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MI EMC设计讲座

EMI EMC设计讲座

EMI EMC设计讲座
EMI EMC设计讲座

EMI / EMC设计讲座

(二上)PCB上电的来源

在PCB中,会产生EMI的原因很多,例如:射频电流、共模准位、接地回路、阻抗不匹配、磁通量……等。为了掌握EMI,我们需要逐步理解这些原因和它们的影响。虽然,我们可以直接从电磁理论中,学到造成E MI现象的数学根据,但是,这是一条很辛苦、很漫长的道路。对一般工程师而言,简单而清楚的描述更是重要。本文将探讨,在PCB上「电的来源」、Maxwell方程式的应用、磁通量最小化的概念。

电的来源

与磁的来源相反,电的来源是以时变的电双极(electric dipole)来建立模型。这表示有两个分开的、极性相反的、时变的点电荷(point charges)互为相邻。双极的两端包含着电荷的变化。此电荷的变化,是因为电流在双极的全部长度内,不断地流动而造成的。利用振荡器输出讯号去驱动一个没有终端的(unte rminated)天线,此种电路是可以用来代表电的来源。但是,此电路无法套用低频的电路原理来做解释。不考虑此电路中的讯号之有限传播速度(这是依据非磁性材料的介电常数而定),反正射频电流会在此电路产生。这是因为传播速度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此假设是:导线在所有点上,都包含相同的电压,并且此电路在任何一点上,瞬间都是均衡的。这种电的来源所产生的电磁场,是四个变数的函数:

1. 回路中的电流振幅:电磁场和在双极中流动的电流量成正比。

2. 双极的极性和测量装置的关系:与磁来源一样,双极的极性必须和测量装置的天线之极性相同。

3. 双极的大小:电磁场和电流元件的长度成正比,不过,其走线长度必须只有波长的部分大。双极越大,在天线端所测量到的频率就越低。对特定的大小而言,此天线会在特定的频率下共振。

4. 距离:电场和磁场彼此相关。两者的强度和距离成正比。在远场(far field),其行为和回路源(磁的来源)类似,会出现一个电磁平面波。当靠近「点源(point source)」时,电场和磁场与距离的相依性增加。

近场(near field)(磁和电的成分)和远场的关系,如附图一所示。所有的波都是磁场和电场成分的组合。这种组合称作「Poynting向量」。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单独的电波或磁波存在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测量到平面波,是因为对一个小天线而言,在距离来源端数个波长的地方,其波前(wavefront)看起来像平面一样。

这种外貌是由天线所观测到的物理「轮廓」;这就好像从河边向河中打水漂一样,我们所看到的水波是一波波的涟漪。场传播是从场的点源,以光速的速度向外辐射出去;

其中,。

电场成分的测量单位是V/m,磁场成分的测量单位是A/m。电场(E)和磁场(H)的比率是自由空间(fre e space)的阻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平面波中,波阻抗Z0,或称作自由空间的特性阻抗,是和距离无关,也和点源的特性无关。对一个在自由空间中的平面波而言:

波前所承载的能量单位是watts/m2。

就Maxwell方程式的大多数应用而言,杂讯耦合方法可以代表等效元件的模型。例如:在两个导体之间的一个时变电场,可以代表一个电容。在相同的两导体之间,一个时变磁场可以代表互感(mutual inducta nce)。附图二表示这两种杂讯耦合机制。

图一:波阻抗和距离的关系

平面波的形状

若要使此杂讯耦合方法正确,电路的实际大小必须比讯号的波长小。若此模型不是真正正确时,仍然可以使用集总元件(lumped component)来说明EMC,原因如下:

1. Maxwell方程式不能直接应用在大多数的真实情况中,这是因为复杂的边界条件所造成的。如果我们对集总模型的近似正确度没有信心,则此模型是不正确的。不过,大多数的集总元件(或称作离散元件)是可靠的。

2. 数值模型不会显示杂讯是如何根据系统参数产生的。纵使有一个模型可能是答案,但与系统相关的参数是不会被预知、辨识,和显现的。在所有可用的模型当中,集总元件所建立的模型算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个理论和对Maxwell方程式的讨论,对PCB设计和布线(layout)很重要?答案很简单。我们必须先知道电磁场是如何产生的,之后我们就能够降低在PCB中,由射频产生的电磁场。这与降低电路中的射频电流有关。此射频电流直接和讯号分布网路、旁路和耦合相关。射频电流最后会形成时脉的谐波和其它数位讯号。讯号分布网路必须尽量的小,如此才能将射频回传电流的回路区域尽量缩小。旁路和耦合与最大电流相关,而且必须透过电源分散网路来产生大电流;而电源分散网路,在定义上,它的射频回传电流之回路区域是很大的。

图二:杂讯耦合方法

(三)传导式EMI的测量技术(上)

「传导式(conducted)EMI」是指部分的电磁(射频)能量透过外部缆线(cable)、电源线、I/O互连介面,形成「传导波(propagation wave)」被传送出去。本文将说明射频能量经由电源线传送时,所产生的「传导式杂讯」对PCB的影响,以及如何测量「传导式EMI」和FCC、CISPR的EMI限制规定。

差模和共模杂讯

「传导式EMI」可以分成两类:差模(Differential mode;DM)和共模(Common mode;CM)。差模也称作「对称模式(symmetric mode)」或「正常模式(normal mode)」;而共模也称作「不对称模式(asymmetric mode)」或「接地泄漏模式(ground leakage mode)」。

由EMI产生的杂讯也分成两类:差模杂讯和共模杂讯。简言之,差模杂讯是当两条电源供应线路的电流方向互为相反时发生的,如图1(a)所示。而共模杂讯是当所有的电源供应线路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发生的,如图1(b)所示。一般而言,差模讯号通常是我们所要的,因为它能承载有用的资料或讯号;而共模讯号(杂讯)是我们不要的副作用或是差模电路的「副产品」,它正是EMC的最大难题。从图一中,可以清楚发现,共模杂讯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杂散电容(stray capacitor)」的不当接地所造成的。这也是为何共模也称作「接地泄漏模式」的原因。

在图二中,L是「有作用(Live)」或「相位(Phase)」的意思,N是「中性(Neutral)」的意思,E是「安全接地或接地线(Earth wire)」的意思;EUT是「测试中的设备(Equipment Under Test)」之意思。在E下方,有一个接地符号,它是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所定义的「有保护的接地(Protective Earth)」之符号(在接地线的四周有一个圆形),而且有时会以「PE」来注明。DM杂讯源是透过L和N对偶线,来推挽(push and pull)电流Idm。因为有DM杂讯源的存在,所以没有电流通过接地线路。杂讯的电流方向是根据交流电的周期而变化的。

电源供应电路所提供的基本的交流工作电流,在本质上也是差模的。因为它流进L或N线路,并透过L或N线路离开。不过,在图二中的差模电流并没有包含这个电流。这是因为工作电流虽然是差模的,但它不是杂讯。另一方面,对一个电流源(讯号源)而言,若它的基本频率是电源频率(line frequency)的两倍----100或120Hz,它实质上仍是属于「直流的」,而且不是杂讯;即使它的谐波频率,超过了标准的传导式EMI之限制范围(150 kHz to 30 MHz)。然而,

必须注意的是,工作电流仍然保留有直流偏压的能量,此偏压是提供给滤波抗流线圈(filter choke)使用,因此这会严重影响EMI滤波器的效能。这时,当使用外部的电流探针来量测数据时,很可能因此造成测量误差。

图一:差模和共模杂讯

图二:差模和共模杂讯电路

CM杂讯源有接地,而且L和N线路具有相同的阻抗Z。因此,它驱动相同大小的电路通过L和N线路。不过,这是假设两者的阻抗大小相等。可以清楚地观察出,假使双方的阻抗不均衡(unbalanced),「不对称的」共模电流将分布在L和N 线路上。这似乎是「用词不当」或与原定义不符,因为CM本来又称作「不对称模式」。为了避免混淆,此时的模式应该称作「非对称(nonsymmetric)模式」,好和「不对称模式」做区分。在大多数的电源供应电路中,在这个模式下所发出的EMI是最多的。

利用不等值的负载或线路阻抗,就能够有效地将CM电流转换成一部分是CM电流,另一部分是DM电流。例如:一个DC-DC转换器(converter)供应电源给一个次系统,此次系统具有不等值(不均衡)的阻抗。而且在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存在着尚未被察觉的共模杂讯,它变成一个非常真实的(差动)输入电压涟波,并施加给次系统。没有次系统内建的「共模拒斥率(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CMRR)」可以参考,因为此杂讯不完全是共模的。到最后,此次系统可能会发生错误。所以,在产生共模电流时,就要马上降低它的大小,这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要务。

使阻抗均衡则是第二要务。此外,由于共模和差模的特性,共模电流的频率会比差模的频率大。因此,共模电流会产生很大的射频辐射。而且,会和邻近的元件和电路发生电感性与电容性的耦合。通常,一个5uA的共模电流在一个1m长的导线中,所产生的射频辐射量会超过FCC所规范的B类限定值。FCC的A类规范限制共模电流最多只能有15uA。此外,最短的交流电源线,依照标准规定是1m,所以电源线的长度不能比1m短。

在一个真实的电源供应电路里,差模杂讯是被一个「摆动电流(swinging current)」,或「脉冲电流(pulsating current)」启动的。但是,DM杂讯源很像是一个电压源。另一方面,共模杂讯是被一个「摆动电压(swinging voltage)」启动的。但CM杂讯源的行为却比较像是一个电流源,这使得共模杂讯更难被消除。它和所有的电流源一样,需要有一个流动路径存在。因为它的路径包含底盘(chassis),所以外壳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型的高频天线。

返回路径

对杂讯电流而言,真正的返回路径(return path)是什么呢?

实体的电气路径之间的距离,最好是越大越好。因为如果没有EMI滤波器存在的话,部分的杂讯电流将会透过散布于各地的各种寄生性电容返回。其余部分将透过无线的方式返回,这就是辐射;由此产生的电磁场会影响相邻的导体,在这些导体内产生极小的电流。最后,这些极小的返回电流在电源供应输入端的总和会一直维持零值,因此不会违反「Kirchhoff定律」—在一封闭电路中,过一节点的电流量之代数和为零。

利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就可以将于L和N线路上所测得的电流,区分为CM电流和DM电流。但是为了避免发生代数计算的错误,必须先对电流的「正方向」做一定义。可以假设若电流由右至左流动,就是正方向,反之则为负方向。此外,必须记住的是:一个电流I若在任一线路中往一个方向流动时,这是等同于I

往另一个方向流动的(Kirchhoff定律)。

例如:假设在一条线路(L或N)上,测得一个由右至左流动的电流2μA。并在另一条线路上,测得一个由左至右流动的电流5μA。CM电流和DM电流是多少呢?就CM电路而言,假设它的E连接到一个大型的金属接地平面,因此无法测量出流过E的电流值(如果可以测得,那将是简单的Icm)。这和一般离线的(off-line)电源供应器具有3条(有接地线)或2条(没有接地线)电线不同,不过,在后续的例子中,我们将会发现对那些接地不明的设备而言,其实它们具有一些泄漏(返回)路径。

以图一为例,假设第一次测量的线路是L(若选择N为首次测量的线路,底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导出:

IL = Icm/2 + Idm= 2μA

IN = Icm/2 - Idm= -5μA

求解上面的联立方程式,可以得出:

Icm = -3μA

Idm = 3.5μA

这表示有一个3μA的电流,流过E(这是共模的定义)。而且,有一个3.5μA 的电流在L和N线路中来回流动。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测得一个2μA的电流在一条线路中由右至左流动,而且在另一条线路中没有电流存在,此时,CM电流和DM电流为多少?

IL = Icm/2 + Idm= 2μA

IN = Icm/2 - Idm= 0μA

对上面的联立方程式求解,可得出:

Icm = 2μA

Idm = 1μA

这是「非对称模式」的例子。从此结果可以看出,「非对称模式」的一部分可以视为「不对称(CM)模式」,而它的另一部分可视为「对称(DM)模式」。

(三)传导式EMI的测量技术(下)

传导式EMI的测量

为了要测量EMI,我们必须使用一个「阻抗稳定网路(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ISN)」。和ISN类似的LISN已被应用到离线的电源供应电路中,其全名是「线路阻抗稳定网路(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LISN)」或「仿真的主要网路(Artificial Mains Network;AMN)」。如图三所示,那是一个简易的电路图。若产品想要通过「国际射频干扰特别委员会(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CISPR)」所制定的「CISPR 22限制(limits)」规定,就必须采用符合CISPR 16规范所定义的LISN;CISPR 16是CISPR 22所参考的标准。

图三:一个CISPR LISN的简易电路图

使用LISN的目的是多重的。它是一个「干净的」交流电源,将电能供应给电源供应器。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可以利用它来读出测量值。它提供一个稳定的均衡阻抗,即使杂讯是来自于电源供应器。最重要的是,它允许测量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重覆进行。对杂讯源而言,LISN就是它的负载。

假设在此LISN电路中,L和C的值是这样决定的:

电感L小到不会降低交流的电源电流(50/60Hz);但在期望的频率范围内(150 kHz to 30 MHz),它大到可以被视为「开路(open)」。电容C小到可以阻隔交流的电源电压;但在期望的频率范围内,它大到变成「短路(short)」。

上面的叙述(几乎)是为真的。在图三中,主要的简化部分是,缆线或接收机的输入阻抗已经被包含进去了。将一条典型的同轴缆线连接到一台测量仪器(分析仪或接收机或示波器…等)时,对一个高频讯号而言,此缆线的输入阻抗是50欧姆(因为传输线效应)。所以,当接收机正在测量这个讯号时,假设在L和E 之间,LISN使用一个「继电/切换(relay/switch)电路」,将实际的50欧姆电阻移往相反的配对线路上,也就是在N和E之间。如此就能使所有的线路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均衡,不管是测量VL或VN。

选择50欧姆是为了要模拟高频讯号的输入阻抗,因为高频讯号所使用的主要导线之阻抗值近似于50欧姆。此外,它可以让一般的测量工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重覆地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电信设备的通讯埠是使用「阻抗稳定网路」,它是使用150欧姆,而不是50欧姆;这是因为一般的「资料线路(data line)」之输入阻抗值近似于150欧姆。

图四:对DM和CM杂讯源而言,LISN所代表的负载阻抗

为了了解VL和VN,请参考图四。共模电压是25Ω乘以流向E的电流值(或者是50Ω乘以Icm/2)。差模电压是100Ω乘以差模电流。因此,LISN提供下列的负载阻抗给杂讯源(没有任何的输入滤波器存在):

CM负载阻抗是25Ω,DM负载阻抗是100Ω。

当LISN切换时,可以由下式得出杂讯电压值:

VL=25ХIcm+50ХIdm 或 VN=25ХIcm - 50ХIdm

这是否意味着只要在L-E和N-E上做测量,就可以知道CM和DM杂讯的相对比例大小?

其实,许多人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如果来自于电源供应器的杂讯大部分是属于DM的,则VL和VN的大小将会相等。如果杂讯是属于CM的,则VL和VN的大小也会相等。但是,如果CM和DM的辐射大小几乎相等时,则VL和VN的测量值将不会相同。」

如果这样的观念正确的话,那就表示即使在一个离线的电源供应器中,L和N线路是对称的,但L和N线路上的辐射量还是不相等的。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两线路上的个别杂讯大小可能会不相等,但实际上,射频能量是以交流的电源频率,在两条线路之间「跳跃」着,如同工作电流一样。所以,任何侦测器测量此两条线路时,只要测量的时间超过数个电压周期,VL和VN的测量值差异将不会很大的。不过,极小的差异可能会存在,这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不对称性」存在。当然,VL和VN的测量结果必须符合EMI的限制规定。

使用LISN后,就不需要分别测量CM和DM杂讯值,它们是利用上述的代数公式求得的。但有时还是需要各别测量CM和DM杂讯值,譬如:为了排除故障或诊断错误。幸好有一些聪明的方法可以达到各别测量的目的。我们举两个例子:

有一种装置称作「LISN MATE」,不过,目前已经很少被使用了。它会衰减DM

杂讯约50dB,但不会大幅衰减CM杂讯(约仅衰减4dB)。它的电路如图五所示。

图六是一种以变压器为基础的装置,它是利用共模电压无法使变压器工作的原理;因为本质上需要差动的一次测电压,才能使变压器线圈内的磁通量「摆动(swing)」。它不像LISN MATE,此时CM和DM杂讯是一起输出。

不过,上述的两种方法都需要修改LISN电路。因为一般的LISN只提供VL或VN,无法同时提供这两者。最好是购买CM和DM杂讯有分离输出的LISN。此外,也应该要有总和检视的功能,以确定是否有遵守技术规范的限制。

图五:LISN MATE

图六:CM和DM分离器

传导式EMI的限制

对EMI而言,滤波器是做何用途呢?表一列出了FCC和CISPR 22的EMI限制规定。此表中比较特殊的是,除了可用dBμV计量以外,也可以用mV来计量。这对那些讨厌使用对数(logarithm)计算的设计者而言很便利。

在对数的定义里:db=20log10[V1/V2] ,V1/V2是输出入电压的比值。所以,dBμV 表示是以IμV为对数的比较基准。下式是mV转换成dBμV的公式:

(dBμV)=20Хlog[mV/10-6]

譬如:0.25mV可以透过公式,得出:20log10[0.25Х1,000/1] ≌48 dBμV。

而dBμV转换成mV的公式如下:

(mV)=(10(dbμV)/20)Х10-3

表一:传导式EMI的限制

必须注意的是,FCC并没有规定平均的限制值,只规定了「准峰值(quasi-peak)」。虽然,FCC有认可CISPR 22的限制值。但是,FCC不允许两者混用或并用。设计者必须择一而从。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FCC Part 15势必会逐渐和CISPR 22完全一致的。

表二是dBμV与mV的快速转换对查表,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公式来转换dBμV、mV;或利用表二查得。

表二:dBμV与mV的对查表

再观察一下表一中的类别B,尤其是150 kHz至450 kHz,和450 kHz至500 kHz 的区域。实际上,对CISPR而言,这是一个连续的区域,因为dBμV对log(f)的限制线在150 kHz到500 kHz的区域内是一条直线。在150 kHz至500 kHz 之间,CISPR均限曲线(传导式EMI)的任一点之dBμV值可由下式求出:

(dBμVAVG)= -19.07Хlog(?MHZ)+40.28

为了方便计算和记忆,上式可以改写成:

(dBμVAVG)= -20Хlog(?MHZ)+40

在这个区域内的「准峰值限制」正好比「平均限制」高10dB。所以,在150 kHz 至500 kHz之间,CISPR准峰值限制曲线(传导式EMI)的任一点之dBμV值可由下式求出:

(dBμVQP)= -19.07Хlog(?MHZ)+50.28

同样的,上式也可以改写成:

(dBμVQP)= -20Хlog(?MHZ)+50

CISPR 22类别B在150 kHz至500 kHz之间的限制值,实际上是上述的化约式。就数学定义而言,AХlog(?MHZ)+c是一条直线(如果水平轴具有对数刻度),其斜率为A,当频率(f)为1MHz时,它通过c点。就CISPR 22类别B而言,虽然它的dBμV直线在500 kHz处被截断,但是它的渐近线(asymptote)仍会通过40或50dBμV,这分别是「均限曲线」和「准峰值限制曲线」的c点(亦即,频率为1MHz时的dBμV值)。

例如:当频率为300 kHz时,CISPR 22类别B的EMI限制值是多少呢?利用上述的公式,均限值等于:

-19.07Хlog(0.3)+40.28=50.25dBμV

因为准峰值限制比均限值多10 dB,所以它是60.25 dBμV。

比较表一中的准峰值限制,是否意味着当超过450 kHz时,FCC标准会比CISPR 22严格?首先,FCC标准是以美国国内的电源电压为测量基准;而CISPR则是使用更高的电源电压来测量。所以这是「淮橘成枳」的问题,不能相提并论。此外FCC虽然没有定义均限值,但是当CISPR 22的准峰值限制和均限值之差超过6 dB 以上时,它放宽了限制(约13 dB)。因此,在实务上,符合CISPR标准的产品也会符合FCC的标准。

有人说:「频率大约在5 MHz以下时,杂讯电流倾向于以差模为主;但在5 MHz 以上时,杂讯电流倾向于以共模为主。」不过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当频率超过20 MHz时,主要的传导式杂讯可能是来自于电感的感应,尤其是来自于输出缆线的辐射。本质上这是共模。但对一个交换式转换器而言,这并不是共模杂讯的主要来源。如表一所示,标准的传导式EMI限制之频率测量范围是从150 kHz

至30 MHz。为何频率范围不再向上增加呢?这是因为到达30 MHz以后,任何传导式杂讯将会被主要的导线大幅地衰减,而且传输距离会变短。但缆线当然还会继续辐射,因此「辐射限制」的范围实际上是从30MHz到1GHz。

结语

来自电源电路的EMI是很难察觉的。因为工程师都习惯将电源供应器想像成一个「干净的」电源,殊不知,越是习以为常的元件,越可能是会发射EMI的「黑盒子」。

(四)印刷电路板的映像平面

一个映像平面(image plane)是一层铜质导体(或其它导体),它位于一个印刷电路板(PCB)里面。它可能是一个电压平面,或邻近一个电路或讯号路由层(signal routing layer)的0V参考平面。1990年代,映像平面的观念被普遍使用,现在它是工业标准的专有名词。本文将说明映像平面的定义、原理和设计。

映像平面的定义

射频电流必须经由一个先前定义好的路径或其它路径,回到电流源;简言之,这个回传路径(return path)就是一种映像平面。映像平面可能是原先的走线的镜像(mirror image),或位于附近的另一个路径----亦即,串音(crosstalk);映像平面也许就是电源平面、接地平面,或者自由空间(free space)。射频电流会以电容或电感的形式与任何传输线耦合,只要此传输线的阻抗比先前定义好的路径的阻抗小。不过,为了符合EMC标准,必须避免让自由空间成为回传路径。

虽然单面PCB可以降低成本,但是这种简单的结构可能无法符合EMC标准。大多数的2层或4层结构的PCB具有比较高的讯号完整性,并且可以通过EMC测试。高密度(多层板)的PCB堆叠大约可以为每一对映像平面,提供6dB至8dB的射频抑制,这是由于消除磁通量所产生的效果。有一个简单法则可以用来判断何时应该使用多层板:当时脉速率超过5MHz,或上升时间比5 ns快,就必须使用多层板。

电感的定义

走线和铜质平面都具有数目有限的电感,当电压施加到走线或传输线时,这些电感会禁止电流产生,所以会使双导线成为不平衡的共模辐射,磁通量因此无法降低。在电路板结构中,具有三种不同的电感型态:

●部份电感:存在于导线或PCB走线的电感。

●自身的部份电感:来自于一个导线区段的电感,相对于无限长的区段。

●共同的部份电感:一个电感区段在第二个电感区段上所产生的效应。

和电容、电阻相比,电感值是最难被测量的。电感代表一个封闭型电流迴路的动态特性。电感是通过封闭迴路的磁通量和产生磁通量的电流之比值,其数学表述式是:L ij=Ψij / li ,Ψ是磁通量,I是迴路中的电流。在一个封闭迴路中,电感值与迴路形状和大小有关。当设计PCB时,工程师经常会忽视走线的电感大小。电感永远和封闭迴路有关。封闭迴路的电感效应,可以由部份电感和共同的部份电感的效应来描述。

部份电感

一个导体的内部电感,它是由此导体内部的磁通量产生的。一个封闭迴路的部份电感之加总,

等于将每个区段的部份电感相加后的和,亦即。而每一个区段的Li就等于Ψi / li,Ψi 表示第i个区段耦合至迴路的磁通量,I是在第i个区段的电流量,Li就是部份电感。因此,不同迴路将会有不同数值的部份电感。我们关注的是部份电感值,而不是走线的总电感值。而且,利用部份电感可以推导出共同的部份电感。

共同的部份电感

可以让映像平面消除磁通量的主要因素是来自于「共同的部份电感」。磁通量被消除之后,能够让磁力线连结,并为射频电流找到最佳的回传路径。自身的部份电感是指特定的迴路区段之电感,和其它迴路区段无关。附图一是表示一个自身的部份电感,一条走线迴路内的电流是I,Lp是走线区段的自身的部份电感。假设此走线是从有限的一端,一直延伸至无限的另一端。

理论上,虽然自身的部份电感与邻近的导线无关,但实际上,间距很小的相邻导线会互相改变彼此的自身的部份电感值。这是因为一条导线会和其它导线互动,使得在导线的全部长度上的电流分佈不再一致化(uniform)。尤其当两导线间隔和半径的比值约小于5:1时,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图一:自身的部份电感

在两条导线之间,会有共同的部份电感存在。共同的部份电感Mp是以平行走线,或导线区段之间的间距(s)为基础。Mp是「第一条导线内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第二条导线至很远的地方)」和「第一条导线所产生的电流」之比值。附图二是表示一个共同的部份电感。它的等效电路如附图三所示,此电路的数学表述式如下所示:

图二:共同的部份电感

图三:两导线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

现在以共同的部份电感之观念,来考虑在附图三的电路上传送讯号,譬如:时脉讯号。V1是在讯号路径上,V2是在射频电流回传路径上。假设此两导线构成

一个讯号路径和它的回传路径,因此I

1= I且I

2

= -I。要不是有共同的部份电

感存在,此两导线将无法互相耦合,此电路也无法正常工作,也不会形成一个封闭迴路。在附图三中的电压降将变成:

由上式中可以知道,若要使电压降变小,必须增加共同的部份电感值(M

p

)。而增加共同的部份电感之最简单方法是:将射频回传电流的路径尽量和讯号走线靠近。最佳的设计方法是:在接近讯号走线的附近,使用一个射频回传平面,它们之间的距离在可实现的能力范围之内,应该尽量的小。

部份电感永远存在于导线中,它如同预设值一样。因此,它就等同于一个具有特定的谐振频率的天线。「共同的部份电感」可以降低「部份电感」的效应。缩小两导线的间距,其个别的部份电感就可以降低,这可以符合EMI相容标准的要求。为了使共同的部份电感之效应达到最大,在两导线中的电流必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这也是为何映像平面(或接地线)能够如此有效的原因。在两条平行的

导线之间,有共同的部份电感存在,而这些电感值会随着两导线的间距和长度之不同而变化(可以参考导线的技术规格)。当两平行导线的间距和长度都最小时,它们的共同的部份电感值会最大。

若在电源和接地平面之间以介电材料分开,此时「共同的部份电感」将扮演什么角色呢?同样的,只要这两个平面的间距很小,共同的部份电感值就会很大。此时,在电源平面上所测量到的射频讯号电流应该为零,因为它被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射频回传电流抵销了。

此外,须注意的是,如果降低两导线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值,不仅会减损映像平面的效应,而且会使两平面之间的电容值增加。

映像平面的设计

附图四是在PCB 内的映像平面,它具有共同的部份电感。在此图中,讯号走线的大多数射频电流将回至接地平面,此平面在讯号走线的正下方。在这个回传「映像」结构中,射频回传电流将遇到一个有限大的阻抗(电感)。此回传电流会产生一个「电压梯度(斜率)」(每单位路径长度的电压变化率),也称为「接地杂讯电压(ground-noise voltage )」。接地杂讯电压会导致部份的讯号电流通过接地平面的离散电容。

典型的共模电流 是差模电流I dm 的1/10n 倍(n 为小于10的正整数)。不过,共

模电流(I 1和I cm )会比差模电流( 和 )产生更多的辐射。这是因为共模的射

频电流场是相加的,而差模电流场是相减的。

为了降低「接地杂讯电压」,必须增加走线和其最靠近的映像平面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值。这样可以为回传电流提供一条增强的路径,将映像电流映射回电流源。接地杂讯电压V gnd 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V gnd = L g dI 2/d t - M gs dI 1/d t

附图四和上式的符号意义如下所示:

Ls = 讯号走线自身的部份电感。

Msg = 讯号走线和接地平面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

Lg = 接地平面自身的部份电感。

Mgs = 接地平面和讯号走线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

Cstray = 接地平面的离散(stray )电容。

Vgnd = 接地平面杂讯电压。

为了降低附图四中的I f ,接地杂讯电压必须减少。最好的方法是:缩小讯号走线

和接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接地杂讯的降低是有极限的,因为讯号平面和映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一个特定值;若低于此值,则电路板的固定阻抗和功能将无法确保。此外,也可以为射频电流提供额外的路径,藉此降低接地杂讯电压。此额外的回传路径包含有数条接地线。

图四:PCB内的接地平面

一个稳固的平面会产生共模的辐射。由于共同的部份电感可以降低具辐射性的射频电流的产生,因此,共同的部份电感也会影响到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而利用映像平面是可以将这些电流大幅地降低的。理论上,差模电流应该等于零,但实际上它无法100%被消除,而剩下来的差模电流会转变成共模电流。此共模电流正是造成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因为在回传路径上的剩余的射频电流,被加

)中,造成讯号严重干扰。为了降低共模电流,我到在讯号路径中的主电流(I

1

们必须将走线平面和映像平面之间的共同的部份电感值增加至最大,以补捉磁通量,藉此消除不需要的射频能量。差模电压和电流会产生共模电流,而减少差模电流的方法除了增加共同的部份电感值以外,走线平面和映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也必须最小。

在PCB内,当有一个射频回传平面或路径存在时,若此回传路径被连接至一个参考源,则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对TTL和CMOS而言,其晶片内的功率和接地脚位是连接至参考源、电源、接地平面。只有当射频回传路径有和晶片内的功率和接地脚位连接,一个真正的映像平面才会存在。通常,在晶片内会有接地线路,此线路与PCB的接地平面连接,因此产生良好的映像平面。如果将此映像平面移除,则在走线和接地平面之间会产生「虚幻的」映像平面。由于走线之间的距离很小,辐射能量会降低,因此,射频映像(RF image)会被抵销。理想的映像平面应该是无限大的,而且没有分裂、细缝或割痕。

接地和讯号迴路

由于迴路是射频能量传播最主要的媒介,因此,接地或讯号回传迴路控制(return loop control)是抑制PCB内的电磁干扰的最重要设计考量之一。高速的逻辑元件和振盪器应该尽量靠近接地电路,以避免形成迴路;在此迴路中会有涡流(eddy current)存在,此时是以机壳或底座(chassis)接地。涡流是受到不断变化的磁场感应产生的,它通常是寄生的。附图五是PC的介面卡插槽和单点接地所形成的迴路。在此图中,有一个额外的讯号回传迴路区域存在。每个迴路将会各别产生一个不同的电磁场和频谱。射频电流将会在特定的频率下,产生电磁辐射场,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和迴路的面积有关。这时必须使用遮蔽物(containment),以避免射频电流耦合至其它电路中;或辐射至外部环境,造成电磁干扰。不过,最好能尽量

避免由内部电路产生射频迴路电流(RF loop current)来。

图五:在PCB内的接地迴路

若射频电流的回传路径不存在,此时,可以利用连接至底座的接地线路,或0V 参考源来协助移除掉不良的射频电流。这也称为「迴路面积控制(loop area control)」。

迴路面积的控制

一个被磁场感应的迴路,它的电磁场可以用电压源来表示。这个电压源大小和迴路的总面积成正比。因此,为了降低磁场的耦合效应,必须减少迴路的面积。电场「捡拾(pickup)」接收系统也是依靠迴路面积,来形成接收天线。

当有一个电场存在时,在电源和接地平面之间,会产生一个电流源。电场不会在线路至线路之间耦合,而会在走线至接地线之间耦合,这就包含了共模电流。但是,对磁场而言,由于电场会伴随它产生,所以电磁场会在线路至线路之间耦合,也会在走线至接地线之间耦合。

一般人都会忽略在PCB内,于电源和0V参考点之间要设置迴路区域。附图六的大迴路面积是最容易设计的,但也最容易被「静电释放(ESD)」或其它场感应,变成一个天线。多层堆叠的PCB可以减轻ESD的破坏,并能减少磁场的产生,避免它辐射至自由空间。在附图七中,接地平面和电源平面之间,具有一个很小的迴路面积。

使用电源和接地平面可以降低电源分配系统的电感值。若将电源分配系统的特性阻抗降低,则可以降低电路板的电压降。电压降若变小,则「接地弹跳(ground bounce)」的现象就可以避免。当逻辑闸开关快速切换时,瞬间的电流变化会经由IC接脚,传送至主机板的电源平面或接地平面,造成输入参考电压的波动,进而产生射频杂讯(RF noise)和电磁干扰,这种现象就称作「接地弹跳(ground bounce)」。此外,降低特性阻抗的同时,电源平面与接地平面之间的电容值会增加,这个电容值会使得任何的感应电压值下降,这就是「去耦合(decouple)」的效果。

图书馆讲座活动策划

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讲座—— 知数据库用数据库 1.数字资源的利用 活动安排: 主题 发现不一样的CNKI 数据库培训 MYET口语时间2013年4月11日培训地点 昌黎校区承办公司中国知网(CNKI)读秀 MyET口语学习库 法意科技公司万方数据公司 2013年4月18日昌黎校区2013年4月11日开发区校区法学教学与实证研究2013年4月18日开发区校区 的专业平台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2013年4月18日秦皇岛校区 台使用培训 2.专家报告 主讲专家:

李皓,女。1986年至1994年在德国Fraunhofe研究院汉诺威毒理研究所免疫生物学实验室从事骨髓巨噬细胞前体的分化研究。1994年获德国汉诺威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1996年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 1997年至2000年任国际环境影视集团(TVE)中国项目协调员。2001年至2007年任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环境科普自由撰稿人。 活动安排: 报告主题 生态与环境时间2013年4月25日培训地点 xx校区承办公司xxxx科技公司 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二 图书展览暨读者现场推荐好书活动—— 读者参与馆藏建设图书馆特邀清华大学出版社来校做新书展览,读者根据图书样本和书目现场选书。 一、时间及地点2013年4月18日全天(昌黎校区图书馆前广场)2013年4月19日全天(秦皇岛校区图书馆前广场) 二、展会内容 1.图书馆图书采选。 2.教师、学生为图书馆荐购图书。 3.为各专业xx展示新版教材。 4.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教材样书。 三、具体流程 1.图书荐购暨读者选书

proe自顶向下设计的基础原理

本课程将讲授自顶向下设计的基础原理。该设计方式有力而稳定地扩展了参数设计,使产品设计更为有效。自顶向下设计使您可以在产品组件的环境中创建零件,并在 创建新零件特征时参照现有几何。 图 1 该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在自底向上设计方法中,各个元件是独立于组件进行设计的,然后再将这些元件组合到一起来开发顶级组件。 图 2 自顶向下设计是一种逐步进行的过程: 1.使用标准的起始组件创建一个顶级组件文件。 2.使用标准的起始零件在顶级组件中创建一个骨架。 3.在骨架元件中创建所需的骨架几何。 4.使用骨架模型参照创建并装配所需元件。 5.在元件中对所需特征进行建模,并使用骨架几何作为唯一的参数参照。 6.在组件中的适当级创建并装配一个映射零件。 7.在映射零件中创建所需参照。 8.创建并装配参照映射零件的元件。 9.在参照映射零件(如有必要,参照骨架)的元件中建立几何。

请注意,有更多关于自顶向下设计方面的高级功能和方法,例如,布局和发布几何,这些功能和方法将在 高级组件指南和大型组件指南两个课程中进行介绍。 当您决定使用“自顶向下设计”法时,需要了解一些Pro/ENGINEER的特点。 零件模式对组件模式 使用Pro/ENGINEER零件和组件文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要对设计进行更改,可以在“零件模式”中修改零件文件本身,也可以在“组件模式”中的“组件”内容中修改零件文件。 在“零件模式”中,您仅操作零件的几何,且操作窗口中仅包含该零件。 在“组件模式”中,您操纵的是该组件,可以操作组件中的几何或其中零件的几何。 工作在“组件模式”时,若要为零件添加几何,必须选取考虑中的元件,右键单击并选择激活。这向系统表明您正在创建的特征属于所选的特定元件。如未“激活”(Active)该元件,则需要按上一课中的做法创建组件级特征。 当组件中使用的零件发生变更时(可能是尺寸修改或添加特征),这些变更在组件中是可见的,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当零件单独打开并更改或在组件的内容中更改时,尤为如此。 这也是相关性(信息的双向流)的另一个范例。意识到一个零件仅有一个模型很重要。无论用在 设计、文档和制造工艺中何处,该模型将被参照(不是复制)。 创建不正确的外部参照 Pro/ENGINEER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特征连接到一起,当发生设计修改时,在元件之间建立起关系并节省时间。但是,若要使这些关系正常运行,必须创建些设计中发生变更时可进行编辑和操作的可靠关系。

一个平面设计师的经验分享

一个平面设计师的分享 作为一个成熟的平面设计,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和敏捷的思维或创意.以下流程也必不可少: 1、提案。 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在给客户交稿时,至少会准备三种设计供他选择。 第一:100%自已喜欢的风格,把自我发挥到极至。 第二:50%自己喜欢,50%客户喜欢的风格,各让一半,互相妥协。 第三:0%自己喜欢,完全从客户的要求出发,放弃自己的风格。 有上述三种准备,交稿时,你往往过的会很从容。没有经验的新手,只给客户一个提案。 你很喜欢,客户不喜欢,观点不同谈不拢,怎么办?找第三者来评价,他通常会顺着客户的方向说,也否定你,这样,2比1,老板说你做的东西不好,打回去重做,当时间紧时,不好的就硬上了,但是老板并不高兴(用了不喜欢的东西),你也不高兴(虽然你用了我做的,但是你仍然不认可它。)双方都很痛苦。 2.坚持。 这个性格是做美编最不需要的特质,但你需要去努力争取,当你努力与客户,与老板沟通后。人家仍然不喜欢时,就应立刻放弃已有的创意,从头再来,坚持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不是奥美的名设计师,不是大师,你坚持是没有用的。 3.美工or设计师。 是做一个拼图的美工,还是一个美术设计师。两者差异很大,一个是工人,用手(体力劳动者),一个是智者,用脑创造(脑力劳动者)。 二流的美工只会堆效果,而好的设计师,通常只用最简单的手法。 4.一个有经验的美编,在接活时,通常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做什么用(海报,易拉宝,书籍) 第二:以什么为主题,要突出什么重点,更多了解产品信息(什么年龄的人消费,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以什么为传播媒介) 第三:要明确,客户可以提供什么资料(比如logo,等必要因素),要明确要自己额外找哪些素材,可以适合产品的背景。 第三:什么交稿(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做之前的准备工作,比上机动手要重要很多,就像走错了方向,走的再远也是白费。

知网培训心得体会

知网信息检索培训学习心得 彭学华 一、对信息检索的熟悉 知网在培训前就已经对它非常熟悉,经常在百度搜索论文时会链接道知网,在工作中需要找的论文、期刊也能够在知网中找到,自己也会下载。培训前没有想到知网一个看似简单的信息检索会给我们的工作中提供这么大的帮助,信息检索能帮助我们快捷、正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我们的信息检索过程变得事半功倍,更使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信息检索方法是为实现检索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操纵方法或手段。检索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图书馆仍然在使用这样的分类层次来对收藏的资料进行分类。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构建大型索引成为可能。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检索策略,既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和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检索。 二、对信息检索的收获 信息检索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它能使我们在众多的信息中迅速正确全面地查找所需信息。可以说信息检索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尽管,通过一次培训我没有学透,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加以练习,但我能从中感觉到很多的东西,那是自己需要长时间学习的东西。然而最将我震动的是关于文献关联、相似文件的推送、文章之间的比较阅读等的使用,明白了一点,它反映了知网团队对信息整理的规范性,触类旁通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这种意识,发现此类问题是要首先想到它的原因及因它而产生的后果,是否还有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等。 三、对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学习信息检索的过程中,我固然对信息检索还不是够了解,把握的也不是很熟悉,但我基本能运用信息检索中的知识来查找到我想要的文章或书籍。在每次的运用中,我都能够找到相关的书籍,在实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这对以后我们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硬件工程师高手的设计经验分享(上)

推荐到论坛 一:成本节约 现象一:这些拉高/拉低的电阻用多大的阻值关系不大,就选个整数5K 吧 点评:市场上不存在5K 的阻值,最接近的是 4.99K(精度1%),其次是5.1K(精度5%),其成本分别比精度为20%的4.7K 高4倍和2 倍。20%精度的电阻阻值只有1、1.5、2.2、3.3、4.7、6.8几个类别(含10的整数倍);类似地,20%精度的电容也只有以上几种值,如果选了其它的值就必须使用更高的精度,成本就翻了几倍,却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现象二:面板上的指示灯选什么颜色呢?我觉得蓝色比较特别,就选它吧 点评:其它红绿黄橙等颜色的不管大小(5MM 以下)封装如何,都已成熟了几十年,价格一般都在5毛钱以下,而蓝色却是近三四年才发明的东西,技术成熟度和供货稳定度都较差,价格却要贵四五倍。目前蓝色指示灯只用在不能用其它颜色替代的场合,如显示视频信号等。 现象三:这点逻辑用74XX 的门电路搭也行,但太土,还是用CPLD吧,显得高档多了 点评:74XX的门电路只几毛钱,而CPLD至少也得几十块,(GAL/PAL虽然只几块钱,但公司不推荐使用)。成本提高了N 倍不说,还给生产、文档等工作增添数倍的工作。现象四:我们的系统要求这么高,包括MEM、CPU、FPGA等所有的芯片都要选最快的 点评:在一个高速系统中并不是每一部分都工作在高速状态,而器件速度每提高一个等级,价格差不多要翻倍,另外还给信号完整性问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象五:这板子的PCB 设计要求不高,就用细一点的线,自动布吧 点评:自动布线必然要占用更大的PCB 面积,同时产生比手动布线多好多倍的过孔,在批量很大的产品中,PCB 厂家降价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商务因素外,就是线宽和过孔数量,它们分别影响到PCB 的成品率和钻头的消耗数量,节约了供应商的成本,也就给降价找到了 理由。 现象六:程序只要稳定就可以了,代码长一点,效率低一点不是关键 点评:CPU 的速度和存储器的空间都是用钱买来的,如果写代码时多花几天时间提高一下程序效率,那么从降低CPU 主频和减少存储器容量所节约的成本绝对是划算的。CPLD/FPGA设计也类似。 二:低功耗设计 现象一:我们这系统是220V供电,就不用在乎功耗问题了 点评:低功耗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省电,更多的好处在于降低了电源模块及散热系统的成本、

研究生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进入研究生院已近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的学术讲座,让我受益颇多。通过这些讲座,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首先是台湾华梵大学副校长简江儒教授,2014年10月16日,来自台湾华梵大学的简江儒教授首先给我介绍了他的工作单位-台湾华梵大学,随后又幽默地比较了青岛科技大学与台湾华梵大学的区别。接着进入正题给我们做了一篇名为《Trajectory Tracking of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ing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with Zero-Phase Filtering》的报告,即使用迭代学习控制和零相位滤波器对压电致动器的轨迹进行跟踪。他讲到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简称ILC)由Uchiyama于1978年首先提出。它是指不断重复一个同样轨迹的控制尝试,并以此修正控制律,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方法。迭代学习控制是学习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新的学习控制战略。它通过反复应用先前试验得到的信息来获得能够产生期望输出轨迹的控制输入,以此来改善控制质量。与传统的控制方法不同的是,迭代学习控制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处理不确定度相当高的动态系统,且仅需较少的先验知识和计算量,同时适应性强,易于实现;更主要的是,它不依赖于动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是一种以迭代产生优化输入信号,使系统输出尽可能逼近理想值的算法。它的研究对那些有着非线性、复杂性、难以建模以及高精度轨迹控制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了将输入信号序列反转后通过滤波器,然后将所得结果逆转后再次通过滤波器的RRF 滤波方法。还提出通过时间反转法直接构造零相位数字滤波器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零相位数字滤波方法给予验证。指出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使数字信号处理中滤波器引起的相位失真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现场展示了他的仿真结果,取得的成绩。 第二个报告2014年11月11日,我们科大的大牛泰山学者迟泰山池荣虎老师的《On the 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Systems》报告使我收获良多。这篇报告主要讲的是使用自适应迭代学习对离散时间系统进行控制。从简江儒教授的报告中我了解了迭代学习控制理论。从池老师的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适应是指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自适应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按照一些设定的标准工作在最优状态。而离散时间系统有两种描述方法:输入-输出描述法和状态变量描述法。输入-输出描述法着眼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并不关心系统内部的工作状态。状态变量描述法不仅可以给出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还可提供系统内部变量的情况。离散时间系统还可分成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同时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均匀性)的系统,通常称为线性离散系统。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这种方法有其优点。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求解,大体上可分为时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前者直接分析作为时间变量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即利用差分方程式研究系统的时间特性。变换域方法则将时间变量转换成相应变换域中的变量函数。应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就是人们熟知的一种变换域方法。在变换域中进行计算较为简便,因此应用较广。离散时间系统的优点在于精度高,便于实现大规模集成;重量轻、体积小;灵活,通用性。迟老师准尊教诲我们要谨记科研的任务,为实现科教兴国而努力,迟老师不仅科研能力强,品行也深深感动着我们。 第三个报告由知网的工作人员做,主要是针对研究生期间需要对知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

组件化业务模型(CBM)介绍

组件化业务模型(CBM)介绍 软件复用的主要思想是组件化设计,实现松耦合的架构,业务设计同样追求这一理念,从业务流程的线性到以业务模快(组件)为中心,对业务活动进行分类聚合,达到业务组件化目的,这种方法就是CBM,接下来就从IBM的这篇介绍文章开始,做一个CBM方法、工具和案例的分享。 CBM:通向专业化的路径 市场环境日趋网络化。专业化经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企业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不断冲破传统公司界面。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其绝对的竞争优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在于重点经营少数几个关键的业务。但是,如何才能使企业有效实现专业化呢? 流程优化的局限性 企业要想在今天得网络市场取得成功。流程优化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进馆流程优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它

仍然会让公司的流程变动十分复杂而僵化。在获得了一定的初期收益后,收益递减归类开始发挥作用。边际效益的增幅衰减,同时,成本减低的效率会越来越低。 更糟的是,因为流程是在内部进行优化的,这实际上增加了各个业务很大的集成成本。在大型的、复杂的组织中,这一问题尤其尖锐。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基于流程的优化会在不同的流程中将各个公司的同一种业务活动进行不同的优化。因此,随着流程的改进,会出现各种延伸到多个业务部门的互连,这将提高复杂性,并导致集成成本以二次函数的比例上升。因此,随着流程优化的成熟,它实际上会最终增加企业的复杂性。其结果就是:更高的成本、更低的灵活性和更慢的市场反应速度。 经验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公司规模和股本收益率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一些研究甚至发现者两者存在负相关。换句话说,公司越大,获得实际的股东价值实际更低(见图3)。好听些的解释是,这暗示着规模效应其实并不像多数管理者以为的那样明显。不好听的解释是:从历史上看,某种程度上大型公司的传统业务模式破坏了大量的股东价值。不管怎样,流程优化远远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甲方设计部工程师经验分享

甲方设计部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在2007 年至2010 年大概三年的时间里,本人曾作为建设方设计部工程师参与完成了某大型综合项目暖通专业的图纸改造设计,该项目为面积将近60 万平方米的综合体项目,单体项目包括有酒店、商业、写字楼、高档公寓等。个人从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与体会,愿能给专业同仁们提供点参考借鉴。 我想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首先是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谈谈作为甲方设计部工程师的一些主要工作思路和经验总结;其次是谈谈有关在工作中如何与公司内部关联部门之间以及各外部合作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的一点体会;再有是列举几项在工作中实际协调解决的技术问题案例;最后是对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从技术角度出发的工作思路及经验总结相信大家都能认同,一个工程项目在实施阶段能否顺利的开展,从各相关单位的重要性层面上来讲,建设方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处于核心地位。只有甲方的工作顺利展开了,才可能使得设计、施工、监理、供应商等各单位灵活运转起来。而对于建设方而言,工程图纸的设计又可以讲是处于龙头的地位。如何协调好设计院、咨询公司等相关单位按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图纸设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工程各专业技术特点的不同,在工作思路上也应有所区别,对于我所从事的暖通、给排水专业,如何能把控好图纸质量,我在工作中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主抓各专业系统的选择与设计,保证大方向性上的合理、准确和完整;第二是关注大家通常容易忽视的一些技术细节,去除通病,保证项目在使用上的合理性、舒适性。 1、主抓各专业系统的合理选择与设计本专业所涉及的系统较多,其中主要包括有通风系统(消防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采暖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冷、热水)、污废水排水系统(重力、有压)、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中水系统、室内燃气系统、热力系统、乃至小市政等等。对于图纸设计质量的把控,由于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在工作中主要是关注各专业系统的合理选择,以及对设计重点、难点等关键环节的把握。 对于本专业内涉及到的所有系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据其专业特点的不同也应有所区别对待。譬如像消防水、消防风系统,主要是消防安全功能性的保障,在设计院完成详细图纸设计前,方案设计都应是已通过相关消防部门审批的,只要是比较常规的系统设计,通常是不会有大问题的。另外,譬如给排水专业中的给水系统,技术含量相对不是很高,且如后期出现改动,其机动灵活性强,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小。类似的专业系统,在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不必要投入太大精力。个人认为常规项目中比较需要关注的重点是空调系

经验分享:设计师制作快手图的秘密流程

原文出处:Lauren Jung译文出处:阿里妈妈MUX 众所周知,视觉元素在网页信息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更新社交媒体上信息、还是发博客、写电子书或者在线制作幻灯片,只要你产生的内容包含图像,那么你就跟视觉元素就有着指数般飙升的亲密关系。所以,为在线内容搭配吸引眼球的图片就显得如此重要,而简化高效的流程会是这一重复工作的最好的助推器。本文就将逐步介绍这一简化设计流程,以及文末会提供提供一个可以快速上手的文件包,帮助你轻松入门,叩开那个令人兴奋(而且超级酷炫)的世界的大门~ 几个月前我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就发现给每篇文章配上好看的图片很重要,且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更加肯定了这一“发现”,有时候出版商给我的文章配的素材图片让我略诧异,也不是说图片本身不好,而是有种因为不匹配而产生的不稳定感。 素材图片真的看起来那么的…素材…. (图片来源: Freebie: Dashel Icon Set (45 Icons, SVG, PSD, PNG) · Freebie: Roundicons Icon Set (60 Icons, PNG, SVG, EPS, AI) · Freebie: Tourism and Travel Icon Set (100 Icons, PNG, SVG) · Freebie: Boldons Icon Set (45 Icons, PNG, AI)” 当你在汇总整理你的图标时,也要考虑收集一些Logo,你可以在搜索引擎找到任何品牌的矢量图标下载,Brand of the World也是另一个可以发现优质Logo的地方。 既然矢量图标随处可得,那么收集海量的图标就真的比你想象的要简单的多(纵然你现在的图标库里还空空如也)。不过在使用它们之前,一定要确保版权可用问题,确认无误后才万事俱备。 如果你对你收集的图标感到满意,那就归档到一个文件夹里。我发现整理图标并分组很有用,因为很多时候找图标会浪费掉很多时间;总是隐约记得曾经存过,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的情况太常发生了。 对图标进行分组管理 在整合图标集的时候,你需要找到哪些是与你的内容相关的。虽然许多通用图标适用于任何人,但你总有自己的选择,所以列出所有分组,包括你自己独特的那一组~

知网学习心得体会

读中国知网高效课堂专题心得体会 钟庄完小仲丽君中国知网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为海内外各行各业提供知识与情报服务的专业网站。 读了中国知网高效课堂专题,我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课堂让学生学习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通过学习来接受人文精神,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 在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https://www.doczj.com/doc/305789799.html,]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

室内设计的经验分享

室内设计的经验分享 行业优势 1、就业机会众多,选择余地大。 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是招聘热门。 2、入行门槛比较低,能力更重于学历。 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具备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的并不多,真正科班出身的更是少数。 3、收入水平比较高,属中上收入阶层。 设计师收入来源丰富,薪酬结构是“底薪+业务提成+设计提成”,年薪十万元并不遥远。 4、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制灵活。 关联行业均可就业,也便于兼职和创业。整体来说,室内设计属于朝阳产业,有很不错的就业前景。 5、知识系统实用,专业特长突出。 具备了深厚美术素养、扎实理论基础、超强手绘及电脑表现技法,熟悉实战流程的精英毕业生深受行业青睐。 经验分享 其实室内装潢设计人员,对于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大专生可以做,本科生也可以做。只要你的计算机水平过硬,各种设计软件能够操作得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就看个人创意性思维了。对于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现在人都讲究个性,同样的房子空间,不同的设计创意,装潢出来的房子,住的感觉却大相径庭。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先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室内装潢设计公司,做一名普通小职员,哪怕是实习也行。先感受一下氛围,要注意学人的创意。 其次,经验是最宝贵的,但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习或正式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积累经验,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一些。至少在你准备跳槽

到别的公司时,你已经不是白纸一张了。 再次,你应该学会当今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比如POHTOSHOP、3D、VRAY等,当然,如果能再考取几个证书就更好了。比如:设计员、设计师证书等等。另外,因为装饰行业都是一单业务一个项目,而每个公司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专人――项目经理来负责,因此,在校期间如果能取得项目经理资质和熟悉一些质量控制的流程、知识,对你的求职和未来发展都大有好处。 学室内设计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培训学校,我们IT新时空保证是专业的设计师任教,他们都拥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用实际案例教学,教学进程,理论+实践,课程学完后,可独立完成建筑平面设计和3D室内装潢设计及室外效果图制作等实体模型。 以上内容由武汉IT新时空设计学院整理发布,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组件设计思路

组件设计思路解析(初稿) ---ST-TARY 一、设计思路(以20W单晶组件为例) 1、根据客户对组件电压要求来设计电池片片数; 例:客户要求组件18V,18V/0.5V=36PCS,其中0.5V为设计中理论单片电池片工作电压,实际中约为0.53V; 2、根据客户对组件功率要求来确定单片电池片的功率; 例:客户要求组件功率20W,20W/36pcs/0.98=0.57W, 20W:组件功率,36pcs:组件所需电池片数量,0.98:损耗系数; 3、根据客户定单要求及组件的机械强度来设计型材厚度及安装孔位置等; 1、如客户有特殊要求,需按照客户要求执行; 2、如客户要求按照公司自行设定,需按照行业标准进行; 设计型材厚度(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 50W以下可为型材厚度17mm-25mm,壁厚1.5mm-2mm; 50W-200W可为型材厚度35mm,壁厚2mm; 200W以上可为型材厚度40-50mm,壁厚2mm以上; 设计安装孔位置(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 20W以下有时采用圆形孔直径为5mm,长边各2个孔; 100W以下可采用7*12mm,长边2个孔,2个孔孔心间距离为组件长边一半 100W以上可采用9*14mm,长边4个孔,第一个孔与长边顶端为140mm,第 一个孔与第二个孔之间距离为250mm,所指均为孔心距离,四个孔对称,中间还需接地孔(直径为4mm)及标志; 孔心距离型材内侧为10mm; 4、根据组件电路要求来选用接线盒; 接线盒的选择是依据组件的功率、组件引线数、组件的电流、型材的高度等综合考虑,主要是确定二极管个数、二极管电流、接线盒高度是否会高出型材高度; 5、根据客户需求来设计组件外观尺寸。 1)、客户提供组件功率及电压,对组件尺寸未做规定,尽量按照贝立德集团公司目前规格书执行,这里不做详述; 2)、客户提供组件尺寸、组件功率、电压; 组件电压确定所需电池片数量,组件功率确定单片电池片功率 以组件630*280*25mm(20W)组件为例; 要确定电池片尺寸,就要考虑是36pcs电池片,那么有4种排列:2*18,3*12,4*9,6*6排列,2*18考虑使用125电池片,3*12考虑使用156电池片沿主栅方向1/2,4*9考虑使用125电池片,6*6没有适合的电池片 电池片长度有以下几种,供组件设计时参考:52、78、62.5、125、156mm; 现为20W单晶组件,那么假如选择2*18,125长度单晶电池片排列,下面,我们要考虑用倒角与直角混合使用,且保证组件美观性;求直角与倒角宽度各是多少(大倒角)?假如采用小倒角,自行分析。 (630mm-50mm-2mm*17-8*3mm)/18=29mm(初步计算得到)

值得反复看的心得分享!写给平面设计新人的6条个人成长经验

值得反复看的心得分享!写给平面设计新人的6条个人成长经验 假如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正是一名面临毕业季的设计生,为未来感到迷茫。 或者目前你是一名自学无门,不知何去何从的设计爱好者。 也许这篇专访,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1.自学平面设计时,每个平面新人你最应该学什么? 2.设计师最需要培养「做东西的逻辑」,这个「逻辑」是什么? 3.反复改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摸清甲方的需求? 4.对于插画师来说,学平面有哪些优势? 5.有什么配色独家秘笈?能够给人视觉感官带来冲击力? 6.如何吸收借鉴风格,才不会与他人撞灵感? 从新人进阶为平面设计师,菲林将分享她的个人成长经验与配色秘诀。 以下是菲林的分享内容: ▋当初学平面原因很简单 迫于工作压力想增加技能

现在在做插画师,平时会涉及些平面工作。当初学平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工作室的分工没有很明确,几乎什么都做,所以就想学学。 刚来平面营时,其实还在上学,那时候大四,学的视觉传达,个人专业学设计,但是其实也没有什么技能,平时课程都挺水的,也没有什么作品。迫于压力,我感觉这样可能找不到工作,然后就来了平面营。去年毕业,今年到平面营差不多一年了。

▋设计师需要培养「做东西的逻辑」 它会打开你做事的思路 觉得「做东西的逻辑」可能就是我收获最大的吧。无论是做平面,还是做其他事情,「做东西的逻辑」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做事的思路会不一样。 在这里,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课程,知识量是我远远没有想到的。我接触的培训班就是各种实操什么的,然后会教你做一个具体的东西。但是来到「优设平面实战营」之后,我发现,其实做设计,没有什么必要框得很死,都是相通的。我们缺的更多是一些理论基础,它们会让我们做东西会更有逻辑。然后觉得做东西的逻辑可能就是我收获最大的吧。无论是做平面,还是做其他事情,「做东西的逻辑」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做事的思路会不一样。

知网题目123讲课讲稿

知网题目123

“知行合一网罗天下” 第一届广东全民信息检索大赛读者题库 一、单选题(共80 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位读者想去图书馆阅读一本期刊,其刊号是 1007-2179,请选择在查询该期刊时应选择下列哪种检索途径。(B) A.ISBN B.ISSN C.ISRC D.中图法 2、信息检索语言的基点是什么?(C) A.摘要 B.目录 C.序 D.引文 3.我国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一般采用的分类法分类的是(A) A.《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国际十进分类法》 C.《人大法》 D.《科图法》 4.电子图书最通用的存储格式是( A )。 A.PDF B.PDG C.NLC D.WDL 5.《中图法》在当前的全称是指:( B) A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分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6. 以下四种信息检索语言中,不受《词表》控制的是( A ) A. 标题词语言 B. 元词语言 C. 叙词语言 D. 关键词语言

7. CNKI 高级检索框支持"or"、"and"等组成的布尔逻辑检索式吗?(A) A.支持 B.不支持 C.未知 D.分情况 8. 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称为( A ) A. 数据库 B. 记录 C. 字段 D. 文档 9. 信息检索中,标题词语言存在( C )不足。 A.重度族性检索 B.集中同一学科信息 C.分散同一学科信息 D.梳理文献脉络 10. 下列哪种方式是在进行直接资料的搜集。(B) A.查找教科书 B.实验 C.阅读学术期刊 D.查看专业目录索引 11.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为专著时,检索的代码是( C ) A.J B.D C.M D.N 12. 以下检索出文献最少的检索式是( C ) A.a and b B.a and b or c C.a and b and c D.(a or b) and c 13.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 B ) A.检索与利用 B.存储与检索 C.存储与利用 D.检索与报道 14.参考文献为“胡建淼.走向法治强国[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它来源于( C )

组件设计规范-电池篇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组件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1.硅电池片的类别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表 表1 2. 常见硅电池片 ●Sunpower

特点:采用只在背面配置电极的背接触式(Back Contact)结构。由于表面没有遮光的电极,因此,不仅转换效率高,而且整个电池单元呈黑色,富于创意性。 ●EverGreen 特点:背面采用方形电极。 ●Motech(茂迪)/JA(晶澳)/JW(珈伟)/GE/SM(西门子)/SF(林洋) 3. 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参数 3.1转换效率η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P与投射到太阳能电池面积上的入射光功率S 之比,其值取决于工作点。如果阵列不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则阵列的效率实际上都低于按此定义的效率致,世纪效率可以任意的低,甚至低到零。此外,只有当所有的其他重要参数(如日照强度、光谱、温度等)都已确定时,效率才能被唯一的定义。 3.2 填充因子FF 可以定义为最大输出功率与Isc、V oc之比,也就是最大功率矩形面积对Isc、Voc矩形面积的比例。对于太阳能电池来说,填充因子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就越大,反映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曲线就越接近正方形,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越高。 3.3 短路电流Isc 当V=0时,电流达到最大,称短路电流Isc(Short-Circuit Current)。 3.4 开路电压Voc

组件化在应用界面设计中的优势和表现

2018年第3期 信息通信 2018 (总第 183 期)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Sum . N o 183) 组件化在应用界面设计中的优势和表现 胡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组件化是应用编程开发中早有的概念,随着移动应用的发展,逐渐在界面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近年来移 动应用U I 的升级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从心理学、视觉解构、色彩构成等角度进行思考,为组件化的 设计方式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更多的关注应用界面与人的互动关系,从而使个性化服务得以更好的传达。 关键词:组件化;应用界面;个性化服务中图分类号:TP 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8)03-0284-03 随着大量手机应用软件及关联业务冲击市场,在极大丰 富用户需求的同时,对于应用界面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 了满足庞大的开发需求,同时更好的关联每一个业务线并保 证优质的用户体验,互联网企业开始转向组件化架构。由于 组件化使得开发人员、用户、应用组件和信息资源能够互相转 化,因此应用程序不再是单一而独立的个体,信息开始在不同 的节点间汇聚交流。近年来许多企业如阿里巴巴、滴滴等都 对其开发设计进行了组件化的运用,原有的架构不再能够满 足业务需求。例如,在14年阿里就将手机淘宝进行组件化架 构升级,这都反映了组件化设计的重要性。 1组件化设计的概述与发展模式 (1)组件化的概述。 组件化设计信奉独立、完整、自由组合—— 即尽可能把 设计与开发中的元素独立化,使它具备完整的局部功能,并 通过自由组合来构成整个产品[1]。虽然组件化将设计迭代业务而言,用户对语音业务的敏感性更高,随着用户的大量增加, 网络用户投诉会越来越多目前投诉处理主要面临的困难如下: (1) 信令不完善:无线侧没有用户IM S I 信息,从无线日志 中无法获取问题用户的日志信息; (2) 场景描述不清楚:需要向用户详细了解投诉的信息,容 易引发用户的不满,同时,用户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需要 到达现场进行问题复现,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便如此,问 题不一定能够完全复现; (3) 处理速度慢:需要对设备告警、无线环境等逐一排查, 处理速度慢; 技能要求高:需要分析前后台信令,需要专家做技术支撑。 3.2 V O L T E 端到端分析方法的研究 利用信令平台可以迅速的提取用户话单和信令流进行初 步定界,再结合空口 MR /CHR 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定 位。经过大量的投诉问题分析总结,形成了一套基于SEQ + MR /C H R 联合分析V O LTE 投诉问题的方法。 3_2_1关键技术 SEQ 信令平台与无线侧话单通过M M E UE S 1A P ID 、站 点名称、和时间进行关联;在SEQ 信令平台和无线侧话单中均 记录了用户话单的M M E U E S 1A P ID 、站点名称、和时间信息, 通过这三个信息可以将SEQ 信令中的用户投诉单据和无线侧 话单关联起来,进行联合问题定界定位。 关联到无线侧话单之后,进行无线侧问题的定界和定位;用 户无线侧话单中,记录了呼叫过程中的详细空口信息,包括异常 发生时的空口的RSRP \RSRQ \ULSINR \BLER 和最后30条L 3信 落实到每个人,但各组件之间其实又有一定联系=因此,它 的视觉上能够相互延伸与影响,并做到各业务之间即有区 分又相互关联,同时打通了职能壁垒,对于公司来说则更为 系统。 (2)组件化设计的发展模式。 在组件化的发展模式中,最初强调整合统一,所有业务按 照标准输出,这样也方便业务用现有组件立刻完成目标。其 缺点为效率低下、感知混乱、成本浪费等。在之后的发展中各 业务形态趋于稳定,改为以业务发展为先,转变势能,建立影 响力。通过将“业务前台、设计中台、开发后台”整合为一个完 整闭环,做到真正以用户需求推动产品开发,从而实现更为个 性化的视觉界面。例如滴滴组件化构架—— 它们将视觉界面 拆分,通过轻量化的模式,与不同业务板块做配适。同时,对 “首页、搜索、交易、消息、收藏”等单位元素进行分类标注,统 一调整优化,从而做到优质的用户体验。(图1) 令消息,基于这些消息行投诉用户的无线侧问题详细根因定位。 3.2.2操作流程 在SEQ 信令平台上获取投诉用户的信令流程之后,查询 投诉用户的M M E UE S 1A P ID 、异常发生的站点信息、以及大 概投诉时间范围;采集到对应站点的配置、内部用户呼叫日志、M R 数据; 使用工具直接浏览空口的RSRP \RSRQ \ULSINR \BLER 和最 后30条L 3信令消息,分析异常信令,以及与覆盖无线小区的关系; 基于工具算法,直接给出详细根因定位;使用小区级分析功能,分析全网小区级专题,判断是否为 小区共性问题。 4总结与建议 V O LT E 相对于2G 语音透视明显,未来必将取代2G 语 音,成为语音业务的主流承载方式。但V O LTE 投诉处理需要 更多的平台支撑,投诉处理人员需要深厚的通信技术能力,在 未来V O LT E 的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用户的 投诉量,提升用户感知。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陈俊,刘磊.v o l t e 无线关键技术研究m .移动通 信,2014,40(4):36-42. [2] 陈宇,王月珍.电信级Q oS 保障下V o l t e 的优势分析[J ]. 移动通信,2014,(5):46-51. [3] 党宾.研究V O LTE 业务性能及优化措施[J ].通讯世界, 2016,(1):13-14, 284

一名设计师的职业经验分享

一名设计师的职业经验分享设计师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思维敏捷有创意.以下也不应缺少 提案 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在给客户交稿时,至少会准备三种设计供他选择。 第一:100%自已喜欢的风格,把自我发挥到极至。 第二:50%自己喜欢,50%客户喜欢的风格,各让一半,互相妥协。 第三:0%自己喜欢,完全从客户的要求出发,放弃自己的风格。 有上述三种准备,交稿时,你往往过的会很从容。没有经验的新手,只给客户一个提案。 你很喜欢,客户不喜欢,观点不同谈不拢,怎么办?找第三者来评价,他通常会顺着客户的方向说,也否定你,这样,2比1,老板说你做的东西不好,打回去重做,当时间紧时,不好的就硬上了,但是老板并不高兴(用了不喜欢的东西),你也不高兴(虽然你用了我做的,但是你仍然不认可它。)双方都很痛苦。 坚持 这个性格是做美编最不需要的特质,但你需要去努力争取,当你努力与客户,与老板沟通后。人家仍然不喜欢时,

就应立刻放弃已有的创意,从头再来,坚持是没有用的,因为你不是奥美的名设计师,不是大师,你坚持是没有用的。 美工or设计师 是做一个拼图的美工,还是一个美术设计师。两者差异很大,一个是工人,用手(体力劳动者),一个是智者,用脑创造(脑力劳动者)。 二流的美工只会堆效果,而好的设计师,通常只用最简单的手法。 一个有经验的美编,在接活时,通常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做什么用(海报,易拉宝,书籍) 第二:以什么为主题,要突出什么重点,更多了解产品信息(什么年龄的人消费,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以什么为传播媒介) 第三:要明确,客户可以提供什么资料(比如logo,等必要因素),要明确要自己额外找哪些素材,可以适合产品的背景。 第三:什么交稿(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做之前的准备工作,比上机动手要重要很多,就像走错了方向,走的再远也是白费。 老板要求你三天交稿时 通常老板要求你三天交稿时,你可以只给他70分的作品。如果你说,老板,我三天做不完,要四天做完。那么第

系统组件化接口设计

系统组件化接口设计 标签: 业务组件接口传递数据接口调用 1. 定义 这里的系统是指对于一个大系统(如供应链系统)来说划分成的若干小的项目包(如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系统间的接口要讨论的是有关项目包间如何传递数据、数据传递的方式、接口程序及调用方式等问题。 2. 原则 保持各项目包间的高度独立性,包括设计的独立性和运行的独立性。项目包间接口只允许数据接口,不允许系统间直接引用程序。 3. 方案 系统间接口采用双缓存的方案。即提供数据方与数据需求方都对数据进行缓存,缓存的格式在各系统设计时单独考虑,格式允许不同,由接口程序进行翻译。采用双缓存的方案,优点是: ?两个系统可分开独立设计。 ?设计接口程序时不用涉及单据的内部结构,缓存的结构较单据要简单。 ?容易与外部系统接口。 ?接口程序独立于业务系统,容易修改,易与多种系统接口。 对于“需要向其它子系统提供数据”的系统,事先要估计需求方所需的数据内容,并在业务发生时将数据放入缓存即可。只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记录不多也不能少)。 对于“需要其它子系统提供数据”的系统,要设计一个单据录入模块和一个单据生成模块。单据录入模块用于在没有其它子系统为其提供数据时能够人工录入数据,保持系统的独立性。单据生成模块利用缓存中的数据成批快速地生成单据,需要对已处理的缓存中的数据置“已处理”标记。 接口程序应独立于数据的需求和提供方系统进行设计,它只关心双方的数据结构,将不同结构的数据按数据项的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对于转换(处理)过的数据,应在源数据中做标记。 接口程序的运行时机可采用定时、数据提供方或数据需求方调用的方式。采用何种方式,根据系统的运行要求。 4. 举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