、镂刻匠、象牙技师、画家、雕塑家等等。 我们了解的希腊文明,不仅是荷马史诗、希腊悲喜剧、寓言、抒情诗等文学作品,更重要的也是亚非文明所不曾见的城邦民主政治。由于古希腊海湾、海岛众多,航海业发达,因此同其他地区,特别是同埃及和西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商业、文化联系。那里已经具备了较先进的书写、冶金、纺织等手工艺术,数学、天文学、建筑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地处北非的埃及,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古代罕见的奇迹。这一切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希腊人从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以滋润自己,希腊文学也具有显著的东方色彩。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楔形文字、荷马史诗、城邦制度是我最感兴趣的三部分,今天也是想细致陈述之。 走进文明之见证——楔形文字

05训诂的方法(1-4)

第五章训诂的方法(一) 一、几段故事: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2.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晏列传》)

训诂方法之一:观境为训 (一)据境索义 (二)可怜 1.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唐白 居易《卖炭翁》) 2.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 母爲汝求。(《孔雀东南飞》) 3.可憐春淺遊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唐白 居易《曲江早春》) 4.可憐芳歲青山裏,惟有松枝好寄君。(唐卢 纶《早春》) 5.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唐白 居易《长恨歌》) 【可憐】1.值得怜悯。2.可爱。3.可喜。4.可羡。5.可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

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三)失和 1. 一个例子 (梁)商疾边吏失和,使羌戎不静。并州刺史来机、叙州刺史刘康当之官,商亲喻之曰:“戎狄荒服,蛮夷要服,言其荒忽无常。统领之道,亦无常法;临事制宜,略依其俗。二君皆表素疾恶,欲分明黑白。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况戎狄乎!宜防其大恶,忍其小过。”机、康不从,羌戎扰动,机、康皆坐事征。(《后汉纪·顺宗纪二》卷十九)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有幸选了赵老师的中西翻译简史课,目睹了赵老师作为目前中国译界大师的风采,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翻译的学习中实践很重要,同时理论知识也必不可少。赵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使我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了解的中外翻译历史,对于翻译界众多著名的大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关于中西翻译历史,赵老师在本学期初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中外翻译的兴起、发展与成果,使我们对中西翻译史有了宏观的了解。做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对中西翻译史学习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翻译简史课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赵老师用其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展现的中西翻译历史画卷,内容丰富,画面宏伟壮观。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折服于赵老师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其次,在微观上,老师位我们详尽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翻译家、汉学家,其中包括鸠罗摩什、道安、僧睿、僧佑、罗xx、james legge、william edward soothill等等。老师对翻译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不是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也教会了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许多翻译理念和译著,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在

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稳步前进,同时做一个有思想的译者。 此外,本学期课程,以博客为平台,我们有幸欣赏到赵老师的众多翻译作品,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与我们交流了自己在翻译《三字经》、《道德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体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心底对老师产生的由衷的敬意。 最后,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的翻译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翻译有了更深的认识,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赵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将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期待老师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开辟更辉煌的明天。 XX年6月28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