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监测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监测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监测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监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二)------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方程的意义------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解方程------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5、稍复杂的方程(一)------重点: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6、稍复杂的方程(二)------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7、稍复杂的方程(三)------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3、梯形的面积------重点: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4、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可能性------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2、中位数------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3、铺一铺------重点:认识密铺,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数学广角(一)------重点: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生活中数字编码所反应的信息。 2、数学广角(二)------重点: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全校学生编码,给班级图书编号。 第八单元:总复习。 重点:1、小数乘、除法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解简易方程。 3、应用题(算术方法、方程方法)。 4、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 (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3、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 共有()种摆法。 4、观察,从正面看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有()个正方形。

5、 6、 ⑴

(1)从正面看到的有()(2)从正面看到的有()(3)从侧面看到的有()二、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共有()个正方体共有()个正方体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A. B. C.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从右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4、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 4 B. 6 C. 9 5、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 正面 右面 左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时,就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再点小数点。 2、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乘 法同样适用。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列数在前面,行数在后面。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或a×a。2a表示2个a相加或a+a或2×a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计算:(38分)班级姓名号数等级1.口算:(8分) 0.16×5 ﹦ 1.78+2.2 = 1.2×0.5-0.4 = 0.7÷0.01 = 2.5×0.4 = 1.25×8÷1.25 = 6.6÷0.66 = 4÷0.8 = 5.37×0+4.63 = 9.6÷0.6 = 12-3.97= 1.6+2.4×0.3 = 2.列竖式计算:(9分) 3.7×0.016 53×2.07 1.55÷3.9 16.9÷0.13 (保留两位小数)(用乘法验算) 3.求未知数X:(6分) 1.6×X=3.28 X÷0.18 =8.45 1.26÷ X =28 4.简便计算:(15分) 2.37×6.3+2.37× 3.7 2.5×1.25×0.32 4.4×25 2.64÷5÷0.2 3.8×10.1

二.填空:(第1题至第6题每个空格一分,第7题2分,第8题4分,共25分) 1. 0.98÷0.7 =()÷7 2.3÷0.15 =()÷15 2. 0.78×5 这个算式表示: 5×0.78 这个算式表示: 5.34÷2.1 这个算式表示: 3. 3千克250克 =()千克 0.75时 =()分 1小时15分 =()分 2.35平方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4. 7.383838……的简便写法记作(),它的循环节是(),它是()循环小数。 5. 5.9042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6.在()里填上“=”、“>”或“﹤”。 5.24×0.99()5.24 10.65÷0.22()10.65 1÷0.125()0.125×1 4.39×10()4.39÷0.1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起来 1.426 1.426 1.426 1.426 8.下面是某班级购书的发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三.选择题:(6分) 1.两个因数都是0.7,写成算式是() ① 0.7×2 ② 0.7×0.7 ③0.7+0.7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①3×1.21 ②12.1×0.03 ③ 0.03×0.121 ④ 3×0.121 3.下列小数是无限小数的是()。 ①3.912 ②2.141414 ③7.501…… 4.两数相除,当除不尽时,如果商用循环小数表示,那么要用()。 ①大于号②等号③小于号 5.大于0.5而且小于0.6的数有()个。 ① 0 ② 1 ③ 2 ④无数 6. 0.25除以0.15,当除到商1.6时,余数是()。 ① 10 ② 1 ③ 0.1 ④ 0.01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 如:1.5 X 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 X 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 X 1.8 就是求 1.5 的1.8 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视小数点,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 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4、规律: 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 算到角。 7、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8、 运算定律和性质: 乘法分配律: (a+b) x c=a x c+b x c (a-b) x c=a x c-b x c 除法:除法性质:a 宁b 宁c=a ^ (b x c)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 a x b= b x 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 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观察物体(二),因此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在于观察,而这一单元的知识侧重于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1. 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2. 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于直观的活动进行自由探索,亲身实践。 3.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观察物体(三)2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全新苏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4-85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统计、分析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使学生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六,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

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指出:总计、合计都是合起来的意思。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 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 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反思。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你对统计和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2、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这个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再让学生根据已知数据填写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计算。 核对复式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交流想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练习和区别?你还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学内容:P87-88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项目调查、整理的数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计算方法: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

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学会对一些简单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学会制作复式统计表。 3.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了解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 投影上的图形你们认识吗? 都是什么图形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 这三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呢? 同学们能数一数吗? (三角形有8个,平行四边形有6个,梯形有10个) 教师板书表格。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8 6 10 像我们刚才那样把图形数量数出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黑板上的表格就是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要

学习的新知识就是统计表的一种——统计表。 1.情境引入。(出示教材例题课件) 教师:图上显示的是四个兴趣小组喜欢的乐器名称,四个统计表呈现了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及总人数,但是你知道四个兴趣小组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多吗?这些问题我们是不能一眼分别从四个表中看出来的。那么要怎么办呢? 学生:可以将这些信息都集中到一个表里面。 教师对这个学生提出表扬,并出示教材上的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要求说说表内不同栏目表示的含义,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各小组的合计数分别填在表中的什么位置?总计栏目的总计数怎么计算? (2)表头被分成了几部分?性别代表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哪几个栏目?表中空格部分所要填写的内容都可以叫做什么? 学生填表后,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张表不仅能反映出丰富的信息,而且便于比较各组人数,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四个兴趣小组的情况,并揭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便于几组数据作比较,提供的信息更多,使用更方便。 2.解决问题。 教师:结合我们填写的复式统计表,回答教材第85页最上面的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有()位小数,5.2×4.76的积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 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则积()。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中,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0.58×5.5○5.5×2 0.23×1○0.230.23×1.1○2.3×0.1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2.列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正数负数 1、如果把潜水艇在水下20 米处记作-20 米,那么它上浮8 米后,这时它的位置可记作()米;如果小华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那么小明走“-250 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2、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的温度是-100 C,乙冷库的温度是-120 C。()冷库的温度高一些。 3、某日白天的温度是14℃,夜间的温度是—14℃,则当日的温差是()。 4、甲的海拔高度320 米,乙的海拔高度—120米,则甲比乙高(甲乙的高差)是)()米。 5、一奶粉袋上标有净重(500±5)克,这种奶粉的标准重是()克,最重不超过()克,最轻不低于()克。 6、某一天测得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10℃, 兴化的最低气温是5℃,那么这一天这两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相差了() 面积: 1、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面积少20 平方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16 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 长方形相比(),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6、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等 C 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D 完全相同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0 平方米,高是5 米,底是(),和它等底等高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东台市实验小学马银俊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那你测试过是什么等第吗?课前老师搜集了五一班同学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2.复习 师:你熟悉这种统计图吗?说说它叫什么?(板书:条形统计图)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样的条形统计图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纵轴边上有单位,每个单位长度表示2人,横轴下面有等第,上面有直条,每个直条之间距离相等)直条越高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大),直条越矮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小)。那么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的高矮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你觉得有什么优点呢?看起来显得(形象、直观)。板书:形象、直观现在老师想要一下就比较出五一班男、女生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谁能设计出一种统计图达到老师的要求?(把这两张图合并到一张上)如何合并呢?(把其中一张图上直条移到另一张图上,标题要改一下) 怎么改?(改成五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 直条颜色相同怎么办?(把移过来的直条改成其它颜色) 好!我们把它变成粉红色的,现在可以了吗?老师现在不知道哪个直条是表示男生的,哪个直条是表示女生的?怎么办?(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男生和女生) 这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图例(板书:图例)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做一做,例2、做一做,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1)学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图形的变换包括:、、。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 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2.都有对称轴.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学统计,主要是收集和记录信息;三年级教学统计,主要是整理和汇总数据。四年级教学统计,主要是分段整理数据和简单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两部分。全单元安排两道例题,具体编排见下表: 例1认识并应用常见的复式统计表 例2认识并应用常见的复式条形图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无论是制作统计图表还是利用图表里的信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与分析。所以说,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数据活动意识和能力会有新的提高,统计观念会有新的发展。 (一)教学复式统计表,把四张简单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表格里,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复式统计表的构造比较复杂。例1里的复式统计表的栏目有组别、人数、性别三项,表里的每个数据都有“什么小组”“男生还是女生”“有几人”三方面内容,表里还有人数的合计和总计。所以,教学复式统计表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它的结构,明白每一行、每一列数据所表达的意思,体验人们为什么使用它。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讲给学生听还是让他们自己体会?在这两种不同教法里,教材采用了后者。 例1教学复式统计表,教学活动分两段展开。第一段用四张简单统计表分别呈现青云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的兴趣小组人数,要求把四张简单统计表里的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这里说的“填入”有两层要求:首先是把四张简单表格里已有的男、女生人数以及合计人数填入复式统计表,然后是计算四个兴趣小组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学生总人数,分别填入统计表的“总计”栏目里面。教材希望学生通过填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知道表里每个数据的实际意思,学会阅读复式统计表。例题提供的复式统计表里有五行数据,从上往下依次是总计人数和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各小组人数;有三列数据,从左往右依次是合计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这张复式统计表比较规范,它的“总计”在第一行,“合计”在第一列。学生识别复式统计表各个空格里应该填什么数,既要看它在第几行,是什么小组的人数,又要看它在第几列,是哪种性别的人数。这些正是复式统计表的“复杂”所在,也是看懂复式统计表的要领所在。应该让学生尝试着把四张简单表格合并,经历辨认复式统计表各个空格含义的过程。还要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是怎样寻找各个数据在统计表里位置的,促进他们了解复式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阶段抽测 一、只要你认真,你一定能算对!25% 1、直接写得数:10% 1.1×0.6=0.42÷5=0×99.9=17÷0.17=0.99+0.1= 7.07÷0.01=0×0.15=0.06×100=8.2-0.7=2-0.9+0.1= 2、列竖式计算:6% 4.7×0.597.8÷2.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9% 5.7×10.11.2×2.5+0.8×2.514.57-0.56÷0.28 二、我来填一填:16% 1、计算2.352÷0.05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移动()。 2、57.95×32.7的积有()位小数。 3、63.54646……可以记作(),保留两位小数是()。 4、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5、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 成一个大正方体。 6、18.9÷0.04=()÷4=()÷() 把0.3 . . 82、0.3..28、0..32.8、0.32.8、0.32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起来()。 8、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7.751.550.31()()0.00248 (2)115.52.75()()0.34375 三、我会分辨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0% 1、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2、0.28÷0.3=0.9……1。() 3、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4、10.0和10.00的大小相等,意义完全相同。() 5、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四、我来填一填。(填序号)10% 1、把10.78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倍 ①扩大10倍②缩小10倍③扩大100倍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7.68,原小数最小是() ①7.675②7.684③7.679 3、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9.8,这个数最大是()。 ①9.84②9.89③9.79 4、下面各题的商比被除数大的是()。 ①36.72÷21.6②36.72÷2.16③36.72÷0.216 5、从2里面连续减去()个0.01,还剩下0.5。 ①15②150③1.5④200 五、开心动手。12% (1)请你连一连:6%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梳理: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例题: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例题:王老师带领全班49名同学去看电影.个人票每张8元,4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便宜1.1元.王老师带了350元钱够吗?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例题:竖式计算 23×0.036 0.036×14 25×0.03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例题:竖式计算 360×2.4 15.0×3.60 280×0.56 二、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例题:1、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 6 4 13×0.2 5=3 2 5 14.4×3.98=5 7 3 1 2. 2、8×0.2积是位小数,0.45×1.02积是位小数. 3、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0.28×65=____ ②28×6.5= ③28×0.65=____ ④2.8×6.5=____ ⑤0.28×0.65= ⑥2.8×0.65=____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没有特殊要求外,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例题: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双休日,李叔叔开车去香山旅游,每小时行62.5千米,3.2小时可以到达.每升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汽车的油箱里有26升汽油.李叔叔中途需要加油吗?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3、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检验 4、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三、积的变化规律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_人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 复备栏 图_人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 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 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析。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各位同学,青云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大家成为 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开办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过你对各 兴趣小组的情况了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出例如1的场景图及图下的四张单式统计表。 提出要求:说说从中你知道些什么?〔每个小组的男、女生各 有多少人,每组一共有多少人〕 3.说说各张表格中数据的意义,并简单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来源:学&科&网Z&X&X&K] 4.你能对不同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或者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吗?有什么感受? 5.谁能出一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一些。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来源:] 1.出示教材84页例1中的复式统计表。 指出:像上面的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它们通常只表示一组数 据;像下面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它们通常能表示几组相关 数据。〔板书课题〕 出示自学菜单: (1)仔细观察一下,它和刚才四张表格有些什么不同?想一想,

表格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注意:〝表头〞部分,启发:表头被分成了几小块?〕 (2)请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在这张复式统计表中。 (3)总计格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有何好处? (5)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表还有一些什么注意点? 2.学生按照自学菜单完成自学。 3.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的左上一格横栏、竖栏和中间的相关信息。总计数可以有两种算法。一是把各组男生人数和各组女生人数相加。二是把四组男女生的合计数相加。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是便于数据之间的比较。便于分析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同样要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来源:学*科*网Z*X*X*K] 【三】组织实际调查[来源:学*科*网Z*X*X*K] 1.提出问题:刚才的例题中提到了几种乐器?如果从这些乐器中选择一种,你想学习什么?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觉得男、女生对这些乐器的喜好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该怎样做。 2.把全班按男生、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小组内的数据,再把小组内的数据分类整理。 3.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做到记录进行数据汇总,完成教材给出的统计表。 4.交流、核实表中的数据,组织讨论,完成统计表下面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完善认知 1.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数据,再鼓励他们把这些数据填写在相应的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完成教材问题后,追问:这个学校会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布置课外活动。 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练习十五第2题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第72页。[来源:ZXX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