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8.1电能电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能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了解电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2.知道电能的单位和符号。

3.认识电能表,知道电能表上参数表示的意义,会读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

电费。

4.能利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

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1度电的认识,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能表的读数。

2.电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电功概念的理解及利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

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

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2)电功计算公式:W=UIt。说明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板书设计

第1节电能电功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电能、电能表、电功,其中电能和电能的计量是本节的重点,故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电能的概念有比较直观的基础,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实例入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了解电能,进而为电功的理解做好了铺垫。对于学生对电能表的认识,我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工作过程来认识电能表和电能表的名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18.2 电功率

第一课时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

电能表、规格不同的普通照明灯泡、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电功率

活动1:分别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

快慢。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 活动2: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原因。

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活动3: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1)把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h ,消耗的电能是3.6×105J ,把一个电炉接在家庭电路中通电1min 消耗的电能是6×104J ,哪一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快?如何比较? 交流得出答案:

电灯1s 消耗的电能:533.6103.610J s

??=100J/s

电炉1s 消耗的电能:461060J

s

?=1000J/s

电炉消耗电能快。

活动4:能否根据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方法,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电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 归纳总结:

(1)电功与时间之比为电功率。 (2)表达式:P =W t

其中:W 表示消耗的电能;t 表示完成电能所用的时间;P 表示用电器的功率。 (3)单位及其换算:瓦(W );千瓦(kW )); 1kW =1000 W ;1W=103mW

活动5:走进生活,说出你所熟悉的用电器的电功率是多大?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答案。 总结:

空调 约1 000 W 洗衣机 约500 W 电视机 约200 W 抽油烟机 约140 W 电冰箱 约100 W

电扇 约100 W 归纳总结:

(1)各种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一般不同;

(2)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而像一些小型的电器,电功率比较小。

探究点二 电功率的简单计算 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典例剖析: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 W ,每天使用3 h ,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答案展示:解:P =250 W =0.25 kW

t =3 h ×30=90 h =3.24×105 s 由P =W

t 得W =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的电能:

W =Pt =250 W ×3.24×105 s =8.1×107 J =22.5 kW·h 归纳总结:

(1)kW 和kW·h 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千万不要混淆一定要注意区分。 (2)公式W

P=

t

进行计算时单位的对应性:

变式训练1:利用公式P =W

t 变形求时间:

3度电可以供“220V ,300W ”的电熨斗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第2节 电功率 第1课时 电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难度较大。在前面教学中虽为电功率的计算作了一些铺垫,但遇到本节的计算,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仍有困难。突破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对本节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推理,对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学习要扎实,要准确记忆、理解,使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再现能力。要想上好本节课,做好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好实验现象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领悟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切忌贪快而使学生理解不透,做题时不会,再返回头来进行辅导!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节内容。

18.2 电功率

第二课时额定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说出用电器铭牌上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

2.能区别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3.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用电器的铭牌或相关信息,了解与用电器有关的参数。

2.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或电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1.电功率的简单计算。

2.实验研究电功率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额定电压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电源、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规格不同的普通照明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演示: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好,来回的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学生小灯泡亮暗的变化?

进一步的延伸拓宽,你知道引起小灯泡亮暗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小灯泡在什么的情况下工作,寿命才长一下?学生质疑?从学生的疑惑在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提出问题:通常我们说这个灯泡的电功率是40 W,那个电烙铁的电功率是60 W,并没有明确地指明电压。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总是一样大吗?学生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实验1:取一个标有“2.5V 0.75W”的小灯泡,让学生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乙,连接好实物图后,移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记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再分别移动滑轮,使实电压表的示数为2V和3V时,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暗情况。

问题1:从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否分析这些数据哪些是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问题2:根据你的理解,说出什么是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以组为单位阐明小组的观点,其他组不同意见的再加补充。

总结:

(1)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的2.5V、2V、3V为真实所加的电压,故它们是实际电压,对应计算出的功率为实际功率;

(2)当小灯泡两端的所加的实际电压为2.5V时,此时小灯泡正常工作,此时的电功率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

归纳总结: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2)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为额定电功率;

(3)用电器实际所加的电压为实际电压,实际电压下的功率为实际功率。

实验2:取“220 V 40 W”和“220 V 15 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并联接入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观察两只灯泡的亮暗。(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较亮?)

实验3:取“220 V 40 W”和“220 V 15 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串联接入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亮?)

实验总结:

(1)两盏灯都正常工作时,40 W灯比15 W灯亮,此时两盏灯的实际电压都等于额定电压,两盏灯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2)两灯串联接在220V的电路中时,15 W灯比40 W灯亮,因为此时15W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40W灯泡的实际功率。

归纳总结:

知识拓宽1:电功率的两个推导公式:①根据欧姆定律U

I=

R

,将电流I代入电功率公式

P=UI=U U

R =2U

R

②根据欧姆定律U

I=

R

可得U=IR,将电压U代入电功率P=UI=I×IR=I2R。

故电功率的也可利用公式P=2U

R

=I2R计算。(但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用电器,如电炉子、电饭锅等均属于纯电阻电路。)

知识拓宽2:根据用电器(特指纯电阻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功率,结合公式

P=2U

R 得出电阻2U

R=

P

,从而计算出这类用电器的电阻。

探究点二额定功率的有关计算

活动1: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典例剖析1:小滨对家中的豆浆机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收集了如下信息:如图甲是豆浆机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电动机是用来带动刀头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的,额定功率P1=200W;R是加热电阻.额定功率P2=1100W.图乙是此豆浆机做一次豆浆时的工作

信息,请你根据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豆浆机正常工作,打浆时的工作电流;

(2)豆浆机加热电阻的阻值;

(3)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总共消耗的电能。

思路导引:

(1)豆浆机在工作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哪几个阶段?

(2)从豆浆机工作过程信息表中,分析出每一阶段对应的功率和时间。

变式训练1:一个“220V 800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有多大?假如电路中的电压降低到200V,电阻丝的电阻不变,这时电炉实际的电功率有多大?

板书设计

第2课时额定功率及其计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这两点注意到了,学生会在后期的计算中循序渐进。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一课时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会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3.在实验过程中,巩固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操作技能。

4.通过实验,知道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验,认识同电器正常工作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

用电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如图所示小灯泡的铭牌已经模糊不清了,偶尔看清“2.5V”字样,但他很想知道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怎么办呢?同桌的张斌灵机一动,很快帮小明解决了这个问题,聪明的你知道张斌是想出什么办法得出了小灯泡的电功率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设计实验:从情景导入中让学生讨论、探究如何测量出这个“2.5V”小灯泡的额电功率和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需要哪些测量工具?电路图如何设计?

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然后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图为:

2.进行实验

活动1:让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在连接实物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适当的整理。学生总结:

(1)连接实物图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最大值。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两表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接法要正确。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接法要正确。(3)电源电压高于小灯泡额定电压。

活动2:小组之间交流分析需要测量的数据和记录的数据,划片移动的次数。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归纳总结: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越高,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发光越亮;

(2)小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与额电功率无关;(3)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多个,额电功率只有一个。

4.交流与评估

实验完成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评估自己组的实验过程。老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连接实物图时,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且滑到最大值。(3)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护电路,另一个是改变小灯泡的两端的电压;(4)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接法是否正确。

(5)是否是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典例剖析小明想知道小灯泡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找来额定电流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滑片P向__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先观察__________示数,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记录表中,计算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__________瓦.

(3)小明注意到灯L1

中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灯泡并联,根据灯泡的额定电流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且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2)分析表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分析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得出实际功率和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

【自助解答】

板书设计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1课时伏安法测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反思

本节实验是电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它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骤最复杂,教材中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完成的,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所以在课堂上,给予了适当的引导、启发,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给予了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的正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X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评估与交流能力。评估是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可以培养学生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从评估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评估,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二课时特殊方法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伏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会利用安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会利用电能表、秒表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

1.利用伏阻法、安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利用电能表、秒表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

1.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2.电能表、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所示的电熨斗,我现在想知道这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率,如何测量?利用上节伏安法进行测量,是否可以?同学们不知所措?从学生的迷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伏阻法测量电功率 活动1:展示课件,出示实例:

一位同学想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的额电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 0(阻值已知)、电压表各一个,三个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步骤中要明确写出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你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针对导课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没有电流表的条件下,如何测量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设计出电路图。 同时出示课件,展示思路导引:

(1)没有电流表如何获取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要想让定值电阻的电流能够替代小灯泡的电流,如何连接? (3)如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学生总结:

方案一:(1)利用伏阻法来测量灯的功率.用导线把小灯泡、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串联,电压表与灯炮并联。

(2)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2.5V .

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把电压表改测定值电阻的电压,闭合后,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3)电路中的电流I=

0U R ',灯的额定功率P=UI=U? 0

U R '

. (2)电路图如图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 、S 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然后再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

2.5U V

I R '-=

,所以小灯泡的额电功率为P=UI=2.5V 02.5U V R '-?

=0

( 2.5) 2.5U V V

R '-?

探究点二 安阻法测量电功率

活动1:有了伏阻法的测量,师再进一步的拓宽延伸,在上述问题中,如果只提供电流表,又如何测量?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出电路图,并分析出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表达式。

活动2:展示课件,出示例题:

一位同学想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的额电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 0(阻值已知)、电流表各一个,三个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步骤中要明确写出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你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课件提示:

(1)如何获取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2)要想让定值电阻的电流能够替代未知电阻的电压,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如何连接比较好?

(3)如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学生总结:

方案一: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开关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I ′=

2.5V

R ;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将电流表移至与小灯泡串联,闭合开关,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00I R I II R ''??=

方案二:①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 1、S 2,断开S 3,调节R 1使电流表示数I 1=0

2.5V

R ,并记录I 1;

初中物理全套教案

人教课标版教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六、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与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粒子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 五、浮力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2) 第二章、光现象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7)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 (10) 第五章电阻及欧姆定律 (16) 第六章电功率 (22) 第七章电与磁 (24) 第八章信息传递 (26) 第九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28) 第十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34) 第十一章力与运动 (37) 第十二章机械与人 (39) 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 (41)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45) 第十五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49)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授课形式】实验教学;实例教学;识记教学;例题教学;教材展示教学等【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举例:讲话时喉咙的振动;吉他) 2.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举例:敲击桌子能听到声音)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作为常识识记)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快慢)决定。(举例:吉他或翻书)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一个人的声音大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两个人声音不同)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有规律或无规律;好听悦耳或难听刺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否污染环境)。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戴耳机) 四、超声与次声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人耳不能听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免费)全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套)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课前预习】 1.课本图0-2的实验中,你猜想一下小金鱼会___________,请你就你的猜想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课本图0-3的实验,你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手做一做: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你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由此引入新课。 (一)物理研究对象力、声、热、光、电等现象。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实验1:点燃的蜡烛如何熄灭? 学生回答:吹、搧、罩 如用容器罩起来,可能会有什么现象? 问:蜡烛有燃烧到熄灭的条件是什么?此实验研究什么问题? (三)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设计实验4.实验验证 5.得出结论6.交流合作7.提出新猜想 能否提出一个与容器有关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如:容器的长短和粗细对蜡烛的燃烧是否有影响? 用实验验证:将蜡烛放入直筒与量筒内燃烧,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实验2:两支蜡烛燃烧,罩上后,哪支蜡烛先灭? 结论: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 实验3: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分别将一些物体放入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观察回形针的下落情况。 实验4:学生自行实验,用一装水的子对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有哪些变化。 〖要点归纳〗 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当堂反馈〗P3W. W. W. 第1题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课后巩固】学生回家做:①用纸条快、慢抽动,观察纸条上面瓶的运动情况。②P3第2题(2)。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1《磁是什么》教案

2、马蹄形磁体吸引铁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最强,中部最弱。 师: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师:由刚才实验可知磁性都有几个磁极? 生:2个。 师: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提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 演示:让大磁针或条形 磁铁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 针静止时的指向。(演示前告诉大家北方、南方)、可做2次增加说服力。 1、北极(N ) 教师:由实验可知,大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固定指北,一端指南。因此人们规定:磁铁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 2、南极(S ):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 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磁极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学生实验:(先讨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类似? 鉴定它是否是纯 铜。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体上各部分磁性都一样,通过实验观 察就能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知道磁铁有2个磁极:北极和南极。但不知道怎样知道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由旋转的磁体静止时,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是南极。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 六、磁化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人造磁体是怎样制 造出来的吗? 演示: 教师:铁块本来能不能吸引铁沙? 学生:不能。 教师:这说明铁块本来有没有磁性? 七、磁场 提问:磁体未靠近铁、钉就能够把铁钉吸 引起来,这是为什么? 师:告诉学生,那是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 磁场。 磁体就是通过磁场对铁钉(磁性物质)产 生磁力的作用。 1、磁场的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书,得出:磁场是有方向: 磁场的方向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 向一致。 1、磁感线: 学生实验:用磁感线演示板或玻璃板、铁 沙,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与U形磁铁的磁 感线形状。 学生通过实 验,可能没办法 一下子就观察 到铁屑或磁针 排列有一定的 规律性。 教师可指导实 验技巧。首先铁 屑的分布应均 匀且不能太厚, 再次,当磁铁放 在玻璃板背面 以后,可以轻轻 敲击玻璃板,这 样铁屑分布就 会出现一条条 优美的曲线。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 复习和总结 4课时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较前后是否一致。 (二)讲授新课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2.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课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 册教案课程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目录 第十三章热和能 (1)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 第二节内能 (3) 第三节比热容 (4)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7) 第一节1 热机 (7) 第一节2 热机 (8) 第二节热机效率 (10)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0)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15) 第一节电荷 (15)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17)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9)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测量 (22)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6)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29)

第一节电压 (29)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0) 第三节电阻变阻器 (3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33)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33) 第二节、电阻的测量 (35) 第三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36) 第十八章电功率 (40) 第一节电能电功 (40) 第二节电功率 (41)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2) 第四节焦尔定律 (43) 第五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44) 第六节、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45)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47) 第一节家庭电路 (47)

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49)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49份) 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 一、了解分子运动论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 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1)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的时间紧,还要进行九科竞赛,面临的压力很大。今年的两位新搭档,我们之间还需要磨合,针对现实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进行六步四检的课堂改革。在教学中自己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对这些学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姓名、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初二进行的是六步四检的教学模式,我也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九年级内容繁多,时间很紧,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平时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及时的让学生接受自己。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为:第一部分是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具体内容分为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热机的效率和能量的转化比热容和效率的计算。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例如: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和效率计算的相关问题)。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节奏,力争保证全体学生理解,别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掉队。第二大部分为电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与上一部分内容相比,电学内容相对较难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点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电学的公式及概念)、相关计算。扎实基础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今年教学的任务艰巨,成绩的压力很大,我们三人会共同努力,定会实现我们全县前二的目标。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做到哪些内容是考点,哪些是难点。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实用可行的教案,课件,学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坚持并摸索适合我们物理教学的磨课方式。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做好培优辅差,在达标题的设计上注意分层,要有拔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差生吃饱。 4、严格管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物理知识的储备。严格管理学生,抓紧课上的每一秒钟,洞察一切。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帮助学生成长。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多做山东省的物理中考题,及时写出试题的分析,多做总结。及时的反思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