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市场推动特变电工发展案例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视角

资本市场推动特变电工发展案例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视角

资本市场推动特变电工发展案例研究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视角

报告要点:

1.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

化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向企业纵深扩展的结果。

2.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又

打上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印记。企业文化使企业家精神得以延续

,企业家精神随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者之间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3.作为特变电工的掌舵者张新所散发出的创业精神、谋略精神、

求变精神、扩张精神及文化精神等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为特变

电工一次次重大转折点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4.特变电工那特别的四特精神、那特别的文化品牌、那特变的人

才战略以及那特别的创新文化等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地处西部

新疆边陲小镇的它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汇聚了优秀

的人才,并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刘英

电话:0755-********

e-mail:

liuying002@https://www.doczj.com/doc/345814612.html,

报告编号:2011037

完成时间:2010-5-26 独立声明:本报告所采用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可得到的资料。

博士后工作站专题报告

目录

摘要.........................................................................................................................I

1.引言 (1)

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1)

2.1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 (1)

2.1.1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2)

2.1.2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3)

2.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都是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3)

2.3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交合点 (5)

2.4 “伦理”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共同保障 (6)

3.特变电工之企业家精神 (7)

3.1创业精神 (7)

3.2谋略精神 (8)

3.3求变精神 (9)

3.4扩张精神 (10)

3.5文化精神 (13)

4.特变电工之企业文化 (15)

4.1特别的四特精神 (15)

4.2特别的文化品牌 (17)

4.3特别的人才战略 (21)

4.4特别的创新文化 (23)

5.结论 (26)

参考文献 (26)

摘要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人会直接把企业家精神当成企业文化,或者把企业文化说成是“老板文化”。这当然都是不负责任的偷懒说法,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的精神变成大家的精神,想将他个人的文化转变成企业的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精神的精髓。简单地说,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又打上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印记,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变电工”或“公司”;股票代码:600089)是新疆资本市场培育的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特变电工的前身是地处西部新疆边陲小镇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街头小厂,公司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不具备任何先天发展条件。然而,1997年成功上市后,特变电工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迅速成长为新疆资本市场和我国变压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由新疆地区地域性小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跨越,从只能生产低端产品的小加工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分析资本市场推动特变电工发展中,除了从融资、并购及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剖析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作用。如果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纵使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后,仍然将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展壮大。作为特变电工的掌舵者张新所散发出的创业精神、谋略精神、求变精神、扩张精神及文化精神等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为特变电工一次次重大转折点确定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特变电工那特别的四特精神、那特别的文化品牌、那特变的人才战略以及那特别的创新文化等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地处西部新疆边陲小镇的它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汇聚了优秀的人才,并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特变电工四特精神

1.引言

新疆特变电工公司是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大型输变电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是新疆“十五”期间重点扶持的5家百亿企业集团之一。特变产品广泛使用在“西电东送”、“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并远销亚、非等3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特变电工在新疆、四川、湖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均建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2009年变压器年产量达到1.61亿KVA,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特变电工在新疆地区35家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收入和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一,是新疆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变电工”或“公司”;股票代码:600089)是新疆资本市场培育的最早一批上市公司。特变电工的前身是地处西部新疆边陲小镇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街头小厂,公司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不具备任何先天发展条件。然而,1997年成功上市后,特变电工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迅速成长为新疆资本市场和我国变压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由新疆地区地域性小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跨越,从只能生产低端产品的小加工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分析资本市场推动特变电工发展中,除了从融资、并购及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剖析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作用。如果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纵使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后,仍然将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展壮大。因此,本报告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角度来分析特变电工之发展,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作用下,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对特变电工发展所起的作用。

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精神不断向企业纵深扩展的结果。

2.1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复杂的概念,有人会直接把企业家精神当成

企业文化,或者把企业文化说成是“老板文化”。这当然都是不负责任的偷懒说法,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的精神变成大家的精神,想将他个人的文化转变成企业的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精神的精髓。简单地说,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又打上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印记,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1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使企业家精神得以延续。

企业家精神无论是作为一种精神品质还是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必须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或企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影响力。任何一个企业家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与现代企业经营实践中必会发现个人力量的有限,如果谁妄想仅仅依靠个人优秀的企业家能力来对抗企业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风险,那他必将以失败而告终。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只有成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并发挥作用,否则也只是局限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正如科特勒在《基业常青》一书中所说“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造钟的人,而不是只是报时的人”,说的就是企业家应该学会将个人的优秀精神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企业永葆青春生命。同样,如果没有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的固定与传承,松下幸之助个人企业家精神是不会成为松下公司的核心精神延续至今并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

其次,企业家精神随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张瑞敏曾把海尔的文化比作是海:“海尔应该像海。惟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因为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像海一样具有容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化浊浊细流为滚滚碧涛的实力,这样的文化需要不断地建设发展而成。而优质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后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或一个阶段上,将很难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及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企业也将很难再发展下去了。当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转变并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之

后,这种不断进取、齐心合力、共同学习的文化氛围又会继续激励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与发展,如果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像海,那么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就象征着海的生命与力量。

2.1.2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社会、对经济、对企业、对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个自动生成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能动与主动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齐心合力建设而成的结果,其中企业家精神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选择者、设计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并通过自己的价值观从整体上来影响和决定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最终形成一种企业范围性质的企业家精神,即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领导的作用,他们的价值观、创新观念与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与完善,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家精神,就只能始终停留于初始阶段而无法发展。

企业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企业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形成期、企业文化发展期、企业文化反思期及企业文化稳定期四个阶段)。虽然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阶段,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发展的这四个时期会不断周期性地轮转,它们没有明确的界限区分,也不遵循简单固定的逻辑顺序来依次出现。就像在TI界久负盛名的惠普公司,在经过长期文化的沉淀后,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旧的惠普文化需要重新变革,而此时的惠普企业文化在新的领导人上任之后,就要重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涵,这也使得惠普哲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企业文化的修复与反思,这一过程中新惠普文化是在不断反思、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稳定”只是暂时相对的状态,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往往就体现在企业家不断打破“稳定”的局面、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改革创新的追求中。

2.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都是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一定倾向、信念、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这一系统是人们对于一定社会的实际价值取向的反映,是以往人们价值生活经验和价值选择活动的总结与概括,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又会对人们的价值活动具有规范、调节和控制作用,并构成人们价值活动的评价标准。

首先从企业层次来说,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时期、一定环境、一定社会群体价值生活经验和价值选择活动的结果,并且它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有机系统。企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企业价值的一定倾向、信念、主张和态度的系统,它反映了企业为什么存在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终极评判标准。历史上大致有三种类型的企业价值观:一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的价值观,盛行于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二是经营者与投资者分享利润的价值观,始于20世纪20年代;三是利润共享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

企业文化价值观就是在利润共享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它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于新时期企业价值生活和价值选择活动的总结、概括与提炼,也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意识,并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活动具有规范、调节和控制作用。

其次,从企业家精神层面来看,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与系统,但在由各要素有机构成的企业家精神系统中,其核心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家价值观,企业家的思想意识、认知能力及精神品质等等都是在企业家文化价值观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等精神品质的形成都是特定的文化价值观选择的结果。创新精神,创新意味着对常规的突破,而常规本身就是经人们价值观选择而形成的,任何常规都在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中获得价值观上的支持,常规的改变也即意味着价值观的重新选择。敬业精神,同样也是一种价值观选择,其首倡者马克斯·韦伯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归结于对新教伦理的信仰,而宗教伦理本身就是与特定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它包含了人们对工作、生活乃至生命、成就等一系列事物的评价与选择。合作精神,其本身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从个体看,任何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是他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当一个人选择了“做人应该诚实”这一价值观念时,他往往会在合作中表现出诚信的行为,而当他放弃这一价值观念时,其合作精神将难以形成。

另外,企业家精神自身还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价值观的选择。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实质是企业家在文化背景与经济环境中个体价值观体系的主动选择、建构与扩展,当这一扩展的价值观体系将更多的资源聚合成为企业时,企业文化也随之形成。当企业成立时,企业家通常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依据自己的价值

观体系来规定和引导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且,企业家精神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文化不断变革与发展,企业家精神一旦停止发展,企业文化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扩展。

2.3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交合点

熊彼特是公认的最早把“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的人,并且他的创新理论是和企业家精神直接相关的一种理论。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核心就是“创新精神”。同时熊彼特还认为,只有真正的企业家出现及其“创新活动”的产生,才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家精神的这种创新功能作用具体体现在“创造新产品、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如形成垄断或打破垄断)”等五个方面。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的色彩,但其影响却是最大的,关键就在于他把“创新”这一精神内涵视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并进一步上升到经济伦理的层次上来指导、调节企业家行为。其后,许多学者循着这一线索,不断补充和扩展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内涵。

从企业文化这一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其本质上要求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内在动力,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凡是成长壮大得较好较快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建设。在2002年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中评选出来的企业文化建设30强的核心价值观数据分析中,“创新”作为一种企业经营价值观念被70%的企业推崇。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这一形势驱动企业必须以创新文化和创新机制为动力,思考“如何创新企业文化”的问题。

不管是对于企业家精神还是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创新”都是其本质要求与发展动力。在新经济时代的条件下,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家创新必定是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首倡者和推动者,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企业家的创新思维成果积极融入整个文化创新体系之中,“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最突出和最重要的汇合点。

2.4 “伦理”是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共同保障

“伦理”是指道德关系及相应的道德规范。伦理道德是构成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同样也是很难想象指导实践的企业文化能够遗漏价值判断、道德伦理和理论规范这些重要内容。

要真正把握企业家精神不可忽视“经济伦理”这一维度。所谓“经济伦理”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且约束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及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的总和。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方面它是调节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它也是主体把握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精神。

企业家在实践中的行为融合了多种伦理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批判性审视,并据此深层次挖掘企业家精神的伦理内涵显然是必要的。譬如创新精神无疑是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义,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任何创新都必然伴随着风险。因为“创新”本身还代表着“效率”,如果缺乏对“创新”的伦理考量,可能导致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实践中一味以“创新”为手段,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单纯目的。继熊彼特之后,许多经济学家都注重从伦理的维度来对企业家精神进行考量,如诺思认为企业家精神中蕴涵有“合作”特质,哈耶克强调企业家必须用合作精神去感召人们并形成一种合力,惟此方能形成一种合作效益。无疑,企业家精神的这种“合作”特质更加烘托了企业家精神的伦理之维。

而作为企业家的活动载体—企业,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而应该重新考虑企业利润的获取方式以及企业利润本身对社会的贡献。亨廷顿说过:“单纯的经济增长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失去平衡,突然急剧增长的财富在无任何力量制约平衡的条件下,会把一切变为金钱能够购买的东西:瓦解制度,破坏法律,收买权力,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可购买化,金本位化,使社会结构趋于崩溃和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伦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最初发源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因素。

现代企业文化优劣的考虑往往在于其是否是一种合作的文化、一种强调共赢的文化,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意义上的责任意识。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伦理的文化。

发展既需要经济的回报,同时也需要伦理上的考量与引导,无论是企业家精

神还是企业文化,我们都需要对之作必要的伦理考量,使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新时代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时代是道德伦理将成为管理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对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意识的倡导与评价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3.特变电工之企业家精神

1988年,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发展史,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席卷中华大地,犹如一场春风唤醒了中华儿女对国富民强、赶超世界一流的渴望。特变电工就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里,像贫瘠沙漠之中的一支弱小的红柳幼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以顽强的毅力,在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百折不挠地为改变落后的面貌与命运抗争。

3.1创业精神

1988年,特变前身昌吉市电器修造厂,是一个负债经营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企业面临破产的边缘。在老员工的挽留下和推举下,年仅26岁的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新同志以父母房产为抵押,租贷承包了这个当时资产仅有15.8万元,资不抵债73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足10万元的街道小厂,承包期为5年。

张新董事长当时的就职演讲依然言犹在耳:“大家对我都很熟悉,我是这个厂的技术员,说句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厂长怎么当。但我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厂房建起来,尽快恢复生产自救,我相信只要我们勤奋,我们就一定能够挣到饭吃!我们现在就去捡砖头,捡钢筋,把厂房再建起来,我们就有了发展的条件。”,“我是个单身汉,什么也没有,大家今天回家,把家中能用得上的劳动工具都找来,无论是扳手,钳子,铁锨,哪怕是块擦桌布明天都拿到工厂来,我们可以用它把设备擦干净,我们一定要争取早日恢复生产。”,“我要用5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把它搞好。当我们的员工走在昌吉大街上,敢说自己是变压器厂的人,大伙都有饭吃,子女都上得起学,姑娘小伙都能找上对象时,我就会离开了,我就尽责了。”

盼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大家凝结在一起,没有资金,员工不但奉献了工资,还从家中拿来扳手、钳子和铁锹等劳动工具,以忘我的热情投入到企业的生

产自救中;没有技术,引进人才、创造环境,虚心求教、大胆实践;没有市场,员工主动走到客户中间,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没有原材料,员工下班时间主动去废品收购站回收废旧物资,拾回大企业淘汰的边角废料……。

创业之初,经历了厂房坍塌、债主迎门、大火烧房等一系列生死存亡的考验,特变人不但没有被摧垮,而是在风暴、酷暑、寒冷和饥渴的洗礼下,意志更加顽强,信念更加坚定。不具备任何先天发展条件的情况下,公司采取了“拾遗补缺”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将企业定位于生产制造“大企业不愿意干、小企业干不了”的特种变压器产品,使企业绝地逢生,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创业之路。

与此同时,特变大胆进行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实行计件绩效工资,以技术水平及业务熟练程度、成绩大小来定级别,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发放工资,按劳取酬。实行层层承包经营,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变革人事管理机制,大胆使用年轻干部,并根据工作绩效情况实行能上能下的干部任职制度。不惜花血本,招贤纳士,广招人才,量才使用,让一切有创业梦想,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共同创业,共同成长。大胆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同行业先进厂家紧密联系,扬长避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满时,公司的总资产、销售收入达1700万元和2312万元,同比创业初期增长107.5倍及231倍,利税总额达到521.8万元。

3.2谋略精神

1988年,年仅26岁的新疆昌吉市变压器厂技术副厂长张新在交了一万元风险抵押金后,承包了资不抵债的街办小厂——新疆昌吉市变压器厂,开始了他企业家的生涯。面对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差、市场份额等于零、职工3个月未发工资、像散沙一样的小厂,很多人担心张新的路该怎么走。最爱读兵法的张新在“止戈为武”的谋略中得到启发:创业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正面止戈,暗渡陈仓,侧向进攻”。因此他先谋后战,积极地实施了“改革三步走战略”:首先他避开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在内部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破除了铁交椅。显然这触动了别人的利益,个别人千方百计地抵制,有的人悄悄地偷企业的钢板变卖成钱,有的人甚至拿刀来威胁张新。关键时期,张新显示出

一个男人的刚韧不拨,他没有退缩,而是团结广大职工,在广大职工的拥护下破旧立新,义无反顾地彻底改革。

二是他利用“削峰平谷”之谋略,根据当时电很短期,特种变压器的需求很大的市场现状,争取资金,引进技术,对需求较大的特种变压器及新型变压器产品大力研制开发,并及时地实行了适应市场的“拾遗补缺”经营战略。突破技术瓶颈,他积极地调动有限资金先后从外地聘请了两名高级电气工程师来厂指导开发新产品,并与西安、沈阳等变压器研究所挂钩,虚心学习。不久张新便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顾客的青睐。1992年,张新得知陕西周至县变压器厂的技术科长郭共文研制成功了一种节能、免维护的全封闭的变压器,就四顾陕西,邀请郭工到新疆工作。郭共文在张新的真情感动下,来到新疆,仅两个月就开发出这种新产品。至此,张新有了雄霸市场的“重型武器。”

三是运用“上下同欲”谋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职工共同命运同患难,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团结互助的凝聚力,使不到100人的小厂众志成城,所向披靡。张新风险承包第二年,一场无情的大火给刚刚获得生机的工厂又带来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的张新正出差在外,全厂上下没有通知张新,而是破釜沉舟,将撒在地上的变压器油用手捧起,仅用15人的时间就盖好了简易厂房,恢复了生产。

张新“止戈为武”谋略,在张新创业之初发挥了巨大的力量。承包5年,企业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产、销、利税平均增长速度为92%、80%和112%。职工年均收入已为昌吉州、市的支柱企业。同时也使一个全疆最小的变压器企业成为了全疆同行老大。由于张新善于谋略,人称“谋略张新”。

3.3求变精神

当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的时候,特变人艰苦创业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根据租赁承包方案,当时大家可以兑现承包奖金197万元。当时全昌吉人都知道特变人有钱了,如果分掉这笔钱,工厂将培养出一批万元户,我们将成为昌吉最有钱的群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呀!可是如果这些钱全部分发,未来企业的发展在哪里呀?因此,为了大家能够继续有工作,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张新董事长召开员工大会,对大家说:“比起咱们过去的一穷二白,我们现在是有钱了,可是我们不能同自己比,我们要同电机厂比,同国内优秀企业比,我们还太小了,

现在要厂房没有厂房,要作业面积没有作业面积,要设备没有设备,工厂发展急需资金。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我建议把钱都投入到企业的再发展之中,用于购买土地,盖现代化的工厂。我个人带头一分钱都不要,都作为企业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之中”。

根据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变进行了一期的技术改造,张新将承包兑现奖193万元分文未取,全部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之中,以其企业家的人格魅力验证了特变电工特别能奉献的企业家精神。

1993年,张新吸收了当地电子灭菌设备有限公司、矿用非标设备厂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组建厂新疆特种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张新被股东们推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原计划建设两年多的八五二期技改项目,由于建设者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忘我劳动,仅用8个月时间,公司发展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胜利竣工,被业内专家称为神奇的西部速度。1995年,为了解决一个配套变压器外壳厂问题,张新积极运作,利用新疆设备安装公司闲置的厂房,设备和富余人员,共同组建了特变乌鲁木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盘活500万元存量资产。

国家机电部在新疆有一家唯一的电线电缆定点生产厂新疆电线电缆厂,到了1996年,该厂“七五”期间从意大利引进的整套先进生产设备,已历时10年来却未形成投产,企业资不抵债近4000万元,职工工资发不下来,经营步履维艰。这吸引了被人誉为“求变张新”的眼球。仔细分析和观察之后,张新和同行们深入市场,了解分析后认为电线电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缆厂搞不好的“症结”是因为机制不活、管理混乱、市场观念淡薄,只需要对优势资源重新组合、优势互补建立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内部形成“责任明、负荷满、节奏快、效益高、有创新”的运行机制,吸引、消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定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电缆厂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必定会为“特变”的发展增添腾飞的翅膀。在张新战略谋略指导下,1996年底“特变”与新疆电线电缆厂联合成立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便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进入了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第三位。1998年产销又比上年增长50%。

3.4扩张精神

1997年6月,特变电工股票上市。张新有钱了,张新扩张战略也有了保证。

自此之后,张新又开始了他低成本扩张的全国战略之路。

1998年他以前瞻性的眼光,重组并控股了四川德阳电缆厂,积极进军电工产品的市场中心,加快市场反应与响应速度,培养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能力,电工前沿产品,并加盟德阳地区中国电工制造基地“联合舰队”,将电线电缆生产销售基地由新疆转移到原材料与销售都处于市场竞争中心的德阳地区。由此,特变电工对全国电工加工制造的市场敏感度与把握度大大增强,对其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与响应速度也大大提高。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培养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1998年以前年销售收入最高额为6500万元、利润不足200万元的德阳电缆厂重组后,年销售收入每年以30%速度递增,2001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利润1500万元。

张新加快低成本扩张的故事飞出门外,要求参股、兼并、收购、投资的电话和函件不断。张新谨慎选择,主动出击,1999年3月投资476万元参股新疆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4月投资独山子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元。1999年3月,特变电工与广东新力集团、乌鲁木齐电力局共同出资成立了新疆新特顺电力制造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销2000万元,利润100万元。特变电工还顺利完成了兼并新疆电线电缆厂的工作,接收了新疆电缆厂的全部资产、负债,妥善安排了全部人员。

1999年4月,张新经过多方了解、比较、筛选论证,最后决定与天津变压器厂合作,控股55%与天津变压器总厂合资成立了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盘活国有资产,组建起生产制造树脂浇注变压器和全密封油浸变压器波纹油箱的专业企业。这次扩张将“从创业初始,一直坚守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市场战略转变为“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最终实现以国际市场为主,以国内市场为辅的局面”市场战略。

2000年11月16日,张新在湖南衡阳主持召开了临时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兼并衡阳现代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议案》,投资亿元对该集团实行了承债式兼并,拥有该公司100%的股权。兼并后,张新一方面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超高变压器和可控电抗器技术。同时坚持走自行设计,研制之路,使2000年亏损740多万元的衡阳现代电气集团,在2001年重组后,仅用7个月时间,(前5个月大规模技改),完成销售收入2.83亿元,利润1807万元,创下了这个1958

年建厂的老国有企业的历史奇迹,2002年“五一”节前夕,该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先进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华东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最前沿,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张新看到了中国经济板块的战略格局,把挺进华东看成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衡阳现代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兼并,张新取得了资产收购存量扩张的成功经验,为了挺进华东市场,并进一步整合电线电缆行业的资产,扩大公司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提高电线电缆产品的技术含量,发挥公司的规模优势,2003年8月,张新管理层决定通过合资方式收购了山东鲁能泰山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缆资产。鲁能泰山以其经评估的线缆生产设备出资,经陕西华德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出资额为9000万元,占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25%的股权;特变电工以27000万元现金出资,占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75%的股权。合资完成后,企业电线电缆业务年销售收入将达2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电缆生产厂商,这标志着张新的扩张之路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张新的扩张精神还没有结束,他又开始把矛头伸向了具有“中国变压器之父”美誉的——沈变公司,实现了“小鱼吃大鱼”的神话。风光一时的沈变,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出现“年老体衰”症状,从1997年开始出现连年亏损,2001和2002年均是亏损1亿,2003年更是超过1亿,遂被沈阳市列为20户亟待整体合资的大型国企之一,排在第一位。虽然如此,但是沈变在中国变压器制造业的地位及其技术人才方面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之一的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最大的民营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浙江正泰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都对收购沈变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而当时特变的变压器产品主要集中在220KV级以下产品,此部分市场准入度较低,竞争激烈。为了抓住沈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重组的有利时机,通过存量低成本扩张,迅速进军高端产品领域,增加技术实力,2003年12月29日,特变电工200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议案,决定参与收购沈变公司的竞标。在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的支持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轮投标,特变电工一举击败了西门子等竞争对手,成功联合战略投资者出资4.3亿元完成了对沈变的战略重组。沈变公司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44000万元,特变电工持有该公司52.27%股权,

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5.46%股权,新疆天山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27%股权。

张新在扩张之路上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着,除了在变压器和电缆行业积极进行并购整合之外,他还积极在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进行资本运作,积极打造“以输变电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为支撑、新能源产业为亮点”的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新材料是国家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基础,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平台。经过2002年4月和2003年3月两次股权受让,张新作为实际控制人的特变电工持有新疆众和37.16%股权,成为新疆众和第一大股东。通过参股新疆众和,特变电工在新材料产业拥有了精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一体化铝业深加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特色资源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新材料转换,形成了普铝—精铝—电子铝箔高科技产品转换链。

此外,特变电工还利用新疆的资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煤电硅铝产业链。2000年9月,特变电工与清华大学、自治区投资公司等六家法人单位联合出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领域。为加快推进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2002年11月29日,特变电工发起设立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其中特变电工持股86%,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4%(天池能源公司位于新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矿区面积95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46.01亿吨)。另外,特变电工审视我国乃至国际巨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优质的硅矿资源、丰富的氯碱化工产品,致力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8年1月18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峨嵋半导体、新疆特变(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宏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特变电工多晶硅公司出资协议书》,拟共同投资设立特变电工多晶硅有限公司,从事多晶硅材料的研发、制造、生产销售。新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特变电工以货币出资3亿元,占注册资本75%。合资公司成为特变电工立足新疆打造煤电硅新能源太阳能产业链的重要依托。

3.5文化精神

1997年底,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叫《改革就是特变》,一下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对企业文化、名牌战略、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决策艺术以及宏观经济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了一部

完整的理论化的企业文化教案。也为中国西部实现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参考。书的作者就是统领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新董事长。

1962年出生的张新,从1979年工作后就从未停止过学习,1980年至1983年在新疆电大电子专业学习获得毕业,1983年后就在新疆工学院学习机电,1985年张新开始研究古代哲学。他熟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张新不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而且还善于总结,他认为企业家文化,企业家管理理念是一位企业家驰骋市场经济的锐利武器。所以他将自己的创业体验、改革思想以及对时代的深深思考集合成书——《改革就是特变》,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类——

——平衡、突出原理新世纪初,特变电工的超常发展,使特变电工冲进了行业第一方阵,面对高速发展,张新冷静地提出“平衡——突出理论”。张新认为企业必须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平衡和调整,光发展不平衡,生产关系就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激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但光平衡不发展,企业就会失去创业意义。平衡和调整的目的还是为了企业高速发展。平衡、突出,突出、平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地维持企业高速发展,然后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狼效应”哲学 2002年初,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组织举办的“WTO 与中国”的国际论坛上,张新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新疆准葛尔盆地边缘生存着一种野生的黄羚羊,濒临绝种。为了拯救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数量还在减少,而一位专家大胆地提出,从西伯利亚引进一种生性凶猛的狼,却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随着狼的引进奇迹发生了,黄羚羊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数量大增。参照这种现象,张新认为,入世后,随着贸易壁垒消除,“狼来了”会使中国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更为激烈;然而“狼来了”的同时,“老师”也来了,残酷的竞争会逼迫我们国内企业强练内功,适者生存,也会把先进的生存意识、创业意识、融合文化带给中国企业。因此,他鲜明地提出了“狼效应”哲学,这为中国企业“进化论”刻写出新的一页。

2002年,张新还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年”概念,他认为企业文化必须以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文化资源的影响,

有“古文化”,“洋文化”,这都不能成为中国的企业发展的主流文化,唯有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新文化,才是最有活力、生机、生命力的时代文化。同时他提出“企业进化论”的文化观点,这为新世纪的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4.特变电工之企业文化

《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由此而来。作为人格化的企业,企业文化也需“观乎人文”。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为广大员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组织制度以及物质形态的综合体现。

文化的意义在于它无处不在,在整个组织和组织生活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一旦被塑造出来,就会形成磁场般的向心力、凝聚力,整个组织将拥有旺盛的能量和高效的执行。因此,有这样一种文化,创业时期平安必定是精诚团结,坚不可摧的。

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组织内影响”和“对外辐射”两种途径发挥作用。在内,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在外,则能塑造组织与别家企业的巨大差异优势,为公司品牌提供附加值,增加品牌美誉度,进而助推公司业绩,在竞争中实现“以柔克刚”、“春风化雨”式的制胜目的。

纵观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企业集团化、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特变在探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特变文化,并把它化为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教化。

4.1特别的四特精神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企业也是如此。精神是特变电工的灵魂所在。特变电工的创业和发展进程,浸润着“四特精神”的心血和汗水。“特别能吃苦,特变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就是所谓的四特精神。四个特别,说来也巧,但特变电工人从开始到现在为了它却一直努力地付出。

昌吉电力变压器厂,一个街道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老化单一,职工工资靠变卖车辆、设备支付,54人的小厂负债达73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462%,面对工厂厂放倒塌、工厂断电停水、银行账户被冻结、债主天

天堵门的景象,时任技术副科长、年仅26岁的张新受人任于危难之际。

张新带领职工家属及其子女从冰雪和泥污中扒出机器和材料,建厂房,修机器,跑贷款,恢复生产。白天辛勤跑市场,晚上自行搞设计。当年4月,第一台S7型变压器生产出来,大家都流出了悲喜之泪。然而,1989年,一场无情的大火给刚刚获得生机的工厂带来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全厂上下瞒着在外地出差的张新,仅用15天的时间就盖好了简易的厂房,恢复了生产。多年之后,作为特变电工的当家人张新回忆起这场大火,谈到“这是一种从毁灭到降生的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一个企业裂变的生命力。当职工们在灾难中将洒在地上的变压器油用手捧起来时,我知道他们捧起的是一种敬业的心和群体的凝聚力。”

“没有迎难而上、不断超越的战斗精神,特变电工顶多就是个暴发型的兴盛一时的企业”。特变电工人笃信这一点,正因如此,他们选择了一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兴业方式。

当然,特变电工的历史也记载下特变电工人“特变能战斗”的足迹。1997年特变电工投资1.49亿元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试验检测设备,这样大的技改项目在我国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而他们仅用了10个月;1998年,特变电工筹资1.76亿元实施高压交联线缆技改项目,在全国同行业引起了轰动;1999年,特变电工成功地开发了全封闭、免维护、节能节材料低噪音的110KV级10型系列变压器,产品远销中东及东南亚地区,一举打通了海外通道。

成功的特变电工人始终没有淡漠“奉献”这一精神境界。奉献这一无私的精神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1993年,工厂实际完成利润416.8万元,按照张新当初租赁承包时的签约(5年内完成30.25万元利润基数后,他可以五五分成),他应得奖金为193万元,但张新分文不取,并说道“这个厂能有今天,全靠全厂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我热爱特种变压器,才留下来建设这个厂。并不是我不敢拿这个钱,关键是我想在企业造就一种乐于奉献,爱厂如家的氛围和淡薄名利的守业精神。今天是企业大发展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把这笔钱投进去,扩大再生产,这也是工厂党员的一份奉献!”

从当家人,到管理层领导,再到车间主任以及普通员工,无不践行着“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如公司变压器厂在组织生产出口变压器任务时,因时间紧、任

务重,为确保按期交货,工厂机关科室实行半天办公,半天下车间劳动制度。为了保出口,全体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连续几个月加班,各级领导身先士卒,与广大员工同吃加班饭,同干加班活,从而确保了出口产品的按期启运。绕线车间压装组小组组长,在加班加点生产大型变压器过程中,不幸从线圈翻身架上滑下来,肾损伤住进了医院。出院时医生叮嘱他好好休息,但急性子的他一出院就投入了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绕线车间的大干口号“宁口掉下十斤肉,不可耽误总装一分钟。”

作为当家人的张新,从1979年工作后就从未停止过学习,1980年至1983年在新疆电大电子专业学习获得毕业,1983年后就在新疆工学院学习机电,1985年张新开始研究古代哲学。他熟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哲学》。张新不仅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而且还善于总结,他认为企业家文化,企业家管理理念是一位企业家驰骋市场经济的锐利武器。同样地,作为特变人的一分子,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是特别爱学习。太阳能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每一位员工不仅要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勤奋学习,尊重学习,终身学习。在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研发水平时,公司不仅需要大量聘请高水平的各类人才,还需要我们现有的人员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特”精神在特变电工人心中已经牢牢扎下了根,其内涵也在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而与时俱进,已成为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它熔铸着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激励员工工作激情。在太阳底下,在“四特”精神的引导下,无私无畏不断超越的特变电工人,把对企业的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化作了平凡工作中的每一时、每一天。

4.2特别的文化品牌

人类在走出原始野蛮状态以后,经历了农耕时代的血缘宗法伦理道德和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两个大的发展阶段,文明的历史进程才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恰恰在这种制度下,张新率领特变人以超越生死的高尚追求,奏响了一曲时代文化的凯歌。

特变电工对内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对外增强企业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