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 第十三章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社区防治

13 第十三章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社区防治

13 第十三章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社区防治
13 第十三章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护理社区防治

第十三章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

第一节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系统为单位,把家庭看成一个整体,并在特殊环境下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的一种方法。其宗旨是借助家庭内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改变,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直接实施和指导,帮助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者实施护理,以协助病人对生存空间有更好的适应。

一、护理评估

包括患者自身和家庭系统两个方面的评估

1、评估病人

⑴在收集评估资料时,应了解病人患病前在家庭中的情况,以便与现状比较,包括情感方面,人格和行为方面,家庭角色,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在家庭结构中的位置等方面,患病后这些方面有何改变。

⑵评估病人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如社会性退缩,懒散,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等。

⑶评估病人生活技能,心理社会功能等,如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能力等。

⑷评估病人文化背景,职业角色,工作经历,娱乐活动,宗教信仰等。

⑸评估总体状况,有哪些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史、意识状态、用药情况、营养状况、排泄状况、卫生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活动及生命征的情况。

2、评估家庭

⑴评估家庭功能,如提供患者生存、成长、安全等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基本需要功能。

⑵评估家庭结构,包括每一位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承担的责任与权利,家庭规范和价值观对病人的影响。

⑶评估家庭情感氛围与家庭环境。

⑷评估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⑸评估家庭对患者疾病的看法,对护理计划的了解程度。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预测病态行为的能力。

⑹评估家庭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对病情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否向医护人员提供丰富、可靠的资料等。

⑺评估家庭成员精神健康水平。

二、护理目标

1、家属能协同病人制定治疗及日常生活康复计划,培养兴趣,并能督促实施。

2、家属能掌握疾病的有关知识,识别疾病的重大变化,如疾病复发。

3、根据病人情况安排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务劳动,以增加生活兴趣,让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4、鼓励病人与社会保持密切接触,减少病人对家属的依赖,减轻退缩行为及焦虑情绪,延缓或控制精神衰退。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5、病人精神症状好转,至少不恶化。

6、病人在家庭中逐渐恢复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能完成治疗计划,直至恢复正常的家庭角色。

三、护理措施

㈠一般护理

1、护理人员要做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工作,做到耐心、准确地回答和讲解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并帮助解决以缓解家庭成员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焦虑情况和心理压力。

2、与家庭成员及患者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所需的康复护理计划,执行评价,修改计划。

3、督促治疗计划的执行,进行康复技能训练、行为训练、应对压力训练等。

4、组织以康复患者组成的集会及提供活动场地,主持协调会议,以增进患者之间相互关怀及分享康复过程中面对困难的经验。

5、进行家庭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效应。

(二)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一些错误认识,避免疾病发作后因害怕遭受社会歧视或对现代医学的不信任而延误治疗,失去治疗的有效时机。

2、加强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可与心理医生共同参与心理治疗过程,要以平等的心态关怀鼓励患者,不能讨厌、嫌弃患者,更不能讽刺讥笑、歧视患者,否则会加大患者的精神压力以至病情复发。

3、指导、鼓励患者增加与社会接触交往,积极主动地融入正常社会人群中去,

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经常分析患者在社会接触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去克服各种困难,延缓精神衰退,重建社会功能。

4、指导患者学习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以减少应激,同时应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患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以减少或避免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精神压力,从而减少疾病复发的诱因,有利于康复。

(三)生活护理照顾好患者的生活是家庭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主要是督促、帮助或直接料理患者生活,如患者的卫生、饮食、睡眠等情况。

(1)个人卫生多数患者能进行卫生料理,部分患者需要他人督促或协助才能完成。少数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支配或药物副反应的影响,不能自行料理生活,而需要他人帮助完成。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对患者加强训练和教育,使患者逐步获得自行料理生活的能力。但不要过分的照顾,以免加速患者社会功能的减退。对康复期患者应尽快摆脱患者角色,调整心态,家庭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生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做些轻微的家务、阅读书报、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如果能每天坚持,会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与保持。

(2)饮食方面应规律饮食,每天进食适量蔬菜和水果,注意饮食卫生,在饮食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缓慢进食,以防止食物塞满口腔造成窒息。不要随意给患者进补,如人参、鹿茸等。避免给患者吃易引起兴奋的食物,如咖啡、烟、酒等。对老年患者做好一日三餐的调配,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软饭、面食之类,少食油腻、辛辣、生冷及坚硬的食物。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以促进正常发育及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应提供儿童营养丰富的饮食,如新鲜蔬菜、鸡鱼等肉类、豆制品等。做好色香味形的调配,以增加患儿的食欲,同时注意防止患儿偏食及挑食。

(3)睡眠精神病患者的睡眠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为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安排患者住在安静、清洁、空气新鲜、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的地方。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按时起床,白天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睡前禁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避免参加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活动,如看情节紧张的电视、电影、小说等。

(4)居室的布置与安全患者的居室布置应力求安全、简单、整洁、大方。对病

情稳定、无攻击行为的患者,最好与家人住在一起,避免独居或关锁,因独居或关锁能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易产生猜疑、妒忌、甚至产生各种妄想(如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出现攻击行为或出走,造成不良后果。与家人一起生活,保持密切接触,有利于缓和病情及精神康复,防止精神衰退。

另外应注意患者居室的安全性,室内不要放有可能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品,如热水瓶、剪刀、药品等。保持安静,避免噪音,亲友不要频繁探视,注意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四)病情监测病情的监测是家庭护理中的重要环节。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注意患者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如果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时就医。应注意观察以下几点。

1、睡眠规律发生变化,睡眠质量下降,预示疾病的复发,应高度警惕。

2、情绪方面的改变,最常见的有易激惹、兴奋、焦虑、抑郁等。如果患者近期频繁出现,应及时就医。抑郁的表现有时不易被周围的人察觉,因此护理过程中应定期评估。

3、自知力的变化,自知力的恢复是判断精神病治愈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知力下降,常是精神病复发的征兆表现。自知力下降或缺乏时,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而拒绝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以致停药。所以,是否主动服药也可作为观察自知力的指标之一。

4、整体功能下降,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生活变得被动、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生活失去规律性,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不负责任,漫不经心。对批评、处罚无动于衷,与人交往减少,对亲人疏远,兴趣减少等。

5、精神症状复现,如出现幻觉、妄想、言行异常等,患者复现的精神症状大多与以往发病时的症状类似,一旦发现应及时求医复诊

6、安全防范,由于患者的行为往往受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因此必须注意安全防范。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异常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不能疏忽,既要防止患者自杀,又要防其伤人。对有自杀、伤人倾向者更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看管监护,同时应加强危险物品的保管,严重者需留院治疗。

(五)维持用药的护理一些重性精神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需长期维持用药,因此对维持用药的护理是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实践中看到有一些患者由于不能坚持服药而致病情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知力还没有完

全恢复,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服药。因服药后的副作用,使患者感觉疲乏无力,动作迟钝,不能坚持工作,而不坚持服药,还有的认为长期服药会中毒,以及经济困难或购药不方便等,因此,应针对这些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①向家属和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了解维持用药的重要性。②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并做好服药记录。③指导家属对药品进行妥善保管,防止药品潮解失效。还应防止患者一次性大量吞服药物,造成严重后果。④对不合作的患者,护士要亲自督促患者服药。⑤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作相应处理。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或陪同患者及时就诊。

下列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考虑停药。①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已完全恢复正常,维持用药已达规定时限,病情稳定。②儿童精神病患者原则上维持用药不宜过长,但需慎重停药。③妊娠前3个月内某些药物有致畸作用,哺乳期患者可考虑停药,如果病情不稳或有复发倾向者,则应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④出现严重药物反应者可考虑停药或换药。

(六)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护理的实施者除了护士外,还应包括家庭成员。因此对家属的心理教育和训练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1)为患者及家属举办定期专题讲座或系统培训,帮助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并加强对精神病的特征和演变过程、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用药的目的、方法与副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2)定期举办患者及家属的座谈会,交流对患者和照顾患者的感受及经验,还可安排护理讨论会,共同商讨家庭有效应对措施并做经验交流。(3)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家庭内部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不断的沟通,才能促进患者康复,以及提高社会交往能力。(4)为家庭成员提供在应激情况下利用的资源,如社区服务、热线电话、自助小组、心理咨询门诊等,提供生理、心理健康等咨询书刊和健康教育手册等。

第二节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防治

一、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特点及护理特点

社区是指一定的地理区域,如城市的街道、农村的乡,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有一定的地域界限。是该区域居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社区居民具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中心,服务对象是社区中所有的居民,但患者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㈠社区中精神疾病患者的特点:

1、轻症的精神疾病患者多,如神经症、人格障碍、适应障碍、及发育障碍。

2、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的患者较多。由于这些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心理应变能力低等。社区中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最重要的问题是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或缺陷,不能完成应有的社会角色。

㈡社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卫生护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护理服务:社区中慢性精神障碍患者有人格、适应及发育方面的精神障碍,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多,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所以护理的特点之一就是进行患者残疾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的提高,这些康复护理措施是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

2、系统的、持续的、全方位的护理过程护士与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共同合作完成社区门诊、医院、日间医院、夜间医院、家庭病床、工娱治疗站的患者及家庭访问患者的护理工作。

3、防治结合与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护理服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调动患者与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他们既是护理服务的对象,又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他们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精神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作用。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收集和处理,通过进行防治疾病和教育患者来完成护理工作。

4、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于护理活动中社区基层保健机构、学校团体、患者单位及亲友家属等现有力量和条件,均可参与护理服务,积极地取得他们的支持,妥善的利用人力和物力是护理服务中重要的资源。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护理

(一)康复护理的目的

通过各项康复护理措施,使精神病患者因患病丧失的家庭社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精神病患者的残疾程度降至最低,使其剩余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康复的目的主要有(1)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充分的治疗,结合全面康复措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达到治愈和缓解,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防止导致精神残疾的发生。(2)尽量减轻精神残疾程度,对难治愈的患者,要尽可能防止精神衰退。对已出现精神残疾的患者,应设法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精神残疾程度。(3)提高精神残疾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劳动能力,通过康复训练改变患者的精神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患者具有代偿性生活和工作技能,使其尚存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康复护理的原则

1、对由于精神疾病导致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职能、社会交往技能、职业能力发生改变,或导致精神残疾时的康复。

2、给予因智能障碍的智力残疾者进行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提高智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偏低的心理潜力。

3、实施早期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的康复护理,早期性指从服务对象患病开始或在判定精神残疾或智力残疾出现时即进行康复护理。连续性是因社会功能和智力水平提高显效缓慢,治疗护理时间长,而需要连续地坚持康复护理。还包括对患者从医院转回社区后的康复护理衔接性。终身性康复护理主要对一些不能恢复到病前社会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患者,需要给予终身的补偿性护理。

4、实施渐进性、全面性、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渐进性康复护理指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和急需先行的、有计划的循序渐进性护理。全面性康复护理则指康复护理内容包含服务对象心身健康和心身疾病的需求。综合性康复护理为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设计和实施医学的、心理的、教育的、家庭的康复护理。

5、融教育者角色、照顾者角色、治疗者角色于康复护理活动中,对社区服务对象个体及其照顾者进行康复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和康复咨询等护理服务。

(三)康复的措施

1、生活行为技能训练,让精神残疾者逐步掌握其生活活动的行为技能和维持社交活动及参加娱乐生活的行为技能。(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针对病期较长的一部分慢性精神衰退患者。重点培训个人卫生、个人仪表、饮食、排便等活动。训练方法有教育及作问答训练,设置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训练。训练后进行实践,如在角色训练后让病人回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2)社交娱乐方面的技能训练,着重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在训练开始过程中,既要在娱乐活动中逐渐培养社交礼节和改善人际关系,还应在社交过程中注意提高情趣及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娱乐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学习提高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唱歌、跳舞、服装表演、乐器演奏及某些体育竞赛等。又如举行智力竞赛及乐曲欣赏讲座等,均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技能训练并保持经常性。

2、职业技能的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康复指恢复或明显提高患者的职业技能,以达到重返社会、恢复工作的目的。职业技能康复的内容有(1)工作技能评估是职业康复效果评定的标志,也是设计康复计划的依据。(2)工作后的心态调整,患者在工

作中会遇到各种情况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培训患者应对这些压力的能力,对职业技能康复有重要意义。(3)工作技能训练,根据患者原有职业的特点、兴趣、爱好及目前情况,选择相应适合患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形式可在寄宿公寓、日间医院或夜间医院、精神疾病防治站或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进行。(4)保护性工厂劳动,为患者正式恢复工作或就业前做准备。在此期间仍有护理人员照料,工作时间较短,应先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不宜操之过急,以利于患者恢复工作能力。

职业技能康复的目标:

1、能自我处置症状,以减轻功能缺陷。

2、能够处理与他人接触所遇到的问题,与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3、能参加工作中的竞争,得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4、经济上能独立。

(四)几种主要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

1、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抗精神病药物使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缓解,但不能恢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这些方面的功能恢复需要主动性的康复措施,并且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法。需要精神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及职业咨询者等人共同参与完成,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技能训练:①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参与下,让患者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再与患者一起来评价患者在角色扮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鼓励患者投入到角色中,最后潜移默化到现实中去。②日常生活行为的训练,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行为、衣着行为、入厕行为等训练。③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让患者扮演某一角色,向患者反复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给予纠正和引导,对正确的内容反复进行强化,在解决问题时可给患者设置某种障碍,鼓励患者主动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克服。

(2)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在医院内进行了职业性劳动训练,但很难在出院后立即安排就业或恢复工作,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的努力,还需根据每个患者不同职业和文化水平特点,作个别化调整,最终恢复社会工作。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康复是长期艰巨而又必须尽力完成的一项任务。

(3)家庭心理教育:主要有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有关的疾病知识;帮助家属认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正确应对能力;降低家庭的

情感表达水平;减轻家属的内疚自罪感,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改善心理处境。

2、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康复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时期的种种痴呆综合征的统称,是慢性全面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有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和职业性的智能下降,其康复措施主要有①对早期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应尽早予以关怀,从而延缓痴呆的发展。②鼓励患者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老年健身等集体活动。③避免与社会隔离,要与家人、亲朋好友等经常保持联系、互相沟通。④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以保持一定的精神活动。⑤通过反复给予定向和记忆的强化,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⑥注意患者的饮食,保持足够的营养,补充维生素,积极治疗躯体疾病。⑦作业治疗、行为治疗等也可起到推迟痴呆进展的作用,改善错误行为,近年来颇受重视。

三、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疾病防治中应具备的能力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是由从事专科护理工作的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的各个领域,为没有条件入院或暂时不需要住院的以及出院后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帮助其恢复健康。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1、除具备扎实的专业护理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应掌握精神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和康复技巧,包括危机处置、个人心理治疗、游戏方法、配偶与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给精神疾病患者直接的治疗性服务。

3、应具备良好的细致的观察能力,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与作用。

4、应建立良好的护患之间的治疗性关系,掌握接触患者的技巧。

5、应有能力对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进行组织、计划和研究。

6、应有良好的协调联络能力,能参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的各项活动,既能发挥及扩展护理的独立功能,又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完整的医疗护理计划与措施。

7、应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采用个别或集体教育的方式,灌输正确的精神卫生观念,提高个人、家庭或社区团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郑丽霞)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6155897.html,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孙慧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并总结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发生摔伤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伤人事件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噎食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此次研究患者中均未出现自杀、压疮和感染。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意外事件发生 率显著降低,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就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加之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降低,会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如:伤人或跌倒等。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72.49士8.73)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噎食。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会致使咽喉肌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咽反射进行抑制的同时会引发患者产生饥饿感,之后会因不知饥饱抢食引发噎食。 ②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殊性会发生行为异常或妄想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患者出现以下不良事件,如:伤人、毁物等。③若患者伴有抑郁症,其自杀倾向较比其他精神病患者更高。④大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迟钝,加之多数老年患者自身的骨质疏松,服药后会发生步态不稳和肢体不协调等现象,从而提升摔伤率和骨折发生率[2]。⑤就精 神衰退的老年患者而言,受到疾病的影响会长期卧床,加之较差的自主意识,不能有效感知和控制疼痛、大小便,特别容易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样不仅会引发局部血运不良,同时会引发营养不良,降低皮肤抵抗力,从而损伤皮肤完整性。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

近几年有关精神病出手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前几天有一条新闻引起的人们的注意“精神病患者发狂恐吓路人民警出击制服“板砖男””这个事件主要发生在202省道上的海孜闸上。当时的情况是,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长约3米的木棍乱舞,另一手拿着砖头站在桥上,驱赶过路群众。10月23日下午1点左右,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临涣镇海孜大闸桥上有一男子一手挥舞着木棍,一手拿着砖头,见人就要乱打乱砸,行人和车辆都不敢靠近。接报后,所长丁建虎带着民警李红军等人迅速出警,看到现场已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要不是民警,他早就伤人闯下大祸。太感谢你们了!”10月26日上午,濉溪临涣派出所干警接到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一个电话,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家人对民警及时出警和热心服务表示感谢。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板砖男”并不是正常人,而是一位精神病患者,患有精神病多年,当时是其疾病发作才做这样的举动。随后其家人赶到派出所,记者对其家人进行了采访。 据家人介绍:“这名男子叫吴晓亮,在几年前患上了这种怪病,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就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当时是疾病的早期治疗的效果好事不错的,但是并不能彻底的根除,随着疾病的发作之后治疗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再加上医疗费用我们就出院回家治疗,每天都要吃很多的药物来控制病情,长时间的服用药物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他都快被疾病折磨死了,看到他发病我们都很心酸,但是却无能为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报道可以帮助我孩子找到治疗精神病最彻底的疗法,彻底的去除疾病,这同样也是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的想法。” 精神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8.对服药量较多,体质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接力赛跑、球赛、拔河。舞蹈等,可组织他们在旁观看。在活动过程中还须防止意外,做好应急处理。 9.在工疗过程中,应经常查点工疗用具,若有缺少,必须及时追查寻找,严防突然意外事件发生。 要时刻密切观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与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够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精神病患者讲明情况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转的讲话技巧说服之。尽量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护患关系,使他们体会到人们的关心、温暖而安心住院。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所以,不管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来说还是对于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治疗和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跟随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要有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轻松,不要让精神分裂症病人感觉紧张与焦虑,另外在小事上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尽量多陪伴他们,与其交谈,尊重并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鼓励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树立康复信心。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都思想不能集中,也不会记得按时服药。家属们要督促患者及时定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治疗,如发现病情严重迹象,要送医诊治。对于神分裂症患者们的护理自然离不开精心的生活照顾,主要是饮食与起居方面,清洁卫生,帮他们准备每日食物,并督促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利于康复。 针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安心住院逃离医院行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交班。平时要加强巡视,病人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同时要经常与精神分裂症病人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反应及逃离医院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住院的现实和认识治疗的意义。 有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禁止住单人房间。安置于重病室,有专人巡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心理的沟通。了解其病态的内心体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同时要了解病人出现自杀行为的规律。

一般在凌晨、清晨、午睡或工作忙乱时及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情绪突然好转时容易发生意外。这些时间护士要提高警惕,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杜绝意外事件发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检查精神分裂症病人携带的物品,防止病人留存各种锐器、长绳类物品,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患者来说,精神分裂症在摧残着患者的意志和身体,其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护理措施,尽量减轻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综述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综述 发表时间:2009-12-15T10:38:2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夏新湖[导读] 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伤害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是:夏新湖(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病室湖南长沙 410007)【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61-02 【摘要】结合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总结精神病学护理要点,对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详细综述。【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综述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的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为慢性病,反复发作,有较高的复发率,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13.47%,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精神病人因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学习、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可能由于社会歧视而丧失工作、学习机会。精神病人对家庭的影响不仅仅是治疗、照顾的负担,还包括诸如家庭成员的精神付出、重新适应、忍受社会歧视等等,同时精神病患者往往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辨别能力,常对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危害。许多患者缓慢起病,发现初期症状不明显,家庭成员又存在讳疾忌医心理,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说出去今后不好做人”,病拖延不治很可能日渐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明显加重了患者以及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各种伤害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是: 1 病情的观察 精神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无原因地怀疑别人害他,跟踪他,议论他,说他坏话,别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针对他的,认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认为自己特别聪明,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认为是名人的后代,出现幻觉。同时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睡眠差。反复地检查是不是做好了,反复地洗手,怕被细菌感染闭门不出,逐渐出现孤僻、独处,不与同学或同事接触、交往,与亲人无话可说,行为怪异反常,在没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又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说话颠三倒四,不知道要说什么,也可能受妄想的影响出现拒食、控告、逃跑或自伤、自杀行为。情感淡漠、易激惹、焦虑,情感高涨或低落。缺乏自知力,自己不认为有精神病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家属要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2 服药的护理 家属要督促患者一定要把药服下。由于精神病人常需要长年服药,药物副反应较重,加上疾病复发时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同时由于坚持服药仍存在复发的可能等,导致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督促服药是家庭护理的重要责任。首先家属要保管好药物,定时定量给病人服药,防止病人把药吐掉或藏在口腔里,防止病人积攒药物企图自杀。其次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反应迟钝、动作笨拙等。出现与原精神症状不相符的意识障碍,消极悲观、幻觉、紧张状态或兴奋躁动时应及时就诊,并加强监护,避免发生意外。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及时发现肝损伤和粒细胞减少,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年老体弱、饮食差、伴有心血管疾病、既往有体位性低血压的病人,起立或起床时,动作要慢,当感觉头晕、心慌、乏力时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就地平卧,采取头低脚高位。 3 安全护理 安全是家庭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应了解病人的病情,随时监护,确保病人、家人、社会的安全。首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治疗后的反应,了解病情,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严防自杀、自伤、出走。60%~80%的病人自杀前有明显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如“我不想活了”、“下辈子再报答你”以及立遗嘱、交待后事、将心爱之物送人,尤其病人情绪由悲哀转为正常或高昂时,要格外注意。自杀以午夜之后最多,且成功机会最大。暴力攻击行为常发生在白天,主要对象是配偶和父母,导致这一行为的主要精神症状是被害妄想、行为障碍、嫉妒妄想、幻听,年龄多在30~49岁。有严重自杀企图,多次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必须住院冶疗。其次避免危险,家人要妥善保管好各种危险物品。外出时最好要家人陪同。让病人参与各种活动和没有危险的体力劳动,以分散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和信心。鼓励病人战胜疾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4 为病人安排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保证睡眠 根据病人的特长、兴趣和能力,白天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副作用导致的体重增加,又可以促进夜间睡眠。精神障碍病人不宜喝茶、咖啡、酒等兴奋大脑的饮料和食物。不宜观看刺激、紧张的节目。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不要干扰病人睡眠。 5 尊重病人的人格 重视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对治愈精神疾病、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家属的责难,往往使病人认为在家里的地位低下,有伤自尊心,感到自卑,有时使病情复发。家庭护理要让病人体会到他和其他成员一样,有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待遇。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疏导、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其正确评价自身的价值,鼓励回忆以往的成就而使其情绪愉快。注意过分照顾也有损病人的自尊心,不利于精神康复。

精神科护理学习心得5篇

精神科护理学习心得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神科护理学习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精神科护理学习心得(1) xx月24-29日,我和李艳容、黄雪媚三位护师参加了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8、

精神科家庭护理知识

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知识问答 一、家属的角色的是什么? 是护士——关心、照料患者的生活 是医生——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嘱服药 是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 是长者——迫使患者去完成那些他不愿意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 二、精神患者一般会有哪些感受? 答:1、病态感受随时出现,无法自控,难以区分症状与现实; 2、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主观痛苦; 3、继发的紧张、恐惧、敏感; 4、注意力难以集中; 5、敌视、攻击倾向; 6、孤独无助、渴望关心。 三、家庭沟通有哪些意义? 答:1、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 2、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 3、介绍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调节情绪; 5、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6、帮助家属缓解心理压力。 四、与病人沟通应掌握什么方式? 答:应该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比如身体接触:拍肩、拉手、拥抱,经常给他以微笑和问候,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 五、为什么要进行家庭护理? 答:因为出院不是治疗结束,治疗的目的是回归社会。 六、家庭护理的作用有哪些? 答:1、增加患者最终获得康复的几率,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风险

2、减轻残留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减少住院次数,降低经济负担 七、家庭护理的误区有哪些? 答:误区之一:由患者自己配药、自己保管药品。 正确方式:药物家人专门管理,定时清点存药。 误区之二:患者不应从事任何劳动。 正确方式:鼓励生活自理,自力更生,适当参加职业劳动。 误区之三:隔离患者。 正确方式:鼓励多与人交往,当参加社会活动。 误区之四: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管。 正确方式:关心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放纵。 八、家属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病早期(发病→接受治疗) 发病中期(接受治疗→临床治愈)

精神病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

精神病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 功能性精神病,家庭照顾好的病人病情恢复快,复发率低,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都相对要强;家庭照顾差或无人照料的病人病情反复或逐渐加重,生活质量低,易发生意外事故,危害社会安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那么,精神病人的居家护理应注意些什么呢? (1)心理支持:心理支持能增强病人的防御功能,增加其安全感,减轻焦虑恐惧的情绪。具体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尊重和理解病人,给病人以关心、鼓励、安慰,为他的某些病征作出解释,对他担心的事情提供保证。 (2)安全管理:精神病人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可能会出现攻击他人、自杀、毁物等行为。还有的病人不承认有病,不安心留在家里,常伺机外走。因此,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病人症状明显或病情不稳定的阶段,要有专人看护,有严重自杀企图和外走观念的要不离视线,一切对病人生命有威胁的物品不能带入病人的房间或活动场所。 (3)服药:药物治疗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所以要保证药物按量服入。但病人因否认自己有病,或认为药物有毒,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常表现出拒药和藏药行为。

因此,病人的药物应由亲属保管,服药要有专人督促检查,每次服药后要检查口腔及指缝,以防藏药或吐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别要注意防止病人蓄积药物后一次吞服自杀。服药后出现的如头晕、口干、流诞、便秘等一般性反应,无须特殊处理,如出现双手震颤、坐立不安、动作迟缓、吞咽困难等,要去医院,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服药时间最好是中午饭后或晚上睡觉前,服药后要适当作息,最好不要外出。 (4)饮食:精神病人有的认为食物有毒,拒绝进食,有的自称有罪而不肯进食,还有的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吞咽困难而影响进食,因此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保证病人营养的需要。认为食物有毒的可叫人先吃几口示范给病人看;自称有罪的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饭菜,劝慰病人服用;吞咽困难的要改用软食或流体食物,让病人缓慢进食。以上种种均不奏效,可给以鼻饲或去医院静脉输液。另外,有的病人出现乱食或暴饮暴食,要及时予以制止和限制。病人在进食时可能会出现噎食现象,一旦出现,要立即解救。 (5)活动与睡眠:精神病人因意志活动减退,多表现为懒散、孤僻、回避社交,还有的病人专注于幻觉妄想的病态体验中,也喜卧床。因此,要督促病人参加活动,还应做一些简单轻微的劳动,这对于改善症状、增进食欲、解除便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五大要点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五大要点 谈起精神病,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在大家的认知里,此疾病是属于较为危险的一种,患者的 行为上无法控制。那么对于精神病患者其主要在症状较为活跃时会住院治疗,通常情况在是 在家中进行康复护理,因此家庭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十分重要。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 精神病家庭护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们应当先了解精神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此病症主要因人们的脑部出现絮乱情况,从而 造成自身行为不可控制的病症,例如遭受到重大刺激等情况,均会造成此疾病的发生。通常 情况下,其主要是认知、情感、思维以及行为等出现异常表现,造成其无法正常的生活,对 生活环境也无法适应,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问题。并且患者通常不认为自身患有精 神病,从而在治疗时会出现抗拒的行为。 通过对精神病的了解我们可知其诱发因素为遭到刺激后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出现脑部的絮乱。而在出现此病症时,需要如何进行护理呢?其护理方法可分为5大要点,具体为: ①在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时,需要严格看管及照顾患者的情况,对其做好思想的工作,在 患者面前,切勿进行交头接耳,以免其出现猜疑,从而刺激其神经造成病发的情况。时刻观 察其是否存在发病的先兆,例如行为或者语言上出现异常。若感觉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提 前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可给予其适量的镇静药剂服用。若患者出现狂躁等情况时,要对其 进行保护,家中存在的任何危险物品,需要及时保管好,以免出现自伤或者伤人情况出现。 在其状态良好时,可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争取让其恢复到可自行生活的状态,让其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促进病情的快速恢复。 ②需要对其进行饮食的管理,患者体重增长是服用抗精神药剂的副作用,可根据其自身情 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搭配,让其适当食用营养较为丰富的食物,若其出现拒食的情况时,要用 温和语气让其食用,对于食欲过于旺盛的患者,需要适当的进行饮食的限制,合理的制定饮 食用量。在食物上多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任何带骨刺的食物,以免因进食过快, 出现误吞等情况。 ③需要对其的卫生保持整洁,有患者会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需要家属对其帮助,定 期对其进行洗澡,贴身衣物及时更换,帮助其日常的洗脸、漱口等;若患者为女性,要注意 经期的卫生情况。在天气出现变化时,及时对其衣物进行更换,以防出现受凉的情况。贴身 被褥要时常进行晾晒,屋内要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掌握其出现的排便的时间及次数。 ④家属要适当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因精神病易造成人们的歧视,从而对其心理造成影响,易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为此家属要给予其信心,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让其多与他 人进行沟通,让其表达自身的想法。让其多参加家庭的聚会,适当可进行家务劳动或者手工 的造作,以此对其技能进行锻炼,并陶冶其性格。家属要时刻观察其心理情绪的变化,一旦 发现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安抚,让其恢复乐观、积极的精神态度。可适当陪同其到室外进 行活动,观赏外面的花草树木以及景色,让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其多参加社会活动,让 其感受到活动的氛围,让其逐渐接受此活动。家属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其需求,从而减轻其精 神上的痛苦,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 ⑤家属要定期带患者进行检查,坚持服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的用药剂量进行服用,不要 轻易对药剂进行调整,尤其是患者在认为其病情逐渐好转后,自行对药剂进行调整,家属要 随时与主治医生联系,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的服用药物,在食用药物时家属应监督其服用, 以防在食用药物时其将药物含在舌下或者口腔两颊部位,等到家属不注意将药吐出,若没有 正常服用药物,其病症的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加。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

精神病患者康复指导与家属护理教育 精神病患者家庭就是社会关怀中得主力军之一,给病 人一个良好得生活坏境与更多得关心,使她们降低了对家庭、她人与社会得潜在危害,提高了她们得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就是精神康复工作得主要目得,也就是患者家屈最为期盼得、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得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得控制而同步恢复,她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而、细致得家庭护理,帮助她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支持系统就是患者获得得支持系统中最直接得、最重要得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得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2次/天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1次/天剪指(趾)甲,洗澡1次/周理发1次/周散步,瞧电视,听音乐1次/天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1次/天 精神病复发得原因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得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下 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得 “预警症状”;有效、便利得求助策略;保持良好得社会角 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 预防复发得训练 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得征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得征象 2、感到人们都与自己作对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4、变得重负荷健忘 晚期出现得征兆 复发标记 1担心人际关系 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 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得思维变得合理 3变得多疑 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 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1、感到恐惧与焦虑 1、拜访朋友与社区医生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业

1.【第01章】我国最早有关精神障碍现象的文字记载见于()。 A 《内经》 B 《尚书.微子》 C 《素问》 D 《难经》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第01章】最早将精神病理现象概括和分类为躁狂症与忧郁症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阿米德勒 C 亚历山大 D 希波克拉底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第01章】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神障碍专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A 研究精神病学原理 B 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科学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C 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途径 D 研究和实施对精神障碍患者各种治疗的护理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4.【第01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不包括()。 A 潜意识 B 前意识 C 意识 D 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5.【第01章】把压力反应分为警觉反应、相持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学者是()。 A 塞里 B 霍姆斯 C 拉扎勒斯 D 奥瑞姆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6.【第01章】奥瑞姆的自护理论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 A 增强家属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能力 B 恢复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 C 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 D 促进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1章】奥瑞姆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个体的自理能力将护理系统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不符的是()。 A 完全补偿性系统 B 部分补偿性系统 C 支持-教育系统 D 自理系统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1章】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 塞里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D

9.【第01章】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实我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10.【第01章】佛洛伊德将精神活动分为哪几个部分?() A 感觉 B 前意识 C 意识 D 潜意识 正确答案:BCD 多选题 11.【第01章】塞里把压力反应分为哪三个阶段?() A 警觉反应阶段 B 相持阶段 C 衰竭阶段 D 适应阶段 正确答案:ABC 单选题 12.【第02章】精神症状的特异性最高的是()。 A 脑器质性症状群 B 精神病性症状群 C 神经症症状群 D 躯体症状群 正确答案:A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及用药知识讲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护理及用药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家庭护理: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爲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病情的情况出现。 用药: 目前对精神分裂病的治疗,已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抗精神病剂。为防止症状再度恶化,许多病患必需长期服药。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拒绝吃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 第一、许多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如眼球上吊、流口水、肌肉僵硬、颤抖等);第二、每日服药太麻烦;

精神病人的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神病人的护理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此外,家属要多了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该怎么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预防护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复发。那么如何做好精神病预防护理呢? 精神病人护理方法 1.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在活动中随时给予精神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兴趣。对精神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医疗护理外,应该进行一些工娱护理,以引导改变病人的思维心境。以下给出一些工娱护理的方法。 2.对一般患者宜安排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如观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糊信封(药袋)、拆纱头、户外除草、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3.对忧郁、情绪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 4.兴奋激动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单调安静的环境中,选择患者愿意做的项目进行工疗,避免参加易引起兴奋的文娱活动。 5.对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特长或康复期患者,可安排较为复杂的工娱活动,如排练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缝纫、编结、制作精细的工艺品等。这些有利于患者智能的锻炼,工作能力的恢复,生活兴趣的提高,从而为其出院,重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7.在组织患者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对象。做到“三防”(防消极、防冲动、防逃跑)患者重点看护或另行组织,严重者暂不予户外活动。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复习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以居民健康为主的综合性服务,把预防、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部分解决社区内居民的精神疾病防治。 3.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观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大意,给患者照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4.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5.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为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7.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直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8.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感知没有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9.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的形成及判断、推理方面的障碍。 10.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人之和行为改 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 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 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 为慢性。 11.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 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 狂。 12.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雨滴落反 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 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13.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 常,使病人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 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4.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 通常表现为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临 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和记忆减退为主 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 而没有意识障碍。 15.慢性脑病综合症:痴呆多见于起病缓 慢、病程较长的脑器质性疾病,故又称 慢性脑病综合症。 16.阿尔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 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为 老年人第4位主要死因。 17.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以痴呆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既往成 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其中以MID最多 见。 18.流利型失语:谈话中途出现停顿。 19.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 生命的行为。自杀分为间接自我毁灭行 为和直接自我毁灭行为,间接自我毁灭 行为,是指那些明知将导致生命损害的 行为,但行为者并无致死的故意,如吸 烟、酗酒、吸毒、赌博等不健康的行为 和生活方式,又使又称“慢性自杀”。直 接自我毁灭行为,即一般意义上的自杀, 行为有致死的故意。 20.自杀死亡:指有意采取自杀行为并且 导致死亡。 21.自杀未遂:指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 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有 时亦包括那些并不想结束自己生命但有 自杀姿态。 22.自杀意念: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 死,但尚未采取自杀行为。 23.康复:是指综合性地与协调地应用医 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和其他 一切可能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反复训 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是伤者、 病者和残疾人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恢复与 改善其已丧失或削弱各方面的功能,尽 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促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 量。 24.精神障碍康复:是运用可能采取的手 段,尽量纠正病态的精神障碍,最大限 度地恢复适应社会生活的精神功能。 25.社区康复:是指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 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 整体,对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 切措施。 26.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需 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 27.亚健康状态: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 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 集体个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等不够 健康的生理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 “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28.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 生理、心理和社会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 应过程,所指反映可为适应或适应不良。 29.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急反应 的各种因素。 30..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 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源所致各种生 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可 称应急的心身反应。 31.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应对心理压力 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里 策略。 32.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地 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 理由为期难以接受的动机、行为和情感 辩护,说服自己,免除精神苦恼,保持 个人自尊。 33.应对:又称应付,个体解决生活事件 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又 称为应对策略。目前认为,应对是个体 对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出现自身不平衡 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34.心身疾病:指那些心里、社会因素在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主导作用的 躯体性疾病。 35.乳儿:指刚出生到1岁的孩子。 36.学龄前儿童:也称幼儿,指3-6岁的 儿童。 37. 慢性疾病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 症状已较固定可称为慢性疾病患者。 38.心理评估: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和方 法对所观察的心理变化及行为特征进行 评价和测量。 39.心理咨询:又称为心理辅导,被视为 特殊的助人职业。 40.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形式和特殊的 人际关系过程,即以医学心理学的理论 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中介, 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 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的 过程。 41.心理健康教育:指专业工作者以提高 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而开展的有计 划、有组织、有专题、有涉及的普及性 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明确心理健康与 整体健康的关系,指导人们主动地掌握 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应对 方式,帮助人们在自身条件下保持良好、 稳定的情绪状态,降低或消除社会心里 应激对人们健康的严重损害,不断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 42.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 叫做Hopkin`s(HSCL).本量表共90个项 目,总计分为10个症状因子,反映各种 心理症状有否及其严重程度。 二、填空题 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始于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会议,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会议制定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提出了药疗、工疗、娱疗及教育疗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将精神残疾和智能残疾列入残疾范畴,全国提及残疾人的全力保障,以便于他们平等参与各项社会活动。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 3.1996年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提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康复工作。 4.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主要涉及一下几类重点人群: ①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②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 ③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 ④灾后人群、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 ⑤在职人群、身心残障人士的康复指导 ⑥被监管人群、其他人群的健康普及教育⑦ 5、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2)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3.培训基层卫生专职或兼职医生4.精神卫生宣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与友善对待精神病人。此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还包括管理、指导、参谋、监察、信息、评估和科研。 6.社区精神卫生的干预模式:个案管理、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过渡性康复站、自主团体(1)治疗性自助团体(2)心理社会俱乐部综合性康复措施。 7.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的护士主要面对 ..轻度或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和大量精神正常人群,其需以现代护士素质为基础,兼有社区护士和精神科忽视的双重角色特征。 8.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心理素质:爱心与同情、抗压与包容(“四不”:不畏精神病患者的错乱言行;不计精神病患者的无理相待;不辱精神病患者的病态人格;不戏精神病患者的病态人格;不戏精神病患者的离奇构想)、独立与协作、敏锐与冷静、严谨与灵活。 9.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角色功能:治疗者、管理者、照顾者、辅导者、教育者。 10.精神卫生立法的双重意义:精神卫生立法一方面保护病患就医的权益、病患及家属的人身安全和控告医护违法行为等权利、另一方面也保护医护工作者的从业权益、职业自主权以及正当医护活动中的人身安全等。精神卫生行为,涉及一般法律的广泛内容,又有其自身特殊性。广大从事精神卫生的护士若对法律赋予病患、医护人员的权利等知之不多,必然影响其对病患及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11.知情同意主要包括4个基本要素: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自愿参加 信息的理解是患者做诊疗决定的前提 ..;自愿参加是知情同意过程的目的 ..。 12.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主要指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需特别加以注意。①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有其自行完成知情同意过程,也是患者的自身权益;②不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有其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完成知情同意过程,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合理排序通常依次为配偶、父母、其他直系亲属、一般亲属等。 13.判定某人有无知情同意过程的决定能力之参考标准有4:①能否正确理解想换信心;②能否明了自身状况;③能否理性分析其接受诊疗及过程的后果; ④能否正确表达自己决定。 14.失职行为包括延误救治的行为、未尽职守的行为、查对失当的行为、忽略规则的行为、草率文书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侵权行为包括剥夺患者权利的行为、泄露患者隐私的行为、侵犯患者身体的非职业行为。侵权行为乃法律追 究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后果比失 职行为更严重。 15.1997年3月14日公布、1997年10 月335“ 护人员由于严重失职,造成就诊人员死 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员身体健康的, 处3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6.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医学标准、个 人经验标准(一指病人的主观体验;二 指观察者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心理 测验标准。 17.知觉障碍包括幻觉、错觉和感知综合 障碍。最常出现的知觉障碍是听幻觉。 18.感知综合障碍常见的有事物变性症、 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 真实感。 19.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 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联想障碍 主要表现在联想结构和联想自主性方 面。 20.情感障碍可具体变现为情感倒错、表 情倒错或矛盾情感。 21.认知功能障碍可具体表现为注意警 觉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 息整合障碍、运动协调障碍。 2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可划分为几 个亚型:偏执型、紧张型、青春型、单 纯型。 23.心境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 之间,≤15岁和≥60 见,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但男性抑郁 症自杀率高。生活时间在抑郁症发病中 起“板机作用”,其中丧偶是与抑郁症关 系最密切的应激源。2001年WHO年报 中,抑郁障碍已跃升为全球疾病负担首 位。 24.抑郁发作主要有3歌特点,即情感低 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躁狂发作主要有3个临床症状,即情感 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型 兴奋,故又称“三高症状”。双相障碍的 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 动水平明显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 乱的发作,又是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 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又是表现为心 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期间通常以完全缓解位特征。混合 型发作是双相障碍的亚型,指躁狂症状 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 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 转相时发生。 25.躁狂发作好发季节春末夏初,抑郁发 作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双相障碍的躁狂 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 个月不等;抑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约 6个月。 26.儿童孤独症的4大特征:缺乏对社会 的兴趣和反应;言语障碍;语言形式障 碍或无语言;怪异的动作行为。 27.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征。 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三大 主征。 28.教育训练和行为治疗是当前儿童孤 独症的主要方法。治疗目的是训练培养 患儿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减少 异常行为。特教培训是治疗孤独症最主 要的方法。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可的行为 干预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治疗和结构 化教育。 29.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是阿尔海默 病AD,约占痴呆病例的50%,其次是 血管性痴呆VD,约占痴呆病例的20% 痴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认知功能 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行为和精神 症状三个方面。在门诊中常用简易智力 状态检查(MMSE)初步确定患者是否 存在痴呆。近事记忆障碍是痴呆早期的 突出症状。 31.AD确诊的金标准为病理诊断,胆碱 酯酶抑制剂(AchEI)是目前治疗AD 的首选药物。 32.VD的临床表现①早期症状一般包 括脑衰综合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②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③痴呆早期核心 症状为记忆障碍,尤以识记障碍、近事 记忆障碍为主,晚期出现远事记忆障碍。 33.在痴呆病例中有10%—15%同时存 在脑血管病变,为混合性痴呆,如果有 证据表明两者同时存在,应该下两个诊 断,若脑血管并先于阿尔芡海默病,则 只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34.我国对自杀行为的分类包括一下4 类: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准自杀和自 杀观念。1974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 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提出了自杀分类: 自杀死亡、自杀未遂及自杀意念。 35.自杀的直接原因可分为精神疾病原 因自杀、躯体疾病原因自杀和非疾病人 群自杀。 36.自杀动机分为人际动机和个人内心 动机,前者企图通过自杀行为使其他人 有所行动或改变,也有用自杀行为表达 其内疚和对别人的歉意,多见于年轻女 性;后者主要在于表达不能满足自我需 要所遭受的压力和刺激,多见于老年人。 37.自杀的处理要点:抢救生命、危机干 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36.发现自杀的重要线索有:语言线索、 行为线索、环境线索、综合征线索和自 杀未遂。 37.危机干预常用的 .......“六步法 ...”:明确核 心问题、保证当事者安全、提供情感支 持、开发应对资源、制定康复计划和当 事人的承诺。 38.重复自杀未遂者多见于边缘性人格 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癔症。 39.危机干预主要包括电话危机干预、面 对面帮助、家庭和社会干预以及书信咨 询干预。 40.Caplan(1964)首先倡导应重视精神障 对精神卫生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1.精神障碍康复有三项基本原则:功能 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42.应激源分为四类:躯体性应激源、心 理性应激源、文化应激源、社会性应激 源(是最广泛的应激源)。 43.该理论首先由Selye(1956)提出,他根 警戒期、阻抗期和衰竭期3个阶段,称 “整体适应综合征”(GAS)。 44.应激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最常见的 情绪反应)、恐惧、抑郁和愤怒;应激的 行为反应包括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 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 45.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否认、 压抑、反向、退化、转移、合理化、升 华和幽默。 https://www.doczj.com/doc/366155897.html,zarusD的应对定义包含4个要点: ①应对是有目的的努力②应对与自主性 适应性为不同,它被限制为心理应激的 应付③指个体努力处理些什么,无论做 或想,均不涉及所做、所想的对、错④ 应对中处理事物不同于控制或掌握。 47.应对的5个维度:应急过程维度、应 对主体维度、应对指向性维度、健康效 应围堵、应对方式维度。 48.心身疾病不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也 非单纯性躯体疾病。 49.心理神经中介、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 理神经免疫学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心身 疾病的3个具形态学意义的心理生理中 介机制。 50.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 高血压是最早被确认的心身疾病。 51.Alexander最早提出7中经典的心身 疾病。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 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并认为他 们与特定的心理行为冲突有关。 52.初产妇在产后3个月内患抑郁症、双 向性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 性疾患的危险增高。产后抑郁症是常见 的精神疾患,患病率高达1/7。特别是产 后的最初几周。 53.产后抑郁症又可分为产后沮丧、产后 抑郁和产后精神病。 54.一般人认为,3岁左右,进入第一反 抗期;3-4岁是形成人格的基础时期;5 时期称为“童蒙”。幼儿3-4岁开始形成 “自我评价”的概念,4岁时有自我情 绪体验,4-5岁时,开始学习自我控制。 5-6 55.老年人的新界定:年轻的老年人: 60-74;高龄老年人:75-89;长寿老年 人:≥90。老年人的健康标准5个条件: 生活自理、精神健康、躯体俱佳、社会 适应、经济无忧。老年人特有的心态: 怀旧心态、失落心态、焦躁心态、依恋 心态。脑体变化有“四减”感觉共功能 减退、器官功能见底、心智发展减慢; 运动能力减弱。丧偶的老年人精神世界, 大多需要经历3阶段:自责、怀念、恢 复。 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答:(一)早期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发病初期、主要症状出现爱年前,可 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可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类神经衰弱状态、性格改变、 情绪反常、意志减退、零星出现难以理 解的行为,由于早期症状不具特异性、 出现频率较低,加之此时患者其他方面 基本保持正常,且对早期症状有合理化 解释,易被忽略。 (二)核心症状可分为阳性、阴 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阳性症状常见 的有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阴性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四位频发、情感平淡或淡漠、意 志活动减退。 2.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 答:1.目前虽无法根治精神分裂症,但 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病症,并减少其他疾 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2.识别分裂症的 促发或延续因素,提倡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3.确定药物及其他治疗,制定全 面的全程综合性治疗计划。4.努力取得 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 划的依从性。5.精神科医生除直接治疗 病人,还常作为合作伙伴或指导者,以 团队工作方式与其他人员共同根据病人 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改善社会功能和提 高生活质量。6.以适合病人及其家属的 方式提供健康教育,并应贯穿整个治疗 过程。 3.精神分裂症各期治疗原则: 答:1.前驱期一旦明确分裂症的前驱 症状,应立即治疗。药物可用于前驱期、 先兆发作,或急性发病的防治以及改善 间歇期症状。2.急性期(1)尽力减轻和 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 功能。(2)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3) 其他药在一种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可并 用。(4)紧张症、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 忌症是,电休克治疗可作为后备手段。 3.恢复期(1)减少对病人的应激、改善 症状(2)心理治疗的支持作用(3)避 免过度逼迫病人完成高水平职业工作, 或实施社会功能,可增加复发危险。4. 康复期(1)保证病人维持和改善功能水 平及生活质量(2)一旦出现早期症状, 应及时干预(3)抗精神病药:长期的药 物治疗计划应针对药物不良反应与复发 风险加以权衡。处罚病人经1年维持治 疗,可尝试停药;多次反复发作者,维 持治疗至少5年甚至终身。 4.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 答:1.安全和生活护理(1)提供良好 病房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 查制度。(2)注意服务态度,建立良好 护患关系(3)减少外界刺激,做好日常 生活护理 2.心理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支 持性心理治疗和领悟治疗,鼓励病人说 吹对疾病和有关症状的认识及感受。3. 特殊护理(1)了解病情(2)密切观察 和防止病人因幻觉妄想引发自杀、伤人 或走失等意外行为。(3)加强巡视,掌 握住院病人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 出走行为等发生的规律(4)一旦患者发 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意外,应立即隔 离病人,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急救措施。 (5)患者发生冲动时,可酌情隔离或保 护约束病人,执行保护约束护理常规, 并及时告知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6)画 着发生出走时,立即报告医生组织力量 及时寻找并通知家属。(7)对木僵病人: 生活护理,维持水电解质能量代谢平衡, 必要时给与鼻饲;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必要时遵医嘱配合医生做ECT,注意观 察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8)对意志减 退,退缩淡漠的病人教会病人日常生活 的基本技巧,帮助实施自理生活能力的 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鼓励其参与工娱 治疗和体育锻炼(9)遵医嘱给各种药物,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治疗制度, 密切观察药物治疗的作用与不良作用。 4.健康教育(1)教会病人和家属知晓分 裂症的基本知识、有关治疗基本知识, 使其明白按医嘱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或 恶化的重要意义(2)教会病人和家属应 对各种危机的方法,争取病友、家庭和 社会支持。根据病情安排“假出院”以 适应家庭、社会生活。 5.心境障碍的治疗原则 答1.目前还无法根治心境障碍,但治 疗能减轻或缓解病症,并减少其他疾病 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治疗目标是降低发 病的频率、严重性及心理社会性不良后 果,并增强发作间歇期的心理社会功能。 2.加强对心境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了 解和调整。3.确定药物及其他治疗。4. 治疗应努力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 增强病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5.建 立和维持治疗性协作关系。6.意识和病 人的方式提供健康教育,并应贯穿整个 治疗过程。 6.抑郁发作的护理措施: 答:(1)安全和生活护理①提供安静 舒适的病室环境。将自伤,其自杀危险 的病人安置于重点房间,其活动范围不 离护士视线。②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 通,及早发现自杀先兆,适时帮助其分 析认识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其树立正 向性人生观。因抑郁发作有白重夜轻的 特点,要严密监护早醒的病人防其自杀。 ③保证病人定时足量进食和饮水。④教 会病人应对失眠和早醒的方法,培养自 行按时睡眠的习惯。必要时给与催眠药, 详细记录睡眠时数及用药情况。了解病 人兴趣爱好,鼓励参与易完成,有趣味 的活动,教会病人放松技术。表扬其进 步,减少卧床时间。(2)心理护理①建 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讨论并接纳 其抑郁体验,创造理解和同情的气氛, 鼓励病人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 ②针对相关引述加强心理疏导,每天不 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③限制 与其他抑郁病人接触,病防治将抑郁传 给病人。④对躯体化症状,要派出器质 性病变,但避免对每一主诉过度关注; 症状消失时及时鼓励。(3)特殊护理① 抑郁病人有时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 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 掌握其发生规律,并于间可能发生的后 果。②一旦病人发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 意外,应立即将其隔离,与医生合作实 施有效抢救措施。③鼓励伴幻觉、妄想 者说出异常的感知、思维及所致恶劣情 绪的感受,并讨论应对方式。④遵医嘱 给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要,注意观察药物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4)健康教育① 护士应适时运用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与沟通技巧,帮助病人确认其异常的思 维、情感和行为表现;减少病人或家属 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鼓励家属配 合治疗护理;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 持。②随着病情的好转,教育病人克服 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面对未来。 7.躁狂发作的护理措施 答:(1)安全和生活护理①提供安静 舒适的病室环境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稳定泵人的情感,保证休息。③引 导鼓励病人暗示料理个人卫生参与收拾 病室卫生;婉转地指正病人异常的打扮, 教会更好地体现个人修养和身份。④让 病人单独进食,减少周围事物对他的干 扰和影响,加强监护防其暴饮暴食。⑤ 引导病人参与其喜爱的活动,并配合恰 当的肯定和鼓励,即增强病人的自尊, 又使病人过剩的精力得以自然疏泄。(2) 特殊护理1)躁狂行为的防范。①提供 安全、宽敞良好的病室环境②分析病人 的合理与不合理要求,适当满足合理要 求。③不采取强制性语言和措施,对其 过激言行不辩论,但不轻易迁就,因势 利导。④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减少外界 刺激,鼓励其参加喜欢并可自控的活动, 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⑤加强巡 视,队友严重躁狂发作的病人安置重病 室,专人护理,严禁单独活动,严加监 护。⑥医护人员有权查阅急性发作期病 人的书信,防止病人在自控能力下降期 间造成权益损失,设置法律纠纷。⑦遵 医嘱给各种对症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治 疗作用与副反应。2)病人一旦发生冲动, 应实施有效医疗护理措施,尽快终止和 预防其再度发生冲动行为。3)做好冲动 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针 对性防范措施。(3)心理护理和健康教 育:悬着适当时机让病人认识其情感失 控是病态,能主动调整和行为。 8.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答:1.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 执为特点。2.分裂样人格障碍以奇特的 观念或行为或外貌装饰、情感冷漠、人 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3.反社会性人 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 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4.冲动 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 冲动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型人格障碍。 5.表演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 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特点。6.强迫性 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为特征。7.其它类型如依赖性人格障 碍、焦虑性人格障碍。 9.人格障碍的护理措施 答:1.安全和生活护理2.心理护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