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

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

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
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

HAZOP、LOPA和SIL方法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娜, 孙文勇, 宁信道, LI Na, SUN Wen-yong, NING Xin-dao

作者单位:李娜,孙文勇,LI Na,SUN Wen-yong(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宁信道,NING Xin-dao(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乌鲁木齐,830019)

刊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08(5)

参考文献(10条)

1.周荣义;李石林;刘何清HAZOP分析中LOPA的应用研究 2010(07)

2.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 2000

3.王秀军;陶辉HAZOP分析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的应用 2005(05)

4.管杰;廖海燕保护层分析(LOPA)在炼化生产中的应用 2010(01)

5.阳宪惠;郭海涛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2007

6.GB/T 21109-200

7.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2008

7.钱钧;魏利军;李少鹏安全仪表系统等级划分与HAZOP分析的结合应用 2009(05)

8.郭海涛;阳宪惠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水平及其选择 2006(02)

9.郭亮;娄开丽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生命周期 2009(04)

10.刘培林;陈好;霍有利海上油气生产装置设计中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评定 2009(0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96728313.html,/Periodical_zgzyaqwsgltxrz201205019.aspx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

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 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 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 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 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 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 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 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浅析建筑美学

浅析建筑美学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史 丽(19802),女,助理工程师,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房建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史 丽 摘 要: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美学观,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TU 285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设计赏心悦目的建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体现出建筑之 美是每个设计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美”这个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定义、意义、原则和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求对建筑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什么是建筑美学 1)建筑美学的产生。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幢刚具雏形的“房 屋”,建筑美学就随着它的出现而出现了。建筑美学经历了一个从茅屋之“美”到广厦之“美”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而“美”的最后形成,还有赖于人的意匠,加工和创作。真正美的建筑艺术、美的建筑形式和构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筑技术、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质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大量历史事实表明,建筑美学的产生不但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而且有着主观性的一面,材料、结构和构造等物理方面的问题属于美的客观范畴,人的心理机能和智慧创造,属于美的主观范畴,前者是产生美的实际条件,后者是产生美的真正动因。2)建筑美学的划分。随着建筑美学的产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建筑美学的意义的争论,一般认为建筑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地说,狭义建筑美学是指单体建筑美学,是指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而广义建筑美学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走向整体环境,跨越单体建筑,走向城市。前者旨在揭示单个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而后者侧重于从建筑美学的边界条件,从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到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美的特性,研究建筑美学的问题。狭义建筑美学的核心是源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建筑三要素。英国建筑理论家柯林斯也认为实用、坚固、美观的提法很全面,不能去掉其中的任何一项。3)我国对建筑美学的定义。对建筑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我国出现的主要有三种:a.“新功能论”,认为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只不过在复杂而严格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下尽量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推敲外形罢了,这一观点基本否定了除了“形式美”以外的任何建筑“艺术美”的形式。b.“两层次论”,认为建筑物的美可分为“形式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前者具有一般形式的审美性质,而后者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系统”建筑美论,即把建筑美的意义放在宏观的建筑大系统中去考察,一反传统的从功能到形式的“线性思维”模式。 2 建筑美学的意义 之所以建筑美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因为建筑美学在实际建筑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建筑的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一个家庭,概 言之,就是建筑物拥有者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具有真实美。真实是美的内核,建筑的美学价值首先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审美,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构建的社会、时代或家庭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之真实状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审美,窥见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建筑美的构建的支撑力和制约力。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凝固的史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原子塔,人们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物的审美,可以看到工业时代和原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状况,并且是勿庸置疑的。2)建筑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以及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应该说,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状况、创新能力,决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建造的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水平。反过来,通过对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群的审美,也可以窥见这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群所建造的社会、时代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科技和创新是美的内涵,是美的创造的原动力,是美的母体。一般意义上的美是如此,建筑美亦是如此。3)建筑的实用性,也就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同样是建筑美的美学意义的重要体现。建筑的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个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实用性(实用价值)。美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用,建筑尤为如此。一般说来,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有直接实用性和间接实用性之分。没有实用性,就很难说有什么美的感受,也就谈不上什么美。实用价值可以产生舒适,可以产生愉悦,可以激发美感,让人感受美。显然,建筑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反过来,建筑的实用价值,彰显建筑的美学意义。4)建筑的美学意义还体现在建筑的鉴赏价值(也叫观赏价值)上。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建筑景观,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一般说来,建筑及其环境是同步设计,同步建造的。建筑群尤其是这样。环境强化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感,环境又扩展了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美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建筑主体,有了与主体建筑和谐映衬的环境,其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及其环境,它(它们)的外观、神韵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建筑美学的原则 人们探索美,并努力地创造美,但是“美是难的”,有没有建筑的永恒之道来阐述美的原则,如果研究建筑美的形态,那么有造型美、空间美、环境美;如果研究美的机制,可以从美感心理、审美中介、理情寓合等因素来探讨;如果研究美的客观规律,甚至可以 追溯到自然界最基本的存在法则。这些多方位的阐述无非是在寻

建筑美学(1)

人类发源地建筑:两河流域.。古印度。爱琴海域以及中国建筑 举例说明古埃及建筑主要有那两大类 1.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在建筑形象的美上,对人来说是一种震慑力 .崇高,按黑格尔的说法是“巨量物质压倒心灵”之美。 2太阳神庙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是连柱厅,从美学上说给人一种巨大而坚实的震慑力。 古印度佛教建筑,有哪两大类,及其作用 1窣堵坡(即佛塔)作用:是佛教徒死后的坟墓,其形式是半球形。 2支提窟(石窟)作用:是佛教徒讲经说法和进行其他佛事活动之处。 古希腊建筑主要有哪些三种柱式,及其情感象征 1多立克柱象征:简洁有力粗壮大方男性美 2爱奥尼象征:女性之美 3科林斯象征:更为纤巧丰富 举例说明古罗马建筑有哪五种类型 1凯旋门在罗马城内的,是为对外战争得胜归来,作为庆典而用。 2克罗西姆角斗场为最大,从外形看共四层,下面3层连续拱券,富有韵律感。檐部都用线条栏杆等,强调水平线,墙上均设椅柱,强调垂直线 3潘松神庙即万神庙,古罗马最大的神庙,下面是呈圆柱状,上面为半球形的穹隆顶,空间有层次,形象丰富庄重。 4卡拉卡拉浴场,规模大,而十分豪华 5纪功柱“歌功颂德”为皇帝造的。 欧洲中世纪建筑有哪三中形式?特点?代表建筑?(各举1-2例) 1拜占庭a集中式布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b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几1/4个穹隆顶对称布置,形成庄重辉煌的效果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 2罗马风格a 以拱顶为主b整体建筑具有敦实感,建筑形象强调垂直线,有向上的感觉:c利用巴西利卡的长方形平面,形成中心轴线长于两侧的拉丁十字的平面;d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英国杜伦姆教堂 3哥特式a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b 造型挺秀的小尖塔。c 轻盈通透的飞扶壁。D修长的束柱e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f x形交叉式拱顶或六分助拱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林肯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罗马风建筑与古罗马建筑有何异同 相同:a圆拱形b都以石材料为主来建筑的c都有柱式 不相同:a在建筑形式上,仿罗马多来自基督教而古罗马是注重形式美B在拱助上,古罗马屋面的厚度比较大,而仿罗马在建筑结构上有明显的进步C在束柱上,古罗马多用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等方式,而仿罗马出于宗教的需要,出现束柱做好似数根柱子合起来的感觉。D在建筑的门窗上,古罗马是圆拱形。而仿罗马是半圆拱形。 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它是为胜利而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的形式美2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法则3均衡与稳定的法则4比例与尺度的法则 从建筑尺度来说,分为心理尺度和生理尺度,尺度是一种以大小标准高低为准。 从美学角度分析泰姬·马哈尔陵的美 1建筑是用洁白纯净的大理石筑成,其上还镶嵌着28种宝石,被誉为象征永恒爱情的建筑。2 建筑形象对称庄重,气氛肃穆,但亦明朗,不同于一般陵墓的沉闷。3 立体造型上,形成了变化与统一的美。4 建筑上部的圆尖顶和下部建筑之间比例十分得当,反映出形式美的效果 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主教堂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意大利伯鲁乃列斯基设计1在艺术形式上,由尖顶改为圆顶的人文主义思想。2在艺术语言上通过色彩来表达,来体现人文主义特色。3在建筑上,顶是双层结构有内顶和外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4由圆穹顶形成全佛罗伦萨的“中心”,人们形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汛”。让人认识到人需要解放自己,世界是美好光明的,体现人文主义的观念 为什么说卢浮宫的东立面“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立面采用柱式构图,强调中轴线对称。2下面做了基座形式,敦实厚重。3立面构图比例严格,具有明确几何形。4立面设计,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纪念性效果,5都是体现了结构符合比例同时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性之美 18 。19世纪的欧洲建筑之美中,什么是折衷主义建筑?其代表作有哪些 (1)指从18世纪反反复复的创新,到19世纪已经没有创新了(2)代表作:法国巴黎的圣心教堂和巴黎歌剧院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建筑的艺术美学赏析应置身于中国审美文化的背景之下,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求和探索其间的美学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不朽文化集。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建筑美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索 一、建筑美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建筑美学课程,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初步掌握了规划、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基本功,具有了一定的入门专业思维。这个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期,是学生将较为单一的要素转换到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领域的过程,学生的城市与建筑观逐渐开始形成。选择在三年级开设建筑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美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思想、

理念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美学观。 二、建筑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美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理论有较清晰的认知。但是,美学理论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吃力、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偏重设计课的学习,平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也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恰恰是设计课,多数学生始终“不入其门,不得要领”。在设计课学习中,常常出现对某位建筑大师、某种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形式的盲目模仿,而对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发展、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并不了解,在学生自己的设计中忽视对各种社会发展、基地、功能、自然条件、文脉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难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在数字技术进入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领域之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控制能力、图形分析能力,使其从设计的辅助角色向整个设计过程的整合角色转换。诸多先锋建筑师都在其作品中彰显了数字化的强大表现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1.618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颇小的教堂,大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人,但当人置身其中,自然会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严庄。随后你会听到由自己双脚与木地板接触时所发出的声响。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Hefei University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

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

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

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 题目: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专业:建筑设计技术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二0一四年十一月九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木结构建筑界的瑰宝 (2)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 木结构艺术的造型美 (3)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用木材制成的结构。木材是一种取材容易,加工简便的结构材料。木结构自重较轻,木构件便于运输、装拆,能多次使用,故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也还用于桥梁和塔架。近代胶合木结构的出现,更扩大了木结构的应用范围。 木材受拉和受剪皆是脆性破坏,其强度受木节、斜纹及裂缝等天然缺陷的影响很大;但在受压和受弯时具有一定的塑性。木材处于潮湿状态时,将受木腐菌侵蚀而腐朽;在空气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白蚁、蛀虫、家天牛等对木材危害颇大。木材能着火燃烧,但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因此木结构应采取防腐、防虫、防火措施,保证其耐久性 木结构建筑界的瑰宝 1.南禅寺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五台杂咏》词中对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的评价。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公布南禅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距县城22公里,距五台山台怀镇87 公里。寺院坐北向南,由两个小院落组成,共占地4158平方米。大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南禅寺始建年代不详,但大殿内西平梁底皮有题记云:“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可知南禅寺应建在唐建中三年或以前。即便以建中三年修建算起,该寺距今也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较之著名古刹山西五台县佛光寺的修建还早75年。佛光寺是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依据敦煌壁画的线索,经多方考查,于1937年发现的。南禅寺是乡间小庙,上不了敦煌壁画,故当时梁思成未先找到,而称佛光寺为“第一国宝”。 大殿堪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人们常把建筑比喻为文化的纪念碑。南禅寺大殿的建筑和雕塑,就是一座唐代文化的纪念碑。碑上记载的,远不止文化本身,还有对其形成产生影响作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对外交流、佛教历史。因此,这宗遗产的完好存在,显得特别珍贵,称其为“世间瑰宝”。 2.山西应县木塔

建筑美学论文

浅析建筑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建筑的造型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法则才是美的。这类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学派。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 关键字:形式美法则建筑十书比例 Abstract:Architectural beauty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Architectural Shape only meet the objective law of formal beauty is beautiful . The earliest of these theories is represented by the ancient Greek Pythagoreans . 1st century AD, the Roman Empire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 Vitruvius ' 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propor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parts . Keyword:Aesthetic Principles

目录 1引言 (01) 1.1形式美法则 (01) 1.2形式美在建筑中的表现和应用 (01) 2.1对称与均衡 (01) 2.2节奏与韵律 (01) 2.3调和与对比 (01) 2.4比例与和谐 (01) 3.1案例分析之流水别墅 (01) 3.1.1统一与变化 (01) 3.1.2调和与对比 (01) 3.1.3均衡与稳定 (01) 3.1.4节奏与韵律 (01) 3.1.5过度与呼应 (01) 3.2.1建筑美学与结构主义 (01) 4.1总结 (14)

经典建筑中的美学要素分析教程文件

经典建筑中的美学要素分析 【摘要】建筑的美是不固定的,是因人而异的,但大众还是有审美方面的共识,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却形成了一套没有明确界定的审美标准。通过对经典建筑美学要素的分析,结合时代、地域、文化、社会、信仰等外部因素研究其中内在的规律。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色的分析,总结中国建筑特色,总结它与文化与地域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得出一套中方的特色审美体系。在通过对西方经典建筑的剖析,体会异域建筑风情与文化底蕴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一套西方的特色建筑审美体系。由此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个人对建筑美学要素的认识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脉络的递进,展望未来的审美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经典建筑,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西方建筑 建筑,一个特殊的学科,区别于理工文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在里面。如今,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的,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精神层面的享受欲望已不次于物质的需求,于是,建筑美学应运而生,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于是,对于建筑中美学要素方面的讨论,便要充分考虑地域与文化的差别。 1、中西方建筑美学起源 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而对于中国,虽没有建筑美学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在建筑美学方面一直有立于世界之林的独特之处,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最为深远。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建筑方面也不例外,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建筑发展精神主轴。虽然汉代以后有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与盛兴,但佛、道之学始终居于附从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儒学才是正统。虽然后来与西方有所融合,但毕竟都是以其特色存在的。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

美学实例分析

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 ---美学在建筑的应用 前言: 在建筑审美中,“美观”这一核心概念也在不断的深入与演进,宗教、文学、绘画等艺术与建筑审美观念之间的融会贯通,现代美学对于传统的质疑,从绝对到相对美的过渡以及当代逐渐形成的对于微观、个人情怀、社会问题的思辨,每一个学派的产生,每一次思潮的起落,都有着必然的内在逻辑。我将以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为例,谈谈美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现已发展为有一

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更是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深圳毗邻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两地交流频繁,是的深圳可以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很多国际现代前沿文化。 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为一个同意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如果脱离了环境、群体而孤立的存在,即使建筑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失去烘托而大为失色。 深圳图书馆位于深圳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内风景秀美的莲花山前,由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先生主持设计,和音乐厅一道构成深圳文化中心。寓意文化森林的图书馆正门“银树和音乐厅正门“黄金树”象征中心区文化城的“城门”。图书馆南侧的三栋黑色放射性建筑状若三本翻开的图书,而东面柔美变化的水幕和三维玻璃曲面犹如委婉韵律的竖琴,从莲花山鸟瞰,阳光下熠熠生辉,可谓刚柔并济,煌煌大观。将整个文化中心看作一个城市大舞

台,公共文化广场上寓意着“文化森林”的黄金玻璃“树”,分别构成音乐厅和中心图书馆的进厅,整个建筑其独特而大胆。 其中室内空间简洁明 了。室内绿化成为现代图书馆环 境设计中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功能 需要——人们总是喜欢接近大 自然。未经雕琢的花木石水点缀 图书馆内外,使人备感亲切。人 们更加渴望创造一个宁静舒适、 具有大自然情趣的学习环境,以 便调节紧张情绪或气氛、消除长 时间户内脑力劳动所造成的 精神疲惫,绿色更是用眼过度者 最好的调节色,绿色植物默默陪 伴着读者进入知识的海洋,不但赏心悦目,还可以净化因人员众多、书籍油墨或者旧书存放年代已久所带来的浑浊不堪的空气;通过对环境的精心绿化布置,起到支配人们视觉的作用,进而巧妙而含蓄地起到提示与向导作用。大量的使用玻璃等材料,让人在看书学习之余还可以欣赏到建筑外的景观,舒缓紧张感。造型独特、构思精巧,极富现代感。建筑模式从传统模式变为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布局。 此外,外墙采用”黄红青白黑“无色,蕴含象征中国传统五行的理念,充分融汇出东西方的文化韵味。虽然是极具现代化的建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各种细节中体会到传统的中

建筑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美学这一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来的。 2、建筑美学是对建筑的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考,是艺术哲学 在建筑方面的理论拓展与深度延伸。 3、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史主要包括:建筑审美思想史、建筑艺术史、 建筑风格史。 4、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提出了美是和谐这一 概念。 5、17世纪法国古典主要美学家布瓦洛认为“只有真才美”。 6、从建筑历史的发展来看,建筑空间是从封闭到开敞、从静止到流动、从 分隔到连续的过程。 7、建筑领域的典雅主要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代表人物主要包括菲利普约 翰逊、格雷夫斯、雅马萨奇、摩尔和里卡多波菲尔等建筑师。 8、波普建筑以其通俗易懂的形象、浓厚的商业气息、诙谐幽默的语汇等突 出特点迎合了当时商业文化中人们的浮躁心理。 9、古罗马五柱式包括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罗马科林斯柱 式、塔司干柱式、混合柱式等五种形式。 10、在哥特式教堂的艺术处理手法上,运用了垂直与水平空间存在着无 声却又尖锐的对立。 11、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多采用拱券结构,充满了艺术个性。 12、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强调数理美学的运用。 13、巴洛克艺术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建筑艺术风格,是对文艺复兴建筑的一种反叛和补充,表现出一种对文艺复兴时期所追求的严格、理性秩序的不满。 14、古典主义建筑在布局和构图中,讲究严格的对称均衡,突出中心轴 线,主次关系十分明显,在外型上显得端庄雄伟。 15、20世纪建筑领域最重要的观念变革,是空间的概念取代了以往形式 的观念。 16、在现代建筑运动中,实现了从形式美学向功能美学的转变。 17、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因此, 要把握现代建筑的本质,关键在于澄清现代建筑思想的空间概念。 18、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路易斯沙利文。 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 19、在设计包豪斯校舍中,格罗皮乌斯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 的出发点,把对建筑功能的分析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基础。 20、在20世纪早期,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是该时期流动空间的代 表作。 21、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包含了一个基本的哲学内核,这就是理性的失 落。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义重物轻人 的价值取向逐渐受到人们的摒弃,在建筑和城市设计领域显示出对人的关注。 23、日本名古屋市立现代美术馆,是反映黑川纪章共生思想与灰的美学

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建筑美学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美学读书笔记1 摘要:建筑美学自兴起以来发展迅速,东西方建筑美学在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氛围中,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各自的特点。建筑美学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值得每一位水利人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美学;水利水电工程;价值;发展前景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反映一个时期、某个区域、某种文化氛围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建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具有一般艺术作品的美学规律,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独立的美学法则。但是,建筑美学法则不能完全反映具体的建筑创作,建筑艺术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并不是哲学家康德所说的“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进行判断”的纯粹美。

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东西方建筑美学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同时又偏于追求道和伦理,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多民族的特点。而西方传统美学,则更多的追求规则和简单。对于现代建筑美学而言,西方建筑更偏重于客观因素的科学分析,如地基的稳定性、建筑材料的强度等,同时更加关注人的主观感受以及在建筑中运用新材料、开发新技术,从而彰显民族和时代的个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建筑美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出现了大批框架结构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大体积钢结构建筑物,很多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欧式建筑,忽略了建筑物民族化、地域化的重要性。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源远流长,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枢纽,再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彰显着我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人文气息和建筑美学。就人文而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从立项到建成投产,处处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筑美学深受人文的影响,自然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由于我国建筑美学长期以来深受哲学的影响和追求伦理道德,我国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整体上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把工程和艺术的界限划分得比较清楚。工程本身是一门艺术,虽然不可能像艺术作品一样给人感官上的震撼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