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第36卷第6期外国经济与管理

Vol

.36No.62014年6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Jun.2014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

金中夏 袁 佳 张薇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北京100

033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摘 要:

美国主导的TPP等谈判试图在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等领域重建全球贸易规则。本文认为,TPP谈判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艰苦过程。由于各成员的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差异较大,在多个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达成的协议会有大量妥协折中的条款。对中国而言,不加入TPP谈判可能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恶化、被排除在规则制定之外等不利影响。从长远看,TPP倡导的多数原则和标准与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发展方向一致。因此,我国应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主动要求参加TPP谈判,并加快以我为主导的自贸区建设,同时针对国内薄弱环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关键词:

贸易投资规则;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自贸区 中图分类号:

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14)06-0070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1收稿日期:2014-02-22

作者简介:金中夏(196

3-),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袁 佳(1984-),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张薇薇(198

1-),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 ①在2013年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会议中,美国布兰戴斯大学Peter A.Petri教授就认为,尽管从CGE模型预测来看美国加入TPP的收益并不太高,但对美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TPP去主导未来几十年的国际贸易规则。

一、引 言

近年来,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

各国纷纷选择通过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等形式来促进相互间的贸易与投资。其中,亚洲地区的主要经贸框架安排就有中日韩自贸区、东盟“10+1”、东盟“10+3”以及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

P)等,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呈不断加快趋势。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多管齐下地推进有其自身参与的自贸区,在全球范围内相继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从整体来看,TPP、T

TIP和TISA谈判以其全领域、高标准等特点而广受关注,成为美国构建全球贸易新规则的“三大支柱”,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全面的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特别是TPP谈判,美国不仅希望能利用它树立全球贸易新标准,打造“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范本”,部分美国人甚至想通过TPP重组国际贸易秩序①,

把中国排除在外,使之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二、TPP谈判进展

(一)成员扩张,TPP影响力提升

TPP的前身是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也称为P4协议)

,最初由新加坡、智利、文莱和新西

兰四国于2005年6月发起成立。2008年初,美国开始与P4成员进行前期协商,P4协议转而被称为TPP(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2009年11月美国正式宣布加入TPP,澳大利亚、秘鲁、越南紧随美国之后加入,2010年10月马来西亚加入。在2012年12月的TPP第15轮谈判会议上,加拿大和墨西哥首次参与协商。2013年7月日本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这使得TPP在全球经济金融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日本加入谈判后,TPP成员的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近40%,货物贸易占全球总量的1/3左右。

(二)谈判协议纲要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美国加入TPP后主导了TPP谈判,并在不少章节上提出了新的方案。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已经与相关国家就TPP谈判协议纲要文件达成一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随后公布了TPP纲要文件的主要内容(见表1)。

表1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文本主要内容

构 成主要内容

主要特点与功能(1)全面的市场准入:消除关税和其他服务与投资壁垒;(2)全面的区域合作协定;(3)重叠贸易议题解决原则:保持监管的连续性,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和商业发展的便利,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跨国发展,建立实施和执行TPP的有效机制;(4)鼓励产品和服务创新;(5)机动原则:根据新成员和新情况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

涵盖的范围与领域该谈判协议作为单一承诺,将涵盖所有重要的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的领域。谈判各方均同意达成一个高标准、充分确保共享利益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并妥善解决各类敏感性问题,如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待遇、贸易竞争力培养、技术援助和分期履约等问题

法律文本

主要内容(1)竞争政策:确保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并保护消费者权益;(2)合作与贸易竞争力培养;(3)跨境服务:为服务贸易提供安全、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市场;(4)海关手续便利化;(5)电子商务政策;(6)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的框架制定;增加贸易与环境相互支持条款;(7)金融服务开放与非歧视;(8)贸易救济措施;(9)知识产权保护;(10)投资非歧视与权利保护;(11)劳工权利保护与人力资本开发政策;(12)争端解决机制;(13)原产地原则;(14)货物市场准入原则;(15)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16)技术性贸易壁垒;(17)电信业竞争与运营监管条款;(18)临时入境条款;(19)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准入原则;(20)贸易救济

其他内容关税表与其他市场开放进程;协议关税时间表覆盖全部税目;服务和投资条款覆盖全部服务业部门;政府采购条款拟覆盖更多范围;未来谈判时间安排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资料整理。

整个TPP纲要文件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设计理念上以树立全球贸易新标准为目的,打造“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范本”。协议纲要文本以美国版自由贸易协定为模板,体现了美国借助TPP平台推广本国贸易规则的战略意图。二是内容构成上以经济一体化为重点。主要体现在:涵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实现贸易、投资和服务一体化,采取共同的原产地规则、劳工标准等,推动要素一体化,涵盖公开透明的竞争性政策、共同的环境政策和投资保护政策等内容,推进政策一体化。三是在推进策略上对现有成员体现一定的灵活性。整个TPP协议是开放的,允许为解决将来新成员加入出现的新问题而修改协议。同时存在过渡与渐进方案,如在政府采购、贸易补救措施等各类敏感性议题上,以及发展中成员待遇、分期履约等方面实施过渡安排。

(三)谈判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第一,TPP谈判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艰苦过程。基于WTO等贸易自由化机制举步维艰的历史经验和TPP面临的挑战来看,TPP距建成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新标准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TPP谈判的议题很广,存在很多较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新成员的增加,有关议题谈判胶着点的谈判难度上升,进展缓慢。二是TPP成员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差距很大。例如,越南2007年才加入WTO,WTO框架下的很多承诺都未履行,TPP所要求的更多、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承诺,对这些国家更是困难。三是TPP发达成员内部存在分歧,日本加入TPP加剧了谈判的复杂性。一方面,美日意见同盟形成,对其他成员的要价能力上升;另一方面,美日之间在农产品、汽车以

及金融服务领域分歧很大。

经过二十轮谈判,现在各国的出价大体已经完成,最终文本协议已经草拟,但是在一些关键条款上出现了不同表述。在2013年12月10日的新加坡部长会议期间,各方为有分歧的课题明确列出了折中

方案,从中寻求可行的“降落区”(landing zone)。根据美国一些人士比较乐观的说法,2014年3、4月份将提交国会讨论,如果不行就要到2014年年底。

第二,协议纲要文本要想全部实现难度较大。一是谈判策略问题,各国要价与最终达成目标会有一定差距。二是会存在特殊例外问题,全部产品免税的目标难以实现。从当前谈判进程来看,美国对新西兰的乳制品和牛羊肉、越南的渔业产品和纺织品的贸易关税减让方面困难重重,而日本在加入前就已准备提出农产品等领域的例外和敏感产品清单。三是竞争政策、电子商务、劳工和环境标准等政治敏感问

题很难被发展中成员全面接受。

TPP TPP

第三,亚太区域内大国(地区)之间博弈影响发展的方向。中国和东盟为了应对,很可能通过加快现有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组建,或通过采取参与TPP来影响区域内合作机制,缓冲TPP的影响,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应对措施,都可能影响到TPP的方向与走势,因此中国的态度仍比较关键。此外,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经济体都表示了参加TPP谈判的浓厚兴趣,但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内部意见尚未统一,这也将进一步加剧TPP谈判前景的不确定性。

三、TPP谈判胶着点及中国的机会

TPP当前谈判方发展层次多元化,在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程度、贸易与产业结构以及地理地域范围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谈判各方在很多议题上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一)TPP谈判胶着点

1.农产品开放问题。乳制品、牛肉、糖和大米等敏感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在TPP谈判中争议较大。美国希望在TPP中维持其以往签订的自贸协定中农产品开放进程。但其他国家希望重新就自贸协定有关条款进行谈判,尤其是涉及免于完全开放义务的农产品的内容。例如,乳制品出口大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希望减少乳制品贸易限制,实行更广泛的自由化,尤其是希望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但美国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拒绝其他国家要求美国减少乳制品贸易限制的要求,另一方面却要求加拿大等国开放市场;日本加入TPP谈判后这一问题将更加复杂,目前由于各成员国分歧很大,乳制品谈判几乎没有进展。糖类产品的开放方面,澳大利亚等国主张进一步开放市场,美国则拒绝在TPP谈判中讨论糖的市场准入问题。在大米产品的开放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主张开放市场,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希望维持现有关税等限制措施。而牛肉贸易问题随着日本加入TPP谈判也可能变得胶着。

2.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市场准入问题。纺织品和服装原产地规则是TPP谈判中最具争议的市场准入问题之一。为保护国内服装公司,美国建议实行“纱后原则”的严格规则,即规定符合“原产地”标准必须是从纱开始到布、剪裁、缝制等一系列程序都在TPP国家完成,否则服装出口不能享受零关税的优惠。“纱后原则”的原产地规则对越南服装业构成不利影响,越南提倡“剪裁与缝制”规则,允许采用从非TPP国家进口的纺织品来制衣并享受免税待遇。马来西亚也支持更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但墨西哥和秘鲁则希望实施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以保护本国服装产业在其国内及美国市场的竞争地位。同样,由于目前美国是越南鞋类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越南极力推动TPP范围内逐步取消鞋类产品关税,并实施更加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但在这方面由于美国国内鞋类生产商的阻力很大,美国在谈判中的态度将取决于其国内的政治立场。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美国希望TPP标准高于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有关规定,但其他多数成员认为这将损害TPP发展中成员的经济发展,而且对知识产权的过度监管会遏制创新,推高药品价格,并置技术进口国于不利竞争地位,因此倾向于将TRIPS作为TPP知识产权条款

的基础框架。在具体分歧上,在药物专利保护方面,美国主张对资料专属权和专利链接制定严格规定,并延长生物药物保护期限,但如此严格的标准遭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其他TPP成员的反对。在版权保护领域,美国希望将版权保护期限由TRIPS规定的50年延长至发表后的95年或创作后的120年,但这意味着特许权费上升,这对版权资料净进口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在平行进口①方面,美国主张在TPP中实行禁止平行进口政策,但这与多国现行政策相悖,如日本就不禁止平行进口,而新加坡、新西兰等国明确反对禁止平行进口。在假冒品方面,美国主张假冒行为不仅覆盖带来商业和个人利益的重大侵权行为,还包括未带来任何利益的侵权行为,对此,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及墨西哥等其他TPP成员持反对态度。

4.服务、投资开放领域及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在服务业开放方面,美国提议制定高于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标准的市场准入规定,即GATS+,包括建立商业存在的权利、百分百所有权、在不建立商业存在的情况下提供跨境服务等。在投资开放方面,美国希望在TPP的投资章节中纳入更全面的内容,包括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政府征收条款、资本的自由转移、非业绩要求以及金融服务的特殊条款。TPP谈判关于投资的分歧还有投资者争端解决机制。美国对服务和投资开放方面的要求令很多发展中成员难以接受,日本对金融服务领域开放也持保留意见。此外,美国要求在TPP协议中写入保证投资者争端有关国际仲裁和法律程序独立性的内容,以及希望减少和最终消除对外资控股比例限制的条款。对于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公开表示反对,认为该机制会给予国外投资者较本国投资者更多的保护,且侵犯东道国在保护本国居民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主权。 5.国有企业的“竞争中立”。为给私营企业和外国公司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美国和澳大利亚希望在投资和竞争政策中制定约束国企的条款,对TPP中所有成员的公共和私营企业实行“竞争中立”政策,以降低国企因享有竞争优势(如融资优惠)而导致的市场扭曲。但国企谈判涉及的问题很复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秘鲁和智利等国都表示反对,其中越南的国有企业约占国家经济总量的40%,而新加坡也担心这可能对其淡马锡等国企造成不利影响。

6.劳工和环境标准问题。在TPP谈判中,美国、日本、新加坡等主张更高的劳工和环境标准,其他成员则持保留态度。美国希望TPP成员国执行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劳动基本原则与权利宣言》规定的五项基本原则:自由结社、集体谈判权、禁止强制劳动、废除童工、禁止职业歧视。但将这些义务写成法律条文对很多发展中成员都是挑战。例如,越南规定除政府成立的工会外不允许劳工结成组织,文莱也同样禁止独立工会。最具争议的莫过于美国所谓劳工条款应受一般争端解决程序约束的要求,目前围绕这个问题的谈判已陷入僵局。在环境标准方面,美国坚持在TPP中纳入消耗臭氧层物质、濒危物种、船舶污染、湿地、捕鲸和南极海运等方面的内容,这遭到发展中国家如越南、智利、文莱和秘鲁的反对。围绕环境条款是否应受TPP争端解决机制约束这一问题,各成员国也发出了不同声音。

(二)中国参与TPP谈判的压力与机会并存

为更直观地观察和比较TPP成员在各个核心议题上的态度,我们依据最新资料反映出的各国立场加以归类,对TPP成员和中国在不同议题上的态度进行赋值评分(见表2)。从对各国的打分可以看出:

第一,部分议题对我国构成较大挑战和压力。其中“最难接受”可能为农产品市场准入中的“大米”、知识产权领域的“互联网自由与执行”以及环境与劳动条款中的“劳工标准”(要求允许自由结社、集体谈判权等)等三个议题。

第二,在部分议题上形成意见同盟的可能性较高。在以上三个议题方面有少数国家与中国存在近

①所谓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在某项知识产权已获得进口国法律保护,且知识产权人已在该国自己或授权他人制造或销售其知识产权产品的前提下,从国外知识产权所有人或其被许可人手中购得该种产品并输入该国销售的行为。

乎同等的困难,如日本在“大米”领域,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在“互联网自由与执行”和“劳工标准”等议题的谈判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在知识产权、服务与投资开放等的议题方面,均存在多个国家与中国难度相似或要比中国更难接受的国家。这说明,多个国家在不同条款上的谈判难度与我国相当甚至更高,意味着在不同条款和议题上形成意见同盟的可能性较高。而少数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等领域可能出现的例外条款也可为我国创造相似的机会。

表2中国与TPP成员对核心议题的接受难度比较

注:赋值根据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Understanding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报告、美国关于日本加入TPP谈判的声明、各国官方关于TPP的有关新闻报道进行的整理及作者由此形成的判断。其中,“4”代表最难接受,“3”代表较难接受,“2”代表较易接受,“1”代表最容易接受。阴影部分为核心议题谈判中在接受难度方面大于或等于中国的国家。

第三,我国存在参与TPP谈判的机会和空间。一方面,TPP谈判最终会有大量“折中条款”,成员国在众多议题领域存在的显著分歧意味着在很多议题的谈判上最终必将会产生众多妥协折中的方案。这也意味着TPP谈判中的要价并不等于成交价。而成交价比WTO等现价肯定要高,但比美国提出的要价要低。另一方面,由于TPP规定自身是一个开放性的自由贸易谈判,APEC成员都应可以加入,在达成协议前美方很难单方面提出我国加入的条件。而从总体打分赋值来看,越南和马来西亚在整体难度方面要大于中国或与中国相近。这说明我国未来在TPP中并非在每项议题上都是最困难的一方,反而在很多核心议题上都可以参与TPP谈判。只要是现有各方明确接受的大原则,我国应该都可以接受,因为现阶段大多数原则都未达成具体协议。而且在谈判过程中面临压力的不仅仅是中国一家,这也为我国参与TPP谈判提供了很多可以利用的机会和谈判策略。

四、中国加入TPP谈判的利弊权衡

(一)TPP相关条款对我国构成挑战的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第一,部分行业大幅降低关税可能有助于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并改善国民福利水平。目前我国平均关税税率是9.5%,全球平均水平是6.95%,低收入国家是11.6%,中等收入国家也低于我国(参见表3)。我国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因此我国关税明显偏高,可以往下降。货物贸易进口关税大幅降

低可能造成较大冲击,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但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度,有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消费者福利的提升。以汽车产业为例,当前的关税安排同时保护了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中资和外资,也使中方合资伙伴失去自创品牌的进取心(参见表4)。大幅降低关税将对合资掩护下的外资品牌的超额利润形成挤压。民族品牌在市场销售、技术合作和兼并扩张方面可以获得更大的国际空间。事实证明,中国国产品牌汽车在亚、非、拉等第三方发展中国家市场与发达国家品牌相比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同时,大幅降低关税有利于我国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大大改善国民福利水平。此外,零关税环境下仍然可能发展民族品牌,如华为等电信企业是在无关税保护的环境中发展成世界一流企业的。

表3 2012年全球平均关税税率

国家(地区)平均关税税率(%)

全球6.95

高收入国家3.69

中等收入国家7.97

低收入国家11.6

中国9.5*

注:*表示中国为2011年的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表4中国进口汽车税收构成

排量(升)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累计(%)1.0以下(含1.0)

1.0以上至1.5(含1.5)

1.5以上至2.0(含2.0)

2.0以上至2.5(含2.5)2.5以上至3.0(含3.0)3.0以上至4.0(含4.0)

4.0以上25 17

1 43

3 45

5 47

9 51

12 54

25 67

40 82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第二,我国可在合理范围内进口更多粮食满足生产消费所需。TPP谈判中涉及农产品开放的条款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农产品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需要与主要农产品大国激烈谈判找到利益平衡点。在农产品关税撤销方面,目前中国农业尚未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无法与美国竞争,加入TPP可能对我国农业造成重大影响。但如果从我国整体利益而言,更大程度的农产品进口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目前我国的粮食概念范围狭窄,主要是谷物、豆类和薯类,而国际上强调的食物概念更为广泛,不仅包括谷物、粗粮,还包括肉禽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和其他所有能吃的食品。而且国际上更多地强调的是食物安全,这更符合一国粮食战略。这就要求我国要转变单一粮食安全观,树立综合化的食物安全观。此外,我国要确定粮食保障重点,树立分层次的粮食安全观。其中口粮、种子用粮是必需品,应纳入政府粮食安全保障范围,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是奢侈性消费,不应全部划入粮食安全保障范围。此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国际购买力大幅增强,但耕地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粮食长期生产能力遭到破坏(参见图1)。如果继续坚持粮食高自给率战略,继续对国内耕地与水资源进行过度利用,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将面临较大风险。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当把视野更多地投向国际市场,通过进口与海外种植来满足国内多样化的粮食消费需求,建设多元化的粮食生产与供给渠道,这将提高我国粮食供给

的灵活性和和安全保障能力。此外,在TPP农产品开放方面,日本、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在农产品开放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阻力,我国可充分利用意见同盟等形式争取在谈判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同时进一步加快农业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培育和加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资料来源:Liu,Zehnder and Yang,2007。

图1 粮食用水更多但收益更低

第三,在服务和投资领域,由于TPP的核心动向之一就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其对国内服务业可能形成较大冲击,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开放将加剧国内金融业的竞争,挑战现有市场准入和资本账户管理体制。而高标准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以及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也将限制我国对外资的控制和相机处置能力。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国正在推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市场放开可能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考虑到未来几年我国有可能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TPP谈判也需要时间,我国应对的难度也不是太大。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也标志着中国希望通过“负面清单”等方式实行高标准的投资准入,这不仅会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而且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第四,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我国自身的利益也可得到保护。美国在TPP谈判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过高的保护标准和延长的保护期限在短期内有可能增加我国技术进口成本,增加企业负担。但这也不是我国难以接受的,因为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专利申请数达43.6万件,仅低于日本和美国,正生效的专利数69.7万件,位居全球第三,比一般TPP成员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从专利申请的增速看,2007-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平均增速远高于美国和日本,正迅速成为专利申请大国(参见表5)。虽然整体而言我国专利基础依然相对薄弱,结构尚需优化,但以上也说明未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将有更多的诉求。

表5中国正迅速成为专利申请大国

国 别

专利申请生效中的专利数

数量

(2011年,件)

平均增速

(2007-2011年,%)

数量

(2011年,件)

全球排名美国440 433 1.8 2 113 628 1

日本474 984-1.6 1 542 096 2

中国436 144 27.7 696 939 3

加拿大24 967 2.4 137 368 9

续表

国 别

专利申请生效中的专利数

数量

(2011年,件)

平均增速

(2007-2011年,%)

数量

(2011年,件)

全球排名

澳大利亚11 530 0.4 105 463 10

墨西哥1 918 12.9 89 992 11

新加坡4 568 16.3--

新西兰3 059-2.7 35 700 18

越南322 13.8 9 990 27

智利678 13.3 8 644 29

秘鲁77 17.0 2 489 41

马来西亚1 947 14.5 96 74

数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线数据库,其中马来西亚为2010年数据。

第五,“国企竞争中性”条款对我国同样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一般认为,竞争中性政策会对我国国有企业在获得补贴和融资支持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约束,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国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但需要看到,“竞争中性”并不是排斥国营企业,而是要求公平竞争。它主要针对获得廉价资源如低息贷款的国企,但我国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一方面国企贷款利率与量化宽松条件下多数发达国家对大企业的商业贷款利率相比并不算低,另一方面未来国企将更多依赖债券融资,市场将根据其信用等级定价。而且防止国企垄断和过度占用社会资源也是我国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尽管TPP中目前还没有针对国企竞争中性条款的具体内容,不过根据OECD的竞争中立原则,第一条是“政府商业活动要公司化”,这一条就与我们有交集;第二条是“识别企业直接服务公共成本”,要把国有企业的直接成本区别开来,就是政策业务要有一个分账处理;第三条规定“以商业回报率考察国有企业”,如果国有企业长期低回报、亏损经营,显然是国家在补贴,是不正当竞争,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就可以允许;第四条是“对国有企业公共服务合理补偿”,国有企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对这些服务提供补偿要合理,而不是不能补偿,也没有说国有企业不能提供公共服务,不能说因此获得一些补偿就不行,但是要合理补偿;第五条要求“税收中立”,即不能对国企税收减免或者是低税率;还有“政府采购中立”,政府采购的时候要竞争性招标,但是参与竞争的这些实体不能对国企优惠,对非国企不优惠,或者参加竞争性投标的国企本身应该满足上面说的那些条件。

(二)加入TPP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第一,避免被排除在TPP之外可能导致的我国国际环境恶化及对抗性的增强。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非常复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周边领土主权纷争不断,这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中国加入TPP,不仅是对现有多边贸易机制的一种补充和拓展,更可有效避免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抗性增强的可能,为进一步巩固并实现和平发展进程奠定基础。此外有效影响未来国际贸易投资的主流规则,避免成为被动的规则接受者。

第二,我国企业和资金走出去的环境大为改善。当前我国企业与资金走出去面临诸多东道国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通过TPP平台,可以降低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改善我国企业和资金走出去的环境。

第三,了解国际规则发展趋势,促使国内相关领域更有针对性地改革开放并转型升级。通过更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中国可根据新的比较优势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高标准的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中国可进一步引进高质量外资,促进科技创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进竞争,可以加快国企改革,有效改进管理水平;通过制定更好的劳工和环境标准,可以更好的服务

于“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改造。随着入世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需要以更高标准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系。通过参与TPP谈判,有助于改进现有体制的弊端,同时营造一个高度自由、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竞争机制,为打造新型、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奠定基础,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相一致。加入TPP意味着我国以和平方式崛起并融入全球经济。我国不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还将同时成为最开放、竞争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第五,避免TPP成立后可能发生的贸易替代和转移效应,挤占我国出口市场。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的福利影响取决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以及关税水平。贸易规模越大、关税削减幅度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强,对非成员的贸易转移效应也越强。作为美日两国的重要贸易伙伴,TPP的贸易转移效应将对我国造成一定的损失。Petri等(2011)通过GTAP模型发现,如果不参与TPP,2025年中国对外出口将比基准情景下降低574亿美元,损失占当年GDP的1.2%。而从国家福利损失方面看,多项研究(如Kim,2011;Petri,2011;万璐,2011;Li和Whalley,2012等)表明,若不参与TPP我国面临的福利损失约占GDP的0.03%-0.3%。

第六,有利于我国在其他区域谈判中讨价还价。TPP可能带动APEC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并成为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参与区域多边贸易合作的主要平台。这将进一步削弱APEC平台的作用,进而降低我国在APEC平台的影响力。同时,加入TPP谈判也有利于我国在以东盟为主轴的“10+X”合作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五、中国的选择

第一,尽早提出加入TPP谈判,争取最好结果。美国宣称今年底达成协议,且有成员表示在达成实质性协议之前不太可能接纳新成员加入①,不断发出TPP对中国门槛很高的信号,或许想产生使我国知难而退的效果,但我国不应为之所扰,越早宣布参加越主动。即使美国加快谈判进程,并以种种借口达到让我们不能参加谈判的目的,我们提出谈判也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美国很从容,就会跟各方讨价还价,而其一旦有压力想加快进程的话,势必对其他国家让步,美国让步了,我国再谈的时候就有利些。因此我们早表达更加有利。

近来我国虽然对TPP也做出过相关表态,但多数沟通还是停留在一种低层次、非正式和范围窄的层面,不利于我国在双边及诸边层面赢取主动权。未来我国可通过更高层次、更为正式及更广范围的沟通与喊话,如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框架下向美方提出,同时加强对TPP其他主要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已表示欢迎中国加入TPP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等),以及那些以中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沟通,在TPP内部形成接纳中国的声音。因为我国即使不宣布参加谈判,也已事实上成为各方考虑的利益相关方,而宣布参加谈判意愿并与成员沟通,本身就可能会影响谈判进程。我国可主动向参谈国介绍自己的开放设想和对TPP各项议题的分析和看法,以影响各参谈国的判断,间接影响谈判进程和结果。同时不论我国是否能被很快接受,都可向有关国家提供我国加入WTO和其他区域自贸协议的经验教训,供其谈判参考。例如,我国可与TPP相关发展中成员探讨“限制跨国公司垄断”和“减少农产品补贴”等议题的意义,重点做与我国利益相似成员的工作。中国加入谈判会增大利益相似者的谈判力量。鉴于多数条款并未达成协议,我国接受现有原则不必有太多顾虑。如果美国以种种理由不同意我方加入,也将在道义和舆论上面对我方的持续压力。

我国虽可主动提出参加TPP谈判,但不必为此背包袱,应使这一问题由中国须独立思索面对的挑战,变为所有相关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

①2013年10月16日,新西兰贸易部长Tim Groser在奥克兰出席中国商业峰会时表示:“由于我们正寻求达成协议,任何一个国家目前都不太可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第二,应多管齐下,充分打好自己手中的牌。首先,我们最大的牌就是,中国本身是最大的市场,特别是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这个牌我们还没有好好利用。比如中国瑞士自贸区协议有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准入条款,与我们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方向和精神相比相当保守。如果我们先对瑞士特别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服务业适当开放,只要瑞士银行在中国的准入高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美、欧诸国就很难坐得住。我国应给那些先跟我们达成自贸协议的国家充分的好处,让先行者尝到甜头,让没有跟我们达成自贸协议的国家体会到不与我国谈自贸区的代价和成本,打消其“奇货可居”的念头。其次,加快以我国为主导的自贸区建设。一是把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升级,在市场准入、服务贸易及投资等相关标准方面加大开放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三是推进金砖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四是与TPP成员中以我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优先进行双边自贸区谈判并尽快签署协议;五是以中韩自贸区协定撬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加快与澳大利亚的双边FTA谈判,尽早与加拿大启动双边FTA谈判;六是主动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单方面关税减免,成为更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七是积极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进程,但不必以中美BIT谈判的完成作为开始TPP谈判的前提条件。

第三,不管加入TPP与否,都要针对国内薄弱环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是针对薄弱环节,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汇率利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提高金融业的内资和外资的准入水平。二是加快国企改革,增大市场竞争,消除垄断,对有条件的企业推进民营化进程。三是推动劳工标准、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或靠拢。我国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把TPP视为我国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劳工标准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理。四是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与国际接轨。五是要分阶段降低我国制造业的关税水平。六是乳制品、牛肉等可进一步放开,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综合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加入TPP谈判,而非自我孤立于谈判大门之外;应将参加TPP谈判作为提升自身实力的一个过程,使其服务于我国整体的政治与经济战略。

作者感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相关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Kim S.Korea and TPP:Options and strategies[R].Paper Presented at CNCPEC Seminar“TPP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tation”,2012.

[2]Petri P A,et al.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Asia-Pacific Integration: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M].Washington:Peters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

[3]Schott J J,et al.Understanding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M].Washington: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4]高兰.日本TPP战略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6):75-80.

[5]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J].国际贸易,2010,(6):56-59.

[6]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1):6-34.

[7]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4):60-73.

[8]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36-40.

TPP’s Challenge to China and Chinese Choice

JIN Zhong-xia,YUAN Jia,ZHANG Wei-wei

(Institute of Finance,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Beijing100033,China)

Abstract:USA-oriented negotiations like TTP try to reconstruct global trade rules in fields likeservices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TPP negotiation will be a long and

continuously hard process.Owing to grea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and opening-up of members,views diverge greatly as for many topics,resulting in a lot of compromise clauses in the agreement fi-nally reached.As for China,if it does not join in TPP negotiation,adverse effects like deteriora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exclusion from rule-making will face it.In the long run,most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advocated by TPP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rtheropening-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upgraded vers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Therefore,Chinashould take mixed measures,offer to participate in TPP negotiation,advance the self-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onnection with do-mestic weaknesses.

Key words:trade and investment rule;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free trade zone

(责任编辑:雨 橙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上接第50页)

[18]Simonin B L and Ruth J A.Is a company know by the company it keeps?Assess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brand alliances on consu-mer brand attitude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8,35(1):30-41.

[19]Swaminathan V and Reddy S K.Spillover effects of ingredient branded strategies on brand choice:A field study[J].Marketing Let-ters,2012,23(1):237-251.

[20]Tiwari K and Singh R.Perceived impact of ingredient branding on host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2012,3(1):60-77.

[21]Uggla H and Filipsson D.Ingredient branding:Strategic guidelines[J].ICFAI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2008,5(2):16-30.[22]Vaidyanathan R and Aggarwal P.Strategic brand alliances:Implications of ingredient branding for national and private label bran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0,9(4):214-228.

[23]Washburn J H,et al.Co-branding:Brand equity and trial effects[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2000,17(7):591-604.[24]Washburn J H,et al.Brand alliance and customer-based brand-equity effects[J].Psychology &Marketing,2004,21(7):487-508.[25]Wise R and Zednickova J.The rise and rise of the B2Bbrand[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9,30(1):4-13.

[26]陆娟,边雅静.不同元素品牌联合模式下的主品牌联合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14-122.

[27]王海忠等.要素品牌策略与产品独特性评价:自我建构和产品性质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111-117.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f Ingredient Branding

LI Gui-hua1,HUANG Lei 1,LU Hong-liang2

(1.Business School,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A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ingredient suppliers and relatedfinal manufacturers,ingredient branding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practice and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for-eign academia.This paper divides ingredient branding into ingredient-supplier-oriented and final-manufacturer-ori-ented ingredient branding according to the leading parties implementing ingredient branding,and summarizes theconnotation of ingredient branding respectively.Then it sorts 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ingredientbranding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s in future research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andfurther study of ingredient branding.

Key words:ingredient branding;ingredient supplier;final manufacturer;ingredient co-branding

(责任编辑:苏 宁)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就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新、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科技信息化的发展,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蔓延,各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不断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挑战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西方强势经济实力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意识形态的国际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和认同,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很多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并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动摇。而我们在面对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得很苍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发展,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对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强大的优势,这将无疑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 2、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多,而且内容多种多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淡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而网络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由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性,使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导向产生了巨大的难度。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因此,网络的发展其实是为西方的思想渗透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发展,社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区域 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刻调整中,亚太地区无疑是对美国全球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地区。然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几乎都来自亚太地区:该地区是对美国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对美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所谓三个“邪恶轴心国”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长远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地区,还是对美国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地区。因此,美国已将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在地缘政治上,中国扼守亚洲东部,是美国推行欧亚大战略并企图将东西两线联为一体的重要屏障;在地区局势上,中国是美国解决亚太地区所关注问题时必须借重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在双边关系上,中美两国特殊的安全联系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使美国对华始终怀有一种矛盾心态,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中国是美国既要进行建设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国家。 二,在周边环境上,中国周边主要地缘版块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亚太地区主要地缘版块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既是该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导因,又是该地区主导世界政治舞台的体现。 中东地区因其复杂和特殊的矛盾而成为世界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推进所谓“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冲突的时起时伏,使该地区成为牵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火药桶”。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的泛起,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地区。国际恐怖势力的全球性、严密性、诡秘性和狂热性,决定了国际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亚仍将是世界地缘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处在恐怖与反恐怖的矛盾交汇点上,印巴两国在强力扩充军备战略的驱动下,双方的矛盾摩擦将呈现复杂化和长期化的趋势,使南亚大陆笼罩在纷争与冲突的阴云中。 东南亚地区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人文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国际恐怖势力泛滥的重灾区和反恐斗争的“第二战场”。东盟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1O+3”(即泰国、印尼、马来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环境、 新挑战 主讲:王逸舟教授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引子:从近一时期周边动向说起 南海、东海、黄海真的有事? --一种区域格局的震荡调适 ?判断一:中国崛起是周边乃至全球格局变化的主要变量之一。 ?判断二:成败关键在内不在外,尤其体制改革的“进” 或“滞”。典型事例--- ?增长的出国潮(留学生、旅游者和出国务工者) ?国防现代化出现全新的机遇

挑战一:新的发展危机 中国发展处于十字路口 --低端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海外能源供给与通道出现麻烦;?环境生态恶化、国际压力增大;?粗放增长的模式加剧对外依赖;?全球制造业金字塔的中低位置。?案例一:从石油进口国名单看安全隐患 安哥拉,沙特,伊朗,俄罗斯,利比亚阿曼,苏丹,伊拉克,科威特,哈萨克 ?案例二:原料进口的巨大压力---中国占全球粗钢生产的47%; 三分之二的铁矿石需要进口; 现有产品结构中低端占大头。 王选先生的一个评估: “我们造壳,别人造芯“。

挑战二:新的安全威胁 A类:传统安全威胁 公众常识小测试--- 中国的面积、民族和邻国新一轮全球蓝色圈地后果;涉我主权争端的复杂难解;跨界民族问题的微妙棘手;建国以来主权冲突的启迪;国际法与制度的更多约束;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道义律。B类:非传统安全威胁 形态及特点: 1.威胁形态的变幻莫测 2.无法用军事手段解决 3.内部矛盾与外部介入 案例一:SARS等恶性传染病 案例二:金融海啸造成严重损害 案例三:三股势力坐大的恶果

挑战三:新的国际压力 ?中国崛起的正负效应;?内外认知的巨大反差;?可畏不可亲的经济龙;?消极形象的复杂成因;?风范大国的成长方向。案例分析--- ?新殖民主义的夸张想象;?外援与公共产品的匮乏;?创造性介入的增强方向;?国际贡献度金字塔观测;?姚明高大形象的新隐喻。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

当前中国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着三大危机的挑战,即“战争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挑战,如果中国政府和我们的党不能正确意识到这三大危机或者当这三大危机爆发时不能正确应对,那么就有可能像苏联一样亡党亡国的危险。所以,本文就当前中国面临的三大危机的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全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 一、战争危机 近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军事围堵呈加强之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将试图进一步缩紧对中国的包围圈。北约甚至可能采取试探中国兵力的行动,如设计代理人战争;可能鼓动日本以钓鱼岛等问题为借口挑起与中国的武装冲突,也可能怂恿菲律宾挑衅中国。而从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看,不能排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中国军事摊牌的可能性。爆发战争的危险无疑是存在的。北约对我国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世纪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今处于崛起中的国家主要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在增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目前还看不出哪个国家可能超越美国或其他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实力排序不会有大变化。俄罗斯情况比较特殊,现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着距离,也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有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却难以像苏联那样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今天,一个发展中国家群体处于崛起之中。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其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崛起的是中国。还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将分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精力。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倍受列强欺侮,经过了一个世纪的黑暗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今天终于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机。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地前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霸而不称霸,不会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时那样,实行对外扩张与掠夺政策。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将增强世界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有力推进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只是处在崛起进程中,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意义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弱国,在世界格局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约对我国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里,列强有时一国、有时多国侵略蹂躏中国。那时候,列强之间的联合是不稳固的,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十月革命后,苏联发挥了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伟大历史作用,中国在反帝反殖斗争中获得了苏联的有力支持。而今天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列强”共同围堵的危险局面。西方大国美、英、德、法、意、加等都是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的成员国,日本也与美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在世界格局中,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呈相对衰落之势,但它们在国际格局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具有较大的优势;它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必将全力遏制中国崛起。致力于巩固和加强霸权体系的美国,将会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拥有超强的科技和军事实力,具有全球军事打击能力。受其控制的军事集团北约是美国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国构建和巩固霸权体系的强大工具。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崛起,不可能采取昔日殖民列强的做法,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今天发展中国家不应也不可能走昔日列强崛起的老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否爆发战争不以我们单方意志为转移;如何避免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中国制造面临新挑战

3D打印开"新工业革命"之门中国制造面临新挑战 最近,国内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公司“暂停招工”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 这家以加工苹果手机而著名的企业,仅在中国大陆的工人就有160万人,更是不少地方政府增加GDP、解决就业的“大户”。去年春节到元宵节,短短几天,仅是该公司位于深圳的龙华厂区就招聘了数万人,而今年“招募点的窗口都关了”。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因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已开始落实,他们要“在人工与智能化生产线重新分配上做充足的准备”。 事实上,这也成为以“机器人革命”、“3D打印”、“智能制造”等为标志的再工业化浪潮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一个标志。荣登制造业产值“第一”位置还不久的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工业化严峻的挑战。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曾呼吁,“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让员工解放出来。”话语未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六科技革命”、“新工业革命”等名词纷至沓来。大家似乎都在追问:中国准备好了吗? 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汤敏四处奔走呼吁:中国经济如果不能跟上以3D打印为代

表的新技术潮流,中国有可能重蹈1840年被蒸汽动力武装起来的列强击败的覆辙! 也有人不赞同。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谢文称,满街叫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忽悠”。他说,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新近出版的几十本相关主题书籍,“其中好坏参半,卖狗皮膏药的居多。” 任何对未来的想象都包含“泡沫”的成分。但人们很难遏制对大趋势的预测。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将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如果行动起来,极有可能成为新经济的“龙头”,引领亚洲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不能不说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题目。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此前完成了一份名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机遇与对策”的报告。他们把即将发生的科技大变革称为“新生物学革命”或“创生和再生革命”。 比如,人造子宫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体外生殖;人类将依靠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技术,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人体永生”等。 课题负责人何传启认为,各种说法各异的“预测”是由于划分方法不同,而最重要的在于“中国应当抓住这个重要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着哪些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危机和恐慌在世界各地到处蔓延,中国、香港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也难能独善其身。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显现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物价上涨、股市暴跌、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面临困难,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GDP 增速减缓等现象。因此了解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对制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打头,消费跟进,外需不振。 中国经济这次是在强紧缩和强刺激政策作用下,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一个下行和上行的周期性曲线。但V型复苏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挑战一:社会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 虽然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幅却出现下滑,有些领域下滑幅度很大。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速有较大增长,但第二产业授资增速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6 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增速为31.4%,比 2007 年同期下降 3.3 个百分点,比 2006 年 6 月下降 7.2 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来看,从紧的政策已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速度下滑,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速度也明显下滑。到 2008 年 6 月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了 11.8 个百分点,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增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占我国投资规模 20%的房地产业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投资意愿减弱,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也将收紧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 挑战二:消费需求难度加大,证券市场过度调整 2008 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随着经济下滑,就业困难增加,工资性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他消费热点替代,200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 2008 年。股市大跌导致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同时也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资金紧张。另外股市下跌还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了人们的投资与消费欲望。 挑战三:中国产能过剩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循环是畅通的,先是高储蓄、高投资,因为储蓄在长时间变量中等于投资,而后高投资引起高产能,在消费跟不上产能增加时,又必然引起高出口,高出口又引起高外汇储备,高外汇储备又导致高货币发行。金融危机之后,这个循环链打断了,现在是: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低出口-产能过剩。如果长期产能过剩,总有一天会引起生产危机,生产危机要是治理不及时还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 我国产能是由外资和国内企业共同投资形成的,并面向世界市场。像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苹果牌手机等在中国每年生产几亿部,然后再向海外出口。如果有一天外国人不要这些手机了,中国人是消费不了的。再看钢铁,中国钢铁去年生产将近7亿吨,由于出口减少,过剩1.6亿吨。水泥将近16.5亿吨,过剩将近5亿吨,还有418条线在建,产能6.2亿吨。目前,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2%,28%是闲置。 因此,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xx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 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由对新经济不加以重视,里面可能包含的机会,要去抓,要是不抓肯定会错过某种机遇的。 第五、因特网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因特网经济虽然目前刚起步,但有战略性意义。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论文

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当前大国关系 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任课教师: 班级:机制094 学号:0910020125 姓名:郭庆勇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 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 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金融危机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数年,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总体出现正增长,经济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世界经济依然延续调整态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呈两极分化。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万亿美元,仅此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形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使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矛盾的焦点。 而几年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务达到了罕见的水平,仅希腊一国就需上千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另一边却是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如今的国际化安全态势,使我们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层性。应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既可以说是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面临安全矛盾最为复杂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矛盾种类多,矛盾式样新,矛盾区域广,矛盾烈度大。我们既面临着传统安全矛盾,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矛盾;既面临着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又面临着以“东突独”为代表的境外分裂势力的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学院:XXXXX学院 专业:XXXXXX

班级: XXXXXX班 姓名:桃李华年 学号:XXXXXXXXX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从美苏两极格局,再到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基本处在比较安定的状况,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像我们个人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处在国际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更高更快的发展,就比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今世界仍不太和平,分析其中的原因有: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其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再次,就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问题是南北问

题,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向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使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调整,全球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经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大国多强并起,“中等国家”快速发展,开创了大国和中等国家同场竞技和统领全球化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际环境来看对我国发展有利方面有: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稳定出口;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 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入 21 世后,中国造了全球展的奇迹。加入 WTO,一成世界第三大体,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增速 度??一串人惊的成就中国来的翻天覆地的化。然 而, 08 年金融危机、南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中国来的前所未有的挑。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看曙光 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摸索。中国率先从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 的姿站在世界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 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我国当前面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构深度整我国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 开之,参会的代表和委表示,一定意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将与世界共同生深 刻化和整。而两者的整将于同一条,互力。世界 构深刻整、展模式深度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 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 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 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 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 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 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 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 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