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审题教学

写作审题教学

写作审题教学
写作审题教学

周京昱老师谈作文审题,我认为很有创意,特分享给各位!

2014年新课标I卷(适用地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审题。一是,这是一场比赛,比赛就是竞争,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何面对成败与对手的问题。如果能在竞争中采取合作能够双赢的话,那么不失为上策。因此,明确“在竞争中合作应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抉择”。其实,现代社会需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同样需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多元格局的背景下,竞争中的合作,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整个大自然的生物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竞争中发展的过程。二是,比赛是有规则,并且应讲求规则的。那么,我们对“两个人抱着转身”这种突破规则,又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第一,既然规则中没有讲不可以抱着过桥,那么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做呢?处理事情,不过于死板,有利自我双方的事,为什么不可以做?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各个经营者,为了自身发展,不能等着政府去给你讲什么可以做。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凡是政府有规定不能做的我们不能做,而没有规定不能做的,我们就可以尝试去做!也许这样还可以闯出一条新路来。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在规则面前,我们可以有条件地突破,而且要敢于突破,善于突破。第二,换个角度,信用社会,也就契约性社会是非常强调规则的,一切都得按规则来办,最具有约束性的规则就是法律。一般的规则也是约定俗定的。如果有人人为地突破规则来为自己谋求利益,应视为违规。从这一角度看,这两人应是违规的。当今的中国应该是不完全市场化的改革背景下的市场,就有人利用规则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为一已私利,不惜害人害社会。因此,我是否可以思考,在规则面前,突破它的界线在哪?由此思考另一个结论:我们不能被规则僵化,但我们更不能因一已私利去破坏规则,而应该去完善规则,从而达到完善自我。

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我认为您是有两个故乡的人,书籍是您的第二故乡。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这话其实是包括文学在内的全部人类文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印度有一位科学家得出了声音可以做肥料的结论。这位科学家在工作之余,非常喜欢

音乐,也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6时起床,梳洗完毕之后,就在自己的院子里拉半个小时的小提琴。拉完小提琴之后,就边吃早餐,边听音乐唱片。后来,他突然发现,他院子里的植物总是比院子外的植物长得快、长得茂盛有力。后经这位科学家认真研究,发现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植物有着不同的刺激作用,其中轻柔、优美的旋律可以调节作物的新陈代谢,促进作物生长。更多科学家参与了研究,他们用给植物听音乐的办法,竟培育出2.5公斤重的萝卜、排球大小的甘薯、小阳伞一样的磨菇。一位法国的科学家给西红柿戴上耳机,让它每天听3小时的音乐,结果西红柿猛长到2公斤多重。

周京昱老师审"谭木匠"

最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了周老师对一道作文题的分析,很受启发,摘抄如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建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做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请根据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本题所提供的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比较分明的材料。"结果性"信息有:"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成功走向市场""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等,一句话一一企业成功。"原因性"信息有:"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等。

通过上述"因果关系"的把握,不难看到:

1、"原因性信息"多于"结果性信息",前者的复杂或丰富为多角度构思作文提供了可能。

2、"原因性信息"内部也具有各种逻辑关系与事理关系,如"因为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所以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或"尽管把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但是却让消费者看到了天然绿色的优点";如"因为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所以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如"因为他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所以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

3、这些"原因性信息"既可以独立与"企业成功"构成因果关系,也可以联合、融合起来与"企业成功"构成因果关系。

4、上述"因果关系"或其他所产生的道理,不仅局限于做企业上,同样也适合用于做人做其他事以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从这则材料中得出如下启示:

1、"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一一做人做事老老实实,坦言不足的背后也显示出优长;从不利条件中挖掘出有利,在短处向长处的转化中取得胜利;不回避、敢于且勇于承认自身缺点的人,必有其强大过人的品格;有瑕疵不一定是坏事,缺陷可以成就另一种圆满?????

2、"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一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动力;钻研能点石成金,技艺能成就凡人;一招鲜,吃遍天,一门灵,我就行;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成一行;无论从事何种行业,要做这种行业中最专业的甚至是最顶尖的;排除杂念,

做我自己;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3、"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一一面对诱惑,专一求成;长期坚持,专注一事;人各有长,人各有志,不辜负自己;恰当估计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兴业难,守业更难;坚守本位,保持本色,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4、"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一一成功的标准是质量还是规模;"少、小、好"与"多、大、劣"的明智选择;科学发展与盲目发展;内部优化与外部扩建;与其虚"大",不如实"好"???????

以上角度不下20 个(当然,一些路径之间或有重合),再深究一下:

1、这20 个单向角度若彼此发生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各有旨趣,莫辜负自己最初的选择。再如:爱某一事物,就必须面对它可能具有的缺陷,努力弥补缺陷甚至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方能走向成功。?????? 这就又演化出了新的方向,可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因为这些单向角度本是材料中固有,它们之间的联合也必然在材料允许的范围之内,故不会跑题,只会使认识更加多元,立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厚重。

2、材料中的"谭木匠"(谭传华)是正面的,亦可对其经营理念产生质疑,如,"好公司"与"大公司"一定矛盾吗?如果做大做强就不"好"了,那"好"还是经得住考验的真"好"吗?专事一物固然好,但触类旁通一定不好吗?我们难道不欢迎"通才"吗??????? 这样一怀疑甚至否定,再由此思考新的答案,角度与立意可能会翻番了。

3、将这些角度,置于不同的生活领域内(与选材相联系),"在教育上""在文学上""在艺术上""在道德建设上"在社会变革中""在历史回眸中""在人情冷暖中"?????? 具体立意指向必然更有所不同,故作文的实际立意必是极大丰富且多姿多彩的。

??????

综上所述,面对命题所提供的材料:读清其逻辑,挖掘其中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或独立或组合,再正面反面想一想?????? 考场作文的构思之路,有望由此变得宽阔、丰富且通达起来。

如何叩开考场作文之门——谈审题作者:周京昱

(2007-07-21 09:46:56) 【考生求助】

1.近年高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在命题上有区别吗?

2.我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特别紧张.不知该抓哪些东西.老怕跑题,怎么办? 高考作文,审题是第一步。审题,不是单纯看命题者让我们以什么为话题或者以什么为标题。很多考生在读题时常常“筛选”出那些自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而将一些同样有价值的信息弃而不顾。这样一来.我们便难以全面地考虑问题。更难以周全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在谈审题之前,我们先应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

一、命题概况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目前可分为三种:话题作文、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一般的认识是:它是以开放性为本质、兼顾开放与限定相统一的作文命题式样。它常常是由“材料”(提示话题来由)、“导语”(提示考生思考方向)、“话题及要求”(明确概念与成文应注意的问题)构成。话题作文坚持“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2002年至2005年大部分作文试题属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中最为自由的一种形式。

限定了文章标题的命题形式,叫标题作文,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愿景”、江苏卷“人与路”、辽宁卷“肩膀”等题目。有的标题作文

还可能同时限定了文体,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试题“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作文,指以2006年全国甲、乙两卷为代表的作文命题。它给出一个完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也可以是一个生活现象),材料本身具有多种象征意义或认识角度。要求考生在完整理解材料的前提下任选角度、立意成文。这种新的材料作文依然坚持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

明确了上面三种命题的特点,我想正确的审题态度也随之确定了,那便是:考生应根据题目的特点读取命题者提供的所有信息,对试题多方面的规定、要求做出全面的审视、正确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

二、审题技法

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审读,真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考生,应该怎样理性地面对一道陌生的高考作文试题呢?下面我们提出作文审题的5种技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叩开考场作文的大门。

1.全面理解

指面对题目的文字表述.不“断章取义”——只拣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文章。而是对试题所给材料能形成完整的认识,真正弄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看清楚命题者给出的这段文字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命题一】

(2006年高考全国甲卷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o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解读】全面理解.首先指材料涉及的多重内容。本题所给材料.完整地看,是对近年我国阅读情况做出的调查。在材料中.阅读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阅读,即以纸制品的图书为对象:一类是现代新兴的阅读方式,即网络阅读。命题者所要求的“全面理解材料”.应包括这两个方面的情况。材料中不仅指出了现象,还分析了一部分原因。这些原因表面上只是纸质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它们也是网上阅读迅速增长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整体把握下,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我看多元时代的阅读问题”——便清晰显现出来。我们的角度选择、材料选取、立意确定也只有围绕着“多元方式阅读”才是最切合题意的。舍此空谈读书,纯粹以“读书”为话题作文.严格说不能算完全读懂题意。

2、虚实转化

指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能够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从容转换.从而达到理想的作文境界。具体的人、事、物、景,为“实”:抽象的看法、道理、精神,为“虚”。无论怎样的作文命题,不外乎是让考生写生活,谈认识,因此,审题中的虚实转化就显得很重要了。

【命题二】

(2O06年高考北京卷试题)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颸n锼孀攀贝姆

⒄梗窈蠡够岵欢嫌肯殖鲂碌谋本┓拧1A粢酝姆牛丛煨碌姆牛潜本┤说男脑浮?br/>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读】

200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北京的符号”属“由实化虚”的命题。什么是北京的符号,是“实”;北京的符号象征的文化含义.是“虚”。换言之,这道题的考查重点在于“怎么看”北京的符号,而不是单纯罗列哪些算北京的符号。就考生写作实际来看,取材不是问题:故宫、四合院、天桥杂耍、胡同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颸n镎馐翘饽克荆惶焯场⑴=帧⒒食歉蠛!⒔锹ァ⑼蛩晟剑槐贝蟆⒑炻ァ⑴思以埃跹⑼跛贰⒑畋α郑峁荨⑷艘铡⒌略粕顼镎馐翘馔馑搿6忌嬖诘淖畲笪侍馐牵嵌哉庑胺拧钡钠肺队敫形虺3J歉》悍αΦ摹?br/> 因此.作为行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求“实”——关注现实生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务“虚”,即加强对生活的思考、理解与认识.在“怎么看”上做够文章。

【命题三】

(2006年高考全国乙卷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解读】

与“北京的符号”由“实”化“虚”不同,2006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先由故事说起,令考生由故事产生寓意.再由寓意去观照现实生活——走的是由“实”到“虚”再到“实”这样一个“虚实互化”的路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面“虚”——对寓意的理解——是关键问题。本着前面说过的“全面理解”的原则.这则寓言的主要对象是乌鸦。主要事件是“模仿老鹰”,主要问题是“该不该模仿”(对“忘记自己叫什么”的体认)。脱离这三个“主要”,空谈“位置”“缺陷”,甚至将视角放在那对父子身上,大谈“代沟”“理解”“换角度看问题”等,就构成了偏离题意。这个题目属于材料限定.考生必须围绕着“乌鸦变老鹰”的象征意义来考虑.对乌鸦的思想、行为、心态等做出深层次的思考。其实,本题的角度是很多的,也就是说在“全面理解”的前提下.“虚”的方面仍然是多元的,命题依然带有较大的开放性。

3.一点突破

指面对一个陌生的作文试题.能够找到题目的“要害”,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思路,确定写作的角度和内容。

这里所说的“突破点”又有多种表现。

【命题四——突破“关键点”】

(2006年高考江西卷试题)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

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审题解读】

一点突破,首先指能够解决内容上最核心的问题。

就2006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而言.这则材料可将其视为寓言。它的哲理意义与象征意义在生活中表现得很普遍。“雨燕减肥”中关键的是“肥”这个字。它所蕴含的“负担”——并且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负担”(既包括取得的成绩也包括不良的习惯)就成了我们取材立意的依据。奥运金牌是刘翔的“肥”.多次捧得“大力神”杯是巴西足球队的“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企业的“肥”。过重的人口负担是国家的“肥”镲为什么会成为“肥”?为什么要“减肥”?不减肥会怎样?怎么减肥?颸n锝胺省闭庖桓龅阆胪赋梗恼戮蜕闪艘淮蟀搿?br/> 【命题五——突破“多义点”】

(2006年高考浙江卷试题)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锢团┓蛞孕菹⒅?《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审题解读】

有时候,题目的语词有多种意味。对“多义点”的玩味与选择.是审题的智慧所在。就200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而言,“息”,指身体的休息,还是指奋斗的停顿或中止?我们常说:工作,时,要休息几分钟。而很多学者常常在读专业书籍之余,用看其他书的方式来休息。这是“有所息”还是“无所息”?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过去.“生无所息”是主动的。一些人想要人生变得不凡,以此来自勉:而今天,“生无所息”常常是被动的,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

对生命的思考与探讨,离不开对话题的深层次追问。这些追问的起点,皆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审察。

4.常险审度

指面对一个大众化的作文题目,考生对文章“难度系数”的选定。题目虽是一个,但考生的选择却大不相同。俗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些对自己要求较高的考生往往会抛弃惯常的选材、思路,标新立异,自出机杼,选择将平淡的题目写得更好看。

【命题六】

(2006年高考江苏卷试题)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颸n?br/>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件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审题解读】

从众还是众。是一个审度。2006年高考江苏卷的作文试题不偏不怪。平平正正。而难也就难在平正上。因为很多考生面对平正的试题自己也便随之平静、平淡甚至平庸起来。面对“人与路”这个题目,首先想到自己是合理的,却不是最聪明的。如果我们的人生之路都差不多,从小学到中学,乏善可陈,我们为什么不想想陶渊明、李白、苏轼、沈从文、周作人、汪曾祺、史铁生们的人生之路呢?我们除了想想他们选择了怎样的路,为什么不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选择了那样的路?为什么不进而想想我们在人生的岔路口应如何索取与放弃?为什么不再扩大一点儿——想想除了个体的人。我们的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义应该选择怎样的路?镲“人与路”,多么宽阔的一个题目,而我们的不少考生。却显得单调了。面对一个平正的题目。想脱颖而,你就得变得不平,不正,不落俗套。

5.名实分辨

指透过题目的文字表述辨认它的实质,恢复其本来面目或探求其深层意义。使作者看到广阔的前景。

【命题七】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试题)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解读】

“愿景”是一个新词.但意思却是我们生活中早已有之的,题目又给出了解释,故本题并不难。我们不如直接将这一词代换成“所向往的前景”来看:“谁”向往?“前景”是什么?不同时代“向往的前景”有怎样的不同?仅仅“向往”行不行?怎么努力实现?镲不管题目有无新意,更重要的是考生自己有没有新意。就像我们每天的基本生活都差不多,而有些人每天都能活出新感觉来。生活大同小异.变的是我们自己。写文章亦是这个道理。

【命题八】

(2006年高考四川I卷试题)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审题解读】“问”.似乎是个大家都懂的词,但写一篇与此相关的文章,我们就有必要对其弄个究竟。话题前的一段提示性文字对审题有很大帮助。它表述了方面内容:要不要问?怎样问?问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得开阔一些。“问”。是个多义词,它可以是“问学”之“问”,可以是“问罪”之“问”.也可以是“问疑”之“问”(这些“问”都不违背材料的意思)。问的原因,可以是“不懂”,可以是“不满”。也可以是“不信”。因此,“问”这个话题,不仅具有多向度而且由此还可以引发我们对“问与答”“信与疑”等复杂关系的思考。这样。以“问”为核心,多角度挖一挖、扩一扩.本题就会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景观——当然,创新的

天地也就显现出来了。一个概念,表面上是什么?实质上是什么?对名与实辨别清楚往往是一名考生成熟的标志。

全面理解。虚实转化,一点突破,常险审度,名实分辨.上面我们谈了审题常用的5种技法。这5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常常使考生在下笔之前就已成竹在胸。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道工序。希望那些一看到陌生的作文试题就紧张甚至恐惧的同学能够放松,甚至能够对考场写作产生兴趣。只要我们能对作文命题是怎么回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拿到一道作文题时懂得遵照一定的原则、方法读懂题意,叩开高考作文之门并“登堂入室”便不再艰难。

王老致周京昱的信为“私下探讨”,但我认为此信对作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故而,我冒昧地将此信连同王老对考场高分作文的评点,发在我的博客中。

致周京昱信

京昱:

今特与你私下探讨一回作文导向的问题,或说“文风”问题。

在阅读惠赐《阅卷纵横》的考场作文时,我就有一种忧虑:得高分者走的都是“议论性散文”的路子,而写一般性议论文的,很难与之抗衡。日前我到郊区某中学参加“作文指导”的研讨活动,看到教师们对如何指导高中作文颇感困惑:应该走“议论性散文”之路吗?就一般学生来说,能走这样的道路吗?

“议论性散文”,是文学的一体,它也“议论”,但不以理性胜,不以逻辑胜,而是靠形象,靠情感。一般性议论文,具有实用性,是政论的一体,它讲究以理服人,以逻辑服人。那么,中学(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何在?恐怕不能以文学写作为主吧?无论从“课标”的要求说,还是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说,发展他们的理性,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都是最重要的。个别学生有文学的天赋,固然应该肯定、扶持,但不能成为“导向”,不能引导所有学生以此为“榜样”。

再看看被评高分的所谓“议论性散文”的实际状况,更觉得不宜作为榜样,成为导向。我敢大胆的问一句:北京10万考生,能写出像样的议论性散文的有几人?假如有10个,仅为万分之一,就算有20人,也只是五千分之一。就我有限的所见,有几篇确实像那么回事,但要找10篇甚至20篇,恐怕很难。多数给高分的所谓“议论性散文”,其实什么都不是,不但不应该鼓励,还应该痛加贬斥。那些文章,从作者看,是“古人开会,诗文排队,云山雾罩,如痴如醉”——他们不说自己的话,难见自己的情,一路堆砌,一路矫情,仿佛陷入梦境,或者酩酊之中,实在是一种很坏的文风。从读者看,只觉得概念不清,逻辑混乱,满眼浮华,不知所云。我老实承认,那些文章的好些话我都看不懂。阅卷教师真看懂了吗?假如也不是很懂,凭什么给他高分?难道是被那些花哩胡哨的东西吓倒了吗?

人们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这说法大体不错的话,那么是否可以说:高考作文评分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呢?事实是,许许多多(不敢说“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以高考高分作文为“范文”指导学生的。他们一边让学生“效法”,一边又怀疑着:这东西果真值得效仿吗?自己的学生有几人能模仿得“像”呢?指导学生写一般性议论文吗,又难以得到阅卷者的青睐。于是陷入困惑。于是作文教学也陷入恶性循环:“散文”教不会,还得“硬教”,其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一般议论文能教会,又觉得没时间,白费劲,所以干脆不去教,最后也就不会教。

京昱,阅卷评分之事,影响所及,广矣,大矣,未可掉以轻心也。世风浮躁,文坛龌龊,作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作文教学应该摒弃浮华,摒弃梦呓,摒弃卖弄,而多一点真诚,多一点真的文化,真的高雅,提倡清新健康的文风。这要靠有话语权的人去提倡,去引导。高考评分,就是这种话语权的一种体现。

倘若视浮华堆砌为博学,以信口胡说为能力,导致恶文风的泛滥,误人子弟固不可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不必赘言),同时也就宣布了中语界的集体堕落。也许是我老耄落伍,不能与时俱进,但兹事体大,不敢不言。

并附两篇作文评点,供参考。即颂

教安!

王俊鸣09·9·25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初评58分】

如果有人问[缺一“我”字]你最希望拥有什么?[不是问句,只是陈述句,不该用问号。]我想我会回答他,我最希望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该用句号。]如果有人问我你要隐形的翅膀又做什么?[问题同上。]我想我会回答他,我要送给那些身体残缺的朋友和我的姐姐,我想让他们感受到飞翔的快乐和远方的美好。假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你那双假如的翅膀是什么?迄无交待。]。

[题目是“我有”,这里变成“假如我有”,由实然变成或然,从根本上偏离了题意。况且,这“翅膀”不是作为自己远翔之助,而是要“送给”他人;而这他人还是指“那些身体残疾的朋友和我的姐姐”——这两者能如此并提吗?]

秋风如蜜语般滑过,耳畔的精灵的落叶舞动着它的身体,缓缓地,缓缓地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们用那双隐形的翅膀飞出了自己生命尽头的华美舞姿,它们并不遗憾只为了与大地亲吻,让自己那双隐形的翅膀得到归属。

[是“落叶”本身“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还是落叶“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落叶”是实实的存在,可见可触,它怎么会像“隐形”的翅膀?让“翅膀得到归属”,而不是自己的生命?颠来倒去,信笔写来,“看上去很美”,其实不知所云。更重要的是,这一段文字有什么用?与上下文怎样联系?看不出。似乎是记诵过一段秋风落叶的文字,灵机一动就“堆”在这里了。] 她似一只饱经沧海桑田的蝴蝶,[蝴蝶命短,何以“饱经”桑田?] 她从小不敢抬头走路,她害怕别人嘲笑她残疾的双腿。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就要[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翅膀还是“假如有”而非实有。]送予她这双翅膀,让她在人生的路上不再彷徨。后来她真的勇敢地站起来了,[她凭借什么“真的站起来了”?与你那双“假如的”翅膀有什么关系?]她用她那颗善感的心著就了许多许多的文章。她曾说过,残缺是另一种完美,我的心为之一颤,[忽而又扯到“残缺美”!]是啊,你[变为第二人称,有必要吗?]与我同生却不能与我同行,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让它[人家已经“真的”站起来了,还要你那双假如的翅膀何用?]带你飞翔给你希望,飞向远方看人间冷暖,花开花落。她,我的同胞姐姐。

[说了一段与自己的“翅膀”毫不相干的事。这“翅膀”既是“假如”的存在,姐姐又已经真的“站起来了”,你还说要把自己的翅膀送给她,“带给她希望”云云,岂不是自作多情。伪抒情,是一种传染病,青少年感染者众,是谁之罪也?]

望见天空飞过的雄鹰,你[用第二人称,一副抒情的架势。果真有真情可抒吗?]内心又在渴望着什么呢?是它的劳顿还是它的自在?那一次的地动山摇是否已经折断了你的翅膀,是否让你感到迷茫?请不要害怕,[连“是”或“否”都不能确定。]我会为你插上我的一双隐形的翅膀。

[越说越离奇了。“那一次”,后面还说是“那年”,自是指既往之事。至今才说“我会为你”如何如何,岂不太迟了?而且,请不要忘记,“我”的翅膀并不真的存在,只是“假如”而已。]

不记得那年有多少鲜血与泪水交融在一起,不记得那年的地动山摇震碎了多少人的翅膀,不记得那年内心有多少次恐惧,那年的震动也震醒了我沉睡的心灵,我飞过坍塌的房屋,飞过浑浊的河水,我要将这双隐形的翅膀带给那些身体残疾的朋友,告诉他们[是给它们翅膀,还是“告诉”他们什么,还是“告诉”就等于“给翅膀”?]有多少人曾在奋斗,我要告诉他们希望就在前方。一年过去了,我的那双隐形翅膀让他们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与远方的美好,隐形的翅膀带给了他们无限的快乐。

[原来“那一年”就已经“飞过”而且把自己的“翅膀”给了“他们”;而且作用巨大到“让他们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与远方的美好”。不是“假如”吗?你的那双“翅膀”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竟然已经发挥巨大作用,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还不够。

我要让那双隐形的翅膀去帮助全世界的难民,我要让它化作希望播撒人间,有种子就有发芽的希望,我要让每个人飞向远方。假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结尾不忘强调“假如”,是明白,还是糊涂?]

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到底想说什么,看不懂啊!为什么给打58分,想不通啊!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初评】56分

儿时有个盼飞的梦想。想飞到星空中,采下那流光与彩云;想飞到高山上,寻那童话中的红房子与吉祥草;更想飞到彼得潘的永无岛,永远享受童年与快乐,无忧而永恒。

[先说一段“盼飞的梦想”。一组排比句,“看上去很美”,但从全文看,从“儿时”说起,离自己的主旨太远了。]

时间与我开了个玩笑。[此话怎讲?]其实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在我盼飞的时刻,带我飞,给我希望,给我梦境中的远方。那远方太遥远太难寻,哪怕我终此一生都觅不到半个影子。可我的心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身未到心已主,[什么叫“心已主”?]它携着我在时空中与倾慕的人儿飞翔,与之共舞,诉之以慕。我心中的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回那魂萦梦萦的历史中……

[又一段,说自己“其实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看来是要切题了。但100多字的文章,绕来绕去,到底也没说明他的“翅膀”是什么。先说那“翅膀”能“带我飞”向远方,中间插一句“那远方”之难寻,回来再说一遍那翅膀能“携着我飞”在时空中,再说一句“带我飞回”历史中。“希望”“梦境”“远方”“时空”“历史”这些概念都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如此重复?词藻堆砌,句序混乱。]

梦回,[差点误解为“梦醒”,原来是“梦中回到”的意思。既如此,为什么在这里断句?这算什么句式?]英雄迟暮后的魏晋乱世,[“英雄迟暮”在这里修饰“魏晋乱世”,是什么意思?]飞寻竹林七贤的身迹。我盼飞回[是已然“飞回”还是“盼飞回”?]山野,望那穷途大哭的阮籍,临清流抚琴的嵇康,酩酊高喊“天为衣裳地为庐”[刘伶说“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条件所限,引文不太准确可以理解,但自造古人语,不可恕。]的刘伶,与之谈笑,与之忘情山水。[与谁“忘情山水”?阮籍?他是穷途而哭,何尝“忘情山水”?与嵇康?他的抚琴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在临刑时的一曲《广陵散》,哪里是什么“忘情山水”?与刘伶?你这里说的是他居于屋室的典故,也与“山水”无干。] 英雄归去的末世,竖子成名的无秩序社会,竟一手缔造出历史上最无纷杂的纯净之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怎么就是“历史上最无纷杂的纯净之人”?且他们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山涛、王戎投靠统治集团,官做得很大。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史上有名。]救世无能,报国无门[他们是想“报国”的?他们中被后人称道的地方恰是不与统治集团合作。]后都摒弃了消沉与暴弃[“暴弃”?自暴自弃?],他们携着飞仙与彩云遁迹尘世[“飞仙与彩云”,指什么?],归身山谷,留给世人歆羡又求不得的背影,我盼那个时代的清流与大悲愤,大喜怒,于是心动,翅膀带我飞去领略他们的精魂。[拿“竹林七贤”作了一大段文章。但对“七贤”的事迹、思想只是一知半解,全靠年轻胆大,敢于信口胡说。特别是表示对“七贤”的“歆羡”,是真心话吗?如果是真心,则与时代的潮流相悖;如果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则是伪抒情,可厌。还有,到底这翅膀是什么,迄无交代。] 梦回,飘逸似仙人的盛唐,[“盛唐”何以“飘逸似仙人”?谁能解释?]绣口一吐,天下尽飘散着酒香幽幽的绝世呐喊。[“秀口一吐”这句话,仅我有限的见闻,在高考作文中已遇到好几次了。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仙,是酒入豪胸[“豪胸”?] 啸出月光与剑气的李白。似仙,一袭白衣飘在月色中,举杯邀明月,我欲乘风与之共饮。抑或是清绝的诗僧寒山子,我欲伴之“倏尔过春秋,寂寞无尘累”的诵经品茗。然后离尘世,觉有情,与之飞抵无尽的彼岸,那是我精神上倾慕的远方,也是我挥动翅膀心欲往之

的希望。

[这一段说“盛唐”。什么“秀口一吐”“酒入豪胸”,“啸出月光与剑气”,不知是哪位文人的杰作,竟然如此具有诱惑力。因为是抄来的,实在也未必了解其含义,所以堆积而已,写李白的几句话完全是无序的。忽又说到寒山子,且表示“欲伴之”,“与之飞抵无尽的彼岸”。你真的要“离尘世”吗?那还来参加高考作什么?不说自己的话,必然导致说连自己都不相信、不明白的话。]

梦回,五味陈杂,悲苦愁别的战时或不得志时。是李煜凭栏吟诵“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的悲时;是幼安拍尽栏杆,悲那“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孤苦月夜;是东坡踏芒鞋,披蓑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苦岁[“踏芒鞋、披蓑衣”与“拣尽寒枝”能这样连缀吗?];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的战祸纷飞时[李清照的这首词写在“战火纷飞时”吗?]。……人生的富贵荣华他们走过,人生的艰难苦恨,悲痛伤感他们经过,繁华落尽,岁月为他们不只是凭[应作“平”。]添了皱纹与苍老,更是在他们饱受苦难后给了他们精神最稳固的依托——生活。[“岁月……给了他们生活”,什么意思?]我怀念他们那充满沧桑的时代,就像赵丽华说“人生需要苦难。”翅膀送我梦回那时代,我以之为幸。

[那样的时代值得“怀念”吗?你真的“怀念”那样的时代吗?]

[这是典型的“古人开会,诗文排队”。只要说自己有了“翅膀”,再拉几个古人来也不困难。可惜会开得不大和谐,队伍排得也不太合理:苏东坡的句子怎么排到辛弃疾后面去了?]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送我去我梦归的远方,精神的远方。

翅膀微舒,清风何处不归“家” ……[这“清风何处不归…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来这么一句?“家”指什么?]

通观全文,始终不知何为他的“翅膀”。连续三大段,一段说羡慕竹林七贤,一段说要与寒山子同归,一段又说怀念战乱时代,他有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吗?他到底想要怎么样?其实,堆砌而已,根本就没想过要表达真实的自我。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任选)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孩子不想上学大哭大闹时,有的父母常常生气地教育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而如今,同济大学有一位博士生却主动利用假期时间帮助在杭州做环卫工的母亲认真地清扫马路。—些网友表示,博士生利用假期分担父母的辛苦让人感动,但是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作为一个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可惜。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的压抑和不得志。而“文革”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屡遭批斗,却以一篇自制的“陋室铭”激励自己: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的信念,也让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迈入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有对美好明天的渴盼和信心。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为了更美好的中国,为了更美好的自己,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 请以“新时代再出发"或”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启示或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1]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细枝末节也关键字斟句酌出佳作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最新初中作文指导课标准

最新初中作文指导课标准 初中作文指导课标准 1. 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2. 先计划,再写: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3.创新: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4. 修改: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初中作文1:逛美食节 今天傍晚,天空还透着一丝光亮的时候,我和妈妈吃完饭,大步流星地走出房门,带着高兴的心情去逛美食节。 到了展出美食的地方,那里真是人群的"海洋"。随着"海洋"的"波浪",我们被推到了一个奇怪的摊位。他的促销方式真是与众不同。那些摊主边随着音乐舞动,边烤着羊肉串,另外一只手配合着摇动着扇子,像是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火中飞舞。人们欣赏着,沉醉在音乐和舞蹈中,久久不愿离去。 一路上,妈妈死死攥住我的手,像是怕我溜走了似的。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冷清的摊位上,之所以说他冷清,是因为他摆出的食品,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汇总

2011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

2011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大全 第一章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 (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初中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一:2014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审题】 2014年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审题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并结合审题指导拟题。学习重点: 通过审题方法的分类整理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审题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习难点:审题中的全局把握。 学习设想:引导学 生通过分析和演练,掌握各类题目的特点和审题技巧。【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教师板书 二、学习过程(审题方法指导) 1、明确重心法 【含义】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

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1 【典例】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2、以问领想法 【含义】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 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课题)【典例】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篇1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主要描写了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1 / 5

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 (1)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2)要有自知之明 (3)摆正自己的位置 (4)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5)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努力追求理想 2 / 5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高中材料作文由于题材新颖众多,语境具体明确,较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提炼、领悟材料的能力,所以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篇1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主要描写了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 (1)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2)要有自知之明

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材料】1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材料】2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 【材料】3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材料】4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材料】5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

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作文取题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运用校园论坛上传作文,并交流;能结合文章内容与标题对文章进行点评。 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上传作品,乐于交流对同学作文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习“如何给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难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教学设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料的收集,实现最大限度的作文交互评改,打破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界限。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课前准备:各生上传课堂作文——以“拥有”为话题,自命题作文,到校园论坛的专属主题“方春华老师教学区” 六、教学过程 1、进入校园论坛页面,网址:192.168.20.11/bbs, 2、登录并进入主题:“会员论坛”——“方春华老师教学区”——“作文指导” 3、浏览同学搜集的“如何给作文取题”的主题,了解作文命题的技

巧。 教师点拨,提示重点:(学生选重点记录) (1)巧用修辞:比喻、借代、层递、比拟、对偶、对比、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反语、仿拟、引用、反复、通感等。 (2)善于引用:引用诗词、引用歌词、引用广告词。 (3)借用符号:借用标点符号、借用数学符号。 (4)其他形式:转换角度、故设悬念。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 A、贴切鲜明,新颖生动。 B、言简洁凝练,不拖沓冗长。 C、题目能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 D、耐人寻味,能激起阅读者的阅读欲望。 4、取题训练:根据材料,请同学设计作文题目,各同学发表在本小组的专属主题,以跟贴的形式进行,使内容更容易集中。 材料: 话题作文“心声”写作指导作文指导 2010-03-23 17:35:22 阅读2238 评论3字号:大中小订阅 [话题展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心愿、志向,都有自己的心里话,都有自己的渴望和呼吁,都有自己心中的秘密。初中生富于幻想,易动感情,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一定会有不为人知的想法和要求——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请你以“心声”为话题,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课题

135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名称: 初中语文作文课135课堂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二、教学模式框架: 三、教学模式流程: 感受技能阶段 (一)再现事物,客观感受 感受是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所得到的影响或所获得的体会。在写作中,它是指由于作者本人的感觉器官收到周围各种现象(如颜色、形态、音响、味道、光滑、粗糙、冷暖等)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这里包括:视觉感受训练、听觉感受训练、其他感受训练。 这里要求老师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热,使学生用心

感受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关于感官的训练,要求教师抓住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并能用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二)自主整合,尝试表述 人们感受到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五官一起开放,只有对不同感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就一定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生掌握了感受生活的各种方法,尝试表达,将自己感受的方法和容表述出来。 联系生活阶段 (一)谈论交流,合作解决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要求根据感受技能阶段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 (二)展示评研,修改提升 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学生感受技能与使用生活经验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过程。 学生能将掌握的技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将生活情境再现,深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片段的描述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实战演练阶段

(完整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答案 一、材料中心话题:对于人生三种境界理解与看法。 材料内容: 第一是“骆驼”的阶段,千辛万苦地努力去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大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挣扎;第二是“狮子”的阶段,即“要到自己想要”,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憧憬得到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名誉和更高的个人价值。第三阶段,“婴儿阶段”,即回归本性,这一阶段的人更多的是想去实现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材料含义: 1、从骆驼角度:人生初级境界像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服从别人的指令、没有自我;比如装得谦卑是为了隐藏;表现出痴狂而忘记了智慧;取得进步时受到各种诱惑;为了真理追求知识却忽略了去提升高贵的灵魂等等。 2、从狮子角度:人生中级境界像狮子。 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选择与限制;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不要怕失败等等。 3、从婴儿角度:人生高级境界像婴儿。 婴儿意味著「完美的开始」,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人们需要对自己生命进行的肯定;这个世界是自己的等等。 4、从综合的角度: ①重新出发;②珍惜当下;③传承与发展;④纯真的力量等等。 二、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 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 “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 “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 “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 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 从“求道”的角度立意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 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 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 5. 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三、1.审材料。作文材料很简单,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述说“独生”年代的特点:独立、独处、独行、独享……;后一部分强调“独生”的“独特之处”,是说“独生”子女都有其特别的东西,审题时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辨,这也是作文立意的重心所在,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可就“独立、独处、独行、独享……”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考虑。 2.审要求。要求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请以“生于‘独生’年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这是标题作文。标题只是规定了作文的取材范围,并没有明确立意(主旨),这就给考生以广阔的思辨空间。第二部分:既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表议论。这是提示考生可以选择的作文文体,可以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第三部分是常规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三、立意参考: 1.自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便生于一个“独生”的年代,在这个缺少了许多兄弟姐妹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学会独立。独立需要勇气;独立也需要目的;独立更需要行动。 2.在我看来,“独生”是利弊共存的。 生于“独生”年代虽然能带给人利益,但相对的是人失去的东西更多。生于“独生”时代的人,往往只能独行独处。往往生于“独生”年代的人因为从小的独行独处,便很早学会独立。生于“独生”年代的人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我行我素单独行动而缺乏团队意识。 3.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的世界,生活不精彩。 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处,生活不精彩。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行,生活不精彩。生于“独生”年代,一个人独享,生活不精彩。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学会与别人相处,让生活因有朋友相伴而精彩。 4.有人独处、独行、独立,有人依赖、懒惰,正好相反。 生于“独生”年代,造成能力不相似的两类人。生于“独生”年代,有的人学会独立。生于“独生”年代有的人却十分依赖家人无法独立生活。 5.生于“独生”年代,必须学会独立自强彰显个性…… 生于“独生”年代,每个人都想要彰显个性。 6.当下社会,独生子女问题日益严峻,有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在家中无人相伴,从而在外误交损友;也有家庭条件优越,从小万千宠爱集一身,长大以后却与社会格格不入的。 生于“独生”年代,使人狂妄。(我爸是李刚)生于“独生”年代,使人虚荣。(郭美美)生于“独生”年代,使人懂事。

2020高考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导学案(含答案)

2020高考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导学案 (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学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技巧与方法。 二、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准确审题立意,提高写作水平。 【导入学习】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写作的重要环节。审题,侧重于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主旨的理解和对作文文体、字数、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考生在作文中所持的观点、看法等。 审题决定着高考作文的成败。考生在动笔之前应深入思考并反复推敲高考作文题,读透题干,明确要求,确立观点,然后作文。从全国各阅卷现场反馈的作文评阅信息来看,有不少考生在审题这个关键步骤上“栽跟头”,作文得分不甚理想。 在准确审题之后,动笔写作之前,考生还要着手解决立意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不再设置审题障碍,而把立意放在考查的重要位置,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做到立意准确和明确;第二个层次是较高要求,要求考生做到立意深刻和新颖。 【自主学习】 审清题目的显性与隐性要求 面对高考作文,认真审题是非常关键的,考生一定要看清作文题目中的显性要求,认真揣摩隐性要求,并将其明朗化。显性要求,包括常规要求(标题、文体、字数等)、情境、角色指令、对象指令等;隐性要求,包括内容指令、思维指令、隐性体式指令等。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

作文评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评议,自评、互改等方法学会修改习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通过评议与欣赏习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及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表达上的问题,并修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曹雪芹------《红楼梦》------贾岛、韩愈 *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细枝末节也关键字斟句酌出佳作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方法及举例)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1、【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材料】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二、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1、【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