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筹城乡发展 共享和谐阳光

统筹城乡发展 共享和谐阳光

统筹城乡发展   共享和谐阳光
统筹城乡发展   共享和谐阳光

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和谐阳光

——荆门市专家人才统筹城乡发展研讨班学习体会

市教科所李伟11月23日,在所社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14天的“荆门市专家人才统筹城乡发展研讨班”学习。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关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市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我市统筹城乡党建的探索作了重要批示。为发挥专家人才的作用,开阔视野、启迪思路,促进荆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了这次统筹城乡发展研讨活动。

在市人才办主任刘克雄的带领下,来自不同战线的研讨班54名学员乘坐火车、汽车,转战数地,我们先后到东莞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住校听课,并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深圳龙岗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南岭村等进行了考察。所到之处,沿海发达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先行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转变;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实现了由城乡分割格局向开放互动格局的转变;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农村由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转变。这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东莞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崛起成为GDP超30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现代制造业名城。东莞这座城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城乡一体,有实力、有活力,32个镇(街)都是全国千强镇,其中15个进入百强。

东莞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发展道路,不断加大科学统筹力度。也就是按照“规划先行、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联动,实现了共同繁荣。对照我市在城乡统筹发展上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感悟。

一、以优化产业布局为核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实现城乡互动,不仅是荆门下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内在冲动。高水平的城乡经济统筹,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集约式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1.围绕李宁(荆门)工业园建设,强化产业链培育和拓展。围绕建设李宁(荆门)工业园,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致力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李宁(荆门)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体育用品基地,集山水、园林、生态、和谐于一体,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和工业旅游的一大亮点。同时,在决定产业水平和实力的战略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三大产业的孕育和发展上更要体现统筹。战略产业要通过在城乡的合理布局,聚集发展,延伸产业链,促使其成为连贯城乡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要充分发挥其带动力强的优势,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增长;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向农村拓展,培植产业集群,力争把其做大、做强、做优。

2.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

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3.围绕荆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城企退城入园,乡企进园集聚步伐。开发园区建设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企业疏解的主要途径。要进一步探索城市企业退城入园的激励政策。包括土地、税收、劳资、考核等各个方面向退城企业优惠支持。加快城市企业向农村疏解转移,带动发展乡镇各类企业发展。农村企业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散盘格局,入园经营。

4.围绕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是下一轮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尽管农业产出在GDP中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战略地位无可动摇,其稳定功能、增收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依然存在,关键要结合各地实际,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这种产业的主特征是都市效益型农业。重点扶持培植京山神地、钟祥新盛、沙洋鑫源、掇刀鹅王、连心公司、裕祥农业、仙羽禽业等种畜禽龙头企业,打造“洪森大米”“国宝桥米”“凤池贡米”“玉树食用油”“三月花色拉油”“咯家果佳牌鸡蛋”“陈湾牌瘦肉猪”“尚香牌风干鸡”“蛟龙牌皮蛋”等一批知名品牌。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的聚集区、优特农产品的生产区、农业文化旅游的观光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

二、以城市化体系建设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着力推进城镇组团建设。城镇组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它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农村。以优化环境为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构建发达的交通、通讯以及水电气设施网络,加快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一是抓好组团详规的设计。每一个组团都是城市的卫星城,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未来城镇的建设水平。组团设计要突出城乡统筹特色,包括产业统筹、空间衔接、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当然要避免城乡一样化,让组团更多地体现田园都市、功能分区和集群发展。二是引入崭新的体制机制。组团不同于原有的乡镇,在全新的城市外壳下是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这一体制应充分体现为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其管理体制应打破原有城镇建设体制的封闭性,不搞现有乡镇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的翻牌模式,不搞原有乡镇的简单归并和几何叠加。

三、以统筹城乡保障为核心,实行城乡体制的全面接轨。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养老和医疗保障差异是当前城乡居民生活的最大差异。统筹城乡居民生活必须从统筹城乡保障入手。对已参加农保的乡镇企业职工应分期分批转为城保。由各级政府直接投入资金,优先解决农村老年社员的保养,农村合作医疗要提高水平。逐步由目前的大病医保转向大病和门诊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医疗保障。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通过合并重组扩大学校规模,适当减少乡村中小学数量,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建设乡村文化中心等文体活动阵地建

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统一建立城乡职工增收机制。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开放,农民进城务工的体制性障碍已逐步消除,城区企业农民工在工资待遇、失业保障等方面已开始享受同城待遇。当前突出的是解决农村私企就业职工的工资增长机制问题。要求各类乡镇企业严格实施各地统一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并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确保企业职工工资随企业发展“水涨船高”。

3.统筹城乡土地制度。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土地利用,而土地的有无多寡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土地不仅作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更应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也就是不仅建设一个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还要建一个依靠土地增收的财富积累机制。重点是二条。一是探索集体土地进市场的办法。集体土地并非乡镇集体所有,更不是乡镇政府所有,从法理上说应是社区农民所有,村组农民所有。让集体土地进市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二是激活农村宅基地、自留地资源。通过宅基地置换,让农民拿到产权房,把政策的含金量全部让给农民。

四、以环境建设为核心,统筹保护城乡生态。

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前沿。加快城镇化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要紧密结合,以实现我市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抓好水环境建设。结合城乡防洪水利工程建设,搞好河道综合整治。把广大农村地区的家河(家前屋后的小河)整治作为做美农村水

环境的重点,标本兼治、长效管理,还江南水乡秀丽家园面貌。积极推行农村污染源集中处理办法,条块结合,生产、生活污水一并处理,彻底堵住环境污染的源头。

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中村作为都市里的村庄,不仅在体制上与城市不合,而且在环境面貌上与现代城市很不协调。由于公共设施缺乏,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及村集体组织开发的各类小企业的开张,城中村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城中村问题已是影响城市发展和美化的一大顽症,要加快改造步伐,分期分批逐步解决,做城中村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制上与城市无缝对接、真正融入。

我们应该看到,农村发展中面临的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而更多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发展空间等问题。因此,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努力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引导和带动他们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和谐社会,让广大农民不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同时成为受益的主体。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时代老师应该树立科学育人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英语老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的“软骨病”。做一个好老师,既要“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好老师,就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以德树人。教师人格魅力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教学方法,更离不开老师的道德品格。一名学识渊博但品德低下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很有可能就是危险品,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所以讲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加强师德学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政策。有了良好的师德作为基础,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有扎实学识。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生可以原

谅老师教条刻板,但不会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老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等,才能娴熟的驾驭课堂,更好的教育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就不流畅,就会卡壳,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让你很尴尬,严重的就会误人子弟。所以,每位老师要有危机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养有为新人。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心可以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爱心能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常怀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觉得校园、教室如同家一般温馨。有了关爱,每一位学生都会从内心里激发出求知的潜能,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争做“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的召唤。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到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改革浪潮中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写作工作总结各种范文,以下这篇关于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是(工作总结jiaoshi/ )频道本文整理的,仅供参考。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各项工作围绕着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度, 努力探索学校发展的新渠道,办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在落实常规管理的基 础上,注重绿色指标体系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不断改 变全体教职工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突出以学生发 展为本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校管理 1、以学习十八大报告为契机,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 党章知识竞赛活动,在校园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 八大精神的热潮。我们充分利用全教会做好十八大报告 的学习,并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组 织党员教师加赛党章知识竞赛。学校还组织教职工学习 了《联丰小学师德承诺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强化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文修养 学校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开展好书伴我行,书香满校园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提升着教师的人文 素养。本年度学校通过春节团拜活动,给大家提供交流 读书感悟的平台:朱晓丽老师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王承志老师的《第52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夏梦老师的《在阅读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扎根》等以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带给了大家学习的快乐。我们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让 老师们经历了一场中外文学和课程改革的头脑风暴,让 校园真正成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灵家园。 3、以教代会为平台,促进民主管理 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是教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互动 平台。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校务公开栏等途径,及时 公布文件精神和相关信息,落实校务公开工作,以此提 高教工的民主政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尊重教工的知 情权,使教工的民主意识更加增强,使学校的管理更加 科学民主。围绕《联丰小学管理手册》的中心议题,首先,从目录的产生到内容的增减,我们多次在全教会、教代 会上组织学习讨论,校长作解读;其次,教工们通过网上浏览和问卷调查表,使知晓率和听取意见、建议率达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在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到XX年底,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增长15.3%,人均达到19999元;财政总收入10628万元,增长21.2%,人均为662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平方米。 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最近,结合区上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采取实际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现就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规划,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为我区产业发展重点,启动了以“五个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先后分四次组织干部群众800多人赴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经验,制定实施了《杨陵区促进标准化生产园设施农业发展(试行)办法》《杨陵无公害农产品实施方案》,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抽调21名单位领导,处级领导任工作组组长,组成设施农业和小麦良种、20万头生猪基地、万头奶肉牛基地和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等五个包抓组,督促和推进“五个万”建设工程。截止目前,设施农业大棚完成2274座墙体建设,中棚246亩。苗木花卉基地引进企业3家,高酸苹果项目完成投资150万元,栽植树苗12万株,中华红叶杨项目栽植树苗1.3万株,育苗10万株。20万头生猪基地已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正在进行一期200亩猪舍建设。万头奶肉牛养殖基地完成了围墙圈砌和道路、高压线路等规划。 今年设施农业2550座大棚的建设,单就此项给农民转移性投入达到5000多万元。随着设施农业、生猪、奶肉牛基地和苗木花卉基地的建成,涉农企业的介入带动,使我区农民收入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有稳定、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初步测算,农业园区的全面建成,使农民从事此项生产人均收入达到XX元左右。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 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目前,在教育、医疗、培训、就业等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基础教育薄弱、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等,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普遍比较落后。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总数达3114亿元,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为990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一、营造丰富的物质文化氛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有着较强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校园建设大到布局规划,小到教室、走廊、乃至厕所的设计等等,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透射出一个校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1、中班的走廊主题以温馨粉色,以粉色为主色调,给中、小班孩子们家的温馨。储物柜以白色为主,配上五彩色,突出活泼。主题墙以礼、孝、为主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活动。 2、大班的走廊主题------黄色畅想,以黄色为主色调,激发幼儿对未来理想的畅想和憧憬,体现个性发展。储物柜以白色为主,配上五彩色。主题墙以礼、孝、为主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活动。并展示幼儿在学校的手工、美工、等等的一系列的展示。 3、大班的主题以传统教育中的“恩”为主题。走进大班,映入眼帘的是造型不同的黄色向日葵装饰,同时配以黄色小花点缀,更加美丽。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区域,共同告诉幼儿,生活并不是单一的,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开启智慧这扇大门。 游戏区域创设处处体现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游戏习惯和生活习惯。

4、中班的主题以传统教育中的“孝”为主题。关注生活,关 注幼儿的孝心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中班的环境创设 上。我们在孩子们区域活动里,让孩子们能真正认识到,孝心要从小树立。 5、小班的主题--------以传统教育中的“礼”为主题。关注幼儿的礼貌用语,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教会他们以礼待人,以 礼待事。利用班级的环创,教育幼儿“讲礼仪从我做起”。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等,如教学常规、保育措施、教职工行为规范等,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 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我园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建设,始终为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们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多年来,我园一直立足“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家长信赖为本”的办园宗旨开展各项活动。 我们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充分 尊重每个幼儿,做幼儿的好朋友,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 措。我们的教师知道幼儿有“五应该”,即幼儿有自己的权利,应 该受到保护;幼儿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幼儿有发展的差异,应该因材施教;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应该允许出错;幼儿有安全需要,应该给予关爱,因此教师应当给予“五多”,即多一份理解,多一份

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仁爱”教育理念的解读

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仁爱”教育理念的解读 李伟洪 摘要: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秉承传统“仁爱”教育理念,规范学校风气,结合中职教育发展模式,将“仁爱教育”与学校整体规划相结合,为学校发展寻找支撑点;将“仁爱”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塑造师生共同遵循的道德取向;将“仁爱教育”与教学管理相结合,全面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学校文化仁爱教育实施策略 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区域内唯一的国家重点职校,经过多次提炼、升华,最终确定以“仁爱”教育主题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主题思想,并以“仁爱为教成人成才”作为学校永恒的办学理念,让全体师生都能感受仁爱文化,真正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完整的中职教育生活,让仁爱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一、“仁爱”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现代教育学家恽代英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引导人的本能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促成学生“身心性”各项能力资格的养成。清新职校倡导的”仁爱“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本能,发展每一个孩子身心性的健全人格,以仁润心,以爱化人,让每一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鼓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茁壮成长,全面发展。 二、“仁爱”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策略

1、秉承“仁爱”教育理念,规范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具体表现在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校园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等。清新职校树立“仁爱为教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希望用“仁”的思路进行学校管理,规范学校风气。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严格要求教师,树立教师仁义仁爱的表率形象,从教学实践、教研探讨、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严于律己,引导和激励教师内外兼修、品位与品格双赢,真心、真情、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良性互动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为教师赢得更多权益,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爱成为锻造学生品质、学生职业导向、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有力武器。 (1)“务实求真向善守正”的校风。校风是具有鲜明学校个性特征的道德风貌,更是社会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良好的校风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清新职校沿用仁爱教育理念,以“务实求真向善守正”规范校风。就是要求学校广大教师以务实的态度,加强“仁爱”教育的道德之风,求真的工作精神乐教爱生,加强道德涵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精神,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2)“严谨合作敬业优质”的教风。教风是一个学校的

2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镇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域规划的实施、宝鸡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则是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的“重头戏”。陈仓镇作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乡镇,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突出问题。为了加强领导,精心实施,攻难克坚,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如期高效完成,现根据全区整体部署,结合实际,提出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务真,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中村改造工作为突破口,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综合开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按照“管理城市化、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职业非农化”的工作思路,完成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农民变为居民的“四个转变”,分期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整合现有土地资源。 陈仓镇城中村现存的集体资产,现仅只有农民现居住的宅基地1219亩、人均不到两分的坡塬土地1536亩和少量的集体房屋资产。要保护好农民的现有资产,配置好现有资源,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及宝鸡市的规划、执法、城市管理等规定,只有对农村的集体用地进行转制变为国有土地,才能作为建设用地。但要把集体用地转为国有土地,手续非常复杂,报批用地的时间也相当长,且要有建设用地指标。所以我们要对现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审批办法进行改革,首先对拟建设开发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评审,在此基础上拿出一块小地用于安置拆迁后的农民和农民的三产用地,解决群众就业和生活来源,替政府分忧。这些用地没有必要变成国有土地,现行土地法是允许的,只是我们对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要进行修订,就能很快见效。其余的集体土地,可以通过按招、拍、挂的办法,转为国有土地来开发建设。其次对非城市建设规划区以外的坡塬区地,在切实保护农民自身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采用集体和农民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土地流转,集体经营,发挥城郊的优势,发展大棚菜、杂果园等优质高效农业项目。 2、积极稳妥推进现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城中村来说就是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现行的农村集体管理模式对于城中村的经济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形势,方法等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二元结构,整体统一 正文 1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不能简单理解为工厂下乡,让城市不容的工厂搬到乡下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农民工进城,让农民变居民。还是要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新技术在城乡的推广,去认识社会资金在城乡的重新配置。还是要从改革生产关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农民工进城和城市人下乡。 2 现在的经济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想了解经济现象,首先要了解经济环境 2.1从国际形势看 21世纪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五点: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很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居民支配收入比例上的变化;来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分离(政权有国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变化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虚拟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型工作者。 2.2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人口基数大导致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导致资源稀缺;中国疆土辽阔导致地域差异,造成了人文差异大;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完善相对固化的经济体制;财富流通的地域化不均衡;逐年上升的失业率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行城乡改革,但是城镇密集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2.3再从国内产业现状看 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常见的误区有: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忽视国情差异;只顾自身利益,不顾行业发展前景。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新文档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在民族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成为高校之间形成有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体现高校的价值所在,只有具备优秀的人文环境,才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智育和德育相结合 知识和道德是构成文化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需要整体把握和认知。纵观我国现代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尽管领域不同,职业各异,但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集科学修养和道德品质于一身,融知和善为一体。事实证明,个人知识的增长和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道德品质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崇高的审美素养激发着个人的求知欲,人文情怀指引着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活动离不开道德情感、审美情趣、心理情绪的影响。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较为薄弱,与“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违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调文化育人,将“德育”和“智育”、“立德”和“求知”统一起来,倡导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特别要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中华美德引导、塑造、培养新时期的大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诚信、勤俭等优秀品质的时代价值,使当代大学生具有知识素养的同时,兼具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宽阔的眼界、高尚的人格,更好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科知识的培养,还包括共同教育,了解生活中某些共同的东西,仅仅学好专业知识无法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目前大学教育专业上的分门别类成为基本样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科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存在专业过于琐碎的弊端。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调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注重文理汇通,共同教育。在培养全才的基础上造就专业人才,基础扎实、视野宽阔的通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容易促进科学灵感的诞生。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修养帮助其加深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学会了宏观的形象思维,启迪了科学上的创新。因此,“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还要重视通识教育;既

东关小学“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工作汇报材料

东关小学“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碑林区教育局关于“碑林区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工作计划,并分阶段认真实施。工作已初见成效,现将我校前段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成立学校阳光团队 姚琴副校长 (组长) 汝敏大队辅导员 陈晓鹏健康老师 闫红教研组长 张金凤班主任(骨干教师) 阳光团队成员参与讨论制定学校“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工作计划,做好各层面讨论会的会议记录并进行整理,参加专项培训及创造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发挥了团队骨干作用。 二、具体工作 (一)宣传动员,营造气氛 1、学校主管教育教学领导参加碑林区教育局组织的“碑林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解读会,学校阳光团队成员参加培训会,就此项工作召开了专题行政会议,进行讨论研究,随后召开了全体教师学习讨论会,会上学习了相关文件,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写《学习讨论表》。通过学习讨论,使老师深刻领会了开展“碑林区阳光学子育人工程”的重大意义,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2、学校利用横幅、宣传橱窗、黑板报、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碑林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因素,据此,我们从家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开展工作。 1、家长层面通过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家访活动,对家长宣传《阳光学子育人工程》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着眼于家庭教育,学校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尚华教授为部分家长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抓住孩子教育的关键期,注意自身的角色转换,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建议,讲座期间,尚老师还和家长们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周斌校长作了总结。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开展了征文活动,回顾生活中的事例,体会到父母言行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影响,从而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乎其一生的幸福,身心健康远比分数重要。正如一位家长在征文中所写的:我作为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阳光,那我自己首先要阳光,热爱生活,有爱心,我有信心和孩子一块学习,一块成长。 2、教师层面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举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释放工作压力,增强团队意识,塑造教师积极阳光的心态。周校长主持召开了教师“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大讨论,讨论会在和谐、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围绕着“好学生与差学生到底差在哪儿?”“如何做一名阳光教师”等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达成共识,要成为一名阳光教师,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两篇篇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月18日-2月21日,通过参加全市城乡统筹工作培训班,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成效显著 农村土地整治攸关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度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滁州市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村庄规划整治为突破口,向新农村建设要土地。坚持以村镇规划为抓手,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每个示范村根据统一部署都编制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乡镇编制了村庄布点规划。通过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中心村建新房,从源头上节约了土地。

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向发展现代农业要土地。加大了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力度,使整理土地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建成一批高效农业、集约农业、循环农业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 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

坚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教育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工农小学正是在学校常规管理上注重细节、形成特色、提升品位,从而使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站在了素质教育的前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 一、重定位、看需要、确立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只有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焕发出学校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校长要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审时度势,重新研究和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及策略、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为办学宗旨。 办学理念: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 办学目标:为教师的发展搭台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校训:善学能新 校风:诚信、勤俭、乐学、创新 教风:厚德亲和博学求实 治校方略:以德立校、以法治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 管理方略: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二、重管理、讲和谐、事事以人为本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他们上要对学校负责,下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所以做好教师的管理,就是做好了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制度管理是刚性的物化管理,人文管理是柔化的情感管理,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说制度管理是学校和谐的奠基石,那么人文管理才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 人文管理之一——唯才是用,赏识管理。我始终牢记这么一句话:“一个成功的领导懂得不失时机地发现人才,不断地培养人才”,“要学会欣赏我们的教师,欣赏是一种美德,欣赏更是领导的艺术”。通过我们班子成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细致的观察,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竞争上岗,从教师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班任队伍中,强化了班任队伍建设,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奠定基础。对典型的教师要积极宣传,树立形象,正面引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赏识教育促进了教师务实、创新,有利于教师自 我评价,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人文管理之二——让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分析教师的心理需求,任何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得到一种“工作认可”,这种“需要”在教师一开始工作就存在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们渴望成功或渴望认可的心理远大于其中所得的经济待遇等其它一切需求。因此,在对教师的管理中,我积极倡导“让学校成为教师获得荣誉的地方,成为教师享受和谐的地方,成为教师获得进步与拥有自信的地方”。在这一理念下,全体教师爆发出无尽的团队力量与个人潜力,先后有三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一位学科带头人,二位科研骨干教师,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人文管理之三——让教师在管理中享受民主与公正、公平。为充分发扬民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我提出了“人人参与学校管理”的学校管理理念。让教师参与“生成”的、教师认可的、且能表达教师愿望的管理制度,其重要意义在于,学校实现了管理文化的转变,即从强制性文化向协调性文化转变,这 种转变对学校和谐发展的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 三、身作则、才施能、打造精良班子

“金句点评”爆红,彰显用心育人!共5页word资料

“金句点评”爆红,彰显用心育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教学已经将近22年的一位大学老师因其所做的作业点评而在网络上走红。“这样的作业给我来一打”“带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美 好”“时光易逝,请君珍惜”等都是这位老师给学生点评作业时写下的金句。这位大学老师叫董桂菊,是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的一位老师。谈及因为点评作业而走红,董桂菊称“真没想到”,她认为这只是促进教学的一个方法。走红之后,很多学生会在下课偷拍董桂菊,董桂菊也表示,会沿着这个路线一直走下去。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时事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涉及的内容源于热点,而又超出热点;来自现实,而又大于现实,具有较强的普遍性。作文设计以落实“新课标”精神为指向,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符合高考“关注生活,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关注情感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弘扬人文精神,讲求理性”的趋势,可以作为对近年高考命题方式的高度概括。 【思路点拨】 从“点评金句”走红网络的原因看:所谓“网红”与“金句”都是表层的东西,对人的关注才是此举的价值所在。董老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了精神交流的因素,努力把教学提升为“教育”。正是因为洋溢着浓

郁的人文情怀,她的金句才让人倍感温暖、温情、温馨。教育需要育人,教育更需要温度。脉脉情怀,和谐人生,以人为本,成就精彩。 从“点评金句”自身的特点看:个性化的点评虽三言两语,但字字发自肺腑,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审视这些点评,不仅大方得体,而且刚柔相济,是赏识艺术的绝妙运用。这既让那些认真做作业的大学生感受到欣赏与鼓励,也让那些敷衍了事的大学生得到警醒。赏而有识、赏而有方、批评有道的点评,传播着正能量,传递着一腔师者仁爱心,育人细无声。 从“点评金句”产生的初衷看:金句点评的产生源于董老师对传统教学的自我反思与大胆创新,她以平易近人的“可爱”形象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赢得了学生的“芳心”,演绎了别样的精彩。这种不安庸散,冲破束缚,创新求变的精神值得学习。紧扣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不停追寻、不断创新,这是金句走红的成功之处。 有了以上这些对“点评金句”内涵、初衷、意义的思考,再动笔作文就相对容易了。对于赏识教育方式的认识和思考,还可以结合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的漫画材料作文,或颂其艺术,或究其奥秘。对于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可以就教育论教育,为当前教育界冷漠、严峻的师生关系寻出路;也可以见微知著,由小及大,为“共享”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和谐之殇做回答。对于创新求变的精神,可以热情讴歌,也可以冷峻思索…… 文体选择方面,议论文、记叙文或者散文皆能构思佳作,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写作习惯灵活决定。 佳作展示1

阳光教育建设方案

横山县第三小学阳光教育建设方案 一、“阳光教育”的实旋背景 1.新学校、新环境,横山三小沐浴在阳光下学校必须走“特色兴校,文化立校”之路。 2.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办阳光教育,“实施‘阳光教育’,奠基多彩人生”是文化建设发展的总目标。,。 二、“阳光教育”理念: 1.阳光教育诠释 阳光预示着光明、生机、温暖、多彩、希望和公正。阳光教育是“以营造阳光般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生活为途径,以塑造阳光般的心态和人生智慧为己任,以培育阳光学子为目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 阳光教育具有四大特征:普惠性、公正性、上进性、和谐性。 阳光教育是一种普惠性、公平性的教育,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接受优质适宜的教育机会,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充分、有尊严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阳光教育是一种光明的、温暖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以阳光的心态和博大的爱心,顺从孩子的天性,承认差异,宽容失败,充分运用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等手段,引领和帮助孩子追求阳光,健康发展。 阳光教育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充满希望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会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善于自我调节、主动发展,充分挖掘自身的生命潜能,克服心理上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成为性格开朗、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阳光教育是一种立体的、和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方位的协调和配合,通过营造阳光校园、阳光家庭、阳光社会大环境,以阳光生活造就阳光人才。 基于以上认识,“阳光教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这是“阳光教育”的前提;二是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这是“阳光教育”的动力;三是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组 从5月8日开始,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是连接秦陇两省的咽喉要道。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耕地面积44.1万亩,果园50万亩。2009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人均18394元,折合美元2693美元,是2006年18.06亿的3.3倍,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2.46亿元、0.79亿元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分别增长283.3%和104.7%。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从2006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3年提升了23个位次,较2008年提升了9个位次。今年生产总值可望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望突破3000美元。当前,我县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的“全国争一流,省内当排头”新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

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居9.98万间199.7万平方米,涉及1.66万户,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9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0条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目标。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0 处,铺设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解决了11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6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了16个乡镇的农村低压线路,架设杆线212.42千米,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去年又投资80万元,实施“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为偏远村10余户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互联网接入工程,建成村信息服务站247个,发展有线电视8577户、移动电话达到17.25万户。二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5亿元。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71元,较2006年净增1295元。建成润杨柿饼加工、通达果汁等龙头企业4户,肉兔、干杂果等农产品加工点81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县级示范村100个。2009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0.1万人(次),劳务收入10.85亿元。三是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硬化乡镇街道48.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市场12个、两层以上商业门店3.9万平方米。龙高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民镇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北极镇被评为咸阳市首届“魅力城镇”。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郑梦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来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以此为标志,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2010年以来,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调研与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或看法。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分割发展方式的根本否定,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一种不统筹城乡的发展。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目前已经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变革开始向深层次拓展,原有的经济优势将会消失或弱化,传统体制增长的空间已接近极限,特别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城市与乡村不同待遇、不同标准、不同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2006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1566元,年均实际增幅达到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是我国历史上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增加5415元,是农民收入增加额的3.46倍,年均实际增长10.2%,高出农民收入增速度1.9个百分点,由此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8137元拉大为12022元,比值从3.22∶1扩大到3.33∶1。农村发展慢、城乡差距扩大可以理解,但是这几年农村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提速,这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三农”本身,也不是仅靠有限的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而是根本体制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经成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