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考虑楼梯影响的框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作者:孟凡林, 孟祥瑞, 张维学, Meng Fan-lin, Meng Xiang-rui, Zhang Wei-xue

作者单位:孟凡林,Meng Fan-lin(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孟祥瑞,Meng Xiang-rui(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21), 张维学,Zhang Wei-xue(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吉林长春

,130021)

刊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英文刊名: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年,卷(期):2012,34(1)

参考文献(10条)

1.尹保江;黄世敏;程绍革汶川地震中建筑楼梯震害原因分析 2008

2.张翠强;周颖楼梯对框架结构性能影响分析[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 2010(04)

3.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王奇;马宝民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建筑结构 2002(04)

5.任彧楼梯系统对于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2009

6.林宏伟地震作用下楼梯参与结构空间整体计算的研究 2010

7.冯远现浇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分析与设计建议 2009

8.黄慧萱楼梯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及地震作用下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2009

9.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强震数据库

10.ATC-40.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Buildings[Report No.ATC-40] 1996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李科.宋仿存.马可栓.夏晋华多层建筑中楼梯部分对整体结构的地震影响分析[期刊论文]-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09(5)

2.张斌.谢步瀛.ZHANG Bin.XIE Bu-ying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楼梯间设置滑动支座的进一步分析[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1)

3.黄宏涛浅析楼梯系统对于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4.应浩.彭伟.王超楼梯位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会议论文]-2011

5.郑建军.廖永石.朱彦鹏中心楼梯参与整体框架结构计算的地震反应分析[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26(3)

6.王勇.陈平.WANG Yong.CHEN Ping楼梯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对某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四川建材2011,37(3)

7.刘志宏.Liu Zhihong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铸钢螺旋楼梯计算结果分析[期刊论文]-钢结构2007,22(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46282543.html,/Periodical_gckz201201003.aspx

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模型

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模型 摘要:在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以便确立结构的层间刚度。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计算模型是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分析的主体,由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几何模型反映了结构计算模型的几何构成,物理模型反映了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目前在工程上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层间模型、杆系模型和杆系—层间模型。本文针对这三种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展开论述。 1前言 在求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时,必须要计算结构的刚度矩阵[k],而要计算结构的刚度矩阵[k],就得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因此,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是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多层框架结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层间模型、杆系模型和杆系—层间模型。 2 层间模型 层间模型是在假定建筑各层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穷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同层各竖向位移相同,以及建筑结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相重合,水平地震作用下没有绕竖轴扭转发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这种模型中,将结构视为一根竖向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各楼层处,如图1(a)所示。 (a) (b) (c) (d) 图1 层间模型 (a)层间模型一般形式;(b)层间剪切模型;(c)层间弯曲模型;(d) 层间弯剪模型计算时,层间模型取各层为基本计算单元,采用层恢复力模型来表示地震作用过程中层刚度随层剪力的变化关系,而不考虑弹塑性阶段层刚度沿层高的变化。其几何模型相当于串联质点模型,物理模型的重要参数是层间刚度及其非线性变化规律。根据结构形式、构造特点以及结构侧向变形情况不同,层间模型又分为层间剪切模型、层间弯曲模型及层间弯剪模型,如图1(b)—(d)所示。其中,层间弯曲模型主要用于结构侧向变形以弯曲为主的剪力墙结构中。 而在进行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时,常用的层间模型是层间剪切模型和层间弯剪模型。当框架横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较大时,即“强梁弱住”型框架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各楼层始终保持水平,结构的变形表现为层间的错动,其侧向变形主要是层间剪切变形,那么应该采用层间剪切模型。 当框架梁对柱的约束相对较弱时,如一些高层框架,即“强柱弱梁”型结构,其侧向变形包含有层间弯曲和剪切两种成分,层间剪切模型已不能完全反映其变形特点,那么应该采用层间弯剪模型。 层间模型的优点在于自由度数较少,动力方程逐步积分所耗时也较少,但方法比较粗糙,计算精度较差,无法求出结构各杆件的时程反应,也不能确定结构各杆单元的内力和变形。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层间模型主要是用于确定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层间侧移,以校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是否超过层间极限承载力和检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位置。 3 杆系模型 杆系模型是较为精确的计算模型,它是在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绝对刚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型将整个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离散为杆元,以结构的各杆件作为基本计算单元,将结构的质量集中于框架的各个节点,如图2所示。

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

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分析与设计对策 发表时间:2019-05-05T16:01:24.2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张洁贤 [导读] 确保其附属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不先于主体结构而破坏,同样是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一环。更有利于实现减轻震害和减少人员伤亡的目标。 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天津 300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框架结构楼梯的震害问题,针对楼梯震害深入剖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预防震害的设计对策,以期可以为今后框架结构楼体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楼梯;震害;设计 一、楼梯的震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1、梯段板破坏 梯段板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平裂缝处混凝土被压碎,梯段板弯曲下挠,甚至断裂,破坏主要发生在距离两端支座约1/4跨处和楼梯施工缝处。产生此类震害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梯段板上下端与楼层框架梁板相连,形成了一个空间的K形受力体系。在以往的配筋设计时,梯段板负筋长度通常按照跨度的1/4来确定,造成楼段板1/4跨处受力筋数量发生突变,成为受拉的薄弱部位。在反复水平地震作用下,梯段板与主体框架协同工作,到很大的反复的轴向拉压力作用,造成梯段板在负筋截断位置发生断裂。 (2)楼体施工时,往往在梯段板跨中或1/3跨处设置施工缝。但因为质量控制不严格,施工缝中存在残渣,导致后浇混凝土在与先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处强度较差,这样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剪拉内力极易使梯段板破坏。 2、楼梯间角柱的破坏 楼梯间角柱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角柱中部发生剪切破坏、钢筋屈曲和混凝土被破碎。这是由于楼梯休息平台通过平台梁和平台板与框架柱相连,楼梯间角柱净高降低很多,导致楼梯间角柱分配到比其它框架柱大数倍的地震剪力。加上休息平台对楼梯间角柱的约束,地震作用下角柱中间极易发生剪切屈曲破坏。 3、楼梯梯柱的破坏 楼梯梯柱通常为构造配筋,截面宽高一般为200mm~250mm。地震中梯柱出现柱头破损和混凝土压碎。出现此类破坏的原因是:(1)支撑梯段板的梯柱是双向压弯、双向剪切构件。梯柱截面过小,平台梁在柱内锚固长度过短,导致节点混凝土被压碎,平台梁纵筋被拔出。 (2)梯柱仅按构造要求配筋,未考虑实际地震作用产生的较大的弯矩和剪力。 (3)节点处混凝土浇筑质量较差,强度较低。 4、楼梯平台梁、平台板的破坏 楼梯平台梁和平台板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平台梁的两端和跨中。破坏特征是钢筋外露和混凝土保护层剥落。产生此类震害的原因是:在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下,楼梯构件在框架中起了K形支撑的作用,上下梯段板反复推拉,平台梁板承受空间的弯矩、剪力和扭矩复合作用,受力状态复杂,导致楼梯平台梁在跨中发生剪扭破坏,两端节点出现塑性铰,混凝土被压碎,钢筋扭曲变形,平台粱跨中裂缝向平台板延伸。 二、框架结构楼梯抗震设计要点 1、采用适当的平立面 如何对一个工程项目实施建筑布局与结构布置?这通常与建筑物的平立面直接相关。有数据表明,简单、规则的框架结构楼梯其抗震能力普遍较强。这是因为复杂式框架结构楼梯在地震发生时内部构件的强度与刚度形不成一致规律,导致结构扭转非常明显。因此,在对框架结构楼梯的设计中务必加强措施,尽可能遵循建筑物的均匀对称原则,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方案,从总体上降低框架结构楼梯的刚度偏心率,并准确无误地计算出相关的地震反应数据,这有利于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抗震措施和细分处理措施,保障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有明确、直接的传递途径。 2、选择有利场地 在梯段板实际配筋计算时,梯段板按单向板力学模型进行配筋计算,上部负筋通常按照跨复杂性,首先需要通过概念抗震设计来间接实现“大震不倒”,楼梯的抗震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同等重要。由于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不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一块有利于抗震的场地开展施工,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害。在选择建筑场地之前,首先根据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及建筑结构的需求,分析出哪些是有利地段,哪些是不利地段,无论何时都不要在危险地段上进行建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与财物损失。 3、保证结构的延性 所谓的结构的延性,就是在承载力没有明显减小的情况下,结构所能产生非弹性变形的能力,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结构的变形能力。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直接影响着框架结构楼梯能否在灾难中屹立不倒,所以结构的延性在某些意义上等同于结构的强度,二者都是建筑抗震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那么怎么样在地震作用下使框架结构楼梯的钢筋混凝土展现出结构的延性呢?这应该尽量地将塑性变形集中作用于延性较好的构件上。良好的延性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无疑是肯定的,一方面它能有效地降低地震作用对框架结构楼梯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吸收地震能量,防止建筑结构的倒塌。 4、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框架结构楼梯作为许多细节构件连接而成的整体,是一个具备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能否承受地震惊人的破坏力量,全看各构件间能不能实现协调工作、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说,框架结构楼梯的整体性能不但是建筑抗震的首要条件,还是框架结构楼梯抗震设计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形式与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摘要:随着人口的在激增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开始狂飙式的增长。然而,城市的空间有限,地面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人们的视线开始转为地下,地下结构的开发缓解了城市的地面压力。然而,由于地下结构的抗震技术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在地震后,往往会造成地下结构的损坏甚至直接丧失继续工作的能力,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此文中对地下结构的震害形式以及近年来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以加深对地下结构震害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的重视。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震害形式,抗震分析,抗震减震 0 引言 地震是自然界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然而,这种地震不仅仅会给损害人们的财产安全,更有甚者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以往的抗震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建筑。认为地下结构受到的外界环境较少,各方向约束较多,刚度较大,且高度较小,加之过去地下结构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少,地下结构受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的严重破坏的相关资料也较少,因此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研究及设计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M8.2),震区内116座铁路隧道,有82座受到破坏;1952 年美国加州克恩郡地震(M7.6),造成南太平洋铁路的四座隧道损坏严重;1976年唐山地震(M7.8),唐山市给水系统完全瘫痪,秦京输油管道发生五处破坏;1978年日本伊豆尾岛地震(M7.0)震后出现了横贯隧道的断裂,隧道衬砌出现了一系列的破坏;特别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M7.2)中,神户市及阪神地区几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其中神户市供系统完全破坏,并基本丧失功能。神户市部分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大开站最为严重,一半以上的中柱完全倒塌,导致顶板坍塌和上覆土层大量沉降,最大沉降量达2.5m。 地震对地下结构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同时,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构成的威胁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地下结构工程抗震从业者在震后获取了大量的地震动作用在地下结构上产生的动力特性及影响结构动 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等宝贵资料,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减震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地下结构的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的文献大量涌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地下结构抗震进行阐述,并且有不少理论转化为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论证。笔者试图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简要介绍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以及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以便加深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了解,也可增加人们对地下结构工程抗震的重视程度。 1 地下结构震害 由于所处环境、约束情况等的差异,地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与结构破坏的影响因素与地上结构有很多不同之处。 1.1 地下结构震害形式 以下以日本阪神地震为主要对象,结合其他地震造成的震害,总结了地铁车站、地下管道、地下隧道的主要震害形式。

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浅析框架结构的楼梯斜撑效应

浅析框架结构的楼梯斜撑效应 摘要:楼梯作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重要的逃生通道,在大量的震害统计中,表现 出先于框架主体结构的严重破坏,使其丧失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该现象,通过 文献检索对其主要因素“楼梯斜撑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楼梯;斜撑效应;混凝土 前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国内仍被广泛应用,其中的楼梯作为重要的逃生通道,在大量的震害统计中,表现出先于主体结构的严重破坏,使其丧失安全岛的作用。究其原因,以前的相关研究在肯定楼梯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影响的条件下,旨在 通过相应的抗震设计增强楼梯间结构的耗能能力,使其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抗 震设计方案则是将楼梯间与框架结构主体分开计算,结构分析中将楼梯间作开洞 处理,将其荷载作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一部分考虑其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传 统的设计方法,忽略了楼梯间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忽略了楼梯梯段斜撑作用及 其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导致楼梯间与其周边框架结构构件的联系不 够紧密,成为地震中的第一道防线优先被破坏。 1楼梯斜撑效应 国内关于楼梯斜撑效应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6年,设计大师傅学怡[1]在“高层建筑结构正现浇楼梯对抗侧刚度的影响分析”中,提出楼梯斜撑 效应及其对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并推导了抗侧刚度增大系数。90年代,曹万林教授等人[2]对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楼梯结构进行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楼梯耗 能的原因,并对提高楼梯耗能性能提出建设性意见。21世纪初,清华大学王奇教授[3]从工程实例出发,分别对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在考虑楼梯作用下的结构自振特性和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楼梯的参与对框架结 构的自振特性、整体刚度及构件内力影响更为明显。随后,设计人员胡庆昌[4]从 工程经验及数次震害的统计中,对楼梯间的震害表现做了统计,并提出在不同的 设计体系中都应加强楼梯和楼梯间结构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2008年汶川地震后,楼梯间先于框架主体发生的严重破坏,让专家学者们意识到之前将楼梯设计 成第一道抗震防线的做法是错误的。随后,便出现大量关于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 性能影响、框架结构考虑楼梯斜撑作用的抗震分析的研究文献。西南交通大学刘俊、沈火明[13]通过对不带楼梯、带楼梯、带采用活动支座楼梯模型进行静力推 覆(pushover)分析,得出采用滑动支座可释放楼梯斜撑作用、减少楼梯地震作 用效应的结论;同时指出,该方法会造成结构变柔、层间位移过大的不利影响。 2 楼梯的震害表现 由汶川地震的震害统计[5]得知,框架结构楼梯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梯段板、楼 梯间角柱、梯柱和平台梁处。 (1)梯段板。梯段板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沿梯段宽方向的水平裂缝,且在水 平裂缝处混凝土压碎、梯段板弯曲下挠甚至断裂。水平裂缝主要集中在距离两端 支座约1/4处和楼梯施工缝(梯段板1/3跨)处。 (2)楼梯间角柱。角柱破坏主要表现为半柱高处的剪切破坏,破坏面处钢 筋屈曲,混凝土压碎。 (3)楼梯间梯柱。梯柱一般为构造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均偏小,故在大

楼梯间与楼梯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楼梯间与楼梯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 马海军 天津大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300457 刊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33) 摘要:参阅了唐山、汶川地震中震害的文献资料和现场报道的基本情况,并作了简要分析,针对楼梯间及楼梯结构的震害问题,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以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 关键词:地震;楼梯间;楼梯结构;震害分析;设计建无论是公用建筑还是民用建筑,最薄弱的地方是楼梯间。而当发生地震和火灾时,楼梯是重要的紧急逃生竖向通道。疏散时密集的人群又使得很大的活荷载集中在楼梯间及楼梯段上,这些相对来说是建筑比较薄弱的地方。此时,楼梯的堵塞和破坏会延误撤离及救援和消防人员的工作,从而导致严重伤亡 一、楼梯结构概念 之所以提出楼梯结构的概念,是因为传统的楼梯设计并无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形式多样,无完整的结构概念。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将楼梯设计提升到一个局部结构单元的层次。这是因为:(1)楼梯间的本身特点决定了此处有大量墙体的存在将集中地震力,而这个地震力的传递途径在传统的设

计理念中并未予以计算和设计,存在传力途径不清晰的问题,所以要对楼梯的布置和结构形式做具体要求(可参考新抗震规范);(2)楼梯仅承担和传递竖向力,导致自身和支承构件(比如外墙)抗震承载力偏低。将楼梯提升到局部结构单元,就意味着需要对楼梯进行竖向和水平传力体系设计,需要将楼梯的水平荷载和抗震承载力定量化,引入抗震构造措施的具体要求,同时明确支承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可参考新抗震规范);(3)采用“放”,“缓”,“抗”的设计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化解楼梯子结构与周边整体结构的互相“矛盾”和依存”关系。 二、楼梯间抗震设计建议 楼梯具有沿房屋全高的刚性构件和主体结构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特性。为了达到稳固、实用的目的,建造时除了必须达到功能上的要求外,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达到抗震的效果。地震时,楼梯间较为薄弱,其破坏主要来自于与其相连接的墙体的破坏,而位于这些部位的墙体往往由于受到嵌入墙内楼梯段的削弱,所以其破坏程度一般比其他部位的墙体更严重。另外,由于楼梯间的开间小,因而其水平方向的刚度相对较大,这样,它分配到的地震力也就较大;而且,由于在这里的墙体沿高度方向缺乏强劲的支撑,所以空间的刚度较差;加上顶层休息平台以上的外纵墙常常达一层半高,其稳定性很差。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楼梯间的震害比其他部位严重的原因,尤其是它的上部结构。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在实际设计当中可以有几种简化方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第43卷第3期2003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43,No .3May 2003 文章编号:1000-8608(2003)03-0344-05 收稿日期:2002-04-01; 修回日期:2003-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0900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2130). 作者简介:陈健云*(1968-),男,副教授;林 皋(192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陈健云*, 胡志强, 林 皋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要: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分析了地下结构无限围岩介质的动刚度特性,建立了岩石地下 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相互作用分析时域模型,比较研究了地下结构-围岩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机制、无限围岩动刚度及结构特性等各种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指出几种常用地下结构地震响应近似分析方法只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无限介质的阻尼特性对结构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洞室;地震反应分析;动刚度;优化;阻尼影响抽取法中图分类号:T U 35;TU 9;TV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然而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 系列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不少地下结构遭受破坏.由于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地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十分复杂,其响应特点与地面结构有明显的差别.研究表明[1] ,对地下结构采用施加惯性力的地震响应分析,即使采用几倍于结构尺寸的地基离散模型,施加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地震位移响应的影响可达10倍,应力差别达5~6倍. 目前各种实际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仍以各种近似方法为主.包括各种拟静力方法,如位 移响应法[2、3] ,地基影响参数通常根据简化假定采 用经验参数.动力近似分析通常将结构简化为二维问题处理[4],对于地下管线等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于处于比较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地下结构,或者形式较复杂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要合理地反映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则必须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 当前常用的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分析方法,主要有在模型外边界施加各种人工透射边界解决能量向无限远处辐射[5]的波动分析方法;以地下结构为主体,围岩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力来求解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6] ,通常采用有限元、边界元、 解析法或半解析法等耦合求解;以及在外边界施 加粘性阻尼器的惯性力方法.前两种方法属于较精确的数值方法,后一种方法则为近似方法. 由于围岩介质对结构的动力影响在时间与空 间都是耦合的,较精确的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具有一定难度,时域求解复杂且求解代价很大. 本文采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结合溪洛渡超 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动力相互 作用运动方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为地下结构的简化分析提供依据. 1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相互作用分 析方法 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主要采用各种耦合 方法,如有限元与边界元的耦合分析.本文则采 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得到地基刚度与有限元进行耦合分析. 1.1 阻尼影响抽取法的基本概念 [7] 将无限地基截取有限区域,其刚度阵为S t (X )=K -X 2 M (1) 式中:K 和M 分别为有限域的刚度阵与质量阵. 引入量纲一的频率a 0=X ?r 0/c s 及刚度阵K 与质量阵M ,则式(1)可表达为  S t (X )=Gr s -2 0(K -a 20M )=Gr s -2 0S (a 0) (2)

楼梯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影响

楼梯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影响 楼梯作为重要的疏散工具,在抗震防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震规范》第3. 6. 6条的局部修订中要求“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结构设计中该如何考虑? 泣川地震震害表明,楼梯对结构安全及人生安全影响重大,2010版《抗震规范》增加了“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的要求。“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应注意下列两方面:一是,楼梯对竖向构件的影响(使竖向构件中间受力,形成短柱或局部错层等);二是,要考虑楼梯的传力需要(楼梯作为水平传力构件之一,应确保其传力及疏散功能的实现)。 理论研究及震害调查表明,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取决于楼梯与主体结构的相对刚度之比。楼梯对主体结构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主体结构的结构体系,主体结构的刚度越大、整体性越好(如采用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越小;而主体结构的刚度越小、整体性越差(如框架结构、装配式楼盖结构、砌体结构等),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就越大。 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和装配式结构中。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由于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填充墙、砌体承重墙开裂程度较低,刚度退化不严重,装配式楼盖的整体性尚可,楼梯刚度在主体结构刚度中的比值很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不大。而在设防烈度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填充墙、砌体承重墙开裂严重,刚度急剧降低,装配式楼盖的整体性很差,楼梯刚度在主体结构刚度中的比值逐步加大,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也随之加大。现浇梯板起局部刚性楼板的作用,传递水平地震剪力,导致梯板拉裂,框架柱形成短柱及错层柱而破坏。 在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中,由于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楼梯自身刚度在主体结构中的刚度比值不大,楼梯受主体结构的“呵护”而很少破坏。 考虑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及主体结构对楼梯的影响时,应根据主体结构与楼梯的侧向刚度大小,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楼梯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 对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及楼盖整体性较差的结构,在结构计算中应考虑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及主体结构对楼梯的影响,并宜进行包络设计。 现阶段,在对结构进行规则性判别及位移计算时,可不考虑楼梯的影响; 构件设计时,应考虑楼梯的影响,对相关构件按考虑与不考虑楼梯的影响进行分 别计算,包络设计。 对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主体结构侧向刚度大、楼盖整体性好的结构,当楼梯周围有剪力墙围合时,计算中可不考虑楼梯的影响,而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加配梯跑跨中板顶通长钢筋、框架柱箍筋加密等)确保楼梯及相应框架柱的安全。 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及主体结构对楼梯的反作用主要集中在结构的底部,因此 应加强楼梯底部的抗震措施,如:明确楼梯梯板的传力途径,加强梯板的配筋,同时应加强与梯板相连之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 无地下室时,当楼梯在底层直接支承在孤独楼梯梁上时,地震时楼梯板吸收的水平地震作用在楼梯梁处的水平传递路径被截断,而梯板外的孤独楼梯梁将无法承担梯板传来的水平推力,破坏常发生在梯板边缘的孤独梁截面处,因此应避免采 用此做法。必须采用时,应适当加大楼梯梁的平面外配筋并加密箍筋。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地震工程学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地震工程学》课程总结? 1.对所学内容的综述? 1.1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反应分析法? 绍。 也并不是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谱,而是不同地震反应的包线。 1.1.2??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作动态分析法。它是将地震波段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

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需要输入地震动参数,该参数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因而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全面地考虑了强震三要素;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 1.1.3地震信号频域分析? ???? X(f), 1.2? 1.2.1 (1) ??(2 (3 ?(4 性和有效性;? ?? (5)验证抗震理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等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2? 结构抗震试验的实施程序? ??

(1)确定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法,含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试件的采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等;? ?? (2)荷载施加,含与试验设备相关的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规则等;? ?(3)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含各类传感器和数采设备的采用、测点数量的选择;? ??(4)数据分析,含测试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分析。? (1 ? (2 ????旨在 (3 ?? 入下结构或构件的地震反应,研究和验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特征、抗震能力和抗震薄弱环节。 ?(4)振动台试验? ?????振动台试验是利用振动台装置进行的结构强迫振动试验,是地震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不同形式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初探

不同形式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初探 发表时间:2014-12-23T13:43:47.1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孟亚丹[导读] 楼梯是高层及多层建筑的重要组成结构,其在建筑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孟亚丹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072550 [摘要]为探究不同形式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本文总结了依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多种类型的楼梯形式,并借助构建的四种形式的楼梯模型,利用构件不计入与计入楼梯的4种不同框架结构模型及GSSAP软件分析与计算,得出了框架结构动力特性及楼梯和有关构建的一些特性。旨在掌握各种不同形式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力。 [关键词]楼梯;抗震能力;框架结构 楼梯是高层及多层建筑的重要组成结构,其在建筑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更是灾难发生时的主要疏散通道。所以,在设计楼梯时,不仅要确保其正常的交通功能,还要确保其危急情况下的牢固性及整体性,预防的非结构与结构性破坏。本文借助GSSAP软件构建了四种不同的楼梯模型,通过计算并分析对比了不同形式楼梯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影响,以期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一、楼梯类型。 依照不同的参考标准,可把楼梯分成以多种类型。依照用途可分为:特殊楼梯、一般楼梯等。普通楼梯依照材料的不同还可分成:金属楼梯、混合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木楼梯等。特殊楼梯依照功能可分为:自动梯、消防梯、安全梯三种。 依照楼梯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悬挑式、吊挂式、整体式、支撑式等。笔者将对这4种形式的楼梯进行详细分析:①支撑式。该形式楼梯是传统的从上至下的体系,楼梯荷载及自重先转移到楼梯的平台梁及斜梁上,再从这些部位转移到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墙体、柱子或者梁等位置。该结构形式在力学模型中被称为简支梁,具有受力合理、简明的特点。三是因为支撑式楼梯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结构,所以该类型楼梯灵活性较差。②悬挑式。该形式楼梯的梯段板、踏步、休息平台从框架或者墙体上悬挑出来。在力矩图中,可明确看到该形式楼梯的形态十分简捷,并具有很强的力量感,甚至部分楼梯极其精简,只有踏板自墙体中伸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③吊挂式。一般情况下楼梯的踏步与休息平台是由钢管、钢丝等吊挂起来,除了构件吊挂外,通常还需要一些较为稳定的构件以确保楼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依据楼梯不同的踏步位置,所用到的吊挂杆件也各不相同。如果想要进行精确的理学计算,就应该详细计算各个杆件所具有的应力值。一般情况下,栏杆、扶手都会和拉杆连接为一体,以展现统一、完整的形象。④整体式。楼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其自重与荷载时借助构件应力实现荷载转移的,最终把力转移到和其连接在一起的楼板或者框架上。该形式的楼梯整体刚性很好,受力情况也十分合理。该形式楼梯通常都属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显著体现了混凝土的整体性与可塑性。 二、框架结构的四种模型。 第一,四种模型类别。本文借助同一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在第一个模型中只分析楼梯在竖向上的荷载传递,不输入构建;第二个模型也不输入有关楼梯构件,楼梯是由梯柱、梯梁、梯板三部门组成,外侧的平台两构建在两侧的框架柱上;在第三个模型中设置楼梯构件,但是梯梁构建在和框架柱相互分离的楼梯梯柱上;第四个模型中同样设计有楼梯构建,但是位于半层位置的平台板必须使悬挑板,主体结构不可和平台板相连。 第二,模型的各种参数计算。算例中的框架结构是第五层,第一层层高是4.2米,第二层及以上每层高度都是3.90米,建筑物高度共计19.8米;楼梯、梁、柱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等级都是C30;主要构建的横截面大小分别为:基本风压是0.60KN/M2;梯板厚度是140毫米、楼板厚度是120毫米、梯梁尺寸是300毫米×400毫米、梯柱尺寸是300毫米×300毫米、次梁尺寸是300毫米×600毫米、框架梁尺寸是300毫米×700毫米、框架柱尺寸平均是600毫米×600毫米,地表的粗糙等级是B级;抗震烈度是7度,地震设计分组是第三组,场地类别是Ⅱ类,抗能能力属三级。 三、楼梯对框架柱的内力影响。 通常情况下,楼梯在Y轴上对框架结构影响最为显著,最能体现楼梯对框架柱的内力影响情况,所以笔者楼梯的框架柱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Y轴方向地震条件下楼梯对第一层框架柱的作用。Y轴方向地震环境中的第一层框架柱的轴力曲线如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模型楼梯四周的框架柱轴力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个、第四个模型也都有一定变化,但均未第二个模型明显,剩余编号的框架柱轴力也未明显变化;第二个模型重的楼梯平台位置的框架柱轴力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剩余位置变化也不大,第三个及第四个模型的框架柱在各处的弯矩也没有明显变化。从这里我们可以指导,当我们将楼梯纳入计算之后,主要对楼梯四周框架柱产生内力影响,第三及第四模型中框架柱受影响不明显,但是第二个模型中楼梯对框架柱的内力作用较明显,在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四、分析楼梯构件。 楼梯各个部分在地震环境下的受力很复杂,地震中梯柱可承担很大拉力,导致其在上端节点位置极易被破坏,梯板在受到较大拉力情况下也很可能被拉断,甚至梯梁也会被毁坏。我们将第一个模型中的楼梯作为研究对象,第二、第三、第四个模型中的楼梯的构件最大内力详见表2,在该研究中所选取的梯梁是半层平台与梯板连接位置的梁。从表4中我们通过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 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T<=0.04 秒 0.4853*(0.10/T)^(-0.686) 0.04<T<=0.1 秒 0.4853 0.1<T<=1.2 秒 0.4853*(1.2/T)^1.5 1.2<T<=4 秒 以下是命令流程序 ---------------------------------------------------------------------------------------------------- /filname,SPEC,1 /PREP7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特性 ET,1,45 MP,EX,1,2.8E10 MP,DENS,1,2.4E3 MP,NUXY,1,0.18 !建立模型 BLOCK,0,1,0,1,0,5 !网格剖分 ESIZE,0.5 VMESH,all /VIEW,,-0.3,-1,1 EPLOT FINISH /SOLU !施加底部约束 ASEL,,LOC,Z,0 DA,ALL,ALL ALLSEL !施加自重荷载 ACEL,0,0,1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lcwrite,11

板式建筑物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计算的影响分析

板式建筑物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计算的影响分析 在框架结构建筑物不断增多的今天,我们对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些关键性的因素,比如板式建筑物楼梯的影响就比较大,它对框架结构会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多的。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板式建筑物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的计算影响,总结了影响的诸多方面,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板式建筑物;楼梯;框架结构;整体计算;影响 我们研究和计算框架结构建筑物,不得不重视板式建筑物楼梯的影响力,在分析和计算的过程中,要将板式建筑物楼梯的影响放在重点位置,才能够保证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更加科学。 1、楼梯概念设计的理论分析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主要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施工图中未画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 楼梯在建筑物中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这种复杂的、非弹性性质的、材料的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在实际计算中存在着不准确性。故在建筑抗震理论远未达到很科学严密的情况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使楼梯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因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多了许多概念,假定与简化。如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同时减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空间扭转作用的影响。实际上踏步和平台梁是整体连接,计算时需要在支座处加构造负筋;以往在建筑工程中负筋一端锚入楼梯梁,另一端伸进楼梯板四分之一的踏步板跨度。但通过实际工程震害发现,在梯板四分之一处梯板断裂或梯板混凝土剥落。 再次,楼梯板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具有桁架中的腹杆效应,将产生较大的拉压力。楼梯板由原先我们只考虑竖向力时的受弯构件,转变为“拉压弯”构件,加强了楼梯处的局部抗侧刚度;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楼梯参与整体计算时的楼梯板配筋要比常规做法计算出来的钢筋面积大出40%左右,当楼梯板不能承受地震力所产生的轴力及弯矩,势必出现梯段被拉断的情况。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又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这样不仅加大了结构构件的设计难度,还增加了造价成本。 传统板式楼梯在进行设计时,没有考虑楼梯在地震作用下对结构整体抗震设计的影响,只是将楼梯单独进行设计和配筋,并且简单的将其按照简支梁、简支板进行荷载计算和配筋设计。传统板式楼梯在进行整体建模分析时也只是将竖向传递过来的荷载施加到框架梁、柱等主体结构上进行计算,对于楼梯间的楼板进行开洞处理,并且在进行配筋时没有采用双层双向的配筋形式。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 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 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 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 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 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