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二章 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衰变热:对反应堆而言,衰变热是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

2、裂变能近似分布:总能200MCV 168是裂变产物的动能 5是裂变中子动能 7是瞬发R 射线能量 13是缓发B 和R 射线能量 同时还有过剩中子引起的辐射俘获反应。

3、堆芯功率分布和因素:径向贝塞尔函数 轴向余弦函数 1燃料布置 2控制棒 3水隙和空泡

第三章 堆的传热过程

4、积分热导率:把u κ对温度t 的积分()dt t u ?

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称之为积分热导率。 5、燃料元件的导热:指依靠热传导把燃料元件中由于核裂变产生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燃料芯块内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包壳外表面的这样一个过程。

6、换热过程:指燃料元件包壳外表面与冷却剂之间直接接触时的热交换,即热量由包壳的外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的过程。

7、自然对流:指由流体内部密度梯度所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密度梯度通常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温度场所引起的。

8、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9、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10、沸腾曲线:壁面过热度(s w sat t t t -=?)和热流密度q 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11、ONB 点:即沸腾起始点,大容积沸腾中开始产生气泡的点。

12、CHF 点:即临界热流密度或烧毁热流密度,是热流密度上升达到最大的点。Critical heat flux

13、DNB 点: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是在烧毁点附件表现为q 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H 。Departure from nuclear boiling

14、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15、快速烧毁:由于受热面上逸出的气泡数量太多,以至阻碍了液体的补充,于是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使传热性能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

16、慢速烧毁:高含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

17、过渡沸腾:是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存在的时间份额。

18、膜态沸腾:指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q 随着t ?增加而增大。对流动沸腾来说,膜态沸腾又分为反环状流和弥散流。

19、“长大”:多发生在低于350°C 的环境下,它会使燃料芯块变形,表面粗糙化,强度降低,以至破坏。

20、“肿胀”:大于400℃时,由裂变气体氪和氙在晶格中形成小气泡引起的,随着燃耗的增加,气泡的压力增加,结果就是得金属铀块肿胀起来。肿胀是指材料因受辐照而发生体积增大的现象。

21、弥散体燃料:是用机械方法把燃料弥散在热导率高、高温稳定性好的基体金属中制成的

材料。

22、输热过程:指当冷却剂流过堆芯时,将堆内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带出堆外的过程。

23、易裂变核素:可以由任何能量的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素,如铀-235、铀-233、钚-239,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占0.714%;可裂变核素:能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引起裂变的核素,如钍-232,铀-238;可转换核素:能转化为易裂变核素的核素,如钍-232,铀-238可分别转化为铀-233和钚-239.

24、包壳材料考虑因素:1核性能 2相容性 3导热性 4力学性 5抗腐蚀性 6辐照稳定性 7工艺性和经济性

25、热静效应:在高温下对二氧化铀施加静压力,限制它的轴向移动 使燃料芯块密实化

第四章 堆内流体的流动过程及水力分析

26、空泡份额:蒸汽的体积与汽液混合物总体积的比值。

g f g

U U U +=α

27、含汽量(含汽率):

静态含汽量s x = 汽液混合物内蒸汽的质量/汽液混合物的总质量

流动含汽量x = 蒸汽的质量流量/汽液混合物的总质量流量

平衡态含汽量fg fs e h h h x )

(-=

28、滑速比:f g V V S /=

29、两相流流型:在受热通道中,汽水混合物的气相和液相同时流动,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即所谓的流动结构,这些流动结构通常就称之为流型。两相流流型主要有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滴状流四种。

泡状流:液相是连续相,汽相以气泡的形式弥散在液相中,两相同时沿通道流动。 弹状流:它是柱状气泡和块状液团在通道的中心部分交替出现的流动。

环状流:液相在壁管上形成一个环形的连续流,而连续的汽相则在管道的中心部分流动,在液环中还弥散着气泡,在汽相中也夹带着液滴。

滴状流:通道内的流体变成许多细小的液滴悬浮在蒸汽主流中随着蒸汽流动。

30、均匀流模型:假设两相均匀混合,把两相流动看作为某一个具有假想物性的单相流动,该假想物性与每一个相的流体特性有关。(两相流模型)

31、分离流模型:假设两相完全分开,把两相流动看作为各相分开的单独的流动,并考虑相间的作用。(4.2两相流体的流动压降)

32、摩擦倍增因子:

33、自然循环:指在闭合回路内依靠热段(上行段)和冷段(下行段)中流体密度差所产生的驱动压头来实现的循环。(4.3自然循环)地位:对反应堆系统来说,如果堆芯结构和管道系统设计得合理,就能够利用这种驱动压头推动冷却剂在一回路中循环,并带出堆内的热量。

34、临界流:当流体自系统中流出的速率不再受下游压力下降的影响时,这种流动就称为临界流或阻塞流。(4.4冷却剂的喷放)重要性:破口处的临界流量决定了冷却剂丧失的速度和一回路卸压的速度,它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到堆芯的冷却能力,而且还决定各种安全和应急系统开始工作的时间。

35、流动不稳定性:指在一个质量流密度、压降和空泡之间存在着耦合的两相系统中,流体

受到一个微小的扰动后所产生的流量漂移或者以某一频率的恒定振幅或变振幅进行的流量振荡。

36、密度波不稳定性:由于流量、密度和压降之间相互关系的延迟和反馈效应。(4.5)

37、压降组成:提升压降Pa 摩擦压降Pf 加速压降Pa 局部压降Pc

38、突扩:动量方程P1*A1+P1*(A1+A2)-P2*A2=W*(V2-V1) 能量方程

39、单相临界流:1临界处截面流速等于声速 2上游流体流动不受下游影响

40、不稳定性危害:1、机械振动导致部件的疲劳损坏 2、流量振荡干扰控制系统 3、流量振荡使局部热应力周期变化导致热疲劳损坏 4、流量振荡使系统传热性能变坏。

41、流量漂移:系统的流量发生非周期性的漂移,因为压降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驱动压头特性曲线的斜率。

第五章堆芯稳态热工分析

42、多项流:多种物相在同一个系统内一起流动(我们讨论汽水两相流)。

43、折合速度:指当两相混合物中的任一相作为单独流过整个管道截面时的速度。

44、DNBR:即临界热流密度比。(5.1热工设计准则)

DNBR=(利用专门公式计算得到的堆内某处的临界热流密度)/(该处的实际热流密度)DNBR(z)沿着冷却剂通道是变化的,其最小值就是最小DNBR

45、热管:热管是堆内具有最大焓升的冷却剂通道。

46、热点:热点是燃料元件上限制堆芯功率输出的局部点。(5.3)

47、闭式通道:相邻通道的冷却剂之间不存在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反之称为开式通道。第六章堆芯瞬态热工分析

48、失流事故:当反应堆带功率运行时,如果主循环泵因动力电源故障或机械故障而被迫突然停止运行,致使冷却剂流量迅速减少时,就发生失流事故。

49、冷却剂丧失事故: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任何地方发生破裂,或安全阀及卸压阀卡开等都会造成冷却剂流失,这种事故统称为冷却剂丧失事故,对于水冷反应堆,也叫失水事故。50、降低热管因子和热点因子的方法:1核方面:富集度和反射层2工程方面:减少安装误差

51、Ne的选择:电功率和动力循环热效率适当折中

第二部分简答题

1、压水堆的热工设计准则有哪些?(第五章)

答: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出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2、流动不稳定性对系统有哪些危害?(第四章)

答:1、流量和压力振荡所引发的机械力会使部件产生有害的机械振动,而持续的机械振动会导致部件的疲劳损坏。

2、流动振荡会干扰控制系统。在冷却剂同时兼作慢化剂的反应堆中,流动振荡引起反应堆特性的快速变化,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3、流动振荡会使部件的局部热应力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部件的热疲劳破坏。

4、流动振荡会使系统内的传热性能变坏,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输热能力,并使临界热流密度大幅度下降,造成沸腾临界过早出现。

3、写出棒状燃料元件二氧化铀芯块的稳态和瞬态导热方程,并解释方程中各物理变量的物

理意义。(第三章) 答:稳态:0122=++u

v q dr dt r dr t d κ 瞬态:τ

ακ???=++t q dr dt r dr t d u v 1122 ()p c ?=ρκα/为热扩散率(m2/s )

4、压水堆燃料元件的传热,从芯块到冷却剂可以按照什么样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各部分热阻都是什么?画出棒状燃料元件的轴向释热率分布、冷却剂的温度沿轴向的分布、包壳外表面沿轴向的分布、芯块中心温度沿轴向的分布。

答:导热->对流换热->输热;热阻暂略;作图见后

5、大破口失水事故发生的事件序列有哪些?各个阶段有何特点?

答:四个阶段:喷放、再灌水、再淹没和长期冷却;特点暂略

6、简述单通道模型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答:一、商定有关热工参数。

二、确定燃料元件参数。

三、根据热工设计准则中规定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

1、计算平均管冷却剂的质量流密度。

2、计算平均管冷却剂的比焓场。

3、计算平均管的各类压降。

4、计算热管的有效驱动压头和冷却剂的质量流密度。

5、计算热管的冷却剂焓场。

6、计算最小DNBR 。

7、计算燃料元件的温度。

四、技术经济评价。

五、热工水力实验。

7、气液两相流的流量漂移静态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画图分析。

答:压降特性曲线的斜率小于驱动压头特性曲线的斜率;图略

8、适当选择核电厂反应堆热工参数以降低电能成本:

η:提高冷却剂的工作压力;提高冷却剂的流量;适当选定堆冷一、提高动力循环热效率

t

却剂的工作温度。

二、提高堆芯的功率密度

三、增加核燃料的燃耗深度

四、减少核电厂的厂用电

五、降低设备投资费用

9、停堆后反应堆芯的热量来源:

1、燃料棒内存储的显热

2、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

3、裂变产物的衰变及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

10、影响管间脉动的主要因素:

(1)压力:压力越高,蒸汽和水的比体积相差越小,局部压力升高等现象越不易发生,因而脉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2)出口含汽量:出口含汽量越小,汽-水混合物体积的变化也越小,流动就越稳定。(3)热流密度:热流密度越小,汽水混合物的体积由热流密度的波动而引起的变化也就越小,脉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4)流速:进口流速越大,阻滞流体流动的蒸汽容积增大现象就越不易发生,因而可以减轻或避免管间脉动。

11、试导出α、x与S的关系式:

推导如下:

()???

? ???-+=

??-=-=-→-=-=

?=-==?=-=?+=S v v x x S v v x x V v xW V v W x V v W x V W x A V A W x V v xW V xW A V A xW A A A A A g l g l g

g

t l l

t l l t l l t l l l l t g

g t g g t g g g g t g l l g g

)1(11)1()1(11)1()3)(2()3(***)1()1(1)2(***)1(***11ααρρρρα

α有: 12、在一垂直的均匀受热的圆管中,过冷水由进口向上流动,在出口处处于过热状态,叙述水在圆管中流动时所经历的两相流的流型,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特点。

答:单相液体->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具有夹带的环状流->滴状流->单相蒸汽。具体特点见名词解释部分。

13、一维稳态两相流动动量方程

1)以分离流模型为例,需作如下的假定:

①两相分开流动,各相均与通道壁面接触,两相间有一公共分界面

②两相间存在质量交换

③流动是稳定的,在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任一截面上,两相均具有各自的平均流速和平均密度,各点的压力相等

④蒸汽和液体所占据的通道流通面积之和等于通道的总流面积

(2)建立均匀流模型两相压降表达式的前提是: 、

汽相和液相的流速相等

两相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使用规定得恰当的经验摩擦系数

二.简答题

1.影响功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影响?

答:A.燃料布置:均匀装载:中心区域会出现较高的功率峰值,限制堆的总功率输出量,且

平均燃耗也较低

分区装载:中心功率水平降低,外区功率水平上升,整体功率分布得到展

平,平均燃耗也提高了

B.控制棒:用控制棒时堆芯功率峰值对平均功率之比可能高于未受扰动的堆芯的该比

值。

径向:堆寿命初期,中央控制棒插入可使径向功率分布得到展平,即中央部

分中子通量及功率水平下降了,外区中子通量及功率水平提高了

轴向:插入控制棒给轴向功率分布带来不利影响(如压水堆中,寿期初堆顶

部插入控制棒,中子通量向堆底部歪斜;寿期末抽出控制棒,中子通

量向堆顶部歪斜)

C.水隙及空泡:水隙:引起附加慢化作用,使该处中子通量上升,导致周围元件功率升

高,从而增大功率分布不均匀度;

空泡:使周围的堆芯反应性下降

2. 控制棒、慢化剂和结构材料中热量产生的来源?

答:A.控制棒的热源:吸收堆芯的γ辐射以及控制棒本身吸收中子的(n, α)或(n, γ)反应

B.慢化剂的热源:裂变中子的慢化、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一部分能量、吸收各

种γ射线的能量

C.结构材料的热源:几乎完全是由于吸收来自堆芯的各种γ射线

3.两种沸腾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

答:大容积沸腾:定义: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

的沸腾

特点:液体流速很低,自然对流换热起主导作用

流动沸腾:定义: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是发生的沸腾,亦称为对流沸腾

特点:常发生在强迫对流工况下

4.沸腾临界包括哪两类,它们的物理特点及发生的区域分别是什么?

答:

5.燃料元件的热工设计要求?

答:A.(选取合适的燃料材料和包壳材料,并限制元件芯块中心温度低于燃料的熔点,包壳

表面热流密度低于临界热流密度以)保证燃料元件包壳在寿命期内完整性

B.棒径选择除满足物理设计中的水铀比要求外,还须满足热工传热的要求

C.(限制包壳外表面的最大温度和限制芯块----包壳交界面处的最大温度来)保证在整个

寿命期不产生不良的物理化学作用

D.满足结构方面要求并易于加工,工艺性能好

E.经济性好,价廉

6.UO 2陶瓷燃料的优缺点?

答:优点:熔点高、高温和高辐照下几何形状比较稳定;高温水和液态钠中具有良好的耐腐

种类 过冷或低含汽量下的沸腾临界 高含汽量下的沸腾临界

物理特点 当热流密度值超过临界热流密度值,此时温度会跃升到下一个稳定的膜态沸腾区所对应温度,温度跃迁可达近千摄氏度,足以导致加热面的迅速“烧毁”,称为快速烧毁。 由于环状流工况具有快速流动的蒸汽核

心,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壁温升高速率

较慢,金属材料不会立即烧损,但当燃料

元件包壳表面干湿交替变化时,包壳也会

损坏,又称慢速烧毁。

发生区域 压水堆的堆芯通道 沸水堆的堆芯通道

物理现象 受热面上溢出的气泡数量太多,阻碍了液体的补充,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是传热性能

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

在高含汽量下,但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

是,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

体层被破坏,从而导致临界沸腾 取决因素 热流密度、系统压力、冷却剂流量、含汽率以及冷却剂流过堆芯时的焓升等因素

主要取决于流型参数,而与近壁面参数关

系很小

蚀性能;与包壳材料锆合金、不锈钢的相容性好

缺点:导热性能差;热梯度下的脆性

7.单相流体的流动压降包括哪些,定义分别是什么?

答:提升压降:指流体自截面1至截面2时由流体位能改变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加速压降:指因流体速度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摩擦压降:指流体沿等截面直通道流动时由沿程摩擦阻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形阻压降:指流体流经有急剧变化的固体边界时所出现的集中压力损失

9.降低热管因子和热点因子的途径有哪些? 答:核方面: 径向 沿堆芯径向装载不同富集度的核燃料;堆芯周围设置反射层;堆芯径

向不同位置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棒和可燃毒物棒

轴向 设置反射层或长短控制棒结合

工程方面:合理控制有关部件的加工及安装误差,兼顾工程热管因子和热点因子数值的

减少和加工费用的增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反应堆水力模拟实验,改善堆芯

下腔室冷却剂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加强堆芯内相邻冷却剂通道间的流体横向

交混,降低热管内冷却剂的焓升)

10.失流事故和失水事故的区别?

答:失流事故:当反应堆带功率运行时,若主循环泵因动力故障或机械故障而被迫突然停止

运行致使冷却剂流量迅速减少时,就发生失流事故。过程的特征由冷却剂流

量的下降和堆芯功率下降决定

失水事故:一回路压力边界的任何地方发生破裂,或安全阀及卸压阀卡开等造成冷却剂

的流失,这种事故称为冷却剂丧失事故。对于水冷反应堆,叫做失水事故。

三.综合题

1.1当通道内开始出现沸腾段,此时压降随流量变化趋势由什么决定?

答:A.由于流量的降低,压降有下降的趋势

B.由于产生沸腾,汽水混合物体积膨胀流速增加,从而使压降反而随流量减少而增大

1.2水动力稳定性准则是什么?

答: 1.3防止水动力不稳定性的措施哪些?

答:A.

B 方

法:(1)在通道口加装节流件,增大进口局部阻力;

(2)选取合理的系统参数。

a.选择较高的系统压力(系统压力越高,两相比体积就相差越小,流动就越稳定)

b.选取合适的欠热度——水蒸汽比相同压力下饱和温度低的程度

? 欠热度对水动力特性影响有一定界限值

? 小于该界限值,减小欠热度,可使流动趋于稳定;欠热度为零时必然稳定

? 大于该界限值,只有增加通道进口过冷度,才能提高流动稳定性

[(/)][(/)]0

d t p W p W ???-???<[(/)]0[(/)]0t t W W p p ???

的区段运行,可选用大流量下压头会大大降低的水泵,以满足水动力稳定性准则。t [(/)]0W p t W p ???

为单值对应关系。

1.4描述曲线I和曲线II

答:曲线I表明随着流量的降

低,压降有下

降的趋势

曲线II中ba段表明此时由

于产生了沸腾,汽水混合物

体积膨胀流速增加,导致压

降随流量减少而增加;a O

段表明a点之后,若继续降

低流量,通道出口的含汽量

会很大,甚至出现过热段,

流量越低,过热段所占比例

就越大,此时体积膨胀对增加压降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小,压降差不多沿着过热蒸汽的水动力曲线随流量单调下降。曲线说明了与W之间并不是单调关系,在曲线a、b两点之间所包含的压降范围内对应一个压降可能有三个不同流量。

西安交大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详细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二章 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衰变热:对反应堆而言,衰变热是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 第三章 堆的传热过程 2、积分热导率:把u κ对温度t 的积分()dt t u ?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称之为积分热导率。 3、燃料元件的导热:指依靠热传导把燃料元件中由于核裂变产生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燃料芯块内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包壳外表面的这样一个过程。 4、换热过程:指燃料元件包壳外表面与冷却剂之间直接接触时的热交换,即热量由包壳的外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的过程。 5、自然对流:指由流体内部密度梯度所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密度梯度通常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温度场所引起的。 6、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7、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8、沸腾曲线:壁面过热度(s w sat t t t -=?)和热流密度q 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9、ONB 点:即沸腾起始点,大容积沸腾中开始产生气泡的点。 10、CHF 点:即临界热流密度或烧毁热流密度,是热流密度上升达到最大的点。Critical heat flux 11、DNB 点: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是在烧毁点附件表现为q 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H 。Departure from nuclear boiling 12、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13、快速烧毁:由于受热面上逸出的气泡数量太多,以至阻碍了液体的补充,于是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使传热性能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 14、慢速烧毁:高含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 15、过渡沸腾:是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存在的时间份额。 16、膜态沸腾:指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q 随着t ?增加而增大。对流动沸腾来说,膜态沸腾又分为反环状流和弥散流。 17、“长大”:多发生在低于350°C 的环境下,它会使燃料芯块变形,表面粗糙化,强度降低,以至破坏。 18、“肿胀”:大于400℃时,由裂变气体氪和氙在晶格中形成小气泡引起的,随着燃耗的增加,气泡的压力增加,结果就是得金属铀块肿胀起来。肿胀是指材料因受辐照而发生体积增大的现象。 19、弥散体燃料:是用机械方法把燃料弥散在热导率高、高温稳定性好的基体金属中制成的材料。 20、输热过程:指当冷却剂流过堆芯时,将堆内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带出堆外的过程。 21、易裂变核素:可以由任何能量的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素,如铀-235、铀-233、钚-239,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占0.714%;可裂变核素:能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引起裂变的核素,

反应堆热工基础试题(成理工)

反应堆热工基础卷子 2010级成都理工大学 一、填空 1、核反应堆中,裂变碎片的动能约占总能量的84%,裂变能的绝大部分在燃料元件内转换 为热能,少量在慢化剂内释放,通常取97.4%在燃料元件内转为热能。 2、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燃料布置、控制棒、水隙及空泡。 3、进行瞬态分析的四类电厂工况是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中等频率故障、稀有故障和极限 事故。 4、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辅助给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和其 他安全设施。 5、回路系统的压降一般包括:提升压降、加速压降、摩擦压降、形阻压降。 6、垂直加热通道中的主要流型包括:泡状流、环状流、滴状流。 二、问答 1、简述反应堆热工分析的内容包括哪5项? 答:分析燃料元件内的温度分布;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特性;预测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反应堆的热力参数;预测各种瞬态工况下压力、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工程;分析事故工况下压力、温度、流量等热力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2、核反应堆停堆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冷却? 答:核反应堆停堆后,虽然堆内自持的裂变反应随即终止,但还是有热量不断地从燃料芯块通过包壳传入冷却剂中。这些热量主要来自燃料棒内储存的显热、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和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因此,反应堆停堆后,还必须继续进行冷却,以便排出这些热量,防止燃料元件损坏。 3、就压水堆而言,造成流量分配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就压水堆而言,造成流量分配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有:进入下腔室的冷却剂流,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涡流区,从而有可能造成各冷却剂通道进口处的静压力各不相同;各冷却通道在堆芯或燃料组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流通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大小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燃料元件和燃料组件的制造、安装的偏差,会引起冷却剂通道流通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大小偏离设计值,各冷却剂通道中的释热量不同,引起冷却剂的温度、热物性以及含气量也各不相同,导致各通道中的流动阻力产生显著差别。 4、什么是流动不稳定性?在反应堆中蒸汽发生器以及其他存在两相流的设备中一般不允 许出现流动不稳定性,为什么? 答:流动不稳定性是指在一个质量流密度、压降和空泡之间存在着耦合的两相系统中,流体受到一个微小的扰动后所产生的流量漂移或者以某一种频率的恒定振幅或变振幅进行的流量振荡。流动不稳定性对反应堆系统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流量和压力振荡所引起的机械力会使部件产生有害的机械振荡,导致部件的疲劳损坏;流动振荡会干扰控制系统;流动振荡会使部件局部热应力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部件的热疲劳破坏;流动振荡使系统内的换热性能变坏,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输热能力,并可能造成沸腾临界过早出现。 5、简述压水堆涉及中所规定的稳态设计准则? 答:目前压水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烙化温度,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必须保证正行运行工况下燃料原件和对内构件能够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出堆芯余热,在稳态工况下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

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邓立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 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 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排除剩余发热。 2、核反应堆的定义。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分类: 3、原子核基本性质。 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 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核素。 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 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核力的基本特点:a、核力的短程性;b、核力的饱和性;c、核力与电荷无关 4、原子核的衰变——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也称放射性衰变。 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着衰变的快慢。 半衰期: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期寿命的平均值。 5、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包括:质量亏损、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定义;理解释放能量的两种途径。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设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二、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计算过程 (2) 四、程序设计框图 (8) 五、代码说明书 (9) 六、热工设计准则和出错矫正 (10) 七、重要的核心程序代码 (11) 八、计算结果及分析 (17)

一、设计任务 某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及慢化剂都是水,用二氧化铀作燃料,用Zr-4作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正方形排列。已知下列参数:系统压力 15.8MPa 堆芯输出功率 1820MW 冷却剂总流量 32100t/h 反应堆进口温度287℃ 堆芯高度 3.66m 燃料组件数 121 燃料组件形式17×17 每个组件燃料棒数 265 燃料包壳直径 9.5mm 燃料包壳内径 8.36mm 燃料包壳厚度 0.57mm 燃料芯块直径 8.19mm 燃料棒间距(栅距) 12.6mm 芯块密度 95% 理论密度旁流系数 5% 燃料元件发热占总发热的份额 97.4% 径向核热管因子 1.35 轴向核热管因子 1.528 局部峰核热管因子 1.11 交混因子 0.95 热流量工程热点因子 1.03 焓升工程热管因子 1.085 堆芯入口局部阻力系数 0.75 堆芯出口局部阻力系数 1.0 堆芯定位隔架局部阻力系数 1.05

若将堆芯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控制体,则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下 表:堆芯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轴向等分5个控制体) 通过计算,得出 1. 堆芯出口温度; 2. 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及最大热流密度,平均线功率,最大线功率; 3. 热管的焓,包壳表面温度,芯块中心温度随轴向的分布; 4. 包壳表面最高温度,芯块中心最高温度; 5. DNBR在轴向上的变化; 6. 计算堆芯压降;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两周; 2.独立编制程序计算; 3.迭代误差为0.1%; 4.计算机绘图; 5.设计报告写作认真,条理清楚,页面整洁; 6.设计报告中要附源程序。 三、计算过程 目前,压水核反应堆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目前,压水堆大多采用UO2作为燃料。二氧化铀的熔点约为2805 ±15℃,经辐照后,其熔点会有所降低。燃耗每增加104兆瓦·日/吨铀,其熔点下降32℃。在通常所达到的燃耗深度下,熔点将降至2650℃左右。在稳态热工设计中,一般将燃料元件中心最高温度限制在2200~2450℃之间。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 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反射层的作用: 1. 减少芯部中子泄漏,从而使得芯部的临界尺寸要比无反射层时的小,节省一部分燃料;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华扶#力*孑 课程设计报告 (20 13 一2014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实践核1101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M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王胜飞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周数: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 年6月19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讣,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内能够长期稳泄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左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左堆型,确怎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范用: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内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范H: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立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左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英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而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泄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左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DNBR?J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英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讣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焰场的计算并求岀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 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英最髙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7、理解单通道模型的编程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时间为一周;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实践核1101班 学号:1111440306 学生:佳 指导教师:王胜飞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学生:杨伟 学号:20094271 指导教师:陈德奇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完成时间:2012年7月5日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二年六月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解平均通道(平均 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热工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 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t0及其最高温度t0,max,包壳表面温度t cs及其最高温度t cs,max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 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压水堆热工校核的具体工具; (6)掌握压降的计算; (7)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某压水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UO2作燃料,用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采用正方形排列。已知参数如表1所示: 将堆芯自下而上分为6个控制体,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堆芯归一化功率分布

3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3.1流体堆芯出口温度(平均管) ) 1(***..ζ-+ =p t a in f out f C W N F t t 按15.5MPa 下流体平均温度 =(t f,out + t f,in )/2查表得。 假设出口温度为320,则=(292.4+320)/2=306.2,差得=5.836KJ/Kg 。 20.24633.6*) 05.01(*836.5*685003016000 974.0..=-?+ =in f out f t t 由于 |320 -320.246|<0.5 满足条件 3.2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密度 = W/ 式中为堆芯内燃料棒的总传热面积 = 燃料棒表面最大热流密度 = W/ 燃料棒平均线功率 == W/m 燃料棒最大线功率 = W/m 根据以上已知的公式查表可计算得: = =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绪论(简答) 1. 核反应堆分类: 按中子能谱分快中子堆、热中子堆 按冷却剂分轻水堆(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气冷堆、钠冷堆 按用途分研究试验堆:研究中子特性、生产堆: 生产易裂变材料、动力堆:发电舰船推进动力2.各种反应堆的基本特征: 3.压水堆优缺点: 4.沸水堆与压水堆相比有两个优点:第一是省掉了一个回路,因而不再需要昂贵的蒸汽发生器。第二是工作压力可以降低。为了获得与压水堆同样的蒸汽温度,沸水堆只需加压到约72个大气压,比压水堆低了一倍。 5.沸水堆的优缺点: 6.重水堆优缺点:优点: ●中子利用率高(主要由于D吸收中子截面远低于H) ●废料中含235U极低,废料易处理 ●可将238U 转换成易裂变材料 238U + n →239Pu 239Pu + n →A+B+n+Q(占能量一半)

缺点: ●重水初装量大,价格昂贵 ●燃耗线(8000~10000兆瓦日/T(铀)为压水堆1/3) ●为减少一回路泄漏(因补D2O昂贵)对一回路设备要求高 7.高温气冷堆的优缺点:优点: ●高温,高效率(750~850℃,热效率40%) ●高转换比,高热耗值(由于堆芯中没有金属结构材料只有核燃料和石墨,而石墨吸收中子截面小。转换比0.85,燃耗10万兆瓦日/T(铀)) ●安全性高(反应堆负温度系数大,堆芯热容量大,温度上升缓慢,采取安全措施裕量大) ●环境污染小(采用氦气作冷却剂,一回路放射性剂量较低,由于热孝率高排出废热少)●有综合利用的广阔前景(如果进一步提高氦气温度~900℃时可直接推动气轮机;~1000℃时可直接推动气轮机热热效率大于50%;~1000-1200℃时可直接用于炼铁、化工及煤的气化) ●高温氦气技术可为将来发展气冷堆和聚变堆创造条件 8.钠冷快堆的优缺点:优点: ●充分利用铀资源 239Pu + n →A+B+2.6个n 238U + 1.6个n →1.6个239Pu (消耗一个中子使1.6个238U 转换成239Pu )●堆芯无慢化材料、结构材料,冷却剂用量少 ●液态金属钠沸点为895℃堆出口温度可高于560 ℃ 缺点: ●快中子裂变截面小,需用高浓铀(达~33%) ●对冷却剂要求苛刻,既要传热好又不能慢化中子,Na是首选材料,Na是活泼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因此需要加隔水回路 9.各种堆型的特点、典型运行参数 第二章堆芯材料选择和热物性(简答) 1.固体核燃料的5点性能要求:教材14页 2.常见的核燃料:金属铀和铀合金、陶瓷燃料、弥散体燃料 3.选择包壳材料,必须综合考虑的7个因素:包壳材料的选择 ?中子吸收截面要小 ?热导率要大 ?材料相容性要好

硕士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0年12月修订 本课程以于平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教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为参考书。下列内容均属考试范围,要求考生必须理解和掌握或运用其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问题。考题有填空、选择填空、判断、问答、推导、综合分析和具体计算等。 第一章绪论 1.2 压水堆:轻水既作冷却剂也作慢化剂,压力壳,燃料元件,燃料组件,安 全壳,一回路系统,稳压器等。 第二章堆芯材料的选择和热物性 2.1 核燃料:三种易裂变核素:铀-235、铀-233和钚-239,两种可转换核 素: 钍-232和铀-238,两类核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对于固体燃料的选择要求,目前动力反应堆常使用的两种固体燃料是:UO2陶瓷燃料和含UO2弥散体的燃料。 UO2陶瓷燃料的主要特性:UO2陶瓷燃料的熔点、密度、热导率和比定压热容。其中最主要的是UO2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2 包壳材料:选择包壳材料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两种主要的包壳材料:锆 合金和不锈钢,锆合金的热导率和比定压热容,现代压水堆为什么广泛选用锆合金作为包壳材料? 2.3 冷却剂:选择合适的冷却剂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轻水的热物理性质,过 冷水的主要热物性取决于温度和压力,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的热物性只取决于温度或者压力。 第三章反应堆的热源及稳态工况下的传热计算 3.1 反应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3.1.1 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及其在堆芯内的分布:堆的热源及其分配,堆芯体积释 热率,整个堆芯热功率,反应堆总热功率,堆芯内释热率的分布(主要是有限圆柱体的均匀裸堆堆芯中子通量或释热率的分布规律)。 3.1.2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因素:燃料布置,控制棒,水隙和空泡。 *3.1.3 燃料元件内的功率分布。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习题集

反应堆物理习题 1. 水的密度为103kg /m 3,对能量为0.0253eV 的中子,氢核和氧核的微观吸收截面分别为0.332b 和 2.7×10-4b ,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 2. UO 2的密度为10.42×103kg /m 3,235U 的富集度ε=3%(重量百分比)。已知在0.0253eV 时, 235U 的微观吸收截面为680.9b ,238U 为2.7b ,氧为2.7×10-4b ,确定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 3.强度为10104?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入射到面积为1厘米2,厚0.1厘米的靶上,靶的原子密度为240.04810?原子/厘米3,它对该能量中子的总截面(微观)为4.5靶,求 (1)总宏观截面(2)每秒有多少个中子与靶作用? 4.用一束强度为1010中子/厘米2·秒的单能中子束轰击一个薄面靶,我们观测一个选定的靶核,平均看来要等多少时间才能看到一个中子与这个靶核发生反应?靶核的总截面是10靶。 5.能量为1Mev 通量密度为12510?中子/厘米2·秒中子束射入C 12薄靶上,靶的面积为0.5厘米2、厚0.05厘米,中子束的横截面积为0.1厘米2,1Mev 中子与C 12作用的总截面(微观)为2.6靶,问(1)中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率是多少?(2)中子束内一个中子与靶核作用的几率是多少?已知C 12的密度为1.6克/厘米3。 6.一个中子运动两个平均自由程及1/2个平均自由程而不与介质发生作用的几率分别是多少? 7.已知天然硼内含10B19.78%,它对2200米/秒热中子吸收截面为3837靶,另含11B80.22%,它对于热中子吸收截面可忽略不计,为了把热中子流从7107.1?/厘米2·秒减弱到 1/厘米2·分,问要多厚的C B 4或32BO H 层,设碳化硼的密度为2.5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56,硼酸的密度为1.44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62。(忽略H 、C 、O 的吸收) 8.设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平均分子量近似为18,氢332.0a =σ靶。氧002.0a =σ靶,试计算水的宏观吸收截面,又设为了控制目的,在水中溶入了2000ppm 的硼酸,那么宏观吸收截面增大为原来的多少倍?其它所需数据见上题。 9.用能量大于2.1Mev 的中子照射铝靶可发生H Mg n Al 12727+→+反应,Mg 27有β放射性,半衰期10.2分,今有长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的铝板放在中子射线束内受垂直照射,中子能量大于上述能量,流强为107中子/厘米2·秒。如果在长期照射停止后,经过20.4分钟,样本有21013.1-?微居里的β放射性,试计算其核反应微观截面。(已知铝的密度为 2.7克/厘米3) 10.一个反应堆在30000千瓦下运转了10天,然后停闭,问在“冷却”30天以后由于裂变产物衰变而生的能量释放率是多少? 11.反应堆电功率为1000MW ,设电站效率为32%。试问每秒有多少个235U 核发生裂变?运行一年共需要消耗多少易裂变物质?一座同功率火电厂在同样时间需要多少燃料?已知标准煤的发热值为29/Q MJ kg =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重点

重庆大学《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期末复习要点 第二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裂变能的近似分配(16页) 2、了解堆芯功率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7页4个公式中的参数物理意义及变化影响) 3、影响功率分布的因素(19页——21页的黑体标题,内容了解) 4、停堆后的功率(25页) 5、剩余裂变功率的衰减(25页——26页) 6、衰变功率的衰减(27页) 第三章堆的传热过程 1、导热的概念(30页) 2、记忆热传导微分方程(30页公式3-1) 3、公式3-3和公式3-12的推导(31页、33页) 4、Dittus-Boelter公式;沸腾曲线(34页;37页) 5、产生沸腾的下限公式(39页公式3-26) 6、沸腾临界的定义以及快速烧毁和慢速烧毁(40页——41页) 7、过渡沸腾传热的定义(41页) 8、选择包壳材料要考虑的因素(48页,共7点) 9、热静效应(51页) 10、燃料芯块的肿胀含义(52页) 11、积分热导率的定义,以及定义积分热导率的意义(58页) 第四章堆内流体的流动过程及水力分析 1、单相流体的流动压降组成(87页——92页的黑体标题,共4点) 2、Darcy-Weisbach公式及各项参数意义(87页公式4-4) 3、Blausius关系式及使用范围(88页) 4、截面突然扩大或缩小时的局部压降计算公式(92页——93页,公式4-21和公式4-26) 5、多相流的定义(99页)

5、什么叫流型以及四种主要流型(99页——100页) 6、静态含汽量、流动含汽量、平衡含汽量、空泡份额、滑速比定义式(101页——102页) 7、公式4-49的推导(103页) 8、自然循环的概念,影响自然循环的因素及解决办法(120页——123页) 9、临界流的定义(123页) 10、单相流体的临界流(124页) 11、引起流动不稳定性的原因(133页) 12、两相流不稳定性的分类和定义(133页——134页) 13、流量漂移的特点(134页) 14、水动力稳定性准则(136页公式4-176) 第五章 堆芯稳态热工分析 1、热工设计准则(144页——145页) 2、热管和热点的定义(154页) 3、热流密度核热点因子N q F 的计算式(155页公式5-26) 4、焓升热管因子N H F ?的计算式(155页) 5、降低热管因子和热点因子的途径(157页) 6、只有流动交混因子E H F ?的值小于1,其他都大于1(158页) 7、W —3公式中的平衡含汽量e x 的范围以及3种修正(168页——170页) 8、核反应堆热工参数的选择(174页——175页) 9、蒸汽发生器中温差的最小值的取定及其范围(176页) 10、图5-12的,e R N 的选择及其原因(179页) 11、燃料元件的表面热流密度核DNBR 沿轴向变化示意图(179页) 第六章 堆芯瞬态热工分析 1、棒状元件的导热微分方程(202页公式6-2) 2、四类电厂工况考虑反应堆的安全性(218页——219页) 3、专设安全系统(220页,共3个)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后答案(更新版)(1)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答案 第一章 1-1.某压水堆采用UO 2作燃料,其富集度为2.43%(质量),密度为10000kg/m3。试计算:当中子能量为0.0253eV 时,UO 2的宏观吸收截面和宏观裂变截面。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5)680.9,(5)583.5,(8) 2.7a f a U b U b U b σσ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0.00027b a O σ= 以c 5表示富集铀内U-235与U 的核子数之比,ε表示富集度,则有: 5 55235235238(1) c c c ε=+- 151 (10.9874(1))0.0246c ε -=+-= 25528 3222M(UO )235238(1)162269.91000()() 2.2310()M(UO ) A c c UO N N UO m ρ-=+-+?=?= =? 所以,26 352(5)() 5.4910 ()N U c N UO m -==? 28352(8)(1)() 2.1810()N U c N UO m -=-=? 28 32()2() 4.4610()N O N UO m -==? 2112()(5)(5)(8)(8)()() 0.0549680.9 2.18 2.7 4.460.0002743.2()()(5)(5)0.0549583.532.0() a a a a f f UO N U U N U U N O O m UO N U U m σσσσ--∑=++=?+?+?=∑==?= 1-2.某反应堆堆芯由U-235,H 2O 和Al 组成,各元素所占体积比分别为0.002,0.6和0.398,计算堆芯的总吸收截面(E=0.0253eV)。 解:由18页表1-3查得,0.0253eV 时: (5)680.9a U b σ= 由289页附录3查得,0.0253eV 时:1 1 2() 1.5,() 2.2a a Al m H O m --∑=∑=,()238.03,M U = 33()19.0510/U kg m ρ=? 可得天然U 核子数密度28 3()1000()/() 4.8210 ()A N U U N M U m ρ-==? 则纯U-235的宏观吸收截面:1(5)(5)(5) 4.82680.93279.2()a a U N U U m σ-∑=?=?= 总的宏观吸收截面:120.002(5)0.6()0.398()8.4()a a a a U H O Al m -∑=∑+∑+∑= 1-6题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版)》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版)》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 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教材

华蛀也力*孑 课程设计报告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实践核1101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1114403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周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 年6月19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求是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内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 )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范围; (3 )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内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范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 )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1 )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 )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 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 MDNBR 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6、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7、理解单通道模型的编程方法。

反应堆热工

第一章核能发电原理及反应堆概述 第1节核电厂工作基本原理 1.核反应堆 2. 热交换器 3. 蒸气涡轮机 4. 发电机 5. 冷凝器 第2节反应堆的分类 (1)按用途分:实验堆:用于实验研究;生产堆:专门用来生产易裂变物质或聚变物质;动力堆:用作动力源 (2)按引起堆内大部分裂变的中子能量分。热中子堆:En< 1eV;中能中子堆:1eV 1keV。 (3)按核燃料状态分。固体燃料堆;液体燃料堆 (4)按慢化剂和冷却剂种类分.轻水堆(H2O)(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D2O ); 石墨气冷堆;钠冷快中子堆。 动力核反应堆组成及功能 (1)堆芯——实现链式裂变反应堆区域。包括:核燃料元件、慢化剂、冷却剂、控制元件、中子源等。 (2)反应堆控制系统——保证反应堆能安全地实现启动、停堆、功率调节。包括:控制棒及其驱动系统等。

(3)回路冷却系统——提供足够的冷却剂流量以带走堆芯的裂变释热,并传递热动力产生系统。包括压力容器、主泵等。 (4屏蔽——吸收、减弱来自堆芯的辐射,保护周围人员和部件。 (5)动力产生系统——将一回路的热能转变为动力。如汽轮机。 (6)辅助系统——保证冷却剂系统及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余热导出系统、冷却剂净化系统、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废气净化系统等。 (7)安全设施——保证事故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冷却、密闭放射性物质,避免环境污染如安全壳。) 第3节压水堆 系统压力:15~16 Mpa 冷却剂入口温度:300℃,出口温度:330℃ 冷却剂流量:62000 t/h 燃料装量:90 t (电功率1000MWe) 最大燃料温度:1780 ℃ UO2燃料富集度:2.0~4.0% 转化比:0.5 第4节沸水堆 系统压力:7 Mpa 冷却剂入口温度:260~270℃,出口温度:280℃ 冷却剂流量:47000 t/h 燃料装量:140 t (电功率1000MWe) 最大燃料温度:1830 ℃ UO2燃料富集度:2.0~3.0% 转化比:0.5 沸水堆核电厂的特点(与压水堆相比): 比功率密度较低,燃料装载量较大,总投资略大; 压力容器厚度减少、尺寸变大,制造成本相当; 采用直接循环,系统比较简单,回路设备少,易于加工制造; 采用喷射泵循环系统,功率调节方便,且使压力容器开孔直径减小,降低了失水事故可能性及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