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特征及地理因素分析——以阿勒泰地区为例

( 2011 级)

题目:论阿勒泰地区自然灾害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苏迪麦.吾布力卡斯木

学号: 10110107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特征及地理因素分析——以阿勒泰地区

为例

苏迪麦.吾布力卡斯木(10110107)地理科学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各式各样,人文及文物环境大不相同,南北,东西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北温带寒冷区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

关键词自然灾害、雪灾、阿勒泰、

引言通过学习灾害地理学这门课程,我理解到我国存在很多灾害,生物灾害,人文灾害,自然灾害等等各种灾害连续不断的威胁和损害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自己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任何灾害,可是我能感受到受灾区域的所有人的痛苦。好多灾难是自然的没法完全避免,可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少。受灾区赶快重见光明,给予安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帮助那些受灾区的同胞。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国家和政府采取措施安排他们度过难关。研究灾害的成因,分析结果,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做好预防措施。

所谓灾害,通常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人们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同时也把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表现为自然资源与环境成灾的灾害归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突发性和缓发性两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则是指诸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海啸、冰雹、山体或地面崩塌等,突然发生而且给一定人群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灾害性后果的自然灾害。需要说明,大多数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其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通常也被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

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故称为缓发性自然灾害。一般说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稳定性差、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上面图片可以看出来灾害不仅带来生命危险又带来经济财产的损失。看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很严重,发生很频繁。我们在讨论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地理因素等进一步解释。

我国突发自然灾害突显出4个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异常多变,环境基础脆弱,经常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雷暴、雪暴、冰雹、低温冻害、高温热浪、龙卷风、沙尘暴和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表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人侵、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农作物与森林草场的病害、虫灾、鼠害,赤潮和恶性杂草等生物灾害以及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各类灾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据史料统计,我国水旱灾害几乎年年都有,死亡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并且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呈加快趋势。最近40多年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冷冻灾害2.5次,远远超出世界的平均频度∞J。我国自然灾害损失重大。1990—2008年19年问,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的特大干旱,2007年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

分异主要表现为: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

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

平原:地震多发生在台湾省以及

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

西南地区:严重的低温冷害集中

在东北地区;台风主要发生在东

南沿海地区。

些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与

中国自然地理格局分布关系密

切。具体而言,水灾主要发生在

河南、江苏、河北、浙江、湖北5省区,发生集中率①为63.49%;冷害主要发生在新疆,发生集中率为50%。

右图反映中国雪灾受灾范围情况,新疆几乎都受到雪灾。

下面以阿勒泰地区的雪灾情况为例了解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特征及地理因素的分布。

阿勒泰地区概况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千米。总面积117988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2004年)。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介于东经85°31'73"-91°01'15"、北经45°00'00"-49°10'45"之间。东部与蒙古国接壤,西部、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交界,边境线长 1175 公里。

地理环境

自然条件

属北温带寒冷区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阿勒泰地区是新疆阿尔泰地区景色丰水区之一,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56条。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乌伦古河是内陆河。布伦托海水域面积10万公顷,盛产10多种鱼类,素有“北国渔乡”之称。年总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42万千瓦。全地区草场可利用面积723.9万公顷占全疆草场面积的14.3%。阿勒泰是我国六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达47.6万公顷,珍贵树种有西伯利亚冷杉、红松等。地区境内已发现矿种11大类84种,已探明41种矿产储量。以盛产黄金著称,有"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之说。此外,还有珍贵的宝石和稀有金属。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10日电(记者关俏俏)6日至8日,地处新疆北端的阿勒泰地区遭受特大风雪灾害,目前已造成当地7.58万人受灾。

记者从阿勒泰地委了解到,持续降雪使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目前,雪灾已造成当地7.58万人受灾、23间房屋倒塌,并有2326间房屋受损。同时,大雪使牲畜觅食困难,草料匮乏已导致1221头(只)牲畜死亡,43.9万头(只)牲畜受灾。另外,部分蔬菜大棚和牲畜暖圈也被压塌损坏,个别地段公路交通受阻。

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均受到雪灾影响,其中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富蕴县和青河县受灾程度最严重。

6日,受南下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影响,阿勒泰地区开始普降大雪,到7日已形成灾害,气温下降8-12摄氏度,最低温度甚至达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持续降雪使阿尔泰山草原大部分冬牧场积雪厚度达到5厘米左右,河谷、沿山、后山地带积雪厚度则在20-60

气象专家详解阿勒泰、塔城雪灾原因

亚心网讯(记者刘旭报道)为何今年阿勒泰、塔城出现了60年一遇的雪灾?1月2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新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春艳。

陈春艳说,新疆受冷空气影响以极锋锋区影响居多,受极锋锋区影响时,冷空气总是从西北方进入新疆,这就使冷空气入侵时阿勒泰、塔城首当其冲。

据了解,近期阿勒泰、塔城出现的严重雪灾,主要是入冬以来这里冷空气活动频繁,并且降水条件好,造成降雪频繁,累积降水量过大造成的。一月以来,塔城、阿勒泰持续降雪,到一月中旬时,阿勒泰、塔城的累计降水量突破了当地同期降水量极值,加上当地去年十二月份的降水量也比较大,所以形成的积雪特别深。阿勒泰的积雪深度曾达到94厘米,塔城的积雪深度曾达到60厘米,均为近六十年来最深的积雪。

据了解,1月26日白天至27日,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新疆,北疆各地将有微到小量的雪,其中伊犁河谷、塔城、阿勒泰、北疆沿天山一带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中量,局部地区可达大量。1月28日天气转晴后,塔城、阿勒泰地区的气温下降5℃-9℃,其它地区的气

根据专家分析雪灾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冷空气的原因,并且降水条件好更能制造下雪的条件。这可以看出来雪灾的形成条件是冷空气和降水即累积。这是阿勒泰地区的地理位置有明显的产生影响,这地区是围绕环山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北温带寒冷区大陆性气候,

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

产生灾害的致灾因子很多,这些都会影响灾害的严重度。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来灾害灾害原因众多,地理因素影响深远。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农业大国,灾害种类多,危险性大,但减灾能力低,因此灾害危害严重,影响面广,损失巨大,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和美国、日本、伊朗一样,也是北半球中纬度少数几个多灾大国之一。据初步统计,20世纪中国发生的重大灾害约占全世界大灾总数的3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自然灾害的危害仍十分严重。1949—2000年中国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以上,重灾年超过4亿人:每年死亡人数从数千人到数万人,巨灾年死亡数十万人:每年倒塌房屋数百万间到数千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达数万公顷;每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到数千亿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990年以来灾害损失达到年均1 200多亿元(按1990年人民币可比价计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财政收入的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数十倍。

中国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中国复杂的自然地理格局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土地辽阔,气候和地理条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同,不同灾害发生的空间格局差异性,是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必然。地震带的分布、地势的阶梯起伏、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气候类型的多样化、河川径流的区域差异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是不同地区不同灾种发生的决定性力量。从历史时期涝灾的格局可以明显看出,华北平原是涝灾最严重的区域,江淮流域和甘肃河西走廊以东地区也是涝灾频发区,特大旱灾则主要集中在晋、冀、鲁、豫、陕地区,这都是自然地理格局主导下的必然。当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孕灾环境的改变。如王静爱等认为建国后中国水灾格局的变化n,主要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制约,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向低湿地进入,特别是东北低湿地的开垦和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以及过度开垦和砍伐林地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一线的水源地的植被破坏,直接加剧了山洪爆发的强度及影响范围。另外大的河流改道、蓄水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都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如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完成后,大大缓解了当地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华北平原旱涝灾害中心的消失与黄河、淮河的防洪筑堤和河道疏通具有直接的关系。

[1]张乃平,夏东海.自然灾害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6—18.

[2]腾讯网.我国突发自然灾害特点[EB/0L].[2009—06一08].

hnp:/news.qq.corn/a.

https://www.doczj.com/doc/356004445.html,/fortune/2009-12/10/content_12623424.htm

https://www.doczj.com/doc/356004445.html,/content/2010-01/26/content_4738894.htm

中国自然灾害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刘婧史培军

我国基于应急管理的突发自然灾害区域划分高萍,高怡,李海君,姜纪沂

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刘毅,杨宇

百度百科

百度图片

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2017秋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自然灾害中种类最多的是() A. 洪涝灾害 B. 地震灾害 C. 气象灾害 D. 蝗虫灾害 正确答案: 2. 我国的冷潮空气活动的路径不包括() A. 西北路 B. 北路 C. 南路 D. 西路 正确答案: 3.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不包括() A.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对生物的危害 C. 对物品的危害 D. 对外太空的危害 正确答案: 4. 冬半年影响我国气候是 A. 梅雨锋 B. 赤道锋 C. 冰洋锋 D. 复合锋 正确答案: 5. 我国重旱和极端干旱区主要位于() A. 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农业干旱的是() A. 土壤干旱 B. 生理干旱 C. 水文干旱

D. 大气干旱 正确答案: 7. 下列不是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的研究的是() A. 城市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B.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C.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研究 D.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正确答案: 8.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A. 沙漠与沙地 B. 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C. 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D. 沙场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在降雹以时间分类中的是() A. 午后型 B. 傍晚型 C. 午后傍晚型 D. 上午型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森林灾害的是() A. 火灾 B. 干旱 C. 蝗灾 D. 冻害 正确答案: 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二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减轻气象灾害的系统工程包括() A. 防灾 B. 致灾 C. 抗灾救灾 D. 重建 正确答案: 2. 冰雹发生的局地环境条件包括()

灾害地理学作业

滑坡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滑坡概念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二滑坡所产生的危害 1.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2.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3.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4.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三滑坡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 1.按体积划分 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 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 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 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2.按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4.滑坡规模大小划分

2019届高三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地理课时作业同步测试题:自然灾害(含答案,word版)

衡水中学状元笔记地理课时作业39 (自然灾害)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 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 题。 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5 题。 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4.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5.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据此完成6~7 题。 6.9 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 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 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一、简要回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地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在探索和发现地理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地理的科学方法。在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地理科学方法主要涉及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1.地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在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地理现象不易控制或改变,其条件的物理过程更只有依靠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轻松接受地理知识。 2.地理实验法:通过科学的实验,使学生可以科学的解释地理现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 3.地理调查法:我们应用较多的是城市调查,在学习城市化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自己调查,这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地理比较法: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像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比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等等。 5.地理分析与综合法:这种方法在高考中经常遇到,在平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在鲁尔区的学习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辽中南地区。 6. 地理归纳与演绎:这是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因为又是学生归纳的能力较差,教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锻炼学生。 二、举例简述地理分布知识教学的策略? 答:这方面和地图分不开,要知道人口﹑城市﹑工业的分布,各地的气候﹑地形等,特别是在区域地理中,都要用到这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多看多练,熟能生巧。 三、何谓地理理性知识?有哪些类型?简述地理规律的含义?

答: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活动达成。地理理性知识是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属于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类型有: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 地理规律的含义:地理规律是人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表面联系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它反映了对地理事物发展过程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认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地理演变规律,如四季更替的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等;二是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必然联系的地理分布规律,如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地理规律对于揭示地理事物的联系,认识地理事物结构、成因、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地理学习的兴趣? 答: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在地震带的学习中要运用汶川地震,城市化过程中可以运用身边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地理是对我们的生活有用的。 2.多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直观的将地理知识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就非常重要。 3.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让一位学生讲一个地理故事,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多阅读,丰富知识,另外学生这个年龄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期待,这样对我们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展望西安的未来,使学生为城市化尽自己的力量。 五、简述实现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方式与途径? 答: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第二.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 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 1.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 例如,关于“水循环”这一内容,课标作以下的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水圈组成进行讲述后,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某一河流流域的示意图,并围绕该图,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灾害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灾害(灾害和自然灾害必考一个)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2、灾害地理学 是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3、灾害的分类 ①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灾害。②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③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原声灾害、次生灾害。 ④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温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4、自然灾害(要说明的内容和第一条一样)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再过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5、自然灾害的外在特征 ①突发性和永久性。②频繁性与不确定性。③周期下性和不重复性。④广泛性与区域性。 ★6、自然灾害的内在规律 ①灾害链(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偶排链、交叉链)。②边际效应规律(不同介质的交界面)。③灾害发生时间规律性(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各种周期、时效性、持续后延性、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7、灾害的主客体 主体:灾害本身(现象与过程本身)。客体:受灾害影响的人类。 8、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 ①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②各种周期。③时效性。④持续后延性。⑤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9、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因素(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①能量的积累和释放。②协调破坏。③分布不均匀。④沿面运动。⑤通道引诱。⑥外因触发。 ⑦多因强化。⑧空间集中。 ☆10、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答题时需要拓展) ①灾害生态系统。从地理学角度观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类灾类、灾种的区域分异、横向交叉、灾害链及动态变化、认识各种灾类、灾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灾害风险性评价为主要内容。②区域灾害结构。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区域结构的分析,研究区域灾害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认识灾害的特征,进行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制定灾害的区域规划、研究区域防灾、减灾的措施。 11、地质灾害 由于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发生突发或渐近的 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12、地质灾害的分类 ①按空间分布: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②按灾害成因: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和复合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突发性和渐进性。 13、人类与灾害的关系(也有笔记称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对立关系:①成灾客体在增多。②人为破坏作用在增加。③灾害类型在增加。④周期在缩短。 ⑤分布范围在扩大。 统一关系:①没有人就没有灾害。②灾害还可以带来某些好处。③化灾为利。④大的灾害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14、灾害地理的研究特征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相关性。④宏观性。 ⑤应用性和群众性。 15、灾害地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①地域分异规律。 全球地域分异规律(四大洋与六大陆)、陆洋地域分异规律(海陆分布)、区域地域分异规律(各种地带性差异)、地方地域分异规律(灾害的系列性与组合性)、局部地域分异规律(阳坡阴坡水热差异)。 ②系统结构理论。 自然灾害的研究要求我们应用综合性的研究 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性的方法等显得尤为重要。 ③横向交叉观点。 互补相连的两个区域见灾害的互相影响和联系。主要通过水问、大气、人为等过程来完成,即“遥相关”。 16、地震波的分类 ①体波(纵波和横波)。②面波。 17、震级的划分 中国地震6级:①小地震(1~3级)。②有感地震(3~4级)。③中强地震(4.5~6级)。④强烈地震(6~7级)。⑤大地震(7~8级)。⑥巨大地震(≥8级)。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A)进行测算。 A.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 B. 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C. 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D. 空间容量和心理容 2、“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 C )影响。 A. 经济 B. 环境 C. 社会 D. 文化 3、在特吉旺提出的舒适指数中,最佳旅游季节位于(B)。 A. -1区 B. 0区 C. +1区 D. +1a区 4、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 D)来分析。 A. 季节性强度指数 B. 高峰指数 C. 回归系数 D. 地理集中指数 5、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C)。 A.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B.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C. 《旅游规划通则》 D.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6、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C)。 A. 内动力 B. 外动力 C. 中间条件 D. 阻碍因素 7、南京夫子庙街区属于城市RBD中的(B)。 A. 大型购物中心型 B.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C. 特色步行街型 D. 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8、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这时最适宜采用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是(C)。 A. 一元线形回归模型 B. 时间序列模型 C. 特尔菲法 D. 引力模型 9、“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这属于( B)的规划内容。 A. 旅游发展规划 B. 旅游区总体规划 C. 旅游区控制性规划 D.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0、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是一种( A)的旅游资源。 A. 非遍在性 B. 遍在性 C. 共性大,个性强 D. 重游率低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属于(C)景。 A. 雄 B. 险 C. 旷 D. 秀 12、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 C)提出来的。 A. 德国学者Christaller B. 美国学者Stansfield C. 加拿大学者Bulter D. 美国学者Stanley 1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这种旅游动机属于( B)。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姓名:宋宗强 学院:药学院 班级:中药一班 学号:2014515159 指导老师:高素芳

中国自然灾害 摘要: 灾害指凡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前者形成的灾害例如地震等,称为自然灾害;后者形成的灾害例如火灾等,称为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往往带有自然变异的特征或变异的性质;目前主要的灾害类型,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人为灾害(有时称为人为灾害)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而成,包括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这类灾害只要人们给予重视并制止,是可以制止的。 (摘自:灾害地理学通论第一章灾害概论灾害的含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摘自:好搜百科《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概括部分) 正文: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悠久开发历史过多地改变了我国的自然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频繁的自然灾害就是这种已大为改观的人工自然、半人工自然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众多,不论在历史上或今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依靠农业活动而生活,众多的人口,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加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迫使人们为了摆脱贫穷与落后而向大自然进行过量的索取。建国后,我国又在加速向工业化推进,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就以频繁发生的种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灾害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校开展《灾害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灾害现象、认识灾害规律、研究灾害对策、探讨治理措施,培养读者对自然灾害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收集灾害信息、整理灾害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学会灾中自救、互救,减少伤亡损失;初步掌握灾害研究的野外考察方法。 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概念: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表现为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表现为内涝和渍水。(3)干旱:主要有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其中包括干旱风和焚风。⑸高温、热浪:表现为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⑹热带气旋:包括狂风、暴雨和洪水。⑺冷害:是

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2017秋17春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冬小麦冻害的类型不包括() A. 入冬剧烈降温 B. 灌溉不及时 C. 冬季严寒型 D. 早春融冻型 正确答案: 2.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不包括() A.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对生物的危害 C. 对物品的危害 D. 对外太空的危害 正确答案: 3. 下列不是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的研究的是() A. 城市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研究 B.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C. 城市道路排水工程研究 D. 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和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正确答案: 4.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生态屏障是() A. 森林 B. 河流 C. 草原 D. 湖泊 正确答案: 5. 冰雹不伴有() A. 暴雨 B. 雷电 C. 大风 D. 飘雪 正确答案: 6. 下面哪个不是干旱的种类() A. 春旱 B. 夏旱 C. 风化

D. 冬旱 正确答案: 7. 下列不是尺度气候变化的是() A. 近代观测时期 B. 封建时期 C. 历史时期 D. 地质时期 正确答案: 8. 下列不属于森林灾害的是() A. 火灾 B. 干旱 C. 蝗灾 D. 冻害 正确答案: 9.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A. 沙漠与沙地 B. 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C. 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D. 沙场 正确答案: 10. 我国的冷潮空气活动的路径不包括() A. 西北路 B. 北路 C. 南路 D. 西路 正确答案: 福师《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属于冰雹灾害具有的特征的是() A. 局地性强 B. 持续时间短 C. 突发性明 D. 发生时间集中 正确答案:

灾害地理学总结

一、主要名词术语 1、灾害:是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灾祸的自然与人为现象和过程。 2、自然灾害: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 3、灾害系统则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 4、灾链就是一系列灾害因成因上有关联而相继发生的现象,还包括出现某种灾害以后使另一种灾害不在发生的情况。 5、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群聚与时间上群发的现象,是灾害时空方面的两个标识 6、灾害群发——由于灾害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结果产生了灾害在时间上众灾丛生与少发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灾害群发。 7、干旱——由于较长时间内无雨或少雨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8、旱涝指数I=某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标准差。 9、寒潮——指高纬度地区聚集的强冷空气南侵造成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并伴有大风、大雪、霜冻等特殊天气现象。 10、孕灾环境——包括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物质文化(人类—技术)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11、致灾因子——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 12、承灾体——指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 13、灾情——指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因灾导致某个区域内,在一定时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14、自然灾害风险——是指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的可能性。 15、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各种可能性分析,称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16、自然灾害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指通过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的手段,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度、受灾程度,进行评定(Assessment)和估计(Estimate)。 17、自然致灾因子多度(HD)——指自然致灾因子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程度, 18、自然致灾因子相对强度(Hi)——自然致灾因子造成的相对破坏或毁坏能力的程度 19、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HC)——各种致灾因子影响面积的百分比 20、自然灾害成灾多度(DD)——指自然灾害灾种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程度 21、自然灾害频次(DF)——一定区域内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22、脆弱性评价——面对自然灾害袭击时易于受灾的程度评价 23、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评估风险区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给风险区造成的可能后果,即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 2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或观察外表法,对尚未发生的自然灾害之致灾因子强度、受灾程度等进行评定和估计 25、致灾因子风险分析——指超过某强度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 2、自然灾害的共同特征 自然灾害的普遍性与恒久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全球性与区域性特征 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特征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与迟缓性特点

地理作业73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作业73)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灾害地理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灾害地理学》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候灾害:由大气圈物质的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就是气候灾害。 2?大气污染:由于大气成分的改变,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显得非常严重。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如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 种物质改变了大气组成,从而使大气质量恶化,原有生态平衡破坏,这就 是大气污染。 3.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屮,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 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4.热岛效应:城市屮由燃料产生的CO 2和人为热源等原因造成的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称为热岛效应。 5.沙尘暴: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屮,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屮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6.台风: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 破坏性很大。 7.梅雨 梅雨是初夏时节,从我国长江屮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 6° N?3 4 ° N范围内的地带)到FI本东南部区域内,每年在春末气象气候灾害与对策夏初时节(6?7月),岀现的降水量多、降水次数频繁、阴南连绵的天气,这时正直我国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 8.干热风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或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 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的地方称为:“火风”、“旱风”、“热干风”等。 9.寒潮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六章 自然灾害 测评 作业(人教版)

第六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8年11月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寒潮侵袭,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级行政区寒风凛冽、雪花飞扬,对农牧业、电力、供暖、民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1~3题。 1.寒潮会造成() A.洪涝灾害 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C.南方沙尘暴天气 D.水土严重流失 2.寒潮若在春秋季来袭,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A.大风降温天气 B.高温伏旱天气 C.暴雨洪涝天气 D.干旱天气 3.我国最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1题,寒潮是由于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形成的,所以A错;寒潮来袭往往形成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B正确;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C错;水土流失与寒潮无关,D错。第2题,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侵袭,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第3题,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海南岛的纬度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C正确。 2.A 3.C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D.珠江三角洲 “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荆江河段地势平缓,河流曲折,排水不畅,上游的泥沙易堆积抬升河床,引发洪涝灾害。 5.B 白格村位于金沙江右岸(西岸),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该地滑坡区岩土体两次发生滑坡,形成的破碎岩体沿河谷西岸斜坡直冲而下,进入金沙江并继续向东岸运动,受到东岸(左岸)山体阻挡,最终依地势堆积,堵塞金沙江并形成滑坡坝和堰塞湖。下图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滑坡发生前的影像数据(左图)和两次滑坡发生后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得的影像数据(右图)。据材料和图,完成6~8题。 6.据材料推断滑坡形成的自然因素为() ①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②岩性坚硬的岩体

灾害地理学复习试题

1、自然灾害系统:从此角度解释中国四类自然灾害的特点。 答:由孕灾环境(E)、致灾因子(H)、承灾体(S)和灾情(D)四个要素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5)危害的严重性(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2、自然灾害链,中国主要的灾害链。 答:自然灾害链就是一系列自然灾害相继发生的现象。中国主要的灾害链:寒潮大风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台风暴雨灾害链、干旱灾害链。 3、海啸形成条件、类型及特点。 答:诱发因素: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 (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 ②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③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1000米以上) 未完!!! 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有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诱发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带来的滑坡海啸…… 海啸特点:海啸波波长非常长、能量大、传播速度快。 4、风暴潮形成条件及特点。 答:形成风暴潮一般有三个条件: 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5、台风源地、生成条件、影响。 答:源地: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暖水层深度要不小于60米,其温度不低于26.5℃;二、要有适合的流场(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6、龙卷风生成条件、影响。 答:强烈的暖湿上升气流、水平风,这样形成内部气压低,外部气压高的涡旋。影响: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7、赤潮概念,形成条件。 答: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形成条件:1)、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①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②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②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自然地理学作业和复习题

自然地理学作业(一) 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如在植物——兔子——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植物减少——兔子数量减少;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这两种负反馈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 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另外,受海陆位置与季风、洋流的影响,存在着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干燥的规律。 自然地理学作业(二) 为什么自然界食物链通常一般不超过五个环节? 由于物质与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不断地消耗减少,通常从一个环节传递给下一个环节的物质与能量只有前面的10%。经过五个环节的传递,物质与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光了。故一般难以超过五个环节 自然地理学作业(三) 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湖泊水位将由于蒸发而下降。下降速度为:2100-(120-20)mm/yr = 2m/yr 暴雨情况:降水除下渗消耗掉20mm外,流域的100mm降水基本上都转化为径流流入湖泊,从而使湖泊水位上升。如果不考虑湖泊的水平扩张,湖泊水位上升速度为:(120-20)*10000/100 = 10000 mm /yr= 10m/yr 自然地理作业(四)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化——大气降水的变化 自然地理作业(五)

中国地理所有作业汇总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人地关系系统钓鱼岛东湾防空识别区GDP 温室气体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地理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2、简述我国地理区位并予以简要评价 3、简述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4、简述全球变化的表现 三、综合体 1、试述全球变化对我国自然生产系统的影响 2、试述全球变化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复习要点 1、中国地理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及学科任务 2、中国自然地理区位及评价、经济地理区位及评价 3、中国疆界、领国、邻边省区、国际性河流、对外边界口岸 4、中国在地理上的经济地位(经济贸易分析、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分析、经济影响力分析) 5、全球变化的含义、变现及对中国的影响 6、中国应对全球变化的对策 参考资料 1、吕拉昌《中国地理》科学出版社 2、地图册 3、统计公报及年度经济分析报等 4、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雅丹地貌紫色盆地构造体系线性构造鞍山式铁矿宁乡式铁矿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南槽北脊东亚大槽大陆度干燥指数梅雨寒潮 二、简答 1、简述我国地貌(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2、比较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貌特征差异 3、比较丹霞地貌与张家界地貌形成条件的异同 4、简述我国大地构造背景及主要构造单元 5、简述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6、简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7、简述我国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与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规律 8、简述我国5个降水量带的划分 9、简要评价我国气候资源 三、综合题 1、试分析我国地貌形成的地址基础 2、试分析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复习要点(1)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地形配置、地貌类型组合、地貌空间格局、特殊地貌类型) 2、主要的地貌类型(山系分布、四大高原特征、四大盆地特征、三大平原特征、主要的丘陵) 3、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质基础、构造位置、构造单元、构造演化、构造体系、地面物质组成、地貌外营力) 4、我国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5、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6、我国煤、铁矿的主要成矿期、成矿类型、分布 7、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8、我国气候基本特征的形成因素分析(地理位置、下垫面的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9、我国1月平均气候等温线、7月平均气候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0、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及5个降水量带 12、我国降水集结分配的空间差异及降水变率分布 13、我国四个干湿区的划分 14、寒潮、台风(定义、形成原因、源地、路径、出现频率、出现时间、天气状况) 15、梅雨(定义、形成原因、对我国东部旱涝的影响) 16、我国气候资源评价(从农业生产角度)

2020高中地理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 解析: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一定形成洪灾,洪灾不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直接损失,还包括电力中断、社会秩序紊乱等间接损失。 2.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C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图中所示以地质灾害为主。地震会导致山体崩塌或滑坡,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再加上暴雨冲刷,会形成泥石流,这些灾害产生的碎屑物堵塞河道就会形成堰塞湖,故①②③④应分别对应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②③可互换。 3.读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可推断( D ) A.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均匀的地区 C.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 D.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洪涝灾害在内陆地区也有较大比重,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不均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地区洪涝灾害并不严重。 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 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读图,完成4~5题。 4.此次旱灾( C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解析: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由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属渐发性灾害。 5.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B ) ①兴建蓄水工程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灾害地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特征及地理因素分析——以阿勒泰地区为例 ( 2011 级) 题目:论阿勒泰地区自然灾害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苏迪麦.吾布力卡斯木 学号: 10110107 2013年12月21日星期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特征及地理因素分析——以阿勒泰地区 为例 苏迪麦.吾布力卡斯木(10110107)地理科学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特征各式各样,人文及文物环境大不相同,南北,东西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北温带寒冷区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 关键词自然灾害、雪灾、阿勒泰、 引言通过学习灾害地理学这门课程,我理解到我国存在很多灾害,生物灾害,人文灾害,自然灾害等等各种灾害连续不断的威胁和损害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自己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任何灾害,可是我能感受到受灾区域的所有人的痛苦。好多灾难是自然的没法完全避免,可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损失降到最低最少。受灾区赶快重见光明,给予安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帮助那些受灾区的同胞。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国家和政府采取措施安排他们度过难关。研究灾害的成因,分析结果,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做好预防措施。 所谓灾害,通常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人们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同时也把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表现为自然资源与环境成灾的灾害归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突发性和缓发性两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则是指诸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海啸、冰雹、山体或地面崩塌等,突然发生而且给一定人群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灾害性后果的自然灾害。需要说明,大多数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其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通常也被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

16秋福建师范大学灾害地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冬小麦冻害的类型不包括() . 入冬剧烈降温 . 灌溉不及时 . 冬季严寒型 . 早春融冻型 标准答案: 2. 气象灾害管理系统工程不包括的系统() . 气象灾害管理 . 减灾行动 . 灾害研究 . 灾后重建 标准答案: 3. 我国的冷潮空气活动的路径不包括() . 西北路 . 北路 . 南路 . 西路 标准答案: 4.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不包括().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对生物的危害 . 对物品的危害 . 对外太空的危害 标准答案: 5. 下列不在降雹以时间分类中的是() . 午后型 . 傍晚型 . 午后傍晚型 . 上午型 标准答案: 6. 下列不是尺度气候变化的是() . 近代观测时期 . 封建时期 . 历史时期 . 地质时期 标准答案: 7. 冰雹不伴有() . 暴雨 . 雷电 . 大风 . 飘雪

标准答案: 8. 下列不属于农业干旱的是() . 土壤干旱 . 生理干旱 . 水文干旱 . 大气干旱 标准答案: 9. 我国重旱和极端干旱区主要位于() . 黄河中下游及海河流域 . 华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东北地区 标准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沙尘源的是() . 沙漠与沙地 . 裸露、疏松的旱作农耕地、无植被覆盖的轮闲地. 大量浮沙土堆的荒地 . 沙场 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暴雨洪水灾害的影响有() . 对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 . 对水利设施、城市和工业社会的破坏影响 . 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暴雨引起滑坡、泥石流灾害 标准答案: 2. 下列属于冰雹灾害具有的特征的是() . 局地性强 . 持续时间短 . 突发性明 . 发生时间集中 标准答案: 3. 西部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 . 气候干燥多风 . 沙源丰富 .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 人类活动影响 标准答案: 4. 气象灾害的自然属性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