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目录

认知篇

小学教育与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面对有效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关于有效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那些问题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设置“学习准备期”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

准备篇

孩子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那些心理准备

如何知道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要提醒孩子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适应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

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忌语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有哪些特点

沟通篇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习惯篇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培养孩子那些必要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

为什么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写字习惯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小学教育与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已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教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不仅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幼儿园课程将和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则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面对有效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是他成长的契机。因此,面对幼小衔接中的种种为题,家长虽然要予以重视,但也不要过分焦虑。您应该做到: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在关心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分的同时,您也应关注一下自己的言语与态度。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收骨头’”等话来吓孩子,而应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我们家要有个小学生了”……这样,孩子会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值得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合中是否合群,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往往影响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应适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让孩子自己起床、吃法、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学会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3、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您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你真有毅力呀”“你做得不错,但如果……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总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但不要包办,也要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如:“你为什么每件事情都做不好呢”“你真是不争气”。

每一个孩子都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步着,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孩子更需要的支持和鼓励,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吧。

关于有效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那些问题

在幼小衔接事情,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

?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孩子对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暗示睡眠?

?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

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请记住,绝不要期望所有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设置“学习准备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2007学年开始将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设置为“学习准备期”。“学习准备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其平稳适应的“过渡期”,以及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哺育期”。

“学习准备期”旨在促进小学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衔接,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小学入学初设置的“学习准备期”,结合一年级新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师生情感交流,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准备期:帮助一年级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间的平等过度,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开好头。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是孩子踏入小学学习生活的起点,家长们要用心关注,多谢耐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有效衔接之一关键阶段。

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这本《幼小衔接家长手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更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并身体力行地尝试着做一做。相信您的努力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菲的收获。

您也可以带孩子提前实地参观学校,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学习的新环境,用赞赏和鼓励的口吻,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让孩子拥有“我上小学,我快乐”的良好心态。

班主任家访时,家长可以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有关情况,如:孩子的兴趣爱好、行为行管、性格品行;也可以让孩子作自我介绍,这样老师可以尽快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孩子也能与老师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

孩子入学后,您应每天抽些时间进行交流,保护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在学习上是否遇到困难,在学校是否快乐等等,并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鼓励。您还应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

您还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每日学习生活的表现反馈,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

力下,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学校有“学习准备期”的展示活动,希望您能积极参加。当您看到孩子一个月来取得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开心,并从中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

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那些心理准备

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您——孩子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您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以下,是我们给您的一些建议:

1、清楚认识自己的觉得转变

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亲了,并积极获得与此相关的经验积累,如: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父(母)亲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2、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

孩子要入小学了,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稳定的时间。为此,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您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理智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进入小学后,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您应镇定而理智地分析情况和原因,找有经验的朋友或老师商榷。千万不要让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压力。您应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和他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4、清楚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即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您还应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生理需要。从心理学上讲,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1、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

在孩子作某件事(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做作业)之前,要让他做好充分准备,约定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一旦开始,就要引导孩子不以各种行为(如来回走动)来拖延时间。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设定好时间,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监控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让孩子自由安排省下的时间,体验珍惜时间的快乐。

2、为孩子安排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

家长可以利用入学前的暑假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孩子准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习惯,要逐步改正“晚上不肯睡觉,早晨不肯起床”的坏毛病。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不仅对其愉快学习、生活、交往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社会性适应。我们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共同遵守,如:进屋先敲门;遇人礼貌招呼;安静倾听,适时表达;犯错后真诚道歉。由于这些家庭规则是孩子参与一起制定的,因此,他容易认同并乐意遵守、执行。

2、保持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与相对稳定,以免孩子无所适从。如:规定吃饭前要洗手,那么家里每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之一规则。

3、制定规则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给孩子提出的各种规则,要慢慢增加难度,有少到多,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

4、告知孩子一些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做法,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如:与同伴游戏的规则,交通行走的规则,礼貌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树立榜样、经常提示灯方式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中。

要提醒孩子注意那些安全事项

孩子活泼好动,但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您在孩子入学前教会他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

1、上学路上的安全

您可以提前给孩子讲解和实践一些安全常识,如:在上学路上“红灯停,路灯行”“过马路要走横道线”;放学后不要跟随陌生人走;如有意外要找巡警或交警寻求帮助。

2、校园内的安全

您要提醒孩子不能和同学在操场上做危险游戏;在玩“滑滑梯”等大型校园设施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在走廊里不要和同学互相追逐打闹;无论是楼梯还是走廊转角,一律靠右走,以免和同学发生碰撞,造成伤害。

3、教室里的安全

您要提醒孩子下课时,不要在课桌之间的狭窄通道上玩游戏或追打,以免摔到撞到桌角;不要把尖锐的小刀或者削尖的铅笔等当做玩具和同学玩耍,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整洁、安静、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富有鼓励、支持、民主气氛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家长应在家中各位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使孩子喜欢并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建议您这样做:

1、选择高度合适的书桌和椅子,在书桌上放置和孩子一起挑选的台灯、闹钟等。

2、准备一个小书橱或书架,里面放上您和孩子一起挑选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有趣、有益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经典童话等)。

3、准备一个有多个抽屉的柜子,和孩子一起为每一个抽屉贴上标签。抽屉里分门别类地放入孩子学习所需的文具,同时应保证这些文具是朴素而实用的,太过华丽的外表只会反散孩子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并引起攀比心理。

其次,在人文环境方面,您可以这样做:

1、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小天地的原则。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书籍的更换和调整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并管理,这既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传达您的理解和信任。

2、营造亲子互学、共同读书的氛围。您应该经常在柔和的灯光和安静的环境中和孩子

相伴看书。手不释卷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3、建议温和而具有激励性的亲子沟通渠道。对孩子温言软语但不纵容,多引导性语言而避免粗暴和简单。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奖励表,积攒代表进步的红星,鼓励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时刻沐浴着孩子不断求知的心灵。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跪在因条件而异,贵在持之以恒。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入小学前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对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入学前,孩子需要具备哪些生活自理能力呢?以下内容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1、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2、能将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3、能独立处理好用餐、漱洗、排泄等事情。

4、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让还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您可以尝试这样一些方法:

1、相信孩子,给他们独立创设解决小问题的机会。

孩子们都有独立的愿望,当孩子第一次有了“我自己做……”“我会……”的表示时,您不可小视孩子,更不可拒绝孩子,而是要及时肯定。这样做给孩子的信号时“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长此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

2、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尝试错误,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替代孩子做事,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连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也谈不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无法树立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不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大人来说,拥有自信心都是无比重要的。然而,自信心都是无比重要的。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的。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造条件。

首先,不要乱作比较,尤其是切忌把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千人一面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因此世界才丰富多彩。

其次,要善于犯些自己孩子的长处,大胆激励。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您不妨从日常生活中,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寻找,并要直率地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做得真棒!”

不妨在家里设计并开展孩子擅长的游戏活动,如一些亲子游戏。设置一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在心理感到自己是能行的。

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每一节课的时间较幼儿园时长了不少,因此刚入学的孩子会不太适应,他们活泼好动,很难坚持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安静的学习状

态,具体的表现就是“坐不定”。家长该如何帮助幼儿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呢?首先,对孩子提出的习惯培养要求不能太空洞、笼统、要具体、直观、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一听就懂、容易模仿。其次,家长要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下面这些做法您不妨试试:

1、利用故事启迪

不妨菲孩子讲讲《小猫钓鱼》等有关“做事要一心一意”的故事,这样有助于启迪您的孩子养成做定、精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创建良好的环境

在家中,您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如:孩子做功课时要督促他不要边做边玩边说;平时在家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相对要花费一定时间的、要求比较专注的、安静的活动,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

3、及时展开评价

您对孩子在家里学习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情况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最好定期再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等。这样,家校联手、有的放矢、双管齐下地进行培养,必将取得明显效果。

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

一年级新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有些孩子往往不肯动脑筋,遇难而退,转向父母寻求现成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怎么办?

1、千万不可替代孩子解答难题,直接告诉他答案;也不可置之不理,漠不关心。

2、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敢于攻克困难。同时,可以给孩子出出主意、提提意见,帮助他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帮助他会议老师讲课时说过的话,再引导他仔细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帮助他回忆老师讲课时说过的话,再引导他仔细看教材;鼓励他查看有关书籍,或找同学讨论;与孩子一起分析题意,启发他动脑思考。

3、适当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当孩子经过努力攻克了困难,完成了作业,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如: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赠送一个小礼物,奖励一颗五角星。

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忌语有哪些

教育“忌语”是指伤害孩子心灵或影响孩子发展的语言,这些话可能会对孩子终生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在孩子面前,您应尽量避免讲一下几种教育“忌语”:

1、“恨铁不成钢”型语言

不要讲侮辱孩子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真是个憨大(笨蛋)!”或者“瞧瞧人家,会这会那,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这些话会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不良的影响。

2、“过度表扬”型语言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表扬孩子,表扬和肯定要具体、到位,如“你愿意给老年人让座,这样很好”。

3、“指责老师”型语言

如果对老师有意见,家长不妨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千万不要再孩子面前随意表达出对老师的不满,这样会伤害到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和尊严,进而会影响孩子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

4、“暴力强权”型语言

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打死你!”“滚开,别烦我!”“我说不行,就不行!”因为长期在担惊受怕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暴力倾向

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有哪些特点

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听、读为主,更多地关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1、语文作业:根据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或跟着录音读课文,慢慢地熟读成诵;借助生字卡片,读准字音,记住字型,复习生字、新词。

2、数学作业:以口算和听算为主,也可以做做小游戏、摆摆游戏棒,巩固所学知识。

3、英语作业:跟着录音读读,积极所学内容。

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很适应。因此,起初的一段时间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游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小学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在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性格养成、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保持家校联系非常重要,您不妨采取以下方法与老师沟通:

1、通过多种方式与老师保持联系

您除了可以利用家长会、老师家访与老师做个别交流外,也可以利用便条、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及时与老师互通信息,使双方及时地、更多地了解孩子近阶段在家庭及学校中的一些表现。您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2、向老师客观地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

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往往是最真实的,他在家里的学习、饮食、娱乐和休息等各种习惯,以及在向家人叙述学校发生的事件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您都可适当地向老师反馈,以便老师更多地了解您的孩子。

3、倾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并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批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向家长反映。您如果能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地听听老师对孩子不足之处的分析,往往会提高与老师沟通的效果,是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其实,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总之,您要明白,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

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遇到矛盾不能解决而回家告诉家长时,家长应注意“两宜”和“两不宜”:

1、“两宜”:①宜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以了解事情全貌,从中客观第分析问题;②宜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一起寻找原因和对策。比如:问问孩子“对今天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有没有不当之处”、“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等等,帮助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引导孩子从中吸取教训。

2、“两不宜”:①不宜采取过激的态度或冲动的方式。用简单的“不理睬”的办法来处理问题,或干脆亲自到学校去教训对方的孩子,这些做法容易产生其他负面效应;②不宜指责孩子“你真没用”、“你活该被人家欺负”等,这样孩子会对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力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总之,您应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孩子:待人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要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包容之心。当然,有时也可以与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了解您的处理方法,使学校、家庭的教育相一致。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十分重要。除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外,对于孩子的课余时间,您要帮助他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有一个建议,你不妨试试: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日程表,并加以落实。要提醒您的是:

1、这份日程表必须切实可行。每一时间段要有具体的内容,并能劳逸结合,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与趣味性。

2、对孩子实行日程表的过程进行监督。完成情况好的话要及时表扬和奖励;不够好的话要耐心指出,帮助他找出原因或排除干扰,勉励孩子改进。

3、以自身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您自己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以此来感染、影响自己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那些必要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终生受益。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您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有利于他学习和学校生活的习惯,如: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言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确引导,还要在行为上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您不妨参考一下建议:

1、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要求,便与检查、督促。

2、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做到校内外要求一致,相辅相成。

3、用恰当的“惩罚”来作为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辅助手段。

4、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持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切忌随心所欲、有始无终。

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些孩子看到新鲜的事物总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好奇心、求知欲的表现,是学习兴趣的萌芽。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究一切他感兴趣的事物。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来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有一些方法供您参考:

1、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若父母经常捧着书包杂志,潜心阅读,就能像孩子传递一种信息:大人也喜欢学习,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分享学习的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鼓励孩子多欣赏一些知识性、趣味性俱佳的电视、广播节目,一起讨论、启发思考;与孩子共同探讨、分享学习的成果、体验学习的快乐。

3、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培养自信、激励进步

4、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保持学习的兴趣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您要和您的孩子一起,分析他的强项和弱项、学习习惯、记忆特点等,努力找到合适他的学习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首先,要树立榜样。家长可以把名人爱读书的故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深深体会到他们读书时的专心、恒心和苦心,产生敬仰之情,乐于仿效和学习。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1、故事激发。尽量多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告诉他父母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获得的。

2、问题引发。针对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境和现象,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同时告诉他,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些书中找到答案,让他从小就养成“一有问题就可以从书中找答案”的意识。

3、环境创设。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如:参加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激发他的求知欲,从而引导他自己去看书。

4、物质准备。为孩子买一些他爱看的适合他的书。

最后,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帮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3、帮助孩子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

4、帮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指集中精神认真地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态度,进而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1、让孩子了解倾听的礼仪

倾听的礼仪包括:倾听时,眼睛看着对方;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打断;讨论时把话听完整后再发表意见;学会控制,让大家都有表达的机会。

2、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①教给孩子一些倾听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听;听最主要的部分或重点部分;听、记、说相结合。

②创设倾听的机会与环境。

③倾听还与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独立生活的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所以,您要结合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综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在孩子刚入学时就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对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质很重要。为此,家长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能给孩子创设一个精心做作业的环境。准备一个学习的空间,有桌椅、台灯、小书架等等。

2、让孩子定下心来做作业。

3、提醒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帮助他逐步形成时间观念。

4、要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作业后玩耍的习惯。

在孩子入学初,和他家里“亲子学习”关系,适当陪同他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

做事专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效果与身心发展。如何训练入学初儿童集中注意力,做事专注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精心挑选学习用品。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您的活动是否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如:大声喧哗、任意走动、开展有声响的娱乐活动,都是很不妥当的。

其次,您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再次,您要严格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为什么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写字习惯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老师固然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而且会随时随地给予提醒。但是,孩子要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就必须形成一种习惯。

写字时,头方正,肩放平,身坐直,脚放平。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本子一尺。

握笔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在距离笔尖一寸处轻轻地捏注笔杆,笔杆微微后倾,靠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处。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1、如果是由于孩子的气质和性格所导致,则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加以训练,逐步提高孩子做事的熟练度和速度。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和孩子比赛等有趣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加快做事的速度。

2、如果是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则要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给他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影响,使他能集中注意力,安心做事,不被其他事物干扰。

3、如果是由于平时教养不当而导致,则要改变教育方法。首先,要为孩子创设做事的条件,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做事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第二,要交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第三、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第四,家长要做榜样,大人勤快、雷厉风行和果断的做事风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转变家长观念 规范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 幼小衔接是教育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因为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身心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孩子对入学的态度、情感反应与适应准备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大班教研组开展了“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以及通过家园互动顺利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我班很多家长是经商的,部分是教师、上班职员。受职业、学历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1、过急教育:家长抱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 2、放任教育:家长的家教责任意识淡薄,认为对孩子管吃、管穿、管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门便可以了。 3、茫然教育:面对过早教育出现的极端、利弊早有耳闻。如何让自己孩子学得好,也玩得好,便成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担忧。 4、填鸭教育:家长认为幼儿不会有什么创新,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间接经验,而忽略孩子直接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不顾孩子的愿望,让他们学这学那。 5、传统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依照前辈人的观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教师向家长传递新型的教育理念。通过家园互动,从而改变家长已有的错误观念,把握新型的教育观、知识观,并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共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 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比较分析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二是家庭教育误区加剧“陡坡”的存在。 家长重智力教育、过度保护等观念造成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相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小学生活。从平时与家长的沟通来看,我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63%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识字、学算术、学拼音等,进行知识的准备,仅有23%的家长认为习惯、能力的培养较重要。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大班幼小衔接指导家长会讲话稿 亲爱的家长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家长会,你们的积极参与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教师,我们的梦想,是给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我们的目标,是给孩子营造美好的人生,我们的信心,是孩子奋发拼搏的动力,我们的热情,是孩子进步的保障。我们目标一致,才会让孩子拥有精彩的人生。所以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共同打造孩子的七彩童年吧。本次家长会,分为以下环节:一、班级情况介绍二、孩子新学期团队展示,节目欣赏。三、家园共育四、家长须知。 参考内容: 一、幼小衔接研究的意义 1 、树立正确”幼小衔接”观念. 给家长和老师以正确的指导态度和观念。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提高幼小衔接的效果。 2 、寻找科学的指导方法和训练策略. 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指导和培养,使大班幼儿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缩短适应期。 3、研究小幼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 挖掘教育资源,丰富大班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 二、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1 、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 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 2 、幼儿园到小学的六大断层 (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老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老师,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学习的新形式。 (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2018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2018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夏天炎热的脚步轻轻走来,匆匆茫茫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也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结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计划根据县教育局工作要求,本年度重点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防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师资队伍稳定及业务水平的提高,沟通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全方位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1、加强社区派出所与幼儿园的联系,促进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走向正规化,强化保安、教师、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幼儿良好行为培养及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幼儿园防范恶性事件的能力。 2、围绕课程目标的建构与大朗镇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目标的落实,加强研讨,强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提高幼儿来园活动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提高他们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我园教师的良好形象。通过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及各年龄段课程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研讨水平,进一步明确办园目标。 4、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明显地提高。分段开展课题现

场交流、反思,并鼓励教师多写经验总结,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在原有基础上的明显发展。 5、广泛听取家长建议,努力探索家教指导的途径与方法,增加亲子活动的次数,丰富亲子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家长工作的质量,加强家园沟通。 6、有计划地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幼儿园硬件设施的质量。 7、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保育与消毒工作,防止秋季流行病在校园流行,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 8、参照大朗镇教育工作行事历,积极配合教育办做好相关工作。 (一)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利用每周的学习时间,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真正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将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2、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提高学历,给知识充电,并对获得毕业证的教师进行奖励。建议教师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幼儿杂志,加强对

2020年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以往的家长会都是大同小异,但是这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还有几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在讲之前,我先请家长看一段幼教专家的话: 自从欧文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福禄倍儿创立第一所幼儿园,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与传统性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大家看这段话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园的这最后一个学期,协助幼儿园做好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 也许家长不了解,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生活上习惯上的变化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果我们成人注意一些,做一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孩子很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 由于我们这次家长会本来时间就不是很充裕,所以,我们班级的计划在这里就不说了,主要说一说家长需要知道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

一、让孩子先到小学看看。 我们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教育孩子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小学教育则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小学生上课就是上课,下课就是下课,要求很严格的,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很严格的常规,比如上课不能随便上厕所,不能随便离开座位,这个我们本学期开始也已经开始要求了,但是总有六七个孩子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段。 关于让孩子到小学去看看,我知道有的家长可能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到小学看看的活动,我们在学期末也会开展,但是只去一次,肯定就不如多去几次效果好,还是希望有机会家长能带孩子去看看,如果没有机会,可以让在小学上学的邻居多和孩子说说小学的情况,让孩子在内心先熟悉熟悉也是很好的。 二、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说到生活自理,我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在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自己进行的,而且基本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关键是在家里,我也是家长,我明白做家长的心,都希望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其实,我们真是应该克制一下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甚至帮大人做一些事情,有的家长也反映是孩子不想做,那么责任还是在家长,家长要多用鼓励或者是感谢的语言,孩子从中找到成功感以后,他自然会经常去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不管想

幼小衔接方案

幼小衔接方案 一、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二、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措施: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 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 (二)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能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 (三)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后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四)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下半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 (五)加强幼儿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加一些学习内容,调整一下学习的时间和强度,规范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握笔、坐姿(上课坐姿、阅读姿势、握笔姿势等)等。特别是幼儿的执笔姿势,平时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对个别姿势不正确的幼儿要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纠正。 (六)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学习。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护,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七)五月份,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确保一天上2节课;六月份,下午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20-30分钟,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八)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我

某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方案

某幼儿园大班组幼小衔接论坛式家长会方案 一、活动概况 1.活动意义 随着大班毕业季的到来“幼小衔接”又成为幼儿园和家长乃至社会共同的关注点。而对于孩子刚升入大班的家长们来说,在“幼小衔接”的话题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疑问以及焦虑的情绪。为了帮助家长解开疑惑,促进家长对幼儿园理念及方法产生认同感,进而积极地与幼儿园合作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大班组准备聚焦“幼小衔接”召开一次动员家长会。 2.活动主题:守望成长,预约精彩 3.活动形式:论坛式家长会 4.活动准备: 1.一份调查、一份通知、一张海报、一份ppt,一份讲稿,一段视频 2.照片收集、签到表 3.邀请小学教师代表(数学与语文老师各一名),初入小学的幼儿家长 4.现场每班每人一张照与合照、气球等布置 二、活动流程 (一)细细聆听,守望成长(6:15-6:30) [各班一位老师主讲] 1.签到、音乐厅环境欣赏“感悟成长” *****分工,做好家长签到和接待工作。 2.以爱邀约,真心感谢: ①引导家长就坐欣赏“幼儿成长足迹” ②播放“我长大了”“我想不想长大”“我要对爸爸妈妈说”视频合集 二、四方会谈,预约精彩(6:30—8:00 音乐厅集合) [各班一位老师参与论坛,一位老师负责互动、拍照和维持秩序] (一)介绍与话题引出 主持人通过“幼小课程对比”引出幼小衔接话题,介绍嘉宾。 某老师,介绍背景。 (二)聚焦话题 1.差异与挑战 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是什么?初入小学孩子会遇到哪些方面的挑战?

①园方代表:(说差异) ②小学教师:从班主任角度出发(说挑战) 2.案例聚焦话题:学与不学,这是个问题。 “孩子入小学前,要不要教拼音、识字、计算?” ①家长代表:桐桐妈妈联系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发表观点。 ②小学教师代表观点:如何看待目前家长们参加学前班的情况。 ③园方代表:通过案例、故事,结合“儿童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就“要不要教”、“怎么教”做观点介绍。 3.三方聚焦话题:如何做有效的“幼小衔接”? 小学教师眼中“有效的幼小衔接” 主持人:如何架起这种“长程衔接?” ①园方代表:介绍幼儿园的准备。(“最后的精彩”:本学期主题课程、项目化游戏课程及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系列活动4大课程介绍园方的相关准备。) ②家长代表:某妈妈经验分享。 ③小学教师代表分享:怎么学语文、数学或其他习惯能力方面给家长一些建议。 4.家长提问互动 三、人员分工 1.组内人员分工 方案撰写:海报绘制: 电子邀请函:调查表、ppt: 音控、照相: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话题1: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有方法。 建议您:一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话题2: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⑴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⑵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⑶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⑷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⑸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⑹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⑺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 ⑻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⑼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⑽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⑾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⑿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话题3: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一、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动)。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 二、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三、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时间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 话题4:入学前,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入学前,孩子需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 ⑴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⑵用好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⑶能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 ⑷能帮助家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⑸比较合理地计划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话题5:家长要培养孩子哪些必要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般是指和学习有关的、由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下的行为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规范开始。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您特别要关心他一些有利于学习和学校生活的习惯,如: ⑴听和提问的习惯;⑵表达和发言的习惯;⑶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⑷记忆和思考的习惯;⑸遵纪和守时的习惯;⑹合作和分享的习惯等等。 相信家长对培养孩子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也会持赞同的态度。如,遵守纪律、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遵守作息时间等习惯的养成会使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休息,按时完成作业,劳逸结合,身心愉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大班家长会幼小衔接

---------------------------------------------------------------最新资料推荐------------------------------------------------------ 大班家长会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 | 小一新生学习适应性与 80 后父母的关注重心2019-03-23 上海学前教育网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入校的适应性怎样?他们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家长的关注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0 后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她们的心态和行为对孩子的适应性有哪些影响? 2019 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对上海市 16 万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调研,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 本期 AGE06 教师刊为您推荐该项目组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一些有意思的发现与有价值的建议。 1 相比较于知识技能孩子学习品质的适应性更值得关注什么叫学习品质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倾向性。 比如,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的能力、独立性、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品质的表现。 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其实孩子在知识技能上还是比较容易就适应了,反倒是在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明显低得多!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孩子上了辅导班啊,为此项目组区分了零起点的孩子和上过辅导班的孩子,有意思的是,不管上没上过辅导班,家长统统认为孩子在学习品质方面的适应性更需要增强。 学习品质应成为幼小衔接中的关注重点,也是孩子后续学习的 1 / 5

基础。 2 知识技能掌握方面孩子普遍最不适应写字数据报告显示,在知识技能方面,孩子最不适应的是写字。 按适应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识字学习拼音学习计算英语听说英语单词记诵写字。 但这并不是说,家长要在入学前就开始训练孩子写字。 事实恰恰相反,让儿童提前、过度地练习写字,一方面会伤害到小肌肉群,另一方面,会引发他们对写字的反感。 比较好的做法是,家长们可以多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比如搭小积木、系鞋带、打绳结、挑绿豆等。 小肌肉群发达了,写字自然就稳当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从数字开始练习书写!这是因为相比于汉字,数字的笔画少,孩子容易记,写起来不费劲,尤其是 1、4、7 这种笔画竖直的,其实对写汉字很有帮助。 上海平凉路第三小学的老师就尝试在教学中,让孩子的书写从简单的数字开始,再过渡到汉字,以减缓写字学习的坡度。 不仅让孩子写字越写越顺,也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3 学习品质培养方面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识别与管理而在学习品质方面,调查显示,孩子最不适应的是情绪管理,其次是与教师交流、独立性、专注、坚持性、计划性。 家长要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同时还要和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交流情绪控制

大班家长会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 小一新生学习适应性与80后父母的关注重心 2016-03-23 上海学前教育网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入校的适应性怎样?他们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家长的关注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0后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她们的心态和行为对孩子的适应性有哪些影响? 2015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对上海市16万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调研,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本期AGE06教师刊为您推荐该项目组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一些有意思的发现与有价值的建议。 1 相比较于知识技能 孩子学习品质的适应性更值得关注 什么叫学习品质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倾向性。比如,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的能力、独立性、专注、坚持性、计划性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品质的表现。 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其实孩子在知识技能上还是比较容易就适应了,反倒是在学习品质上的适应性明显低得多!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现在孩子上了辅导班啊,为此项目组区分了零起点的孩子和上过辅导班的孩子,有意思的是,不管上没上过辅导班,家长统统认为孩子在学习品质方面的适应性更需要增强。 学习品质应成为幼小衔接中的关注重点,也是孩子后续学习的基础。 2 知识技能掌握方面 孩子普遍最不适应写字 数据报告显示,在知识技能方面,孩子最不适应的是写字。按适应性从高到低的排序是:识字学习——拼音学习——计算——英语听说——英语单词记诵——写字。 但这并不是说,家长要在入学前就开始训练孩子写字。事实恰恰相反,让儿童提前、过度地练习写字,一方面会伤害到小肌肉群,另一方面,会引发他们对写字的反感。

比较好的做法是,家长们可以多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比如搭小积木、系鞋带、打绳结、挑绿豆等。小肌肉群发达了,写字自然就稳当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从数字开始练习书写! 这是因为相比于汉字,数字的笔画少,孩子容易记,写起来不费劲,尤其是1、4、7这种笔画竖直的,其实对写汉字很有帮助。 上海平凉路第三小学的老师就尝试在教学中,让孩子的书写从简单的数字开始,再过渡到汉字,以减缓写字学习的坡度。不仅让孩子写字越写越顺,也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3 学习品质培养方面 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识别与管理 而在学习品质方面,调查显示,孩子最不适应的是情绪管理,其次是与教师交流、独立性、专注、坚持性、计划性。家长要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在幼儿园阶段就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同时还要和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交流情绪控制的方法。 在动力方面,家长要给孩子尝试各种活动的机会,发现他的兴趣。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是分享作为家长的感受,比如告诉孩子,“你今天的表现让妈妈很自豪!”,此外,还要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对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要有回应、有耐心。 在调节方面,孩子的注意力时间短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有动力才有专注力,家长别动不动就说“你要专心点呀!”,这么说根本没用!家长应该主动去创造能吸引孩子注意的情境。从生活角度而言,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帮助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是一种坚持性的锻炼。 说个小插曲,调查发现,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学习品质,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女生的适应性就是比男生好!而且好得不是一点点。所以家有男宝的爸爸妈妈们,心态要放平、放平、放平……等着孩子的后劲冒上来~而老师们,也要对男孩子更多一点耐心,更多一点鼓励!!! 4 从幼儿园到小学 家长的关注重心在转移 从数据来看,在幼儿园阶段,家长的关注重心较少在知识技能上,而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能力、品质,运动。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上海市推荐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目录 认知篇.............................................................................................. - 5 -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 5 - 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何不同......................................................... - 6 - 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何不同......................................................... - 7 -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 8 -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 - 9 -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期设置“学习准备期”........................................ - 10 - “学习准备期”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 - 10 -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 ........................................................... - 12 - 准备篇.......................................................................................................... - 13 - 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 13 -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体能准备 .................................................................. - 14 - 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 - 15 - 需要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吗........................................................... - 15 -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 - 17 - 要提醒孩子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 17 - 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应注意什么....................................................... - 18 -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 - 19 -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20 -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指导手册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指导手册 大班的孩子即将面临幼儿园毕业,孩子很快就要升入小学了。作为家长的您,准备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 一、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 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一是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二是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二、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 (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家长要踏好准备节奏“学习准备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个过程。按一般而言,可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应抓紧学前、关注学中、延伸学后。 三、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作息规律?

大班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

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园。在孩子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特在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尤其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二、活动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内容安排 1、时间安排: 幼小衔接活动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重点是毕业前的两个月,即5月份和6月份。 2、活动安排: 五月份,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确保一天上2节课;六月份,下午可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3、内容设计: “入学预备期”幼小衔接活动,重点围绕着“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并紧密结合幼儿园新教材的主题来开展活动。例如,《我要上小学》内容设计: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共3篇).doc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共3篇)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共含3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这篇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原对你有参考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你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处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起跑线上时,应该作些什么准备?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结合自己的一些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时的一些体会,跟在座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如果说幼儿园教育以“抚育”为主,兼顾学习,那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教育则完全转向了学习为主,贯彻其中的自然是“学习”的深化与完善。对于一年级孩子,父母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塑造其优秀的思想品质,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其终身都是有益的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 1、孩子的个性特点。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期,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孩子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时期的孩子观察事物比较简单,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好奇心特强表现欲特强,喜欢不懂就发问。都希望老师家长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和赢得师长的夸奖,所以要借助这一心

理来发挥榜样的作用。此时家长和老师都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2、孩子的语言特点。这个年纪的孩子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家长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孩子在回答问题或表达时,语言往往很简练,有时还顺序颠倒,这就需要教师有意地教给学生怎样表达。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要教给他们,有的还要做为概念给以解释。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我们常常发现幼儿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也比较以个人为中心,家长要注重训练孩子交往合作能力,要鼓励孩子和同学交往,一起游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自私、不任性。教育孩子不要欺负同学,别人欺负你了,要及时和老师交流,了解原因。 接下来,我来说说入学前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除了入学前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品、纸巾、水杯等,还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大人的一些娱乐活动,注意不要影响做作业的孩子。对孩子讲述上小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唤起孩子求学的热情。开学当天,热情地陪伴孩子到校,欣赏校园景色,并告诉他这是学习新生活的开始,会十分有趣,只要肯动脑筋,付出努力,每天会有进步。同时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成为孩子、甚至是家庭的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幼小衔接家长讲座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认知篇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5) 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何不同 (6) 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何不同 (6)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7)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8)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设置“学习准备期” (10) “入学准备期”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10)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 (12) 准备篇 孩子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13)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体能准备 (14) 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14) 需要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吗 (15)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7) 要提醒孩子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8) 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要注意什么 (18)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19)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0) 适应篇 孩子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 (21)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22)

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2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5) 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26) 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 (27) 如何知道孩子安排好入学后的课余生活 (28) 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忌语有哪些 (28) 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同时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和英语,会混淆吗 (29) 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有哪些特点 (30) 沟通篇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31) 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怎么办 (32)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33)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 (34)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35) 孩子因为遇到困难或者挫折而情绪低落怎么办 (37) 习惯篇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38) 要培养孩子那些必要的学习习惯 (39)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9) 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40)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4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43)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44)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 (45) 为什么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写字习惯 (46)

上海幼升小指导手册

哈哈儿童网幼升小指导手册 目录 1.择校 (2) 1.1入学政策、对口片区划分 (2) 1.2各区小学汇总 (3) 1.3重点小学列表 (3) 1.4面试 (4) 1.5知名小学全真入学测试题 (5) 2.幼小衔接 (5) 3.其他 (5)

2013年幼升小,如何择校?如何幼小衔接?哈哈少儿网陪伴着您。 择校,我们为您搜集了多方面资料,让您了解各所重点小学的概况。 幼小衔接,我们为您分享经验,让孩子能够更好适应小学生活。 我们精心打造2013年幼升小手册,希望它为您提供2013幼升小参考讯息。1.择校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严格禁止择校,但是择校似乎变成了一种常态,这是不是跟房价有点相似。广大家长热切期盼的愉快教育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得坦然面对幼升小,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下面为大家带来2013年幼升小择校信息: 1.历年来幼升小择校知识大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3c6389212.html,/thread-14037-1-1.html 2.2013年幼升小常见问题早知道: https://www.doczj.com/doc/3c6389212.html,/thread-27291-1-1.html 3.2013年幼升小面面观: 虽然教育政策是理论化的,但它却是一张“地图”,按图索骥,我们才能为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学校: https://www.doczj.com/doc/3c6389212.html,/thread-26475-1-1.html 1.1入学政策、对口片区划分 离2013年幼升小越来越近了,在此为哈哈儿童网网友们详细的总结了上海近些年的幼升小入学政策以及对口片区的划分 1.上海历年来各区小学招生入学政策及对口片区划分情况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3c6389212.html,/thread-2485-1-1.html 2、上海2012年幼升小学校招生信息汇总 https://www.doczj.com/doc/3c6389212.html,/thread-26827-1-1.html

幼小衔接家长全攻略

乐乐,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她心里,小学是“一个比幼儿园大得多的地方,能背上书包学本领;能与大姐姐、大哥哥一起玩耍,交更多朋友,同时,“教室里要有地毯、墙壁上要有画,学校里可以做很多像‘蚂蚁挖洞’这样的实验……” 几天前,在社区学院组织的“有效衔接”主题沙龙上,乐乐的遐想连篇,让现场的家长哈哈大笑。孩子希望快乐,家长却想得更深,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上了小学如何能够快速适应和取得良好的发展? 小学,是人生的起跑点。怎样帮助孩子迈好这一步?在杭州市上城区行知学前教育集团的“幼小衔接”主题沙龙上,家长们很着急:“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我的孩子成天只知道看动画、玩奥特曼,上学后能适应吗?”“孩子坐不住啊,这种状态怎能上40分钟的一节课?”还有性急的家长,已经在给孩子报名上培训班,提前学习一年级课程了。专家说,别着急。在看完这本书后或许你能从中找到正确的做法。 问题一:家长应该关注些什么 “其实,这时候家长更要关注的是知识以外的东西。”在清波学前教育集团的“家长讲堂”上,李爱敏老师说,良好的习惯培养,才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衔接内容和成功“阶梯”。 社区学院学前教育部曾对幼儿园大班孩子做过调查,其中孩子对上了小学以后最担心的事情是:一,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二,我有事找不到老师怎么办? 与其忙着为孩子“衔接”小学课程,不如先了解、抚慰孩子的内心情感,帮助他平稳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 问题二:家长该做些什么 头尾是马,中间是鱼,这是一幅什么画?有的孩子说,我不知道;有的孩子说,是鱼或是马;有的孩子问老师: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这是一道民办小学招生摸底的测试题,这幅“两不像”的画考验孩子的质疑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最看重的‘准小学生’的三种能力。”张群园长建议家长:这个时候,家长要花些功夫,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